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鬼谷子:史上最聪明的人收了两个最聪明的徒弟
鬼谷先生的身世与来历充满了离奇色彩,他的踪迹和传说则无异于神话;在真实的历史上,鬼谷先生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天生是个苦命人;他依靠虎奶的滋养长大,有幸得遇世外高人将学识倾囊相授;学有所成后,鬼谷先生游说诸侯,献上治平之策,但却四处碰壁,无人识珠。最后心灰意冷,决定置身世外,隐居云梦山中,开坛授徒;没有人知道鬼谷先生的学识有多渊博,只知道他的徒弟个个都是风云激荡的人物,鬼谷先生的扬名后世,乃是徒弟的出类拔萃所争得。
鬼谷先生所生活的年代,亦是纵横捭阖,扰攘纷纭。周王室进一步衰微,乃至失去了最后一点稀薄的权威,与诸侯国无异。七雄渐次强大,轮流坐庄,随着力量消长,竟演进为合纵连横的局面,纵横家以如簧巧舌的言辞,也能位极人臣。而鬼谷先生正是纵横家的祖师爷,叱咤风云的苏秦和张仪两位先生即出于他的门下。鬼谷先生的兵法谋略也十分了得,高徒孙膑至今仍为兵家所膜拜。让人惊奇的是,鬼谷先生的身份只是一个隐士。
未婚先孕事件
春秋末期,历史上发生了着名的三家分晋事件,即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读者上帝一定不会忘记在《介子推》一文中,我们详细叙述了由晋献公小老婆骊姬女士所引起的一场内乱。在这场内乱中,晋献公诛杀诸公子,并规定公子、公孙不得世袭爵位,意即不许立公子、公孙为贵族,故此晋国的公子、公孙纷纷潜逃外国,希冀能在异邦延续贵族身份。
由于晋国的公室成员大都逃亡,使得异姓或公室远支的卿大夫逐渐得势,历史学家称这种局面为“晋无公族”。“晋无公族”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公室的力量衰微,而异姓卿大夫家族势力崛起,并继续排斥公族,进而操纵晋国的政权。新兴的卿大夫势力大概有十家左右,他们一边竭尽全力的排挤没落的晋公室,一边激烈的进行内部势力的分化和淘汰。
最终韩、赵、魏三家进行改革,力量渐次脱颖而出,其余七家则成了新兴势力角斗的牺牲品。而后经过晋阳大战,肃清了分晋的最后障碍智氏家族,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大部分土地。公元前438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晋公室益加衰落,韩、赵、魏三家再次瓜分晋国剩余土地,仅留给晋幽公绛城和曲沃两地——绛城是晋国的都城,曲沃则是晋公室的宗庙所在。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作为全国名义上的首脑,正式册命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瓜分绛城和曲沃,废掉晋国最后一位国君——晋静公,晋国完全为韩、赵、魏三家所取代,三家分晋亦正式宣告完成。
之所以在这里详细介绍三家分晋的历史进程,乃是因为这一事件不仅成为了春秋向战国过渡时期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也是我们的主人公鬼谷先生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一个人的微观历史不可能孤立于时代的宏观环境之外,其心路和事迹也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隐士也不能例外。
鬼谷先生见证了三家分晋的历史,也目睹了一个大动荡也是大有作为的时代徐徐拉开帷幕。战争的形式由争霸而转为兼并;思想领域百花齐放,诸子纷纷着书立说,寻求济世之道;身怀一技之长的才能之士纷纷奔走诸侯之间,以期求得英雄用武之地。
时代的气息里充满了政客的无耻和诡诈,也混杂着思想者的缕缕芳香。鬼谷先生应时而生,以其非凡的人生经历和渊博学问,必会搅得周天寒彻,但令人惊诧的是他的支配世界的方式。
关于鬼谷先生的履历,史书上记载寥寥。人们了解鬼谷先生,往往是通过他的几个非常出色的学生,但也是语焉不详,遂使鬼谷先生成了迷一样的人物。后世有各式各样描述鬼谷先生的方式,但大都不足取信,有的甚至荒诞无稽,把鬼谷先生说成是一个神仙,通天彻底无所不能。
其实,鬼谷先生亦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有欢乐也有烦恼,只不过离奇的身世和不同寻常的经历,再加上史书上少有记载,才常被后人加以神化。尤其是他的几位弟子,叱咤风云,都是当时冠绝一时的佼佼者,给历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后世之人想当然以为他们的老师也必然超凡脱俗,神仙一样。
可谁知道,鬼谷先生不但不是神仙,而且出身相当的不太光彩。现代的社会用不着为贤者讳,鬼谷先生乃是其母未婚先孕而生下,并且到底也不晓得其父为谁。
鬼谷先生,并非姓“鬼”名“谷”,鬼谷乃是他的隐居之地。鬼谷先生的真实姓名叫王诩,又名王禅,因为不知其父为谁,故随母姓。
鬼谷先生的祖父王先生是曲沃城的大富商,做珠宝买卖,家藏万贯,骡马成群。但膝下无儿,只有一女,就是鬼谷先生的老娘,因此爱如掌上珍宝。这位王女士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喜欢读书,最愿意跟老爹谈古论今。王先生以为女儿的才智并不比男儿逊色,故为女儿请来私人教师,欲使其成为当世才女。
时光荏苒,转眼王女士过了二八妙龄。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王女士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出脱得亭亭玉立,美得惊世骇俗。
《红楼梦》中曹雪芹先生描写林黛玉的美,用了这么一句“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此句用来形容王女士则再恰当不过。曲沃城中追求王女士的纨绔子弟、豪门公子,排成了长队,队尾不知道延伸到哪里。
王先生看着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心中盘算要为女儿找一个如意夫君。这时候在王先生的脑海里,已然绘好了为女儿择婿的蓝本,他的乘龙快婿,一定得是个王室的贵族,为人知书达理,一表人才。带着这样的美好愿望,王先生踏上了南下的征程。他的目的地是楚国,一个新兴的大国,这个国家的贵族需要王先生的玉器珍玩。
王先生的楚国之旅非常成功,不仅完美地达成了交易,而且通过疏通楚国王公,为自己的爱女找到了在他这个岳父看来相当如意的郎君。这个小伙子是楚国贵族,极受楚王器重,而且因为楚王无嗣,欲过继这个小伙子当嗣君。如果两家能做成亲戚,将来王女士势必成为楚国的王后,王家则不仅富而且贵。王先生也可以国丈之尊,一下子从不入流的商人地位跃升成为贵族。这种投机大赚而特赚,王先生笑得合不拢嘴。
然而,凡事不能一头甜。王先生此次出差耗时将近两年,其中包括往返的时间。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极差,不能依靠火车飞机等现代交通手段,故而漫长的两年时光可能导致任何可能的事情发生。尤其是王女士正在怀春妙龄,趁着王先生在外经商之际,提前为王先生怀上外孙则亦属正常。
当王先生春风得意的从楚国返回家里的时候,迎接的队伍中出现了爱女腆着大肚子的身影,王先生揉了揉眼睛,差点没从马车上栽下来,这还是曾经婀娜的爱女吗?醒悟后就觉得心中绞痛,顿知一切美好的愿望已沦为泡影。
喝虎奶长大的孩子
读者上帝也必一头雾水。在王先生前往楚国的两年中,王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王先生走后,王女士陷入了一场疯狂的恋爱,并不顾后果的舔尝了禁果。可非常遗憾的是,爱情的另一位主角,那位热烈大胆却冒失莽撞的先生,却至今不详名姓。我们姑且称之为无名先生。
关于无名先生的来历,后世有诸多猜测。但最可能的估计则是他是王家的一个仆人,具体负责王先生外出时的庭院保安工作。想象中的无名先生,健硕,仪表堂堂,热烈,有勇气,要不然王女士也不会对其产生爱慕之情。
两个人相爱后,感情进展迅速,以至于双方都禁不住彼此对性的要求。在月光如水的夜晚,当家人都沉沉睡去,王女士与无名先生却异常激动。那一夜注定是他们今生今世难以忘怀的时刻,他们彼此相拥,陶醉的倾听着对方的如痴的召唤,最后他们不顾一切的奉献彼此,共同完成了灵与肉的双重升华。
由于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王女士在激情过后身怀有孕则是必然。幸灾乐祸的人一定会因此而耸肩而笑,嘲笑他们的冲动所带来的恶果,但是这种冲动是美的,包含在里面的不是肮脏的交易,而是真挚的感情。
怀孕后的王女士异常镇定,她没有把这样的结局归咎于无名先生的莽撞,而是毅然决然地承担一切后果,并让无名先生远走高飞,以免王先生回来后得知真相而对其不利。无名先生执拗不过王女士,只得背井离乡远遁他处。无名先生临走时曾千百次的踯躅,但王女士最终使他下定决心离去。
从此,我们亦无法考证无名先生的名姓。无名先生远走后,王女士也曾暗夜哭泣过,但最后仍是擦干泪水,勇往直前。随着肚子的一天天隆起,其他的家庭成员也渐渐投来怀疑的目光,转而为鄙夷,最后竟至恶语相加。
王先生回到家中,面对眼前的一切怒不可遏。他不能接受女儿败坏家风的行为,也不知道如何向那位差点就成为他的乘龙快婿的楚国公子交待。王先生面对曾经无比疼爱的女儿,歇斯底里的发问:“快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王女士早有回复的话预备着,听老爹发问便说:“自从老爹去了楚国后,女儿便不思茶饭,终日闷闷不乐。有一天去河边赏鱼,又流连河边宜人的风景,不知不觉竟消磨了一天时光。天色将晚的时候,只觉得饥肠辘辘,想吃东西,忽然看见水边有一丛金灿灿的麦穗,我便走过去拾将起来吃了。”
没想到王女士如此年级竟能编出如此鬼话,大概是史书读得多了,对里面那些君王出生时的异兆颇感兴趣,轮到自己时也如法炮制,说自己是食穗感孕,希望能从老爹面前瞒混过关。可是王先生也晓得这一套,苦笑着说:“啐!少跟我说这些鬼话,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都要长,快说,这肚中的孩子到底是谁的?”
王女士一看老爹识破自己的机关,就知道撒谎已无济于事。最后牙一咬,心一横,王女士抱定了打死也不说的态度,任凭王先生如何发问,她只是独自啜泣,毫不理会。王先生无奈,一面检讨家庭教育的过失,一面凶神恶煞般的将王女士赶出家门,从此断绝父女关系,老死不相往来。
可怜的王女士怀揣尚未出世的鬼谷先生,茫然失措,一步一捱,不知归宿在哪里。她漫无目的的行走,饥饿则以野果果腹,渴了则以山泉解渴,风餐露宿,好不凄苦。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王女士经过艰难跋涉,来到了一个被称为“鬼谷”的山谷。一到谷中,王女士就觉一阵天旋地转,腹内胎儿搅动,大概是到了临盆的日期。她支撑着找到一个山洞,恰好洞中积有干草,遂在洞中产下一子。分娩的过程既痛苦又喜悦,虽仍伤感于老父的绝情和自己的孤苦无依,但新生命的诞生所带给她的喜悦足以抵消她被家门舍弃后所经历的一切苦难。
孩子平安的降生,这是所有身为老娘的最大的安慰。王女士却无力享受这种慰藉,她的身上没有一丝力气,挣扎着咬破手指,用自己的血写下了临终的遗书:
孩子,你是娘食下谷穗后感而有孕生下的,娘怀儿十个月,走过了一路艰辛,生你的地方叫鬼谷,你的名字也就叫鬼谷,娘的身体虚弱,无法在养育你了,希望你福大命大,能够成活下去。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娘血字。
写完,王女士耗尽浑身力气,大呼一声“鬼谷儿”,飘然而逝。她之所以没将事实写到遗书上,乃是顾忌遗书带给孩子的影响。一旦“鬼谷儿”有幸被人发现并收养,当得知他是未婚先孕而产下的,必有鄙夷之意,也会使幼儿的心灵受到创伤,这对“鬼谷儿”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由此可见母爱的博大与宽广。
也许是老娘的遗爱感动天地。“鬼谷”这个地方人迹罕至,要是等待有人进谷发现“鬼谷儿”,恐怕黄花菜都凉了,但惊人的奇迹发生了。读者上帝一定以为有一位善心的樵夫进山打柴,忽然发现山洞中有一个弃婴并一封血书,因而带回家去加以抚养。
非也,不可思议的事情乃是一头处于母乳期的老虎进洞并发现了“鬼谷儿”,大概因为虎崽夭亡,思子心切,竟将浓浓的母爱转移到嗷嗷待哺的“鬼谷儿”身上。那堆干草亦是老虎用以抚育幼崽用的,没想到却为“鬼谷儿”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保暖作用,使得小生命在寒湿的深谷中得以幸存,并等待善良的老虎的到来。
由是可知,鬼谷先生乃是喝虎奶长大的,不知道虎奶和人乳有甚区别,反正不管怎么说,幼小的“鬼谷儿”总算成活下来。但接下来的事情会如那位执着勇敢的老娘所料机的那样,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吗?
归隐云梦山
“鬼谷儿”能在老虎的哺育下成活下来已算奇迹,没想到接下来又一件奇事发生了。趁猛虎外出觅食之际,一个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老人悄然进洞,将“鬼谷儿”抱起,向谷中更深处走去。
这位老者是哪个?非常抱歉,因为鬼谷先生是个隐士,流传于史书的事迹少之又少,就连鬼谷先生本人的真实姓名尚且存疑,何况半路杀将出来的莫名老者?我们还是效仿前文,姑且称之为莫名先生。莫名先生是更早隐居于鬼谷的高士,年龄已不可稽考,自言平王东迁的时候就隐居谷中,与世隔绝。
平王东迁是西周末年的一段往事。周幽王宠幸褒姒,为了能使褒姒开怀一笑,不惜拿国家制度开涮,下令点燃只有在国家万分危急的时刻才能点燃的烽火燧。烽火从中央辐射四方,以到达疆域的最远边界。各地诸侯一看中央王国点燃烽燧,以为必是夷狄入侵,就率领军队勤王而来,等到了首都镐京才知道上当受骗。而后来,申国勾结犬戎攻陷镐京,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燧,诸侯却不予理睬。西周由是灭亡,平王在申国的支持下迁都洛阳,史称平王东迁,东迁后的周王朝亦被称作东周。
莫名先生自称平王东迁的时候就隐居鬼谷,屈指算来大概也有三百余岁了。其言真假,已无从考证,但可以相信的是,莫名先生见多阅广,胸怀韬略,学识渊博,见识卓越,不愧世外高人的称号。
一天,莫名先生正在山谷中采摘草药,忽然发现一只猛虎呼啸而过,转眼钻进一个山洞,约摸过了半个时辰的光景,猛虎从洞中迤逦而出,懒洋洋的朝深谷中溜达而去。莫名先生十分好奇,就冒险到洞中查看。出乎意料,并没有看到张牙舞爪的虎崽,而是看见一个婴儿,裹着破烂的衣衫,眨着天真烂漫的眼睛,一动不动地躺在干草上,嘴边尚留有母乳的痕迹。不远处有一具女尸,因山洞湿冷并未腐朽。
莫名先生一看就明白了,女尸乃是婴儿的生母,因为产后虚弱缺乏营养而死,婴儿是猛虎哺养成活的。莫名先生心生恻隐,将婴儿抱到怀里,并发现了那封血书。看罢血书,知道这怀里的婴孩身世离奇,将来必定是不同寻常的人物。于是,莫名先生估摸猛虎目前不会回洞,遂将婴儿抱走,由自己亲自教养。
“鬼谷儿”在莫名先生的精心抚养下,茁壮成长。
首先,莫名先生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大夫,在他的悉心调理下,“鬼谷儿”因降生于寒湿的山洞而得的寒疾慢慢好转,其他发育指数也都达到或超过了母乳喂养的标准;其次,莫名先生还是一个诲人不倦的老师,“鬼谷儿”长大后聪颖灵慧,悟性颇高,莫名先生就将自己的学问倾囊而授,“鬼谷儿”往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得莫名先生的喜爱。
鬼谷先生到了总角之龄的时候,深得莫名先生的真传,已能上晓天文,下至地理,精熟兵法,深谙术数。其间,莫名先生多次带着鬼谷先生出谷,考察世俗风情,增长见识和阅历。当地的老百姓亦都知道,鬼谷中有一对神仙师徒,俱都仙风道骨,尤其是小徒弟,年龄虽不大,见识与老师父无异,将来必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时间如逝波,转眼间鬼谷先生已在谷中度过二十个春秋。
这一天,莫名先生把鬼谷先生叫到身前,语重心长地说:“鬼谷儿,为师的已将终生所学传授给你,希望你能够发扬光大,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当今的世道,兵灾扰攘,七雄争霸,而老百姓却生灵涂炭,颠沛流离。你要记住,你的来历不凡,上天也必将降大任于你的肩上,你要好自为之,把渊博的学识和毕生的精力都献给解民于倒悬的事业上。而解决之道在于谋求统一,你要找到赏识你的英主,献上统一天下的策略,一代不行就教育下一代,乃至再下一代,直到成功的那天。”
鬼谷先生说:“弟子谨记。”
莫名先生听到鬼谷先生做出保证,觉得自己收养他一场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于是不顾鬼谷先生的再三挽留,执意离开,并决意在有生之涯师徒不再相见。鬼谷先生送走莫名先生后,内心十分伤感,为老师这种无私之爱而感动至深。
鬼谷先生念念不忘老师临走时的嘱托,想要出谷兜售自己的治平之策。谁知道天下事想来容易做来难,鬼谷先生带着满腔热血游说诸侯,却四处碰壁,没有人愿意重用他,他的满腹经纶亦不得施展。鬼谷先生的处境可谓累累如丧家之犬,七个欲图霸天下的强国,竟然没有一个君主能领会他的一片苦心,有的非但不理解,反而恶语相向,态度相当恶劣。
鬼谷先生一趟跑下来,累个半死不说,先前便干诸侯的梦想亦烟消云散。在壮士扼腕之余,鬼谷先生想到了先贤孔丘先生的一段故事。
孔丘先生创立儒家学说,也曾向各个诸侯国兜售自己的治国思想,但同样四处碰壁,甚至到了陈、蔡两个地方,衣食都无有着落,孔丘先生面如菜色,有气无力地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就是没人听我的,没有人看好的我的治国之道,我就乘上筏子到海外去,意即归隐江湖。
鬼谷先生深受启发,又联想到自己游说这么多年,白白浪费了大好岁月,鬓也星星也却一无所成,这不正是孔子曾经遭遇过的窘境吗?故而萌生归隐之心。于是,鬼谷先生决定重新回到“鬼谷”所在的云梦山中,去过一种隐居生活。
由此可见,归隐并不是道家人物的专利。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也不得不承认,如果大道不行,归隐乃是解脱的最好办法。归隐是没有门派分别的,只在于个人的遭际是否到了非隐居不可的地步。此种观点,自然将那种天生隐士排除在外。而这个世界上所谓的天生隐士寥之又寥,几乎没有。
锦囊妙计
鬼谷先生的隐居生活,内容大致有以下两项:一为着书;二为授徒。
鬼谷先生隐居云梦山后,杜门谢客,一心着书立说。经过数载的潜心着作,又经历几次三番的增删修改,一部奇书《鬼谷子》终于得以问世。《鬼谷子》共三卷二十一篇,乃是鬼谷先生政治思想、军事谋略、心理战术、外交主张和处世哲学的集大成之作,体现了鬼谷先生所特有的“诡绐险滑”的学术风格。
《鬼谷子》一书的问世,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纷纷争抢阅读,一时间洛阳纸贵,鬼谷先生的大名也日益远播。不同阶层的人能从《鬼谷子》一书中找到适合于自己的主张和策略。那些曾经拒绝过鬼谷先生的诸侯,也都来信来函,诉说“有眼不识金镶玉”的后悔之意。只是鬼谷先生经历的磨难太多,早把不名一文的虚名看透,甘于隐居的生活,对于入世以及入世后的各种利益诱惑,亦处之淡然,提不起兴趣。
鬼谷先生认为自己没能完成老师临行前交待的任务,内心时常愧疚难当。当他自我反省的时候,以为自己入世虽不再可能,但可以培养胸怀大志、满腔热血的年轻人,继承他和老师的志向,发扬他的学术思想,最终实现辅佐明主,谋求天下的统一。因此,鬼谷先生决定广收门徒以实现自己的宏愿。
为此,鬼谷先生再次出谷,遍游天下,寻找适合继承自己衣钵的坯子。之所以称为坯子,是因为最后能不能成为鬼谷先生的弟子还有待考察,即使成为了鬼谷先生的弟子,能不能继承其衣钵尚在两说,决定权在于鬼谷先生的品鉴。
最终鬼谷先生选了五百名弟子,分前后几期授教,其中不乏优秀者。尤以第一期中的孙膑和庞涓与第二期中的苏秦和张仪最为突出。鬼谷先生亦因这几位弟子而扬名后世。其中更以苏秦和张仪两位先生的历史贡献,鬼谷先生被尊为纵横家的鼻祖,不仅受到后世门徒的顶礼膜拜,而且深受其他思想流派的追崇和仰慕。
先说孙膑和庞涓这两位高徒。
孙膑先生是战国时期名声卓着的军事家。庞涓先生的实际技能不输于孙膑先生,但人格和品质却相去甚远。对此鬼谷先生早有察觉。待到两位爱徒学成之际,鬼谷先生决定对他们两个进行考察。但在考察的过程中,鬼谷先生就发现庞涓的心术不正,功利思想也特别明显,而且对于同门师兄的孙膑先生抱有妒忌的心理。
鬼谷先生觉得如果让庞、孙两位弟子同时下山,而且同去一个国家寻找施展才华的舞台,庞涓必定容不下孙膑,诋毁、陷害之事也不可避免。为了提前防范诸如此类事情的发生,鬼谷先生让庞涓先下山,过一段时间后再让孙膑下山,并且随赠孙膑一幅锦囊。
诸多巧合,乃验证命运之无常,也印证了鬼谷先生的先见之明。鬼谷先生苦心孤诣让庞、孙二徒前后下山,就是为了避免二人共事一国,发生令人痛心的悲剧,可不是冤家不聚头,二人恰巧都效力于魏王。
在魏国,庞涓先生的官阶要高于孙膑先生,而且鬼谷先生最担心的事情也不可逆转的发生。庞涓先生容不下孙膑先生,认为孙膑先生的存在会危及他在魏国的地位和声誉,因此想尽一切毒辣手段欲除之而后快。
悲剧就在恶毒的嫉妒思想中诞生。庞涓先生失去理智的陷害同门师兄,致使孙膑先生双脚的踝骨被砍去,成为终身残疾无法行走的废人,而且关在一个暗无天日的石屋里,绝望的等待死亡降临的那一刹那。
然而死神并没有接纳孙膑先生,因为他突然想起师父下山前赠给自己的那幅锦囊。鬼谷先生曾经告诉他,一旦遇到万不得已的处境,拆开锦囊即可得到解脱的方法。因为一直没有遇到万不得已的境地,故这幅锦囊从未拆开过。孙膑先生将其放在最贴身的夹衣里,几经严刑拷打也未曾遗失,这次眼看着已至垂死境地,到了非拆不可的时候,于是孙膑先生拆开锦囊一看,立刻从心底升起绝处逢生的希望。
锦囊上写着三个字:诈疯魔。意思就是告诉孙膑先生,只有装疯卖傻才能躲过此劫。孙膑先生依计而行,整日里不发一言,只是傻笑,而且什么都吃,连难以下咽的猪食也不放过。在此不得不佩服孙膑先生的表演功底,如果生到现在,说不定能拿一个奥斯卡最佳表演奖也未可知。
孙膑先生最后依靠着吃下令人作呕的粪便,瞒过庞涓的眼睛得以逃脱魔爪。孙膑先生逃到齐国,深得齐威王的重用并拜为军师。后来齐、魏两国发生战争,孙膑先生亦迎来了复仇的机会。
在这场战争中,孙膑先生施展鬼谷先生所授的绝妙战术,将庞涓的军队引入马陵道,并设下重重伏兵,把一棵大树拔光树皮(有点不道德),刻上“庞涓死于此树下”七个大字。庞涓先生也十分配合的在大树下中箭身亡。至此,一段恩怨才算清算。
苏秦和张仪是鬼谷先生的另外两名得意门生。
苏秦先生巧舌如簧,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合纵之策,以至于能够谋得身执六国相印的殊荣;张仪先生的辩才当世无可匹敌,因主张连横而被秦王所赏识,最终帮助秦王成就霸业。两位先生都是用舌头改变历史的成功的纵横家,而他们的成功则归功于鬼谷先生博大精深的学问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因此称鬼谷先生为“纵横鼻祖”乃是名至实归。
鬼谷先生觉得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就决定停止收徒并做远游。他骑着一头青牛,出函谷关向西而去,最终抵达昆仑山,因见昆仑山流沙瀚海,瑶池碧草,是个隐居的好地方,就落脚定居。从此餐风饮露,不问世事,世间亦不知鬼谷先生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致使许多人觉得鬼谷先生乃是虚拟中人物。
德国着名的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对鬼谷先生有着中肯的评价:“鬼谷子的察人之明,对历史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对当时外交(合纵连横的艺术)的掌握,必然使他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不可否认,鬼谷先生是个隐士,而且最终隐居而死,但他却有着独特的表达自我的方式,亦是前文述及的支配世界的方式,那就是通过传播思想,进而改变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鬼谷先生确实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西方尚有知音,鬼谷先生大可不必担心身后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