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技术 > 王崇伦发明了哪些技术

王崇伦发明了哪些技术

发布时间:2024-12-01 05:01:06

⑴ 王崇伦的运筹帷幄

1973年6月,王崇伦任鞍山市总工会副主任。经历长时间基层领导岗位的磨炼,王崇伦的领导艺术日臻成熟,随着职务的不断提升,他在新的广阔舞台上,导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
1975年2月,辽南地震后的一天,鞍钢炼铁厂告急,因受地震的影响,该厂一批铁水缶凝铁,造成数座高炉无法出铁,被迫休风。炼铁厂没有氧化残铁机,紧急情况惊动了各级领导。急难之中,鞍山市委与鞍钢领导点将克难,王崇伦受命上阵。他迅速部署双管齐下,一路召集人马,一路收集技术资料,当天,李绍奎、王广发、许朝清、赵玉林四位技协老将聚到炼铁厂;氧化残铁机的工图纸资料全部拿到手;深夜自制氧化残铁机的战斗打响。3天3夜过后,第一台氧化残铁机就投入了作业。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按照冶金工业部的指令,鞍钢挑选200多名精兵强将组成抢修分队,并由王崇伦担任指挥。8月22日,24辆满载人员和各种抢修器材的汽车在王崇伦的带领下火速驶向唐钢。王崇伦一路上策划了分片安营扎寨、统一生活保障、就地勘察实情、实施对口包揽、先行解决送电、全力恢复主体生产的作战方案。历经20天苦战,1号变电所提前10天恢复送电,各抢修现场一片欢腾。鞍钢抢修分队成功地打响了第一炮。
当时的抢修工作是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高温酷热,无饮用水源,空气中散发着刺鼻的恶臭,周围飞蝇成群,严重污染的环境使大部分队员患了痢疾。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每天还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王崇伦强忍重度痔疮病痛折磨,一边指挥抢修,一边时时把实施统一生活保障挂在心上。他亲自出面求援各方解决供水、购菜的特殊难题,使鞍钢抢修分队人员在80多天里具有难得的基本生活条件,维系了这支队抢修队伍始终如一的旺盛战斗力。
1976年11月中旬,王崇伦率抢修分队凯旋而归,鞍钢为这些经历非常考验的勇士们隆重庆功。
1977年3月,一副前所未有的重担落在王崇伦的肩头,由他担任鞍钢七号高炉改建工程总指挥。这项工程要拆除原有的七号、八号高炉,然后建起容积为2580立方米当时国内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七号高炉。上任伊始,王崇伦便把行李搬到工地,吃住不离现场。为了发掘参战的职工的聪明才智,他要求各参战单位一律成立领导挂帅的“三结合”攻关组,对本单位承担项目技术难题实行群策群力突破。在工地上,人们时常看到王崇伦手里捏着馒头,嘴里边嚼边与攻关组的同志切蹉破解难题。王崇伦的行动成了一道最有效的动员令,各单位的攻关组很快攻克百余项技术和施工难题。鞍钢设计院工程技术人员采取优化组合设计,苦战了3个月,完成了以往需一年完成的5万张图纸的设计任务。修建部职工成功地将高炉安装主体设备85吨大塔吊整体移位10米,赢得工期1个月……。
在这次特殊的会战中,王崇伦亲自协调设备供应、后勤服务等单位和部门,使之成为工程服务中配合默契的“一盘棋”。王崇伦还南下上海、北上吉林处理加工订货中的棘手难题,争取173个兄弟企业对鞍钢这项重大改造工程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
1977年12月29日,改建工程胜利竣工后的鞍钢七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万名参战职工用智慧和热汗为鞍钢写下了具有历史性的辉煌。该项工程达到了高速度、高质量、低消耗、安全无事故,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创造了我国大型高炉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⑵ 1978年鞍山钢铁公司 全国最大钢铁厂 东北人的骄傲

成立于1916年的鞍山钢铁公司,坐落于辽宁省鞍山市,凭借丰富的铁矿石资源,成为了中国钢铁产业的领军企业。1978年,公司被命名为“大庆式企业”,在工业学大庆的年代,这是工业企业的最高荣誉,实属难得。

鞍钢的第一炼钢厂青年先锋炉总炉长李德增和他的同事们,在炼钢炉前进行作业,这一场景在当时的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作为老一辈国有企业,鞍钢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一支优秀的工人队伍。电焊工李宝忠在进行“三项焊接”技术表演,展示了他们精湛的技艺。

在1977年,鞍钢的钢、生铁、人造富矿、钢坯、钢材等主要产品均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到了1978年1至5月,钢铁平均日产量创造了历史同期的最高水平。炼钢厂二号转炉的工人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确保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孙德新作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与工人一同探讨如何提高潜孔钻机的工作效率,体现了鞍钢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党委书记王君绍在矿党委扩大会议上宣讲新时期的任务,展现了鞍钢在管理上的前瞻性和战略眼光。

鞍钢的全国着名劳动模范王崇伦,其事迹广为人知,甚至在担任哈尔滨市委副书记时,成功解决了哈尔滨人吃豆腐难的问题,深得民心。鞍钢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一直是钢铁行业的领头羊,也是东北人民引以为傲的象征。

当时的东北地区是中国的工业重镇,拥有如大庆油田、鞍山钢铁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等众多优秀企业,实力非凡。

如今,关于鞍钢的详细情况和现在的运营状况,本文不再深入探讨。鞍山钢铁公司的历史地位和对社会的贡献,至今仍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如果您对鞍钢的历史或其当前的运营有兴趣,建议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或直接联系企业获取详细信息。

⑶ 创造万能工具台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是

正确的是“创造万能工具胎”,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是王崇伦。

他发明了“万能工具胎”,用1年时间完成了4年的生产任务;他和老英雄孟泰在鞍钢发起技术革新和技术协作运动,促进了“鞍钢宪法”的诞生,与孟泰一起被誉为“永远的鞍钢功臣”。他就是“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

王崇伦出生于1927年,1949年3月进入鞍钢机修厂当刨床工,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艰难的少年生活磨炼了王崇伦能吃苦的品质,也使他明白掌握技术的重要性。1952年,王崇伦所在的工具车间承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工飞机副油箱拉杆的紧急特殊任务。王崇伦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比开始用铣床加工提高工效24倍。从此,他迷上了琢磨提高生产效率的窍门。

王崇伦发明“万能工具胎”的过程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鞍钢的生产建设突飞猛进地发展。就在这时,鞍钢矿山生产一线告急:大批凿岩机因缺少备件卡动器而被迫停止作业。当时国内尚无厂家能够生产这种备件,试制卡动器的特殊任务最终落在王崇伦所在的工具车间。没想到,试制刚开始就遇到了“拦路虎”。

第一道工序的车床加工一个备件只需45分钟,而第二道工序插床却要两个半小时。王崇伦大胆构想用刨床代替插床,制作一个圆筒形的工具胎。这个工具胎外壳酷似一台小电动机,由40多个零件组成,工件可以固定在套子中360°旋转。原来的插床一次只能加工一个工件,而将工件置放在工具胎内,刨床可以成摞切削,就像穿糖葫芦一样方便。到了试车这天,数百人前来观看。

第一批工件加工完毕,只用了45分钟!更让人震惊的是,以往加工凿岩机的40多个零件,得制作40多套专用卡具,而这一工具胎竟能全部取而代之。经过一番集思广益,王崇伦创造的这一工具胎被命名为“万能工具胎”。

阅读全文

与王崇伦发明了哪些技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南京祛斑美白产品用着怎么样 浏览:937
办签证理财产品到期怎么办 浏览:931
手机息屏时便发信息如何设置可见 浏览:246
吴川梅录哪个市场有鲜羊肉买 浏览:809
掌通同城小程序怎么样 浏览:862
连接手机端的数据线头坏了怎么办 浏览:544
信息学要看哪些书籍 浏览:279
物流信息存多久 浏览:514
天津有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有什么聊天软件 浏览:451
ok交易所市价委托什么意思 浏览:484
安平哪里可以交易钱币 浏览:247
重庆大型海鲜批发市场在哪里 浏览:563
治具技术协议怎么做 浏览:444
怎么开同城菜市场 浏览:587
哪个交易所全球首发新币多 浏览:693
二线交易平台有哪些 浏览:408
人均800万的数据怎么写 浏览:866
冷吃兔代理怎么做 浏览:84
交易中有哪些脚印 浏览:264
怎么开地区产品总代理 浏览: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