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技术 > 建国前30年我国有哪些技术引进

建国前30年我国有哪些技术引进

发布时间:2023-08-09 14:14:54

‘壹’ 中国建国以来的高科技成就

第一方面:国防高科技领域
“两弹一星”其一指原子弹和氢弹、另一弹指导弹;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标志着新中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强大的国家。1、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自主研制的原子弹。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原子弹爆炸的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从原子弹到氢弹的爆炸成功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用的时间在世界核大国里最短。2、1964年6月第一颗地对地导弹试射成功。1966年10月,成功试射了装载核弹头的中程地对地导弹。70年代开始,我国装备自主研制的战略远程导弹。1980年,我国在太平洋海域发射洲际导弹成功。我国具备了核威慑反击能力。
3、1970年4月22日,我国应用自主研制的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我国发射成功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我国掌握了宇宙飞船的重要核心基础技术。1981年我国成功的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三颗人造卫星送上宇宙。
4、我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
我国自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世界上具备先进水平。具有稳定可靠、安全、运载力大的优点。⑴、1999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宇宙飞船“神舟一号”。⑵、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宇航员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遨游太空的人。⑶、2005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将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实现了多人多天太空飞行。⑷、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主研制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传回首张月面图像。第一幅月球照片正式对外公布,这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工程的影响: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⑸、2008年9月25-27日,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宇航员翟志刚实现太空出舱行走。6、2010年国庆节,我国发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7、2011年9月29日,我国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11月1日,成功发射“神州八号”宇宙飞船,两个飞行器胜利实现交会对接,11月17日,神八飞船胜利返回。
第二方面:民用科学技术
1、杂交水稻
(1)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1973~1975年首次在世界上完成了杂交水稻的研制工作。【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杂交水稻,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1974年培育成功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1975年完成大规模制种试验和高产试验。】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科学最高技术奖。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印度、越南等20多个国家引种了杂交水稻。袁隆平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贡献。
2、“863计划”―――是我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简称。1986年3月,中国科学院四位老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联合向党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八六三计划于1987年开始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
(2)内容:《863计划纲要》,确定把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3)863计划的历史意义:863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水平,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突破并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缩小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增强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实力,使我国在高技术领域有了自己的阵地。带动了我国高技术极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1958年,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1970年中国开始研制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改革开放前中国计算机技术与西方差距仅三年;1974年至1987年王选院士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机术。1983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亿次的银河一号计算机;199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的网络时代开始了。2001年之后,中国开始迅速普及宽带网。2002年,中国自主研制的芯片“龙芯”诞生。2008年9月,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230兆次的“曙光5000”超级计算机,跻身世界先进行列。2010研制成功的“曙光-6000”超级计算机将普遍采用国产的龙芯-3中央处理器,中国的大型机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内核。2010年6月1日,,曙光“星云”超级计算机系统发布,它的运算速度达到3000万亿次,实测运算速度每秒1271万亿次在世界超级计算机排名第二。 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社会和经济的深刻变化。1993年中国开始接入互联网,互联网迅速发展,我国已经掌握新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到2011年我国网民达到5.2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成为世界上互联网规模最大的国家。手机上网3.65亿人。中国的信息化程度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4、突破了一批重大工程科技难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建设了举世瞩目的南京长江大桥、成昆铁路、焦柳铁路、葛洲坝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重大进展。在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中,攻克了一系列科技难关,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5、在重大疾病、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控的科技创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我国研制成功复方青蒿素、成功实现断肢再接、完成肝脏等多器官移植、研制出乙肝疫苗在内的多种抗病疫苗。在资源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为应对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6、在基础研究领域和重大公共领域的创造发明领域取得一批成就。我国在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哥德巴赫猜想、高温超导、纳米材料、量子通讯、生命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在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第三代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贰’ 建国60年来科技有哪些发张

找你要的吧
一、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
(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
(8)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 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 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工业技术
(14)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5) 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16) 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17) 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四、通信技术
——大型计算机
(19)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为 “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从此,我国踏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
——微电子技术
(21) 自1965年研究开发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以来,建立了几个集成电路重点科研和生产基地。现在每年可生产2.5亿块电路,增长幅度达45%。“九五”末期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的水平为1—1.5微米,研究水平为0.8微米,并在0.5—0.6微米工艺技术预研取得成果。
——智能机器人
(22) 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的智能机器人主要有:核工业移动作业机器人;壁面爬行机器人;室外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移动机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无缆机器人……
——激光技术
(23) 经过10余年的研究,我国在X光、氧碘化学激光、自由电子激光、高功率固体钛玻璃激光和准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
(24) 80年代,我国陆续建设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新材料技术
(25) 继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后,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微合金钢。
(26) 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毫米、重量达81公斤的大直径硅单晶。实际信息写入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导等材料方面的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五、两弹一星及航天技术
——两弹一星
(28)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着名的“两弹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自此,“两弹一星”被写入新中国科技史册。
(29) 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
——长征系列火箭
(30) 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31)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32) 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 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
——人造地球卫星
(33) 1970年4月24日,我国进行了首次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地将第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972年3月3日,我国又发射了第二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1975年11月1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六、能源技术
——核能的和平利用
(34) 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36) 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位于浙江省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它采用世界上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并采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设计标准。1984年动工,1991年12月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迄今,我国已拥有秦山和广东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国家拟在近期再建设4个核电项目。
(37) 此外,我国还在研制的其他几种核反应堆:1、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已研制成功5兆瓦核供热反应堆;2、60万千瓦的先进压水堆核电站AC600,目前正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制;3、10兆瓦高温气冷堆实验堆开发研制,目前正在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进行;4、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预计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业运行;5 、聚变反应堆核电站的厂家自1958年起,现已列入“863计划”。
——其他新能源
(38) 磁流体发电自6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已经建立了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项目已列入“863计划”,计划在本世纪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体发电一蒸汽联合循环实验装置。
(39) 太阳能发电的研制始于1958年,目前全国约有38个单位和大学从事光伏的研究和与发展工作。自1976年开始地面用太阳电池商品化生产以来,现在已共有12条地面用太阳电池的生产线或工厂。
(40) 风力发电在三北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及岛屿发展迅速,19 86年山东荣成市引进3台发电机组,组成我国第一个风力电站,1991 年与德国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风力发电站的建设,并网发电均运行良好。
(41) 生物质能源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合理利用,讲求效益”的政策,大力发展的农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42) 地热能方面,我国西藏地区已建成利用地热发电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发电容量为2.7万千瓦。
(43) 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建有数座实验性潮汐能电站,装机容量为40—640千瓦。六、科学考察
——青藏科学考察
(44)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一直没有间断。60—70年代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两次科学考察与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册着作。
自1973年以来,几代中国科学家先后8次赴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对大峡谷形成历史、资源环境及其与人类和自然资源之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远洋和极地科学考察
(45) 1970年,“向阳红5号”船首次进行太平洋特定洋区的综合调查,获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质、水文等多学科珍贵资料。 1980年5月,“向阳红5号”船再赴太平洋执行任务,为探索“厄尔尼诺”现象,为我国海洋事业、国防建设和国际海洋合作做出了贡献。
(46)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极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岛,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1985年2月20 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南极大陆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8) 1984—1995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大批动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突发性,向传统的“渐进论”为代表的达尔文进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被国际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49) 1997年,我国科学家在贵州瓮安考察前寒武纪含磷地层,发现大量微型多细胞动物及礤胚胎化石,将动物起源时间向前推进50 00万年,再次取得早期动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断代工程
(50)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解决三代纪年问题的大型项目。工程设置9个课题、40个专题、170名学者经过联合考察,在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就将成为迈向21世纪的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点。

‘叁’ 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的技术有多少

“一五”时期施工147项
煤炭(25项):采煤2165万吨,洗煤950万吨
鹤岗东山1号立井 续建 鹤岗 50~55 采煤90万吨
鹤岗兴安台10号立井 续建 鹤岗 52~56 采煤150万吨
辽源中央立井 续建 辽源 50~55 采煤90万吨
阜新平安立井 续建 阜新 52~57 采煤150万吨
阜新新邱一号立井 新建 阜新 54~58 采煤60万吨
阜新海州露天矿 续建 阜新 50~57 采煤300万吨
兴安台洗煤厂 新建 鹤岗 57~59 洗煤150万吨
城子河洗煤厂 新建 鸡西 57~59 洗煤150万吨
城子河9号立井 新建 鸡西 55~59 采煤75万吨
山西潞安洗煤厂 新建 潞安 56~58 洗煤200万吨
焦作中马村立井 新建 焦作 55~59 采煤60万吨
兴安台二号立井 新建 鹤岗 56~61 采煤150万吨
大同鹅毛口立井 新建 大同 57~61 采煤120万吨
淮南谢家集中央洗煤厂 新建 淮南 57~59 洗煤100万吨
通化湾沟立井 新建 通化 56~58 洗煤60万吨
峰峰中央洗煤厂 新建 峰峰 57~59 洗煤200万吨
抚顺西露天矿 改建 抚顺 53~59 采煤300万吨
抚顺龙凤矿 改建 抚顺 53~58 洗煤90万吨
抚顺老虎台矿 改建 抚顺 53~57 洗煤80万吨
抚顺胜利矿 改建 抚顺 53~57 洗煤90万吨
双鸭山洗煤厂 新建 双鸭山 54~58 洗煤150万吨
铜川玉石凹立井 新建 铜川 57~61 采煤120万吨
峰峰通顺3号立井 新建 峰峰 57~61 采煤120万吨
平顶山2号立井 新建 平顶山 57~60 采煤90万吨
抚顺东露天矿 新建 抚顺 56~61 油母页岩700万立方米
石油(2项):炼油170万吨
兰州炼油厂 新建 兰州 56~59 炼油100万吨
抚顺第二制油厂 改建 抚顺 56~59 页岩原油70万吨
电力(25项):装机288.65万千瓦
阜新热电站 扩建 阜新 51~58 15万千瓦
抚顺电站 扩建 抚顺 52~57 15万千瓦
重庆电站 新建 重庆 53~54 2.4万千瓦
丰满水电站 扩建 丰满 51~59 42.25万千瓦
大连热电站 扩建 大连 54~55 2.5万千瓦
太原第1热电站 新建 太原 53~57 7.4万千瓦
西安热电站(1—2期) 新建 西安 52~57 4.8万千瓦
郑州第2热电站 新建 郑州 52~53 1.2万千瓦
富拉尔基热电站 新建 富拉尔基 52~55 5万千瓦
乌鲁木齐热电站 新建 乌鲁木齐 52~59 1.9万千瓦
吉林热电站 扩建 吉林 56~58 10万千瓦
太原第2热电站 新建 太原 56~58 5万千瓦
石家庄热电站(1—2期) 新建 石家庄 55~59 4.9万千瓦
鄠县热电站(1—2期) 新建 鄠县 56~60 10万千瓦
兰州热电站 新建 兰州 55~58 10万千瓦
青山热电站 扩建 武汉 55~59 11.2万千瓦
个旧电站(1—2期) 新建 个旧 54~58 2.8万千瓦
包头四道沙河热电站 新建 包头 56~58 5万千瓦
包头宋家壕热电站 新建 包头 57~60 6.2万千瓦
佳木斯纸厂热电站 新建 佳木斯 55~57 2.4万千瓦
株洲热电站 新建 株洲 55~57 1.2万千瓦
成都热电站 新建 成都 56~58 5万千瓦
洛阳热电站 新建 洛阳 55~58 7.5万千瓦
三门峡水利枢纽 新建 陕县 56~69 110万千瓦
北京热电站 新建 北京 58~59 10万千瓦
钢铁(7项):|铁670万吨 钢636.6万吨 钢材360万吨
鞍山钢铁公司 改建 鞍山 52~60 铁250、钢320、钢材250万吨
本溪钢铁公司 改建 本溪 53~57 铁110万吨
富拉尔基特钢厂(1—2期) 新建 富拉尔基 53~58 特钢16.6万吨
吉林铁合金厂 新建 吉林 53~56 铁合金4.35万吨
武汉钢铁公司 新建 武汉 55~62 生铁150、钢150、钢材110万吨
包头钢铁公司 新建 包头 56~62 生铁160、钢150万吨
热河钒钛矿 新建 承德 55~58 钛镁7000吨、钒铁1000吨
有色(11项)
抚顺铝厂(1—2期) 改建 抚顺 52~57 铝锭3.9万吨、铝0.12万吨
哈尔滨铝加工厂(1—2期) 新建 哈尔滨 52~58 铝材3万吨
吉林电缆厂 新建 吉林 53~55 石墨制品2.23万吨
株洲硬质合金厂 新建 株洲 55~57 硬质合金500吨
杨家杖子钼矿 新建 杨家杖子 56~58 钼精矿4700吨
云南锡业公司 新建 个旧 54~58 锡3万吨
江西大吉山钨矿 新建 虔南(今全南) 55~59 采选1600吨/日
江西西华山钨矿 新建 大庾。 56~59 1856
江西岿美山钨矿 新建 定南 56~59 1570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 新建 白银 55~62 电铜3万吨、硫酸2.5万吨
洛阳有色金属加工厂 新建 洛阳 57~62 铜材6万吨
化工(7项): 合成氨15.4万吨 硝酸铵18.8万吨
吉林染料厂 新建 吉林 55~58 合成染料及中间体7385吨
吉林氮肥厂 新建 吉林 54~57 合成氨5万吨、硝酸铵9万吨
吉林电石厂 新建 吉林 55~57 电石6万吨
太原化工厂 新建 太原 54~58 硫酸4万吨、烧碱1.5万吨
兰州合成橡胶厂 新建 兰州 56~60 合成橡胶1.5万吨
太原氮肥厂 新建 太原 57~60 合成氨5.2万吨、硝酸铵9.8万吨
兰州氮肥厂 新建 兰州 56~59 合成氨5.2万吨、硝酸铵9.8万吨
机械(24项)
哈尔滨锅炉厂(1—2期) 新建 哈尔滨 54~60 高中压锅炉4080吨/年
长春第一汽车厂 新建 长春 53~56 解放牌汽车3万辆
沈阳第一机床厂 新建 沈阳 53~55 车床4000台
哈尔滨量具刃具厂 新建 哈尔滨 53~54 量刃具512万付/1032吨
沈阳风动工具厂 改建 沈阳 52~54 各种风动工具2万台/554吨
沈阳电缆厂 改建 沈阳 52~54 各种电缆3万吨
哈尔滨仪表厂 新建 哈尔滨 53~56 电气仪表10万只、汽车仪表5万套、电度表60万只
哈尔滨汽轮机厂(1—2期) 新建 哈尔滨 54~60 汽轮机60万千瓦
沈阳第二机床厂 改建 沈阳 55~58 各种机床4497台/1.6万吨
武汉重型机床厂 新建 武汉 55~59 机床380台
洛阳拖拉机厂 新建 洛阳 56~59 拖拉机1.5万台
洛阳滚珠轴承厂 新建 洛阳 54~58 滚珠轴承1000万套
兰州石油机械厂 新建 兰州 56~59 石油设备1.5万吨
西安高压电瓷厂 新建 西安 56~62 各种电瓷1.5万吨
西安开关整流器厂 新建 西安 58~61 高压开关1.3万套/整流器60万千瓦
西安绝缘材料厂 新建 西安 56~60 各种绝缘材料6000吨
西安电力电容器厂 新建 西安 56~58 电力电容器100千伏安6.1万只
洛阳矿山机械厂 新建 洛阳 55~58 矿山机械设备2万吨
哈尔滨电机厂汽轮发电机车间 新建 哈尔滨 54~60 汽轮发电机60万千瓦
富拉尔基重机厂 新建 富拉尔基 55~59 轧机炼钢炼铁设备6万吨
哈尔滨炭刷厂 新建 哈尔滨 56~58 电刷及炭素制品100吨
哈尔滨滚珠轴承厂 改建 哈尔滨 57~59 滚珠轴承655万套
湘潭船用电机厂 新建 湘潭 57~59 电机11万千瓦
兰州炼油化工厂机械厂 新建 兰州 56~59 化工设备2.5万吨
轻工(1项)
佳木斯造纸厂 新建 佳木斯 53~57 水泥纸袋5万吨/铜网6万平方米
医药(2项)
华北制药厂 新建 石家庄 54~58 青霉素链霉素等115吨、淀粉1.5万吨
太原制药厂 新建 太原 54~58 磺铵1200吨
军工(43项)
“二五”时期施工3项
有色2项
东川矿务局 新建 东川 58~61 采选2万吨/日
会泽铅锌矿 新建 会泽 58~62 铅1.5万吨、锌3万吨
军工1项
山西874厂 新建 58~66

1956年4月7日中苏再次签订协议,增加55个援助项目,其中新增工业建设项目为49个,另外包括3个研究所,2个电站的二期工程,1个国防工业的重复项目。1956年9月又签订了12项。截至1957年3月,我国与苏联签订了协议的建设项目共计255项,其中工业部门的项目共244项,非工业项目11项。以上项目中除去重复计算的13个项目,业经双方同意撤消的10个项目及1957年底可建成的63个项目外,留待第二个五年计划继续建设或需修改协议的共计169个项目。

阅读全文

与建国前30年我国有哪些技术引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个人如何自己做一个产品 浏览:402
动物产品加工场所如何申报检疫 浏览:174
如何反击技术主义 浏览:974
联通代理费有什么用 浏览:90
为什么小米热点是低数据模式 浏览:395
勘验检查的程序是什么 浏览:712
平衡车控制板怎么改程序 浏览:934
北流房屋出售信息多少 浏览:776
团队活动怎么植入产品 浏览:773
被强迫交易的人是什么心理 浏览:355
小程序葵花知识达人怎么进不去 浏览:123
如何做好数据孤岛 浏览:502
产品试用活动怎么促销 浏览:193
汽车过户多久更新成新车主的信息 浏览:880
海产品有哪些怎么做 浏览:937
青岛个体户代理记账需要什么 浏览:546
嘴角周围黑用什么产品 浏览:893
华泰证券非交易日怎么不能开户 浏览:225
如何获取商场数据 浏览:854
华为手机如何快速撤回错误信息 浏览: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