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技术 > 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何

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何

发布时间:2022-04-11 20:03:54

1.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和趋势

一、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紧密相联,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导致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激烈变革。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显示出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新的特点。
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的主要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 简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

1)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一是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指数增长趋势,科学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二是面临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转折点,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2)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体。现代的技术发明越来越依靠科学,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已密不可分。(3)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4)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以及当代科学技术国际化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

3. 现代科学技术是如何发展的

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20世纪的科学技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本身发生了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性变革。20世纪初,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促成了整个人类科学观念的根本性变化,带动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学等学科的发展。科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又带来一系列技术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使人类逐步从工业文明进入科学技术文明的新时代。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革,孕育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世界观,使人类社会向更高境界发展。历史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物理学革命20世纪的科学技术是近代科学技术的继承和发展,其间的所有重大发明都不是以经验为基础,而是由科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而引起的。20世纪初,在物理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的革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果,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则是这场革命中最伟大的理论成果。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空间和时间的辩证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时空概念的理论认识,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理解。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年)是德国着名数学家、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05年,发表了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其核心是论证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从而确定了崭新的、相对概念的时空观。牛顿力学只能解释低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既能解释低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也能解释在光速或接近光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相对论精确地揭示了空间和时间本质上的统一性,以及空间、时间与物体运动之间的联系。他还根据狭义相对论原理推导出能量与质量转换关系的公式,即能量等于质量和光速平方的乘积(E=me2)。1915年,他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揭示了四维时空同物质的统一关系,指出空间、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广义相对论实质上是一种引力理论,它在更深一层意义上否定了牛顿的时空观。

普朗克的量子论指出,物体在发射辐射和吸收辐射时,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位是“量子”,物体能量的辐射和吸收都是量子化的。在普朗克之后,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到1925年左右量子力学最终建立。量子力学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原子核物理等学科的发展,标志着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实现了由客观世界向微观世界的飞跃。

马克思·普朗克(1858—1947年)是德国物理学家。1900年末,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宣读了题为《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的论文,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1905年,爱因斯坦发展了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的概念,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揭示了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辩证关系。在他们的基础上,经过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等人的努力,量子力学最终建立。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确立是物理学革命的高潮,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带动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学等学科的理论也都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这为20世纪中后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新浪潮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技术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胚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这次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内容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远远超过前两次技术革命。

物理学革命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原子物理、核物理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为人类发展原子能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实施了制造原子武器的“曼哈顿工程”,并于1945年7月16日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标志着人类利用原子能时代的开始。过去,人类只是直接或间接使用天然能源,而原子能是人工能源,是原子核发生裂变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它比化学能大几百万倍,具有许多优越性,是人类在能源利用方面的一次革命。

二战后,美苏大力发展核武器,展开校竞争,相继研制出氢弹、中子弹等核武器,核战争阴云始终笼罩着世界。因此,和平利用原子能更为人们所关注。从五十年代开始一些国家建立了实验性核电站,六十年代进入实用阶段,但发展较慢,七十年代中期以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目前,核能作为一种强大的新能源,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长。

据日本原子能产业会议提供的资料(新华社2000年6月3日电),到1998年底,全世界共有核电站422座(其中,美国104座,法国55座,日本52座,德国19座,俄国26座,英国35座);总装机容量35849万千瓦(其中,美国10162万,法国5979万,日本4508万,德国2221万,俄国2126万,英国1417万),在建核电站46座,总装机容量3807万千瓦。

核电站在正常运转时相当安全,但万一出现事故,危害极其严重。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机组爆炸,造成了严重的核污染。至1992年,有7000多人死于这次事故的核污染。

原子能除和平利用于核电站外,现已渗透到工业、农业、科学、医学等各个领域。

航天技术是一项研究和实现如何进入太空和利用太空的综合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体现。1957年10月,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开创了人类向空间进军的新时期。1969年7月美国飞船“阿波罗11号”首次把人安全送上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首次留下了人类的脚印。1997年7月美国发射的“火星探路者”宇宙飞船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并向地球发回了大量照片和数据,为在21世纪实施的载人火星探测计划奠定了基础。20世纪末由美国牵头,汇聚16国联合科技力量建造的国际空间站也已初具规模。目前,航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科学研究的许多方面,对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上的需要,美国人在机械的电磁计算工具的技术基础上,于1946年制造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52年匈牙利裔美国人冯·诺伊曼为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研制成“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以后电子计算机逐步投入市场,进入了生产建设、交通运输、医学卫生、科研。社会、家庭等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电子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已发展到第五代,它的体积越来越小,而功效越来越大。一般的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0万次运算,速度高的可达十几亿次,几十亿次,甚至几百亿次运算。1997年5月,美国研制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标志着计算机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2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始于70年代初第五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智能计算机)始于80年代初电子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它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促成了信息与物质、能量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的三大资源。

激光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光源,亮度胜过太阳光200亿倍,单色性、方向性强,聚能性能出色。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梅曼制成了第一台激光器——红宝石固体激光器,并迅速应用于工农业生产,进行激光加工、激光育种、激光杀虫、激光医疗、激光测量、激光全息照像和激光通讯等,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新科技革命还造成了材料业的巨大变革,具有优异特征、特殊功能的新型合成材料层出不穷,其中合成化学材料、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等发展迅速,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合成化学材料产量猛增。目前人们正在研制超高温、超高压、超高强度、高温信息传输、高温超导等特殊性能材料,这些材料可望在21世纪投放市场。

生物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四个部分,基因工程是其中的核心技术。1953年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分子生物学通过对生物体的主要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规律的研究,来探讨生命现象及其本质。六十年代,科学家将构成DNA的64个遗传密码的含义全部破译,编制了遗传密码表,敲开了生命科学的大门,带动了生物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1997年2月,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了英国科学家维尔穆特博士首次运用克隆技术培育出绵羊“多莉”。许多科学家认为克隆技术是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并预言2l世纪将是生物世纪,生物技术有可能成为下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技术。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影响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在历史上始终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进步革命力量。第三次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往,人们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次科技革命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并使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第三次技术革命加快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力水平。

4.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有哪些特点

现代科研组织是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把人力、资金和设备科学地结合在一起,建立的科学研究的最佳结构.现代科研组织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新型的科研组织结构和科研手段、科技信息的公用化.新型科研组织的结构包括:跨学科综合研究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弹性组织结构.
跨学科综合研究组织结构,是针对综合性的科技领域、工程技术项目或长期的跨学科的研究任务,把有关的专业人员集中起来,建立综合性的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研究院、所或研究室.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渗透、移植,形成新的观点、方法与技术,开拓新的技术领域.
矩阵式组织结构,是在传统的科研组织形式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的科研组织有两种形式,即按学科和专业组织科研机构,以及按产品和任务建立科研机构.矩阵式组织结构打破了传统的限制,将按学科专业与按产品任务的建制作综合考虑,采用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办法,处理专业与任务之间的关系.在科研机构内,根据学科和专业建立研究室(组),以利于积累专业资料,培养专业人才;在承担综合性任务和研制产品时,把不同专业的人员重新组合,形成专题协作组.纵向是专业研究和职能部门的指挥线,横向是项目研究的指挥线,纵横交叉形成矩阵.这种形式能较好地适应综合性的课题任务,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
现代科研组织的弹性结构,是为了学科发展的需要和完成不同性质的任务,更充分地发挥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对人员、设备、资金、组织形式等,适时进行调整和组合,为科技人员的合理流动和学术交流创造了条件,以求得科研工作的最大效益.

5.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六个趋势:
1. 屏幕化的世界:
无所不在的屏幕必将深刻改变人、文化和商业。屏幕这个介质和交互窗口带来的影响还远未被释放出来。
2. 进一步的自然人机交互:
触摸、语音、体感等依旧是自然人机交互的初步阶段。后面还会有很多惊奇的应用等着我们,比如你看屏幕的时候屏幕其实也可以看你,了解你的状态,不断优化学习,提供更符合你的服务。而这是科技作为一种生命体必然进化出来的用来消弱与人类“排斥反应”的能力。
3. 分享的大潮:
实际上,人们有机会就会愿意分享更多。现在的技术和应用还远远没有给人们提供足够的机会,还有 10 倍于今天的分享大潮没有被释放出来。
4. 大数据流:
永不间断的,无穷无尽的、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数据将“漂浮”在我们身边。他们的融合与交汇讲改变我们原有的生活状态。
5. 访问权而不是拥有权:
拥有的客体从实物变成信息后,拥有的概念也就改变了。音乐不再需要买CD,图书不再需要实体邮寄,存储空间也不再需要买硬盘来扩展。数字化让访问权替代了拥有权的概念。
6. 价值转移:
过去产品通过海量复制然后销售复制品收获价值的方式会改变。价值将不在于复制品本身,而在于对用户价值的满足。比如手机不要钱但流量要钱,价值不在于创造了实物价值,而在于创造了“沟通”这个用户价值。

6. 科技的发展趋势

一、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重大创新不断涌现,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的周期日益缩短。总的来看,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和趋势。1.前沿科技领域呈现群体突破的态势 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信息科技、纳米科技、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等为核心的高科技群体,成为当今前沿科技领域的代表,这些领域的进展直接反映了科技发展的新态势。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人类基因组图谱已经全部绘制完成,人类“生命天书”得以破解;抗逆、抗病高产作物不断培育成功;科学家们直接提取人体皮肤细胞制成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这项技术除其在干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的应用价值外,也是人类在揭示生物发育与疾病机制研究方法学上的突破。在信息技术领域,超级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大大提高,2007年6月IBM公司推出的“蓝色基因/P”能够以每秒1千万亿次的运算速度连续运行。英特尔公司成功开发出基于45纳米技术的试产样品芯片“Penryn”,对整个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业意义深远。在纳米技术领域,纳米发电机已经研制成功,在生物医学、军事、无线通信和无线传感方面都将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2007年5月,中美科学家合作,首次制备出具有高表面能的24面体铂纳米晶粒催化剂,在能源、催化、材料、化工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和应用价值。在能源和环保科技领域,二氧化碳的捕获与封存技术受到普遍重视,有望大规模替代石油的第二代生物液体燃料呈现多元化发展,“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正在积极实施,预计2070年前后受控核聚变发电将广泛造福于人类。2.科学交叉与技术融合不断催生新的学科和技术领域 纳米材料技术、纳米电子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纳米测量学等都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生物材料、生物芯片、纳米机器人、信息材料等融合技术也已经向人们展示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未来的重大科技创新将更多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各类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也将更加频繁,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将会产生新的技术系统变革、重大学科突破以及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及产业革命。3.发展“低碳经济”成为科技创新的新热点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现,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概念开始风行,带动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日趋活跃。发达国家大力推进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战略行动,并已经开始从产业政策、能源政策、技术政策及贸易政策等方面做出一系列重大调整。在2007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上,欧盟提出必须在2050年之前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一半。美国开展了“氢燃料计划”、“先进能源计划”、“未来发电计划”、“阳光美国计划”等重要计划。德国联邦教研部在2007年6月投资6000万欧元启动“有机太阳能光伏电池研发计划”,其战略伙伴企业将投入3亿欧元进行相关研发。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007年11月公布了《冷却地球——能源创新技术计划》框架方案,提出要对有助于大幅消减温室气体排放的创新技术给予重点支持。4.民生科技得到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健康和文化需求的提高,促使各国将科技发展目标与改善人民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欧盟研究开发第七框架计划中确定的十大优先主题中,直接与提高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关的有三个主题:一是健康,二是食品、农业和生物技术,三是环境。其中健康领域的拨款额为60.5亿欧元,仅次于信息通信技术。目前,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而发明的技术已经极大地造福于人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交往、娱乐、消费等生活方式,全球上网人数已达7.72亿;基因技术和医药生物技术正在使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网络游戏、动画漫画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5.科技在应对非传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近年来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信息犯罪、能源短缺、环境恶化,及突发性大面积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非军事性灾难,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提出了新挑战。传统的国家安全概念已从一般意义上的国防军事安全上升为更广泛的“总体安全”。公共安全事件接踵而至,对科技提出了重大战略需求。美国总统科技政策办公室2005年4月公布的《科技是国土安全的基础》报告称,几年来,联邦政府与学术界、企业界以及国立实验室共同努力,利用最优秀的人才和技术来降低美国的脆弱性,对国土安全方面的科技投入已对现实世界产生了影响。6.加速实施“三深”战略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选择 “深空”战略——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印度等国都在实施一系列探测月球、火星等天体的深空探测计划。2007年10月24日,中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升空,并完成了航天员出舱行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深空探测的长远目标是在月球和火星上建立有人的前哨站,以便尽可能地了解其资源状况并加以利用,并作为对太阳系进一步探索的基地。开发月球氦-3作为核聚变反应堆燃料等设想,已引起了世界广泛的关注。“深海”战略——在历时近10年的国际深海大洋钻探计划中,科学家用实践证明了在3000米深的海底发现了生存的生物,它们的存在对现有生物基础理论提出了新的问题,也为海洋能源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预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两极地区正在发生重大的地貌变化。用最先进的海洋技术手段,开采油气矿产资源,获取深海底地质、地貌、资源基础数据等工作正在进行。“深蓝”战略(信息安全)——高性能计算机已经从军事领域进入涉及天文计算、建立大气模型、基因科学、油气勘察、智能制造等领域,带动了空间技术、空气动力学、大范围气象预报及石油地质勘探等产业技术领域的变革。电子标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监控、交通运输、物流控制、国际贸易、安全识别、身份识别及物品防伪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二、对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新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对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有潜力带动新一轮产业革命 自20世纪以来,导致人类经济和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新兴产业,都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突破紧密相关。量子理论的诞生,促进了集成电路和激光器的发展;相对论及原子核裂变原理的问世,导致核技术的形成,带动了原子能的应用;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奠定了全新的生物工程技术的基石。每一个原始创新都催生了新的产业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生物技术为例,人类基因组图谱已经全部绘制完成,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以功能基因组为基础,规模庞大的新健康产业的崛起。目前全球生物技术产业销售额每5年翻一番,年增长率达25%~30%。有专家预言,生物技术(BT)即将取代信息技术(IT),成为“对全社会最为重要并可能改变未来工业和经济格局的技术”。从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十五”初期,我国对生物技术研究发展作出重点部署,获得了基因工程药物、疫苗、诊断试剂等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开创了基因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4600亿元。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成功研制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转基因抗虫棉已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在创新药物研制方面,我国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种正式上市的基因治疗药物重组腺病毒P53注射液,并率先实现产业化。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等新型疫苗的研制成功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提供了有效支撑。2.新技术推动产品更新周期缩短,造就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 电话走进50%的美国家庭用了长达60年的时间,而互联网进入50%的美国家庭只用了5年时间。进入21世纪,随着技术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前沿技术创新与高端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在很多高技术领域,基础研究与产业化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人类基因组、超导、纳米等许多成果尚处于实验室阶段时就已经申请了专利,并很快应用在市场上。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突破,将新药研制到产业化应用的周期从24年缩短到8年。生物芯片技术的出现,可实现对生命体中的基因、蛋白、细胞和组织进行准确、快速和大信息量的分析检测,大大缩短了新药研制周期和疾病检测周期。3.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将颠覆性地替代旧产业,摧毁旧的经济科技优势,形成所谓“翻盘效应” 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具有在原理、技术、方法等方面实现重大变革的突破性特征,能够广泛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形态重大变革。重大的原始创新往往会摧毁现有产业体系,转换竞争优势,孕育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培育出新的产业群与经济增长点。以数码相机为例。德国爱克发曾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彩色胶卷的企业之一,占有世界彩色胶卷市场约10%的份额。随着数码相机生产制造技术的日趋成熟,数码相机已经开始抢占、蚕食传统相机的市场。昔日影像巨头在数码技术冲击下,胶卷销量严重下滑,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4.市场价值观念的变化,产生新的市场需求,造就新的产业市场需求的变化是技术创新活动重要的动力之一,市场的更新和变化引导着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为例,改革开放之初,国内还谈不上有汽车消费的市场,我们在引进资金、引进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引进了市场的理念,并且为我国汽车产业追赶世界发展的潮流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市场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市场细分的特征十分明显。当外资企业提供给市场的产品不能满足需要的时候,就为国内汽车企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一些立足于自主创新的汽车企业也就应运而生了。当前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随着高速发展的汽车市场而来的能源紧缺和大气环境污染。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贡献量”已经超过了60%。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新一轮竞争中,日本已经成为现今混合动力技术的领头羊。而奔驰、通用等着力于更长远的燃料电池汽车,近20年来孜孜不倦地投入重金开发,已经进入小批量示范运营。在我国汽车产量即将达到1000万辆规模的前夕,我国汽车企业应该居安思危,迎头赶上

7. 如何认识当代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

一、科学技术的加速化、集成化与整体化
(一)加速化表现为:科学知识与科技成果在高速倍增; 科学技术的物化周期在缩短;科学技术的物化形态——产品和设备的更新周期在缩短;科技队伍在急剧增长;科研经费在急剧增长。
(二)学科领域的集成化: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现了把众多相关学科集中于一个研究领域,形成新的科学技术群的特征和趋势,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都体现了集成化的特点。
(三)现代科技的整体化: 现代科技的发展呈现出既分化又综合、以综合为主的新的特征和趋势。主要体现在:各类新兴学科不断涌现; 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的相互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导致众多跨学科领域的诞生。

二、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一体化
从现代科技同外界环境的联系来看,它已成为整个社会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社会化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研究规模日益扩大;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日益复杂;科学技术同社会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日益显着。

三、科技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并最突出地表现为信息化、生态化、全球化三大趋向。
当代科技革命是以信息科技革命为先导,以新材料科技为基础,以新能源科技为动力,以海洋科技为内拓,以空间科技为外延,以生命科技为跨世纪战略重点的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伟大革命。
在这场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进入了工业化社会的高级发展阶段——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以知识为内涵,又成为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的创造性多样化应用的基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推动了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

四、科技创新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涌现
科技创新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涌现,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国家化与全球化。促使科技创新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基本战略选择。面对21世纪全球性的科技革命空前活跃、飞速发展的态势,世界许多国家纷纷调整科技战略和发展政策,把提升科技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推动21世纪国家发展的首要目标,不断完善和加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

五、以自主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科技竞争日趋激烈
当今世界是激烈竞争的时代,政治竞争、军事竞争、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等充斥全球。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题,经济竞争逐渐成为世界竞争的核心内容,而其实质则是科技竞争,并突出表现为以自主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科技竞争日趋激烈。
原始创新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从整体趋势来看,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竞争呈现五极态势,即美、日、欧、俄和发展中国家各为一极,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竞争。
但在世界科技竞争的格局中,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科技发展领域尤其是高科技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8. 现代高科技发展到什么地步

发展到了中上游地步。现代高科技目前以信息技术为主流发展道路,有许多延申的技术。
1.20世纪40年代以来,许多新兴技术,如激光技术、超导技术、基因重组技术等,都是现代科学的直接产物。新技术越多,包含的科学知识就越多。高新技术是科学知识密集型技术。如今,在科学上还不清楚,但在技术上几乎不可能实现。即使是具有悠久历史和长期经验的技术,如农业生产技术、建筑技术等,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2.自然科学作为人类对自然事物的理性认识,已广泛渗透到技术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技术发展的关键,使技术真正成为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仅限于宏观领域,还深入微观领域,延伸到宏观领域。在这些领域探索物质运动规律,必须依靠强大的技术手段,尤其是精密的实验仪器和一整套的技术装备。
3.事实上,没有微波技术,就没有射电望远镜,就没有现代天文学,就没有超3低温超高压技术,就没有超导微理论;没有 X 射线衍射,就不会有现代遗传学。 科学、技术和生产日益融合为一个统一的系统。科技的科学化和技术的科学化极大地加强了当代科学技术在物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当代自然科学不再是生产促进的结果。它遵循生产实践,按照生产、技术、科学的顺序发展。
4.相反,它走在生产的前面,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为生产的发展准备了各种前提条件,形成了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秩序。同时,从获得基础科学知识开始,通过技术的实现,再应用于生产并获得经济效益,整个过程的周期也大大缩短,使科学技术迅速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力量。因此,在现代生产的发展中,科学生产的科技发展趋势逐渐形成了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统一体系。科技在生产中的高度渗透和作用,使科技成为真正的直接生产力。

9.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大致有哪几个方面

如下:

1、信息技术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设计技术不断现代化。

3、成形及改进制造技术向精密、精确、少能耗、无污染方向发展。

4、加工制造技术向着超精密、超高速和微小化的方向发展。

5、专业、学科间的界限逐渐淡化、消失。

6、绿色制造将成为21世纪制造业的重要特征。

7、虚拟现实技术在制造业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

8、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艺技术紧密结合,先进制造生产模式获得不断发展。

10. 现在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

20世纪40年代以来出现的许多新兴技术,如激光技术、超导技术、基因重组技术等,都是现代科学的直接产物。越是新技术,包含的科学知识越多,高技术就是科学知识密集型的技术。当今,在科学上尚未搞清楚,而要想在技术上得以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历史悠久、长期靠经验发展起来的技术,如农业生产技术、建筑技术等,也同样不能脱离科学理论的指导。自然科学作为人类对自然界事物的理性认识.已经广泛渗透到技术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技术发展的关键,使技术真正成了科学的技术。

现代科学的研究对象,已不仅仅限于宏观领域,而且还深入到微观领域、扩展到宏观领域。要探索这些领域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必然要借助于强大的技术手段,尤其是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整套的技术装备。事实上,没有微波技术,就没有射电望远镜,也就没有现代天文学,没有超低温和超高压技术,也就没有超导微观理论;没有x光衍射技术,也就没有现代遗传学。

科学、技术、生产日益结合为统一体系 科学技术化与技术科学化,使当代科学技术在物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加强,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当代自然科学已不再是作为生产推动的结果,跟在生产实践的后面,按照生产一技术一科学的顺序发展,而是走在生产的前面,为生产的发展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准备各种前提条件,形成了科学一技术一生产的发展顺序。同时,从获得基础科学知识开始,经过在技术亡的实现,然后在生产上得到应用,并收到经济效益这一全过程的周期也大大缩短,使科学技术迅速成为直接生产力。因此,在现代生产发展中,科学生产的科学技术化的发展趋势,逐步形成科学、技术、生产的统一体系。科学技术对生产的高度渗透和作用,已使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的直接生产力.
请采纳。

阅读全文

与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提取子表格固定数据 浏览:727
哪个农业养殖最有市场 浏览:263
我有技术如何获得投资 浏览:433
中国哪些技术全国第一 浏览:56
三十万做什么代理 浏览:258
祛斑的合格产品有什么标志 浏览:158
信息技术模拟考试怎么登陆 浏览:399
海外点餐的微信小程序是什么 浏览:965
微信小程序里面的游戏在哪里 浏览:762
小程序轻应用是什么意思 浏览:652
代理商的钱怎么处理 浏览:874
双方不信任怎么交易 浏览:320
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对什么比较看重 浏览:979
番禺东江市场卖什么 浏览:223
发现买卖粉丝可以投诉到什么信息 浏览:794
到室外推销产品怎么做 浏览:602
什么是单位信息采集表 浏览:171
苹果手机怎么设置数据和wifi使用 浏览:63
cf皮肤卡怎么交易 浏览:13
审计项目如何履行程序 浏览: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