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律的程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所谓自律,就是有意识的控制自己,有原则对待事物,能够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人生的核心,就是自律.
人为什么要自律呢? 越自律,越有话语权,身体和生活亦是如此.如果你总是随心所欲,讲究及时行乐,不知道努力,别人玩你也玩,别人努力你还在玩,依旧放纵自己.那么如此不自律的你,现在看似是自由的,但你会发现自己越活越没有自由,没有选择的资本.自律的人和不自律的人,终将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量变足够了才可能促成质变。
曾经的我是一个严重拖延者,懒惰并且随心所欲,讲究及时行乐,不知道努力,别人玩我也玩,别人努力我还在玩、放纵的一个人。毫无目标感可言.
现在的我是一个高度自律,别人出去玩,我独自看书和写作.
因为自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不喜欢的工作成功转变喜欢,从一个职场小白在一年不到,成功转变到管理岗位等等
接下来,我来告诉你们,分享我是如何做到高度自律的:
1.第一步:早起 早起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成长有多么重要的影响和帮助。
那么关键在于,定生物钟,闹钟!
早起的一两个小时里,可以看书和写作,英文学习,健身等等,还有充足的时间吃早餐.
更重的是,早起让自己的一天充满能量,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2.第二步:目标明确,坚定执行
千万不要想着说制定一个计划,就能改变生活,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必须要去执行,去践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第三步:学习时间管理课程
游刃有余的利用好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时间.越是自律的人越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才不会把时间和精力白白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而是真的把碎片化时间都利用起来成长自己。
#职业职场写作达人#
好了,我是职场达人简兮,欢迎与你一起探讨.
⑵ 辩论 诚信是靠自律还是他律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在座的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我方的观点是“诚信主要靠自律”。那么,还是先让我们来了解关于辩题的几个概念。
诚信,指的是诚实信用,以自己的信用取信于他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而自律则指的是一个人对社会、道德的规范,对各种法规自学的认识,是没有处在监督下的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他律”指的是道德法律等对个体的约束。社会正是在这种两种方式的结合下有效地实现诚信的,但是究竟何者起主要作用呢?标准就在于何者对诚信起到了本源性,决定性,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标准,我方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下面就让我来一一阐述。
其一,从诚信的本质看,自律的作用是本源性的诚信的本质是一种道德,是内在诚信观念和外在诚信行为的统一,人外在的行为源自于内心的观念,正所谓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自律直接作用于人的内心,是人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各种法律法规的自觉认识——是内因。他律只是规定制约着你的在行为——外因。作为自我约束的自律恰恰是历练良心的审判官司,无论是情感领域还是交易范围的诚信行为,均是源自于人内心的认可,而认可体现的恰恰是自律的作用。
其二,从诚信的具体实现来看,自律所起的作用也是决定性的。首先,自律是对他律的肯定,任何他律形式都必须内化于心才能起到作用,而这个内化的过程恰恰是自律的作用;其次,自律的程度也制约着他律实现的程度。试问当执法者不守法如何他律?当一个国家和民族本身不自律时又如何实现他律?
其三,从诚信的缺失原因来看,自律所起的作用也是关键性的。对目前不诚信事实的大量存在,我们不仅仅要发出道德感慨,更要追寻其症结所在,为什么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假冒伪劣,金融诈骗总是屡禁不止?为什么在规范制度相对完善的今天,黑哨黑嘴,盗窃抄袭的现象仍层不穷?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他律的局限性无法改变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
当然,我们也不可忽视他律的保障作用及辅助作用但保障无法取代本源泉辅助无法代替主要正本清源,我们要的是不仅仅是暂时的消痛消肿,而是国家的长治久安。因而我们说诚信观念的深入人心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因此,我方坚持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谢谢!(掌声)
⑶ 人为什么要自律
凡成功者无不懂得自律。自律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条件,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到自律。\x0d\x0a\x0d\x0a从本质上讲,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自动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律”既然是规范,当然是因为有行为会越出这个规范。比如,刷牙洗脸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有一天你回到家筋疲力尽,如果你倒床就睡,是在放纵自己的行为;如果你克服身体上的疲惫,坚持进行洗漱,这是你自律的表现。人们往往会遇到一些让自己讨厌或行动受阻挠的事情,而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克服对情绪的干扰接受考验。\x0d\x0a\x0d\x0a自律的方式,一般来说有两种:一是去做应该做而不愿或不想做的事情;一是不做不能做,不应该做而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你每天早晨坚持锻炼身体,某一天天气特别寒冷,你不想冒寒冷继续坚持,但是你最终走出家门,继续锻炼,这就属于前者。后者的表现也较多,你喜欢抽烟,但到了无烟室,你必须忍住内心的欲望不抽烟。\x0d\x0a\x0d\x0a一般情况下,自律和意志是紧密相连的,意志薄弱者,自律能力较差;意志顽强者,自律能力较强。加强自律也就是磨炼意志的过程。\x0d\x0a\x0d\x0a自律对于个人的事业来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自律有助于磨砺心志,有助于良好质量的形成,使人走向成功。\x0d\x0a\x0d\x0a自律是在行动中形成的,也只能在行动中体现,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途径。梦想自己变成一个自律的人就会就变成一个自律的人吗?靠读几本关于自律的书就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吗?答案都是否定的。\x0d\x0a\x0d\x0a自律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要自律首先就得勇敢面对来自各方面的一次次对自我的挑战,不要轻易地放纵自己,哪怕它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x0d\x0a\x0d\x0a自律,同时也需要主动,它不是受迫于环境或他人而采取的行为,而是在被迫之前,就采取行为。前提条件是自觉自愿地去做。\x0d\x0a\x0d\x0a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提醒自己要自律,同时你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律精神。比如,针对你自身性格上的某一缺点或不良习惯,限定一个时间期限,集中纠正,效果比较好。\x0d\x0a\x0d\x0a千万不要纵容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能也因此应得更完美。
⑷ 自律的程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如何开启自律的人生
自律,是一种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往往会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成功,也越活越好。
那么,什么是自律?我认为,自律,从浅处看,可以理解为对自我的约束,自我的管理,自我的控制,从深处讲,可以说是一种境界。
自律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是生活的自律,第二层是欲望的自律,第三层是心灵的自律。
自律的境界越高,就越难达到,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修炼,我们应该都可以做到生活的自律,以及欲望的自律,至于心灵的自律,则需要用一生去修行。
第一层境界:生活的自律
所谓生活自律,就是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规范好自己的言行举止,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说话有分寸,做人有原则。
说到好好吃饭,我们应该养成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吃饭,不暴饮暴食,不贪杯,不养成吃夜宵的坏习,杜绝垃圾食品,尽量避免病从口入。
至于好好睡觉,我们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不要熬夜,因为熬夜最伤身体。
另外,说话一定要注意分寸,注意场合,要懂得尊重他人,不可出言伤人,尽量避免祸从口出。
最后,做人要有原则,坚守做人的道德操守和底线。
⑸ 为什么说管理者自律的程度决定着企业精益的深度
自律是严格的自我约束、自觉地遵循法度的理念,也许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思想意识层面的东西。但在现实中,绝不能仅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其实,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自律更是一种能力,是要通过“理念+规范”来促进企业管理的实践、精益的实践。
在这里,我对管理者自律的定义是:为必须达成的组织目标而对自己的要求,是职责的履行。反之,如果达不成组织目标,就是自己的问题。
01
管理者在精益实践中不自律的主要表现
精益实践在各行各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有不少的企业管理者学习了许多的精益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的效果不佳,有的轰轰烈烈、雷声滚滚开始,一段时间后冷冷清清、悄无声息收场,恢复了原样,反反复复不见效果,团队怨声载道;
有的使用了几个精益工具,自认为是精益企业了,整体效益无法体现,就开始怀疑精益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中作用,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视乎原因很多,实则不然。
出现上述现象,就是我们的管理者的履行职责的缺失,不自律所导致的企业决策的随意、管理实践的随意。
管理者在精益实践上不自律的主要体现在:
1、急功近利
精益效果呈现需要时间的积累。精益实践一定要符合企业实际,要符合实践规律(一面需要打基础,一面需要出效果,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需要企业管理者要处理好、平衡好关系),如果企业在没有理念导入、没有观念支撑、没有精益基础夯实的情况下,一开始就做管理看板、做单元建设、做精益项目……,这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做法必然导致精益的失败,以致于怀疑精益的效果。
2、虎头蛇尾
精益工作需要持续性、需要的是持之以恒。不论是被动抓精益,还是主动抓精益,都要把精益工作纳入企业的战略管理,按照公司的管理战略始终如一抓,契而不舍地抓。
我曾经工作的企业,自企业创建22年间,先后有6次经营、管理团队的变更,但每一次都始终如一地把精益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提升的平台与载体,矢志不渝,企业精益管理一直处于行业的领先水平;
我工作的另外一家企业,原来企业管理的水平非常落后,但是,变更后的经营、管理团队咬定青山不放松,5年间,把一个管理落后的企业,打造成为了行业的精益管理先进企业。
实践证明,精益需要企业战略支撑,需要管理技能、知识、效果的沉淀,需要持之以恒、持续改善,只有这样才能有期待的效果。
3、不守规矩
精益工作强调干部员工对于企业制度与管理流程、标准的敬畏、尊重。在管理变革与精益活动中,我们的制度、流程与标准执行的对象不仅仅是我们的普通员工,管理者的率先垂范作用更为重要。大量事实证明,我们一些企业“规矩”的最后失效,往往都是管理者的不遵守所导致。
4、表面功夫
精益工作需要脚踏实地、务求实效。精益实践是企业管理观念的转变、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随着精益管理的深入,必将触及人员利益的调整、企业的组织的变革。
大凡不是主动于精益变革的企业,管理者缺乏责任感、职业精神,大都好大喜功、表演作秀、做表面文章,把精益管理工作看做是锦上添花的事,甚至是把精益管理看成是企业的负担,于是乎就开始了华而不实的工作,什么模型、什么体系、什么平台啊,殊不知,没有落地这些套路都是“浪费”。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承担着组织赋予的管理变革的责任、使命与义务,肩负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责任,在精益的路上不得有虚而不实的思想、不得有违背精益实践的观念与做法。
02
管理者的自律体现在精益活动的系统共振中
企业管理自律体现在经营、管理团队的自我约束力、体现在经营、管理团队的智慧与实践力,更是企业文化的体现。
我最近在网络上看见一篇关于精益成功的实践性文章,描述的是精益成功的方程式,我很赞成这一观点。
⑹ 《自律的交易者》读书笔记(一)正确理解市场
【正确理解市场】
大部分交易者都不知道我们从小到大的文化环境和交易环境是有差别的,然后他们就开始(贸然)交易。如果不知道这些差别,他们就不会意识到很多在社会中有效的信念会成为交易的障碍,想成为成功的交易者就超级困难。要想达到成功交易者的水平,他们需要改变很多对市场行为的看法。
和社会环境不同,交易竞技场有很多特点,这些特点要求交易者必须有高度的自控和自信。因为我们从小就受到大人们的控制,他们要求我们的行为必须和社会的期望一致,所以大部分交易者缺少这种自控。
社会用奖惩制度规范我们的行为。如果社会环境要奖赏我们,我们就可以自由地用特定的方式表达自己;如果社会环境要惩罚我们,我们就得不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就会产生情绪痛苦,或者是受到体罚,引起肉体上的痛楚。比我们更有力量的人通过这种奖惩制度教会了我们唯一的行为控制方法,否则就会遭受情绪痛苦或肉体痛楚。因为别人剥夺了我们的力量(尤其是我们学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方法),所以我们以为我们要依靠别人才能成功。同理,我们以为自己必须获得控制力量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你必须明白一点:你在生活中学到的方法在交易环境中无效。你的能力再强,你也无法控制市场。在社会中,你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但市场环境不会控制人的行为。市场绝对不会控制你,也不会理你,更不会关心你的福利。
如果说你无法控制市场,市场也绝对不会控制你,那么你的认知和你的行为都是由你控制的,你唯一能控制的就是你自己。作为交易者,你要么赚钱给自己,要么送钱给别人。
有几个心理因素会决定你的具体方式,但这些心理因素和市场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当你学会了一些新技术并学会了如何适应市场环境后,你就能赚钱了。要想在市场环境中成功操作,你必须学会你并不熟悉的自控方法。无论你想怎么做,要想在市场中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你就要学会认识到有各种可能性存在。只有极少数交易者知道要为自己的行为负全责,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该怎么做,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如何在无拘无束的环镜下操作。
在交易环境中,你要自己制定规则,自己遵守规则。我们都适应了墨守成规的事,但价格像流水一样波动,大部分人不适应。在市场环境中,因为价格一直在波动,所以我们随时要做决定。你不但要决定如何进场,你还要决定何时进场、持有多久、何时出场。市场环境中没有开始,没有中间过程,也没有结束——只有你的想法。
除了做决定时的负面心理暗示,你在做交易时,哪怕每笔只做一份合约,潜在的利润是无限的,潜在的亏损也是无限的。从心理的角度来说,这笔交易有可能让你实现财务自由,也有可能让你彻底破产。价格一直在波动,你很容易忽略风险并认为这次可以例外,不必遵守自己的规则。
在市场环境里,你可以完全自由地表达自己,同时市场环境有无限的可能性和无限的风险。如果你没有注意到无限的可能性和无限的风险,那么就会爆仓并感到痛苦。
这个残酷的现状说明了为何只有少数人能交易赚钱,大部分人低估了困难,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期望值过高。因此大部分人都会遭受心理创伤。“心理创伤”指可能会产生恐惧感。
⑺ 交易成功的根本是什么
只看带均线的K线图就可以稳定盈利,无须其他。一个旧闻:一位大妈炒股,不会炒,只买煤炭股。买卖标准是摸自己家的暖气片,热了就买,凉了就卖。多年坚持下来,大妈赚了不少。简单吗?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套路都能赚钱?正因为简单,所以便于执行。热了就是热了,不存在别的可能;凉了就是凉了,不存在别的可能。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交易中特别不靠谱。做生意再厉害的老板,为何到了交易市场亏损累累。因为,方法不同了,这里是概率的世界,不是主观能动性的世界。开启“如果……就……”模式。如果到位就动手,否则就不动手。物来顺应,得机而击,规则自己的思维,规范自己的行为。
每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在你的计划之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小,直至成了一种确定性行为,而这种从可能到确定的所有过程都在你的计划之内。你只是根据价格变化而变化。它变,你才变,它不变,你则静观其变。
持续一致性的规则
交易应当是快乐的,始终处在“坐等钱变多”的状态,而且是越来越多。怎么会焦虑、苦恼呢?焦虑是因为你不懂“如果……就……”,苦恼是因为你不懂静观其变。一切皆是“自我障碍”。
关于开仓,如果你有了规则,开单就是了,不要怕错。怕错是心理问题,还是那句老话“如果你输不起,那么你也永远赚不到”。这里特别强调一下一致性。不管盈亏,都得坚持做,按同一个套路做,才能赚到。做一单换一个套路,结果就是止损白白止损,没有任何长进。止损就是做生意的开支,做生意不可能只有利润没有开支的。
某一单对错不重要,要长期来看,总账盈利即可,越担心越不敢开,越不敢开越怕,恶性循环。解决之道是多培养大局观。有一个交易者说过一句话,我觉得挺好:“关键不是开单子,而是开完之后处理单子的能力”。
所谓处理单子,就是你需要有“持续一致性的规则”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错了怎么办?二是,对了怎么办?开仓后只有两条路,亏损就转向止损系统,盈利就转向止盈系统,就这么简单。
新手一般是没有系统的,很容易走歪路,去追求100%的胜率,把所有精力都花在提高开仓成功率上,甚至天真地认为只有每次都做对才叫高手,这也是那些以技术秘籍为诱饵进行收费的欺骗现象---骗子们是不允许失败的,要抹杀所有判断不正确的记录,要把自己打造成神,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无知的新人和痴迷的技术者。
华尔街某知名交易员说过,他的操作80%都是失败的,最后却能稳定盈利,利润来自于20%的成功。这个例子虽然极端了点,但道理是一样的。在一个人的交易之路上,早期的失败是成长必需的,后期的失误是概率允许范围内必然存在的,要接受失败、喜爱止损,不要去追求过度的完美,前进一大步、后退一小步就如天地间自然规律一般不可违抗。
开仓和止损是一心同体,加上止盈就是三位一体,少了任何一个,都无法成功。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寿郎。当年,柳生拜师宫本。学艺时,问宫本:“师傅,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的剑客?”宫本答:“最少也要十年吧!”柳生说:“十年太久了,假如我加倍苦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呢?”宫本答:“那就要二十年了。”柳生一脸狐疑,又问:“假如我晚上不睡觉,夜以继日地苦练呢?”宫本答:“那你必死无疑,根本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剑客。”
柳生非常吃惊:“为什么?”宫本答道:“要当一流剑客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永远保留一只眼睛注视自己,不断反省自己。现在,你两只眼睛都盯着剑客的招牌,哪里还有眼睛注视自己呢?”柳生听了,满头大汗,当场开悟,终成一代名剑客。
大家看完这个小故事联想到交易会想到什么?一切的一切源于你的“得失心”。
我记得吴秀波主演的谍战剧《剑谍》中,当慕容无暇问方滔在执行任务时害怕吗,方滔说:“不怕”。慕容无暇问为什么不怕,方滔说:“怕有用吗?”在执行任务时想的不是怕不怕的问题,而是要清楚任务计划的每一个步骤,然后去执行。交易难道不是如此吗?如果想成为一名顶尖的交易者,就必须放下自己的得失心,得失心越重,败得越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