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的七个技巧
一、构建好营销思维
新媒体离不开营销,营销是新媒体运营的基础,如果你认为新媒体运营的工作往往是在公司中撰写文案与文章,做基础的平台管理,那就很简单了。要想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必须能够提供更多粉丝所需要的价值,就像一家电视台一样,要想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它必须引进更多的优质电视剧,才能获得更多的观众。
营销在新媒体运营的工作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什么是营销、如何做营销、营销的沟通、营销人的基本技能,这些都是在职业过程中必须掌握的要点。构建好营销思维,有利于在进入职场迅速适应本职工作,完成工作要求。
二、拥有基本的文案功底
一份文字作品的好坏标准永远都是主观性的,但在其主观性的前提却有着客观的基础要求,抛开文章的创意不谈,若理不清编辑文案的逻辑与思路,没有基础的文案功底,就无法完成公众号平台的基本撰写任务。其次,文章的排版与图文的搭配,文章的创意都是吸引粉丝的重要因素。平时要多阅读热门的公众号文章,学习其文章思路结构与创意、图文排版,能让自己的撰写能力不断提高,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同样一个优秀的公众平台,必须拥有更优质的作者提供内容,才能吸引粉丝关注。最好的办法就是整理优质的文章,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泛作者时代,作者已经没有价值了。信息太多,反而整理优质的内容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因为他帮助人们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
三、资源运作
随着粉丝越来越多,最终这些粉丝都会变资源,当然是资源就可以拿出交换、变现,如果拥有的平台资源只供自己使用,那么这个平台发挥的影响力会很小,如果这个平台的资源,可以为平台里面的粉丝所有,那么这个平台就更有价值,打造粉丝跟平台利益的共同体。
如果这个平台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假如是1000个人甚至10000个,那么就等于10000个人一起帮助你做大这个平台,因为这些资源也可以为他所用,一定要把平台的资源让出去,打造粉丝跟平台利益的共同体,平台的生死存亡都跟他们有关,不要让粉丝成为一个旁观者。
四、打造多个媒体传播渠道
要想获多的粉丝,必需拥有多个价值输出的渠道,这样才能保证新媒体的活跃度,运营过新媒体的朋友就会发现,刚开始关注的粉丝往往很活跃,可是随着时间的增加,很多粉丝的活跃度就会下降,一个新的平台只有每一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粉丝增加才可以保持平台的活跃度,所以一定要为自己的平台准备多个价值的输出渠道,以保持平台的活跃度。
五、重视人脉关系链的传播
新媒体当中人脉链传播改变了传统媒体传播模式,把每一个粉丝都变成了传播的载体,粉丝是观众同时又是内容的传播者,这样的传播想象力可以无限的放大。如果分享您内容的观众是一位拥有10万粉丝的行业领袖,那么这一次传播所产生的影响力,将会是原来的10倍甚至100倍。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分享内容的粉丝拥有的粉丝人数,同时通过人脉关系链的传播,可以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情况下,为平台获取到更多的粉丝,增加平台的影响力。
‘贰’ 新媒体渠道该如何变现呢
新媒体渠道变现方式主要有3中,首先就是卖广告,把一些有力的位置进行广告位出租,贴图、软文等等;另外是利用品牌做电商,这点一定要切合自己的产品来定位,不能盲目带货;最后是最通常的就是通过内容付费进行变现,想需要更多更专业的知识可以把花钱学习。还包含一些其他更细节的,你可以上传智播客上查新媒体运营的学习了解。
‘叁’ 在新媒体形式下如何做好内容营销
重点建立内容和用户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自己写的内容能够触动用户的痛点,让用户喜欢你的内容。当然不是刻意地将内容编辑成用户需要的,而是需要考虑到内容是给用户阅读的,而不是单单地表达作者观点,就像内容分为情感类、文艺类,针对不同群体会有不同的要求,而编辑的内容也是会要求而有所改变。
尽可能地分享通俗易懂的内容
就是为了用户观看而写的文章,如果用户都不能理解,只能说你的内容营销并不成功。因为在互联网上的大部分用户对于内容的要求其实是非常挑剔的,如果让用户觉得内容晦涩难懂的话,那么就无法让用户产生兴趣,用户也就不会去选择并打开阅读内容。当然如果把内容表达得通俗易懂的话,对于写作的要求就要非常的高了。
多对生活中的内容进行延伸展开
用户喜欢什么,无非就是家长里短、生活中的琐碎的事情。举个例子,就像是在很多时候我们经过一天的工作之后,往往不太喜欢再接触跟工作关系很大的内容,进而会选择生活方面的东西,因为更换领域能够让我们的身体大脑得到放松。如果能够用文章内容让用户产生放松的感觉,这样你的内容营销就算成功一大半了。
深究娱乐化和专业化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并搞懂其中的深层次内涵
营销手段不管属于深究娱乐化还是专业化,对于不同的平台所需要的内容形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太过娱乐或者专业的东西都不是大部分人所希望看到的,往往用户是喜欢那种临界于两者之间的内容,这方面的内容才是用户真正所希望的。
不断去掌握互联网营销技巧
内容营销说到底还是以营销为主要手段,提升内容质量是一方面,花心思丰富营销方式也是另一方面,因此在技巧性方面,我们也应该有所侧重点,而不是一味着地去追求内容而忽视技巧提升。
‘肆’ 新媒体变现有什么方法
但变现手段其实很多,罗列一下,大致有八种。
品牌模式
即成为某一领域的KOL,为自己的专业或本职工作背书。即便不通过自媒体赚钱,也能抬高自己的声誉或身价。
比如“移动观察”的运营者、触控科技前战略总监曾航,“THE ONE @许维”的运营者、明道软件副总裁,他们都出身于传统媒体,却凭借自媒体的影响力在互联网行业实现了职业生涯的跳跃。也许你未必能达到他们的高度,但只要肯专攻某一领域,也可以取得更好的offer,毕竟传统行业普遍缺乏新媒体运营人才。
明星模式
跟品牌模式相像,明星自媒体人肯定是KOL,但未必局限于某一领域。
他们有着很强的个人魅力和庞大的粉丝群体,可以通过广告、打赏、衍生品开发获利。比如“三表龙门阵”、“槽边往事”、“顾爷”、“吴晓波频道”等等。假如你骨骼惊奇、体位独特,不妨往这个方向发展一下,至少可以通过微信原创认证获得粉丝的打赏。
写手模式
很多自媒体人缺乏自我包装和粉丝运营能力,商业人脉也不是很广,但确实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一方面,你可以在网易云阅读、豆瓣阅读等平台上开辟付费专栏或出电子书进行销售,并且也有机会被出版机构发现。另一方面,你可以成为某些机构的特约撰稿人,公关公司和商业机构对有深度创作能力的写手还是求贤若渴的,比如“小刀崔”的运营者小刀崔在多个阅读平台都有作品销售,同时也是长江商学院EMBA的随行记者。
渠道模式
只要粉丝量有一定基础,并且能够做出准确的消费者画像,自媒体的渠道价值就立马显现。尤其是垂直号或区域号,有着很强的用户粘性,转化率有保证,是产品、服务推广和销售的绝佳渠道。
以《糖烟酒周刊》为例,其在2014年底通过旗下的几个微信公众号推销酒鬼封印酒,一个月卖了近一个亿。如果能对某一行业或区域精细习作,自然会有广告主找上门来,价值变现不是难事。
产品模式
自媒体与用户的连接无关乎三个层面:利用、情趣、思想。情趣和思想更多的表现在内容上,利用则除了通过内容,还可以通过产品来展现。
不满足于仅给他人当广告和营销渠道,某些自媒体已经开始推出自己的产品,有做内容产品的,有做服务产品的,也有做实物产品的。比如“幻方秋叶PPT”的运营者秋叶推出了多个PPT培训教程(这算是服务产品),在网上取得了超过百万的销售。企业公众号走的是从产品到内容再到产品的路子,秋叶走的是从内容到产品的路子,殊途同归。
会员模式
会员模式的表面是粉丝和社群的运营,核心是能力和资源的套餐式、标准化输出。
以“理财巴士”的运营者大巴为例,他曾是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在自媒体运作上高度模仿了“罗辑思维”的模式,招收了1500多个付费会员,靠的不是所谓的“人格魅力”,而是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和扎实的理财知识与实践。如果你很专业,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可以输出,也有时间和恒心,不妨试试会员模式。
联盟优选模式
各类自媒体联盟的出现,改变了自媒体人各自为战的游击队模式,形成了与传统商业媒体相抗衡的趋势。
在广告主、公关公司与自媒体的合作中,联盟扮演了中介和经纪人的角色,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自媒体商业价值的变现。要想获取更多的接单机会和收益,提升账号的粉丝数是必然,树立在某一领域的权威影响力更为重要,越垂直,越有价值。对于标签明显的账号而言,加入联盟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平台交易模式
在数以百万计的自媒体阵营中,KOL和粉丝大号终究只是个别,更多的账号处于长尾的位置。根据80/20法则,这些账号的个体价值似乎并不大,但合在一起却有可能成为蚂蚁雄兵。另外,还有一些自媒体广告营销平台,帮助长尾自媒体推销,帮助中小广告主采购,比如传播易、一道网。联盟好比精品店,产品(自媒体)数量相对有限,价格较高,趋向与高端客户(大品牌)合作;平台好比大卖场或淘宝,海量产品,价格相对便宜,中小客户(广告主)云集。如果能给到好的展位或推荐机会,自媒体在平台上可以获得比较多的接单机会。
问题是,平台入驻账号太多,又缺乏自媒体价值和信用的评估体系,容易造成广告主的选择障碍。据悉,一道网在交易的撮合机制上已开始往精准匹配方向努力,以提高成交几率和投放效果。如果有一定的粉丝量,自己的接单能力有限,广告营销平台亦可作为客户拓展的重要渠道。
微信公众号所掀起的自媒体风潮激发的是万众创新、创造、创业的勇气,最终的胜出者也许只有20%或者更少,但明白活法,朝适合自己的方向努力,至少可以增加成功的砝码。未来趋势已经显现,就是自媒体>自品牌>自商业,最终都将脱“自”,商业社会不可能单打独斗,机构化是必然,无论是成立公司,还是依附于自媒体联盟或广告交易平台这样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