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富硒蔬菜是怎样种出来的
富硒拦渣蔬菜通过生物转化的方法,在植物的自然生长阶段中,有机的将硒元素导入到植物的体内,从而产生有机硒含量较高的蔬菜,这种蔬菜的种植就被称之为富硒蔬菜种植。食物硒含量受地理影响很大,土壤硒的不同造成各地食品中硒含量的极大差异。
目前已发现的富硒地区有:海南、湖南湘西、湖北恩施、陕西安康、贵州开阳、浙江龙游、山东枣庄、四川万源、江西丰城等。其中海南富硒面积达到9545公里。中国营养学会对我国13个省市做过一项调查表明,成人日平均硒摄入量为26-32微克。
(1)中芬硒元采用什么施肥技术来实现扩展阅读
种植富硒蔬菜的注意事项
1、合理区划,直接利用,种植培育天然富硒农产品。富硒耕地的直接利用相对比较简单,按简渗悄本地资源与环境的实际,结合市场需求和农业种植结构,比较经济效益,选择既易富硒又具市场前景且比较效益较高的农产品种类,直接在已知的富硒耕地上种植和培育富硒农产品。
2、非农用土地富硒耕作土层异地利用。富硒土壤层的异地利用只适用于已规划批准农转建设用地征占的富硒耕地,这类用地富硒土层的异地利用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相对较为复杂。富硒耕作土壤是宝贵的土地资源,应采用表土剥离、异地培肥等工程手段,快速改善新开发耕地的质量。
3、开展富硒农产品种植的田间实验。富硒土地利用与富硒农产品开发,必须首先解决富硒土壤中普遍存在的全硒高而水溶硒低(一高一低)问题。开展农田土壤改良与种植对比试验,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有条件时,可在富硒耕地上开展田间实验喊枯工作。
Ⅱ 什么是芝麻
形态特征编辑
全株长着茸毛。茎直立,高约1米,下圆上方。总状花序顶生
芝麻制作(14张)
,花单生,或两三朵簇生于叶腋。圆筒状,唇形,淡红、紫、白色。因品种不同,长筒形蒴果的棱数有4.6.8不等。种子扁圆,有白、黄、棕红或黑色,以白色的种子含油量较高,黑色的种子入药,味甘性平,有补肝益肾、润燥通便之功。芝麻油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的含量高达43.7%,比菜油、花生油都高。芝麻的茎、叶、花都可以提取芳香油。[1]
芝麻详解图
2分布情况编辑
原产中国云贵高判衡喊原。
3栽培技术编辑
整地做畦
无论是夏芝麻还是秋芝麻,都是在气温高、蒸发量大的季节播种,精
芝麻开花
细整地,保持水土水分是全苗的关键。在土壤水分多的情况下可在梨地后纵横精细耙地,播种后耙地盖种,在土壤水分少的情况下,耙地后立即播种、耙地盖种,并镇压保墒。芝麻怕渍,而生育期是在雨水较多的时期,因此在单种芝麻的时候要做畦——2—3米宽,平开好畦沟、腰沟及围沟,以便及时排灌。
芝麻的种植制度
由于芝麻茎杆直立,遮阴面积少,芝麻常用来与矮杆作物混作。例如与甘薯、花生、大豆等作物混作或间作。一般在甘薯地隔1—2行沟内间作一行芝麻或每隔2—4行花生间作一行芝麻。芝麻比较耐旱,而豆类比较耐湿,芝麻与豆类混作有利预防旱涝。
播种
芝麻照片集锦(18张)
1、播期夏芝麻适宜的播期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秋芝麻适宜的播期是7月上旬、中旬,在热量较好的情况下可以迟到7月下旬。
2、播种量 每亩用种量,撒播为400克,条播为350克,点播为250克。在土壤肥力高、病虫害少、含水量高的田块可适当少播。
3、播种方式 有点播、撒播和条播三种。撒播是江淮地区的传统播种方式,适宜于抢墒播种。撒播时种子均匀疏散,覆土浅,出苗快,但不利于田间管理。条播能控制行株距,实行合理密植便于间苗中耕等田间管理,适宜机械化操作。点播每穴5—7粒种子。无论何种播种方式,浅播、匀播,深度2—3厘米为宜。
施肥技术
施肥技术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以过磷酸钙和草木灰。基肥应浅施。在酸性土壤,基肥应增施石灰、草木灰。在土壤中磷钾含量低的地区应增施磷钾肥。芝麻的追肥,除在土贫瘠的地区或田块要施用苗肥外,分枝品种一般在分枝出现时施用,单杆品种在现蕾到始花期施用。根外施肥一般用0.4%磷酸二氢钾,在始花到盛花期,选晴天下午喷施,隔两天再喷施一次。在缺硼的地区应施用硼肥。
苗期迫肥,在底肥少、质量差的情况下,必须要早施。一般在定苗前后,根据幼苗长势,每公顷追施尿素45-75公斤。到芝麻现蕾初花期,每公顷可分别加施磷肥150-225公斤和钾肥75^150公斤。芝麻始花期每公顷施尿素75-150公斤的,芝麻生长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1-2次,可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光合强度,达到增产效果。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配合,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做到底肥、种肥、追肥三肥配套,科学施肥,实现芝麻早发、稳长、不早衰。
种植密度
夏芝麻单杆型品种的种植密度为每亩8000—10000株,分支型的品种6000—8000株;秋芝麻单杆型品种每亩10000—15000株,分枝型品种8000—10000株。
田间管理
畦地种植
1、间苗定苗 要在3—4片真叶以前定苗,间苗至合理的密度。
2、中耕除草 从出苗到始花要中耕3—4次,封行以后不可再中耕拦枣,中耕结合培土,有利于排水防渍,防止倒伏。
3、灌溉排水 芝麻对土壤水分反应最敏感,既怕渍涝,又不耐长期干旱,因此必须注意灌溉和排水。
4、收获和贮藏 芝麻在成熟时要及时收获。因为芝麻含油量高,不宜贮藏。故进仓时种子含水量不能超过7%。[2]
4病虫防治编辑
1、芝麻立枯病
症状:芝麻立枯病是苗期常见重要病害。初掘野发病时,幼苗茎部产生褐色病斑,后绕 茎部扩展,最后茎部缢缩成线状,幼苗折倒。发病轻的尚可生和。病部皮层变褐缢缩, 遇有天气干旱或土壤缺水时,下部叶片萎蔫,严重的枯死。
芝麻植物形态(4张)
病原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气温—001或低温多雨易发病。
防治方法:用耐渍性强的品种如阳信芝麻、临沂芝麻、黄县红芝麻、冠县芝麻、单县芝麻、博山四棱白、双丰2中芝3号等.(1)精细整地,采用高畦栽培(2)用种子重量5607的857福美双粉剂或257多福合剂、5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2、芝麻红色根腐病
症状主要为害茎基部,茎基现褐色斑,初期病健组织分界不明显,后根部外皮变 褐腐烂,剥去根表皮时内部呈红色,严重的全株叶片逐渐萎蔫,病株枯死。湖北、河南芝麻栽培区时有发生。
病原不详。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多发生在土壤水分过多的低洼、积水地,或大水淹后, 根部窒息引致根部腐烂,生理机能衰弱,造成植株萎蔫死亡。
防治方法:采用高畦或选择高燥地块种植芝麻。雨及时排水,防止积水。
3、芝麻花叶病
症状:该病河南发生很普遍,常年发病株率为7—57。病株出现花叶、皱缩, 茎秆扭曲、矮化,一般不结实或结蒴果小籽粒秕瘦。花叶扩展后变黄。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毒可经汁液传染,由蚜虫以蜚持久方式传毒,种子不能传 毒。能系统侵染大豆,心叶烟、三生烟等表现花叶。侵染番茄、甜菜时产生叶片皱缩、 卷曲畸形。不侵染菜豆、豇豆、绿豆、西瓜、曼陀罗、苋色藜和假酸浆。该病毒与西瓜 花叶病毒、芜菁花叶病毒、马铃薯病毒的抗血清不发生反应。
病原暂称芝麻花叶病毒,属马铃薯>病毒组。病毒粒体线状.大小。病组织细胞质或叶绿体中含结晶体、风轮状和卷纸形圆柱状 内含体。
防治方法:参见芝麻黄花叶病
4、芝麻变叶病
症状又称“芝麻公”。中国年在广东发现。染病植株矮化,叶片变小丛生, 节间缩短,花柄拉长,花瓣转绿,柱头伸长,长出叶子,病株不能结实。损失率 左右。
病原称类菌原体。在电镜下观察病株韧皮部筛管细胞中可见到球形、椭圆形 菌体,大小—。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传毒介体据印度研究是一种叶蝉。病原 能为害芝麻属的其他种和芥属及猪尿豆属植物。该病发生传毒叶蝉数量、种群密度、播 期有关。播期早、叶蝉密度高易发病。
防治方法:国外用甲拌磷或久效磷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结合喷洒异狄氏剂,可抑制该病扩展。
5、芝麻细苗性角斑病
病斑多时常引起附近组织干缩, 因而使叶片变形。茎和叶柄上产生黑色条斑,后期病斑表面覆盖一层由菌胶 分泌液干燥后所形成的薄膜。芝麻顶部被害后不能继续发育,蒴果病斑黑褐 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蒴果内的种子常为黑褐色、干瘪。芝麻细苗性角斑病在芝麻产区广泛分布,造成早期落叶,影响产量和品质。芝麻细菌性角斑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病菌有2~5根鞭毛。叶片、叶柄、茎、果梗和蒴果均受侵害。苗期即可发病,被害幼苗 常在苗期死亡。叶上病斑初为水浸状小点,渐扩大为褐色至灰褐色多角形病 斑,最后常呈黑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还常沿叶脉串连成条斑。在湿润 时病斑上有菌浓溢出,而在干燥时造成穿孔。
防治方法:
防治本病应采取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具体抓好下述环节:
(1)种子消毒。
采用热药浸种或温汤浸种处理可消灭种子上的病原细菌,减少初侵染源。可选用温水48~53℃浸种30分钟,或硫酸铜2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500万单位的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恒温48℃热药浸种15分钟,或20%喹菌酮可湿粉1500倍液恒温48℃热药浸种15分钟。恒温热药浸种处理法较常规的温汤浸种处理法效果为优。
(2)注意寻找抗病品种或抗病单株,选育高产抗病良种。
(3)加强管理,抓好栽培防病。配方施肥;科学管水,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清洁田园,收集病残落叶烧毁。
(4)及时喷药预防控病。
在本病常发地区,应在病害尚未出现时喷药预防1~2次,发病初期连续喷药封锁发病中心。药剂可选用1:1:100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悬浮剂800倍液,或20%喹菌酮可湿粉1000~1500倍液,或1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粉800倍液,喷2~3次,隔7~15天1次,前密后疏,交替施用,喷匀喷足。
芝麻虫害有小地老虎、刺蛾、斜纹夜蛾、金龟子、萤火虫等,可亩用80%敌敌畏乳剂100mL或90%晶体敌百虫150g对水75kg喷雾防治。[3]
5中药属性编辑
药经记载
《神农本草经》说,芝麻主治“伤中虚赢,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精益髓。”
芝麻的图片(31张)
《抱朴子》:耐风湿,补衰老。
《本草纲目》:胡麻取油,以白者为胜,服食以黑者为良。
《本草从新》:胡麻服之令人肠滑,精气不固者亦勿宜食。
《本草求真》:下元不固而见便溏,阳痿,精滑,白带,皆所忌用。
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八谷之中,惟此为良,仙家作饭饵之,断谷长生。
在中国古代,芝麻历来被视为延年益寿食品,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也认为,芝麻能强身体,抗衰老,以九蒸胡麻,同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面食,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诀。
食疗作用
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肾、肺、脾经。
有补血明目、祛风润肠、生津通乳、益肝养发、强身体,抗衰老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身体虚弱、头晕耳鸣、高血压、高血脂、咳嗽、身体虚弱、头发早白、贫血萎黄、津液不足、大便燥结、乳少、尿血等症。
芝麻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还有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e、卵磷脂、钙、铁、镁等营养成分;芝麻中的亚油酸有调节胆固醇的作用。
中药选方
芝麻冰糖水治夜嗽
生芝麻15克、冰糖10克。芝麻与冰糖共放碗中,开水冲饮;润肺、生津、治夜嗽不止、咳嗽无痰。注:芝麻1把、生姜50克、共捣烂煮汁服、亦有上述疗效。
做法指导
1、芝麻可榨制香油(麻油),供食用或制糕点;种子去皮称麻仁,烹饪上多用作辅料。
2、芝麻仁外面有一层稍硬的膜,把它碾碎才能使人体吸收到营养,所以整粒的芝麻应加工后再吃。
3、 炒制时千万不要炒糊。
烹调用途:烹饪原料,如作糕点的馅料,点心、烧饼的面料,亦可作菜肴原料。
6行业现状编辑
近几年中国芝麻产量大幅下降,2002年芝麻产量高达89.5万吨,2011年芝麻产量降低到58万吨。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对芝麻及其制品消费量呈增长趋势。由于供需缺口不断扩大,芝麻进口量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超过10%,2011年进口量高达38.9万吨。
芝麻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芝麻行业的政策环境、芝麻生产状况、芝麻消费前景、芝麻贸易情况、芝麻制品发展潜力做了深入研究,并就芝麻整个产业链给予宏观把握。
7膳食营养编辑
知识
芝麻有黑白两种,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补益药用则以黑芝麻为佳。芝麻既可食用又可作为油料。古代
芝麻
养生学陶弘景对它的评价是“八谷之中,唯此为良”。日常生活中,人们吃的多是芝麻制品:芝麻酱和香油。而吃整粒芝麻的方式则不是很科学,因为芝麻仁外面有一层稍硬的膜,只有把它碾碎,其中的营养素才能被吸收。所以,整粒的芝麻炒熟后,最好用食品加工机搅碎或用小石磨碾碎了再吃。
美白祛斑
核桃仁250克,黑芝麻250克,牛奶200毫升,豆浆20毫升,白糖适量,鸡蛋1个。做法也非常简单,将核桃仁、黑芝麻研成粉末,与牛奶、豆浆、白糖调匀,放入锅中煮沸,打入鸡蛋,边搅边煮至蛋熟即成。
核桃仁含脂肪油、蛋白质、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钙、磷、铁及镁、锌、铬、锰等,味甘、性温,有补肾强腰、温肺定喘、润肠通便的作用。
黑芝麻含脂肪油达60%,还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维生素E、叶酸、烟酸、蛋白质和多量钙等成分。其味甘,性平,有滋补肝肾、润燥滑肠之功效。
营养分析
1、芝麻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还有膳食纤维、维生素B1.B2.尼克酸、维生素E、卵磷脂、钙、铁、镁等营养成分;
芝麻
芝麻中的亚油酸有调节胆固醇的作用。
2、 芝麻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能防止过氧化脂质对皮肤的危害,抵消或中和细胞内有害物质游离基的积聚,可使皮肤白皙润泽,并能防止各种皮肤炎症。
3、 芝麻还具有养血的功效,可以治疗皮肤干枯、粗糙、令皮肤细腻光滑、红润光泽。
营养成分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可食部
100
水分(克)
5.7
能量(千卡)
531
能量(千焦)
2222
蛋白质(克)
19.1
脂肪(克)
46.1
碳水化合物(克)
24
膳食纤维(克)
14
胆固醇(毫克)
0
灰份(克)
5.1
维生素A(毫克)
0
胡萝卜素(毫克)
0
视黄醇(毫克)
0
硫胺素(微克)
0.66
核黄素(毫克)
0.25
尼克酸(毫克)
5.9
维生素C(毫克)
0
维生素E(T)(毫克)
50.4
a-E
0
(β-γ)-E
49.04
δ-E
1.36
钙(毫克)
780
磷(毫克)
516
钾(毫克)
358
钠(毫克)
8.3
镁(毫克)
290
铁(毫克)
22.7
锌(毫克)
6.13
硒(微克)
4.7
铜(毫克)
1.77
锰(毫克)
17.85
碘(毫克)
0
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适宜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眼花、视物不清、腰酸腿软、耳鸣耳聋、发枯发落、头发早白之人食用;适宜妇女产后乳汁缺乏者食用;适宜身体虚弱、贫血、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老年哮喘、肺结核,以及荨麻疹,习惯性便秘者食用;适宜糖尿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瘴、慢性神经炎、末梢神经麻痹、痔疮以及出血性素质者适用
2.、患有慢性肠炎、便溏腹泻者忌食;根据前人经验,男子阳痿、遗精者忌食。
搭配宜忌
一、相宜的黄金搭配
芝麻+桑葚=降血脂
芝麻+冰糖=润肺、生津
芝麻+柠檬=红润脸色,预防贫血
二、相克的禁忌搭配
芝麻+巧克力=影响吸收、消化
选购储存
贮存芝麻的储存容器密封性要好,其次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并且避免阳光直射。如将芝麻炒熟晾干则更加利于存放。
食疗价值
胡麻科草本植物芝麻的种子。又称胡麻、油麻、巨胜子、芝麻。脂麻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科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打下种子备用;种子有黑色和白色、淡黄色的不同。一般分为黑脂麻、白脂麻两种,以前者为优。
[性能]味甘,性平。能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
[参考]含大量脂肪油,其中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等的甘油脂;又含甾醇、芝麻素、芝麻酚、维生素E、叶酸、烟酸、蔗糖、卵磷脂、蛋白质和多量的钙。
种子提取物给大鼠口服,可降低血糖,增加肝脏及肌肉中糖元含量。但给予大剂量时,则降低糖元含量。
[用途]用于肝肾虚损,精血不足,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四肢无力;产后血虚,乳汁不足;血虚津亏,肠燥便秘等。
[用法]炒食,研末、磨酱、取油等。
[注意]大便溏泻都不宜服。
[附方]
脂麻粳米粥:黑脂麻30克,粳米60克。加水煮成稀粥食。亦可加糖调味服用。
源于《本草纲目》。本方主要取脂麻补肝肾以健筋骨。可用于肝肾两虚、筋骨不健、四肢酸软无力等。
黑芝麻优点
黑芝麻性味甘、平,具有滋养肝肾、养血润燥的作用。特别适合因肝肾不足所致的脱发、须发早白、皮肤干燥、大便秘结的中老年朋友食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黑芝麻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E、维生素B1.B2.多种氨基酸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黑芝麻粉除了大家熟知的有黑发的功能之外,其实还有很好的抗氧化功能,由于芝麻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蛋白质、维他命E、亚油酸等,经常服用还能够补血通便,绝对是爱美的MM日常必备的保健养颜食品。
芝麻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胎儿大脑的发育。
护肤美肤:常吃芝麻,可使皮肤保持柔嫩、细致和光滑。有习惯性便秘的人,肠内存留的毒素会伤害人的肝脏,也会造成皮肤的粗糙。芝麻能滑肠治疗便秘,并具有滋润皮肤的作用。利用节食来减肥的人,由于其营养的摄取量不够,皮肤会变得干燥、粗糙。
减肥塑身:芝麻中含有防止人体发胖的物质蛋黄素、胆碱、肌糖,因此芝麻吃多了也不会发胖。在节食减肥的同时,若配合芝麻的食用,粗糙的皮肤可获得改善。
乌发:《本草易读》一书中曾提到:黑芝麻,白发令黑,九蒸晒、枣肉丸服。是说把黑芝麻,蒸过之后晒过,反复九次,再连同黑枣肉混合成药丸状服用,可令白发变黑,但疗效究竟如何,因人体质而异,仅供参考。中医认为头发的营养来源是在于血,如果头发变白或易于脱落,多半是因为肝血不足,肾气虚弱所致。因此,中医方法是补肝血、补肾气,用人参养荣汤合六味,加何首乌、淫羊藿、五加皮等来调养。平日不吃冰冷饮料,以及油腻食物,每晚十一点前就寝,不熬夜,才能改善白发问题。
8药用价值编辑
经医生临床实践,正值开放季节的芝麻花对去除人的皮肤上的瘊子有独特功效。方法:在正值芝麻花开放季节,每天摘上几片擦拭瘊子,连续擦拭几天后瘊子便退化消失。
芝麻有抗关节炎和润肤的功效,对神经系统也有益,还可帮助消化并加快血液循环,芝麻油可做优质按摩油。黑芝麻具有滋养肝肾、护肤瘦身的功效,还能够使头发变黑。[4]
Ⅲ 中宁硒砂瓜是哪里的
中宁硒砂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由于当地砂砾富含矿物质,同时含有人体必须的硒、锌、钙等微量元素,经风吹日晒,逐渐分化,释放出矿物元素,随雨水冲刷入土,被植物根系吸收,从而在不施化肥、不用农药的条件下,生产出甘甜爽口、独具天然特色的保健食品。由于生产出的西瓜和甜瓜富含硒元素,故名为“硒砂瓜”。
据农业部有关部门检测,硒砂瓜不仅含有锌、钙、钾、硒等微量元素,还含有维生素、胡萝卜素和18种氨基酸,十分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尤其硒元素可使人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延年益寿。硒砂瓜,耐贮藏,放置在家里、办公室等自然条件下5个月不腐烂;耐运输,长途拉运数千公里,完好无损,是目前国内市场最好的绿色食品。
中宁硒砂瓜基地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光照条件好,全年日照时数为2845小时,光热资源十分丰富。无霜期153天,昼夜温差大,平均为10-16℃,≥5℃积温为3300-3800℃,≥10℃积温为3100-3500℃,更有利于硒砂瓜的种植。每年4-5月份种植,7-9月份成熟上市。独具保健价值,是真正的无污染绿色食品。2005年,中宁县硒砂瓜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查监测,产地条件和产品质量完全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并申请认证全国绿色食品(硒砂瓜)原料基地14.2万亩。
地域范围
中宁县地处宁夏中部,卫宁灌区的东段。东经105°26′-106°07′,北纬37°9′-73°50′之间,海拔1184米。东临利通区、青铜峡,西依中卫城区,南接同心县,北靠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县境东西宽约50千米,南北长约60千米,全县面积4198平方公里。中宁硒砂瓜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白马乡、鸣沙镇、恩和镇、舟搜陆塔乡、喊叫水乡,种植面积达2.3万公倾,总产量52万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中宁县北部为卫宁北山及丘陵,中部为黄河冲积平原,东部和东南部为山地(牛首山、烟筒山)与丘陵,西南部为清水河河谷平原和米钵山山地。土壤营养充足切处于平衡状态,:pH值8.28、汞0.03mg/kg、铅13.4mg/kg、镉0.16mg/kg、砷11.9mg/kg、铬60.5mg/kg、铜19.5mg/kg。
(2)水文情况:黄河流经68千米,年均流量325亿立方米。清水河流量1.24亿立方米。境内七星渠、跃进渠、固海渠、北滩渠4条主干渠为主要灌溉渠道。湖泊总面积445公顷。硒砂瓜种植基地属靠天然降水的旱作农业区,主要为山坡地和丘陵地,远离城区和工矿业区,产地内无污染企业和其它污染源。
(3)气候情况;中宁县属大陆性气候,冬长夏短,温差较大,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9.1℃。该地区生长季节日照时数1080小时,日照百分率在65%,无霜期165天,有效积温2529.3℃,5-8月份昼夜温差一般在15.5℃-12.6℃之间,年降水量221.6毫米,多集中在7、8、9月。年蒸发量2055.3毫米,为降水量的9.3倍。年均相对湿度为52%。年太阳辐射总量5924兆焦耳/_。春季多风,年均风速为2.9米/秒,最大风力为12级。“早穿皮铅尘袄午披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是该地区气候特点的真实写照。
(4)人文历史情况:压砂地上积聚了我县几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我县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种植中宁硒砂瓜,已有70多年的种植历史。过去苦于缺乏资金、交通不便、没有政策、受生活所迫,群众自发地零星种植,只是把硒砂瓜作为一种副业。种植硒砂瓜,首先要在荒地铺上砂砾,由于过去交通运输不便,造成种植压砂瓜投资时间长,产生效益时间更长,加上种很多年后要倒茬,所以在上世纪70年代当地人们对压砂瓜有一句顺口溜“苦死老子、富死儿子、愁死孙子”。但随着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和水源的进一步解决,机械化装备水平的提高,劳动程度明显降低,上世纪90年代压砂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硒砂瓜被当地百姓称为“石头里长槐漏禅出的西瓜”,是当地人民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一种特色种瓜模式,在世界上也可以说是一种独创,不仅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减少了土地荒漠化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到2008年我县喊叫水乡、鸣沙镇、白马乡等镇乡硒砂瓜面积累计达到2.3万公倾,种瓜农户达到6000户,成为宁夏中部干旱带农民“拔穷根”的产业。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在干旱地选择地势平坦或坡度小、土层深厚、肥力中上、向阳的歇茬山地或麦地、豆茬地作为压砂的田块。
(2)品种选择:选用抗病、抗旱、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好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瓜菜作物种子的要求。可选用黑美人、新金兰、金城
5号、西农8号、高抗冠龙等品种。
(3)生产过程管理:在硒砂瓜生产过程中,山地压砂、种子处理、病虫害防治是生产的关键环节。
①砂地的铺设
选择地势平坦或坡度小、土层深厚、肥力中上、向阳的歇茬山地或麦地、豆茬地作为压砂的田块。在干旱地区所采用的铺压砂石混合物(砂、石混合物比例3:7或4:6,压砂厚度15-20厘米),以蓄水、保墒、压碱并提高地温种植作物的一类宜耕地。压砂厚度视砂石粗细程度确定,砂粗铺设厚些,砂细铺设厚度薄些。砂石混合物比例以4:6为宜。一般亩压砂用量在100-120立方米。土壤在铺设前应犁地晒伐,增加养分。
②种子处理措施
种子要购买优质品种,采用温烫汤浸种、高猛酸钾消毒法、多菌灵或福尔马林消毒法统一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后播种。
③切实加强病虫害防治
采取农业综合措施,合理进行轮作倒茬,减轻病害发生。常用的轮作方式有以下三种:①错位稀植倒茬;②西瓜-甜瓜-歇茬法;③瓜-麦轮作法。
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掌握虫口密度,发布病虫害预警情报;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统防统治。按照农药安全合作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要求进行,积极推广生物防治,合理进行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应遵循的原则:
a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致毒、致癌、致突变)的农药及其混配农药,不使用未核准登记的农药。
b使用药剂防治时,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中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规定的施用药量、施药次数,使用经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的农药。
c严格执行农药使用的最高残留量,使用限次和安全间隔期。
科学使用农药的方法:认准病虫害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农药,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在最佳防治期及时防治;严格掌握农药的使用剂量和方法,科学合理地混配农药,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以延缓或避
免病虫产生抗药性;尽量采用靶位用药,清除中心病株,对周围植株喷药进行1控制;使用雾化程度良好的药械,做到细致均匀喷药,选择科学的打药时间,提高药效。
④普及科学施肥技术
在硒砂瓜生产中,有条件的应增施有机肥,发展有机复合肥,防治超量偏施氮肥、严格氮肥施用安全间隔期。禁止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和其他有毒肥料。
肥料的使用及管理:使用商品肥料经技术人员认可,或到指定的肥料供应点购买。使用有机肥必须符合技术规程中的要求。
施肥原则:压砂瓜地的养分随种植年限增加逐步减少,砂地也随种植时间延续出现板结,因此必须严格进行松砂、施肥。
安全施用氮肥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施肥量,做到经济合理的施用氮肥;严格执行氮肥施用安全间隔期,以茎叶为食用器官的蔬菜,收获前20天,禁止追施氮肥;推广“控氮、稳磷、增钾”的施肥模式。
(4)产品收获:区外销售7-8成熟时采摘,区内销售的完全成熟后采收,切忌生瓜上市,采摘前15天内严禁喷洒各种防病防虫农药。
(5)生产记录要求:要求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对使用的农药、化肥的名称、剂型规格、使用方法、使用时间、每次用量、全年使用次数、末次使用时间有详细记录。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观特征:中宁硒砂瓜个大皮后,果实为椭圆形,果皮浓绿色条带。
(2)内在的品质指标:独特的种植方式和自然条件,生产的西瓜个大、瓤红、汁多、果肉鲜嫩、甘甜如蜜,糖分高达13.8%。生产出的瓜营养元素含量全面合理。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18种,维生素3种,微量元素5种,其中含钙56mg/kg、钾1090mg/kg,特别含有人体保健必需的硒和锌等微量元素,有延年益寿、抗衰老、抗癌作用,独具保健价值,因之得名“硒砂瓜”,是真正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3)安全要求:中宁硒砂瓜严格按照(NY5109-2005)标准执行。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包装:用于包装的容器整洁、干燥、牢固、透气、无污染、无异味,内壁无尖突物、纸箱无受潮、了层现象。
(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宁硒砂瓜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3)运输:装卸运输中应快运、轻装轻放、运输途中应防暴雨淋。运输散装瓜时,运输工具的底部及四周与果实接触的地方应加铺垫物,以防机械损伤。运输用的车辆、工具、铺垫物、防雨设施等,应清洁、卫生、干燥、无污染、不得与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
(4)贮藏:贮存时宜在通风、阴凉、清洁卫生的场所进行,堆码整齐,防止挤压损伤,防日晒、雨淋、冻害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长期贮存时,应存入低温冷库,贮存时应按品种、规格分别贮存,存入前应逐步降温预冷。贮存室有适宜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在贮存过程中,应经常进行检查,发现病瓜立即清除,贮存时,严禁其它有毒、有异味、有害、发霉散热及传播病虫害的物品混合存放。
Ⅳ 茶树是一种吸收、富集硒元素能力很强的植物,富硒茶简介
硒 是人体 健康 和动物体内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兼具营养、毒性和解毒三重生物学功能,被称为生命的保护剂,体内缺硒会引起多种疾病,如肝坏死、心肌变性、胰脏萎缩纤维化、肌肉营养不良、克山病、大骨节、白内障等疾病。
人们对硒元素的研究与开发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前,主要研究硒的毒性;70年代后,开始研究硒的营养作用,有关植物体内硒与有机硒的生物活性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研究;90年代初进行的总膳食结构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居民日常饮食中硒摄入量平均值为43.3μg/d,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硒适宜摄入量下并指闷限(50μg/d) ,为此,硒的生理作用成为人们的研究焦点,并开始对其进行开发与应用,近年来,各种含硒药品、富硒蔬菜、富硒水果、富硒茶等富硒产品逐渐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茶树是一种吸收、逗旁富集硒元素能力很强的植物,茶树通过生物富集和转化作用,能把非生物活性和毒性高的无机硒转化为安全有效、毒性低的有机硒,中国茶几乎都含有硒,含量为0.017 6.590mg/kg,研究结果表明,茶叶中有机硒占硒总量的80%,利于人体吸收,所以茶叶是理想的补硒资源,经常饮茶,尤其是饮用富硒茶,可以改善人体的硒营养,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此外,富硒茶中除了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外,还含有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人体 健康 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富硒茶的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1、茶叶中的硒含量
人体硒的主要来源是食物,而食物链中硒主要来源于土壤,所以通过农产品富硒是解决缺硒的有效办法。大多数作物为非硒累积类型,一般含量小于1μg/g,而不同富硒作物的富硒能力不同,同一植物不同部位吸收硒的能力也不同。茶树是天然富硒能力较强的植物,在众多富硒农产品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且茶树的利用部位——叶片是硒积累的主要器官。
从表1中可见,茶叶中的硒含量高于大部分常见食物。茶叶可分多季采摘,对土壤中硒的利用率要比其他作物高。另外,硒对茶叶本身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指出,硒生物制剂能显着促进早春茶树提前发育,提高明前优质茶产量,提高茶多酚、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使茶汤的感官品质甜味、香气显着提高,苦味、涩味显着下降。
2、茶叶中硒的存在形态
自然界中硒的存在价态有-2,0,+4,+6。0价态的单质硒难以被生物吸收利用,生物学作用极低;植物体内的硒以3种形态存在,即无机、有机和挥发态,挥发态所占比例很小,无机硒的价态是+4,+6,常见的物质如Na2SeO3,Na2SeO4,有机硒通常是-2的价态或者与其他物质以络合态存在。
茶叶中硒的主要存在形态是有机态。茶叶中无机硒占硒总量的8%;蛋白质硒占79.25%,其中水溶性蛋白质硒占2.59%;茶多酚、多糖及果胶组分硒含量分别为1.22%和0.88%;在咖啡碱和RNA组分中未检测出;占总硒量18.65%的小分子硒物质是水溶性硒的主要来源。
3、影响茶叶含硒量的因素
茶树品种 :茶树品种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内部因素,也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首要因素, 同一地区不同茶树品种的茶叶含硒量差异很大 。不同茶树品种对硒的富集能力可能与其遗传绝弯特性有关,不同品种茶树鲜叶含硒量相对高低的顺序在不同地区相对稳定;
茶树部位 :茶树不同部位硒的含量依次为: 果壳>老枝>嫩叶>嫩枝>根系>种子 。叶片是茶硒积累的主要器官,硒含量随着叶片嫩度下降而升高,尤其是老叶,其含量是嫩芽的3倍之多。这是因为茶叶中的硒主要是蛋白质硒,随着叶片老化,与硒结合的物质向结合态转化,逐渐形成大分子的结合硒蛋白,流动性变小,导致茶树老叶硒含量高于嫩叶;
采摘季节 :同一地块、同一品种的茶树鲜叶含硒量基本上为 春茶>秋茶>暑茶>夏茶 。春季是茶树吸收积累硒较强的季节,因此合理调节不同采季茶叶产量,增加春、秋茶比例,对于提高茶叶含硒量都是有利的;
土壤类型 :中国土壤高硒地区有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安徽石台及其贵州开阳、四川万源、江西丰城等部分茶区,这些茶区形成中国富硒茶生产地带,其他地方的茶叶含硒量一般很低。在不施硒肥的情况下,茶叶中的硒主要来源于土壤,土壤有效态硒含量与茶叶硒含量显着相关,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同一品种在不同类型土壤的含硒量也不同,顺序为:红黄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酸性紫色土>潮土>褐土 棕壤土。高硒地区硒的生物利用率除了与土壤总硒含量有关,还与土壤pH相关;
施肥方式 :施硒肥的主要方式包括茶园土壤施硒、茶园叶面喷施硒肥、茶树新梢喷硒等。施硒肥是提高茶树体内硒质量比的有效途径。但过量的硒也会对人畜造成危害,虽然叶面喷施硒肥的效果较明显,但毕竟是属于外源添加的硒元素,必须对由人工添加方式产出的富硒茶对人体 健康 的影响给出风险评估。在施用硒肥时,应考虑到不同矿质元素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硒肥比例标准非常重要;
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可能对成品茶中硒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4、中国富硒茶资源的开发利用
4.1含量标准
中国医学科学院克山病研究所认为,成人日摄入硒量应为50 150μg,国际硒学会推荐成人日摄入硒量60 400μg,而美国科学研究委员会的食品与营养委员会(USRDA)认为,青年人、成年人日摄入硒50 200μg是适宜的。 对中国13个省市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成人每日的摄硒量仅为26.63μg,远远低于营养学会对硒摄入量的推荐标准,说明缺硒现象严重 。
对富硒茶标准的制定,很多学者认为应根据人体需硒量、茶叶硒浸出率、专家对日摄入硒量的建议等综合考量。1988年陈宗懋提出含硒量为0.5 2.0mg/kg为高(富)硒茶,1989年肖永缓提出1.5mg/kg为富硒茶的最低限量。2002年农业部正式颁布了中国富硒茶标准,设定富硒茶含硒值为0.25 4.00mg/kg。
4.2开发利用
目前,中国的富硒茶生产地带主要集中在陕西、湖北、贵州、四川等部分地区,如湖北恩施、陕西紫阳、贵州开阳都已成为富硒茶的主要产地。
恩施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高硒地区,恩施茶平均硒含量为1.074mg/kg,恩施玉露是其主打富硒茶品种。紫阳富硒茶平均含硒量为0.6530mg/kg,最高值达3.853mg/kg,主要产品有紫阳毛尖、翠峰、银针、香毫、春峰、紫阳富硒绿茶、紫阳富硒乌龙茶等。四川万源、安徽石台、江苏溧阳-宜兴一带南部低山丘陵,浙江龙游等地也有富硒茶产品的开发。贵州已经开发的产品有白花富硒毛尖、富硒碧芽、富硒云峰、云尖、云竹、富硒南贡茶、富硒碧玉香等富硒茶,其中,贵州凤冈县所产的高山云雾有机绿茶已通过国家认证,经权威部门抽样检测有机锌含量为40~100mg/kg,有机硒含量为0.25-3.50mg/kg,2006年1月24日,“凤冈富锌富硒茶”正式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除了各类富硒成品茶外,近年来出现了以富硒茶为原料,应用微胶囊、超细粉碎等深加工技术制成富硒袋泡药茶、富硒袋泡花旗参绿茶和富碱袋泡冰茶等产品;研制富硒茶粉,再制成富硒食品,提高富硒茶的利用率。
5、对中国富硒茶研究的展望
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对富硒茶做了大量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究。首先,中国富硒地区有限,富硒茶总体产量不高,而低硒茶园尽管能够通过外源施肥实现提高产量,但其与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的矛盾,使生产富硒茶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关;其次,茶树富硒特性及其硒在茶树体内的具体运转、积累规律等针对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茶树硒的营 养生 理、硒对茶树酶促代谢的影响及耐硒品种的遗传特性、适制性等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再次,硒营养同土壤中其它营养如N、P、K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茶树的生长、代谢及产量、品质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报道还较少;最后,通过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克隆或筛选富硒基因,转到作物中进行表达,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在富硒茶的开发上还未见报道。
目前茶树富硒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通过品种选育、筛选富硒能力较强的特种茶树资源,培养硒富集能力较强的茶树品种;研究硒在茶树体内的运转、积累等规律,从分子水平上对茶叶富硒及其体内硒代谢的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更好地把握和利用茶树富硒的特征;研究硒与其他元素的交互作用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为缺硒地区制定合理的施肥技术做理论基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转入富硒基因的茶树,为富硒茶的开发创造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