就像家里的下水道堵了才想起维护,很多人对肠道的关注也总在出问题之后。结肠藏在腹腔深处配查查,平时安安静静地帮身体处理营养、排出废物,可一旦发起 “炎症”,就会用各种隐晦的方式向我们求助。下面这五个看似平常的身体异常,说不定就是结肠炎发来的信号,可别当成小毛病忍过去。
结肠健康亮红灯?警惕这五个异常信号第一个异常是肚子像被细线牵着疼。这种疼不剧烈,更像是有人在肚子里轻轻拽着一根线,尤其左下腹部常出现这种感觉。比如坐着开会时突然袭来,站起来走两步又减轻了;或者吃了顿热乎饭,疼感就悄悄冒出来。它不会像吃坏肚子那样疼得直不起腰,却总在你不注意时反复出现。
第二个异常是肚子像揣了个胀气的气球。哪怕只是喝了碗粥,也觉得肚子胀得难受,用手一按还软软的,像按在充满气的塑料袋上。这种胀和吃多了不一样,不会因为走动一会儿就缓解,反而可能从早到晚都缠着你,甚至让你连平时爱吃的东西都没了胃口。
第三个异常是体重像漏了的沙漏悄悄下降。没刻意少吃,也没突然增加运动量,可穿裤子时发现腰围松了,称体重才知道不知不觉轻了好几斤。这不是变瘦的好事,而是结肠发炎后,身体没法好好吸收食物里的营养,就像没关紧的水龙头,身体里的能量在慢慢流失。
第四个异常是身体像没充满电的玩具总没力气。晚上睡得挺香,白天却还是懒洋洋的,爬两层楼梯就气喘吁吁,连说话都觉得费劲儿。这是因为结肠出问题后,身体一直处于 “亚健康” 状态,就像手机后台开了太多程序,明明充了电,很快就耗光了。
第五个异常是肚子里总发出 “咕噜噜” 的怪动静。不是饿的时候那种轻微的叫声,而是不管什么时候,都可能突然传来一阵响亮的 “咕噜声”,有时候在安静的办公室里还会被别人听到。这是因为结肠功能乱了套,食物和气体在里面乱晃,才发出了这些不寻常的声音。
这些 “亲戚病” 常和结肠炎长得像,别认错了不少人出现上面的情况,会以为是 “老胃病” 犯了,自己找些胃药吃,结果症状一点没减轻。其实结肠炎和胃病的 “脾气” 不一样:胃病疼起来多在胸口下方,可能还会伴着反酸水、恶心;而结肠炎的疼主要在左下腹部,而且和吃饭的关系没那么密切。
还有个容易认错的是 “肠敏感”,也就是医生说的肠易激综合征。它也会让人腹胀、肚子疼,但这种不舒服往往和情绪有关,比如生气、紧张后就会加重,心情好了可能就没事了;而结肠炎的不舒服更 “固执”,不会因为心情变化就轻易消失,不及时处理还可能越来越严重。所以身体不舒服时,别自己猜原因,让医生帮忙判断才靠谱。
照顾结肠不用做什么复杂的事,从每天的小事做起就行。首先要让结肠吃 “顺口” 的食物,多吃些能让肠道 “动起来” 的食物,像燕麦、芹菜、苹果这些带点纤维的,就像给肠道 “打扫卫生”,能帮它正常工作;少碰那些太油、太辣的食物,它们就像给肠道 “泼辣椒水”,容易刺激结肠发炎。
其次要给结肠养成 “规律作息”。吃饭别饥一顿饱一顿,最好每天在差不多的时间吃饭,就像给结肠定个闹钟,到点了它就知道该工作了。吃饭时还要慢慢嚼,让食物在嘴里多待一会儿,别像打仗似的狼吞虎咽,这样结肠处理起来才更轻松。
另外, 带结肠 “出门遛遛弯”也很重要。每天抽 20 分钟散散步、骑骑车,或者简单做做拉伸,运动时身体晃动能带动肠道蠕动,就像给肠道 “做按摩”,能让它更有活力。就像长时间不走路的人会脚软,肠道也需要通过运动保持 “战斗力”。
最后要别让结肠 “跟着你受气”。心情不好的时候,结肠也会跟着 “闹别扭”。平时可以找些让自己开心的事做,比如看看喜剧、养花种草,或者和朋友聊聊心事,让自己少生气、少发愁。结肠轻松了,身体才能更舒服。
结肠就像身体里的 “默默奉献者”,平时不声不响,却关系着我们的健康。上面说的五个异常信号,都是它在向我们求助。记住这些信号,别等小问题变成大麻烦。平时多留意结肠的 “需求”配查查,用简单的方式好好照顾它,它才能一直帮我们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让我们吃得香、睡得好,浑身都有劲儿。
金元速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