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技术路线和主要创新点
选择研究程度较低的三清山,从地球系统科学和壳幔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解密花岗岩“黑匣子”所储存的地球演化信息,揭示“电子探针”所探视的深部过程和低温年代学所揭示的山体隆升剥蚀规律,探讨三清山花岗岩的地质地貌特点和形成机制。按照“研究区地质背景分析→野外考察和系统采样→科学测试分析→室内总结研究区地质特征→构建三清山成岩成山成景模式”的总体技术路线开展研究工作。
本专着的主要创新点有:
(1)地质遗迹的系统调查分类。结合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需要,系统调查了三清山地区具有重要科普意义和研究价值的重大地质事件的遗迹,并首次对地质遗迹进行了明确分类,这将为地质遗迹数据库的建立提供支持,为地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将花岗岩地貌研究与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相结合。通过野外观察、系统采样、岩石手标本描述,显微镜鉴定和主微量元素分析等手段,分析了三清山花岗岩地质地貌之间的关联,并与毗邻的黄山山体进行对比,找到判断三清山花岗岩形成构造环境的完整证据链。
(3)通过裂变径迹年代学首次进行了三清山隆升剥蚀的定量研究。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代学定量反演了新构造运动期间三清山在独特的“隆上隆”构造背景下快速隆升的特点。分析表明,裂变径迹数据对三清山、黄山的地貌发育不同阶段和三清山所处的独特“隆上隆”构造环境有重要约束意义。
(4)建立三清山成岩→成山→成景模式和花岗岩地貌分类方案。在世界范围内的花岗岩地貌景观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按经典代表性模式建立了代表不同气候区的八种类型。研究表明,三清山尖峰陡坡式花岗岩地貌的形成是多因素耦合的结果,并构建了“三清山式”成岩→成山→成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