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碳交易
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之后,对各国的碳排放量做了限制,而发达国家为了发展经济,不能做到大幅削减本国的碳排放,因此从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量,并以先进技术作为交换,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达到双赢的目的。
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在6种被要求排减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CO2)为最大宗,所以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为计算单位,所以通称为“碳交易”。其交易市场称为碳市场。
❷ 碳交易以一克为单位的吗
不是,碳交易计算单位是每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比如2006年碳交易量约16亿吨。
碳交易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是生产力落后的国家把使用不完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余额卖给温室气体排放量超标的生产力发达的国家的交易行为。
因为人类产业越发达,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越高;而国际公约规定了减排总额,但温室气体排放量是根据国家规模而不是国家产能划分的,这就使得有些国家被允许排放远超其产能的温室气体而有的国家却无法在不损害经济的情况下完成国际公约约定。
于是碳交易就被各国所认可,以便解决各国产能与温室气体减排的矛盾,同时将财富分润给了落后的国家,有助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