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交易市场 > 碳排放交易企业有什么机会

碳排放交易企业有什么机会

发布时间:2022-11-23 04:28:50

⑴ 碳交易持续火热,哪类型的公司最为受益

碳交易持续火热,会使环境节约型、碳排放量较少或者卖降低碳排放量机械设备等类似公司最为受益。

总而言之,最能在碳交易中受益企业就是有环保意识,不断创新节约资源的企业。或者正在从重工业企业改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公司最能受益。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那么有改善空气质量意识企业,也会发展更好。

⑵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正式上线,碳交易市场开市有何深远意义

7月16日9:30,全国首个碳交易撮合成功,成交价格为52.78元/吨。共成交碳16万吨,成交金额790万元。据报道,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交易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162家,这些企业的碳排放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碳市场。

7月16日,完成交易60余笔,成交25万吨,成交1278万元。未来全国碳市场工作,我们将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严格数据质量管理,确保任务的落实。虽然未来2000多家电力企业的碳排放权将在全国市场交易,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减少排放的动力将会减少,因为“用钱买配额”不是碳市场的方向。事实上,根据节能减排技术的进步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工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分配的碳排放配额是企业不能乱排放的“约束”;碳价格是迫使企业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水平的又一法宝。

⑶ 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市,它究竟是什么有何深远意义

碳总让人联想的到的物质就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其中一氧化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料煤气,是属于有毒物质;而二氧化碳就是我们熟悉的化学物质,可以是我们人体排出来的二氧化碳也可能是其他作用下产生出来的二氧化碳;其实这个全国碳交易市场就是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作商品来进行买卖的交易活动,它具有的深远的意义就是可以让生产型控制了碳排放总量,又能鼓励企业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效等手段实现减排,具有一定环保意义。

总的来说,碳交易市场的开市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我们的环境都是有好处的,可能有些企业觉得这个碳交易市场的出现无疑是在增加成本,并没有好处,但是如果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企业只有不断的升级和优化能源结构才能让企业更加健康的发展。我们的环境来说,有了这个碳交易市场的开市,在一定程度上很多企业考虑到成本的原因都会控制排放量,从而起到了环保的作用。

⑷ 全国碳交易大幕即将开启,业内预测多个相关产业受益

位于武汉市青鱼嘴的碳汇大厦,这些天正在抓紧装修。过段日子,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等金融机构将正式进驻。

根据安排,设在这里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下称“中碳登”)负责为首批2225家电力企业办理开户手续,并将于6月底上线交易。这也意味着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投运。与此同时,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也正在抓紧进行全国碳交易系统的联调测试。

本月19日,生态环境部对外宣布,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成立前,由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承担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成立前,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

武汉、上海正全力冲刺

今年2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湖北省、上海市调研碳市场建设工作时强调,全国碳市场是落实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在碳排放权交易、碳金融产品与服务、低碳产业投融资和碳资产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 探索 ,推出的促进碳市场有效性、流动性、连续性的‘六维理论’属全国首创。”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刘汉武在该中心官网上说。

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湖北碳市场纳入373家企业,全部为年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总排放量达到2.73亿吨,约占湖北全省碳排放量的45%。涉及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16个行业,占该省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70%。截至目前,碳排放累计成交量达3.47亿吨,成交额81.39亿元。交易规模、引进 社会 资金量、企业参与度等指标居全国首位。

2017年12月,“中碳登”落户湖北武汉,这里成为全国碳资产的大数据中枢,承担着碳排放权的确权登记、交易结算、分配履约等重要业务和管理职能。

湖北省武汉市城市景观。摄影/章轲

今年5月19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武汉调研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建设进展以及全国碳市场交易启动筹备工作情况时表示,全国碳市场交易启动是一次大考。

李高说,注册登记系统是全国碳市场的核心支撑系统,直接关系到交易的顺利启动和后续的平稳运行,要“全力冲刺做好系统建设”。

5月20日,李高一行赴上海对全国碳排放交易系统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并同参加测试的企业进行了现场交流。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的企业已全部完成2019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连续七年保持百分百履约纪录。

碳交易将让多方受益

公开资料预测,2021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量或将达到2.5亿吨,为2020年各试点交易所交易总量的3倍,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

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产品其实为碳排放配额。比如,某企业经审核获得了一年3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如果该企业实际排放了35万吨二氧化碳,那就要花钱向别的企业购买超标的5万吨指标;相反,若该企业预计当年只排放10万吨二氧化碳,那么多余的20万吨指标,就可以卖给别的企业。

目前二氧化碳交易价格约为22元/吨 32元/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规定,碳排放配额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价格”为计价单位,买卖申报量的最小变动计量为1吨二氧化碳当量,申报价格的最小变动计量为0.01元人民币。

根据配额分配方法,对2019年至2020年配额实行全部免费分配,并采用基准法核算重点排放单位所拥有机组的配额量。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量为其所拥有各类机组配额量的总和。

电力企业将成为首批参与碳交易的企业。摄影/章轲

据“武汉发布”报道,湖北碳交易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经济学院教授孙永平日前表示,“中碳登”落户湖北武汉,将会进一步发挥金融集聚效应,吸引资金、技术和绿色金融机构以及各类金融要素向长江中游城市群靠拢。以碳市场为桥梁,打通中西部地区发展通道,实现碳市场和其他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关负责人近日也公开表示,武汉市完全可以凭借“中碳登”落户的先发优势,抢占全国碳金融中心以及中部金融中心,进而以市场、金融和技术“三引擎”驱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抓住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两个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机遇期,为武汉市再造一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刘汉武在上述官网上表示,碳市场直接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间接带动新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催生新业态,将会催生出一大批碳资产管理机构、咨询机构、第三方核查机构和绿色认证机构等绿色低碳服务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业内专家近日也预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营后,参股的地方交易所将直接受益,纳入的行业也可以通过交易配额和自愿减排量(CCER)受益,此外,涉及碳排放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将受益。

⑸ 碳交易到底是怎么回事谈谈全国碳交易市场,有哪些赚钱新机会

为了梳理清楚这些问题,我查了一些文献,力求每一个观点和看法都有据可依。

咱们先看下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市首日的情况,我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网站上查到了全国碳市场行情,跟大家简单报一下数字,全天一共成交410.40万吨碳排放配额,注意碳排放配额,我在后面会详细解释,成交金额21023.01万元,开盘碳价48元一吨,一路上涨然后波动,最高达到52.80元一吨。

有些朋友可能看到这些一头雾水,别着急,下面我会一层一层帮大家尽量看清楚,碳交易的全貌。

碳交易里买卖的,并不是真正的“碳”,而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很多人听到碳交易觉得很新鲜,其实它不算个新鲜事物。

“排放权交易”这一概念是一个美国的经济学家最早在1968年提出的,后在1997年12月通过《京都议定书》,提出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市场机制。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生效,二氧化碳排放权正式确定为国际商品。到了2011年,咱们国家开始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首批试点城市一共有7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

也就是说,碳排放在咱们国家已经存在了10年了,所以,它真的不是个新鲜事儿,以前是各地独立尝试,价格机制都不一样,现在全国统一市场。

温室气体过量排放造成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 健康 和发展,如果不加以控制,未来人类生存环境可能会加剧恶化。

什么是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等,它们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兇手,而它们的主要来源正是各国工业排放。

既然如此,总不能眼看着问题继续严重下去吧,于是各国一起开了会,在1992年5月一起签了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意思就是大家别瞪眼看着了,控制一下温室气体浓度呗,发达国家排放大户,自己去限制下,顺便出点钱帮发展中国家也出点力。

这个公约是1994年生效的,而随后1997年又在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也就是《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其实是引入了市场机制去解决二氧化碳减排问题,把二氧化碳排放权变成了一种商品,因此也就有了碳排放权的交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碳交易。

碳交易,本质上是控制总量的同时,让碳排放权流动起来,比如一共10个排放权,张三和李四各得到5个,但是,张三的企业排放权用不完,李四的企业不够用,那就买卖一下,流动起来,张三卖给李四排放权,李四花钱,张三挣钱,但是李四也不想花更多钱去买,而张三希望卖出去更多,于是他俩都有积极性去想办法减排,要么升级更环保的设备减排,要么尽快研发新技术减排,反正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 社会 的碳排放减少了。

所以,碳交易,是在用经济的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将环境外部性问题内化为企业所应担负的成本,基本上是倒逼企业去想办法减排,能出来这么个机制, 我估计也是因为想要靠企业自觉去减排不现实。

前面我们说了,早在2011年就开始了碳交易试点,到现在已经有10年了,为啥现在要搞全国的呢?我觉得两个方面吧,一个肯定是因为试点发现,碳交易对减排目标有效,另一个就是有必要全国统一市场。

先说碳交易对减排有效,在我找到的相关论文里,有研究得出结论,碳交易试点大体上是有效的,碳交易政策显着降低了试点地区的工业碳排放水平和强度,而且有效促进了企业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引进。

道理很简单,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既定,减排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企业没别的选择,只能减。

再说全国统一市场,如果各地分别建立碳交易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同一个行业不同省市碳价不同,各种机制也有差异,甚至有的试点里碳交易不活跃,不利于碳交易的发展。

先说碳交易市场里的机会,在碳交易市场有两种东西可以买卖,一种是政府分配给企业的碳排放配额,一种是企业自愿核证的减排量,也就是CCER。

配额好理解,就是给你一个排放额度,用不完你可以拿去卖了,不够的话,自己去碳市场花钱买。

CCER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指依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经备案并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

目前,全国市场刚开始上线,所以,买卖的其实只有碳排放配额,参与主体是温室气体的重点排放单位,首先被纳入的就是2000多家发电行业,机构和个人还不能参与。

但是根据公开的信息,未来这个市场是可以像A股市场一样,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参与买卖碳配额,有投资赚钱的机会。

另外一个就是搞CCER,比如你有一片林场,可以申请CCER项目,未来这部分核证的减排量,可以卖给需要的单位,只要看好你的树别砍伐,就能相当于“卖空气”赚钱。或者你搞一堆沼气池,属于甲烷利用,也有机会申请CCER,同样可以直接拿去卖给需要排放额度的企业。

还有就是碳交易市场会带来大量相关的新岗位,国家新增的职业里就包含碳交易管理员。或未来成立第三方咨询公司,为企业提供碳交易方面的咨询服务等等。

总之,一个新的超级市场的诞生,未来一定会衍生出超多的机会,而新的赚钱逻辑也随之诞生,当然开头我也提到了,这可能是未来几十年里新机会的标志性起点,期待大家能够在这新的机遇里抓住机会。

好了,本期内容就先聊到这里,关于碳交易相关知识其实很多,量也很大,很难一次性梳理得足够清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平日多搜一搜相关的问题,新的机会或许就在你的某一次不经意的搜索里。

如果你已经看到了这里,并且觉得有用的话,辛苦动动小手点个关注收藏,您举手之劳,会让我感激不尽。

好了,下期见。

⑹ 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市,减少碳排放真的能赚钱吗

减少碳排放真的能赚钱。国家通过强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支撑,碳交易市场里面的各个企业可以在这个市场里面来出售和转让,或者是购买碳交易权,从而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所以减少碳排放肯定是可以赚钱的。

总结:国家推出碳交易市场,我认为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号召全国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削减的战略目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的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同时也慢慢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当初以牺牲能源环境发展的经济模式正在逐渐地被淘汰掉。现在变成了以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经济的健康模式为主要旋律,我认为这样的一种转变是非常好的,不仅有利于环境,更有利于国家发展。

⑺ 全国碳市场开启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降低碳排放的好处
碳交易市场的前景十分的广阔,并且这将是一大机遇。国际能源署表示,到2030年全球对能源项目的投资将增加一倍以上。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也预测,未来的30年碳中和将为中国带来上百万亿元的投资机遇。

同时碳交易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地球报复措施,大家现在都已经感受到了地球温室气体,全球变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危害,通过碳交易的方式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有效的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有人可能只是简单地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仅仅就是热了一点,实际上就是这一点点的温度上升,南北极的温度上升,冰川融化,生活在两极的企鹅和北极熊的生活受到严重的威胁,其次就是全球极端气候的出现,给人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是一件有利于全球人民的好事情,通过企业的控制,有效的限制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未来每天都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春暖花开,鸟语花香。
中国的碳交易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并且给予了高度评价。未来,中国将成为气候商业热潮的核心,不仅因为中国的排放规模创造了机会,而且还因为中国正在成为创新绿色金融和清洁技术的领导者。

⑻ 碳中和的两大投资机会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简单说,“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

中国碳排放全球居首,远高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41.7亿吨,其中前三名中,中国排放 98.26亿吨,美国排放49.65亿吨,欧盟排放33.30亿吨。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于世界首位,是美国、欧盟的2倍和3倍。

当前,我国已明确提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 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同时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大多也已经将2050年作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日期。


碳中和的“开源节流”的两大投资机会:

从整体规模上看,碳中和涉及行业众多,不论是上游的煤炭、石化,中游的化工、钢铁、电力,还是下游的新能源 汽车 等行业,其均会受到碳中和相关政策的影响。要实现30/60目标则不仅需要开源,同时需要节流,所以对于那些碳排放规模较大的行业就必然会产生压缩,犹如2017年供给侧改革,剔除那些小的公司,进一步提高行业龙头地位。


从碳中和投资主题来看

一个是寻找需求扩张行业投资机会。 在碳中和发展目标下, 以光伏、风电、新能源 汽车 、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清洁、节能型行业将迎来总需求的扩张,行业整体将存在投资机会, 从长期看随着碳中和相关措施逐步落地,国内光伏、风电新增发电量将快速提升, 光伏等清洁能源行业迎来发展机会。虽然去年已经被炒作了一波,很多公司透支了未来一到两年的业绩,但后期可通过时间和业绩的提升来消化估值。


另一个是寻找供给收缩行业的投资机会。 高耗能、高碳排放的行业而言, 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行业供给将存在收缩压力 拥有良好碳排放数据基础的水泥、电解铝行业将可能优先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除电力已纳入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航空剩余七大行业,将在“顺利对接、平稳过渡”的基调下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 参考供给侧改革经验,行业供给收缩时,相关工业品价格往往会有所改善,同时行业龙头市占率会有所提升,此类行业龙头将存在投资机会。此外,当行业整体供给受到碳中和目标约束时,行业内部分可替代领域可能会迎来需求的扩张。


梳理了一些相关的碳中和受益的产业和公司:

1.节能产业
受益逻辑是碳中和是一个整个 社会 层面的东西,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直接减少碳排放,节能产业在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国发〔2021〕4号》中收到了反复强调。
标的:南网能源(节能龙头,稀缺)、双良节能(光伏+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中材节能(水泥行业节能+二氧化碳捕捉)

2.资源周期行业
碳交易第一阶段的交易对象只有电力企业,但是长远上看,一些高耗能资源类企业如钢铁、水泥、有色冶炼等由于碳中和,在总体产量控制和成本上会出现碳中和的影响因素,导致产能周期和价格周期出现新的变化,行业集中度转移逻辑也会有影响。
根据最近宝武集团的人大代表的发言来看,钢铁行业2023年会实现碳达峰,那么钢铁产量大概率23年也见顶,并且代表直言: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就是因为集中度提升了有利于提升效率节能。类似的逻辑和碳达峰节点一定会在水泥、电解铝等其他行业出现。
标的:如果一个周期行业本身为上升周期,碳中和对其又有有利影响,那可以考虑。

3.新能源发电资产
就是风电场、光伏电站的持有者,垃圾发电也可以计入,还有更少见的生物质发电、煤层气利用。写一条很具体的受益逻辑:根据光大证券的测算,CCER碳汇价格为20元/吨时,风电、光电会额外增加约4%营业收入,垃圾焚烧增加3.5%。
标的:国有的的发电公司或者新能源平台,比如新天绿能(分销天然气+风电)、江苏新能(风电+垃圾发电+光电),中节能的太阳能+节能风电
民营的比如林洋能源,阳光电源和隆基都自持电站,其他还有京运通、金风 科技

4.循环再制造产业
以钢铁为例,回收钢铁使用电炉短流程炼钢的吨钢碳排放,大大低于矿石高炉冶炼的碳排放。循环再利用天然的低碳,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会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中国的 社会 已经迈入人均1万美元, 社会 存量资源也已经很庞大。
标的:格林美(主要是叠加电池产业链)、方大碳素(电炉炼钢消耗石墨电极)

5.垃圾分类与焚烧产业
生活垃圾在填埋分解过程中会释放温室气体甲烷,焚烧发电一方面可以代替煤炭来减碳,另外一方面减少甲烷释放。此外其他生物质发电也有相同的减碳机制。垃圾焚烧原来的上升周期会收到碳中和目标的额外加持。
标的:上海环境、瀚蓝环境、绿色动力

6.天然气产业
由于天然气碳排放比煤炭低很多,因此中国计划提升天然气的使用量。
标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天然气公司,天然气资源公司

7.储能(电网侧储能)
储能可以将无法并网的电力进行利用,而且天然的和不稳定的风光电契合,将多余的清洁能源并网可以减少碳排放。这个赛道的问题在于锂电可能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储能应用,而抽水蓄能没有良好的标的,钒液流电池技术不够成熟。
标的:没有很符合的,上传统的锂电或者储能公司

9.碳捕捉
未来可能真的要把二氧化碳封存起来
标的:中材节能、远达环保、凯美特气(回收二氧化碳的)

10.碳交易过程参与企业
参股碳交易所的公司,具备碳金融属性的公司。偏题材。
标的:国网英大、华银电力

11.碳交易第三方服务企业
碳交易的确认流程相当复杂,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支持,相关的咨询服务产业发展会很快,因为碳中和今年覆盖了电力行业,接下来会覆盖8大耗能产业,接下来会更多。
标的:谱尼测试(互动说有碳排放核查业务)、远光软件(碳资产管理系统)

⑼ 碳中和背景下,电力企业率先纳入碳交易,未来高污行业会如何发展

在碳中和的背景之下,对于未来的高危行业,他们需要找到新的清洁能源发展的道路,对于他们来说目前能够解决问题的就是引进相应的污水处理设备来进行相关的废物处理,而对于长久打算来说,他们必须要走转型升级的道路,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因此对于那些高污企业来说,他们可以在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上通过资金的交易来购买一定的碳排放权,也就是说他们可以通过资本化的运作来购买到污染物排放的权利,他们通过资金来弥补他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然后再用这些资金来进行相应的环境建设和保护,通过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让这些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至于太过突然让这些企业有一个转机的机会。

⑽ 启动“碳交易”有什么益处

时近年底,国内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再推一项新决断。国家发改委宣布,以煤电行业为突破口,由部分省区试点4年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式启动,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即刻运行。

中国是全球碳(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在中国每年的碳排放量中,煤电企业所排的碳占到年度碳排放总量的50%还多。因此,碳排放市场交易从煤电行业这一排碳大户率先下手,无疑抓住了中国碳减排的牛鼻子。

部分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市场启动比中国要早,可因担心影响选票,在核定最高碳排放量时不够硬气,减排效果始终不够理想。所以,碳排放、碳市场、碳交易、碳金融等概念,不仅在中国,即使在已开设碳排放市场的发达国家,民众也是一知半解的。

在民间层面,保卫蓝天已成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一。在政府层面,减排措施多管齐下,除了正式开启碳交易市场,近期已公布的措施,还包括排污费改为排污税,扩大跨区(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等等。只要保持并继续扩大这样的多渠道治污力度,中国人没理由打不赢蓝天保卫战!

阅读全文

与碳排放交易企业有什么机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杨老师营销在做推广时如何做产品 浏览:491
红酒代理做的酒标怎么弄下来 浏览:277
餐饮公司代理怎么办理 浏览:747
自动施工技术SAM是什么技术 浏览:355
58同城招聘信息怎么登录 浏览:895
世界交易大赛是什么 浏览:210
交易猫代充折扣多少钱 浏览:218
大数据基因排序实际应用于哪些 浏览:960
技术工作经历怎么填 浏览:628
中铝环保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1
怎么让导出的数据不出现e 浏览:68
什么版本能收到你的信息 浏览:866
什么是碳转移碳交易 浏览:310
今日衡水市场西红柿价钱多少 浏览:532
帮人加工产品怎么入账 浏览:63
产品责任险怎么投保 浏览:577
代理记账怎么样 浏览:87
用什么地方可以查到房产信息 浏览:377
网上的兼职代理是怎么做的 浏览:319
奢侈品是怎么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浏览: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