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么理解缠论中买点跟卖点,以及背驰
一.缠论的第一类买卖点:
1.第一类买点:某级别下跌趋势中,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下跌破最后一个走势中枢后形成的背驰点。特性:产生在下跌趋势最后一个中枢下面,由背驰构成。
2.第一类卖点:某级别上涨趋势中,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升破最后一个走势中枢后形成的背驰点。特性:产生在上涨趋势最后
一个中枢的上面,由背驰构成。
特性及成立条件:利用走势中的背驰来确定第一类买卖点,也就是说第一类买卖点就是走势中的背驰点。下跌趋势中底背驰产生第一类买点,上涨趋势中顶背驰产生第一类卖点。第一类买卖点都应当至少是出现在第二个中枢之上或之下。
二缠论的第二类买卖点:
1.第二类买点:第一类买卖点出现后,随着第一次次级别的上涨结束,接着会有一次次级别的回调,这个回调的低点,是市场中仅次于第一类买点的较佳买入位置,这个买入位置就是第二类买点。
2.第二类卖点:在第一类卖点出现后,随着第一次次级别的下跌结束后,接着回又一次次级别的回升,这个回升的高点,是仅次于第一类卖点的较佳卖出位置,这个卖出位置就是第二类卖点。
特性及成立条件:二类买卖点是发生在一类买卖点之后的买卖点,由次级别图中的第一类买卖点构成。第二类买卖点可以出现在中枢的任何位置,甚至可以出现在比第一类买卖点更好的位置。
三、第三类买卖点
1.第三类买点:在第一类买点出现后,一个次级别走势向上离开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回试,其低点不跌回中枢区间,则构成第三类买点。
2第三类卖点:在第一类卖点出现后,一个次级别走势向下离开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回抽,其高点不升入中枢区间,则构成第三类卖点。
特性及成立条件:第三类买点只产生在中枢之上,也有可能和第二类买点重合,由于第三类买卖点不回到中枢,这样就在中枢之上又产生新的中枢,因此第三类买卖点也称中枢破坏点。
注意:
1、买点和卖点是有级别的,日线上的第一类买点,可能两年才出现一次,而5分钟上的,可能两天就出现一次。
2、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在某级别买点买的,就在某级别的卖点卖。买了股票,就一定要从买点一直持有到至少是同级别的第一卖点。
3、 买点并不一定是一个点,一个价位,级别越大的,可以容忍的区间越大,大级别的买点
4、买入后等待较大级别卖点的出现,卖点没出现的,就持有。卖点卖了,就等着跌出买点再进去,把中线有潜力的股票当成自选,不断的反复操作。
缠论是对股票的本质研究最为深刻的理论。期中比较关键的是对背驰的判断,背驰之后必然出现转折,转折之后的走势,是可以被完全分类的。最终选择哪一种走势,是需要当下判断的,如何正确进行当下判断,是决定着能否正确操作的关键。
以上升走势为例,来探究背驰。当某级别背驰的时候。必然先在次级别出现转折。根据转折的力度来初步判断未来走势。这涉及到动力学知识。力度较大,同时出现量能递增,有可能出现下跌走势。如果出现量能递减,则有可能出现盘整走势。当然这一切,还需根据走势延伸当下确认。如果力度不大。之后的走势出现盘整的概率较大。结合走势类型的分解(区间套原理)就可以极大的提高判断的准确率。
背驰的判断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
1、比较法,将相关的两段走势进行比较。
2、量能判断法。
3、macd判断法。
4、K线的角度。
5、涨跌幅度对比
本人认为凡是能判断走势力度出现变化的方法,都可以用来判断背驰。
Ⅱ 缠论常用辅助技术指标——BOLL篇
相比于Macd指标,大多数人使用BOLL指标的会相对少一些,Boll指标在缠论原文也是提到相对比较多的一项技术指标,在缠论原文中对于BOLL指标与Macd指标的对比评价如下: 注意,这个辅助判断(BOLL指标),比 MACD 那个技巧性还要高点,必须不断看图,自己去总结自己的经验才会有所得。本 ID 这里只是把月亮指给各位,要把月亮变成自己的,还需要自己去努力。 缠论原文中也提到了相应的对于三类买卖点的判断方法。这里主要介绍Boll指标对于判断三类买卖点的使用方法。
一、 Boll 辅助判断第一类买卖点:
缠论原文中对于BOLL带定位第一类买卖点的描述如下: 注意,用这个指标(BOLL)有一个很好的辅助判断第二类买卖点,有时候也可以用来判断第一类买卖点。一般来说,从上轨上跌回其下或从下轨下涨回其上,都是从超强区域转向一般性区域,这时候,如果再次的上涨或回跌创出新高或新低但不能重新有效回到超强区域,那么就意味着进入中阴状态了,也就是第一类买卖点出现了。 虽然原文中对于第一类买卖点的描述中提到第二次上涨或下跌创新高或新低但是不回到超强区域为第一类买卖点,不过根据观察,第二次上涨或者下跌不一定需要创新高或者新低,只要不回到超强区域大概率就是进入中阴阶段。这里有一个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比如当上涨趋势形成后,当某个级别从超强区域转向一般性区域,并且向下走出了该级别一笔,那么此时该级别的布林带上沿则为强压力。以2019年10月25日至2019年11月4日的12h级别底背驰上涨趋势为例:
10月25日12h底背驰之后的12h级别向上笔一直处于12h级别布林带的超强区域,当12h级别从超强区域回到一般性区域并且走出一笔向下笔时,12h级别布林带上沿就成为强压力位,于上图a处就形成了第一类卖点。
二、 Boll 辅助判断第二类买卖点:
缠论原文中对于BOLL带定位第二类买卖点的描述如下: 但更有效的是对第二买卖点的辅助判断,一般来说,在进入中阴状态,上轨和下轨都会滞后反应,也就是等第一次回跌或回升后再次向上或下跌时,上轨和下轨才会转向,而这时候转向的上轨和下轨,往往成为最大的阻力和支持,使得第二类买卖点在其下或其上被构造出来。 某级别底背驰一买出现后,往往在其次级别布林带下沿位置为强支撑。以2019年10月25日至2019年11月4日的12h级别底背驰上涨趋势为例:
当12h级别底背驰一买(上图中的a)出现后,当回踩至6h级别布林带下沿时(下图b处),为强支撑,并在此处形成二买。
三、 Boll 辅助判断第三类买卖点:
缠论原文中对于BOLL带定位第三类买卖点的描述如下: 不过,布林通道最有用的,还是关于中阴结束时间的预判上。一般来说,布林通道的收口,就是对中阴结束时间的最好提示。但这里有一定的技巧性,不是 1 分钟级别就一定要看 1 分钟的布林通道的,例如下图,一个 5 分钟的中阴过程,对应的是看 30 分钟的布林通道。一般来说,某一级别的布林通道收口,就意味着比这低级别的某个中阴过程要级别扩展或结束了,一般都对应着有相应的第三类买卖点。 当某级别的趋势形成后,在其次级别的布林带上下沿(上涨趋势中次级别布林带下沿为强支撑,下跌趋势中布林带上沿为强压力)往往为强支撑或者强压力。以2019你那4月2日至2019年6月25日的3日线级别的上涨趋势为例:
上图中A为3日线中枢,4月2日3日线级别上涨趋势确立后,回踩至日线布林带下方为日线级别的第三类买点。
以上介绍的内容中有些是M根据缠论原文中描述的内容加上个人的经验总结所得到的方法。总的来说缠论原文中对于BOLL的使用方法相关内容描述的相对较少,另外,技术指标更多的是作为辅助的判断,更多的还是要结合各个级别的中枢进行精确的分析。
Ⅲ 如何学习缠论
缠论是一个单独的技术分析理论体系,禅师原版博文很多地方写的不是那么细、内容结构有随意性不像教程那样告诉你明确的学习框架结构。新手直接去啃的话有些难度。慕名去缠师博客学习他的理论的人,很多都没能坚持到看完108课。
我梳理了缠论的整体架构,按照这个脉路学习,能够让你更高效的学习缠论,节约一些时间。
整体缠论分为技术分析部分和理念部分,把这两大部分内容搞懂了,就算是入门了。
一、 技术分析部分
1、 同级别分解
① 同级别分解的意义
② 同级别分解的形态
③ 同级别分解的实战案例
2、 走势终完美
① 走势终完美的意义
② 走势终完美在交易当中的指导意义
3、 顶底分型
① 顶底分型的形态识别
② 顶底分型的定义
③ 顶底分型的内在逻辑
4、 笔,线段,特征序列
① 笔的划分
② 线段的划分,线段与笔的关系
③ 标准特征序列与非标准特征序列
5、 中枢
① 中枢的定义
② 中枢的识别
③ 中枢的意义
6、 走势递归
① 小周期与大周期的关系
② 确定自己的操作级别
7、 背驰
① 背驰的意义
② 盘整背驰
③ 趋势背驰
④ 识别背驰
8、 MACD的辅助运用
① MACD动能柱的面积
② MACD的背离与背驰
③ 大级别背离与小级别背驰
9、 K线的包含与处理
① K线之间的包含关系
② K线包含关系的意义
10、 三类买卖点
① 第一类买卖点
② 第二类买卖点
③ 第三类买卖点
11、 区间套
① 大小级别买卖点
② 大级别进场,小级别离场
二、 理念部分
1、 夏普比率与资金管理
① 夏普比率的意义
② 交易当中的利器——盈亏比
③ 仓位是根据止损来设置的
2、 止损的意义
① 不要总是让无效止损打掉交易
② 付出止损的代价要换来有用的情报
③ 先有止损位再进场交易
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才能更高效,如果要实频可以在阿萨社区找克服,根据这个方向能节约一些时间。
Ⅳ 转载一篇整理缠师关于第三类买卖点的文章
缠论有1、2、3类买卖点,缠论第3类买卖点,是激进的缠中说禅操作模式,利润最大赚钱最快,这也是分歧争论最大一类的买卖点。
网络配图的3类买卖点理论图99%是错误的,很多人学习缠论多年,3买一直搞不太清楚,90%的缠迷对3类买卖点是错误的,包括许多缠论高手。
(初步文章,先看着,下月中旬前逐渐完善文稿。)
一、先上缠中说禅原始定理。
1、第三类买卖点定理:
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试,其低点不跌破 ZG,则构成了第三类买点;
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下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抽,其高点不升破 ZD,则构成第三类卖点。(20 课)
( 而对于第三类买卖点,其意义就是对付中枢结束的。一个级别的中枢结束,无非面对两种情况:
a、转成更大的中枢;
b、上涨或下跌直到形成新的该级别中枢。
第三类买卖点就是告诉什么时候发生这种事情的,而在第二、三买卖点的本级别走势类型之间,都是中枢震荡,这时候,是不会有该级别的买卖点的,因此,如果参与其中的买卖,用的都是低级别的买卖点。 )(53 课))
2、走势类型
走势:你打开走势图看到的就是走势。走势分不同级别。 (17 课)
走势类型:上涨、下跌、盘整。 (17 课)
趋势:上涨、下跌。 (17 课)
对于市场走势,有一个是“不患”的,就是走势的三种分类:上涨、下跌、盘整。所有走势都可以分解成这三种情况。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而这才是市场分析唯一值得依靠的基础。很多人往往忽视最简单的东西,去搞那些虚头八脑的玩意。而无论你是主力、散户、庄家,都逃不过这三种分类所交织成的走势。 (15课)
那么,何谓上涨、下跌、盘整?下面给出一个定义。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所有上涨、下跌、盘整都建立在一定的周期图表上,例如在日线上的盘整,在30分钟线上可能就是上涨或下跌,因此,一定的图表是判断的基础,而图表的选择,与上面所说交易系统的选择是一致的,相关于你的资金、性格、操作风格等。 (15课)
上涨: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15课)
下跌: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 (15 课)
盘整: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或者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15课)
不要把“上涨+盘整+上涨”和单纯的“上涨”混淆了。前者是三个走势类型的连接构成,而后者是一个单纯的走势类型。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43)
中枢和盘整不是一回事情。当然,因为盘整只有一个中枢,所以很容易搞混。
3、中枢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某级别的走势类型,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称为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17 课)
最后不能分解的级别,其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不能用“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定义,而定义为至少三个该级别单位K 线重叠部分。 (17 课)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 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具体的计算以前三个连续次级别的重叠为准,严格的公式可以这样表示:次级别的连续三个走势类型A、B、C,分别的高、低点是a1\a2,b1\b2,c1\c2。则,中枢的区间就是(max(a2,b2,c2),min(a1,b1,c1))而实际上用目测就可以,不用这么复杂。注意,次级别的前三个走势类型都是完成的才构成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完成的走势类型,在次级别图上是很明显的,根本就不用着再看次级别下面级别的图了。 (18课)
缠中说禅盘整: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只包含一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盘整。 (17 课)
缠中说禅趋势: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个以上依次同向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趋势。该方向向上就称为上涨,向下就称为下跌。注意:趋势中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之间必须绝对不存在重叠。这包括任何围绕走势中枢产生的任何瞬间波动之间的重叠。 (17 课)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一:在趋势中,连接两个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级别的走势类型。 (18 课)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二:在盘整中,无论是离开还是返回“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走势类型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的。 (18 课)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三:某级别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破坏”,当且仅当一个次级别走势离开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其后的次级别回抽走势不重新回到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内。 (18 课)(注意,这里是走势,并非走势类型。)
这定理三中的两个次级别走势的组合只有三种:趋势+盘整,趋势+反趋势,盘整+反趋势。其中的趋势分为上涨与下跌,分别代表从上方突破与下方跌破两种情况。而站在实用的角度,最用力的破坏,就是:趋势+盘整。例如在上涨中,如果一个次级别走势向上突破后以一个盘整走势进行整理回抽,那其后的上涨往往比较有力,特别这种突破是在底部区间。这种情况太常见了,其理论依据就在这里。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一:走势中枢的延伸等价于任意区间[dn,gn]与[ZD,ZG]有重叠。换言之,若有Zn,使得dn>ZG 或gn<ZD,则必然产生高级别的走势中枢或趋势及延续。其中GG=max(gn),G=min(gn),D=max(dn),DD=min(dn),ZG=min(g1,g2),ZD=max(d1,d2)。 (20 课)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二:前后同级别的两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GG<前DD 等价于下跌及其延续;后DD>前GG 等价于上涨及其延续。后ZG<前ZD 且后GG≥前DD,或后ZD>前ZG 且后DD≤前GG,则等价于形成高级别的走势中枢。 (20 课)
中枢和盘整不是一回事情。当然,因为盘整只有一个中枢,所以很容易搞混。
注意这样一个问题,中枢是以 前三个 次级别运动为准的,后面的是走势类型的延伸,在盘整的走势类型延伸中,其运动方式就是围绕这中枢的运动。请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再往下分析。请继续分析。
3、走势分解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 的连接。(17 课)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二: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17 课)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 (17 课), 而是更大级别走势类型的一部分或几个该级别走势类型的连接。 (43 课)
特注: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三和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一说明中枢的破坏的条件,同时说明第3类买卖点并非构成中枢破坏。
4、第3买点利润最大
缠中说禅第一利润最大定理:对于任何固定交易品种,在确定的操作级别下,以上缠中说禅操作模式的利润率最大。 (49 课)
( 根据当下位置与中枢的运动情况(新生,扩展,延伸)来操作,关键在于:
①只参与确定操作级别的盘整与上涨;
②第三类买点后持股直到新中枢出现继续中枢震荡操作,中途不参与短差;
③中枢完成向上移动出现背驰后抛出所有筹码。 )
缠中说禅第二利润最大定理:对于不同交易品种交易中,在确定的操作级别下,以上激进的缠中说禅操作模式的利润率最大。 (49 课)
( 根据当下位置与中枢的运动情况(新生,扩展,延伸)来操作,不参与中枢荡,只在第三类买点买入,一旦形成新中枢就退出,也就是在次级别走势类型出现背驰或盘整背驰抛出所有筹码。 )
5、转折性趋势
缠中说禅转折性趋势定律:任何非盘整性的转折性上涨,都是在某一级别的“下跌+盘整+下跌”后形成的。下跌反之。 (16 课后)
缠中说缠的MACD 定律:第一类买点都是在0 轴之下背驰形成的,第二类买点都是第一次上0 轴后回抽确认形成的。卖点的情况就反过来。
趋势形成定义:向上趋势形成:就是在第一中枢后出现第三类买点并形成非背驰向上。下跌反之 (107 课)
二、缠中说禅课程和答疑涉及3类买卖点例子
例如,工商银行在12月14日构成典型的日线级别第三类买点;北辰实业在11月14日构成典型的日线级别第三类买点;000803在1月20日构成典型的日线级别第三类卖点。注意,第三类买卖点比第一、二类要后知后觉,但如果抓得好,往往不用浪费盘整的时间,比较适合短线技术较好的资金,但一定要注意,并不是任何回调回抽都是第三类买卖点,必须是第一次。而且,第三类买卖点后,并不必然是趋势,也有进入更大级别盘整的可能,但这种买卖之所以必然赢利,就是因为即使是盘整,也会有高点出现。操作策略很简单,一旦不能出现趋势,一定要在盘整的高点出掉,这和第一、二类买点的策略是一样的。
早说过了,第三类买点就是次次级别的第一类买点。
注:很多人无法看懂工商银行和北辰实业的日线中枢在哪里?其实这是典型的abc类型缠中说禅初期定义的上涨走势类型而且c是未完成走势。日线3买在abc的未完成的c中,有力度的3买,不少就是这样的类型。而且是标准的5分钟级别的1买。
缠中说禅: 2007-01-15 16:36:54 [匿名] 中间体 2007-01-15 16:33:07
缠姐, 第三类买点出现后什么时候能下手, 因为下手早了有可能它还下去, ( 当然这就不够成第三类买点), 下手晚了, 它有可能窜上去了. 这技巧很关键啊. (看小级别K线吗??) 望缠姐指导!!
========
早说过了,第三类买点就可(是)次次级别的第一类买点。(23课答疑)
23课答疑提到了很多3买例子
缠中说禅: 2007-01-16 15:37:18 各位注意了
已经N次说过,现在是补涨的天下,二线、特别是低价股横行,选好第三类买点,你会忙得不亦乐乎。本ID教你的是找吃的本事,而不是光把饭给你,各位看看今天涨停的股票,有多少是从第三类买点启动的,就上海的,而且只说低价的,随便说几个:
600608[应该是600068葛洲坝]、600555、600784、600684(错)、600300、600829、600587、600820、600884、
各位好好研究一下,就用第三类买点,目前就可以找到足够多的饭吃。自己找到的才是真本事。关键是把这技术练好。
缠中说禅: 2007-01-16 16:28:44 [匿名] 插班生 2007-01-16 15:58:26 搬过来的.
1/15目前600021在周线上构成第三类买点.请楼主批阅.谢谢!
========
这个不准确,为什么?因为如果是日线上的,那1月5日就构成了,因为只需要一个30分钟级别的回试不回原来日线中枢就可以了。但如果是周线上的,那第三类买点必须是日线级别的回抽,也就是有三段30分钟上的走势类型构成,目前只有一段,现在走第二段。第三段无非就几种构成的可能: 三角形、奔走型、之字型、平台型 。
中线该股问题不大,但站在短线角度,最快速的就是30分钟回抽所对应的日线上的第三类买点。例如对该股,1月5日的第三类买点介入后,在5分钟发现背驰后离开,然后就去换另外的日线第三类买点的股票,这样资金利用率的高了。当然,如果没有这种快速切换的熟练,就慢慢来,把操作的级别放大点。
一般按日线第三类买点进入的,只要你资金不太大,而且判断不出问题,离开也及时,而且够勤奋,每天都选好下一个可介入的品种,那么,一月内至少可以操作7、8次,一月翻倍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当然,前提是你的资金不能太大。
缠中说禅: 2007-01-16 16:44:56 [匿名] 牛牛 2007-01-16 16:41:17 一般按日线第三类买点进入的,只要你资金不太大,而且判断不出问题,离开也及时,而且够勤奋,每天都选好下一个可介入的品种,那么,一月内至少可以操作7、8次,一月翻倍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当然,前提是你的资金不能太大。
请问缠姐,这样的操作模式是否以5分钟为操作级别,选股看日线买点,进出用5分钟买卖点吗?
========
以 日线的第三类买点 。要找这个买点,就 看一个30分钟的回抽 ,而该回抽低点,就 看5分钟的背弛 。 必须三个级别共同来才可以 。
缠中说禅: 2007-01-16 16:53:57 [匿名] 新年好 2007-01-16 16:45:41 缠姐,能不能回答一下我的问题啊,很迷茫啊。
如下:
2007-01-15 21:48:02
600085日线上的1,2,3类买点分别是2006/11/14,12/11,12/29.对吗?
===缠姐的回答
不对,在日线上,这段时间没有第一、二类的买点,30分钟上当然是有的。不过12月28日那一周却是一个精确的周线上的第三类买点。这个日线上的次级别回抽有点特殊,形成一种 奔走行 的走势,就是B段的上冲比较厉害,C段的回拉只是稍微跌破A段的高点。这种走势以后的个股一般都会出现快速上扬。
缠中说禅: 2007-01-16 22:17:01 [匿名] 新年好 2007-01-16 22:08:13 缠姐,请问000767,000800日线上是不是形成了奔走式?
还有啊,缠姐不打算告诉我们什么相当于去年的银行了吗?我想是保险公司,对吗?
========
000767在12月26日是一个标准的第三类买点,没什么奔走的。000800是12月22日,也没有什么奔走。
那么,有没有盘整背驰后回跌形成第三类买点的例子,其实这种例子太多了,第三类买点,有一种情况就是这样构成的。例如,000002万科的15分钟图,12月15日10点45分,构成一个盘整背驰,所以要出来,其后的次级别回跌并不重新回到前面的中枢里,就在18日9点45分构成了标准的第三类买点,这时候就该重新回补了。
教你炒股24图 6 万科A 15分钟 缠中说禅原图
三、缠论第3类买卖点再解析
缠论3类买卖点,就是本级别中枢后,次级别走势类型离开,次级别走势类型回踩,不进本级别中枢。
次级别走势类型离开,可以是涨+盘+涨,也可以是涨,当然还可以是涨+盘+涨+……。最后最后离开那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必然是涨。而这最后的涨这种走势类型,由次次级别3个及以上走势类型构成。真正的最后最后离开本级别中枢的次级别那笔在次次级别多数是趋势。
次级别走势类型回踩,只有两种,下跌或者盘整。不论下跌还是盘整,其最低点没有进入那个本级别的中枢。而这回踩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由次次级别3个及以上走势类型构成。有可能就是次级别一笔或者多笔。
以上就是3类买卖点的内涵和外延。
缠论3买,在白话一点说:如果离开本级别中枢一笔的走势类型是次级别的,就只能出现在本级别这离开一笔中;除非离开本级别中枢一笔的走势类型是次级别以下(不包括次级别)的或者跳空缺口。
对照以上白话,99%的缠论3类买卖点的理论配图就是错误的。
至于成功率,最好在次级别上,那最后最后离开本级别中枢的那一次级别一笔要非常强势,没有发生盘整背驰(就算要背驰也是次级别以下的的级别且不含次级别),如果没有比较,就是Macd柱线面积是近期最大,柱线最高,黄白线最少在0轴以上,最好新高。
一句话,就是真正离开的最后最后的次级别那一笔势能很强,离开幅度很大,成交量有时也会很大。走势必完美,在这里就会发挥作用,保证再创新高是大概率。这就是3类买卖点成功的终极秘密。
四、缠迷易犯的3类买卖点错误
1、错误地把3买与中枢破坏等同起来。
2、有时找不到中枢。对于未完成的abc走势,c出现3买,错误认为没有中枢。需要好好理解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定义。要理解缠中说禅盘整走势类型之一的abc,就是一个标准的中枢。
3、错误的把次级别1买当成3
五、如何提高买卖点的成功率
待续。。。。。。。。。。。。。。。。。。。。。。。。。。。。。。
盘整的高低点是如何造成的。(这个问题有点难度,提示,用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以及级别等进行分析。)
答:某级别的盘整就是该级别走势中只有一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根据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二“: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本级别盘整在次级别图中至少有三个以上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而次级别的趋势造成了本级别盘整的高低点。
说继续写,一直未继续,估计还要忙几周。
Ⅳ 缠论实战中如何操作才是正确的
如果你完全按分笔分段,背驰点分型介入,那么这里有个逻辑陷阱的问题:
缠论说,如果30分钟级别出现买点时,那就在5分钟级别上找精确的买点,但是,我们知道,走势一般是这样的,5分钟的一个买点出现后,可以是反趋势,可以是扩展,也可以是盘整,问题来了。对于一个买卖股票的人来说,当早盘介入一只股票时,如果出现扩展或盘整,那么,多数情况是灾难性的。
如果你不纠结于到5分钟找买点,然后介入,这说明,你学缠论依然只是形式上的学习。形式之外的东西一点都没学懂。
这样说吧,缠论说白了通篇都是在说,走势都是起点开始向下或向上,然后震荡,如果一个强势小走势离开震荡,那么就会形成第二次震荡,然后再次离开震荡如果没力度,那么,其后要么更大级别的震荡,要么就是本级别的反趋势。问题就在这个转折点上,转折之后有三种情况,无论你如何放大操作级别,当遇到扩展和盘整时,基本上都是灾难性的,因为以上两种发生后都有可能创新低,或波动区间太小,一年下来,还赚不到几个钱。级别太小,那就死的更惨了,多数情况是死的不能再死。
其实,最好的操作就是不要想着买到最低点,一般要求次级别以下级别第一次强势上涨远离震荡后介入。当然,你会问,如果介入后不涨呢?当然是止损!!!
给你一和图,在这个图的红标号处就是介入点,如果看清楚了,你离成功也不远了,看不懂,还要接着看。。。注意,博主说过,他的理论最精确的是从K线开始分析,而且看多了根本不用到小周期上看图。好好的研究下K线,特别是分型的内在意义。分型其实就是三个走势?
Ⅵ 如何学习缠论
虽然没有人可以给出最准确的答案,但是过来之人还是可以分享一下学习的经验,如果你学术不高,也就是里面很多专业的东西不懂话,就需要先多读缠论,熟读缠论,然后再通过市场操作经验来集合缠论运用,下一步就是理解缠论里面重要理论能够在市场上得到验证运用,当你学完里面所有理论而且懂得运用其实你只是走了一小步,最关键的一步是在市场上锻炼自己的眼脑手同步,像缠所说的一样手起刀落,这速度不能有半点怠慢,市场是不是死的,下面面对的就是成功在像你招手,很显然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就像你懂1+1就当自己是数学家一样能行吗。一二三类买卖点是缠论所说的股票里面最基本的构造,这三类买卖点要先搞明白,然后就是均线中枢线段结合起来运用(威力确实很大,而且是学无止境)最后再说句就是想急发财做暴发户,这样一个形态就已经宣告你注定会走向死亡一面,因为这和你发不发财一点关系都没有(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缠说的0风险应该是0成本假如市场从现在开始下跌十年发财的心态足以回了你一生,所以在技术没有绝对把握前都应该多练少投资,投进去的钱要不能伤骨的,皮外伤可以治的),技术在里面绝对是可靠的,不能有怀疑,事在人为,特级教师教出来学生不一定都是高材生学生,这里面学到的不一定就是股票,也许你还能领悟到更多东西
Ⅶ 缠论中关于9段升级后中枢的买卖点问题
可以通过重新组合出新的扩展中枢来找买卖点。
红线,把前两段组合进扩展中枢,那么后三段就是次级别离开,还没有扩展三买,红线内部有1分钟三买。
绿线同理。
蓝线标准次级别离开,次级别回抽,第六段末端是扩展三买。
Ⅷ 缠论第三类买卖点的问题
要说清楚得先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即线段离开和线段回拉能否构成3买。这个原文里有一课的图解里(懒得找了,肯定有)缠说得很清楚,这种情况不是最标准的3买,但可以这么用。在另外一课随手画了两个图让大家分析,之后总结中有“严格意义上说,把线段当成最小级别走势类型的次级别是不对的,当然,在不严格的意义上,可以类似地这样认为,但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这两个图就区分出两者的区别来了。”
再来说这个c里面的问题。3买按照定义是必须次级别离开+次级别返回的,因此必须至少两个次级别中枢。当缠说:这两个中枢构成次级别趋势的关系式最标准最常见的情况时,其实是把这个趋势割裂成了一个盘整离开+一个盘整返回了。而缠不是强调盘整+盘整并不能构成3买么?这里看似矛盾,但其实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已,且必须满足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这第二个中枢的构成形式必须在高级别图上构成标准线段的形式,即后下低于前下。这样从5分钟图上看,这里就是一个线段离开+一个线段返回,不严格的情况下是可以当成3买来对待的。如果满足不了这个条件,那第二个次级别中枢是不能当成3买的,只能认为仍然在次级别离开过程中。
把一个1分钟级别走势硬割裂成两个1分钟级别连接的例子在原文内还有,不过很多人照样很糊涂看不明白,比如第70课里,把17-38当成一个标准的1分钟级别上涨,可里面明明已经能组合出5分钟中枢了,为啥缠非说是1分钟级别上涨呢?这里牵涉的东西很多,你能明白17-38的同级别分解组合么?其实就是硬割裂成了5段1分钟级别的连接。多义性分解和同级别分解的观察角度和级别是不同的,这个必须熟练了才能真明白。
Ⅸ 用缠论如何做交易
前两章分别给大家简介了缠论和介绍了缠论中的名词、定义等,本章开始,将正式开始缠论的学习。
本文会穿插缠论的定义、定理讲解。
现在我们从头开始,捋清楚缠论的思路。
一、了解缠论买点100%正确的绝对性。
三类买卖点100%正确的理论依据——走势必完美。
走势分为上涨、下跌和中枢。走势必完美,就是说任何一种走势必将终结。没有哪种走势是不结束的(反证法可以证明)。一种走势结束之后,必然会转换为另一种走势。那么如何保证买的票100%涨,就是买一个下跌走势结束的票。这就是缠论买点的全部依据。
缠论的三类买点,都是在下跌过程中出现,本质都可以归结为是第一类买点,也就是下跌趋势结束后的那个买点,这点缠师也说到过。
如何判断,下跌走势结束呢?缠师用到了背驰的概念。当背驰发生时,说明下跌趋势减弱,下跌走势即将走完,可能转换为中枢或者上涨。无论是哪种,必然会赚钱。这样买点就有了100%正确性。
所以缠论的买点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两点:确认是在下跌状态和寻找背驰。没错,理论上,你只需要找到下跌并且背驰的地方,就一定是可能赚钱的!你甚至可以做个高频交易,只要背驰点介入,拉升背驰的时候卖出,反复做一定能赚到。但是在实战中,很难真的这样,因为会出现背了又背的情况。比如你看到背驰的时候,如果是新手可能会考虑马上介入,但是往往就会出现,买了以后继续跌,或者即使反弹,但反弹幅度甚至不够手续费的情况。
比如我们看下面这张图。圆圈中是下跌+背驰的点。而且从图形来看,你在这个点买入,无论如何是不会亏钱的。因为之后确实有个高点出现了。
但是这个幅度涨的太少了,而且没过多久,又迎来了下跌。
所以在这个点买入的话,极大的可能是,你既无法买到那个最低的点,还因为反弹的级别不够,继续持有,然后被动亏损出局的情况。
那么此时唯一的方式,就是扩大操作级别。扩大操作级别,本质是对操作的优化,其实也是缠论中大部分在阐述的东西。网上有许多优化操作的方式,我看了以后,认为总结下来,精髓都是扩大操作级别,大同小异。
要扩大级别,就得先确定级别。
卖点反之。为简便起见,下文中均以买点举例。
二、确定操作级别。
有的人可能觉得,确认在下跌状态,还不简单吗。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的确,确认下跌是可以用肉眼看出来的,缠师也对下跌有过定义,即高点更低,低点也更低。
但是,下跌这个状态,在不同的时间级别里也是不一样的。一个在日K图里一分钟的下跌,放在年K图里可能就是个盘整的状态。所以当你用不同时间级别去看的时候,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要确认到底在什么走势中,必须要先确定时间级别。这个时间级别可以随意假定,以你的操作周期为准。你可以以1分钟为操作周期,也可以以5分钟或者30分钟为操作周期。
但是缠论一般不主张用1分钟的走势来操作,因为时间太短,一个乌龙指就足以影响走势的结构,虽然周期越短,走势越精细,但是结构也会越不稳定。
确定了时间级别以后,还得再确定下跌走势中至少存在两个中枢,因为任何完成的走势里都至少包含两个中枢。至少得等同级别两个中枢出现后,才能确定完成。如果没能等到中枢出现,下跌就结束了,那只不过是之前级别走势的一种拓展。放到大级别中,最多也不过就是盘整背驰。其技术含义是一个企图脱离中枢的运动,往往会拉回到中枢中。
如果你是奔着只操作该级别的一类买点去的,从操作上来说,这里没有出现该级别一类买点,你就只能不操作。但在这个点做个次级别的一买操作,是完全可以的,尤其股价位置整体在低位会比较安全,并且完全可能演化为底部低点。但如果在高位,风险就比较大了。用缠师的话说,属于刀口舔血行为。
还是以刚才那个图为例。我们看看这个图之后的走势是怎么样的。
如果将时间周期拉长来看,之前为一买的点,现在来看甚至连类一买都不是。不过是中枢里面的一个低点而已。这个背驰将下跌走势,转换为了一个更大级别的中枢。
可能有的人就会说了,那我事前不可能知道这个买点会扩展成一个大中枢啊,万一就真的反弹了呢?
当然不可能知道。有这种思想的人,多数还是抱着预测的角度看待问题。我之前也说了,缠论不是预测,不是先验理论,而是应对,是后验理论。这里究竟怎么操作,完全是看个人的习惯,如果你要奔着小级别的一买去,那么买入以后看到背驰后发觉反弹力度不够,就应该考虑卖掉。应该按照如下操作。
这种操作在缠论里是允许的。缠师自己也提到过:
第一类买点介入后,如果碰到的是中枢,就先在次级别第一类卖点部分退出。因为有可能碰到中枢结束后下跌的情况,为什么不全部退出,因为之后仍然可能遇到上涨。在结果出来前,可以在中枢中做T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如果是小资金,甚至可以在遇到中枢后完全退出,一点时间不浪费。
缠师确实对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都进行了精确分类,并给出了相关的操作指导。
但是经验稍微丰富点的,大概率就会因为觉得这个低点相比高点的跌幅有点少,会选择继续等待,等待走势是否能够有更深的跌幅再决定。如果没有等到,万一在这个小级别的点真的发生V字反转,那这些老手也就只能选择错过。
这是一个选择问题,而不是对错问题。
缠师也表达过,熟练的人,一看图就知道能不能搞。
打开日线图,1 秒钟如果还看不明白一只股票大的走势,那就是慢的了。基本上说,如果图看多了,成了机械反应了,一看到可搞的图,就如同看到可搞的面首一样。一见钟情,科学研究说大概不需要 1 秒,股票如同面首,如果不能 1 秒之内一见钟情,估计这股票也和你没什么缘分,最多就是有缘无分空折腾了。
所以一个股票在更长的时间内能不能搞,其实是需要通过经验判断的。需要多看图多总结。就像面对一个喜欢的人,就是一见钟情,不需要太多大道理。
相信写到这里,你应该能明白,缠论跟其它的模式并无本质不同。好的机会同样也是需要等待的。如果你想要赔率大的机会,就更得等待了。这个等待不仅仅是指为了好的机会你得等待,还说的是,即使你在一买处买入了股票,你得拿的住。等到它突破三买真正迎来主升浪的一天。当然缠师并不主张小资金这么做。
另外,一买信号出现的频率怎么样,这是高度不确定的。你甚至可能等不到某个股票的一买了。好在缠论的特点就是不涉及选股,理论上你完全可以每天寻找不同的图,总有符合要求的。股票不够就去找期货,甚至可以找比特币,以及其它任何一个市场。
一个高赔率的交易机会,本就是很少的。如果你想要抓住这种机会,唯一的方法只能是降低交易频率。当然对大多数短线交易者来说,是很难做到长期不交易的,那么就必须要有所取舍,做到平衡。这就是每个人在操作细节上的问题了。
另外再说一个问题,如果你要把时间级别扩大,那能让你拿的住的,究竟是什么,不就是基本面了吗?说到底,最后还不是又回到了同样的问题?
不过缠师也提到了,一般而言,在第二个中枢之后发生背驰的行为,特别在日线级别上的,占了90%以上。4、5个中枢后才出现背驰的,非常罕见。
所以要确定下跌结束,就是要解决中枢的问题,这也是缠论的核心问题。确定中枢的意义在于确定自己的位置,中枢就像一个参照系,至少让你知道自己在中枢的哪个位置,从而可以确定自己的操作原则。
三、画线——处理数据的方式。
刚提到了,想赚取更多的利润就得扩大级别。首先你得确定一个级别更高的中枢才可以。这个时候就是大家经常看到的那些分析缠论的人用到的画线了。
画线的目的是为了用缠论处理复杂的数据,简化图形,确定中枢的位置。
处理数据需要用到顶分型、笔、线段的概念。这些在第二篇学习笔记中有提到。这里就不再对这些基础概念进行复述了,正是因为概念过于庞杂,所以才专门用了一章对这些概念进行梳理。
顶分型、笔和线段的概念,类似于修房子时的一砖一瓦,你得有这些一砖一瓦,才能盖起大楼。
确定了线段以后,就可以确定中枢了。3根有重叠的线段就可以构成一个中枢。中枢级别越大,你的观察级别也就越高,机会的酝酿也就越大。
四、寻找背驰。
确定了下跌和相应的级别,那现在就得去找背驰了。关于背驰的判断标准和定义,这里不再赘述。简单来说,背驰表示的意思就是,趋势还在,但是力度变小了。如果拿物理学的概念来表示,就是说,速度在变小,加速度变为负,但是距离s还在变大。
在理论中,利用区间套的原理,是可以精确的找到下跌中的最后一笔交易的。但是在操作中我们不可能做到这么精确,也无需做到这么精确。
缠论对背驰是有精确定义的,就是长短均线的相交面积。如果面积相比上个面积变小,那么就是背驰。但是这个方法有个缺点,那就是要等长短均线相交以后才能确定,此时背驰已经发生了。
有几种其它的方法可以替代:
1、在次级别走势中,找到背驰点来判断。如你的操作级别是5分钟的,如果5分钟要背驰,必先发生1分钟背驰,在1分钟背驰处买入就行。这种方法和真正的低点没有太大的距离。但是缺点是,最后很容易会把5分钟交易成1分钟级别,从而失去了大级别的利润。
2、用趋势平均力度去抓住背驰。因为这个概念是即时的,马上就可以判断当下的缠中说禅趋势平均力度与前一次缠中说禅趋势平均力度的强弱对比,一旦这次比上次弱,就可以判断“背驰” 即将形成,然后再根据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的距离,一旦延伸长度缩短,就意味着真正的低部马上形成。按这种方法,真正的转折点基本就可以完全同时地抓住。缺陷是,风险稍微大点,且需要的技巧要高点,对市场的感觉要好点 。
3、于是缠师用了一个简单的缠中说缠的 MACD 定律:第一类买点都是在 0 轴之下背驰形成的,第二类买点都是第一次上 0 轴后回抽确认形成的。卖点的情况就反过来。
当然这个定律应用是有条件的。而且我认为这个条件还比较严格。
用 MACD 判断背驰,首先要有两段同向的趋势。同向趋势之间一定有一个盘整或反向趋势连接,把这三段分别称为 A、B、C 段。
用 MACD 判断背驰的前提是, A、 B、 C 段在一个大的趋势里,其中 A 之前已经有一个中枢,而 B 是这个大趋势的另一个中枢,这个中枢一般会把 MACD 的黄白线(也就是 DIFF 和 DEA)回拉到 0 轴附近。而 C 段的走势类型完成时对应的 MACD 柱子面积(向上的看红柱子,向下看绿柱子)比 A 段对应的面积要小,这时候就构成标准的背弛。
这里要注意:
1、B 的中枢级别比 A、C 里的中枢级别都要大,否则 A、B、C 就连成一个大的趋势或大的中枢了。
2、A 段之前,一定是和 B 同级别或更大级别的一个中枢,而且不可能是一个和 A 逆向的趋势,否则这三段就会在一个大的中枢里了。
其实背驰的确定方式有很多种,在缠论中,缠师用到的是价格和时间的关系。在现实中,很多人用到的是价和量的关系。这些都无所谓,属于优化操作的问题。每个人就不一样了。
确定了下跌、确定了背驰,还确定了相关的原则。相信你已经明白缠论的基本操作思路了。剩下的就是不断精进了。
以三买为例,用一幅图,可以说明所有问题。
剩下的,就是不断优化自己的操作,和不断精进的问题了。这世界上模式非常的多,缠论只是其中一个。打板这种模式,光是一个打首板,就有无数多的东西值得你深究。可以是打图形,可以是打题材,可以打龙头,可以打跟风。看分时、看压力位、看基本面,各种都有。想要赚钱,而且还要稳定赚钱,就得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五、关于止损。
这个也属于优化操作的问题。最后提一下优化操作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止损。诚然,在缠论里,是没有止损这个概念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不止损。
其实缠论中,缠师虽没有直接说止损的问题,但是还是隐晦的承认了应该止损。他用的是另一个词,就是退出。其实也暗含了止损的意思。用缠师的话来说,就是只有能搞和不能搞,不能搞的票,你就只能退,跟成本无关。并且在文中提到,某些票等到第三类卖点就晚了,市场已经出现了无数的卖点了。实则也还是包含了止损的思想。
我们还是以最初的图形为例,将走势拉长一点。如果你是在第1个圆圈处,奔着一买的目的去,在2处你没跑,从这个小级别来说,你已经错过了该级别的买点2了。此时市场给了你一个机会3,但是你还是没跑,你想等3买,这也是没错的。但是3之后的走势,破了中枢,3买构建失败,证明继续持有的目的已经不在了,那就应该走了。至于是亏是赢,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成本已经发生,这就不是考虑在内的了,而应该考虑,你已经该走了。
下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得多耐心等待,小机会要懂得忍住不动。除非你有技术之外的因素来确定反弹力度。比如基本面、比如你知道某个大资金要买,等等。这样可以加大成功概率。
写到这里,也比较累了。我相信真正有耐心看完的必然是少数。缠论的原理并不复杂。我之所以想用一篇篇的文章来阐述,是因为我想用这种方式逼自己把缠论捋顺,某种意义上,也是“利己”的成分更多。我在写文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什么逻辑和概念不清晰的地方,我会弄清楚再继续往下写。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我也实现了自己的目的,确实把很多东西都想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