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理论课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课程,理论是基础,操作是关键,虽然都很重要,但是理论课本身就是枯燥无味,而且有的概念很难理解,对于学生来说,上课时的兴趣很低,有的学生甚至出现抵制情绪,有的学生干脆就拿讲话打闹,对老师不闻不问。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的理论课呢?我们信息技术老师一直在寻找最佳方法。
看了“有效学习指导”,有所感悟,总结如下。
一、 学生喜欢在机房上课,喜欢自己动手,我们就把理论课上成操作课。 如果机房有网络,我们可以把教学的知识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在网络中寻找答案。网络的答案不可能是一致的,可能好几种,这时,让学生自己总结最好最准确的答案。这样,一来让学生熟悉网络操作;二来学会在网并帆络中搜索重要信息;三来学会对信息甄别,选择;四来自己总结的概念会更容易掌握和理解。这样的课我认为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感兴趣,一举多得。
二、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把原本死板的概念讲解的生动有趣。 在“班班通”的时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日益成熟化,合理运用白板技术的生动效果,再利用多媒体将概念生动化、简单化,在视觉、听觉多种方面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碰迹一目了然,认识深刻。
三、 自主阅读后,用问题竞答的方式强化知识点。 我喜欢看《一站到底》,我相信很多学生也是非常爱看的,为什么呢?因为在紧张的竞答中能够激发一个人的潜力、记忆力。在课堂中我曾这样教学,不给知识点,不划范围,自主阅读课题几分钟以后,进行《一站到底》式竞答,出的题目并不局限于课本知识,但是围绕本节课的主题进行扩展,有基础题,有提高题。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让学生在竞赛中提高自己,学生兴趣非常浓厚。何乐而不为呢? 四、 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当老师。
在我的笑蔽并课堂上,学生有时候也有体会当老师的滋味。理论课比较难上,学生不爱听,对于他们的这个态度,我会让最不爱听的同学准备下一节理论课,我对他的要求是: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只要你能把知识点讲解清楚,让你的同学能认真听你的课,我就拜你为师。其实这种方式很多人看起来不理解,为什么让不爱听的同学上课?因为我认为一般来说不爱听有两种情况,一个是根本听不懂,一个是老师讲解的不好,他认为没必要听;前者如果不让他体验一回,他会越来越不懂;后者有时候有更好的教学方式;在这种课堂中,作为老师的我我在观察“小老师”上课的同时,一边向他们学习他们的优点,一边反省自己在教学中的失误;作为“小老师”,要想让同学能听懂他讲的知识点,首先必须自己弄明白这个知识点以及扩展知识,课堂上氛围、纪律、整体把握,都能让他感觉到老师的不易。所以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上课的“小老师”,我相信都有非常多的收获的感慨。
总而言之,所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要在实践中运用落实,灵活的运用各种方法,给学生更多的是自由,老师更多的是引导和指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可能对他们以后有更深远的影响。
㈡ 如何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
第一,教者应在课前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即备好每一节课。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教材。教者应充分研读教本、解析教学内容、把握学习目标、提炼重难点,完成教学内容的再生成。⑵心境。教者应设想一下课堂氛围以及课堂上师生之郑洞芹间状态的可能性。⑶学生。教者应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做一个了解。⑷导入。教者应尽可能的为自己的课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头,以便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好似在一开始就用一根线把学生都拉紧了、拉到课堂上来保持学习的热情。通常情境教学法是个不错的选择。⑸方法。教者应根据学校条件、学生特点、颤亩目标和内容的要求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法、学法。⑹设问。教者应认真设计课堂的问题、分析可能出现的回答,最终还要将其引到目标答案上。⑺层次。教者应根据一个班级学生整体的层次选择教学模式。⑻训练。教者应精心准备当堂训练的内容促进和巩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⑼语言。教者应应充分考虑到如何表述才能更科学准确、更富感染力、更能让学生接受。⑽板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绝大多数围绕电脑屏幕,但板书也不是毫无用处,所以教者应考虑到本节课是否要写板书、写什么内容、怎么写(写在什么位置、写多大字……)等等。⑾课件。课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不可或缺。如果是理论知识较集中的一节课,教者可以通过课件多通道的向学生传达丰富的信息;如果是操作性较强的内容,教者可以利用课件做范例,也可以利用课件作为支持学生学习的帮助等等。总之,适合的课件会使课堂更加丰富。⑿小结。教者应提炼出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学生要注意的地方等等,在一节课结束前向学生呈现,以便于学生对这节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第二,教者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步骤时首先要能控制课堂、保证课堂的纪律。因为没有纪律会导致低效甚至无效。学生坐在电脑前,因为好奇或者好动,总是会敲敲鼠标、按按键盘、调调显示器;机房比教室宽敞,学生觉得教师离自己较远,又有显示器为其遮挡,所以容易“不安分”,走神或做小动作。教者就需要避免停留在某一个角落,要尽可能多的走动和到更多的学生身边去。一旦发现有学生在做与课堂上学习任务无关的事,应尽快去提醒他。其次教者应合理分喊毕配课堂上的时间,一要避免宝贵的课堂时间无故浪费,即要保障课堂的充实;二要尽可能地把时间留给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少讲学生多练,多安排学生的实践时间。再次,要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多通道的呈现信息,促进学生对信息的吸收。最后,教者还应注意自己的语言、神情和体态。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信息接收。
第三,课堂教学中一应要有评价和反馈。形式可以多样,可以选取学生的作品先让作者自己评再让大家来评,可以呈现两个作品让两个作者互评让大家比较,也可以教者进行点评,等等。
㈢ 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
德兴市铜都中学 冯华芬 初中的信息技术课,一般开始时都是些理论课。教师在讲解这些课程时,感觉讲得特累,学生也听得特累。学生本来对计算机挺感兴趣的,可是开始就受到了挫折和打击,经常听得满头雾水。什么是信息?计算机的组成有渣前哪些?计算机有哪些应用?计算机又是如何工作的?等等。这部分知识内容既没有网络世界的缤纷多彩,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体验不到在使用工具软件中的创作激情和作品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远不及能带给他们创作激情的应用软件,更不能与掌握后能让他们在网上尽情畅游的网络知识的热情相比。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自身这几年的一些教学经验来谈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课的一些教学方法,以期能有“抛砖引玉”之效。1、让理论课变得更通俗易懂 要使理论课变得通俗易懂,首先得采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在讲"认识信息世界"时,阐明"信息"的含义是比较重要的,又较为困难。我查阅了资料,找到对信息的科学定义:信息是人们感知到的各种刺激中所包含的内容。由于科学定义是为研究问题方便而设的定义,而通俗定义是日常生活中实用的定义,只是应用的场合不同而已。虽然教材上采用的也是通俗定义,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说。于是,我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通俗和科学定义的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讲硬件五大逻辑部件中的i/o(输入/输出)设备时,我利用摄像头(电脑眼)的摄像功能把自己的形象摄入电脑并打印出来。学生惊奇、开心不已,纷纷要求也来"拍照留念"。于是我不失时机地问:摄像头是哪种设备?学生:“输入。”我又问:“打印机呢?”学生:“输出。”最后我问:“谁能概括输入输出的判别方法?学生一同回答:“能把电脑外的东西(信息)‘放进’电脑里的设备是输入设备,把电脑里的东西(信息)‘拿出来’的设备称为输出设备。” 通过将理论知识进行通俗转换,既让学生学到了书上的知识,又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课的兴趣一下子就建立起来了。因此我认为通俗扮梁消简单的语言是上好信息技术理论课的重要基础。2、让理论课变得更“有趣”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适当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对于理论性的知识,老师可以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探索、去研究,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的问题探究提供广泛的、相关的学习资源。这里的学习资源既包括有关的书籍、课件、网络资源、实物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为学生提供教师自己的实践经验、心得等。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资源,并非将各种形式的材料堆砌在学生面前,而是要针对某一主题,对资源进行设计,确定某一学习主题所需要的资源,并将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分类后再提供给学生。 比如在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学习中,我除了准备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课件和计算机硬件外,还把一台已不能适应现在系统运行要求的低配置计算机主机箱打开来让学生去体验硬件的各组成部件实物秀。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有感性的认识,也让理论课变得更“有趣”。从而使得学生的知识更加牢固。3、让厅知理论课更有针对性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更有针对性。 一般最常用的是任务驱动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带着任务或问题再去学习去寻找答案。信息技术课堂尤其是操作型的课堂多是使用这种模式。有的理论课也是可以按照这种模式设计的,比如《操作系统概述》,其内容涉及操作系统的功能、发展状况以及常见操作系统的学习,若是采用理论讲解模式则比较枯燥无味。如果将其中的知识点进行任务分解,学生根据事先分好的学习小组探究学习本节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知识点较多的内容,也可以设计成抢答式。让敢于接收挑战的同学站起来“接招”老师的问题。问题答案可以设计成短小精悍,便于快速作答。针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由教师指出其中的错误,实现较好的效果。 对于那些较繁杂的知识点,可以设计成习题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首先预习或自主学习课程内容,然后教师将知识点设计成“填空题”、“连线题”、 “判断题”、“计算题”等习题,让每个学生都热情参与,学习效果较好。例如,笔者是利用“填空”形式来学习《认识信息世界》中信息的特征的,教师首先将描述物质特征的一系列词语列出,如可燃性、共享性、无色无味、挥发性、时效性、……,(此处不可让学生总结信息的特征,因为陌生,学生很难说出信息的一些特征名词,容易造成跑题耽搁时间)教师通过向学生描述“时代超市”相关事例由学生思考从教师事先列举的词语中找出符合信息的特征的名词来。 总之,信息技术理论课应该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加强学生获取、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目的,以培养素质全面,适应社会,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一代接班人为长远目标。不套用任何模式,不局限于任何形式,多开渠道,广开思路。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理论课变得更通俗,更有趣。
㈣ 如何教好初中信息技术
A.浅谈讲好初中信息技术课
初中信息技术以全新的面目、新的教学指导思想面对学生。做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教育好学生。所以教师如何教好信息课,学生怎样学好信息课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初中七年级把信息技术课作为选修课,编写了信息技术教材。在新教材中含概了当今世界流行的软件:Windows98操作系统、用于文字处理的Word、用于数据处理的Excel、幻灯片制作的PowerPoint、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用于网络漫游的Internet、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 Express等信息技术软件。这本书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根据市教研室教学计划安排,要切合本校教学实际,安排好信息技术课。如何上好新学期初中信息技术课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 吃透教材,充分掌握各个软件教与学的特点。由教学生“学会”变成教学生“会学”,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知识和学习实践中自我筛选和设计目标,自己寻找学习内容,自己确定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以及自我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把握好新教材的教学宗旨。首先吃透新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对课本中Word、Excel等十余个软件逐一操作,对使用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和预见学生会出现的问题逐一记录下来,在讲课和上机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对每个软件按课本要求,只介绍部分主要功能,其余的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大胆使用。作业布置得灵活,学生们做的有的比书本或教师要求的更好,这就开发了学生潜能。由原来的教学生“学会”使用各个软件变成教学生“会学”,会探求各软件中包含的各项功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知识会更主动、兴趣会更浓,培养好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今后自己学习、迅速掌握新开发的软件有很大好处。
二、根据学校机房计算机的配置上好信息课。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我认为提高学生素质并不仅仅是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所能给予的。换句话说光凭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而不注重信息教师自身的努力是培养不出高素质学生的。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中要根据本校自身实际,尽量讲好各个软件,但不能求全,以免光片面强调硬件因素,使本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受限。根据学校机房计算机的配置情况,上好信息课。要把那些又能讲、又能练的软件讲好、练熟。对那些学生机无法使用的软件,点明要点,在教师机上进行演示。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就能克服机房计算机配置的不足,使全体学生的水平有很大提高。
三、针对当前各班学生的差异、存在的具体问题加强各个环节的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以及信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掌握信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差异是实际存在、不可避免的。那么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如何做到上好这门课程,使学生整体素质都得到提高呢?
我们认为这需要加强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研究。从电子备课、课堂讲解、上机训练、个别辅导、布置作业等。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备课、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学好所讲的内容,掌握重点、排除难点,又要灵活处理好问题,这在上机课中是经常出现的,象机器出现故障,软件设置出现问题,学生操作不当等,处理不好,很可能就完不成教学要求,更不能使一些差生达到教学目标。
上机中为了减少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差距,可以把学生分成好、中、差几类,对学生进行辅导时,真对三类学生给出不同的要求。尤其在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没有计算机液晶投影仪这类高档设备教室网络软件情况下,只凭信息课教师一人是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这个时候要充分发挥那些计算机特长生的优势,辅助教师完成为同学排除障碍,指导其他学生具体操作等工作。利用他们的优势,让他们带动差生,互相协作、共同进步。通过课堂45分钟让全体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信息知识。课上知识扎实了,课下才有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
四、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积累,以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现在的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一般在学校都担任七年级信息技术课教学、计算机特长生培养和计算机房管理以及学校资料打印等多项工作。工作任务繁重,在教学实践中也就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接触到许多新思想。在新学期开学伊始,就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新的教学思想和摸索出经验都逐步积累下来,不能应付过去就完了,可以作笔记或者写论文等形势。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通过全学年教学实践自身的知识积累就能掌握一手全面、丰富的教学套路。就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水平,培养出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信息技术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特别适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通过信息技术课入门教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钻研能力。搞好课堂教学、上机训练等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质。
B.对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中学计算机教育也在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精心安排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钮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进行导入课堂教学的。
1、问题式
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面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这一节时,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 计算机有哪些本领?② 计算机的特点有哪些?③ 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④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内容。问题式导入的第二种形式是在新授内容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开门见山,重点突出。比如在《文件操作》教学中,一上课就开门提出本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① 用拖放法复制或移动文件。② 用拖放法删除文件。用这种方法导入,使学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的放矢。总之,问题式的导入,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抓住重点,激发兴趣。效果也比较好。
2、演示式
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能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本人在教学WORD贺卡制作这一课时,先通过电脑演示几幅精美的电脑贺卡,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我趁机插入:“同学们,这些贺卡美不美啊?它们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你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能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贺卡。”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在进行FRONTPAGE网页制作教学时,我挑选部分以前学生制作的比较优秀的个人网页展示给学生看,当同学们看到或精美或生动活泼的网页时,都非常羡慕,迫切希望自己也能制作出类似的网页,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得以迸发,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从而为下面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3、对比式
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EXCEL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时,我将文字、表格、图表三种形式的信息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先展示文字形式的信息,指出缺点后转换到表格形式的信息,最后再展示出图表形式的信息,让学生通过三种形式的对比,强烈感受到图表形式的优点:形象、清晰、一目了然。从而引出学习图表的目的与好处,明确学习目的。所以说,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教师大胆放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道道。这种做法是本人认为不妥。其弊有四点:1.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容易形成被动学习。2.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电脑绘画的教学中,经过分析教材发现:画圆,画矩形,画圆角矩形的方法是一样的。于是我只详细讲解了圆的画法,而矩形,圆角矩形,在课堂教学中只提了一句,方法与画圆一样。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由画圆的方法自学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还比如说,在《上网浏览》教学中,由于这一课内容较多,学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内容比较困难。其中,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是一个难点。于是,本人在开始授课时没有把网上搜索这一内容放进去,先把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操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即想查找一些信息或访问某个网站但又不知道在哪个网站上,网址是什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大家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又如在讲解网页修饰这节内容时,可先展示一个已经修饰好的网页,并让学生与上一班级制作的网页相比较,从而提出任务一:给网页添加背景、修改字体、字号、颜色。学生可以通过“帮助”、网页学习网站等获得操作信息。学生因为已经学过word字处理软件,任务一很容易就完成了,于是再展示一个网页进行比较,并提出任务二:给网页添加图片、动画、音乐、水平线等内容。教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在word中已经学习的方法去操作以达到知识的迁移。最后教师总结。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网页装扮地五彩缤纷,个性十足。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科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般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吸引教学”法、“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等,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比如有一节内容是讲Word中的图文框、文本框、图片和自选图形的使用,按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为制作—副图片这一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制作这幅图片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时,重点难点突出,而且授课顺序就是制作图片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还有利寸: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学中,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容易疲劳,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老师教的依赖心理。如果每—节课都给学生下达—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就有—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自己去操作、尝试,去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但要注意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也有自身缺陷,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会造成两极分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此外,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四、培养信息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是信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育相当大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信息)。这种低效率的教育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式的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可以说,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套新的基本技能体系。除了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外,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向学生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学生利用“资料库”中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老师,有的学生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讯录来管理班级。也许有的学生运用笔和纸进行学习的能力不如别的同学强,但他们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却高于其它同学,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质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一定会对增加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顺利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采取多种手段,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1、少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余下18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2、分段教学。在教学中也可采取分段授课,分段练习的方法,教师先讲授一段知识,然后让学习练习,完成后再讲授下一段知识,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及时吸收教学内容,及时消化。教师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如在EXCEL的《工作表基本操作》中,我先演示数据的几种插入与复制方法,然后提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刚学的知识完成几步操作练习。让学生马上吸收、消化这些知识。然后再继续下面的数据的移动与删除等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非常顺利地接受新知识,而且也比较容易消化知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很理想。 3、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知识性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微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认识计算机》、《初识WIN98》等。理论性较强。这些课程中知识的巩固,如果采取一般的方法,是单调的。但可以做成课件,如填图等练习形式,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初识WIN98》教学中,我把桌面同各种图标名称、作用等做成匹配题,让学生通过移动对象进行配对,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也在速度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多渠道、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否则必将为社会所淘汰。课堂教学是学好每一门课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主体参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当的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并不断总结好的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㈤ 如何上好一堂初中信息技术课
一、以兴趣为先导 贴近学生实际
改变一开始就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设置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例如:在上“计算机硬件”一课时,以前在上课时就是让同学们看书上的图片,学生们都不感兴趣。所以我想到是否采用实物的情境模式?由于学校有部份淘汰的计算机,我就整理了几个主机箱,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个主机箱,让他们通过课本去了解主机箱内部究竟有些什么硬件?平时说的“计算机心脏”究竟在哪里?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查看主机箱内部构成,里面的硬件可以随拆随取,这比看图片、PPT、视频更直接,同学们有了直观的感受,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学习这部分内容就不会枯燥无味了!
二、有的放矢 主动参与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基本要求在于将所需传授的知识融于课堂任务中,第一步发现并指出问题,第二步解决任务并完成任务,第三步总结经验、汲取知识,通过多维互动的课堂,实现探究式教学。这是我们课改以来较常采用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任务设计得有效,就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研究,进而获得知识,完成教学目标。如在进行Excel教学时,课本上以动物的体重、奔跑速度等进行计算,这些离同学们的生活很远,大家没有亲身体会的感觉。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喜欢什么业余活动?网络游戏哪些最流行?乐坛歌手排行榜……那么我就在设置练习时,主动向这些方面靠近,可以通过在同学间进行调查问卷,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相关数据,然后将其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逐一完成输入数据、美化表格、计算、排序、筛选等操作任务,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任务,通过老师的引领、自已实际操作来学习新的知识!这种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和思想、情感投入到学习中,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三、因材施教 不断进步
课堂上出现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部分学生经常接触电脑,一些简单操作,没等老师讲完,他就会了,然后开始玩;但是一部分学生因为没有接触过,听老师讲课很吃力,自己练习要么无从下手,要么反应慢,动手能力弱。导致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受教育的背景不同,还有就是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和态度等,从而在课堂上出现了有的学生玩得高兴,有的学生做得辛苦。如何有效的利用课堂这仅有的45分钟,教学效果最大程度的得到提高,就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计算机的交互性学习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提供了机会,完成教学以后,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分层作业,能力强的学生完成难度高一些的作业,能力弱的学生完成一些基础的、较易完成的作业,就可以大大的改善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散乱”现象。在进行Flash教学第1、2课时,由于同学们的绘画基础不一样,有的同学能非常到位的利用软件画出逼真的图像,但有的同学却怎样努力都无法画出来,或者画得不好,以致于一堂课都在画,而没有完成动画的制作。而Flash动画主要是掌握让元件动起来的方法,所以,在设计学生课堂练习时就考虑到这个问题,将练习分成几个部分,要求学生分步进行,然后按完成部分的多少进行评分,最基本的就是使一些形状能够按要求动起来,提高一些的就要有具体的图像,然后能让图像运动起来!课堂效率被大大提高……
四、多元评价 促进发展
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判定;其次,课堂教学评价应有全面的评价内容体系,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学生的自学、创新、写作能力,包括学生的学习热情等,都可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最后,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应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网络投票评价等,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㈥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一、系统讲解法
系统讲解法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教学法,就是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细致系统的讲解,以教师的传授讲解为主。其他学科现在对其诟病比较多,认为老师过多的传授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就信息技术课来讲,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信息”、“信息技术”等概念性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并引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在讲解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时,可以结合相应的计算机器件,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并运用恰当的比喻进行讲解。这种教法针对基础性知识有很强的针对性,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常识性知识。
二、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的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父亲节贺卡”,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方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得既快又牢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三、示范展示法
示范展示法就是由教师展示具体的计算机操作,学生从教师具体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操作姿势的示范展示。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教师通过自己的坐姿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坐姿;操作键盘、鼠标的指法,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操作,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如何操作。另一方面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比如在讲资源管理器时,对于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1.进入到指定位置;2.选择“文件——新建——文件夹”;3.转换输入法;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择重命名;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6.确定。对于全部步骤的操作完成,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或多媒体广播系统进行一步一步的演示。
示范展示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同步操作法
同步教学法就是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操作(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同步进行操作),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同步操作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信息技术课实践性强这一特点使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五、伙伴教学法
伙伴教学法是指由一个学生教另外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多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对于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来说,伙伴教学是由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好(特别是家庭经济相对较好、家里有计算机的学生)、学得好、学有余力的学生,经过适当培训,和基础差、学得不好的学生的“伙伴”结对,进行学生间的互助教学。这种“师生关系”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
伙伴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互助,特别是课外的互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可谓一举多得。
六、适时表扬法
课堂上老师要多表扬、多评比。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在完成过程中对它失去了信心,那最后的结果则必将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我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以激励为主,多鼓励,少批评,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由于孩子喜欢听表扬,那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今天你做得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样的”等。 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当然,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任务又指引我们探索新的方法。“教无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
㈦ 如何上初中信息技术课
这门课是新开的吧姿拍轮?是不是就是计算机的课啊,我觉得这门课就是培养你们兴趣的课,迹信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首先这门课要认真听,多思考。其次,自己多思考。其三,也是贺核最重要一点,多和老师交流,问问他 这门课如何学习 有什么用 目的是什么 应该学到什么程度!
㈧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上机课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兴趣;教学观念;分层次教育;任务教学
信息技术是人类未来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获得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主要有理论课、上机课和课外实践三种形式,其中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作为学科教师,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上机课?本文中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
我在初中的教学过程当中发现,学生们很喜欢上计算机课,特别是上机的操作课,大多数是抱着上网玩的心态来上课的,对游戏、上网聊天情有独钟,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或者干脆来个置之不理。上机操作的秩序也比较混乱,结果一节课下来,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一节课后好象什么也没学会。面对着这样的学习现象,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游戏转移到学习信息技术上?我认为首先要纠正学生对待信息技术课的态度问题,很多学生不重视信息技术知识,上课都是抱着玩的心态,认为学不学都无所谓,尤其是初中阶段,信息技术不作为一门考试科目,学生没有考试压力,另外,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的欠缺也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之一。怎么样改变学生的这种观念呢?第一,要上好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教师为学生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第二,要组织、管理好信息技术课堂,第一节课就宣读各项规章制度并贴于机房显眼处,每节课都严格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对号入座,固定座位,保持好的课堂纪律,不要让学生有一种随意的感觉,认为就是一门让他们放松的娱乐课。第三,教师要深挖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要简单明了,适当让学生自学;对难度教大的内容要化难为易,教师适当指导,使学生听明白,愿意做,不畏难。尤其在农村中学班级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教差,有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是要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另外,在教学上,要尽可能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和生活贴近。这样,学生便喜欢听,喜欢问,喜欢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比赛活动,鼓励学生多利用互联网,多看一些成功的电脑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才会提高,才能学好信息技术。
二、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鉴别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初中信息技术的上机课主要是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的学习。上机课是以形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为主要目的,同时注重操作技能的迁移。上机课是知识与操作技能紧密结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直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等基本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与学的双边过程,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 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把握好新教材的教学宗旨。首先吃透新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对课本中Word、Excel等十余个软件逐一操作,对使用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和预见学生会出现的问题逐一记录下来,在讲课和上机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对每个软件按课本要求,只介绍部分主要功能,其余的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大胆使用。作业布置得灵活,学生们做的有的比书本或教师要求的更好,这就开发了学生潜能。由原来的教学生学会使用各个软件变成教学生会学,会探求各软件中包含的各项功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知识会更主动、兴趣会更浓,培养好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今后自己学习、迅速掌握新开发的软件有很大好处。 另外,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利用教学光盘提供生动活泼、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共享资源,让学生学习如何从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从局域网络或互联网络中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材料,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探究并解决问题。把学习资源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如何从资源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如何进行问题探究,并利用资源材料解决问题。
三、分层次教育
学生层次不一,对教师所教的内容理解、掌握程度不一样,因此,在上机实习前,针对本节内容设计一些深浅不一的题目,让学生针对问题操作,题目作完了,本节内容也就掌握了,同时也可以解决学生上机的盲目性。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多加鼓励,个别指导,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把题目做完。基础好的学生做完后可以去探索掌握一些较深的、教学大纲上不作要求的知识,引导他们如何去获取知识,通过上机指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四、学科整合,强调实用性
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另一重要环节。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须重视与其他基础学科的结合,特别是在实施案例上多与其他学科结合,让学生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养成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基础学科问题的习惯,最终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其他学科的学习问题。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其他基础学科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当中。例如,学完使用互联网后,设置一些实际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上网使用互联网搜索答案解决问题,并且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服务。再如学生学过WORD文字处理系统后,安排学生连接打印机,打印唐诗宋词、名人名言,或自己写的作文,或制作课程表等。从中体会互联网的实用性,激发其求知欲。
五、运用任务教学法
教无定法,在教学上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方法。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为了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进程。努力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提高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任务教学法,即每一章节均有一个具体的任务,能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任务教学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就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学习文字处理Word2003一章时,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大任务,即要求每一位同学完成一份非常精美的班级小报。此任务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word的基本操作、建立编辑文档;文字、段落的编辑;word的表格功能;图文混排的方法;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这5个知识点又隐含在5个小任务中,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可以分别把任务设计为学录课文、学排小短文、学做文摘卡、学制贺卡。又把一节课的小任务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如第一节课的任务是按要求对现有文档精心修改。要求中隐含着3个知识点,即:word的基本操作; 文档的建立、打开与关闭; 编辑文档。这3个知识点分别设计在3个更小的任务中。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提出问题。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想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时,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老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真正起到教师为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合作探究教学法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把全班学生按一定方式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组长,由操作能力或者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担任,并主动帮助成员学习解疑、向老师反馈小组学习情况。在每节课老师安排的练习任务中,一般先由个人独立完成,如有困难的,可以向小组人员请教或者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如有疑义的由小组长向老师反馈,等待老师解答,小组长再向小组的成员解答。教师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任务,让小组之间进行比赛,例如在学完POERPOINT这个软件之后,除独立完成的任务外,再安排每个小组完成一个精美的电子报刊作品,由小组长根据各成员的特点,安排好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每个人都必须参与,比如由谁进行图片的收集,文字的编写,版面的编排等等都必须具体到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配合,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作品,成员必须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和小组长共同对所有作品进行评比,选出优秀作品,展示给全体学生看,并进行一定的奖励。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间不仅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也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合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还给学生创造了一种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愉快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与交流,用协作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七、作品展示,鼓励学生
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多利用互联网,下载并参阅一些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活动中获奖的作品,在平时上课过程中应当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给学生提供比自己成果的机会。让学生的作品能够在全班、全校展现,给学生以自信。在班上,可以相同任务分小组完成,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成果更优秀;在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组织相关的活动,比如打字比赛、贺卡制作大赛等,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在校外,鼓励学生参加电脑作品比赛活动,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成就感,从而更好地适应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这样做,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又提高学生审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开阔视野。
八、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在每节课中,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要及时的检查并评价学生的成果,对于完成比较好的要给与一定的肯定及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完EXCEL后安排学生完成制作课程表的任务,在学生制作出课程表以后,可以用打印机打印出来,向全班展示打印出来的成果,观看效果并给予表扬。或者在每节课中,安排学生做的任务,一定要把学生做的优秀作品用屏幕进行广播,并请学生讲解他是如何完成作品的以及他的一些感受和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没有现成的更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用,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硬件、学生的情况,实事求是,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在教学实践中慢慢探索,长期总结,探索出一条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之路。
[2] 薛博 董玉琦 刘琳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
[3] 李平 《教育心理学》.[4] 吴立岗 《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
㈨ 如何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
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信息技术这门课从诞生起就被人们划入了“副科”:领导不重视,师资力量弱;老师不当回事,上课凭经验,没有任何资料和模式可参考;学生也只把这门课程当休闲,课堂上就是玩玩游戏、上上网。平时开课少,我们的老师每天不是忙着给学校打材料,就是帮同事修电脑,做个课件等等,做着一些本不属于我们的工作,这些客观原因确实存在。但是身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就是能够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那么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一、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评价一堂课是不是成功,一条主要的评价标准就是看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所以确定学习目标很关键。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一样,注重实践,教学模式多以上机操作为主,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目的性。翻开教材,每一课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我们要做的根据教学目标安排好相应的学习任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探索发现式教学法、实践启发式教学法等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很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在具体设计任务的时候要记住一点,任务一定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的。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课:编辑数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对工作簿中的数据进行编辑处理;2.培养信息加工与信息处理的意识。为此,我们可以制定一个任务:“每人制作一个5行10列的课程表,标题为:几年几班课程表”。这个任务当中就包含了选取单元格;数据的输入与修改;合并单元格(要输入标题);设置数据格式(字体字号);设计单元格格式(边框粗细等单元格的行高等)等子任务。在完成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EXCEL工作表中的一些基础操作也逐渐的熟练和掌握,从而也就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多进行演示操作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上机练习时间不少于70%,也就是说教师的理论指导时间只有30%,但这30%的理论指导决定着学生在接下来的70%的时间里都应该做什么。那么我们在这30%的理论指导时间中应该做什么呢?就是多进行演示操作,教师在安排好学习任务后就是分步骤的实施,在学生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之前,教师都要有相应的演示操作。还是以这堂课为例,教师安排好学习任务后,接下来就要根据任务进行的阶段要进行阶段性的教学演示,如何在工作表中合并单元格、插入单元格、添加删除数据、删除整行整列、设置单元格格式等等,在演示操作过程中尽量做到标准操作,简化操作,操作过程中配合讲解,要让学生看明白、听清楚教师的每一次操作都是怎么回事,要达到的效果是让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尤其是在讲解重难点的时候一定要慢。切忌不要鼠标满屏幕乱飞,看的学生眼花缭乱,眼睛跟不上鼠标,教师在点左键或者右键的时候也不说明,一通操作下来学生看的直晕,效果还不如看教材自学。在演示之前教师也要多练习,避免出现以上情况。
三、勤巡视,多指导
在安排好学习任务,演示操作之后,接下来就是学生的实践操作练习,一定要安排充足的练习时间,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巡视指导非常重要,这个时候教师不能犯懒,一定要走在学生中间,一方面指导学生操作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错,对于经常出现的错误要及时提出来以防其他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重复错误,浪费课堂时间,比如在学习FLASH时候绘制图形,学生经常忘记选取图形工具后忘记把鼠标换回箭头工具,导致经常出现错误操作。例如WORD在设置完标题格式后,在输入正文的时候,字体格式会默认继承了标题的格式,学生会经常性的出现这种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指正,在设置完标题后一定要将字体格式换回来,然后再输入正文。再比如EXCEL在输入公式或者粘贴函数的时候,由于操作失误导致鼠标所选单元格一直呈虚线环绕状,也不撤销,其实只要敲一下回车就能解决问题等。在指导学生操作的时候不要替学生做,而是指导学生该如何做,这是咱们很多老师经常犯的毛病。另一方面能够掌握学生对操作的熟练程度,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任务。在时间足够的情况下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展示。
四、做好课前准备
一是设备的准备,也就是电脑好使不好使,是不是每天机器里都有本课要用的应用软件,软件能不能用,鼠标键盘能不能正常使用,局域网能不能通,电子教室能不能用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提前解决好,在上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甚至修电脑修半节课,所以一定要提前准备好设备的正常使用。
二是素材的准备,主要包括视频、音频、图片等,其实以我们目前的教学环境来说,使用次数最多的就是图片,WORD教学需要,EXCEL教学需要,FrontPage和Flash用就更多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这些图片素材的收集和累积完全可以由学生来完成。7年级上下册的第三单元都涉及到网络知识,我们可以在上课的同时让学生在网络上搜索、下载指定类型的图片素材,统一存在电脑的指定位置方便以后使用。或者直接拿出一节课,这堂课同学们就上网下载图片,下课前比一比谁下的图片又多又漂亮。如果微机室没这个条件上不了网那就需要我们教师课前自己准备一些素材,现在网上免费的素材资源非常多,随处可下。下好之后利用电子教室下发到学生电脑指定位置就可以了。此外就是成品作品的准备,例如上Word排版时要提前准备几篇已经制作好的精美的板报;上Excel筛选排序时,提前准备好示范操作的表格或者图表上FrontPage课时准备好现成的网站站点;FLASH动画作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