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技术 > NDT技术指哪些

NDT技术指哪些

发布时间:2023-08-23 10:27:33

① 什么是无损检测技术

问题一:无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都包括哪些方面? 无损检测:顾名思义就是在不破坏工件产品的前提下,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对工件产品内部质量进行检测,评价是否合格。无损检测是一个总的称呼,最常用的它包括RT射线检测、UT超声波检测、PT渗透检测、MT磁粉检测、ET涡流检测、AE声发射等这个专业目前的市场是非常的好,覆盖面广,就业率是100%

问题二: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无损检测技术主要用于未知工艺缺陷的检验。它是对破坏性检验的补充和完善。其特点是:
①非破坏性――是指在获得检测结果的同时,除了剔除不合格品外,不损失零件。因此,检测规模不受零件多少的限制,既可抽样检验,又可在必要时采用普检。因而,更具有灵活性(普检、抽检均可)和可靠性。
②互容性――即指检验方法的互容性,即:同一零件可同时或依次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而且又可重复地进行同一检验。这也是非破坏性带来的好处。
③动态性――这是说,无损探伤方法可对使用中的零件进行检验,而且能够适时考察产品运行期的累计影响。因而,可查明结构的失效机理。
④严格性――是指无损检测技术的严格性。首先无损检测需要专用仪器、设备;同时也需要专门训练的检验人员,按照严格的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
⑤检验结果的分歧性――不同的检测人员对同一试件的检测结果可能有分歧。特别是在超声波检验时,同一检验项目要由两个检验人员来完成。需要“会诊”!
概括起来,无损检测的特点是:非破坏性、互容性、动态性、严格性以及检测结果的分歧性等。
无损检测定义:在不损坏试件的条件下,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纳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发展:无损探伤-无损检测-无损评价
分类: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闷掘检测
无损检测的目的
1 保证产品质量
2 保障使用安全
3 降低生产成本
4改进制造工艺

无损检测的应用特点
1 无损检测要与破坏性检测相配合
2 正确选用实施无损检测的时机
3 正确选用最适当的无损检测方法
4 综合运用各种无损检测方法

问题三: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无损检测技术主要用于未知工艺缺陷的检验。它是对破坏性检验的补充和完善。其特点是:
①非破坏性――是指在获得检测结果的同时,除了剔除不合格品外,不损失零件。因此,检测规模不受零件多少的限制,既可抽样检验,又可在必要时采用普检。因而,更具有灵活性(普检、抽检均可)和可靠性。
②互容性――即指检验方法的互容性,即:同一零件可同时或依次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而且又可重复地进行同一检验。这也是非破坏性带来的好处。
③动态性――这蚂茄核是说,无损探伤方法可对使用中的零件进行检验,而且能够适时考察产品运行期的累计影响。因而,可查明结构的失效机理。
④严格性――是指无损检测技术的严格性。首先无损检测需要专用仪器、设备;同时也需要专门训练的检验人员,按照严格的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
⑤检验结果的分歧性――不同的检测人员对同一试件的检测结果可能有分歧。特别是在超声波检验时,同一检验项目要由两个检验人员来完成。需要“会诊”!
概括起来,无损检测的特点是:非破坏性、互容性、动态性、严格性以及检测结果的分歧性等。
无损检测定义:在不损坏试件的条件下,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发展:无损探伤-无损检测-无损评价
分类: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
无损检测的目的
1 保证产品质量
2 保障使用安全
3 降低生产成本
4改进制造工艺

无损检测的应用特点
1 无损检测要与破坏性检测相配合
2 正确选用实施无损检测的时机
3 正确选用最适当的无损检测方罚
4 综合运用各种无损检测方法

问题四:什么不是无损检测技术的主要任务 无损检测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在不损伤被检测件的前提下,检测试件的损伤情况,主要分为表面检测和内部检测。表面检测,主要是着色、磁粉(只适用于铁磁性材料)等;内部检测主要有超声、X射线、伽马射线等。

问题五:什么是无损探伤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一门技术。它在不损坏被检测物体内部结构的前提下,应用物理方法,检测物体内部或表面的结构、状态和性能,检宋镏誓诓渴欠翊嬖谌毕荩从而判断被检测物体是否合格,并评价其适用性。
无损检测的目的在于:定量掌握构件内缺陷与强度的关系,评价其安全性;检测各种设备或工业系统在制造、安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完整性及缺陷情况,以利改进这些设备、工业系统的制造工艺,提{产品质贵.及时发现故障,保证它们安全、高效、可靠地运行。
无损检测学科涉及物理科学中的声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以及机械设计、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工程等多门学科,在冶金、机械、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如果没有无损检测技术,工件和设备的材料质量将难于保证:设备会停止运转,飞机不能安全飞行’火箭难以上天,在路上的汽车随时会翻车,火车可能会出轨,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会发生泄漏,锅炉和压力容器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现代科学技术应用领域中,无损检测技术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作为现代工业的基础技术之一,无损检测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质量卫士”的作用已得到工业界的普遍认同。无损检测就其自身性质而言,着重于科学技术的具体应用,因此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工艺性。

问题六:无损检测属于什么专业 无损检测。。。
通常情况下,钱途处辛啊。。。
这应该是大中专、技校才会开设的专业。。。

问题七:无损检测有哪些?什么是托夫特检测啊? 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射线照相检验(RT)、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和液体渗透检测(PT) 四种。其他无损检测方法:涡流检测(ET)、声发射检测(AT)、热像/红外(TIR)、泄漏试验(LT)、交流场测量技术(ACFMT)、漏磁检验(MFL)、远场测试检测方法(RFT)等。

问题八:无损检测的分类有哪些 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有:射线照相检验(RT)、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和液体渗透检测(PT) 四种。其他无损检测方法:涡流检测(ET)、声发射检测(AT)、热像/红外(TIR)、泄漏试验(LT)、交流场测量技术(ACFMT)、漏磁检验(MFL)、远场测试检测方法(RFT)等。
无损检测五大常规检测方法是:
超声检测 Ultrasonic Testing(缩写 UT);射线检测Radiographic Testing(缩写 RT);
磁粉检测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缩写 MT);
渗透检测 Penetrant Testing (缩写 PT);
涡流检测 Eddy Current Testing (缩写 ET);

问题九:无损检测是指什么?什么用途 1.什么是无损检测?
通常而言的无损检测技术方法,指射线检测(RT)、超声检测(UT)……等等。
无损检测:在不破坏前提下,检查工件宏观缺陷或测量工件特征的各种技术方法的统称。
无损探伤:检测工件宏观缺陷的无损检测。
[摘自梁金昆:“无损检测”概念浅议]
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缩写 NDT)
2.无损检测方法有哪些?
无损检测方法很多据美国国家宇航局调研分析,认为可分为六大类约70余种。但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常规无损检测方法有:
超声检测 Ultrasonic Testing(缩写 UT);
射线检测 Radiographic Testing(缩写 RT);
磁粉检测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缩写 MT);
渗透检验 Penetrant Testing (缩写 PT);
涡流检测Eddy current Testing(缩写 ET);
非常规无损检测技术有:
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缩写 AE);
泄漏检测Leak Testing(缩写 UT);
光全息照相Optical Holography;
红外热成象Infrared Thermography;
微波检测 Microwave Testing
3.无损检测有哪些应用?
应用时机:设计阶段;制造过程;成品检验;在役检查。
应用对象:各类材料(金属、非金属等);各种工件(焊接件、锻件、铸件等);各种工程(道路建设、水坝建设、桥梁建设、机场建设等)。

问题十:无损检测新的技术有那些? 现在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还是比较快。
金属材料无损检测方面现在最为先进的有TOFD相控阵、X射线层析成像、非线性超声检测等
非金属无损检测方面有冲击回波检测、探地雷达等

② 易化技术的常用技术

Bobath技术森纤, Brunnstrom技术, Rood技术, 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技术。
这些方法又被称为神经生理学疗法(NPT)或神经发育学疗法(NDT)。
易化技术的共同点
治疗对象神经系统损伤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者治疗遵循的基本神经生理法则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即大脑在损伤后可以自行调整以代偿损伤的功能。易化技术将其称为“人体的潜能”,康复治疗就是要调动这种潜能。运动(输出)可以由感觉(输入)来调整易化技术的共同点
训练原则按照个体正常发育的顺序,由头到脚,由近端到远端的顺序训练控制运动的能力运用有目的的动作,而不是具体肌肉的作用方式,把训练与功能水平(日常生活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通过重复有目的的运动来强化和巩固对运动的控制能力什么是中枢性偏瘫
偏瘫(hemiplegia):
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名称而是个综
合征。
高级中枢损伤所引起的瘫痪与
外周神经和脊髓前角细胞损伤引起
的瘫痪有着本质的区别。
上、下运动神经元麻痹的区别 麻痹类型 上运动神经元麻痹
(痉挛性瘫、中枢性瘫) 下运动神经元麻痹
(萎缩性瘫、周围性瘫) 损伤部位
麻痹范围
肌紧张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皮层运动区或椎体束
常为广泛的
张力过高、痉挛
增强
巴彬斯基征阳性
不明显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或运动神经
常为局限的
张力减退、松弛
减弱或消失

明显(肌肉失去神经的营养作用) 中枢性偏瘫的本质
上运动神经元受损
原始的皮层下中枢运动反射释放
运动模式异常 反射活动异常
共同运动、不协调 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联合反应
运动控制的层次学说 运动的水平 中枢的水平 精细运动(非定型的) 大脑皮层
精细运动(定型的) 基底节
精细运动(下意识的) 小脑
平衡反应
直立反应 中脑、桥脑 姿势反射 延髓
共同运动
联合反应 脊髓
牵张反射 更随意
更非随意
(据美国Jackson,1932)
脑卒中偏瘫的异常运动模式
共同运动(Synergy) 上肢共同运动,下肢共同运动
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
姿势性反射(Postural reflexes)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STNR)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ATNR)紧张性腰反射(tonic lumbar reflex)联合反应
定义:
是指若用力使身体的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以诱发其他部位的肌肉收缩。
1.对侧性联合反应
(1)上肢(对称性)
健肢屈曲 患肢屈曲
健肢伸展 患肢伸展
(2)下肢(对称性,Raimiste反应)
健侧内收(内旋) 患肢内收内旋
健侧外展(外旋) 患肢外展外旋
(3)下肢(相反性)---- 相反性联合反应
健肢屈曲 患肢伸展
健肢伸展 患肢屈曲
2.同侧性联合反应
患侧上肢屈曲 患侧下肢屈曲
患侧上肢伸展 患侧下肢伸展
联合反应
联合反应不是严格生理意义上的运动,而是患侧的异常反射活动,是一种在较低位中枢控制下的手臂和腿的定型痉挛模式的再现。在偏瘫早期非常明显,特别是当患者用力活动来维持平衡或避免跌倒、遇见陌生人而紧张时更为并尘明显。有言语障碍、构音障碍及语言有困难时,也容易出现联合反应。但是在恢复的中、后期会逐渐减弱、且往往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而不完全消失。
联合反应可引起患侧痉挛的普遍增强,导致偏瘫姿势的强化,妨碍患肢的平衡反应,使患者不能维持平衡,患肢联合反应的固定痉挛模式使得各种功能活动更加困难。患臂持续性屈曲痉挛不能解除,则有发生挛缩的危险,妨碍运动的恢复。
因此,在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将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应让他身体的任何部分过度用力而导致联合反应的出现。
共同运动
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引发的一种刻板的协同动作。患者在进行任何活动时,都不能选择性地控制所需此蔽仿的肌群,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多发生于脑卒中后2—5周。
一般来讲,共同运动都伴有肌张力异常,临床多表现为肌张力增高甚至痉挛,而且以一种固定的运动模式进行。偏瘫患者中常见的共同运动模式有屈肌共同运动模式和伸肌共同运动模式。
共同运动 上 肢 屈肌共同运动 伸肌共同运动 肩胛带 上提、后缩 前伸、下降
肩关节 屈曲、外展、外旋 伸展、内收、内旋
肘关节 屈曲 伸展
前臂 外旋(旋后) 内旋(旋前)
腕关节 掌屈 背屈
手指 屈曲、内收 屈曲、内收 下肢 屈肌协同运动 伸肌协同运动 骨盆 上提、后缩
髋关节 屈曲、外展、外旋 伸展、内收、内旋
膝关节 屈曲 伸展
踝关节 背屈、内翻 跖屈、内翻
趾 背屈 跖屈 偏瘫恢复的6阶段理论 偏瘫恢复的6阶段理论 0
1
2
3
4
5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中枢性瘫痪恢复的本质 周围性瘫痪
(量的变化) 中枢性瘫痪
(质的变化) 弛缓 出现痉挛 共同运动 部分分离运动 分离运动 正常 及时正确的康复治疗 偏瘫恢复的6阶段理论
阶段Ⅰ. 完全无运动,上下肢呈弛缓性瘫痪。
阶段Ⅱ. 开始出现痉挛、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
阶段Ⅲ. 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痉挛加重。
阶段Ⅳ. 出现一些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离运动,痉挛减轻。
阶段Ⅴ. 以分离运动为主,痉挛明显减轻。
阶段Ⅵ. 共同运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易化技术的原理
外周神经和感受器所产生的输入信号(刺激)调节脊髓的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包括两方面,促进和抑制,虚弱的肌肉活动需要促进(易化),而痉挛肌肉的活动则需要加以抑制。也就是说,肌肉虚弱时,必须增加支配这些肌肉的脊髓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水平,而肌肉痉挛时,则必须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其兴奋性。
易化技术的原理
如何利用外周信号(刺激)来调节病人意志驱使下的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呢?
时空总和”的概念 “时空总和”的概念 时空总和示意图 Bobath 技术
Bobath 技术的历史
20世纪40年代,由英国Bobath夫妇创立
Bobath夫人是物理治疗师
Bobath先生是神经学专家
被认为是上一世纪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
Bobath 技术的基本观点
按照个体发育模式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恢复,通过刺激姿势反应和反射性抑制方法来使异常的肌张力恢复正常,强调先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后再进行正常的运动训练。Bobath 技术的特点
通过关键点的控制及其设计的反射抑制模式和肢位的恰当摆放来抑制肢体痉挛,待痉挛缓解之后,通过反射、体位平衡诱发其平衡反应,再让患者进行主动的、小范围的、不引起联合反应和异常运动模式的关节运动,然后再进行各种运动控制训练,逐步过渡到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而取得康复效果。
常用治疗技术
反射性抑制模式(reflex inhibiting pattern,RIP)
Bobath提出了反射性抑制模式的应用,这是专门针对抑制异常运动和异常的姿势反射而设计的一些运动模式。异常运动主要包括痉挛模式动作、异常的姿势反射活动和联合反应等。
偏瘫痉挛模式
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模式是上肢屈肌亢进,下肢伸肌亢进,具体表现为:
头部:头旋转屈向患侧,使面朝向健侧 躯干:向患侧弯屈并旋后
上肢:肩胛骨回缩,肩带下降 下肢:骨盆(患侧)上提并旋后
肩关节内收、内旋 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
肘关节屈曲 膝关节伸展
前臂旋后或旋前 踝关节内翻、足跖屈
腕关节屈曲并偏向尺侧 足趾屈曲、内收
拇指及其他手指屈曲、内收
躯干抗痉挛模式
上肢的抗痉挛模式
使患侧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或指、拇指外展的位置,可对抗上肢的屈曲痉挛模式。
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使患侧下肢轻度屈髋、屈膝,内收、内旋下肢,背屈踝、趾,可对抗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
肩的抗痉挛模式
肩胛带的抗痉挛模式应使肩部向前、向上方伸展,以达到缓解肩胛周围肌肉痉挛的目的。
手的抗痉挛模式
在训练中常常使用。在训练的过程中,由于患者的用力,可能会出现患侧手指的屈曲痉挛,治疗师应随时进行手指、腕关节的缓慢牵拉,将腕关节处于背伸位,再牵拉手指、拇指,待痉挛缓解之后,再继续进行训练。
手的抗痉挛模式- 1
手的抗痉挛模式-2
在治疗中,也可利用上肢负重使手处于RIP模式,方法如下:将腕关节、手指伸展,拇指外展,并使之处于负重位,可牵拉手部的长屈肌群。
Bobath式握手
在对患者下肢的训练中,为防止由于联合反应而出现的患侧上肢屈曲痉挛,可指示患者十指交叉握手,双手掌心相对,患侧拇指在上,此形式的握手又叫Bobath式握手。
利用反射性机制改善异常的肌张力
反射性的肌肉反应是获得运动控制的最早发育阶段。因此,在患者的训练中,可利用反射性机制来改善异常的肌张力和异常的姿势。 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治疗师可利用此反射改善患者上肢肌张力状态并诱发上肢的随意活动,例如,指示患者将头部转向一侧,可诱发躯干和下肢做出伸的动作,头枕后的一侧肢体出现屈曲。利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治疗师可利用此反射的原理来改善肢体肌张力的变化。例如,训练患者的步行时,指示患者将头部抬起,不要低头或盯着地上,这样可缓解下肢伸肌张力的升高,患者的步行稳定性也会随之加强。阳性支持反射(positive supporting reflex)
阳性支持反射是趾腹和脚掌前部皮肤对外部刺激的一种反应。若刺激趾腹和脚掌前部,将引起足骨间肌肉收缩,整个肢体的伸肌张力也会随着增高。因此,在偏瘫患者的训练中,要注意此反射对步行的影响。患者迈步时治疗师指示患者先将膝关节轻度屈曲,放松髋关节,然后将髋部向前摆动,使足的外侧方及足跟先着地,这将预防下肢伸肌痉挛的出现。促进正常的姿势反应
翻正反射平衡反应翻正反应(righting reaction)
翻正反应是为了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位置(面部与地面呈垂直位),头与躯干共同为保持这种位置关系而出现的自主反应。此反应常用来进行翻身、转移和平衡的训练。
翻身的步骤
平衡反应
上肢保护性伸展反应下肢跳跃反应、跨步反应等床上良好体位保持和体位转换
良肢位与功能位的区别
在偏瘫患者的急性期,保持良好的体位和体位变换必须结合进行
保持抗痉挛体位(良肢位)
床上正确的体位是偏瘫早期康复治疗中的极其重要措施,是脑卒中康复的第一步,能够预防和减轻偏瘫患者典型的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模式的出现。抗痉挛体位,可分为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三种。
仰卧位
头枕枕头于合适位(无过伸、过屈及侧屈);用软枕垫起患侧肩部防止肩后缩,患侧上肢置于肩外展、外旋位,伸肘、前臂旋后、伸腕、五指伸展;患腿股外侧、膝下垫软枕,保持髋、膝关节微屈,防止大腿外旋。此种体位容易受紧张性颈反射和迷路反射影响,使异常反射活动增强,且久卧易引起肩胛骨、骶尾部、足跟处发生压疮,因此,脑卒中患者卧位应以侧卧位为主。昏迷、呕吐者为了防止分泌物堵塞、误咽引起呼吸道窒息,不宜采取仰卧位。
健侧卧位
头枕枕头,不要让头向后扭转,患侧在上,使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肩前屈90゜左右,肘、腕、指关节伸展位,搭放于胸前所置的软枕上;患侧下肢屈髋、屈膝置于健侧下肢前面的枕头上,注意避免足悬空。
患侧卧位
头枕枕头,健侧在上,躯干稍向后侧靠,背后垫枕头,为防止患肩被压于身体下,应注意使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肩前屈90゜左右,肘、腕、指关节伸展位,手心朝上放于床面上。患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侧下肢屈曲置于身前的软枕上。
体位变换
任何一种体位持续时间过长,都可能引起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或出现痉挛模式,如仰卧位易强化伸肌优势,健侧卧位易强化患侧屈肌优势,患侧卧位易强化患侧伸肌优势,故应不断变换体位,使肢体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挛缩、褥疮、肺部感染或痉挛模式的出现。一般每1~2h变换一次体位,要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不造成病情恶化为前提。
关键点的控制(key point control)
人体关键点可影响身体其他部位的肌张力
中心关键点:胸骨柄中下段,主要控制躯干的张力
近端关键点:即头部、骨盆、肩部等,分别控制全身、骨盆和肩胛带部位的张力;
远端关键点:即手指、足,分别控制上肢、手部、下肢及足等部位的张力。推-拉技巧是一种挤压、牵拉关节的技巧,主要包括对患侧肢体进行轻微的推、拉来促进肢体的伸展和屈曲。包括:
压迫性轻推轻微牵拉推-拉技巧(“push—pull”techniques)
压迫性轻推
即对关节进行轻微挤压,使关节间隙变窄,可激活关节周围伸肌肌肉,利于关节伸展,促进关节稳定性与姿势的反应。
轻微牵拉
对关节进行牵拉,可增大关节间的间隙,使关节面分离,激活关节感受器,刺激关节周围的屈肌肌肉收缩,此牵拉手法主要用于促进关节屈曲运动之前。
拍打(tapping)
拍打痉挛肌的拮抗肌可促使拮抗肌肌肉收缩,缓解痉挛肌的张力。例如,当肱二头肌痉挛时,可拍打其拮抗肌(肱三头肌),促使其收缩,可达到缓解上肢屈曲痉挛的目的。
肢体置放和控制(placing and holding)
控制训练
定位置放
患侧肢体的负重(weight bearing)
此技术可刺激本体感受器,这是因为肢体的负重,可加强患者对患肢的感觉能力,并加强对患肢的控制能力。当患者的一侧肢体出现肌张力升高时,负重训练可改善伸肌、屈肌之间的张力平衡,以增加肢体的稳定性;另外,肢体的负重可防止骨质疏松等合并症的出现。
患侧肢体的负重(weight bearing)
患侧肢体的负重(weight bearing
辅助器具(assistant devices)
四脚拐
助行器
辅助器具(assistant devices)
踝足矫形器(AFO)
Brunnstrom 疗法
概述
Signe Brunnstrom
瑞典物理治疗师,二战期间工作于美国
1970年出版:
« Movement Therapy in Hemiplegia »
Brunnstrom 法的基本观点
Brunnstrom 法主张利用病人存在的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和原始的姿势反射来诱发肌肉收缩,一旦运动产生后,再逐渐由患者来完成单一的关节运动,直至最后能主动完成复杂的运动控制。成人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
共同运动(Synergy) 上肢共同运动,下肢共同运动
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姿势性反射(Postural reflexes)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STNR)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ATNR)紧张性腰反射(tonic lumbar reflex)偏瘫恢复的6阶段理论
1.完全无运动,上下肢呈弛缓性瘫痪。
2.开始出现痉挛,因联合反应引起共同运动,或出现极小的部分随意共同运动。
3.可随意控制共同运动,痉挛显着。
4.共同运动模式减弱,出现分离运动,痉挛减轻。
5.以分离运动为主,痉挛明显减轻。
6.协调运动大致正常,痉挛基本消失。
偏瘫恢复的6阶段理论
分期 上 肢 下 肢
I期 软瘫,无自主运动
Ⅱ期 出现痉挛和共同运动
Ⅲ期 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痉挛显着
屈曲模式 伸展模式
手钩状抓握,无随意伸展
Ⅳ期 出现分离运动,痉挛减轻
(1) 手触摸腰骶部 (1)坐位屈膝>90°
(2) 上肢前屈90°,伸肘 (2)坐位,踝背伸
(3) 屈肘90°,前臂旋前、旋后
(4) 侧捏,拇指带动放松
(5) 手指小范围伸展
Ⅴ期 完成更复杂的分离运动,痉挛明显减弱
(1) 双上肢外展90°,肘伸展,前臂旋前
(2) 双上肢上举过头,肘伸展 站立
(3) 伸肘位前臂旋前、旋后 (1) 髋伸展位屈膝
(4) 手出现柱状握,球状握,全指伸展 (2) 膝伸直,足稍向 前迈出,踝背伸
Ⅵ期 协调运动接近正常,痉挛基本消失
(1) 手能进行各种抓握 (1) 站立位,髋外展
(2) 全范围地伸指 (2) 坐位,髋内、外旋
(3) 可进行单个手指活动 (3) 坐位,踝内翻、外翻
治疗技术
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治疗方法是根据肢体的恢复阶段,利用各种运动模式,引出肢体的运动反应,再从异常的运动模式中分离出正常的运动成分。
软瘫期
利用患者健侧上肢的屈曲诱发患侧上肢的联合反应:对患者健侧屈肘施加抵抗,由于联合反应而出现患侧上肢的屈肌收缩。
软瘫期
利用健侧下肢的屈曲诱发患侧下肢的伸肌收缩:利用Raimiste现象:偏瘫患者仰卧位健侧下肢做抵抗阻力的外展或内收时,患侧下肢也会出现相同的动作,这种联合反应又称为Raimiste现象。
痉挛期
1)利用各种反射活动,降低肌张力,来促进恢复的进程。
①指示患者头部转向患侧,利用非对称性颈反射,使患肢肘伸展,从而抑制了屈肌的痉挛。
②在肱三头肌表面皮肤上有力地来回推摩,促进肱三头肌收缩、肘伸展。
痉挛期
③躯干转向正常侧,利用紧张性腰反射,促进患肢伸肘。
④在患肢伸肘前,治疗师指示患者首先将前臂主动或被动旋前(旋后将抑制伸肘),再进行伸肘的运动。
⑤若患者坐位时伸肘困难,可让患者改为仰卧位,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仰卧位可促进伸肘。
2)利用拍打肌腹和局部刺激皮肤来促进较弱肌肉的收缩。
①毛刷刺激:用毛刷刺激患者足背外侧,使足外翻、背屈。
②手指叩击:用指尖快速叩击患者足背外侧,可促进踝背屈。
恢复期
患侧的肌张力开始减弱,肢体运动功能进入第Ⅳ一Ⅵ阶段后,可诱发患侧肢体逐步过渡到较困难动作的训练。此期患者应学习抑制共同运动,促进分离运动,加强他们的随意运动。
小结:Bobath与Brunnstrom的区别
不同治疗技术之间的最大差异在于确定何者为运动障碍中的主要问题
Bobath把痉挛作为首要问题,认为痉挛是异常的运动和姿势的主要原因,治疗中主张首先抑制和缓解痉挛,强调轻手法,反对用阻力,尽可能引导患者摆脱痉挛模式的影响。Brunnstrom把缺乏自主运动控制作为运动障碍的主要问题,治疗中主张用阻力或诱导患者用力来获得运动,强调利用异常的运动模式并逐渐将其转变为正常的模式临床如何应用?
任何一种治疗技术的产生及发展都要受到当时客观条件的制约,如医学的发展,创立者的临床经验等,因此,比较各种技术的治疗效果是没有必要的。临床上,倾向于根据患者的情况,分阶段选择治疗技术,并强调综合应用。

阅读全文

与NDT技术指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建行交易失败多久退款 浏览:628
目前市场什么丝绸被面值得收藏 浏览:609
肺癌一般什么数据较高 浏览:588
美国要求哪些半导体企业提供数据 浏览:401
苏州学小吃技术去哪里学校好 浏览:650
程序乱码了怎么复原 浏览:922
支付宝交易有问题如何冻结 浏览:877
美团怎么管理渠道代理商 浏览:582
昆仑通态上传程序怎么保存 浏览:430
总代理产品有哪些 浏览:151
什么是区块链技术动画介绍 浏览:656
抖音作品如何解绑小程序 浏览:686
如何成为技术精湛硬件工程师 浏览:868
高粱酒代理商如何做 浏览:343
枣庄红木市场为什么不景气 浏览:136
漫游对话怎么查找不到信息 浏览:466
全民数据是什么呀 浏览:598
刑事案普通程序得多久 浏览:634
坦克兵哪个专业技术最强 浏览:807
眼镜数据检测多少钱 浏览: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