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健康码智能工作原理是什么健康码三种颜色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大家可能都发现健康码是那么智能,您到过哪里它都知道,而且根本就瞒不了它?那咱们手机里的健康码为什么那么智能呢?
绿码表示你当前没有被感染的症状,健康正常,可以留动,可以复工复产上学;黄码表示你与确诊人员有过非密切接触,或者形成位置在同一时间相近,在安全区域连续健康打卡七天,健康码会有黄码转换绿码;红码表示确诊病人,疑似病人,无症状感染者,以及与确诊病人有关密切接触的人员,医学观察人员,这些人都是红码状态。在健康状态下,在安全区域连续健康打卡14天,红码才能转换为绿码。如果持黄码或者红码者到达低风险地区居住,只要打开手机便自动记录到达的时间,隔离14天内没有成为密接者或者病例,每天打开健康码打卡,14天后健康码自动变为绿色。记住“绿码出行”“红码黄吗”隔离。
Ⅱ 健康码是根据什么原理实现的全国14亿人口,每个人都有信息, 这样需要的服务器够用吗
健康码的数据来自于大数据,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往7~14天的GPS位置、线下扫码商家位置、购买火车票的信息等等,如果你买了一张去湖北的火车票,健康码很可能就会变色。
健康码的数据来源
健康码是动态码,如果申请者曾经与确诊或者疑似病例共同乘坐过一辆班车,或者来自重点疫区,那么就会影响到健康码的颜色。
健康码数据采集来源比较多,大家使用手机操作的基本上都可以被记录到。比如移动支付消费、二维码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微信、支付宝在后台记录的用户GPS位置信息,甚至是手机连接的基站位置信息,都可以用于健康码的数据来源。
如果在某一个时间,在特定的场合出现了确证患者,那么系统就会根据大数据分析判断那些人可能曾经与这些病例接触过,健康码就会“变色”。
健康码的三种状态
红码:确证病人、疑似病人、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病人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医学观留人员,这些人都是红码状态。需要连续健康打卡14天,才能转换成绿码。
黄码:全国确诊人员的非密切接触的同行人员、发热门诊等级、外省人员、留观等有发热、咳嗽、腹泻等不适症状的人员,还有省外本省未满14天健康打卡人员等重点关注的人群。连续健康打卡7天,转换为绿码。
绿码:当前无症状、健康正常、可以人员流动、复工复产,有效期为3天,3天内需要自行健康打卡,否则可能转换为“灰码”。
总之,健康码不能判断大家得了什么病,只是追踪大家出行的轨迹,然后结合大数据给出有没有可能接触到新冠病毒,相应的部门可以作为判断依据,对于疫情防控有很重要的意义。
健康码通过手机后台的大数据,能够将你每天行动的轨迹进行记录。然后进入大数据的数据库,一旦数据库里面有感染者或者是疑似患者时候,后台大数据就会自动的进行计算并对比筛选出来与与确诊患者或者是疑似患者有过轨迹交集的人员数据。与之密切相关的人员的健康码的颜色也就随之变色,简单理解就是这个原理。更多的是依赖于后台大数据的计算数据,而不是简单的手机当中的一个二维码图片
IT之家2月6日消息因为疫情,人们已经习惯了健康码绿码通行的生活。但是健康码背后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你知道吗?今天,一项阿里巴巴在2020年6月1日申请的健康码相关的专利得到曝光,其中介绍了一些关于健康码的原理。
去年年初,疫情肆虐的时候,支付宝在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的指导下,基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研发全国统一的疫情防控健康码系统。从专利上大致能看出,健康码是通过不同的电子凭证来标识用户的健康状况。
而电子凭证生成时,系统会根据用户所处的不同应用场景各自对应的健康状态来判定条件和用户标识,从而获取不同应用场景各自对应的参考用户数据。然后,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各自对应的参考用户数据,确定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分别对应的健康状态。接着,根据这些健康状态和用户标识,生成与用户对应的电子凭证。
这些电子凭证和用户数据会被存储在服务器中,以便后续查看。当用户到了某一个场景,该场景中对应的终端设备会发送服务请求信息,信息中包含用户的电子凭证,若电子凭证有效,则从电子凭证对应的信息中确定用户在这个场景中的健康状态,然后,服务器向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通知消息中包含用户在该场景中对应的健康状态以及模糊处理后的用户标识。接着,服务器会生成检测记录,用于记录该场景对应的终端设备对用户的健康状态的检测情况。
专利中还以就医场景为例做了一个流程介绍,大家可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