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做茶叶生意
1、进货要把好关,适当进货
茶叶的季节性特别强,种类繁多,储存非常严格,这就要求经营者在进货时要有清楚灵活的头脑,千万不要图省事一下进许多货,一定要根据经营规模的大小,上年度的销售量,了解市场动态,预测当年的销售情况,适当进货。对高档名优茶更要谨慎从事,不要图高利润一下进许多,采取卖多少进多少,少进勤进,否则辛苦一年,积压一大批茶叶,陈茶的贬值确实令人寒心,新进茶叶行业的经营者更要小心从事,多问几个行家,多跑几趟路,了解清楚再出手。
2、诚信对人
做生意,先做人,做一个诚实的人是做生意的坚实基础,否则,再好的生意也会因人心不实而做黄。
3、管理要认真
茶叶店不像其他店一天到晚都有人来买,它靠的是量大或是暴利,所以一天到晚往往一两个客人决定了是否挣钱还是亏本,要注意店里摆设的每一个细节,和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
4、茶叶质量要保证
做生意就是以质优价廉为保证,让顾客知道自己卖的东西货真价实,不然,再好的人缘也冷淡了。
5、要利用茶文化作为营销载体,开展文化行销活动
要紧紧抓住茶叶名牌特色,结合不同的活动内容展开营销。
B. 云茶荟怎么样
云茶荟,是昆明交投在东市核心重点打造的一站式茶叶交易交流服务中心。
势启交投茶商汇聚
自2013年昆明交投于东市核心建造约54万方生活大城——瀚林澜山以来,7年时间里区域发展迅速,配套日趋完善,小区已如期交房业主都已入住,东市已然成熟。云茶荟于2019年正式对外招商,以茶为主题,规划茶品牌旗舰店、茶文化体验中心、主题商务酒店、地铁旁瞰湖写字楼、开放式街区等,多元城市综合体加速昆明东市及云南茶文化发展。
C. 黄金芽茶树只能活几年
黄金芽茶树不是只能活三年,栽培好培养好能活56年
D. 红茶在国际茶叶贸易中的地位如何世界四大高香名红茶是指哪几种
茶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饮品,适当饮茶也有利于身体健康。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茶,现在的茶已经不仅仅是我们传统饮用的茶叶,还有各种各样的调味茶跟花茶,虽然现在喜欢这些调味茶跟花茶的人不少,但是还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是很喜欢传统的茶叶,红茶便是其中的一种。红茶在国际茶叶贸易中的地位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根据相关的资料,红茶在国际上的贸易大概占有80%的贸易量,红茶也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茶叶种类。
锡兰高地茶一般是碎茶,茶色清澈明亮,呈现橙红色,茶汤鲜亮,口味清香柔和,锡兰红茶很适合制作调味茶,可以加上肉桂、柠檬、薄荷或者鲜奶等等制作,口味会更加不一样。
还有来自印度东北阿萨姆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萨姆红茶,也很有名。阿萨姆红茶有着很不错的麦芽香、玫瑰香,风味独特。现在人们饮用阿萨姆红茶的时候很喜欢加入鲜奶,饮用的时候别有风味。
E. 茶叶的暴利到底有多大
茶叶暴利的争论一直存在,但是谁也不愿买这个账:种茶的说我只比种粮食强那么一点点,搞不好都老本贴进去,哪来的暴利?做茶的说可怜我就挣个辛苦钱,一年忙一季,昼夜不得眠,挣得不够一年花。卖茶的吆喝更厉害了,我一月房租那么多,还养着一个人,一斤不卖也得花一样多的钱,哪来那多暴利啊?
如今的钱不好赚啊!整个茶叶链,从种茶,到做茶,再到卖茶,都在叫屈,都没挣钱,也都没暴利。那么,一斤茶叶凭什么卖几千几万元?成本都知道,最贵也就三五百元,了不起800元到顶。明前、雨前茶就不说了,成本高,鲜叶都得五六百。可是随后的夏茶秋茶,还有扫地茶,大部分成本不到百元。
更有那山民茶农自产自销的,基本都成本价卖了。但是最终到消费者手上,并没见到价格多大变化,还是几百上千。当然也有很多的所谓自产自销,网上推卖,99元一斤,99元4斤,难道这些也是暴利吗?茶叶的世界真是看不懂。很多人的疑虑就此产生:99元4斤送茶具还免快递费,尚且有证据说是暴利,那几百上千万元一斤的当然更是暴利。可是暴利究竟在哪里?本文试图揭开一角,供各位有兴趣的朋友参阅。
(八百年前这里的茶叶就名闻遐迩)
三、普洱茶之外的茶叶有没有暴利所有人都认定茶叶暴利,绝不是空穴来风,一定是有事实依据,还一定很确凿。前面说到的普洱茶风波,几块的茶饼炒到几万。但是资本过后一地鸡毛,受伤割肉的自认倒霉。经过十来年的恢复,普洱茶在逐步回归本来面目。本来嘛,即便普洱老茶痴也至今不认可那么高的价格。
但是暴利现象在茶叶行业依然存在,主要三个方面:
第一,精细深加工。说是加工,其实是分拣筛选,把从茶厂买来的毛茶按等级标准,重新筛选,包装。这个环节产生暴利的关键点在于:茶厂毛茶价格最低,茶厂几乎没什么利润,譬如豫南各县茶叶生产基本还都是小农经济模式,只能出产毛茶,质量再好,也卖不出好价,当然也是茶商压价的主要原因。但是,茶叶的质量在那里,只是外形不好看而已。这样的茶叶等于是泥糊的美玉,只要按着茶叶的分级标准,重新分拣筛选,就远远不是买进的价格,构成主要的暴利部分。
第二,我们的茶叶生产执行的是《GB/T18797-2012茶叶感官评审室基本条件》。标准很标准,但是一般百姓不好掌握,或者说根本无法了解。俗话说得好,黄金有价玉无价,还说宝玉有价茶无价。除非老茶客,茶叶价格基本市场说了算,同样品质,行情到了一万就是一万买卖,行情一百就是一百买卖。
至于什么级别的茶叶,外观好分辨,品质难鉴别。譬如明前毛尖,除了冬天,春夏秋都能随时采来茶叶芽尖,做出来外观一样,起码外行看不出来。所以就给各种商业炒作留下机会,成为最适合炒作的商品。这就构成了茶叶暴利的另一大机会。
第三,扫地茶。最多见的是满屏叫卖的地板价茶叶,99元买多少。这类茶叶根本不可能像打出的图片那样,图片是优质毛尖,几千元一斤的。实际上都是过期茶、机器采茶挑剔掉的叶子,还有茶树修剪掉的扫地叶子做的茶,好点的是机器采的夏叶。本来应该扔掉的垃圾叶子,放到炒茶机器里过一道,成了茶叶,成本也就几块钱,卖到几十块,就成了不起眼的暴利茶。
四、茶叶暴利原因补充说明茶叶价格,并没有什么奥秘,本应透明。譬如明前毛尖,40000个嫩芽做一斤,卖到几千就正常,如果加工过程很繁琐,作出的茶叶更好看,味道更香,卖到上万的价格还是正常。但是用一般茶区的茶叶冒充名气地区的茶叶,用普通品种茶叶冒充名贵品种茶叶,用夏茶冒充春茶,就有暴利,就是暴利。
再说茶叶价格。我们的市场存在的是三级价格制。譬如同样的茶树:茶农自采自做自销的,头道毛尖卖到200就知足,毕竟自己的茶树,栽一年收多年,管理基本不算钱,还又习惯自己出的劳动力不算钱,下来一斤卖个200元。即便跟风涨价,最多再加100元,卖到300元就很高兴了。这一级最便宜,差别在炒茶技术。茶厂要计算成本产出利润,会卖到600-800元。
如果是老客户茶商,还会降到500或更低些,略有利润就行。这一级的性价比高,差别在毛茶,级别不分。茶商把茶叶分拣分级,一般分拣出最差的茶叶,也会卖到购进价,精品级的价格就不说了,都倍数。这个行业,买进加50%利润率卖的市场惯例不大存在,起码很少见。但也不能说都会获得暴利,亏本的也很多,就看你怎么做了。
F. 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变化!
19世纪中国茶叶贸易获得大发展有多种非常直接的原因,一是欧美茶叶市场需求激增,在中国购买量巨大,中外茶叶商人展开竞争,促进了茶叶市场发展。二是打破了延续多年的广州制度后,通商口岸增多,中外贸易额增加很快,尤其是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采取所谓“合作”的外交政策,这带来了中西贸易关系几十年的稳定。另外,太平天国起义被平定后,国内形势比较稳材料信息定,产茶区重新迎来中外茶商,为国内茶叶贸易的繁荣提供了条件。事实正是如此,19世纪中叶以后,大批中国茶商和西方茶商代理人从条约口岸到内地直接向农民和生产者收购茶叶,并形成内地收购制度。有学者对这一时期中国的贸易化水平评价很高,称“农产品商品化,是贸易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内地丝茶收购是它再好不过的证实”。(25)
茶叶贸易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较为明显的,突出表现在茶叶种植面积增加和茶叶从业人口数目众多等方面。茶叶出口贸易增长导致旧茶区扩大种植面积,新茶区不断被开辟出来,有的地方甚至拔除别的经济作物,改种茶叶。如福建武夷山在1850年代后茶树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在玉山及河口镇一带,即是在武夷山的北面,栽种着大量茶叶,以供外销。上万英亩的土地都种着茶树,而且大部分的土地显然是最近几年内开垦和栽种起来的”。(26)在江西,“茶叶昔无近有,皎源西山最盛”。(27)安徽的茶叶种植面积增加更是明显,比如在九江四周,“本端口四周产茶区的发展是很有意味的。距本端口87哩的建德县(Kien-Te,即今安徽秋浦县),是1861年才开始种茶的,今年提供的茶大大增加了,有些卖价已高”;“五个新产区的茶已经进进了市场,此即距本端口280哩的吉安,距本端口287哩的建昌(Kien-Chong,即永修),距本端口35哩的瑞昌(SoeyChong),和九江四周包括庐山山脉的一些地方。福州四周的潭尾街地区(TooMooKwan)今年也生产了小种茶(SouChong),供本市销售”。(28)享有盛名的安徽祁门红茶也是侠盗飞车钻土车的秘籍肇兴于咸丰年间,为具有传奇色彩的胡元龙所创:
安徽改制红茶,权舆于***,而***有红茶,实肇始于胡元龙。胡元龙为祁门南乡之贵溪人,于前清咸丰年间,即在贵溪开辟荒山五千余亩,兴植种茶。光绪元二年间,因绿茶销场不旺,特考察制造红茶之法,首先筹集资本六万元,建设日顺茶厂,改制红茶,亲往各乡教导园户,至今四十余年,孜孜不倦。(29)
湖北产茶区以羊楼峒最为着名,咸丰年间,“晋皖茶商,往湘经商,该地为必经之路。茶商见该地适于种茶,始指导土人,教以栽培及制造红茶之方法”。不仅大规模种茶,而且茶叶市场兴隆,茶厂林立,光绪初年“红茶贸易极盛,经营茶庄者,年有七八十荚冬砖茶制造,亦于此时开始”。(30)
茶叶生产、贸易和茶叶制造业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扩大了就业。比如在羊楼峒,“该地数千农民及其家族从事制造砖茶”;(31)在福建北岭古田罗源等处,年产茶3万多担,“恃此营生者约有一万户之多”;(32)在台湾,同治年间,乌龙茶销路日广,“茶业大兴,岁可值银二百数十万元。厦、汕商人之来者,设茶行二三十家。茶工亦多安溪人,春至冬返。贫家妇女拣茶为生,日得二三百钱。台北市况为之一振”。(33)据估计,鸦片战争前,中国植茶农户共有130.25万户,按每户均匀5人计,茶农约350万人左釉痘到1894年,植茶农户增加到234.09万户,茶农650万人左釉冬半个世纪增加了近一倍。(34)假如再加上采茶季节工、制茶临时工、茶贩、茶号、茶栈职工等,数目应该更多。有学者估计,晚清时期直接投进茶出口产业的人力至少在13茶叶价格59万以上,这还不包括材料生产、水运、金融等其他辅助部分的从业职员。(35)
以台湾为例,1860-1895年间,台湾的茶叶出口据全岛第一,茶叶从业人口达30多万人,是糖从业者的一倍,这还不包括无法统计的熏制茶叶所用花的种植者,以及将茶叶由产地运送至港口的挑夫、船夫或牛车夫及制船的人等,对解决台湾日益加重的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36)
太平天国战乱期间,江南及两湖的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中俄恰克图陆路茶叶贸易的繁荣,对江南和两湖农业的恢复和种茶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农业出现了贸易化和市场化的倾向。尤其是汉口开辟为商端口后,湖南各地茶叶就可以由水路经洞庭湖进长江,然后会集汉口。在“红茶利兴”和方便交通的刺激下,平江县以前种植红薯的山谷间闲地,全部改为种茶;浏阳以前种麻的地方,也改为种茶。其他地方竞相效仿。这样,两湖地区茶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871年,两湖地区茶叶种植面积比10年前增加了50%。(37)由于种茶有利可图,地方官也大力支持农民种茶,如湖北襄阳知县宗景藩编写了《种茶说十条》,广为散发,积极劝导农民种植茶树。
种茶面积扩大,茶叶产量进步,茶庄林立,又带动了就业和制茶业的发展。如平江,拣茶者就有几万人;鄂南的崇阳、咸宁、羊楼岗一带也是着名茶区,这里的茶叶一部分由晋商收购并就地设厂加工。俄商则在汉口开办了几家至公司,专门制造砖茶和焙制上等茶,公司经常雇佣当地农民数百乃至上千人。
这是中国近代社会中农业借助于贸易金融获得发展的实例,是国外茶叶市场开辟带动了地方农业、手产业和贸易的发展。从理论上说,这种茶叶贸易的繁荣会使国内投资流向发生改变,落后的农业经济可以借此得到改造,并促使茶区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从而引起劳动雇佣关系的变化。(38)但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这种市场推动农业发展的成效却并不明显。
值得留意的是,19世纪茶叶贸易的繁荣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国内经济结构。由于茶叶出口量增长迅速,市场需求增加,从而刺激了国内茶叶种植业的发展,茶叶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品种增多。清初全国茶叶产量为235万担,光绪年间增至450万担,其中至少三分之一用于出口。随着茶叶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村中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的劳动力比例有所进步,从而改善了生产部分中劳动力的分配,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市场繁荣。(39)
在促进茶商的近代转化方面,茶叶贸易的繁荣也起了很大作用,这就是经营茶叶出口贸易茶商的兴起。鸦片战争前,基本上是从事国内贸易的旧式商人。除在恰克图与***直接做生意的晋商外,其他经营出口茶的商人只是将茶叶卖给广州十三行,他们自己并不与外商打交道。鸦片战争后,对外贸易中心转移到上海,一些“多领洋人本钱”的新兴茶商,“挟重金”来到产茶区,代外国洋行购买茶叶。(40)继之有人开设专门与外商做交易的茶栈,以及加工精致茶的茶厂、茶号,至1870年,上海已有茶栈几十家。在福州,经营出口业务的茶庄基本取代了原来的“西客”。汉口的情形与福州相似,原来经营输俄茶的“西客”均告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新式茶商。九江、武宁、祁门等地也是如此。(41)在新的形势下,这些茶商学会了新的经营方式,取代了传统商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
汉口在19世纪60年代成为一个主要的中英贸易口岸。之所以如此,完全是由于汉口在茶叶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正如罗威廉引用西方观察家们的话说:“假如不是茶叶贸易,实际上没有一个西方人会涉足这个城市。在西方人眼里,茶叶是汉口存在的惟一理由。”这种说法固然有点言过实在,但可见茶叶贸易对于汉口的重要性,所以罗威廉又说:“正是由于茶叶贸易的巨大份额,才使得当地茶叶市场成为西方影响这座城市的主要渠道。因此,茶叶改变了汉口与其区域腹地之间的关系的性质,并改变了汉口社会精英的结构。”(42)上述分析是符合历史实际的,茶叶的确全面拉动了汉口经济增长。有学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茶叶对于汉口经济地位确立的重要性:茶叶催生了汉口的砖茶产业,使汉口成为中国近代砖茶产业的滥觞地;茶叶贸易是导致汉口近代海关制度产生的直接原因;茶叶使汉口金融业发生了质的变化,直接促成了近代银行系统的产生;茶叶在使汉口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着名商端口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43)茶叶贸易对汉口经济发展的作用最为明显。至清末,茶叶已经成为汉口市场最大宗的商品,茶叶贸易额超过上海,占到全国出口茶叶的一半以上。(44)
福州的兴起具有传奇性,而且与茶叶贸易密不可分。在《南京条约》规定的五个通商口岸中,福州发展最晚。福州的真正发展开始于1850年代,即太平天国起义期间,由于上海被小刀会占领,于是茶叶贸易中心迅速转移到福州。可以这样说,福州自从有了繁荣的茶叶贸易后才得到了真正的发展。“由于湖南省及中国其他各地的骚略冬茶叶运往广州和上海的内地运输常有中断,福州遂成为收购茶叶的主要商港之一”,福州“作为一个对外贸易地点,正在迅速日臻重要”。(45)当然,从贸易额上来说,有时鸦片要超过茶叶,但显然茶叶贸易对福州更为重要。红茶是福州最为重要的出口货物,1856年福州辟为茶叶外运的正规口岸,茶叶贸易发展更快,“此事为茶叶贸易开辟了一个新纪元”。(46)1856-1860年,福州的茶叶出口一般都占到了全国的40%以上;1859年超过上海出口量的8%,达到46万磅。(47)福州的茶叶出口对福建、江西、湖南等地的茶叶产业及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由于茶叶这种商品的特性,茶叶贸易繁荣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但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茶叶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又是非常有限的。在整个19世纪,中国茶叶出口数目一直是上升的,但出口值却并未随出口数目的上升而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茶叶贸易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并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由于从茶叶贸易的客观情形看,直到19世纪中后期以前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甚至是唯一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恰恰正是在19世纪,世界茶叶消费迅猛增长,对中国的依靠度加大。然而,中国茶叶出口的迅速增长并未带动中国融进全球化的步伐,茶叶产量虽有增加,但产值并未相应增加,生产和加工技术也未有明显改进。清政府看重的仅仅是茶叶生产和贸易带来的税收,不仅没有具体措施激励茶叶生产和贸易,还设置种种关卡限制中国茶商的茶叶贸易。这直接导致中国茶叶生产和加工水平低、本钱高、茶叶质量下降,促使英国在印度和锡兰等地开辟新茶园。到19世纪后期,国外大茶园迅速崛起,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遂逐步萎缩,中国茶叶贸易由盛转衰,随之而来的是贸易赤字增加,经济形势恶化,危机加剧。因此,茶叶贸易除了暂时给政府带来短期的税收效益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