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教大家,掉期交易如何给企业带来收益呢
掉期率报价法与另一种报价法不同,银行首先报出即期汇率,在即期汇率的基础上再报出点数(即掉期率),客户把点数加到或从即期汇率中减掉点数而得到远期汇率。
在掉期率报价法下,银行给出点数后,客户计算远期汇率的关键在于判断把点数加到即期汇率中还是从即期汇率中减掉点数,其判断原则是使远期外汇的买卖差价大于即期外汇的买卖差价,因为作为银行来说,从事外汇交易的利润来源主要就是买入卖出外汇之间的差价,在远期外汇业务中银行所承担的风险要比从事即期外汇业务的风险大,因而也要求有较高的收益,表现在外汇价格上就是远期外汇的买卖差价要大一些。如下例:
例3.3 2004年某月一客户向银行询价时,银行用掉期率标价法报出远期英镑价格:
Spot 1.7540/50;30-day 2/3;90-day 28/30;180-day 30/20。
考虑30-day的远期汇率情况,试用加法,远期汇率为1.7542/53,买卖差价为0.0011,大于即期外汇的买卖差价(O.0010),可判定加法是对的;再试用减法,远期汇率为:1.7538/47,买卖差价为0.0009,小于即期外汇的买卖差价,判定减法是错的;同理可得出90-day的远期汇率也应采用加法,而对180—day的远期汇率,尝试的结果表明应采用减法。上述结果可重新表述如表1。
英镑汇价表
外汇交易类型 银行买价 银行卖价
即期 1.7540 USD 1.7550 USD
30-day 1.7542 USD 1.7553 USD
90-day 1.7568 USD 1.7580 USD
180-day 1.7510 USD 1.7530 USD
通过上例可以看出,当银行给出的掉期率斜线前边的点数低于斜线后边的点数时,应把掉期报价的点数加到即期汇率上,此时若是在直接标价法下,表现为远期外汇升水;若在间接标价法下则表现为远期外汇贴水。相反,当银行给出的掉期率斜线前边的点数高于斜线后边的点数,应把掉期报价点数从即期汇率中减掉,此时在直接标价法下,表现为远期外汇贴水,在间接标价法下则表现为远期外汇升水。
B. 什么是掉期
掉期交易(Swap Transaction)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交易形式。更为准确他说,掉期交易是当事人之间约定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等价经济价值的现金流(Cash Flow〕的交易。较为常见的是货币掉期交易和利率掉期交易。货币掉期文易,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交换交易、在一般情况下,是指两种货币资金的本金交换。利率掉期交易、是相同种货币资金的不同种类利率之间的交换交易,一般不伴随本金的交换。掉期交易与期货、期权交易一样,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金融衍生产品之一,成为国际金融机构规避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重要工具。
1981年,IBM公司和世界银行进行了一笔瑞士法郎和德园马克与美元之间的货币掉期交易(如图3-1所示)。当时,世界银行在欧洲美元市场上能够以较为有利的条件筹集到美元资金,但是实际需要的却是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此时持有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资金的IBM公司,正好希望将这两种货币形式的资金换成美元资金,以回避利率风险。在所罗门兄弟公司的中介下,世界银行将以低息筹集到的美元资金提供给IBM公司,IBM公司将自己持有的瑞上法郎和德国马克资金提供给世界银行。通过这种掉期交易,世界银行以比自己筹集资金更为有利的条件筹集到了所需的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资金,IBM公司则回避了汇率风险,低成本筹集到美元资金。这是迄今为止正式公布的世界上第一笔货币掉期交易。通过这项掉期交易,世界银行和IBM公司在没有改变与原来的债权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情况下,以低成本筹集到了自身所需的资金。
1982年德意志银行进行了一项利率掉期交易。德意志银行对某企业提供了一项长期浮动利率的贷款。当时.德意志银行为了进行长期贷款需要筹集长期资金,同时判断利率将会上升,以固定利率的形式筹集长期资金可能更为有利。德意志银行用发行长期固定利率债券的方式筹集到了长期资金,通过进行利率掉期交易把固定利率变换成了浮动利率,再支付企业长期浮动利率贷款。这笔交易被认为是第一笔正式的利率掉期交易。
在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潮流的背景下,掉朗交易作为一种灵活、有效的避险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衍生工具,越来越受到国际金融界的重视,用途日益广泛,交易量急速增加(见表3一2)。近来。这种交易形式己逐步扩展到商品、股票等汇率、利率以外的领域。由于掉期合约内容复杂,多采取由交易双方一对一进行直接交易的形式,缺少活跃的二级市场和交易的公开性,具有较大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因此,从事掉期交易者多为实力雄厚、风险控制能力强的国际性金融机构,掉期交易市场基本上是银行同业市场。国际清算银行(BIS)和掉期交易商的同际性自律组织国际掉期交易商协会(ISDA),近年来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指引和准则来规范掉期交易,其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交易者和监管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