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审计抽样在实务中的应用
一、抽样审计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概念 在传统审计时期,由于企业的规模兄握和业务量相对较小,基本上能够通过全面详查的审计方法完成审计任务,即对企业所有经济业务和会计凭证进行详细核查,又称详查法,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积极全球化的影响,产生了大型企业集团、跨国公司的出现,经济业务急剧增长,详查法效率低下、成本较高,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抽样审计已经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手段。世界各国都相继制定了本国的审计抽样准则,我国于1996年制定并发布了《独立审明尘态计具体准则第4号—审计抽样》,一些企业也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制定了审计抽样的具体要求。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均有被选取的机会,为审计人员针对整个审计总体得出正确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二、运用抽样审计的必要性 1.实施抽样审计是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通过审计监督为企业提供服务,由于审计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一,经济业务多样,形成海量的经济信息,如何系统、规范和科学的运用抽样审计方法,规范审计抽样工作,确定审计重点,发现问题和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审计目标,成为创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之一,特别是企业集团公司和跨国公司,经济业务和会计记录多而复杂,审计人员要对所有的经济业务和会计记录进行全面的详查是不现实的,不仅要求抽样技术应对复杂和不断变化的经济业务,保证完成审计任务,更需要审计抽样技术和方法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 2.抽激源样审计符合成本和效益的一贯原则。审计工作有时效要求,也有审计成本和审计成效相适应的一贯要求,运用抽样审计,可以根据审计的重要性原则,不必对所有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检查,通过恰当的运用审计抽样,通过抓住审计重点,发现审计线索,对局部审计样本的分析,进行审计检查,便可推断审计对象的总体特征,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收集审计证据,支持恰当的审计结论,审计工作高效、快捷,符合成本和效益的原则。 3.提高审计结论的可靠性。统计抽样是根据概率论的原理科学地确定抽样规模,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中存在偏离特定目标的差异符合审计人员所能接受的差异或缺陷的最大程度。抽样说明审计风险是可预知的,也是可控制的,按随机方法从审计总体中选出审计样本,减少审计人员的经验、职业判断能力影响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抽样结果能够客观地反映总体特性,抽样结果的有效性增强,因而其结果更科学、更可靠,但并不是认为统计抽样就不需要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对于审计抽样对象确定、估计误差率等均需要审计人员运用个人经验和职业判断。 三、抽样审计在具体事务中的运用 在实习过程中,企业开展了产品销售情况的专项审计,该企业拥有石油焦、液化汽、丙烷、硫磺、环烷酸等十余种自营产品,产生了7937个销售订单,全年累计销售985956.605吨自营产品,193617.73万元。面对订单多、品种杂、数量大、审计时间紧的局面,只有运用抽样审计的方法才能尽快找出审计重点和问题,有效地完成审计任务。 1.根据经营重点确定抽样审计的对象 由于该企业主要产品基本为石油化工产品,大部分为系统内统购统销,风险和重点主要来源于小部分自销和外销产品,确定自营产品为审计重点。充分利用现代化查证系统AIS强大的统计和查询功能,迅速从十余种自营产品中查找出自营产品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产品—石油焦,该产品2008年累计销售336883.220吨,占全年总销售量的34%,根据重要性原则,将该产品作为本次审计的重要对象,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重点进行检查(见下表)。 2.通过分层抽样确定审计对象的样本数量 当年该企业营销部门共签订石油焦销售订单227笔,其中:最大的销售订单量8900吨,最小的销售订单量37吨,为了确保抽取的样本能够更具代表性,兼顾到订单数量的大中小情况,将订单量划分为0~1000吨、1000~5000吨、5000~9000吨的区间,每区间各抽取30%的样本,共抽取样本68个。审计人员根据分析和上述抽样测试所发现的问题或线索,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采用判断选样的方法继续实施实质性程序,并把检查的重点放在出现问题概率较大,或问题性质较严重的业务和管理环节方面。 3.确定抽取的样本 利用审计查证系统AIS中销售管理模块中销售业务审计功能,调出当年该企业石油焦销售单据的总体执行情况,审计人员在各销售区间内按比例随机抽取有关样本,按照国际通行的抽样矩阵(萨班斯法案)确定样本量,即对每年发生1次的业务,抽1笔;每年1次以上至每月1次的,至少抽2笔;每月1次以上至每周1次的,至少抽5笔;每周1次以上至每天1次的,至少抽15笔;每天多次的,至少抽25笔。 4.检查分析样本,发现异常现象 按照该公司内控实施细则中《一般产品销售业务流程》所规定的流程对抽取的每笔销售订单按照销售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同时调出ERP系统中销售管理模块中销售单据一致性程序进行逐一检查核对,重点检查销售过程异常的现象。具体是在销售单据一致性查询中将“订单单据日期”、“交货单日期”、“实际发货过账日期”、“发票日期”做对比,查出异常的现象。 通过对抽取样本的检查,审计人员发现部分销售业务发生时间顺序不一致的现象,如:销售订单41367,合同签订时间是2008年1月14日,订单创建日期是2008年1月17日,交货单开出日期是2008年1月17日,实际发货过账日期是2008年1月1~2日,到款时间为2008年1月17日。这种异常现象的实质是先发货而后付款的行为,违反了该公司关于“先付款,后发货”的销售政策。 审计人员根据这种现象发现了线索,扩大了检查范围,通过AIS审计查证系统“销售单据一致性查询”程序,快速地将这类现象的销售订单查出来,并进行了汇总,及时地反映了问题,堵塞了管理中的漏洞。
Ⅱ 过程审核抽样方案如何确定
过程审核抽样方案可参考以下程序,并确定抽样方案提供资料:
6.1 管理评审策划:
6.1.1管理评审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出现下列情况时临时召开:
a)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包括发生客户的重大投诉;
b)质量体系发生重大变饥启化时;
c)公司组织机构、产品结构、资源环境发生重大改变与调整时;
d)总经理认为必要时。
6.1.2管理者代表于二周前制订【管理评审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通知相关部门。
6.1.3相关部门按照计划的要求收集/准备以下资料:
6.1.3.1管理者代表提供:
a)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质量体系符合性、适宜性、有效性运行的报告;
b)管理体系文件修改情况及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意见的报告;
c)上次管理评审中相关改进事项落实情况的报告。
6.1.3.2销售部/国际贸易部提供:
a)市场开发、报价、送样、订单评审、交货、客户投诉和退货、收款、客户满意度等工作情况的报告;
b)本部门质量目标达成情况和改进意见的报告。
6.1.3.3技术工程部提供:
a)新品开发、项目进度等工作情况的报告;
b)现有产品工艺改进、工程变更、租世技术资料管理、工装模具制作等工作情况报告;
c)设备设烂型如施管理情况报告;
d)本部门质量目标达成情况和改进意见的报告。
6.1.3.4生产部提供:
a)生产计划、生产控制情况、生产负荷、生产效率、安全生产、物料管理的有关报告;
b)物料管理、帐、卡、物一致性,盘库、安全存量及物料品质现状情况报告;
c)本部门质量目标达成情况和改进意见的报告。
6.1.3.5采购部提供:
a)供应商开发、供应商管理、采购等工作情况报告;
b)本部门质量目标达成情况和改进意见的报告。
6.1.3.6品质管理部提供:
a)进料、制程、成品检验、不合格处理等工作情况报告;
b)纠正与预防措施落实情况的报告;
c)文件\记录管理情况报告;
d)量具校验、客户投诉处理、品质改进等工作情况报告;
e)产品专利申请、产品安全认证及产品实验工作情况报告;
f)公司内部审核、第三方审核相关整改实施及客户现场审核情况报告;
g)本部门质量目标达成情况和改进意见的报告。
6.1.3.7行政办公室提供:
a)员工招聘、培训、离职、人员配置、考勤、多能工培养等工作情况报告;
b)本部门质量目标达成情况和改进意见的报告。
6.1.4相关部门按照计划的要求收集/准备各类资料,并于会议前一周交管理者代表审核。管理者代表 将各部门上报的资料进行汇编,形成正式的会议输入材料。
Ⅲ 在控制测试中通常所采用的审计抽样方法是什么
1,在控制测试中通常采用的审计抽样方法是:属性抽样。
2,属性抽样:是指根据控制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其目的在于估计总体既定控制的偏差率或偏差次数。
3,属性抽样歩奏:明确审计测试目标;定义属性和偏差状态;定义总体;定义抽样单位;确定可容忍的偏差率;确定可接受的过度信赖风险;估计总体偏差率;确定初始样本量;选取样本;1实施审计手续;根据样本推断总体;分析偏差;决定总体的可接受性。
从历史上看,审计方法经历了从详细审计向抽样审计、从顺查法向逆查法、从单一检查方式向系统检查方式、从手工审计向计算机审计、从账项导向审计向系统导向审计再向风险导向审计等演进的几种不同阶段或层面。
测算下审计风险,计算出风险比例按照比例确定抽样范围和数量
一、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 将调查总体全部观察单位编号,再用抽签法或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优点:操作简单,均数、率及相应键晌的标准误计算简单。 缺点:总体较大时,难以一一编号。 二、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又称机械抽样、等距抽样,即先将总体的观察单位按某一顺序号分成n个部分,再从第一部分随机抽取第k号观察单位,依次用相等间距,从每一部分各抽取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优点:易于理解、简便易行。 缺点:总体有周期或增减趋势时,易产生偏性。 三、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 总体分群,再随机抽取几个群组成样本,群内全部调查。 优点:便于组织、节省经费。 缺点:抽样误差大于单纯随机抽样。 四、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 先按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类别,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有按比例分配和最优分配两种方案。 优点:样本代表性好,抽样误差减少。 以上四种基本抽样方法都属单阶段抽样,实际应用中常根据实际情况将整个抽样过程分为若干阶段来进行,称为多阶段抽样。 各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一般是: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稿好锋
希望采纳
国标gb2828-1随机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使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2、分层抽样: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袜散,这种抽样方法是一种分层抽样。
3、整群抽样:整群抽样又称聚类抽样。是将总体中各单位归并成若干个互不交叉、互不重复的 *** ,称之为群;然后以群为抽样单位抽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式。
4、系统随机抽样: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显得较为费事。这时,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叫做系统抽样。
随机抽样,
从第一行第二列开始592不是,
后续符合要求的第一个数是089,后三位在300以内的分别是:
089、222、226、189、135
按系统抽样
五个样本,300/5=60,每个样本中间编号差异60,抽查样本分别为:
003、063、123、183、243
1.根据符合性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通常称为 ( C)。 C.属性抽样 2.以下在抽样过程出现的各种失误中,( A)属于非抽样风险。 A.由于将可信较程度确定的过低而引起样本量过低 3.在下表所列情况中,关于未批准赊销的情况属于(B )。 B.信赖过度风险 6.注册会计师欲从2000张凭单中按系统选样方法选出25张作为样本,确定的选样起点为326,则抽样间隔、所能选到的最小的凭单编号及最大的凭单编号分别是( D)。 D.80,16和1946
由于总体的个数较少,故应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故答案为:简单随机抽样.
因为体系审核一般时间只有1~2天,要想全部审核完毕的话可能要3~4天所以只能采用抽样方法。但不管哪种方法有几点必须注意第一就是涉及到产品的必须要做好,一般量具管理、不合格品、过程控制记录、现场作业指导书、区域划分、客户投诉等等重点肯定要查的。
就是所有的总量
Ⅳ 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有
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有:确定调查总体、确定抽样框架、抽样技术和样本含量的确定、调查人员培训与预调查、实施调查,收集资料、资料整理和分析。
6.资料整理和分析: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审核收集到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将资料录入相应的软件,变成电子版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推断总体的情况。
Ⅳ 审核抽样的原则和方法
抽样要遵循四项原则,分别是:目的性;可测性;可行性;经济型原则。
方法:简单随机抽样:一般的,设一个总体个数为N,如果通过逐个 抽取的 方法抽取一个样本,且每次抽取时,每个个体被抽到的 概率相等,这样的 抽样方法为简单随机抽样。
从一批产品的所有个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检验,并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来判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统计推断工作。
简介
抽样检验方汪扒案(简败缓称抽样方案)是一套规则,依据它去决定如何抽样(一次抽或分几次抽、抽多少),并根据抽出产品检验的结果决定接收或拒收该批产品。在确定了一个抽样方案后,可以计算具有指定质量指标(例如批不合格品率p)的一批产品被接收的概率,接收概率L(p)是p的函数,称为抽查特性函数,简称OC函数,其图形称为抽查特性曲察陵模线)。
Ⅵ 产品质量审核中的抽样检验的步骤有哪些
步骤如下:
1、确定产品质量审核间隔期。
2、确定产品质量审核抽样检验地点。
3、确定产品审核样本容量。
4、审核检验。
质量检验阶段进行检验把关缺点
1、缺乏系统的观念,责任不明,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容易扯皮、推诿。
2、在生产过程中缺乏预防,一旦出现废品,就是“既成事实”,一般很难补救。
3、要求对成品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而百分之百的检验并不等于百分之百的准确,而且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这样做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对于某些产品来说,这种检验在技术上也是不可能的,或毫无意义的。
Ⅶ 2.【资料】审计人员对某企业的领料单进行审查,领料单编号为001至800,现决定用
&本章重点&Ⅷ 抽样检验的方法有哪些
一.品质控制的演变
1.操作者控制阶段:产品质量的优劣由操作者一个人负责控制。
2.班组长控制阶段:由班组长负责整个班组的产品质量控制。
3.检验员控制阶段:设置专职品质检验员,专门负责产品质量控制。
4.统计控制阶段:采用统计方法控制产品质量,是品质控制技术的重大突破,开创了品质控制的全新局面。
5.全面质量管理(TQC):全过程的品质控制。
6.全员品质管理(CWQC):全员品管,全员参与。
二,品质检验方法
1、全数检验:将送检批的产品或物料全部加以检验而不遗漏的检验方法。 适用于以下情形:
①批量较小,检验简单且费用较低;
②产品必须是合格;
③产品中如有少量的不合格,可能导致该产品产生致命性影响。
2、抽样检验:从一批产品的所有个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检验,并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来判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统计推断工作。
①适用于以下情形:a. 对产品性能检验需进行破坏性试验;
b. 批量太大,无法进行全数检验;
c. 需较长的检验时间和较高的检验费用;
d. 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品存在。
②抽样检验中的有关术语:
a.检验批:同样产品集中在一起作为抽验对象;一般圆棚来说,一个生产批即为一个检验批。可以将一个生产批分成若干检验批,但一个检验批不能包含多个生产批,也不能随意组合检验批。
b.批量:批中所含单位数量;
c.抽样数:从批中抽取的产品数量;
d.不合格判定数(Re):Refuse的缩写即拒收;
e.合格判定数(Ac):Accept的缩写即接收;
f.合格质量水平(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的缩写。通俗地讲即是可接收的不合格品率。
3、抽样方案的确定: 我厂采用的抽样方案是根据国家标准GB2828《逐批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来设计的。具体应用步骤如下:
①确定产品的质量判定标准:
②选择检查水平:一般检查水平分Ⅰ、Ⅱ、Ⅲ;特殊检查水平分S-1、S-2、S-3、S-4,一般情况下,采用一般水平Ⅱ。
③选择合格质量水平(AQL):AQL是选择抽样方案的主要依据,应由生产方和使用方共同商定。
④确定样本量字码,即抽样数。
⑤选择抽样方案类型:如一次橘州则正常抽样方案,加严抽样方案,还是多次抽样方案。
⑥查表确定合格判定数(AC)和不合格判定数(Re)。
三、检验作业控制
1、进料(货)检验(IQC):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①进料检验项目及方法 :
a 外观:一般用目视、手感、对比样品进行验证;
b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c特性:如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②进料检验方法:a 全检, b抽检
③检验结果的处理:a 接收; b拒收(即退货); c 让步接收; d全检(挑出不合格品退货)
e 返工后重检
④依据的标准:《原材料、外购件技术标准》、《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理化检验规程》等等。
2、生产过程检验(IPQC):一般是指对物料入仓后到成品入库前各阶段的生产活动的品质控制,即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而相对于该阶段的品质检验,则称为FQC(Final Quality Control)。
①过程检验的方式主要有:
a. 首件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b. 过程控制与抽检、巡检相结合;
c. 多道工序集中检验; d. 逐道工序进行检验;
e. 产品完成后检验; f. 抽样与全检相结合;
②过程品质控制(IPQC):是对生产过程做巡回检验。
a. 首件检验; b. 材料核对;c. 巡检:保证合适的巡检时间和频率,严格按检验标准或作业指导书检验。包括对产品质量、工艺规程、机器运行参数、物料摆放、标识、环境等的检验; d检验记录,应如实填写。
③过程产品品质检验(FQC):是针对产品完工后的品质验证以确定该批产品可否流入下道工序,属定点
检验或验收检验。a. 检验项目:外观、尺寸、理化特性等;b. 检验方式:一般采用抽样检验;c.不合格处理;d.记录;
④依据的标准:《作业迹明指导书》、《工序检验标准》、《过程检验和试验程序》等等。
3、最终检验控制:即成品出货检验。(Outgoing Q.C)
4、品质异常的反馈及处理:
①自己可判定的,直接通知操作工或车间立即处理;
②自己不能判定的,则持不良样板交主管确认,再通知纠正或处理;
③应如实将异常情况进行记录;
④对纠正或改善措施进行确认,并追踪处理效果;
⑤对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应作好明确的状态标识,并监督相关部门进行隔离存放。
5、质量记录:为已完成的品质作业活动和结果提供客观的证据。
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字迹清晰、完整并加盖检验印章或签名。
还要做到:及时整理和归档、并贮存在适宜的环境中。
四、统计技术简介(参见《统计技术应用指南》)
1、分层法:是运用统计方法作为管理的最基础工具,目的是把杂乱无序的资料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和统计。
2、调查表: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常用调查表来收集数据。如不良项目调查表、不合格原因调查表等。
3、排列图: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根据“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原理(即二八原理)制作而成的。排列图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左边的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的纵坐标表示频率(以百分比表示)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至右依次排列。
4、因果分析图:是用于分析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图表,一般从人、机、料、法、环、测等6个方面分析。
5、直方图:(略)
6、控制图:(略)
五、质量管理常用的工作方法和分析方法
1、PDCA管理循环
PDCA管理循环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程序),把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划为P(plan计划)、
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处理)四个阶段。
第一为P(计划)阶段,其中分为四个步骤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
(3)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4)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措施,提出改进计划,定出目标
第二为D(实施)阶段:按照制订计划目标加以执行
第三为C(检查)阶段:检查实际执行结果看是否达到计划的预期效果。
第四为A(总结处理)阶段,其中分二步:
⑴总结成熟的经验,纳入标准制度和规定,以巩固成绩,防止失误
⑵把本轮PDCA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纳入下一轮PDCA循环中去解决。
2、5W2H法 : Why: 为何----为什么要如此做?
What: 何事----做什么?准备什么?
Where: 何处----在何处进行最好?
When: 何时----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完成?
Who: 何人----谁去做?
How: 如何----如何做?
How much:成本如何?
3、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励法,可以有效地识别问题的可能解决办法和潜在的质量改进机会。一般应用在分析讨论会议中,特别是QC小组会议 、质量分析会等。
在运用头脑风暴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禁止批评:不准批评和反对他人的意见;
2.自由奔放:尽情地想象,自由地发言,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欢迎多提观点:提出的观点越多越好;
4.结合改善:与别人的意见相结合,不断启发和改善自己的想法;
5.如实记录:对任何人的发言包括相反的意见都要如实记录下来。一是获得全面的信息,二是给人以重视感,从心理上感召他人多发表意见。
六、如何开展QC小组活动
1 QC小组的组建
①QC小组的定义:QC小组(Quality Control的缩写)即质量管理小组。是指在生产现场或工作岗位上的职工自愿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的小组,解决工作场所存在的问题,以达到质量改善的目的。QC小组是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②QC小组活动的作用:A. 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提高人的素质;B. 预防质量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改进;
C. 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强化团队意识和质量意识,从而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③组建QC小组的原则:A. 自愿参加,自愿结合是组建QC小组的基本原则; B. 由上而下,上下结合是组建QC小组的基础;C. 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是组建QC小组的好形式;D. 事实求是,结合实际。
④QC小组的人数:QC小组人员不宜过多,一般3-10人为宜。
⑤QC小组组长的职责:A. 组织小组成员制订活动计划,进行工作分工,并带头按计划开展活动;B. 负责联络协调工作,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小组活动情况,争取支持和帮助;C.抓好质量教育,组织小组成员学习有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D. 团结小组成员,充分发扬民主,为小组成员创造宽松的环境,增强小组的凝聚力;E.经常组织召开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各种问题,做好小组活动记录,并负责整理成果和发表。
2 QC小组活动步骤
① 活动课题的选择:选题范围 :提高改善产品质量的课题;降低损耗的课题;优化环境的课题;改善管理的课题;提高职工素质的课题。
对选题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先易后难;提倡大小课题相结合,以小课题为主;选题要具体明确;选题应选周期短,见效快的课题,一个课题一般应在3—6个月完成,最多不超过一年时间。
② 现状的调查:通过调查表或其他形式,运用数据说话的方式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并确定解决问题的主攻方向,为设定目标提供依据。
③设定目标:制定的目标应是经过大家的努力可以达到的。
④原因分析:运用恰当的工具,把现状调查的主要问题按人、机、料、法、环、测等六大因素,采用调查表、
因果图、排列图等恰当的工具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造成质量问题的具体原因,并确定主要原因。注意:在原因分析时,应召开小组会议,运用头脑风暴法,发挥团队的智慧,尽可能将原因一一找出。
⑤制定对策:一般以对策表的形式列出具体项目,在制定对策表时,应采用5W1H法,多问几个为什么。因此对
策表应包括:为什么要制定对策(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哪里执行(WHere),谁去执行(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和如何执行(How)等。
⑥实施对策:按制定的对策或计划执行。
⑦效果检查验证。
⑧巩固措施: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并纳入有关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制度和规定之中,以巩固已取得的成绩,同时防止类似问题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