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武汉市第三中学三中历史
武汉市第三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05年的晴川书院,历经战火后,着名学者王葆心曾担任院长。1903年,清政府推行新式教育,晴川书院转型为汉阳中学前堂,后来与凤山书院合并,引入西学课程。1912年,更名为湖北省立第五中学,培养出革命烈士殷崇周。1923年,学校改称湖北省立第五中学,1926年后发展为综合中学,其百年历程实际上始于书院时期,已有超过三百年历史。
湖北省立第二中学(原名省立五中)高中分设,商科在武昌和汉口,工科在汉阳杨家河。后分为湖北省立三中(原汉阳工科分校)和湖北省立十二中(原初中部),北伐后改名。十二中曾是汉阳最大的运动场,举办过重要活动,如张执一,这位革命家的学生,曾任新四军五师政委。1936年,十二中改名“湖北省立汉阳中学”,抗战期间并入联合中学,战后成立湖北省立汉阳临时中学,以严谨教育着称,培养了众多人才,尽管条件艰苦,但师资强大,对新中国初期建设贡献显着。
学校在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秘密传播革命思想,支持学生运动,以及在解放前夕的护校行动。1949年,学校被人民政府接管后,政治教育和学生组织活动活跃,如抗议孤儿院事件和对文德女子中学的支持。1977年,邓小平对三中教育提出批评,但教师们坚持正确方向,培养了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如胡鲁莎、方常新等知名教师。1978年后,教师地位提升,学校改革深入,教学质量显着提高,高考成绩优异,成为市重点中学。
湖北三中在竞赛和全面发展方面屡创佳绩,如数学、物理竞赛一等奖,以及学生在高考中的优秀表现。学校注重德育工作,培养了多位优秀校友,如范一、李永茂等。1995年,学校被评为科研、教育先进单位,校园设施不断升级,与国际交流日益紧密。21世纪初,学校进一步发展,成为示范学校,践行主体性教育,如设立德育基地,开发校本课程,体现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教育人本精神。
教师队伍实力强大,科研成果丰硕,学校持续扩大办学规模,与国际教育接轨。三中致力于发扬优良传统,追求光明、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目标成为省级五十强和全国示范高中,展现出强大的教育力量和价值。
(1)解放前武汉有哪些技术学校扩展阅读武汉三中创建于1905年,解放前即是闻名全省的“湖北省立汉阳高中”,解放后为武汉市重点中学。晴川历历,芳草萋萋,深远的文化渊源,厚重的人文精神,武汉三中伴随着一代代汉阳子弟成长、成才,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学校现有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59人、市学科带头人8人,区学科带头人15人,硕士学历教师24人。教师阵容雄厚,高级教师近全校任课教师人数之半,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骨干队伍已经形成,新老交替已基本完成。在各级公开课、优质课竞技中,三中中青年教师屡创佳绩,肖少斌老师作为湖北省唯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