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镭射唱片普及过程
镭射唱片的普及并非一蹴而就,早在八十年代初期,欧美地区的技术和生产线已经发展成熟,然而华人地区由于传统观念和硬件限制,这一创新产品直到后来才逐渐进入市场。在卡式录音带和LP时代,人们并未充分认识到高保真的重要性,认为只要能听就行。直到1987年,新艺宝为张国荣推出的CD镭射唱片获得了CD镭射大奖,这一举动标志着时代的变革。
真正从LP转为CD的主流时期大约在90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积大、容量小的LP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尤其是音乐爱好者对高保真的追求。随着索尼和CEC推出平价家庭CD机,人们开始认识到CD的便利和音质优势。这段时期也是音乐发烧友大量涌现的泡沫经济时代,尽管音乐质量有所下滑,但乐坛活力依旧,新秀不断崭露头角。
CD时代的来临标志着香港流行音乐与国际接轨,为华语音乐市场铺平道路。然而,尽管CD带来了繁荣,谭咏麟、张国荣等巨星的淡出成为遗憾。在这个群龙无首的时代,四大天王的出现某种程度上维护了乐坛尊严,但也反映了乐坛的急功近利。随着经济气候的收缩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盗版与正版的斗争、唱片业的衰落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尽管黑胶时代的唱片销量曾达到数十万张,但在CD时代,唱片销量目标变得遥不可及。唱片公司为了利润,牺牲了制作质量,导致了唱片业的衰退。在多媒体传播的多元世界里,唱片业的困境反映出急功近利的商业模式与人们对高质量音乐的渴望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唱片公司的自我反思和改变,回归对音乐品质的重视,而非单纯追求利润。
镭射唱片,又名雷射唱片、压缩盘,简称CD。是一种用以储存数码资料的光学盘片,原被开发用作储存数码音乐。镭射唱片在1982年面世,至2006年中仍然是商业录音的标准储存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