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进步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十五”计划开始以来,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明显向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高...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2. 为什么必须加快科技进步,怎样加快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只有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加速发展、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重大任务,尤其需要全社会提高科技意识,多方面增加科技投入,真正依靠科技进步。
3. 现代科学技术是如何发展的
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20世纪的科学技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本身发生了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性变革。20世纪初,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促成了整个人类科学观念的根本性变化,带动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学等学科的发展。科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又带来一系列技术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使人类逐步从工业文明进入科学技术文明的新时代。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革,孕育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世界观,使人类社会向更高境界发展。历史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物理学革命20世纪的科学技术是近代科学技术的继承和发展,其间的所有重大发明都不是以经验为基础,而是由科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而引起的。20世纪初,在物理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的革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果,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则是这场革命中最伟大的理论成果。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空间和时间的辩证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时空概念的理论认识,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理解。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年)是德国着名数学家、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05年,发表了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其核心是论证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从而确定了崭新的、相对概念的时空观。牛顿力学只能解释低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既能解释低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也能解释在光速或接近光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相对论精确地揭示了空间和时间本质上的统一性,以及空间、时间与物体运动之间的联系。他还根据狭义相对论原理推导出能量与质量转换关系的公式,即能量等于质量和光速平方的乘积(E=me2)。1915年,他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揭示了四维时空同物质的统一关系,指出空间、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广义相对论实质上是一种引力理论,它在更深一层意义上否定了牛顿的时空观。
普朗克的量子论指出,物体在发射辐射和吸收辐射时,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位是“量子”,物体能量的辐射和吸收都是量子化的。在普朗克之后,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到1925年左右量子力学最终建立。量子力学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原子核物理等学科的发展,标志着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实现了由客观世界向微观世界的飞跃。
马克思·普朗克(1858—1947年)是德国物理学家。1900年末,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宣读了题为《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的论文,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1905年,爱因斯坦发展了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的概念,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揭示了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辩证关系。在他们的基础上,经过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等人的努力,量子力学最终建立。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确立是物理学革命的高潮,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带动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学等学科的理论也都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这为20世纪中后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新浪潮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技术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胚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这次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内容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远远超过前两次技术革命。
物理学革命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原子物理、核物理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为人类发展原子能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实施了制造原子武器的“曼哈顿工程”,并于1945年7月16日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标志着人类利用原子能时代的开始。过去,人类只是直接或间接使用天然能源,而原子能是人工能源,是原子核发生裂变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它比化学能大几百万倍,具有许多优越性,是人类在能源利用方面的一次革命。
二战后,美苏大力发展核武器,展开校竞争,相继研制出氢弹、中子弹等核武器,核战争阴云始终笼罩着世界。因此,和平利用原子能更为人们所关注。从五十年代开始一些国家建立了实验性核电站,六十年代进入实用阶段,但发展较慢,七十年代中期以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目前,核能作为一种强大的新能源,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长。
据日本原子能产业会议提供的资料(新华社2000年6月3日电),到1998年底,全世界共有核电站422座(其中,美国104座,法国55座,日本52座,德国19座,俄国26座,英国35座);总装机容量35849万千瓦(其中,美国10162万,法国5979万,日本4508万,德国2221万,俄国2126万,英国1417万),在建核电站46座,总装机容量3807万千瓦。
核电站在正常运转时相当安全,但万一出现事故,危害极其严重。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机组爆炸,造成了严重的核污染。至1992年,有7000多人死于这次事故的核污染。
原子能除和平利用于核电站外,现已渗透到工业、农业、科学、医学等各个领域。
航天技术是一项研究和实现如何进入太空和利用太空的综合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体现。1957年10月,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开创了人类向空间进军的新时期。1969年7月美国飞船“阿波罗11号”首次把人安全送上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首次留下了人类的脚印。1997年7月美国发射的“火星探路者”宇宙飞船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并向地球发回了大量照片和数据,为在21世纪实施的载人火星探测计划奠定了基础。20世纪末由美国牵头,汇聚16国联合科技力量建造的国际空间站也已初具规模。目前,航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科学研究的许多方面,对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上的需要,美国人在机械的电磁计算工具的技术基础上,于1946年制造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52年匈牙利裔美国人冯·诺伊曼为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研制成“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以后电子计算机逐步投入市场,进入了生产建设、交通运输、医学卫生、科研。社会、家庭等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电子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已发展到第五代,它的体积越来越小,而功效越来越大。一般的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0万次运算,速度高的可达十几亿次,几十亿次,甚至几百亿次运算。1997年5月,美国研制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标志着计算机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2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始于70年代初第五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智能计算机)始于80年代初电子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它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促成了信息与物质、能量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的三大资源。
激光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光源,亮度胜过太阳光200亿倍,单色性、方向性强,聚能性能出色。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梅曼制成了第一台激光器——红宝石固体激光器,并迅速应用于工农业生产,进行激光加工、激光育种、激光杀虫、激光医疗、激光测量、激光全息照像和激光通讯等,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新科技革命还造成了材料业的巨大变革,具有优异特征、特殊功能的新型合成材料层出不穷,其中合成化学材料、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等发展迅速,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合成化学材料产量猛增。目前人们正在研制超高温、超高压、超高强度、高温信息传输、高温超导等特殊性能材料,这些材料可望在21世纪投放市场。
生物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四个部分,基因工程是其中的核心技术。1953年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分子生物学通过对生物体的主要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规律的研究,来探讨生命现象及其本质。六十年代,科学家将构成DNA的64个遗传密码的含义全部破译,编制了遗传密码表,敲开了生命科学的大门,带动了生物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1997年2月,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了英国科学家维尔穆特博士首次运用克隆技术培育出绵羊“多莉”。许多科学家认为克隆技术是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并预言2l世纪将是生物世纪,生物技术有可能成为下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技术。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影响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在历史上始终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进步革命力量。第三次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往,人们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次科技革命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并使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第三次技术革命加快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力水平。
4. 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进步有什么样的意义
一、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生存环境由于材料、建筑、电力、交通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获得了极大的改善。 但是从宏观角度来看,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却日益严重,并且加速度越来越快。
总的来说,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如何平衡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善待自然,恢复自然的活力,变一味索取到索取与给予并行,进而改善生存环境,对人类来说任重而道远。
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影响
文明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包括理解生活的基本方式,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运作社会生活的基本模式,三个要素构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整体,这就是社会文明。
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巨大物质基础,这使得人类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各类需求满足的情况下,人类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因此出现了各种社会制度,自由、平等、民主以及和平等要求使得人类社会不断完善、科学和进步。
当然,任何事物的作用力都是双向的,科学技术发展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对人类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瑕不掩瑜,综合来说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正面影响要大于负面影响,相信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类还将达到更高的文明层次。
三、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发展繁衍的影响
作为一个智能物种,人类的梦想,就是要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并且要走出地球,在广阔的宇宙中扩展生存空间,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要看宇宙的发展是否给我们机会,还要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是否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些技术。
当前由于我们没有有效的应用一些科学技术,甚至滥用了一些技术,使得我们的生存的环境被严重破坏,这就需要人类发展新的科学技术,如新能源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环境恢复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给我们的子孙留下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这些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
同时正确的应用科学技术,也是保证人类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任何一种科学技术,若被用于谋利社会,那么结果必将造福于人类,如果用在了相反的方向,那么必然是贻害于社会。正确地应用科学技术,是保证人类发展繁衍的基础,使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在不伤到自己的前提下,更好的为人类发展服务。
5. 科学技术的进步给社会带来哪些问题
生物科技带来的好处 据Truthabouttrade网2005年12月5日报道,生物技术的第一个医疗产物是合成人类胰岛素。科学家们把人类胰岛素注射到细菌中,就创造出了“人工胰岛素”。合成的人工胰岛素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些病人原本一直使用从猪中提取的胰岛素,会引起并发症。 如今,科学家们利用DNA技术和普通农作物相结合来生产各种药物混合物。这些能生产药物的改良作物通常被称作“药作物”。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把基因“插入”大麦、玉米、胡萝卜、薯仔、苜蓿、香蕉、大米和番茄中。改良的基因作物不仅可以生产在牛奶和眼泪中发现的蛋白质,也可以制造潜在的疫苗。 生物科技作物大米含有改良的蛋白质,包括乳铁传递蛋白和溶菌酶。这两种人类蛋白质可以在人乳、唾液和眼泪中找到,但很少通过日常饮食摄入。 这两种蛋白质的大量生产也许会帮助缓解世界很多地区的饥饿现象。在发展中国家,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使每年有数百万儿童丧命,已经证实乳铁传递蛋白和溶菌酶可以帮助减少这种感染。 不幸的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读到因夸大生物技术而引起恐慌的故事,而生物技术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道。人们对转基因作物好坏的公正评估是至关重要的。批评者的目的也许是想限制药用作物的使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技术的发展会停止。 在大米和烟草中生成类似胰岛素的生长因子(IGF-1)的研究已经获得一定的成功。可以生成狂犬病和肠癌抗体的转基因作物也获得了成功。 在过去30年来一直使用鸡蛋来制作疫苗。不幸的是,不是所有的疫苗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制造的。例如人类刺瘤病毒,这种病毒只能生长在人类细胞内,所以无法在鸡蛋内培养刺瘤疫苗。这种病毒约有140种,大多数不会产生任何伤害,但少部分会致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6亿人感染刺瘤病毒,仅在北美地区就有两千多万人感染。病原体每年导致50万例宫颈癌,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耐盐抗旱作物可使恶化的土地保持产量甚至有所增产。防病虫害的作物将继续通过防止虫害来提高产量。而耐除草剂的作物业将允许农民保护宝贵的表层土。生物燃料将帮助减少对进口石油的需求。 未来会有更多证据证明农业生物科技给世界带来好处。 电脑给人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发达了,电脑当然也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信息工具,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有了电脑。但是关键之处是在于自己怎样使用它。 电脑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它可以让人们发送电子邮件,很快就能传到对方的电脑,比在邮局寄信自然快多了。我们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难题,工具书上也找不到有关知识。这时,电脑就成了大家的好帮手,让大家查找资料。想要了解国家大事,不出门买报可以,网上有许多第一时间的新闻。除此以外,电脑上的“word”还可以写文章或绘制统计图表…… 电脑的好处虽然很多,但坏处也不少。有一些学生迷恋上网,电脑不用在正道上,导致学习一落千丈。还有的学生竟然为了上网吧而逃学或偷偷拿家里的钱去玩。打电脑的时间长的话,对视力也不好,我们班里就有许多典型的例子。 希望那些迷恋网络的同学快快觉醒,让自己正确地使用电脑。
6. 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使什么
国家繁荣富强
人民安居乐业
7. 科学技术有哪些方面的进步
先谈下生物方面的,20世纪是生物科学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数理科学的广泛而深刻地渗人到生物科学领域以及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研究技术的问世,生物科学已进入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动过程及其规律以及生命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生命科学的新时代。由于应用先进技术,生命科学在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生命科学的理论成就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被认为是20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由于生命科学的进步向数学、物理学、化学以及技术科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概念和新的研究领域,生命科学已成为ZI世纪的主流科学之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深入发展,将有可能从更深层次上了解人体生长、发育、正常生理活动以及各种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并为医学提供防治策略、途径和方法。“水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开展,对ZI世纪农业的发展,解决粮食问题,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食品、健康、环境、资源等重大问题都同生命科学有密切关系。由此看出,科学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造福人类。生命科学要为人类造福转化为生产力,必然与技术相结合,才能在生产上发挥巨大作用。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命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与丁程技术相结合,开辟了生物技术(也叫生物工程)新领域。例如,通过基因重组技术,PCR技术、DNA和蛋白质序列分析技术、分子杂交技术、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核移植技术,等等,促进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染色体工程、组织工程、胚胎工程等生物工程的诞生与发展,已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从当今世界生物技术的发展来看,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其产业化的势头强劲,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 20世纪 70年代,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两项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具有深刻影响的技术突破:一个是重组DNA技术,另一个是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这两项革命性技术的出现,带动了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现代生物技术群及新兴产业。所谓现代生物技术,是指人们利用生物体及其亚细胞结构和分子,研究、设计和制造新产品,或预期性地改变生物的特性乃至创造新的物种或品种,使之获得人们所期望的品质 它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在 20世纪 90年代,克隆羊多莉的诞生,体细胞克隆技术的重大突破,以及DNA扩增PCR技术的问世又进一步推动了生物技术革命性的发展。生物技术革命是20世纪末科技领域的重大事件,是蒸汽机和电能应用以来世界近代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克服自身所面临的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疾病危害。能源和资源匾乏、生态平衡破坏及生物物种消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可靠手段和工具。我国在ZI世纪也将面临着人日、资源和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严重挑战。加强生物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解决粮食等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有利于改善广大群众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产业改造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带动有效需求,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生物技术将是对世纪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必将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如信息技术支持着今天蓬勃发展的经济一样,生物技术也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将会成为21世纪重要的高
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生物就经受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不断地扩大和加深。迄今为止,已经很难在地球上找到一块未经人类影响的生物地段。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直接的影响,通常表现为移植、增加某些动物、植物种,或减少、消灭某些动物、植物种;间接的影响,通常表现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上。二者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生物群落的本来面貌。
直接影响
n类为了食用动物、植物,开垦土地,栽培作物,往往破坏大片的森林或草原。地球上现有森林面积大约为28亿公顷,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5,而在几百年前,森林面积则不少于72亿公顷。人类活动对动物群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捕杀。过度地猎杀动物,造成动物种类、数量不断减少,致使动物种群濒临灭绝。美洲野牛、大麝牛、欧洲野牛等已到绝种的边缘。澳大利亚的有袋类、单孔类其数量已十分有限,我国的高鼻羚羊也面临危机。无脊椎动物,情况比较复杂,一些有害的种类,至今未能消灭,而一些有益的种类,如某些经济软体动物、甲壳动物,近年也近乎灭绝。人类活动直接影响表现的另一方面,是增加、移植某些动物、植物种群。人类直接把栽培植物从一处迁移到另一处,建造栽培植物群落,如农田、果园、菜园、各种人工林等。通过引种、培育,创造了大量品种,并且扩大了植物分布区。人类在改变原始植被时,常常为外来的有害植物的扩散铺平道路。自然界有一类所谓“伴人植物”,如加拿大飞蓬,大约1644年由美洲输入法国公园,现在它不但成为整个欧洲顽强的杂草,而且在我国也到处可见。欧、亚洲常见的杂草灰菜、车前草、猪毛菜等伴人植物,在北美洲的分布也极为普遍。人们为了风土驯化某些动物,或者为了与有害动物作斗争,常常从外地引进一些当地原来没有的动物。原产于南美洲的海狸鼠和原产于北美洲的浣熊,都被带到北欧定居。为了与毒蛇作斗争,人们把印度獴引入安的列斯群岛。1840年输入澳大利亚16只英国穴兔,跑到野外后急剧地繁殖起来,并造成严重的灾害。这些情况,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原来动物群的状况。
间接影响
要表现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和环境污染方面。人类自觉或不自觉的活动,有时会破坏植被,使地面、山坡变成荒山秃岭,以致改变了气候、土壤,造成水土流失,引起荒漠化。巴尔干半岛上的山地,原来生长着大片森林,由于从罗马帝国时代就开始砍伐、放牧,至今几乎成为一片荒地。公元4世纪以前,美国东部约有170万平方公里的大片森林,西部是无垠的大草原。到18世纪,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东部森林几乎被砍光(现仅存7.6万平方公里),中西部被开垦为农田,其他地区也由于过度放牧,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我国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历史上是一片茂密的森林草原。从13世纪起,经过几百年封建王朝掠夺式的开发,使森林面积大大缩减,丰茂的草原毁坏殆尽,该地区成了一片荒山秃岭,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再要恢复黄土高原的森林草原面貌,目前已十分困难。我国东北长白山二道白河屯附近,1962年是一片原始的针阔混交林,当时仅有居民100多户、500多人口。18年以后,那里已成为一个拥有5万多人口的村镇和林业工区。1980年在18公里长的统计线上,对附近森林和4种不同生境的鸟类进行对比调查(与1962年比)表明,人类开发活动,使附近林区的鸟类种类、数量明显减少。人类开发后的地区,鸟类常见种减少,优势种增加,即鸟类的个体数相对集中在少数几个种类上,并且与森林有联系的鸟类灰脚柳莺、黄腰柳莺、白腹蓝鹟、四声杜鹃等明显减少;与居民点有联系的鸟类麻雀、燕子等明显增加。人类活动对动物、植物的间接影响,还表现在环境污染方面。煤烟中二氧化硫与硫化氢的含量达0.5~5%,对植物有很大危害。二氧化硫进入植物的叶肉组织,与酶中的铁素结合,破坏叶绿素,引起组织脱水,使叶出现褐色斑,甚至脱落。1%浓度的二氧化硫可使菠菜在3小时内发生严重伤害。某些工厂放出的氯和氯化氢,氟和氟化氢,其毒性比二氧化硫还大,植物中毒后,叶片变成枯黄而致死。土壤和水源污染后,有的作物、果树因此发育不良,甚至成片死亡。污染物进入产品中,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早在50年代初期,鸟类学家就注意到有些鸟类鹰、鹗、隼、鹈鹕等数量不知何故愈来愈少。后来发现是DDT干扰了鸟类的生殖过程,它使雌鸟的内分泌失调,以致缺乏钙质,难以形容.
意义
人类活动,无论是直接的或是间接的,都给予生物以巨大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长,尤其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对动物和植物来说,是一种大规模的毁灭性灾难。现在愈来愈多的国家都大力提倡保护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以保存和繁荣珍稀动物、植物种及其生存环境。
8. 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
首先,了解一下科学技术的概念。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科学活动是一种认识性或精神性活动,属于意识形式范畴;技术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技巧等。总之,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辩证学告诉我们,事务都具有两面性。无例外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即积极地推动作用和消极地抑制作用。
马克思曾概括: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我们论古谈今,可以发现其引起的社会巨大进步。
一、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
其二,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
其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科学技术是现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三次技术革命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例如: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
三、科学技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的手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给予人们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即人们能够更多地从事各项事业的创造性活动。
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既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后果。
例如:科技发展使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却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霸权主义者利用现代科技武器入侵他国,造成大量生命财产的损失;计算机的发明便利了我们信息的交流,却也使得无数青少年陷入非法网络的泥沼无法自拔;农业中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却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爱因斯坦曾分析指出:为其在人的理智发展中所取得的进步而自豪。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却没有人性。
只有对科学技术有了清楚的认识,我们才能更好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简单说来,通过科学技术发展经济与环境能源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发展经济可以为保护环境提供物质保障,但若一味的发展经济,而不注意保护环境,又会破坏环境,反而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发展经济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效益,但若一味追求眼前的经济增长,会导致能源枯竭,对以后的经济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良好的环境与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能吸引更多的商家;
因此,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要合理开发、利用环境,充分、有效地使用能源,树立科学发展观。忌单一考虑、鼠目寸光。
9. 怎样才能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这个问题过大了!一两句也说不清楚!就我个人而言,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体系在我国发生了扭曲,经济发展并不代表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
想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说来说去最重要的还是教育!科技与生产力都是要靠人才来推动!人才是靠教育来培养!
我国的教育体系实际情况就是与现形社会发展没有相匹配,可以说滞后!应式教育的感觉是每个专业硬生生的套在学生头上,而非发掘学生特长对其擅长专业进行教育培养!给人的感觉是从高校教育出来的人是呆板的,工作中无创新思维,包括工作中老员工,只知道应该做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而做!
想大力发展个人认为有几个点:第一,教育改革!第二,因地制夷,发展实体经济(过多泡沫经济只会带来更多的金融危机)!第三,政府扶持,不予干涉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性!第四,公司、工厂管理模式改革,宗旨是员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而不是机械化工作!第五,交通建设、文明建设、城市地区文明建设……(引进外来投资的必要条件)…………
我国的重中之重,还是在教育!别人的始终还是别人的,有自己的人才那才是我们自己的财富!
10. 如何通过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个人认为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化配置,增强竞争力。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全面增长,提高。社会总财富增加。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小康。也可理解为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