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诊科护士基本技能有哪些
急诊科进修护士需要掌握的技能有哪些?相信很多朋友对此非常关注,因此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内容:
1、能熟练掌握急诊部各班(护理班、治疗班、巡视班、分诊班等)工作程序及岗位职责。
2、熟练掌握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急救原则、急救流程。
3、具有应用护理程序对急、危、重症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4、熟练掌握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技术。
5、能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护理技术操作:如成人静脉输液、各种皮试液的配制、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
6、熟悉急诊工作制度。
7、熟悉急诊科建设与布局。
㈡ 常用的现场急救技术包括
现场急救的总体任务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伤病员的痛苦,降低白化病致残率和死亡率,为医院抢救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场急救后能生还的伤员和病人优先救援。这是一般原则。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还必须遵守以下六条原则。
1、首先恢复,然后固定的原理原则是指在心脏和呼吸停止和断裂,心肺脑应该通过嘴对嘴的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复苏和骨折固定后心脏和呼吸恢复。
2、先止后包扎原则是指在伤口大出血的情况下,立即用穴位按压、止血带或药物止血,然后对伤口进行消毒包扎的原则。
3、重前轻原则,是指优先抢救危重和轻伤患者,优先抢救后轻伤患者。
4、先救后治的原则过去,大多数伤员和病人都是先送后救的,这往往导致救援的时机不对,导致本不应该死亡的人失去了生命。
现在把它倒过来,首先保存它,然后再发送它。在去医院的路上,不要停止抢救措施,继续观察病情和损伤的变化,少乱流,注意保暖,安全到达目的地。
5、急救与呼救并重的原则。在大量伤病员的情况下,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目前的情况下,争取急救和外援更快。
6、运输与医疗的一致性原则过去,在危重病人的处理中,运输、医疗、监测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是分开的。交通是由交通部门负责的,途中医疗是由卫生部门协助的,仿佛只是协助的责任。
(2)急诊开展的专业技术有哪些扩展阅读:
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协调不佳、未能确保途中继续进行救援以及车辆严重颠簸,造成了伤员和病人的过度痛苦和死亡。这种情况在国内外都很普遍。
医疗救护要在任务要求一致、步骤协调、任务完成的条件下进行。在运送危重病人时,可减少痛苦,减少死亡,安全到达目的地。
在过去,急救是一种拿起来就跑的方法。这个概念在国际上已经被等待和稳定受伤的观念所取代。这种稳定方法表明,可以有效地降低战时和和平时期急诊护理中的死亡率和残疾率。
当等待和稳定损伤情况时,不是让患者等待,而是打开气道,心肺脑复苏,控制大出血,制动骨折,少处理,非专业人员应多加注意。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大大加强了院外急救和运输工作。例如,在美国,伤员从接到呼叫信号到医院只需要37分钟左右,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充分证明了时间就是生命。
急救时间标准:
大量的急救实践表明,急救人员越早接近伤员,伤员受伤后的急救时间越短,伤员的存活率就越高。
1、最佳急救:受伤后12小时内。
2、更好的急救时间:受伤后24小时内。
3、延迟急救:受伤后24小时。
㈢ 常用的现场急救技术包括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可利用物品去除口腔内出血、呕吐物和其它分泌物,可抬起双颏使呼吸道通畅(可不使颈椎受到弯曲);多发伤或单独头、颈部损伤时,脊髓必须给予固定保护。意识丧失者、头面颈部创伤者、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困难者,应早期进行院外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及高流量吸氧。
2、止血
一般止血法。比较小的创伤出血,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后,覆盖无菌纱布,用绷带加压包扎。当四肢大血管出血用加压包扎法无效时采用。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管(条)与气压止血带两种,使用时不易时间过长,防止肢体缺血。
3、包扎
绷带包扎法。最普遍的一种伤口包扎法,其取材、携带和操作方便,方法容易掌握;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包扎应用灵活,包扎面积大,效果好,操作快,适用于头面胸腹四肢等全身各部位。使用时要求三角巾边要固定,角要拉紧,中心舒展,敷料贴体。
4、固定
可以防止骨折断端移动而损伤血管、神经、内脏。主要用于固定四肢、骨盆和脊柱。院前头部或颈部受伤时,急救者不能确定颈椎是否受损时都推荐使用颈椎固定托;受到严重创伤或虽创伤较轻但有症状的伤员行急救时也推荐固定颈椎。
5、搬运与转送
伤员经止血、包扎、固定等处理后,要将伤员尽快搬运和转送到救护站或医院进行治疗。其运送先后次序应是先转运危及生命者,然后转运开放性损伤和多发性骨折者,最后转运轻伤员。
需要时应给予伤者镇痛药或抗感染药物,防治疼痛性休克和感染的发生,但颅脑损伤和未确诊的胸、腹部损伤患者不宜使用镇痛药物。
㈣ 急诊科护理操作技术有哪些
静脉输液,吸氧,吸痰,采血,cpr,洗胃,电除颤,心电图,心电监护,导尿,这些都是急诊输液大厅和抢救室一定要会的,用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