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子对抗技术的作战运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电子对抗技术的作战运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获取重要军事情报
2破坏敌方作战指挥系统
3掩护突防和攻击
4保护重要军事目标
5夺取战场主动权
❷ 什么是电子战
电子战技术是一类综合性的电子对抗技术。它萌芽于本世纪初,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全面发展。不仅原有的无线电通信对抗技术、雷达对抗技术更趋成熟,还出现了制导对抗技术、光电对抗技术、敌我识别对抗技术、遥控与遥测对抗技术和指挥自动化对抗等新的技术,对抗领域也从陆地、海洋拓展到空中乃至外层空间,成为继陆、海、空战场之后的第四维战场——电磁战场。
❸ 电子对抗专业是什么能查微信吗
电子对抗专业是电子对抗指挥与工程,可以查到
电子对抗技术,简单地说是直接应用于信息对抗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是军用信息技术的一个分支和现代军事高技术之一。由于军队广泛应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装备进行战场侦察、目标监视、作战指挥、通信联络、武器控制与制导,从而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电子对抗指挥与工程专业是军事类院校开设的一个专业。该专业完成大学本科教育和军官基础教育训练,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从事电子对抗分队指挥、管理的初级指挥军官。
❹ 现代战争中军事对阵,电子干扰是怎么回事电子战还有哪些
电子干扰是利用电子干扰装备,在敌方电子设备和系统工作的频谱范围内采取的电磁波扰乱措施。电子干扰是常用的、行之有效的电子对抗措施。干扰对象是敌方的雷达、无线电通信、无线电导航、无线电遥测、敌我识别、武器制导等设备和系统,也包括各种光电设备。有效的电子干扰会使敌方电子装备不能正常工作,造成通信中断、指挥瘫痪、雷达迷盲、武器失控,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同时为己方隐蔽行动意图,提高飞机、舰艇等重要武器系统的生存能力,保证战役战斗的胜利创造有利条件。按电子干扰产生的方法分,有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两类。有源干扰,也称积极干扰,是使用专门的发射设备(干扰机)发射或转发某种形式的电磁波而形成电子干扰。无源干扰,也称消极干扰,是利用本身不发射电磁波的器材如箔条、角反射器、透镜反射器、假目标、气溶胶、烟幕、电磁波吸收材料和途料等,通过反射、散射、折射或吸收对敌方电子装备发射的电磁波而形成的电子干扰。按电子干扰的作用分,有压制性干扰和欺骗性干扰两类。使敌方电子系统的接收机过载、饱和或难以检测出有用信号的干扰称为压制性干扰。最常用的方式是发射大功率噪声信号,或在空中大面积投放箔条形成干扰走阆廊,或施放烟幕、气溶胶形成干扰屏障,这种干扰是暴露性的,一旦使用,敌方即可觉察。使敌方电子装备或操作人员对所接收的信号真假难辨,以至产生错误判断和错误决策的干扰称为欺骗性干扰。其欺骗方式隐蔽、巧妙且多种多样。电子干扰在作战中只能使敌方电子设备和系统在短时间内效能降低或无正常工作,不能把这些设备和系统破坏,因此是一种“软杀伤”手段。电子干扰的实施,通常是按统一的电子战计划,同部队战斗行动协调进行。在航空兵突防作战中,一般采用远距支援干扰、近距支援干扰、随行干扰和自卫干扰四种基本战术。水面舰艇、潜艇作战侧重于自卫电子干扰。地面部队作战,则强调合理配置电子干扰群,干扰压制敌方通信指挥系统。电子干扰的效果取决于所采取的干扰样式的技术特性和使用方法,还取决于敌方电子设备和系统所采用的反干扰措施。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的斗争是此起彼伏、永不停息的。为了在电子对抗斗争中取胜,要求电子干扰的保密性和针对性强,技术不断更新,反应迅速、手段多样、出其不意,还要求技术与战术紧密结合。
范围:雷达对抗、无线电通信对抗、光电对抗、水声对抗等。 基本内容有:电子侦察、干扰、摧毁和反侦察、反干扰、反摧毁等。
❺ 电子对抗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电子对抗
定义与模式
介绍
特点
作用
分类
发展历程
目录
1摘要
2基本信息
3定义与模式
定义
作战样式
4介绍
5特点
6作用
7分类
8发展历程
电子对抗侦察
电子干扰
电子防御
机载自卫系统
弹载突防系统
9参考资料
电子对抗就是敌对双方为削弱、破坏对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保障己方电子设备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电子措施和行动,又称电子战。电子对抗分3个方面: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和电子防御。电子对抗按电子设备的类型可分为雷达对抗、无线电通信对抗、导航对抗、制导对抗、光电对抗和水声对抗等;按配置部位又可分为外层空间对抗、空中对抗、地面(包括海面)对抗和水下对抗。机载电子对抗系统是现代电子对抗的主要手段。随着弹道导弹和卫星的发展,外层空间是一个新的战场,电子对抗在未来的现代化战争中,将对战略攻防起到重要作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电子对抗
外文名
electromagnetic countermeasure
别名
“电子战”或“电子斗争”
目的
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
包括
雷达对抗、无线电通信对抗、光电对抗等
定义与模式
定义
电子对抗是指作战双方利用电子设备和器材所进行的电磁频谱斗争。
电子对抗也称“电子战”或“电子斗争”。敌对双方利用电子技术进行的作战行动。目的是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以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包括雷达对抗、无线电通信对抗、光电对抗等。基本内容有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和电子防御。电子对抗是现代战争的重要作战手段。[1]
作战样式
1、电子对抗侦察
电子对抗侦察就是搜集、分析敌方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信号,以获取其技术参数、位置以及类型、用途等情报的侦察。是电子对抗的组成部分,组织实施电子对抗的前提条件。
2、电子干扰
为使敌方电子设备和系统丧失或降低效能所采取的电波扰乱措施。是电子对抗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削弱或破坏敌方使用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遂行战场侦察、作战指挥、通信联络和兵器控制与制导的能力,为隐蔽己方企图和提高己方飞机、舰艇的生存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3、电子防御
在敌方实施电子对抗的情况下,为保障己方电子设备和系统发挥效能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动。是电子对抗的组成部分。电子防御包括反电子侦察、反电子干扰和对反辐射导弹的防护。
4、反辐射摧毁
是指利用敌方雷达的电磁辐射进行导引,从而摧毁敌方雷达及其载体的导弹。在电子对抗中,它是对雷达硬杀伤最有效的武器。
介绍
电子对抗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队的电子化程度得到迅速提高,专门用于电子对抗的飞机、舰艇、卫星,以及用来摧毁雷达等装置的反辐射导弹相继出现,使电子对抗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电子对抗逐渐以一种直接用于攻防 的作战手段,活跃在现代化战争的舞台上。传统的陆、海、空战已发展形成了加天、电的“多维立体战”,电子对抗以一种“软杀伤”为主要特点的新战法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1]
电子对抗(ECM—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s),美国及北约国家称为“电子战”,俄罗斯称为“电子斗争”。电子对抗技术主要是指以专用电子设备、仪器和电子打击武器系统降低或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工作效能,同时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效能的正常发挥。电子对抗的基本手段是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反辐射摧毁与反摧毁。电子对抗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子侦察、电子进攻和电子防御。
电子对抗的实质就是敌我双方为争夺电磁频谱的控制权(即制电磁权)所展开的斗争。制电磁权,如同制空权、制海权,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对电磁频谱的控制权。夺取了制电磁权就意味着己方能自由使用电磁频谱,不受对方的电磁威胁;同时剥夺了对方自由使用电磁频谱的权利。制电磁权有其时空性。在总体上处于相对劣势的一方,并不是一筹莫展,若科学指挥,合理集中力量,能在某一时域或地域内,夺取局部的制电磁权。
电子对抗的范围,在频域上包括声学对抗、射频对抗和光学对抗(光电对抗)三个领域。从空间上可分地面、海上、空中、空间和水下。就使用的装备而言,可分为无线电通信对抗、雷达对抗、光电对抗和C3I系统电子对抗等技术。
特点
一,电子对抗范围广。他有许多技术分支,而且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技术,包括射频对抗、光电对抗、声电对抗等。
二,电子对抗贯穿战争全过程。
三,电子对抗具有软硬杀伤的双重战斗力。“软杀伤”是指能有效地阻止敌方正常使用电子设备的作战效能;“硬杀伤”就使用反辐射武器摧毁敌方的电子设备。[1]
四,电子对抗组织、实施相对复杂。战场空间电磁环境复杂,电磁信号繁多、变化无常,因此快速搜索、跟踪和自动实施干扰都是复杂的。
作用
一,能获得重要的军事情报。
二,破坏敌方的作战指挥系统。
三,破坏敌方的电子防御系统,掩护己方突防武器的攻击行动。
四,对重要目标进行防御。[1]
分类
一,通信电子对抗
二,雷达电子对抗
三,光电电子对抗
四,C4ISR系统电子对抗[1]
发展历程
电子对抗是随着电子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达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电子对抗的发展。1943年6月,英军在空袭汉堡的战斗中首次使用箔条干扰物。1944年6月,英、美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综合运用了各种电子对抗手段,对顺利登陆起了重要作用。60年代以来,电子对抗技术,特别是机载电子干扰系统,在对付高空侦察飞机和干扰防空导弹制导系统方面已成为有效的战争手段。[1]
电子对抗侦察
又称电子支援措施,是用高灵敏度的探测系统搜索和截获敌方电磁辐射信号或声呐信号,经过分析、定位和识别获取敌方电子设备的技术参数和位置等情报,为实施电子干扰、电子防御和摧毁辐射源提供支援。
警戒接收系统是一种功能有限的电子对抗侦察系统。它在不太宽的频谱范围内搜索信号,并在运载器受到特定的雷达波照射且信号强度超过预定的电平阈值时告警。飞机、舰艇、坦克和车辆等各种运载器都可以携带警戒接收系统。
电子侦察卫星能进行全球性电子侦察。它具有覆盖面积大、侦察距离远的优点。当卫星飞到敌方照射区时,卫星上的定向探测系统在全频段上收集电磁辐射信号,经预处理后作短期存贮。当卫星转回己方照射区时,卫星上的遥测系统快速地将存贮数据发回地面;地面及时分析,提取特征信号,确定敌方电子设备的技术参数。卫星飞经每个照射区的时间是准确已知的,根据探测系统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可以推算出地面电子设备的位置。
电子干扰
为了削弱或破坏敌方电子设备效能而采取的电子技术措施。这种技术人为地辐射和转发电磁波或声波,制造假回波或吸收电磁波,以达到扰乱或欺骗对方电子设备,使其失效或降低效能。电子干扰按是否辐射能量,可分为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按干扰效果可分为杂波干扰和欺骗干扰。新式电子干扰系统均兼有杂波干扰和欺骗干扰两种工作状态,以造成恶劣的环境和虚假的多目标。干扰设备种类繁多。有源干扰有瞄准式、杂波-阻塞式、回答式和投掷式(辐射电磁波或红外线)。无源干扰包括无源诱饵和干扰物(反射材料)投放器。干扰物除箔条外,还有敷金属气悬体、激光干扰气悬体和空气电离气溶胶等。70年代以来,旨在降低飞机雷达散射截面和红外辐射强度的隐身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它能使敌方雷达(包括热雷达)的探测距离缩短一半或更多。
电子防御
为了保护己方电子设备免受敌方侦察、干扰、定位和摧毁所采取的各种电子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可归纳为:①扩展频谱技术:利用扩频技术对自己的电子设备进行波形设计。调制的结果产生宽带低功率密度的伪噪声发射波形,它不易被敌方电子对抗侦察系统识别,只有通过对本机产生的复制信号进行相关处理,才能解调输出。②自适应天线技术:自适应地控制天线方向图,使其主波瓣指向所需信号,而将方向图的零值点对准各干扰源方向。③电子防御还有一些其他新的体制,如双基地雷达体制等。
机载自卫系统
兼有机载警戒和干扰功能的综合电子战系统。现代战斗机和轰炸机用它挫败敌方电子设备,突破敌方防御。它包含如下各主要设备:电磁波和红外线警戒接收机,各种噪声调制的干扰源,能实行距离、角度与速度欺骗的转发器,箔条和红外诱饵弹的投放器。全部警戒和干扰设备通过计算机组成程序可控的综合系统。它按威胁的严重程度排列顺序,适时地投放诱饵弹,选择最佳的干扰模式,分配干扰功率,引导干扰频率和瞄准干扰方向。它同时还监视威胁信号的变化,鉴定干扰效果,自适应地调整干扰模式。自卫系统还兼有为发射反辐射导弹提供目标参数的功能。
弹载突防系统
采用干扰、欺骗和隐蔽等多种手段的综合电子系统。弹道导弹为突破敌方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外层空间可按程序连续地投放箔条,形成干扰走廊,还可投放充气金属化气球,造成虚假多目标,使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饱和。弹体碎块和贮箱也能构成假目标。再入大气层后,原先施放的箔条和气球会受大气过滤、摩擦和烧毁,这时可向弹头前方发射小型火箭作为诱饵。诱饵自备能源,能辐射电磁波和红外线,也可从再入体中施放系链式干扰物或再生干扰物。此外,弹头本体也采用隐身技术,例如改进外形,涂以吸波材料,以及控制弹头姿态使其始终指向防御雷达站等,以减小雷达散射截面。
参考资料
[1] 从认知电子战到电子对抗智能化人机系统・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20-06-12]
免责声明
本词条由网友天蝎醉爵、浅井惠、万鼎星辰小沐子参与编辑。
头条网络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头条网络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email protected]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头条百
❻ 电子对抗的基本手段是什么
电子对抗的主要形式之一,包括电子侦察与反侦察。
电子对抗技术主要是指以专用电子设备、仪器和电子打击武器系统降低或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工作效能,同时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效能的正常发挥。
电子对抗的基本手段是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抗干扰、反辐射破坏与反破坏。电子对抗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子侦察、电子攻击和电子防御。
(6)电子对抗技术有哪些扩展阅读:
在机械化战争中,电子对抗的作战对象通常只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个电台和雷达,即使更加复杂,也停留在电台和雷达网络的水平上。这些目标的电磁活动只对另一方的装甲、炮兵、航空和其他部队的具体作战行动构成部分威胁。
电子对抗战斗力的“乘数”作用自然表现为支持与合作,即提高其他服务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因此,电子对抗(ECM)早就被纳入作战保障范畴。
在信息化战场上,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感知、传输、共享、目标引导等信息活动在陆、海、空、空各维度空间无缝连接,赋予联合作战的一体化内涵。
此时,电子对抗不仅要继续开展有针对性的斗争与特定的电子信息系统具体的作战任务,但还需要突破另一边的一体化联合作战系统,影响其整体战斗力的形成和发挥,以提高其整体作战效能。电子对抗战斗力“乘数”的“乘数”对象自然从一炮、一车、一机延伸到整个作战系统。
❼ 电子战系统包括哪些方面
电子对抗系统按用途,分为通信对抗系统、雷达对抗系统、光电对抗系统和水声对抗系统等;按运载平台,分为地面、舰载、机载、弹载和星载电子对抗系统等;按应用方式,分为综合电子对抗系统、分布式电子对抗系统等;按战术用途,分为支援电子对抗系统和自卫电子对抗系统。
支援电子对抗系统通常安装在专用平台上,辐射大功率的电子干扰信号,压制探测雷达和指挥通信链路,掩护集群目标。自卫电子对抗系统安装在被保护的作战平台上,可对高威胁辐射源给出告警信号,并自动施放干扰、投放箔条和红外诱饵弹,保障作战平台自身的安全。
有时把具有独立功能、但比较复杂的成套设备称为系统,如电子对抗侦察系统、机载辐射源定位与攻击引导系统等。典型电子对抗系统主要由侦察接收、信号处理、显示控制、对抗执行和系统通信等五部分组成。
侦察接收部分为侦察、测向、接收设备,用于截获敌方电子信息设备辐射的电磁信号、测量信号的技术参数和到达方向。信号处理部分为专用计算机和相应的软硬件,用于从大量信号中分选、识别出敌方电子信息设备的辐射信号,经分析后给出最佳对抗策略。
显示控制部分由显示器和操作控制设备构成,用于提供人机对话和人工干预的界面,并能自动或半自动地控制全系统协调一致地对敌方辐射源作出反应。
对抗执行部分由有源干扰设备、无源干扰设备或反辐射攻击引导设备构成,在系统的控制下,在特定的方向上对特定的目标发射干扰信号或投放无源干扰器材,以扰乱敌方电子信息设备的正常工作;或发射反辐射导弹,直接摧毁敌方电磁辐射源。
系统通信部分由电缆或通信设备构成,用于系统内部各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以及与外部的信息交换。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电子对抗设备基本上是单一功能的单机,虽然有的是多个单机组合在一起工作,但主要靠人工操作,还不能称为电子对抗系统。
60年代中期以后,在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侦察、测向和干扰设备由计算机统一管理,信号处理能力、反应速度和自动化程度大为提高,出现了电子对抗系统。8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多功能一体化的电子对抗系统,与武器平台的作战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电子对抗装备的效能得以充分发挥。
90年代以后,出现了区域性多平台综合电子战系统和集群作战的分布式电子对抗系统。电子对抗系统的发展趋势是:提高电子对抗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实现高效、灵巧的干扰;进一步提高综合化、一体化水平,使电子对抗系统与作战系统更紧密地结合,或实现与其他电子信息系统的综合。
发展多平台的综合电子对抗系统,实现区域电子对抗作战;发展空间电子对抗系统,增加电子对抗的新手段,提高电子对抗的攻击和威慑能力。
(7)电子对抗技术有哪些扩展阅读
主要任务
对敌海军航载、机载和岸上的雷达、通信系统进行侦察,必要时实施干扰;在海战全过程中,对敌舰载、机载和岸基反射导弹的制导系统实施干扰,掩护己方水面舰艇实施海上作战和保护舰艇编队安全。电子侦察装备包括专用电子侦察船和作战舰艇上电子侦察设备。
前者专用于对海战区内敌雷达、通信等电磁辐射源进行截获、识别、测向、定位并测出技术参数,获取敌方战术情报,判断敌方上兵力部署、行动意图和对己方的威胁程度;后者用于搜索、堆截获、识别敌海上威胁程度最高的电磁辐射源,及时向舰艇指挥员发出警报,引导干扰机施施干扰或引导火力实施攻击。
❽ 电子对抗技术主要目的是争夺什么
电子对抗技术主要目的是争夺电磁频谱的控制权。
电子对抗技术是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和保障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综合措施,是现代战争中一种重要又厉害的作战手段,又称电子战、电子斗争。
电子对抗的目的就在于削弱或破坏敌方而同时又保护己方的这种能力,为掌握战场主动权,夺取战役、战斗的胜利创造有利条件。随着电子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电子对抗将成为对抗敌方自动化指挥系统和武器控制系统的重要手段。
(8)电子对抗技术有哪些扩展阅读:
电子对抗的作战样式:
1、电子对抗侦察:
电子对抗侦察就是搜集、分析敌方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信号,以获取其技术参数、位置以及类型、用途等情报的侦察。是电子对抗的组成部分,组织实施电子对抗的前提条件。
2、电子干扰:
为使敌方电子设备和系统丧失或降低效能所采取的电波扰乱措施。是电子对抗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削弱或破坏敌方使用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遂行战场侦察、作战指挥、通信联络和兵器控制与制导的能力,为隐蔽己方企图和提高己方飞机、舰艇的生存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3、电子防御:
在敌方实施电子对抗的情况下,为保障己方电子设备和系统发挥效能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动。是电子对抗的组成部分。电子防御包括反电子侦察、反电子干扰和对反辐射导弹的防护。
4、反辐射摧毁:
是指利用敌方雷达的电磁辐射进行导引,从而摧毁敌方雷达及其载体的导弹。在电子对抗中,它是对雷达硬杀伤最有效的武器。
❾ 电子战的内容包括什么
电子战的基本内容由:电子支援措施(ESM)、电子对抗措施(ECM)和电子反对抗措施(ECCM)三大部分构成。
所谓“电子支援措施”(ESM),是指利用电子侦察手段,获取军事情报,用于提供电子信息。其中心任务是对敌方电磁信息进行搜索、侦收、标定,并迅速分析其性质,为己方实施对抗措施和电子反对抗措施提供依据。因此,电子侦察是电子支援措施的主要环节,也是整个电子战的基本先决条件。
电子侦察又分为技术侦察和情报侦察。顾名思义,技术侦察就是要设法获取敌方电子设备的技术性能,例如:工作体制、频率、脉冲宽度、重复频率和发射/接收功率等。掌握了这些技术数据,就可采取相应措施,实施电子战斗。而情报侦察则是要设法弄清敌方电子设备的种类、数量、配置、密度和部署调动情况,从中获得敌方指挥机关位置、武器配置、部队编成和作战意图等。当然,现代条件下的情报侦察主要靠各种电子侦察设备来实施,包括各种机载、车载、舰载、星载和便携、投掷式的电子侦察设备。
所谓“电子对抗措施”(ECM),是指利用电子设备手段对敌方电子设备进行干扰和破坏,其基本任务是,依据“电子支援措施”所提供的各种资料,对敌方使用的电磁波进行干扰、消弱或降低敌方电子设备效能,甚至给予彻底摧毁。目前,各国所采取的电子对抗措施,主要是电子干扰、设置假目标和投放电子诱饵,采取隐形技术,以及使用反辐射导弹予以彻底摧毁。也就是所谓“软硬”相结合的一体化电子战手段。
电子干扰手段很多,施放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也是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而使用火力(反辐射导弹)对抗,则是最有效、最彻底的办法。
所谓“电子反对抗措施”(ECCM),是指利用各种电子反侦察、反干扰和反摧毁等措施,保障己方电子设备在敌方电子对抗和反辐射导弹攻击条件下,仍能正常工作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反对抗的措施很多,但基本上分为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就包括提高己方电子设备反对抗能力,从设备和系统的结构原理、信号收发和处理方法,以及抗干扰电路等,其中,快速变频、多频调制、天线极化、信号加密等尤为有效。组织措施主要包括规定收发时间和地域、多频雷达和电台交错使用,多部雷达轮流开机、尽快关机等。
进入80年代以后,高技术高速发展,在电子战领域里,出现了更多更新颖的手段,如“对抗C3”(C3CM)、“敌防空网对抗”(SEAD)、“电子光学支援措施”(EOSM)、电子光学对抗措施(EOCM)和“电子光学反对抗措施”(EOCCM)等。这些都是属于更高级的、更全面的电子战范畴的手段,并已开始实战应用。
此外,还有最新的电子战技术,包括使用“电磁频谱领域扩大”,如毫米波雷达,“主动式消耗干扰发射机”,以及微波、红外、激光等诱骗寻的等。
尽管现代电子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武器装备应用电子设备的比率日益提高,电子斗争手段日益繁多,但从总体方面归纳起来划分电子战的基本内容,不外六大部类,即:电子侦察(亦称电子支援)、电子干扰(含反干扰)、电子欺骗、电子制导、电子控制和电子硬摧毁。当然,在实战中,交战双方的电子武器是相互制约、交叉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