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真正的顶级交易高手或者交易大师是什么样的境界
极简的纯粹。
这个词我觉得不错。
所谓的极简的纯粹,就是为了达成某一个终极目标,并把实现这个终极目标所需要的一切根本核心融合到了极简的过程中去。
这就是任何行业真正的顶级高手应有的风采。
寿司之神做寿司,一按一揉一握可能就完事了,行为简单到极致,做出的寿司也是素面朝天,跟普通寿司店的做出来的模样可能根本就没有区别。
但是,模样虽然没有区别,内在却是区别极大。
因为寿司之神这几个动作,刻意练习了一辈子,这里面的动作,可能每一个都是至关重要的微小细节,据说,他做出来的寿司,温度跟人体一样,火候要求极其严苛,甚至连你多少秒内要吃完,都有一套标准。
简单,才是真正的不简单。
交易也是一样。交易做的是什么?处理不确定性。那么顶级的交易者,必然就是顶级的处理不确定性的高手。那么交易水准达到极致应该是什么样子?
极度高效的处理不确定性。
如何极度高效的处理不确定?简单就是高效。
他一按一揉一握可能就是寿司界的顶级水准,而你看一眼盘,点一下鼠标,下了一笔单同样也可以是交易界的顶级水准。
因为你那一眼望去,你整个交易生涯经历的无穷尽的经历融合的至高规则当场就生效,融合在那一眼里,你点了一下鼠标,仅是这个过程的必须条件而已。
你一眼过去,这笔交易就已经完成,入场规则止损规则止盈规则瞬间聚齐,早就于无尽的交易经历而跟其融为一体,他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花里胡哨给外行看的那些华丽外表。
因此,顶级的交易高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看我看来, 他一念起,即可交易。
我认为当今的两位世界投资大师芒格和巴菲特早已到了顶级高手的境界。只是他们不做短线交易而已。
他们做的是长线交易。两个人已经八九十岁了,一生积累了以亿为单位的财富。他们做投资几十年,早就对交易的有关事情了如指掌。
有人可能会质疑我提的两位大师是不是属于做交易的。因为他们是明显的做长线投资的。看似与人们所理解的短线交易差别巨大。
其实这正是境界极高的表现。我国古代的圣人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对最高的境界做出了明确的阐述。最的境界就是在表面上走向了原来的反面——大音希声、大智若愚、大盈若缺。
还有“治大国若烹小鲜”。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推断出交易的最境界就是表面上最不像交易的交易。那么投资于上市公司,从估值成长性入手,其实就是最不像交易的交易。
实际上我最佩服的人是约翰伯格,他是指数基金的创始人。他的演讲打动了我。他指明无论是做短线交易还是做长线投资都不如做指数基金。我深以为然。
巴菲特这样的价值投资大师也对指数基金极为推崇。巴菲特最近10年的投资业绩跑输了指数基金。巴菲特曾经留下遗言死后把90%的资产都用来买指数基金。可见其对指数基金的认同。
他的好友芒格也说自己和巴菲特要想战胜大盘指数很困难。
我内心真正认为的顶级交易境界就是指数基金的境界。不去选股,不去选时,以无为之心做有为事。买入指数基金或一篮子股票,然后就游山玩水去或每日弹琴歌唱。几十年过后,指数已大涨上百倍,自己也获利百倍。这不是世界上做交易的最高境界,又什么是交易的最高境界呢?
有人会说:就这个啊??还最高境界。这也太普通了吧?
我会用老子的一句回应:大道很平坦,但是人们喜欢走小路。
对市场保持足够的耐心!
“投机之王”利弗莫尔曾经说 过钱是坐着等来的 ,堪称是交易的基石,一句话就涵盖整个金融赚钱法则,陪伴了很多成功交易者一生,交易就相当于守候。
期货市场上无论是道,还是术,都是交易所服务,从众多市场的机会中捕捉属于交易原则的机会,这种机会往往需要时间。
任何交易都不会是看似的简单,背后一定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棉花上一战成名的林广袤在多次公开场合,谈起棉花的崛起之战,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机会太少了,大多数时候,市场的都是只适合短线,并不能带来真正暴利性的机会。
对于技术,在他的操盘日志中,是这样写的
期货宗师王宝峰,对于期货交易的技术,在一次投资交流会上,面对众多的投资者,是这样回答的:
这都是我们所看到,亲身没能经历过的交易高手,我来谈一个我熟悉的,也能称得上大师的朋友。
关于他的故事,我曾在一篇问答中大概谈过。
只做玉米,一个月的交易手续费不到40块钱 这朋友是2012年进入到期货市场的,当时通过一朋友,找到我,想在交易所附近找个房间做交易,因为资金量比较小,所以很多期货营业部不愿意提供位置。
看在朋友的面子上,给他找了一个机会,他跟着他认识的一个老乡,开始学习交易,做玉米,只做日内操作,类似于炒单的做法,但比炒单频率要低的多。
当时的玉米我记得是2元/手,日内双边收取,开平仓都收。
听他自己说的,因为对市场了解,看到过太多亏损的朋友,所以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只做看得懂,把握性最大,符合交易规则的机会,就在这种自我坚持下,一手一手的练习。
从后来他的结算账单可以看到,很多次单月的交易费用非常的低,不到40块钱,也就是每月做了不到10手单子,一手一手的做,可能两天才开上一张单子。
后来他就开始爆发了,然后逐渐做大,后来通过管理别人的大账户,做到了上千万的规模,然后是送家人到国外去读书。
他的经历我都是亲自所见,真正的从这个市场中靠一手一手交易做起来的人。
保持足够的耐心,坚持是这条路唯一的选择 很多这个市场上的交易者,能够真正做出来的,最后发现,都是做最简单的坚持开始的,一手一手的操作,逐渐做了起来,然后是越做越好。
欲速则不达,凡是这个市场上做的混乱,毫无稳定性可言的交易者,都是做的混乱,所以资金忽上忽下,极度的不稳定,过山车一样。
即使是学习过交易系统的投资者也面临这样的问题,都是因为没有耐心,急于赚大钱,结果才亏大了,或者一笔亏损,把之前所有的利润化为乌有。
如果你想做好交易,做到稳定,一定要从保持交易的耐心开始。
操盘的最高境界是:
不用思考、分析和预测,直接操作,做了就对。如同神枪手,不用瞄准,抬手即发,发之即中。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在股市,人的大彻大悟来自大灾大难。不疯不魔不成活!
超凡脱俗的本领永远不是普通人能学会的,没有经历过遍体鳞伤打磨的凡夫俗子,不管他有多么出色的老师,光凭教,是学不出什么境界的。
人如果不是历经磨难,不是苦大仇深,是出不了狠劲的。
如果不是被逼无奈,走投无路,是下不了决心的。
如果不是痴心于一,忘我拼搏,是开不了智慧的。
没有被残酷的环境逼得发疯、变态的境遇,人是成不了大器的。
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戏剧般的起伏是开不了眼界,做不了大事的。
悬崖勒马的是将,悬崖不勒马的是王!干一件事,就要不死不休!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尤其是股市悟道,更是如此。
这充满血腥的股市啊,到处都是坑。每个坑里都得栽几次跟头,你才能长记性。不栽跟头根本长不了记性。每个细枝末节都得反复摔打几次,你才能不断成长。
这种事,别人替不了你。别人做了,那就成别人的了。
在股市,不管自己处于什么境遇,都要永不言败。不到最后一刻,别轻易否定自己之前的付出和努力,每一步的积累都没有白费的,人这一辈子不到最后一刻,盖棺论定是不可取的,因为人生随时逆转反包,填平黄金坑直接走加速,只要你把握住“热点风口”一次即可,你的人生里必然有一次走势轨迹是东方通信的轨迹。
股市里,最重要、最核心的操作理念是什么样的理念呢?通过“简易的系统”实现“变数”与“定数”的转换。
这句话就是金融投资领域最重要、最核心的理念。
这是入门最重要的理念,是决定能否稳定盈利的关键。理念错了,一切努力都会付诸东流。理念对了,就走进了正确的门,只要坚持努力终有成功之时。
操盘第一要务:找到正确的操作模式固化下来,化变数为定数。
操盘终极境界:将正确的模式通过心理编程输入潜意识,化为本能,达致人股合一的境界。化变数为定数。
之前录制了一段视频,刚好可以回答下您的问题,如何认识交易最高境界,实盘经历分享,回归简单和平淡
化腐朽为神奇,把不可能的事情做成功就是大师!
2020年3月4日 早上7点30起床,洗漱吃饭。早上8点30分 打开交易软件。
2030年3月4日 早上7点30起床,洗漱吃饭。早上8点30分 打开交易软件。
2040年3月4日 早上7点30起床,洗漱吃饭。早上8点30分 打开交易软件。
交易,谈吐之间完成的事。
真正的交易在你进入他的店面,他就了解你的意图,询问的交谈中他了解到了你的需求,不断向你介绍产品,他会在你身上找到你们共同喜欢的东西,比如:发型的装束,衣服、鞋、手机的品牌,作为切入点,在哪里买的?有些什么的优点?使用的感觉?言谈根本不在你要买东西上,谈着谈着心的距离感拉近了,再回到你要的东西上,一说就一个正点,不知不觉成交了。
交易是营销,也是种学问,在生活中的点滴的积累。知识很重要,识人,察言观色,顺势引导。性格,把握到位。言语,点到为止,交流中展现了很平常的亲和力,话术把握得很精准。
同时,他又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专业的知识技能书藉,天文地理书、茶余饭后杂谈,奇门八卦书藉,一览无遗,丰富了自己的广泛性知识,在交易中无所事事,佩佩而谈拉近了心的距离,不知不觉中促成了交易。
交易是极平常中事,高手往往在民间。大师,只是生活中的积累,专注力的展现。
真正的顶级交易高手是什么样的境界?汇查查研究了数位身价百万的交易员,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接受亏损是交易的一部分
曾经读过一篇交易员的采访,他在采访中提到,他从不去想自己是盈利了,还是亏损了,而是只接受自己的交易优势带来的结果,然后进行下一笔交易。我们永远不会100%确定下一笔交易是赢是输。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运用自己的优势, 赢利和亏损就交给时间 。
那么我们研究的顶级交易高手都有谁呢?
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在错误的时间出生在了一个错误的地方,但最终成为全球第29大富翁, 截至2015年4月,身家达242亿美元。
他曾 在一天赚了10亿多美元 ,我认为没有哪个交易员可以打破这个的记录。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他的故事:
· 他于1930年出生在布达佩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被纳粹占领的匈牙利幸存下来。
· 之后,他离开饱受战争摧残的布达佩斯,前往英国,并于1952年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
· 1956年,他移居美国,后来又在纽约从事金融分析师和交易员的工作。
· 1992年9月,乔治·索罗斯做空英镑时,在一笔交易中冒了100亿美元的风险。好在他的赌注是正确的,这笔交易一天就产生了10亿美元的利润。据报道,最终他在这笔交易中的利润达到了近20亿美元。因此,他获得了“破坏英格兰银行的人”的称号。
2、沃伦·巴菲特从很小的时候起,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就对赚钱和存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后来,这种爱好转化为他的事业,为许多投资者赚了数十亿美元。
上面是巴菲特与他的两个姐妹童年的照片,上面的那个小男孩就是沃伦·巴菲特。他如今已经是一个非常有钱的老人——巴菲特在《福布斯》 2015年全球最富豪榜上排名第三,在2014年排名第四。
据《福布斯》报道, 截至2017年2月,他的净资产达736亿美元。
以下是来自《福布斯》的摘录:
凭借其多元化控股公司 伯克希尔·哈撒韦 (Berkshire Hathaway)的出色表现,沃伦·巴菲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富有。它的A股让投资者趋之若鹜,是美国上市公司中最昂贵的股票,在2014年8月首次超过20万美元每股。
伯克希尔·哈撒韦拥有数十家子公司,包括铁路、保险和能源,2013年的收入为1820亿美元,净收入为195亿美元,该公司仍在进行大笔交易。
巴菲特说,他有史以来最好的投资是在1949年购买了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着作《聪明的投资者》。他后来在格雷厄姆(Graham)的指导下学习,然后搬回内布拉斯加州,并于1962年收购了一家陷入困境的纺织公司Berkshire Hathaway。2015年2月上旬,它是美国市值第四高的上市公司,市值为3550亿美元。
3、约翰·保尔森根据《福布斯》的数据,截至2015年4月,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的净资产达 112亿美元 ,而他的起点其实也并不高。
危机时刻为有所准备的人提供了创造财富的巨大机会。约翰就是那个有准备的人,在2007年抵押贷款危机期间,他通过使用信用违约掉期交易有效地押注美国次
汇查查总结其实做一名成功的交易员并没有什么神乎其神的秘诀。 研究市场、将风险最小化、保本并且独立思考 ,这些是所有交易员都需要注意的。巴菲特、索罗斯以及保尔森只是在这几点上做的比一般人更好而已。
无喜、无忧、无惧、无我,这是交易的最高境界!
⑵ 交易者如何培养高效的执行力
控制力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品质。训练和制度是提升执行力的重要措施。或许有些人对控制力和执行力持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投资者的执行力就是要执行正确的行为,所以控制力与执行力是一个意思,至少是相近的意思。
为什么要强调投资者的执行力?
1、主动亏损
克服心理弱点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主动去亏损!!!!这是战胜自己心理弱点最好的办法。
不是要你把钱给我,而是要你把钱给别人。这样做有些象傻瓜。证券市场上大家都是聪明人,大家都不想做傻瓜,我就要这样做。你如果不能主动去训练自己的亏损,就无法成为聪明的交易者。明白吗?
当你每次亏损达到一定的额度时就止损。这样做你的心理就可以过关了。但95%以上的无法通过此关,总是止损一段时间后不再止损。
2、令行即止
投资者一定要百分百要执行自己冷静思考下的预定计划。
要训练自己止损(亏损卖出),去买入最高的股票,去卖出最差的股票。这一点再多的强调也不为过。
3、荣辱不惊
这种训练最为困难。训练自己持仓不动5天、或10天、或30天(短线训练最多只能持有30天),不管其中是否涨跌停,你不动。比如买入之后上涨了30%,还要持有,不能卖出,许多人既是大脑上兴奋,因为赚钱了,他也会有心理上的痛苦,他会担心市场会吃掉他的利润;另一种情况则是下跌30%,他也会有两种心理,一是痛苦,因为亏损了那么多;另一个就是希望,下跌这么多了,应该反弹了吧。
投资者只有记录心理上的波动,才能真正体会到心理波动对投资的影响,因为心理影响执行。
4、做正确的事
大家都知道成功就是持续地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但是实战中,多数人没有做最有价值的事情。
一个人没有做正确的事情,若没有处罚的痛苦,那么他还会在下次犯同样的错误。而控制力训练就是强化大脑对正确事务的重视。唯有把大脑最高效的东西转化为做正确的事情,我们的价值才会提升。比如游戏明显不能增加财富收入,比如娱乐也是如此,比如没有意义的交易。
有时做正确的事情就是不做事情。不做事情就是正确的事情,一般情况来说人们是无法体会到的,投资者可以“放下”自己,去海边走走,去山上转,还可以训练静坐,有意识的其它“无为”训练。
处罚制度
控制力是需要训练的,但有时还需要某些特定的条件来约束。
人是很有意思的,若是有制度管理(或是老师管理),他会是一个好学生,若是走上了社会,没有人管了,他就可能会犯错误。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意识到,不做正确事情的结果是很残酷的。
1、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结果有三种情况:
(1)、没做正确的事情,没做有效率的事情,结果是收入低,这是自然给出的结果。
(2)、做了正确的事情,也做了错误的事情,甚至犯了大错,结果是很惨的,有的要破产,有的人要坐牢,有的人要枪毙。
(3),做了小的错误的事情,但是做了许多正确的大事情,结果是美好的。
或许人们说,有的人只做正确的事情,不犯错误,从现实来看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圣人也会犯错误,只要不是神,就可能会犯错误。所以笔者认为,只要是一个能做到成功的人,一定犯过错误,关键是他们犯错误的机率小。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成功者的路径注定了他一定要做过大的正确的事情,且同时要少犯错误,才能成为成功者。
许多训练是教育别人做正确的高效率的事情,在自我训练时则要求自己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在自己的意识中,只能有一个观念,犯错误就要处罚,即便不做正确的事情也要处罚,这样的制度才能逼迫人们走在正确的路上,坐在正确的趋势上赚钱。
2、处罚标准因人而异
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执行力)也有三种情况:少亏损,大亏损,大赚钱。
看到,没有?只有一种人才能赚钱。这种人就是少犯错误且抓住机会做正确的事情。
做正确的事情是应该的,而做了错误的事情则要处罚自己的行为。
一般来说,每一个人都要制定处罚制度。我个人的制度是:不执行处罚一餐不吃饭;没有完成任务,站立1小时;执行错误处罚一餐不吃饭等。
只有那些令人痛苦的处罚制度才能有警示意义。
投资者需要的是铁血精神来捍卫正确的高效的制度,不能有丝毫的情绪波动。
控制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一个投资者,甚至是所有成就大事的重要品质。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能百分百执行信号(系统信息),执行计划的投资者。
⑶ 如何达到“双赢”的成交效果
达成交易是最终的结果,而最理想的结果则是达成一个对买卖双方都有利的结果,即双赢的成交合同。要想生意好,就得使买卖双方都满意,不能让其中任何一方受到损失。因为销售是一种双赢活动,业务人员得到利润,客户得到产品利益,买者欢喜,卖者得意。但是,这样的合同怎样才能在谈判桌上签署呢?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细节决定成交》
⑷ 交易成功的根本是什么
只看带均线的K线图就可以稳定盈利,无须其他。一个旧闻:一位大妈炒股,不会炒,只买煤炭股。买卖标准是摸自己家的暖气片,热了就买,凉了就卖。多年坚持下来,大妈赚了不少。简单吗?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套路都能赚钱?正因为简单,所以便于执行。热了就是热了,不存在别的可能;凉了就是凉了,不存在别的可能。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交易中特别不靠谱。做生意再厉害的老板,为何到了交易市场亏损累累。因为,方法不同了,这里是概率的世界,不是主观能动性的世界。开启“如果……就……”模式。如果到位就动手,否则就不动手。物来顺应,得机而击,规则自己的思维,规范自己的行为。
每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在你的计划之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小,直至成了一种确定性行为,而这种从可能到确定的所有过程都在你的计划之内。你只是根据价格变化而变化。它变,你才变,它不变,你则静观其变。
持续一致性的规则
交易应当是快乐的,始终处在“坐等钱变多”的状态,而且是越来越多。怎么会焦虑、苦恼呢?焦虑是因为你不懂“如果……就……”,苦恼是因为你不懂静观其变。一切皆是“自我障碍”。
关于开仓,如果你有了规则,开单就是了,不要怕错。怕错是心理问题,还是那句老话“如果你输不起,那么你也永远赚不到”。这里特别强调一下一致性。不管盈亏,都得坚持做,按同一个套路做,才能赚到。做一单换一个套路,结果就是止损白白止损,没有任何长进。止损就是做生意的开支,做生意不可能只有利润没有开支的。
某一单对错不重要,要长期来看,总账盈利即可,越担心越不敢开,越不敢开越怕,恶性循环。解决之道是多培养大局观。有一个交易者说过一句话,我觉得挺好:“关键不是开单子,而是开完之后处理单子的能力”。
所谓处理单子,就是你需要有“持续一致性的规则”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错了怎么办?二是,对了怎么办?开仓后只有两条路,亏损就转向止损系统,盈利就转向止盈系统,就这么简单。
新手一般是没有系统的,很容易走歪路,去追求100%的胜率,把所有精力都花在提高开仓成功率上,甚至天真地认为只有每次都做对才叫高手,这也是那些以技术秘籍为诱饵进行收费的欺骗现象---骗子们是不允许失败的,要抹杀所有判断不正确的记录,要把自己打造成神,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无知的新人和痴迷的技术者。
华尔街某知名交易员说过,他的操作80%都是失败的,最后却能稳定盈利,利润来自于20%的成功。这个例子虽然极端了点,但道理是一样的。在一个人的交易之路上,早期的失败是成长必需的,后期的失误是概率允许范围内必然存在的,要接受失败、喜爱止损,不要去追求过度的完美,前进一大步、后退一小步就如天地间自然规律一般不可违抗。
开仓和止损是一心同体,加上止盈就是三位一体,少了任何一个,都无法成功。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寿郎。当年,柳生拜师宫本。学艺时,问宫本:“师傅,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的剑客?”宫本答:“最少也要十年吧!”柳生说:“十年太久了,假如我加倍苦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呢?”宫本答:“那就要二十年了。”柳生一脸狐疑,又问:“假如我晚上不睡觉,夜以继日地苦练呢?”宫本答:“那你必死无疑,根本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剑客。”
柳生非常吃惊:“为什么?”宫本答道:“要当一流剑客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永远保留一只眼睛注视自己,不断反省自己。现在,你两只眼睛都盯着剑客的招牌,哪里还有眼睛注视自己呢?”柳生听了,满头大汗,当场开悟,终成一代名剑客。
大家看完这个小故事联想到交易会想到什么?一切的一切源于你的“得失心”。
我记得吴秀波主演的谍战剧《剑谍》中,当慕容无暇问方滔在执行任务时害怕吗,方滔说:“不怕”。慕容无暇问为什么不怕,方滔说:“怕有用吗?”在执行任务时想的不是怕不怕的问题,而是要清楚任务计划的每一个步骤,然后去执行。交易难道不是如此吗?如果想成为一名顶尖的交易者,就必须放下自己的得失心,得失心越重,败得越惨。
⑸ 哈登的交易存在哪些难点,最有可能在什么时间达成交易
这位连续三个赛季的得分王(詹姆斯·哈登),还是如愿以偿的加盟了篮网队,同时还创造了历史至今最大规模的交易纪录。
还记得数月前,詹姆斯·哈登拒绝火箭队奉上的那个二年超级顶薪续约合同时,那句:“非篮网队不去!”的豪言吗?如今,真的应验了。不得不说,詹姆斯·哈登很有套路呀!
⑹ 达成交易的七个条件
1)最基本条件是你能满足客户的需要。越是能满足客户最近的、最强烈的需要就越能成交,成交的机会往往与客户需要的强度成正比。
(2)客户有了需要,就能产生购买欲望,这种购买欲望驱使客户产生购买动机,只有购买动机才能唤起客户的购买行为。
(3)客户有了某种需要后,当他想要购买前,还要具体了解能否满足他的需要。所以,推销员必须使客户完全了解你所推销产品的价值。了解的越清楚越全面,才越能同他的需要对上号。你可以向客户提出些检测性的问题,检查一下他是否真的了解。在向客户提问时,尽可能使用肯定的语气,而不要用反问的口气。比如:“您难道不同意我们的看法吗?”“您不想省一大笔钱吗?”应该用商量的肯定语气。比如“请考虑一下,我们的建议是否可行?”这样就容易被客户所接受,在平等互利的气氛中,才可能达成交易。
(4)尽量多提购买后能满足客户需要,使客户满意的带有使用效果的问题。在业务洽谈过程中,推销员有很多机会向客户提问一些检查性质的问题,以此来探询客户是否有购买意图。
对这种使用效果的问题,客户的反应不外乎有三种情况:肯定的回答、不置可否的回答和否定的回答。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你的问题是用正确的方式提出来的,只要你的话是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的,多数客户是会肯定的,少数否定的回答也仅仅是拒绝其中某一点。如果客户作出不置可否的回答,那说明客户还没有完全清楚你的推销要点;要么就是由于某种未被发现的因素在发挥作用,使客户犹豫不决;或者客户并无别的意思,只是想推迟作出购买的决定。
如果客户的回答是肯定的,说明推销员对情况的估计是正确的,客户很快就会作出购买决定。
(5)满足客户的某种特殊需要,有利于促进客户作出购买决定。有些时候,客户可能用提出希望或者反对意见的方法来表达特殊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可以改动某些销售条件,使之更能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那么,你就可以做某些适当的变动。这样做必将大大促进客户作出购买决定。
(6)把客户的思路引导到订购的选择上。最好不要露骨地直接同客户争论是否应该购买的问题,而应当与客户讨论一下细节问题,虽然双方并没有直接讨论购买决定,如果客户参与你的讨论,实际上说明客户已经做出了购买决定。比如,你问客户:“你是现在就需要,还是下个月要呢?”这样提出问题(或者建议),就可以把客户的思路引到订购的选择上。
(7)抓住重点,解决关键问题,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成交。影响客户作出购买决定的因素,往往集中在一两个主要问题上。推销员应及时抓住这一两个问题,努力说服客户,有针对性地解除客户的疑虑。这一两个重点问题解决了,客户的态度就明朗了,交易也就实现了。这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这样做还可以缩减洽谈内容,压缩洽谈时间,提高推销工作效率。
使用这种方法,整个洽谈不会集中在少数重点问题上,推销员也就没有必要做面面俱到的长篇大论的介绍和解释了。如果双方在关键性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就有可能达成交易。
(8)即使客户作出否定回答,也不应该放弃推销努力。成交诚然是推销的直接目地,但推销并不是一锤子买卖,这次没达成交易,保持良好的关系,以后还可以洽谈。从长远观点来看,否定回答也是可以改变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新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今天他什么都没买,以后可能成为你的大客户。
客户拒绝购买后,推销员可以直率的问:为什么不买我的产品?你将会由此了解到你十分有用的情况。其中,有些情况可能会帮助你下次再拜访此客户时获得成功;有些情况则会有助于你以批判的眼光来分析你的推销工作,防止类似的问题重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