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就业及就业应具备的条件
就业应具备的条件:
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睦互助,团结协作、勇于竞争,不断创新。
能力结构
1、专业技术能力;2、经营管理能力,包括:善于经营、善于管理、善于用人、善于理财。
3、综合能力,包括:把握机遇的能力、抗挫折的能力、交往公关能力、创新与挖潜能力。
就业,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的经济活动。就业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了劳动;
第二,这种劳动必须得到社会的承认;
第三,这种劳动必须是有报酬和有收入的。
就业人员是指,在一定年龄以上,在某一特定短期内,从事劳动的人员。按照国际劳工统计学家会计提出的标准,就业人员包括以下几种涵义:在规定的短期内(一周或一天)从事有报酬或有收益的工作人员;已经从事现在的职业,但在规定的时期内因疾病、事故、休假、旷工、机械故障、产业竞争等原因暂时停止工作的人员;雇主与自谋职业的人员。
除了目前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能力和素质如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和心胸、教养等,都是成功就业的有利条件。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社会环境下,单凭专业知识恐怕难以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被用人单位一下子看中。
而不能生活还是工作,与人交流是不可避免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与人交流的基本能力。具有广阔的心胸和良好的教养的人,往往境界高阔、举止得体,容易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的成功率会更高。
5月2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2017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7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40万人,比上年年末增加3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2462万人,比上年年末增加1034万人。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27%;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8.1%;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4.9%。
(1)劳动能力特长技术有哪些扩展阅读
就业人员指在16周岁及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2015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
通常包括以下三类人:第一类是作为手雇佣者在企业、政府部门或家庭中工作并领取劳动报酬的人,这类人通常被称为雇用就业者;第二类是在自己的企业中工作,以经营利润为收入的人,这类人通常被称为自营收入者;第三类是在自家的企业中工作但不领取报酬的人,这类人通常被称为无薪家庭帮工。
就业人员之所以被广泛用作宏观经济分析的就业指标,是因为它与经济周期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反映宏观经济现状及其走势的变动。在经济运行处于良好状态、市场需求比较旺盛时,企业就会增加用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导致就业人员增加;当企业感到市场需求减少时,他们就会降低产量减少用工,从而导致就业人员的减少或少增。正因为就业人员与宏观经济走势之间存在着这种密切的联系,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经济分析人士,都把它作为分析宏观经济运作状况的最重要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