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森林碳汇的市场交易
中国已经明确把增加森林碳汇作为了一个重要的增汇的措施,而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是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平台。2011年11月1日,经国家林业局同意,由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合作开展的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仪式上,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为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颁发了“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平台”铜牌,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10家企业签约认购了首批14.8万吨林业碳汇。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0年7月19日成立,是我国第一家以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经浙江省政府批准,于2010年12月6日成立,是全国唯一的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平台,主要从事林权交易、原木(木材)等大宗林产品交易、林业碳汇交易等。
以德国为例,说德国虽然目前(2010年)森林覆盖率超过30%,但是却没有申请CDM的项目。原因是如果申请森林碳汇的CDM项目,就必须证明这片碳汇林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额外”种植的。并且由于树木种类的不同,年份的不同,甚至土壤土质的不同带来的固碳性的不同,这些都给计测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五大环节
这5大环节包括:①生产标准,②计量碳汇的标准,③认证标准(即检查验收的标准),④交易的规则,⑤交易的标准。关于交易的标准应由交易所来制定和执行,而认证标准则应该由生产方和交易方之外的第三方来完成。认证验收的第三方机构,也在建立培训中。
B. 如果有一座森林,能做碳交易或者森林碳汇吗要如何做
如果有一座森林,是不能做碳交易或者森林碳汇的。
并非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都可以交易,商品进行交易的前提条件是清晰的产权。对于现有的森林来说,由于其生态效益的外部性,使得碳汇成为了“公共物品”,没有明晰产权。因此,现有森林碳汇的存量是不可以交易的。
此外,森林有固碳的功能,但森林碳汇指的是净吸收量,即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要减去造林活动用车(汽油)或施肥所产生的排放,还要减去林地流转和森林灾害造成的毁林排放,最后得到的净吸收量才是碳汇。
2021年10月8日,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文化和旅游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进一步加强网络游戏市场执法监管。据悉,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会同行业管理部门。
重点针对时段时长限制、实名注册和登录等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加大辖区内网络游戏企业的执法检查频次和力度;加强网络巡查,严查擅自上网出版的网络游戏;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游艺娱乐场所等相关文化市场领域执法监管,防止未成年人违规进入营业场所。
C. 碳汇林项目合法吗
【法律分析】
合法
A、碳汇林项目建设。
碳汇收入:每投入1000亩,约需要资金不超过150万元,单位面积森林木材蓄积量最高的能达到5.8立方米年,最低0.4立方年左右,获得的碳汇当量最高0.73-10.6吨/亩/年。根据目前行情价格15欧元吨,则1000亩碳汇价值约10950欧元-159000欧元/年,按照汇率折算:相当于碳汇1000亩碳汇年可出售收入为105120元-152.6万元。按照碳汇树木生长要求,一般20年左右,预计碳汇收益最低210-3052万元,最高计算如果扣除最初生长期5年左右,也可达到1350万元。
林木收入:按照1500元立方,20年期的木材价格大约最低1200万元;正常的价格可达1亿元左右。
林间收益:实施低碳化的种养加,能够符合碳汇林建设要求,种养加结合每千亩收益最低年可达到80万元,20年约为1600万元。合计收入近4000万元。
如果扣除租地成本、看护成本、人员工资、消防成本等,每1000亩地碳汇林至少可以获得5000万元以上的净收益。如果近期碳交易价格增加到20欧元,则周期内利润可实现7000万元。再进一步推算,如果不计算碳汇收益和林间产业,仅仅是林业收益,而当年实现价值最少可以达到66万元(其中林木按照最低蓄积量算)。
B、碳汇物种开发。碳汇能力强的树种开发在碳汇林大背景下,必然有巨大市场需求量,从苗木需求到种子的需求。
C、碳汇交易所建立。把旗下的碳汇和国内各地的碳汇买家与卖家整合起来,吸纳人才,建立与欧盟碳交易市场的正常连接,在必要时,将该交易所包装上市。
D、加强与国际机构研发合作。包括项目开发,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建立仿生态的碳汇研究室。
E、协助非造林企业认购碳汇储备。许多跨国公司或者大型企业,自己并不参与森林碳汇项目,但是希望及早做一些碳汇储备,以降低未来执行减排时的费用,则我们将会协助他们认购碳汇林,并取得相关认证。通常收费的标准,是先计算该企业的排碳情况,然后按照每一吨4-8 欧元收取费用并且依据 10 年未收费期限(tCER 的时间为 20 年),分批逐次收取费用。
F、其他价值的开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四条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