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甘草店镇的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甘草店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上古时为羌、戌住地。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属榆中县。据西北师大历史系教授陈守忠考证:十六时国西秦乞伏国仁所筑勇士城及后来的子城都在甘草店。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1861年)甘草店已有集市,由于该地盛产中药甘草,陕西药商经常云集此地,收购甘草,并开设“万和堂”等多家国药店,作为向全中国销售甘草的集散市场。当地居民为便于旅商住宿、饮食、应运而开设多处马车店、饭店。因为该地适居西安通往兰州古道重要驿站,往返驿使均经此投宿,故双关语为甘草店。
据史料记载,甘草店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上古时为羌、戎驻地。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属榆中。据西北师大历史系教授陈守忠考证:北魏时的子城县就设在甘草店。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甘草店已有集市,由于该地盛产中药甘草,陕西药商经常云集此地,收购甘草,并开设万和堂等多家国药店,作为向全国销售甘草的集散市场。尤其这里是西安通往兰州的重要驿站,往返驿使均在此投宿,当地居民便开设了多处饭馆、旅店、车马店,故一语双关称为“甘草店”。丝路古镇
甘草店是一个交通要道。据《榆中县志》记载:明代,陕西驿道自西安、平凉、隆德、会宁、安定(今定西市安定区)过金县(今榆中)甘草店、清水驿、定远驿,进入兰州据清人祁韵士《万里行程记》、林则徐《荷戈纪程》载:陕甘驿道自西安西去,过平凉、隆德、静宁、会宁、安定县称沟驿、皋兰县车道岭(今属榆中县)……清代还有一条新驿道,即自车道岭至甘草店,过夏官营、买子堡(来紫堡)、响水河(小水子)至皋兰县东岗镇。
民国时,甘、陕交通干线由县东清水驿经甘草店过车道岭人定西界,通往陇东大道,在榆中境内35公里;另由甘草店向南经大营川、水家坡,向东折经花寨子至符家川入定西界,通陇南大道。始建于民国23年(1934年)的西兰公路(国道312线中段),次年全线修通。县内自西向东经来紫堡、金崖、太平堡、清水驿、甘草店、车道岭至景家泉人定西,甘草店是必经大站。
民国26年28年,西兰公路进行全线路面改善,翻越车道岭人定西。前线和改建的线路,甘草店是必经的大站,来往车辆,都习惯于在这里就餐。
如今的甘草店,交通四通八达。公路、铁路运输十分便利,国道312线、省道109线、巉柳高速公路纵贯全镇,境内有火车站一处,陇海铁路横穿而过,形成了兰州距定西之间的交通枢纽。军事要地
从西汉开始,历代兵家在县内修筑城池、营堡,用以防守。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年)十一月,前秦授乞伏司繁为使持节,都督镇守勇士川(在甘草店至东古城一带),后卒,子国仁代行其职。这些城池、营堡元代大部分倾废,明清时再度重修添建,清代全县有72营堡,其中甘草店有一营五堡,即三墩营、项家堡、邵家堡、正川堡、吴家堡、甘草店堡。宋、元、明三代,县内修筑了27土墩(烽燧),其中甘草店就有3处。
清穆宗同治三年(1864年)五月,甘草店人赵云花、刘克笃率当地民团与回民反清军激战,后兵败。十二月,回民反清军攻掠甘草店等地,后由清军先锋高余庆收复。同治五年(1866年)春,河镇五营进驻金县。三月,总兵彭楚汉率南字三营驻甘草店、三墩营,经裁汰,有马兵21名、步兵14名、守兵6名。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年),金家崖改为兰州城守营驻防,金县城守营移驻甘草店,遇军事活动,则在甘草店、金家崖两地调动。清代在境内设14塘,甘草店有车道岭、甘草店、三墩营3塘,每塘有兵50名。
民国8年(1919年)4月,甘州镇守使马磷(字玉清)部营长马飞虎在榆中县甘草店打败陇东军阀黄得贵部。
民国26年(1937年)12月6日,11架日本飞机在甘草店上空遇中国空军截击后东逃。
民国36年(1947年)8月24日,甘肃省保安第五团二大队六中队从临洮奉命与甘草店驻防的七中队调换防务。后五中队也奉令移防甘草店。
民国37年(1948年)初,甘草店等乡镇均成立常备班。9月,省保安司令部命令甘草店等乡镇组织传递邮件的兵哨。
民国38年(1949年)4月,-陆军91军191师、571团团部及1、3两营驻甘草店。
1949年8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二兵团从通渭莲花镇出发,经定西内官营,16日进入榆中甘草店等地。上午侦察连击溃了马步芳派往榆中的侦察分队。下午,6军司令部进驻榆中县城,榆中解放榆中县城为后方供应基地,甘草店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医院和后方仓库。
1949年8月。兰州战役期间,甘草店支前站共筹措粮食4.5万公斤,草5000公斤,马料3500公斤,动员大小车60多辆,转移伤员300多名。邮电枢纽
甘草店是邮局开通较早的一个地方。榆中县内邮路明代设铺,据明万历《I临洮府志》载:全县有递铺十处,通往安定,其中有甘草店铺。据民国27年《重修榆中县志稿》县城设总铺下设三墩营、甘草店等9铺。
清代设塘讯,在兰州有5路,其东路9塘中,榆中境内就有甘草店塘、车道岭塘,每塘设兵5名,负责驿递。清同治以后废塘讯。经榆中县的驿路又经甘草店、车道岭人定西。
清德宗光绪十六年(1890年),榆中始建有线电报线路,由响水子东甘草店、车道岭等地入定西界。1953年,县邮电局同兰州用有线电路进行话传电报,在县内用实线电路同甘草店、金崖两个营业处开办话传电报。
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年)五月,成立邮政代办分局。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增设甘草店邮政代办分局。
1952年,天兰铁路通车,县内有73.65公里运邮,甘草店为接发火车邮件的一个交接点。
民国23年(1934年),由兰州架设线路经公路人定西界是榆中县内最早的长途电话线路,至1949年,甘草店设1台5门交换机和电话机3部。1958年,甘草店通了农村电话。开通了容量为2000门的程控电话,并建成了联通、移动、小灵通等讯号塔,国际、国内电话均可直拨。
明代至民国末,来甘草店经商的山西、陕西、河南商贾,是甘草店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
❷ 甘草店镇的古镇特色
甘草店是一个交通要道。明代,陕西驿道自西安、平凉、隆德、会宁、安定(今定西县)过金县甘草店、清水驿、定远驿,进入兰州。据清人祁韵士《万里行程记》、林则徐《荷戈纪程》载:陕甘驿道自西安西去,过平凉、隆德、静宁、会宁、安定县称沟驿、皋兰县(今榆中县)车道岭(瓯落地)。清代还有一条新驿路,即自车道岭至甘草店,过夏官营、买子堡(来紫堡)、响水河(小水子)至皋兰县东岗镇。
民国时,经过榆中县内的干支线由12条。干线由县东清水驿经甘草店过车道岭入定西界,通陇东大道,在榆中境内35公里;由甘草店向南经大营川、水家坡,向东折经花寨子至符家川入定西界,通陇南大道。始建于民国23年(1934)的西兰公路(G312线中段),次年全线修通。县内自西向东经来紫堡、金崖、太平堡、清水驿、甘草店、车道岭至景家泉入定西,甘草店是必经的大站。
民国26年至民国28年,进行全线路面改善,路线自西向东经柳沟河、猪嘴岭、定远、麻家寺、石头沟、三角城、接驾嘴、甘草店,翻越车道岭入定西。前线和改建的线路,甘草店是必经的大站,来往车辆,都习惯于在这里就餐。如今的甘草店,交通四通八达,通讯设施完善。公路、铁路运输十分便利,国道312线、省道109线纵贯全镇,境内有火车站一处,陇海铁路横穿而过,馋柳高速公路穿境10公里,形成了兰州距定西之间的交通枢纽。 从西汉开始,历代兵家在县内修筑城池,营堡,用以防守,元代大部分倾废,明清时再度重修添建,清代有72营堡。甘草店有1营5堡,即:三墩营、项家堡、邵家堡、正川堡、吴家堡、甘草店堡。宋、元、明三代,县内修筑了27土墩(烽燧),其中甘草店就有3处烽燧遗址。同治五年(1866)春,河镇王营进驻金县。3月,总兵彭楚汉率南字三营驻甘草店、三墩营,经裁汰,有马兵21名,步兵14名,守兵6名。光绪三十年(1904),金家崖改为兰州城守营驻防,金县城守营移驻甘草店,遇军事活动,则在甘草店、金家崖两地调动。清代在境内设14塘:甘草店有车道岭、甘草店、三墩营3塘,每塘有兵50名。
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十一月,前秦授乞伏司繁为使特节、都督镇守勇士川(在甘草店至东古城一带),后卒,子国仁代行其职。清同治三年(1864)5月,甘草店人赵云花,刘克笃与回民反清军激战,杀知县蔡同等人。后由清军先锋高金庆收复。12月,回民反清军进攻甘草店等地。民国8年(1919)4月,甘州镇守使马璘(字玉清)部营长马飞虎在榆中县甘草店打败陇东军阀黄得贵部队。民国26年(1937)12月6日,11架日本飞机在甘草店上空遇中国空军截击后东逃。民国36年(1947)8月24日,甘肃省保安第五团二大队六中队从临洮奉令与甘草店驻防的七中队调换防务。后五中队也奉令移防甘草店。民国38年(1949),4月,陆军91军191师、571团团部及1、3两营驻甘草店。民国37年(1948)初,甘草店等乡镇均成立常备班。9月,省保安司令部命令甘草店等乡镇组织递兵哨。
1949年,兰州战役。8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工兵团从莲花镇出发,经定西内官营,16日,进入榆中甘草店等地。上午,侦察连击溃马步芳派往榆中的侦察分队。下午,6军司令部进驻榆中县城,解放榆中。榆中县城为后方供应基地,甘草店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医院和后方仓库。
1949年8月中旬的支前工作中,解放军武装工作队20多人进驻甘草店。9月初,成立甘草店支前接待站,有地方干部10人,解放军5人。兰州战役期间,甘草店支前站共筹措粮食4.5万公斤,草5000万公斤,马料3500公斤,动员大小车60多辆,转移伤员300多名。 甘草店是邮局开通较早的一个地方。榆中县内邮路,明代设铺,据明万年《临洮府志》载:金县有递铺10处,通往安定(今定西县)路,其中有甘草店铺。据民国27年,重修榆中县志稿载:县城设总铺,下设三墩营、甘草店等9铺,每铺铺司5名。每日铺司人均支工食银8厘,一年共支银140两9分6厘。
清代设塘汛,在兰州有5路,其东路9塘中,榆中境内就有甘草店塘、车道岭塘,每塘设后5名,负责驿递。清同治以后废塘汛。经榆中县的驿路为甘草店、车道岭等,入定西。后改为甘草店、车道岭等村庄。清光绪十六年(1890),榆中始建有线电报线路,由响水子东经甘草店、车道岭等地入定西界。1953年,县邮电局同兰州用幻线电路进行话传电报,在县内用实线电路同甘草店、金崖两个营业处开办话传电报。清光绪三十年(1904)5月,成立邮政代办分局。光绪三十二年(1906),增设甘草店邮政代办分局。1952年,天兰铁路通车,县内有73.65公里运邮,甘草店为接发火车邮件的一个交接点。
民国23年(1934),由兰州架设单铁线路经公路入定西界,是榆中县内最早的长途电话线路,其中兰州至甘草店报话双用线长58公里,电杆784根,线长116公里。当年12月,甘草店设电话机1部,首次开通长途民用电话。同年,甘草店始设电报局。至1949年,甘草店设1台5门交换机和中天木盒电话机3部。1958年,甘草店通了农村电话。已开通了容量为2000门的程控电话,并建成了联通、移动、小灵通等讯号塔,国际、国内电话均可直拨。 集市贸易活动,除新营外,甘草店最早。清道光年间(1821—1850),车道岭有集市,咸丰年间(1851—1861),移于甘草店,经商者多为山西、陕西、河南、甘肃秦安等地人。市场交易粮食、大牲畜、猪、羊、家禽、农副产品、铁木手工制品。民国时期,甘草店是榆中5个粮食市场最大的一个。每集上市交易的粮食15~156石。粮食来源为当地以及定西、临洮、会宁等地。上市粮食一部分就地销售,大部分销往兰州。交易成员有粮贩、面贩、磨坊(小麦加工)和斗行(粮行)。民国32年,粮行交易方式:一是粮贩子收购粮食运往市场,再转售给其他粮贩、面贩及消费者;二是农户将粮食运往市场,直接粜给消费者,或者粜给斗行。粮食价格一般以当日本集的市场为准。甘草店集市沿用农历每月2、5、8日集期。解放前的省城兰州,每年消费的粮食,甘草店是东路粮进入兰州的规模最大的转运市场,以小麦为主,其次为糜谷、稻米和豆类。民国时期甘草店设工商行政工会和商会,工会管理手工作坊,商会管理各商业店铺,1959年,甘草店集市贸易开放。
明代至民国末,甘草店经商的山西、陕西、河南、商贾,是榆中人口主要来源。民国时期,有陕西人在甘草店开药店。经过长期的发展,甘草店农贸市场已成为全县的第二大集市,还发展了甘草店旧货市场、生猪、牲畜交易市场、药材市场,每逢集日,清水驿、高崖、韦营、新营等外乡镇和定西、会宁、临洮等县的农民纷纷前来赶集,年成交额达7900万元。
❸ 宁夏的五大特产是什么
1、发菜
发菜,是一种藻类, 因风干的发菜形状、色泽酷似妇女的头发而得名。 它大多生长在干旱草原、 荒漠、平滩荒地和低山小 丘,我国的甘肃、陕西、 青海、新疆均有生产,而 以宁夏最为着名。
宁夏生 产的发菜色泽乌黑、丝长 柔韧、质地优良。宁夏不 仅是发菜的生产区,而且是最主要的交易集散地, 年成交量达到全国总产量 的80%以上。发菜的蛋白质含量达20%以上,比肉类、牛奶、鸡蛋都高;而且含 钙、磷、铁、脂肪、糖类及多种维生素,是一种高档食品,与海参、鱼 肚、燕窝、鱿鱼、猴头、鱼翅、熊掌合称为“美味八珍”。
用它制成的菜肴,风味独特,别具一格,又因其与“发财”谐音,是喜庆宴席必不 可少的山珍,自然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发菜还有用价值助消化,解积腻,清肠胃,降血压,治疗妇女 病、能加速伤口愈合。
2、甘草
别名甜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可入药。是中药中常用的解毒、调和药剂,故有“十方九草”之说。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能起到抗溃疡、抗炎症、降血压、降血脂、中枢抑制、针痉甚至抗肿瘤的作用,被称为中药里的“国老”,赞为“药中之王”。
甘草又是副食品工业的原料,可做酱油、口香糖、饼干、香烟的添加剂和酿酒的香料剂。在工业和印染业中,甘草也有广泛的用途。
宁夏素来就是甘草之乡,所产甘草色红皮细、骨重粉足、条干顺直,名盖西北,国际市场上俗称“西正甘草”。自古就是向皇室进献的贡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3、枸杞
木本植物,浆果呈鲜红色,形似纺锤,更似红玛瑙坠,是宁夏的传统名牌出口商品,以皮薄、肉厚、籽少、品质优良驰名中外。历史上是皇室贡品。枸杞是一种名贵中药,营养成分十分丰富,并有很高的药物价值,不仅含铁、磷、钙等物质,而且还含有大量糖、脂肪、蛋白质及氨基酸、多糖色素、维生素、甾醇、甙类等,有润肺清肝、滋肾、益气、生精、助阳、祛风、明目、强筋骨的功能。特别是对人体医疗保健作用的多糖含量和有益于人体智力开发的有机锗含量均高于其它中国省区。1993年经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临床验证,宁夏枸杞还是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剂,应用十分广泛。现应市者多为经过脱水处理的干果。用法主要有三:入药、泡酒泡茶、做菜。它的系列产品有:干鲜枸杞、枸杞菜、枸杞酒、枸杞水晶糖、鲜枸杞罐头等。
4、贺兰石
产于海拔2600米左右的贺兰山悬崖上,石料结构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宜。呈天然深紫和豆绿两色,有的还巧夹着玉带、云纹、眉子、银线、石眼等结构,似云、似月、似水、似山的国案,雅趣天成,经能工巧匠雕饰刻制的贺兰砚,具有发墨、存墨、护毫、耐用,加盖后砚内余墨数日不干不臭等奇效。
贺兰石天然形成深紫绿两色,相互辉映,色彩鲜明,紫底绿彩,形态繁多奇妙,好像平柔紫绒上镶嵌着各式各样的翡翠。除两彩、三彩、多彩外,还有"石眼"、"玉带"、"银线"、"云纹"等特殊结构,妙不可言。
雕刻艺人因石制宜,精心用料,雕出千姿百态的贺兰砚。历史上贺兰砚曾与端砚、歙砚齐名,素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说。它不仅是"文房四宝"的实用品,而且是珍贵的工艺收藏品。深受历代书法家喜爱,公认为砚中佳品。 除刻制砚台外,贺兰石还被用来刻制成印章、镇纸、笔架等,都是雅致的文房珍品。
5、滩羊皮
宁夏滩羊属羊尾脂、粗毛型。裘皮用绵羊品种,在世界裘皮中独树一帜。有二毛、沙毛之分,毛色有纯白、纯黑、浅褐、杂毛几种,多为纯白色。
黑色皮又叫紫羔皮,因其少而贵。白色皮张毛色洁白,光泽如玉,皮板薄如厚纸,但质地坚韧,柔软丰匀。毛穗呈现出特有的波浪弯,好像平湖涟漪,轻盈柔软,美观大方,保温性极佳,实为各类裘皮中之佼佼者,很早以来就是传统的名牌出口商品。滩羊毛纤维细长均匀,绒毛轻柔蓬松、富弹性,也是制作毛毯、披肩、围脖等装饰品的高级原料。宁夏产的提花毛毯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驰名世界。
❹ 甘草的种植方法,都有哪些可以提高产量
甘草的品种有很多,在我国就有12种,不同品种的甘草生长特性和质量略有不同,我们在大面积人工种植甘草时,最好是选择适宜该地区种植的甘草品种。并且优先选择抗逆性好,随着中草药不断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工业替代品等众多领域,甘草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需求量猛增,销量连年增长,而通过人工栽培种植的甘草已成为主要药品来源。
❺ 山西朔州甘草批发市场在哪里
朔州市市区南端张辽路西侧!甘草是豆科类植物,适口性强,适合做各种食草性动物的饲料。采收后的甘草须根因和甘草有同等的药用价值,经过洗涮干净晾干后打成粉,可作为动物的饲料添加剂使用,全身都是宝,是一种营养成分非常多的茶叶,全国各地都有生产!
❻ 首阳的首阳镇
首阳镇位于甘肃省陇西县西部,现辖16个行政村9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773户,总人口45695人。辖区面积1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736亩。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7.7℃,年降雨量450毫米,无霜期160天。316国道穿境而过,全镇道路畅通,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是中药材、蔬菜等高效农作物的适生地。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11651户,乡镇总人口44764人,乡镇从业人员22382人。
六通情况:20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电话,8个村通公路,6个村通自来水,2个村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医院、卫生院2所,医生64人,床位37张。有各类学校30所,教师477人,在校学生12659人。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8995万元,粮食播种面积3227公顷,粮食总产量881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873元;财政收入477万元,财政支出477万元。
名优特产:种植党参、红芪、黄芪、板兰根,甘草等药材。 中药材批发市场
首阳镇党委、政府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立足镇情,依托资源优势,强化中药材产业的纵深开发,先后建成了占地200亩,集引种试验、野生品种驯化、示范推广和技术创新为一体,拥有100多个中药材品种的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占地100亩、西北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和入住加工企业26家的中药材加工园区。培育形成了正东药业公司、禄灵药业公司、民安饮片厂等一大批中药材加工企业。组建了拥有大型运输车辆80台,运销网络遍布全国的四海运销协会,促使中药材产业真正形成了引种示范、基地种植、市场经营、加工转化、组织运销相互衔接的庞大产业链。全镇有2400户农户、12000多人常年从事个体中药材加工和贩运。年加工中药材饮片8000吨。运销中药材5万吨,种子5000吨,种苗2万吨,饮片8000吨。首阳被誉为西北药都,首阳药市号称全国党参、黄芪市场价格的晴雨表。2006年,中药材产业实现总产值10亿元,提供农民人均纯入18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183元的82.45%。随着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壮大,首阳与外界的接触和交流在逐年加深,流入流出人口日渐增加。常年居住首阳,从事中药材贩运和加工的外来人口2600人,其中四川藉流动人口1600人;周边县区和乡镇流入首阳的务工人员达8000—10000人。首阳年输转劳动力8000人,其中就地转移就业6000人,组织输出2000人。 首阳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基础先行、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和“产业主导、项目支撑、科学规划、循序渐进的建设思路不断推进小城镇建设。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5亿元,完成了镇区道路及排水,供水供电,邮电通讯,广播电视,商贸流通,加工园区,餐饮服务,金融电信,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镇容镇貌明显改善,城镇功能大幅提升,承载能力显着增强。镇区现辖首阳、南门两村,总人口2.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00人,城镇人口3000多人,流动人口1万人。
随着城镇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城镇的聚集效应显着增强。首阳不仅是陇西西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而且是定西市最大的劳动力市场。西北最大的中药材市场。全镇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26家,个体加工户2400户,年加工各类中药材饮片8000多吨。市场年交易中药材5万吨,中药材种子2000吨,种苗1万吨,饮片8000吨,年交易额10亿元。党参、黄芪销量分别占全国销售量的70%和50%,是全国党参、黄芪价格的“晴雨表”。
为了适应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对市容管理工作的需要,首阳镇市容环境管理所通过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途径,实行“五抓”,逐步改变了过去简单粗放的管理方式,市容环境和秩序大大改观,提升了城镇品位,展现了良好的城镇形象。
繁华的市场
科学规划抓主线:1999年,首阳镇被省体改委确定为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镇,被省建设委员会确定为第二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后,镇党委、镇政府及时聘请西北市政设计院的专家,深入首阳就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和发展潜力全面调查了解后,完成了城镇总体规划设计,并报经省小城镇建设评审委员会评审和县政府审批。规划对城镇性质明确为“陇西县的中心镇,中药材加工、贸易、集散基地”。共规划建设用地225.35公顷,设计了四纵九横道路网络和五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中药材加工和工业区、集市贸易区、中心区、居住区)六市(中药材批发市场、粮油禽蛋批发市场、小商品批零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牲畜交易市场)的城镇总体功能。城镇规划的出台,为小城镇改造明确了方向,为建设明确了主线。镇党委、政府按照总体规划和各区功能定位,逐年推进城镇建设,确保做到了性质不变,功能不乱,规划不改。
产业主导抓发展:产业不仅是小城镇活力的体现,而且是发展潜力所在。首阳镇小城镇建设和培育支柱产业相得益彰。在建设中围绕城镇功能定位和地方支柱产业,重点抓了中药材批发市场、西部药材种业市场、中药材加工园区、中药材信息中心、货运中心等产业主体项目和为中药材服务的供水供电、道路交通、餐饮服务、金融、住宿等服务性项目建设,为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打造了平台,从而促进了中药材由种植向加工、运销一体化经营拓展。随着中药材产业的逐年做大做强,聚集带动效应日益明显,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日益聚集,不仅彰显了城镇改造建设的作用,而且表现了新的需求,推动了城镇规模的逐年扩张,功能的不断完善和资金的积累效应,实现了城镇建设与支柱产业的互促互带。
首阳镇
一区一策抓建设:在城镇建设上存在土地供应和建设资金双重短缺的疑难问题。2000年,镇党委、政府贷款启动了第一轮拆迁建设。尽管城镇面貌有了改观,但沉重的债务包袱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06年,新一届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立足于一区一策,推动了新一轮建设高潮。具体而言,道路建设上经营土地、整合项目和重点争取相结合,多渠道筹措资金,全面搭建路网结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上,以三路,即通安路、福星路、宝田路通过移民搬迁、天津帮扶和通村油路整合资金300万元,完成长300米的宝田路,长260米的通安路,长520米的福星路建设,宽均为20米,年内全面完成路基路面和亮化美化工程建设;二区,投资1200万,全面完成建设中药材加工园区二期工程,并启动生产;投资1290万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完成住宅建设,做好供水、供电配套,6月底前验收,10月底前入住;二站,年内争取国家项目资金380万元,征地20亩,完成首阳客货运汽车站主体工程建设;依托中药材运销协会,聚集民间资本,计划投资300万元,建设首阳货运中心办公楼、综合调度室及配货场和仓库,年内投入使用。一广场,信托土地,招商引资,投资800万,开发建设药都广场,完成广场拆迁、平整和综合楼主体工程建设。市场建设上,招商引资和联合开发相结合。年内通过招商引资,改造现有中药材市场,提高市场品味和服务功能;组织动员征地拆迁户,联合开发建设百货市场。投资400万建设首阳中药材饮片市场商铺20间、交易大棚3000平方米,年内启动运营;投资50万,建设占地2亩,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依托首双公路铺油工程带动申报首阳至樵家河通村油路,争取以工代赈支持,年内聚集资金360万元,力争2009年完成永吉路改造和下水管网埋设。经营城镇土地,聚集闲散资金,启动并完成通安东路建设;通过争取小城镇镇区道路及排水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永宁路东段。
首阳镇
健全机构抓管理:建管并重是破解小城镇“脏、乱、差”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小城镇服务对象以农民为主体,自律意识差,管理难度大,加之镇政府作为小城镇村管理主体,人员缺少,执法缺位,经费不足,由城镇办公室具体负责镇区管理,“脏、乱、差”的现象难以改变。2007年,镇党委、镇政府从管理体制入手,破解这一难题,在全面加强城镇管理办公室人员的同时,报请县编委成立了镇环卫队、镇市场管理服务所和镇兼职消防队。镇政府又组建了集治安巡逻、行政执法为一体的城管办。明确了各队、所、办的人员和职责,配套了相应的办公和服务设施。与此同时,城镇办动员各市场业主成立了义务消防队和自管小组,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制定了文明经营公约。有效推动了小城镇规范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彻底扭转“脏、乱、差”的现象,提高了城镇品味。
强化宣传抓聚集:小城镇建设管理是涉及经济社会多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尤其是拆迁建设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没有积极广泛的群众基础,直接关系着小城镇改造建设的成败。为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镇党委、镇政府多层面,全方位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宣传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产业开发的主导作用。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将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凝聚到了镇党委、镇政府小城镇建设的决策部署上,形成了开发建设的强大合力。通过多层面推介开发建设项目,积极向外招商引资,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有效聚集了民间资金和产业资本,加大了城镇建设和产业开发的投资力度。通过宣传动员,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自律和自我管理意识,促进了城镇总体水平的有效提升。从而为小城镇建设创造了宽松有序的建设管理环境,为不断推进城镇改造建设和强化城镇管理提供了人力和财力支撑。 首阳镇
2008年,首阳镇确定为民办十件实事。解决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力争沿川、浅山区群众自来水入户95%以上;完成首阳汽车站和首阳货运中心建设,形成首阳交通枢纽,进一步规范客运、货运市场;建设福星路、通安路和永吉路东段,硬化首阳、南门巷道5条8公里,改善镇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城镇建设进程;建设药都广场和首阳商业大厦;扩建首阳中学、首阳一小、菜子坪、罗家山小学,搬迁扩建首阳幼儿园,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难的问题;扩建首阳卫生院、聘请专家开展首阳、渭河巡诊活动,规范合作医疗管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改造三十铺、李家营、水月坪、新华中低产田10000亩;加快中药材信息中心和中药材展厅建设,搭建中药材交易平台,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品牌;建设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提高务工人员素质,增强务工能力,扩大就业机会;衔接峡口水库,解决董家堡、首阳、南门、樵家河、三十铺五村局部灌溉问题
❼ 中国最大的甘草上市公司
新农。
新农开发600359子公司新农甘草,是中国最大的甘草生产商。
甘草是新疆的特色优势资源,主要分布于南疆各地,当地自然条件十分适合甘草生长。
❽ 想要种植甘草,甘草种植市场如何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甜草根,以根入药,是药食两用中草药,有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三种,是常用大宗中药材,年需求量7万吨左右。除药用之外,甘草在食品、饮料、化工、烟草、调料、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都被广泛应用,尤其广泛应用于抗菌、抗病毒、保肝解毒等方面。
❾ 为了便于中药材交易管理国家已批准了多少个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
1996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设立全国十七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前4位为中国四大药都,这其中也包括国内规模最大的十大药市。其中有3个药市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性的药材交流交易会,参加人数多达三万。另外七个药市是在固定地点,每天都有药材交易。❿ 新疆特产有哪些在哪可以买到较好的
您好!新疆的特产太多了您看看我给您找的资料吧!!!
乌鲁木齐特产玉雕 新疆玉雕刻厂是新疆第一家玉石雕刻专业厂家。主要采用驰名中外的和田白玉、玛纳斯碧石、哈密黄玉料,生产花瓶、乌鲁、花卉、人物等仿古器皿及各种首饰佩件等。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及港澳地区。
羊毛衫 天山毛纺织品有限公司生产的“TSE”羊绒产品已成为世界名牌。该企业由中、日、港、三方合作,经国家批准的中外合资企业。年产种纱200吨,羊毛衫、羊绒衫170万件。
新疆地毯 不仅国内驰名,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新疆地毯,毯面光泽平滑,毯板挺实柔和,美观大方,色调鲜丽,更具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地方色彩的地毯图案,在国际地毯业中也独树一帜。新疆地毯作为新疆重要的传统名贵出口商品博得了世界各地用户的好评,被称为独具一格的“东方式”地毯。
吐鲁番葡萄 吐鲁番地区是我国葡萄主要生产基地,总产量占全疆的52.84%,葡萄干产量占全国的75%。吐鲁番葡萄品种有几百种,品质上乘的有无核白葡萄、马奶子、红葡萄、喀什哈尔、梭梭葡萄等18个品种,而无核白葡萄的含糖量可高达22%-24%。现在仅无核白葡萄就有20个品种,酿造用葡萄品种有40个。吐鲁番的葡萄色泽光亮,粒大味美,香甜润喉。近年来,以鲜葡萄和葡萄干制成的葡萄系列产品已达240多种。(1)以无核白葡萄晾制的葡萄干,如精制绿、黄葡萄干、巧克力葡萄干、酸奶葡萄干等,每年都有大批销往世界各地,酸甜可口,益血健体的葡萄干成为世界人民珍贵的食品之一。(2)酿制的葡萄酒系列,如“楼兰”牌干白(红)葡萄酒、“红柳”牌雪莲和三花葡萄酒。“楼兰”干白(红)葡萄酒除每年销往日本外,同时也受到国外游客的普遍欢迎。
吐鲁番的“哈密瓜” 吐鲁番地区是中外扬名的“哈密瓜”的真正故乡,亦是地区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吐鲁番的“哈密瓜”品种多,味道好。主要有黄皮瓜蛋、一包糖、黄皮瓜、香梨黄、红心脆、黑眉毛、密极甘等37个品种。而当地瓜农却习惯干将甜爪分为5类:(1)特早熟瓜蛋类。这类甜瓜无网纹、肉软、浓香。成熟最早的是黄花皮的热瓜蛋,生长期70天,6月上旬开始成熟。(2)早熟夏瓜类。分网纹的和无网纹的可口类型9个品种,其特点是皮薄肉厚,不耐运,但多糖,爽脆。(3)中熟夏瓜类:7月底熟,除阿拉伯克扎尔德瓜外,都是网纹的厚皮瓜,其代表品种为红心脆,是吐鲁番盆地甜瓜品种中最优者;其次是外黄里青,肉质细、香、浓甜、半脆。(4)秋瓜类:一般立秋后熟,共5个品种,均为大果型,肉厚,皮粗,耐贮运。(5)冬瓜类:一般10月份成熟,共6个品种。皮厚,网纹裂痕深、粗,耐贮运。由于地理条件独有,吐鲁番的“哈密瓜”细脆爽口,芳香醇郁。
吐鲁番的棉花 棉花是吐鲁番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吐鲁番的棉花絮色洁白,可纺性好,纤维长,成纺指数大大高于国际标准,含糖量低,杂质少,优良品级率高于全疆所有的地、州,平均单产均优于全国各地。吐鲁番地区棉花分为两大类,长绒棉和陆地棉。长绒棉品种有吐海2号(73-4)和新海棉两种。主要种植区在都善县。这个县已被国家列为长绒棉重点生产基地之一。陆地棉品种,目前在主要种植区托克逊县种植的是岱-80。
哈密名优土特哈密地区境内,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有许多特产闻名遐选。西红柿的红色素高达51.8%,(国际标准34%);胡萝卜内的胡萝卜素普遍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元明粉,硫化碱,麻黄素,咯喇比嗪。FA旱地龙、蓝色花岗岩板材、哈密王啤酒等,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各种名优特产品中,尤以哈密瓜、哈密大枣、哈密大麦、棉花、葡萄、皮牙子(洋葱)、白皮大蒜等最为着称。
库尔勒香梨(维语“奶西姆提”蒙语“开地姆”)具有色泽悦目、皮薄肉脆、汁多渣少、香甜爽口、营养丰富、耐于贮运等特点,含糖量在9.75%以上。不仅可以生食,而且可以做梨酒、梨膏、梨脯、香梨罐头,并有“润肺、凉心、消痰、解疮毒酒毒”的医疗作用,早在汉唐时期就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入印度,被誉为水果中的王子。从50年代起库尔勒香梨曾多次在全国果品评比中夺魁。自1987年进入国际市场以来,畅销不衰。巴州现已种植10万亩,年产3.1万吨香梨,为全国最大的香梨出口生产基地。
库尔勒长绒棉 库尔勒生产的长绒棉色泽洁白、可纺性好,其均匀度和绒长度均居世界前茅,在国际市场上可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爱字棉相媲美,1993年种植7210公顷,产量9263吨。
番茄酱 库尔勒生产的番茄外形美观,鲜红似火,产量高,质量好。以库尔勒番茄为原料生产的番茄酱味道鲜美,酸甜可口,红色素含量位居世界之首,被国家轻工部评为优质产品,先后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优质产品银质奖和国优产品标号,年产可达2000吨,被外商称为“无菌罐头”,远销东南亚、西欧、美国,日本、加拿大、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焉耆马 早在汉代,土着焉耆马就在中原和西域享有盛名,它体质结构坚实,较蒙古马紧凑、秀丽,毛色有骝毛、黑毛、栗色海骝等。头、身大小适中,两耳竖立,敏捷而温驯,胸廓较深,蹄质结实,特别善走,一匹好的焉耆马可日行300里。全州现有焉耆马约7万匹,除满足当地需要外,还远销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
且倩玉 且倩玉即且末玉,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有“昆山之玉”的美谈。从若羌到塔什库尔干延绵数百公里,白玉、青玉、青白玉、花玉、碧玉等品种俱全,尤以白玉最佳,其色鲜亮,其质细腻,经济价值很高。且末盛产白玉、粉玉、青玉和金山玉,白玉以白如羊脂、粉玉以红似炭火,青玉以碧如绿叶,金山玉以黑似纯漆而出众,其质优良,其色鲜艳,具有色纯、细腻、嫩润、坚硬、明亮等特征,且末已成为我区玉器的定点生产基地之一。
罗布麻 俗称野麻,又名“夹竹桃麻”、“茶花麻”、“茶棵子”、“大花罗布麻”等。巴州的罗布麻因多生长在罗布泊、罗布庄地区而定名,名冠全国,罗布麻纤维细长、拉力强、柔软而有光泽,耐温而又抗腐蚀,用途很广,可纺成60-160支高级细纱,与棉、毛混纺成高级衣料,又是制作国防、航运、渔业绳索的最好原料。罗布麻一身是宝,秆可作造纸原料,叶可作饮料或饲料,根茎、叶所含乳胶液可提炼橡胶。中医学以地上部分入药,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热降火,平肝息风,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等症,叶含罗布麻苷,具有强心作用,制成罗布茶、罗布药片和罗布烟等治疗高血压等症,罗布麻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孔雀河沿岸,面积约800万亩。
甘草 巴州甘草分布面积广、品种全,有甘草王国之称,主要分布在开都河、塔里木河、孔雀河、迪那河、车尔臣河流域和博斯腾湖畔,胀果甘草主要分布在且末、若羌、尉犁、轮台及库尔勒等地,光果甘草与乌拉尔甘草多混生在和静、焉眷、和硕及库尔勒等地,在焉耆盆地及库尔勒市郊尚有少量黄甘草及粗毛甘草分布。年采挖量5000~10000吨,占全国1/4强,巴州用甘草生产的“松树牌”甘草膏品质优良,含草酸21%以上,国家出口免检,销往日本、美国、德国和东南亚地区。
芦苇 巴州是全国四大苇区之一。仅博斯腾湖就有芦苇58万亩,年产苇30万吨。除民用编织、盖房外,已成为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位于库尔勒新城区的博斯腾湖造纸厂以优质的博斯腾湖芦苇为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设计,年产机制纸1.7万吨。其中50克胶印书刊纸和碱法漂白苇浆板,1993年先后获自治区新产品称号,漂白苇浆板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办的“中小型企业成果博览会,,上参展,产品远销全国近20个省市,并出口哈萨克斯但共和国。
啤酒花 巴州是新疆啤酒花主要产地之一。种植面积达:520公顷,产量3400多吨。出口的“641”啤酒花香味浓烈,很受欢迎。
阿克苏名优土特产阿克苏地区有“塞外江南”、“鱼米之乡”之称,夏秋之际,家家园林掩映,处处瓜果飘香。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阿克苏的西瓜、甜瓜、葡萄、苹果、香梨、桃、杏、红枣等格外味美香甜。库车的白杏、阿克苏的薄皮核桃、金冠苹果和酥梨,更令世人垂青而誉满天山南北;阿克苏河流域、塔里木河垦区盛产的稻米,以质白香甜而驰名,这里生产的一种稻米香味扑鼻,名曰“香稻”,成为清朝皇室的贡品。
喀什名特产葡萄 喀什葡萄主要品种有绿葡萄、喀拉玉祖姆、翠珍珠、马奶子、紫马奶子等,大都在八、九月大量成熟,且产量高,维吾尔人还创造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冬贮葡萄的方法,葡萄可在冬季和来年的一、二月份食用或供应市场。
无花果 具有“水果皇后”的美称,主要生长在喀什和阿图什,形似幡桃,皮很薄,且与果肉不易分离,米黄色,极柔软细嫩,其含糖量在70%以上,一年二熟。
石榴 水果中的上品,营养丰富,风味清凉、甜美。据史书记载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树种。石榴花灿若云霞,其果外形独特。新疆石榴的主要产地在南疆喀什、和田等地,果皮薄,籽粒大,味甜多汁,品质优良(按味道可分为“酸石榴”和“甜石榴”两种,按籽儿的颜色又可分为“红籽儿石榴”和“白籽儿石榴”)。石榴除食用外,还可入药。
伽师瓜 也是一种甜瓜,因产于伽师县而得名。糖分含量高,瓜的种类多,据说瓜肉中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的含量都优于其他地方的同类产品,伽师瓜种类繁多,不同种类有不同特点和成熟期,有些品种可越冬贮存,宜于长途运输,其中重者达4-5公斤。
巴旦木 又名巴旦杏,含有丰富的植物油、蛋白质和许多种微量元素,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科神经衰弱、皮肤过敏、气管炎、小儿佝偻等疾病。新疆巴旦木主要产于英吉沙、喀什市、疏附县、叶城县、莎车县各地,其中英吉沙的更为有名。据说其品种有“五大家族”、40多个品种,仁儿有苦的,也有甜的,其中有一种薄皮的品种,其皮可以用手指剥开,仁儿的味更香。由于皮薄,好剥,所以维吾尔人称其为“卡卡孜巴旦木”,意即“纸皮巴旦木”。
蟠桃 蟠桃是桃子的一种,它与普通的蜜桃开一样颜色的花儿,长着同样的叶儿,成熟的季节也大致相同,但果实的样子却是扁的,果皮呈深黄色,果肉为黄色。不但好看,而且好吃,新疆蟠桃以叶城和喀什的为最好。
阿图什名优土特产 自治州的农区,是有名的瓜果之乡,瓜果产品不仅品种多,而且质量佳,果类主要品种有无花果、桃、杏、石榴、梨、巴旦木、葡萄、苹果、沙枣等;瓜类主要有甜瓜、西瓜等。无花果是自治州阿图什独有的特产,已誉满天山南北,阿图什被称为“无花果之乡”。近年来四季常鲜的“木纳格”葡萄和清脆香甜的“喀拉库赛”--铁皮甜瓜,也以品种优良而打入独联体、巴基斯但、香港等国际市场。另外柯尔克孜族的畜产品和手工艺品也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上特产品。
塔什库尔干名优土特产 帕米尔优质天然矿泉水 本矿泉水取于帕米尔高原东部,该泉源于300米以下塔什库尔干大断裂的古老花岗岩裂隙中。该泉历史悠久,目前已建厂投产,年生产能力3000吨。
玉石 本县玉石属昆仑玉,分为青玉、青白玉、白车陵、花车陵等。硬度为6-8度,目前,青白玉和白车陵已远销广州、福建等地,该矿点年开采能力为200吨以上。
塔什库尔干大尾羊 该大尾羊具有生长快、耐粗放等特点。这种羊体大、胸宽深、腰部宽直、颈部肌肉丰满、骨宽,四肢长而结实,蹄冠坚实,善爬山,沉积在臀端的脂肪形成枕状的“脂尾”,可提供动物性脂肪,是一种肉脂兼用的优良品种。
和田玉 和田是世界2000多年来主要的产玉中心。和田羊脂玉是当今世界玫石诸品中的上乘产品。和田玉在远古时代就已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原和亚欧市场,成为宫廷贵族的奇珍异品。和田7县1市均产玉,但主要集中在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每年可产上品羊脂玉200至300公斤。溯源上昆仑,则有更多的山玉。以和田玉雕制而成的稀世珍品更是不胜枚举,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的《大禹治水玉山》是由重达5300公斤的和田玉精雕而成;国家“大千佛国图”则是由3473公斤的上等和田玉雕成。1992年,和田玉雕厂专为北京人民大会堂雕制的大型玉雕屏风《手鼓舞》在世界引起轰动。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和田玉中所含的一些特种微量元素可作用于人体。长期佩带,能健身强体,延年益寿,对高血压和老年性疾病有抑制作用。
和田地毯 地毯生产在和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和田地毯属东方民族手工艺地毯体系,选用半粗羊毛纤维为原料,地毯式样繁多,图案别致,设计高雅,丰富多彩。其中尤以阿娜古·卡其曼、艾力肯待八大类受到国际客商喜爱。坐落在玉龙喀什河畔的和田地毯厂,年加工高档手工地毯3万多平方米,行销欧、亚、美、澳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992年,和田地毯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承制的《天山颂》巨毯,长12.5米,宽4.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美术地毯,成为稀世珍品。
和臼丝绸 在丝绸之路上素有盛誉。和田地区现有成片桑田近3万亩,桑树超过6000万株,年产蚕茧3500吨;始建于1953年的和田丝绸厂,现已成为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丝绸印染联合企业,年巢丝生产能力超过了2000绪、生丝生产能力达400吨以上,生产各类丝绸15个品种、70多个花色200多万米,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
绿色食品 有3000年栽培历史的和田红葡萄、白杏、青桃、苹果、瓜、石榴、核桃等果品,近几年已走向世界。和田果品品种多,面积大,产量高,年产各类鲜果15万吨,加之和田水果无污染、品质好,已引起国内外“绿色食品”客商的极大兴趣。
伊犁中药材 伊犁中药资源丰富,质量上乘,可入药的动物、植物、矿物共77、种,其中贝母产量居全国之首,阿魏独产伊犁。伊犁鲟鱼伊犁河独产裸腹鳄鱼,当地俗称青菜鱼,特点肉厚刺少,味道鲜美,一般每尾在15-20公斤左右,最大的体长2米多,最重达150公斤。
伊犁特曲 产于伊犁河谷的肖尔布拉克。该地泉水明澈清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乃是酿造美酒十分难得的水源。酒味纯正,舒心爽口,醇厚甜绵,香气浓郁,回味悠长。在1992年日本东京第四届国际酒类博览会上,新疆的伊犁特曲、伊犁特酿,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
伊犁“天马” 伊犁马远在2000年前就已驰名,被汉武帝誉为“天马”。现今的伊犁马是经过培育改良的品种,为我国四大马系之一。其特点为躯体魁梧,矫健俊美,抚乘兼优。
新疆细毛羊 该羊是我国最早在新源县巩乃斯种羊场育成的毛肉兼用的细特良种羊,主要产地在伊犁地区
阿勒泰大尾羊 此羊仅阿勒泰地区有 肉质鲜美 营养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