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逆向交易是什么意思
逆向交易也叫,反向交易是指交易者在期货市场上的同一个交易日内进行的与起初买入(或卖出)的期货合约在品种、数量、交割日期都完全相同、但方向相反的操作。
交易者通过反向交易对冲平仓,即可完成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了结手中持有的交易头寸,退出市场。
例如,某交易者在5月10日以2841元的价格买入了9月到期的绿豆合约15手,又于同一日内以2895元的价格卖出了9月到期的绿豆合约15手。这样,该交易者在5月10日不但利用反转交易使以前买入的绿豆合约实现了对冲平仓,而且也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应注意的是,从事反向交易的关键在于买卖的合约品种、数量、到期日与起初买入(或卖出)的合约必须完全相同,方向完全相反。否则,交易者等于又增加了同一合约的持仓数量,而使自己手中持有头寸平仓。
㈡ 股票t+0顺向和逆向如何操作有哪些操作技巧和方法
在做股票的时候可以做T+0的操作,也可以开多也可以开空,做T+0有什么样的交易技巧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在什么时候应该是去做多的时候呢?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我的思路。比如说某一个板块,它整个板块都有了启动的迹象,很多股票涨幅都在5%以上,甚至有几个开始涨停,那像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寻找一些前期炒作过的,比较具有人气的这个板块的个股,去在低位买入它,那这样子它后面就有可能会跟随着板块的发酵而开始上涨。很快没有发酵成功,那基本上他在低位买的也亏不了几个钱。所以说做多的核心就是在于跟随板块的走势,去及时的低吸一些好的股票。
大家看完,记得点赞+加关注+收藏哦。
㈢ 逆向思维:逆指调仓 逆价买卖
股市有太多的机会,无论是在牛市还是熊市。只不过,由于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不同,会导致投资结果的截然不同。譬如,利用逆向思维法进行投资,在实际操作中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换言之,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法在日常生活中不见得处处有效,但在证券投资中却时常管用,有时还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不同思维两种结果
长江证券因增发前遭遇“砸盘门”事件成了近期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其实,长江证券之所以引发投资者广泛关注,除了事件本身,还包括投资者思维和操作方式:正向还是逆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投资操作的最终成败。
从长江证券“砸盘门”事件发生至增发结束复牌后,围绕是否参与增发以及日后买卖操作,按照思维方式划分,大体可分为两类投资者:
一是正向思维者——按照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思考问题。增发价12.67元的长江证券由于遭遇“砸盘门”事件,增发前的收盘价被打低至12元。正向思维的投资者首先想到的是:与其以12.67元的价格参与增发,不如以12元的价格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正向思维的结果是放弃申购。
那么,正向思维者的如意算盘能否实现呢?3月9日,长江证券复牌后,大幅高开后又封于涨停。此时,正向思维投资者的想法是:既然巨量封于涨停,说明投资者看好长江证券,认为该股存在短线机会。正向思维的结果是:想介入长江证券的投资者根本无法以12元的低价从二级市场买入,却只能以13.20元的涨停价追入。
二是逆向思维者——按照固有思维对立面的方向思考问题:既然多数人不看好长江证券,不参与增发申购,于是反以12.67元的价格参与增发;3月9日长江证券复牌涨停后,同样进行逆向思维,在众人纷纷看好、抢购之时反而保持淡定,不仅不追涨反而以13.20元的涨停价果断卖出。
两种不同思维方式主导下的操作结果大相径庭:正向思维的投资者13.20元买入,至3月11日收盘(12.66元),浮亏(区间跌幅)已达-4.09%;逆向思维的投资者12.67元买入,翌日涨停时卖出(13.20元),获利(区间涨幅)高达4.18%。“一正一逆”思维,不同方向操作,最终收益相差8.27个百分点。
逆指调仓逆价买卖
投资实践表明,逆向思维方式是投资者在多数人亏损的资本市场里成功胜出的重要法宝。这种思维方式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是“逆指调仓”。即投资者在操作时要逆指数涨跌调整仓位,指数越涨越要减仓,做到指数越高仓位越轻;指数越跌越要加仓,做到指数越低仓位越重。
譬如,某投资者以指数2700点作为中轴并确定该点位的仓位控制比例为50%,接下来的操作方式为:指数每上涨(下跌)100点,对应减少(增加)一成仓位,以此类推。
二是“逆价买卖”。在控制好仓位的基础上,再用逆向思维方式选择买卖的品种,原则上要做到“不买热门买冷门,不卖冷门卖热门”;“不买利好买利空,不卖利空卖利好”;“不买上涨买下跌,不卖下跌卖上涨”,按照与多数人相反的思维方式选择品种,买卖股票。
在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逆向操作”时还须注意以下三点:
——方向是宝。逆向思维法比较适用于一轮明显的上涨或下跌行情的中段及震荡阶段。行情的两端——起涨阶段和行情末端要慎用。其中,在确定行情中轴时要尽可能做到合理、适度,如果中轴设定过高或过低,都将不利于实际操作。如中轴设定得过高,就会在大盘和个股上涨时错失减仓机会,展开调整时造成较大损失;如中轴设定得过低,就会在大盘和个股下跌中失去低吸机会,上涨时难以取得好的投资回报。
——简单是金。根据逆向思维法买入后,若股票出现上涨,投资者唯一要做的不是加仓而是高抛,若股票下跌则应低吸而不是止损;卖出后,若股票出现上涨,不仅不追高而且不后悔之前的过早卖出,账户里若还有股票则应继续高抛,直至卖完为止(长线仓位除外)。若股票出现下跌,不仅不杀跌而且不惧怕之后仍有可能展开的调整,逢低适量买入,直至子弹(资金)用完或达到建仓上限为止。
——平淡是真。要想在股市取得投资成功,离不开好的投资心态。采取逆向思维法操作时,投资者不要指望每次操作都正确无误,一旦做反需要保持理性和平和。一方面,对之前所做的操作要充满信心,这也是在之后的操作中做到越涨越卖、越跌越买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操作时要做好两手准备,既要有涨的心理预期又要有跌的思想准备。
㈣ 期货开户基本入门之如何在期货交易中运用逆向思维
上涨是为了下跌,下跌是为了上涨。这就是期货交易逆向思维之终极奥秘战法-真。
㈤ 您想成为一名逆向交易者吗
再次,他有可持续投入的资金。从他的投资经历中可以看出,作为一名逆向投资者,必须先买一个足够饱满的钱包,随时准备为自己的固执买单。花旗以及他的其他不少左侧交易最终能从悲剧变成喜剧,除了他有足够坚强的毅力外,能够有钱在低位摊薄成本,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而这一点,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实际上比坚强更重要。从自己和自己身边朋友们的投资经验来看,入市之初,大多觉得这里钱多、人傻、速来,恨不得满仓加透支,懂得留出预备队重要性的人实在太少。只有板子挨多了才知道,降低预期,随时给自己保留一些预备队,对投资是何等重要。
还有一点我认为值得大家思考的是,
。这也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真理前进半步就会变成谬误
,尺度,这个尺度在哪里呢?暂时没有答案,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旧菜刀)
㈥ 左侧交易法的交易的技巧
做好左侧交易,还是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首先,要减少自己的操作,在买入前,做好详细的交易计划。
其次,要设好止损位,注意风险的控制。左侧交易的风险是自己可以掌控的,而左侧交易最重要的关键,也是风险控制。
第三,要学会承认错误。没有人可以做到每次交易都能成功。一旦发现市场的走势和自己前期的判断不相符,要快速调整自己的战术战略。
第四,要多关注大的宏观面和资金面的情况。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子,以强化自己对大势的判断能力。
第五,左侧交易一定要严格控制好仓位。
第六,学会金字塔式建仓,倒金字塔式出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量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金字塔的阶段和比例,例如:第一笔买入10%,有了利润后,第二笔买入20%,再第三笔买入30%,最后第四笔买入40%。也可以分三仓买入。而卖出则选择完全相反的方法就可以了。
㈦ 什么是逆向选择它是如何产生的应如何解决
1.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2. 他的产生体现在,在产品市场上,特别是在旧货市场上,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
3.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打假”问题,关键是解决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舍此可能越打越假。
拓展资料: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 ,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所以,叫“逆向选择”。
在金融市场上,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上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违约风险)的融资者,往往就是那些寻求资金最积极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资金的人。
通常来说,市场本省是有淘汰高价格、低质量商品的能力。比如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我们对“每家企业都面临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的解读就是企业如果定价高于市场价格,那么没有人会买,于是这家企业就会被淘汰掉了。再比如,如果有一组用途相近(代替性强)的商品卖同一种价格,人们会偏向于选择其中质量较高、价格较低(成本更低)的一种产品,于是质量差的产品也就被市场淘汰掉了。
关于逆向选择的研究中一个思维误区还在于没有使用中立的2+2思维方式,而是把选择局限在消费者对保险商品的选择方面。用2+2的观点来看,任何交换都是两个选择者+两种商品,选择是双向的,甲乙双方都在对对方的商品进行着价值研判和选择。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存在,双方的选择都是所谓逆向的,并不局限于持有货币商品的一方。买和卖是相互的,只看到持币买方的逆向选择而看不到卖方的逆向选择,不能不说是受到了狭隘的1+1思维方式左右。
因此,从2+2的视角看,所谓逆向,不过是逆交换对方之向,而对于选择者自己来说,趋利避害的原则和理性人特征从来都没有被违逆过。由于逆向选择其实是一种十分正常的选择,因此不值得经济学家大书特书。
其次,“完全信息假定”包含着错误的客观价值论思维。交换之所以可以发生,就是因为价值的主观性造成的价值认知的差异所在,如果双方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认知完全是客观的,那么就是相同的,也就没有了交换的动力所在。理性人是趋利避害之人,等价交换就等于是交换中就没有了所趋之利了。
㈧ 什么叫股票的反向交易
1、所谓的股票反向买卖即是投资者正在实践独霸的进程中贯彻股市买卖中的高抛低吸这个正向独霸 。
2、即是投资者卖收操作时的价值选择不错,而是错正在卖出的数目上,不依照分批卖出、越涨越卖的准绳独霸,效果导致初志与终极收益相反的效果。
3、换言之,即是要求每一次买卖的卖出价必需正在原本买入价之上,买入价必需正在原本卖出 价之下。 另外一方面,要正确确定买卖数目。
拓展资料:
1、股市里面反包板是什么意思
涨停板,是指当日价格停止上涨,而非停止交易。涨停板——证券市场中交易当天股价的最高限度称为涨停板,涨停板时的股价叫涨停板价。股市里面反包板的意思是一个涨停板后面有2调整之后又有一个涨停。中国证券市场股票不包括被特殊处理A股的涨跌幅以10%为限,当日涨幅达到10%限为上限,买盘持续维持到收盘,称该股为涨停板,ST类股的涨跌幅设定为5%,达到5%即为涨停板。 一般说,开市即封涨停的股票,势头较猛,只要当天涨停板不被打开,第二日仍然有上冲动力,尾盘突然拉至涨停的股票,庄家有于第二日出货或骗线的嫌疑,应小心。
2、什么是股票极点反转
所谓极点,就是一条曲线在某一区间内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也就是这个点如果是最小值,那么其前后相邻的值都比他大,反则反之。股票做的久了都知道,股价走势一般有四种,上涨,下跌,平台整理,宽幅震荡。有些分析师为了让自己说法显得更有学问,就把股价走势的变盘点叫做“股票价格的极点反转”,也就是股价运行到某一点后,价格趋势发生的变化,也就是原来一直涨的过了那个最高价变得一直跌了,或股价一直跌,过了最低价后变得一直涨了。是一种盗用数学名词对股价走势变化的解释。这里的极点反转指的就是上涨和下跌之间的变换而已。又是很真佩服那些分析师的创新精神。
3、股票反抽是什么意思 反抽与反弹有什么区别
通常听到上穿0轴和下穿0轴就是统计数值变化曲线也就是指标曲线在那个坐标轴的变化情况,用来参考股票的历史走势,分析股票后期走势。股票的各种指标是反应股票走势动态的统计数值,然后用坐标轴表示出来,横轴是时间,纵轴是数值。股票价格随着时间变化改变的,各个时间段统计数值也不一样,这样就有了各个指标数值的变化曲线。指标数值里面有正负,0轴就是指标数值为0的那一个纵轴坐标值。
㈨ 如何在期货交易中运用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在期货交易过程中,持同市场主流观点相反的意见去操作。背市场主流而逆向做单,确实很难操作。尤其是市场主导思想同基本面相吻合之时。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逆向思维其实要表达的就是不要盲从,要客观审慎地去研究市场,走在曲线前面。
㈩ 《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总结上
本书作者有两位,劳伦·邓普顿和她的丈夫斯科特·菲科普斯。他们是着名逆向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的侄孙女夫妻。本书是第一本得到邓普顿基金官方认可的、由邓普顿家族成员撰写的约翰·邓普顿的投资生涯传记。邓普顿在全球投资圈是很多人膜拜的宗师级人物,《福布斯》杂志称他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有多成功呢? 如果1940年你投资给他1万美元,50年后这笔钱会变成5500万美元 。
邓普顿是怎么做到的呢?在他长达70年的投资生涯中,他一直贯彻一种特殊的投资方法,这个投资方法可以说是公开的秘密,但是具体的操作细节却又很不容易做到,它就是大名鼎鼎的“ 逆向投资方法 ”。那么什么是逆向投资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明白了。在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后,全球一片恐慌,美国股市紧急停牌了几天,然后在9月17日重新恢复交易。当天一开盘,美国股市就暴跌,很多人都在不计成本地卖出,但是就在这个时候,邓普顿却开始买入暴跌中的航空业股票,他打赌政府不会让航空业倒下。6个月后,他买进的公司最高达到了72%的收益。你看,在大众极度悲观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逆向投资。注意,逆向投资中有一个核心的理念,叫做“极度悲观点”。所谓极度悲观点,让我们借用一句邓普顿本人非常形象的解释,就是 “等到100个人中的第99个放弃的时候”,这是逆向投资的核心 。
这本书的作者是主人公约翰·邓普顿的侄孙女夫妻,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书中详实地讲述了邓普顿一生中运用逆向投资获得成功的大量经典案例。从这些案例中,你能了解到逆向投资的逻辑根基是什么,如何判别大众情绪的极度悲观点,如何才能做到在别人都悲观的时候,你能够勇敢地买入。可以说,这本书既是约翰·邓普顿的个人传记,也是一本鲜活生动的逆向投资教科书。
接下来我们我们来一起学习邓普顿创造辉煌投资业绩的整套方法,通过三个关键词来学习,第一个关键词叫做低价股猎手,第二个关键词叫做全球投资,第三个关键词叫做勇敢地卖空。本节我们主要学习第一个关键词。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关键词: 低价股猎手 。如果要选出本书提及最多的一个关键词,那就是“低价股”这三个字。本书中的低价股,并不是单纯地指绝对价格的高低,而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指那些市场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邓普顿在投资上长期的成功,正是得益于他抓住了大量低价股的投资机会,他也因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低价股猎手”。那么,他这种独特的投资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书里说,他的投资风格深受童年经历的影响。
上世纪20年代的时候,约翰·邓普顿还不到十岁,他的父亲老哈维是一名律师,老哈维的办公室就在温彻斯特小镇广场旁边的二楼。在这个广场上,小镇经常开拍卖会,拍卖农场。每当拍卖会上没有人出价的时候,老哈维就会从他的办公室快步走到楼下的广场出价。这样,他通常会以极为低廉的价格买下农场。到了20年代中期,他已经拥有了六处资产。你也许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农场的拍卖会有时候会没有人出价呢?是当地人的眼光不行吗?其实并不是这样。抵押品的拍卖会,是经常有可能出现流拍,也就是没人出价的情况的,这背后有一些很重要的原因,比如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此外,这种拍卖也非常容易受到参与者情绪的影响。比如,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市场参与者的情绪悲观低落,就很可能无人出价。所以这种抵押品的拍卖,也常常给有准备的人留下了捡漏的机会。
总而言之,一座价值不菲的农场仅仅因为没有其他人出价,就能以不可思议的低价被自己的父亲很便宜地买下,邓普顿幼年时期的这种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实证明,这种印象终其一生地影响着他。在成年之后,邓普顿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一直在贯彻着这种“买便宜货”的思维方式。比如他结婚后不久刚搬到纽约时,他和妻子到处寻找便宜货,仅仅用25美元就给公寓的五个房间买齐了全部家具。当时的25美元是什么概念呢?大概相当于现在的2000多人民币。
邓普顿不仅把这种思路用在生活中,还用在购买股票上。在1939年的时候,美国经济已经在走出大萧条的谷底,开始复苏。邓普顿认为这次的经济复苏会让所有行业都欣欣向荣,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但是当时他手里没有太多钱,于是他向自己的前任老板借钱,要买美国股市上正在进行交易的、价格在1美元以下的所有股票。这是一个非常低的价格,可以说不怎么值钱。为什么买价格最低的股票呢?邓普顿认为,在经济复苏中,那些效率最低的公司的股票将会发生最戏剧性的上涨。也就是说,它们的价格弹性最大。他的想法得到了前老板的支持,借到了1万美元。于是,邓普顿开始买进当时美国市场上所有股价在1美元以下的公司的股票,一共购买了104只股票。他的预测果然是对的。一年之内,邓普顿就还掉了所有借款。在随后的几年,他逐渐卖掉了手中的股票,把最初的1万美元投资变成了4万美元,增长了3倍。最后算账的时候,在他买的104只股票中,只有4只没有成功。
这次的成功为邓普顿漫长的投资生涯带来了一个漂亮的开门红。看上去很简单是不是?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个简单操作背后的方法,其实并不简单。其中的要点如果你没有把握住,那么就很可能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来看一下其中的几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对大趋势的判断。1939年的时候,美国经济已经从大萧条的谷底回升了一段时间,罗斯福新政也开始实施,尽管还处在困难期,但是经济复苏的势头已经不可阻挡。
第二个要点,核心仍在于“低价”两个字。前面说过,本书中低价股的意思,并不仅仅指绝对价格低,更重要的是价格相对于价值的低估程度很大。那么为什么在这一次的操作中,邓普顿并没有去用复杂的方法计算公司的价值,相反只是用了一个极其简单的指标,就是股价低于1美元呢?刚才我们说了,当时人们刚经历过经济大萧条,人们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极度悲观的情绪当中,股价的低迷已经充分地反映了这种悲观情绪,这个时候,只要选取价格最低的股票,就有可能在接下来经济的复苏以及人们信心的复苏中获取最大的价格弹性。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在邓普顿买入的股票中,有一只股票因为回报非常惊人,成为了经典案例。这只股票叫做密苏里太平洋铁路公司。这家公司股票的发行价是每股100美元,在邓普顿1939年买入的时候,由于公司经营状况很不好接近破产,它的股价已经跌到了每股0.125美元。结果几年之后,它的股价从0.125美元,上涨到了5美元,涨幅达到39倍。事实上,当时上市的美国铁路公司有很多家,比如另外一家铁路公司,它的经营状况就比密苏里太平洋铁路公司要好得多,这家公司50年来从没亏损过。但是,如果邓普顿当时买入的是这家公司的股票,股价的涨幅就要小得多。
让我们再做一个更详细的统计,分别在当时的美国市场找到两组公司:A组公司是在1940年以前经常亏损的公司,也就是通常说的坏公司;B组公司是在1940年以前从来没有亏损过的公司,也就是通常说的好公司。我们可以发现,五年之后,A 组公司的股价平均回报率是1085%,而 B组公司的股价平均回报率只有11%,两者相差了几乎100倍。当然,由于书中统计的范围并不是很全面,这个相差100倍的结论也许并不是完全科学严谨的,但是这个统计也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在极度悲观的时间点,投资那些当前经营状况不好的坏公司,可能会比投资好公司带来高得多的超额回报。这是因为大家所认为的坏公司更容易受到大众悲观情绪的影响,更容易出现不可思议的低价。
邓普顿这次操作的第三个要点是关于持有时间的。他在买入股票之后,并不是只持有了几个月,他的平均持有期是4年,这让股价有充分的时间复苏。值得一提的是,4年也是邓普顿整个投资生涯中的股票平均持有期。这也恰好说明了逆向投资的方法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奏效,并不适合于短线操作。
第四个要点是足够分散。虽然本金是1万美元,但是邓普顿一口气买入了104只股票,平均每只股票还不到100美元。这么分散的投资,似乎跟价值投资要集中持股的理念并不一致,这是为什么呢?邓普顿的分散投资与巴菲特的集中持股的区别,一会我还会详细地为你讲解,这里我先给你一个提示:在这次买入的时候,邓普顿仅仅只看了一个指标,就是股价低于1美元,这意味着他并没有对买入公司的基本面做深度研究,所以在这次投资中,分散风险就显得非常重要,千万不能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事实上,若干年后,104家公司中有37家公司破产了。当然,那个时候邓普顿早就把股票都卖出了,对他没有影响。
上面讲的是我们一起学习的第一个关键词,叫做低价股猎手。我们可以看到,邓普顿的“买便宜货”的投资理念,从童年开始启蒙,然后无论是在生活中买家具,还是在金融市场买股票,他都贯彻了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在下节学习后面两个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