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病毒诱导助融:
细胞融合在自然界是存在的,细胞融合研究首先也是基于自发的细胞融合,1957年,冈田善雄意外发现仙台病毒,能诱导悬液中艾氏腹细胞融合,然手裤后Harris、Kada等用于诱导种间细胞融合,获得成功。
2、化学助融:
1972年,卡尔森首先用硝酸钠进行烟草两个种的细胞原生质体的融合,1974年Kao等首先发现聚乙二醇能诱导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产生杂交细胞。1975年Pentecorvo,发现聚乙二醇亦能帮助哺乳类动物细胞的融合,1976年Davidson更进一步证实这一结果,并且认为其具有简单快速、高档正效率等优点。因而,1975年之后聚乙二醇就逐渐取代了仙台病毒.
3:电融合法:
电融合法是70年代未期和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细胞融合方法。Senda在1970年首先应用电脉冲,通过微电极在显微镜下使植物细胞融合,奠定电融合技术基础。
4、激光诱导卵细胞融合:
激光诱导卵细胞融合是最新的细胞融合方法,该法为张闻迪等人首先应用,他们利用激光微束的单色性、高功率密度、短脉宽和毕蠢简极小的作用范围等特点。对泥鳅受精卵进行融合试验,获得成功,且融合后的细胞可存活发育,经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孵化期、直至幼鱼。整个过程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还可同时由电视摄象监视器观察和进行照相记录。.
Ⅱ 细胞融合的方法有哪些
一、细胞融合的方法有三种:生物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
二、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 , 是指细胞通过介导和培养, 在离体条件下用人工方法将不同种的细胞通过无性方式融合( 合并) 成一个核或多核的杂合细胞的过程。体细胞融合后可形成四倍体或多倍体细胞,由此形成的杂交细胞,其特性会有很大的变化。
三、化学诱导融合1.盐类融合法。此法是应用最早的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盐类融合剂对原生质体的破坏小。今后研究应提高其融合率 ,使其对液泡化发达的原生质体能够诱发融合。2高钙和高pH值融合法。高 Ca2+和高pH值可以诱发融合。提高该方法的使用范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3、聚乙二醇融合法(PEG法) 。1974年发现的聚乙二醇(PEG)使不同科属的植物原生质体之间都可以融合,融合率可达30%。聚乙二醇是乙二醇的多聚扮隐化合物,存在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多聚体。PEG可与水分子借氢键结合,导致细胞脱水而发生质膜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细胞融合。为了发挥PEG促进细胞融合的效力,必须采用较高的浓度(40%~50%,分子量为6000),但PEG在高浓度下,细胞可能因脱水而受到显着的破坏。因此,选择合适的分子量、浓度及作用时间是PEG融合技术的关键。影响原生质体融合的因素很多。特别是环境中的阳离子存在,融合时的pH 也对原生质体融合有较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讲钙、镁离子有助于融合。如有钙离子存在时,可得到较高的融合率。但在缺乏钙离子时,若pH 较低,融合频率也较高。这是因为钙离子和带负电荷的PEG与细胞膜表面分子相互作用,使原生质体带电老冲,彼此易于附着发生凝集所致。PEG诱导细胞融合由于具有容易制备和控侍缺歼制、活性稳定、使用方便等特点,在细胞融合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量的研究仍采用此法。虽然PEG作为融合剂有很多成功的报道,但存在着对细胞损伤大、残存有毒性、融合率较底及经验性大等缺陷。
四、 物理诱导融合1。细胞电融合技术细胞电融合是以脂质膜和脂质一蛋白质膜的电学性质为基础的,以双向电泳和电子击穿细胞质膜的联合作用为手段,和细胞电注射构成一对互补技术。在短时间强电场的作用下,细胞膜发生可逆性电击穿(Reverisb leb reakdown),瞬时失去其高电阻和低通透特性,然后在数分钟后恢复原状。当可逆电击穿发生在两个相邻细胞的接触区时,即可诱导他们的膜相互融合,从而导致细胞融合。细胞融合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建立细胞间接触(cell-to-cell contact) ; 第二步,接受区膜结构受扰动而紊乱,然后恢复并融合。根据其诱导细胞接触的性质,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大类。非特异性细胞电融合法是指在进行细胞电融合时,无法排除亲本细胞的自体融合而只进行双亲本间的细胞杂交融合。主要原因是细胞间的相互接触是无选择性的,是非特异性细胞聚集。非特异性电融合技术包括细胞物理聚集电融合法和细胞化学聚集电融合法。细胞融合所必需的两个步骤为:①细胞间接触;②接触区的膜结构受到瞬间扰动而导致融合。只要其中的任意一步有特异性,就能形成特异性的细胞融合。 2.激光诱导法。激光诱导细胞融合术是利用激光微束对相邻细胞接触区的细胞膜进行破坏(或扰动),可将两个不同特性、不同大小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实现融合。即利用光镊捕捉并拖动一个细胞使之靠近另一个细胞并紧密接触,然后对接触处进行脉冲激光束处理,使质膜发生光击穿,产生微米级的微孔。这样,由于质膜上微孔的可逆性,细胞开始变形融合,最终成为一个细胞。使用此技术时,使细胞接触的方法可用①光俘虏法;②用低浓度的融合剂PEG (5% )使细胞聚法。目前,最新颖的方法是利用激光光阱建立两细胞间接触,即光镊利用激光高斯光束光场的梯度力把细胞从光束边缘拉向光束中间,在光斑直径与光波波长尺度相比拟时,指向束腰的轴向梯度力要大于沿光束方向的散射力,该梯度力把细胞竖直地拉到激光束腰下方处,从而实现对细胞的操作。
Ⅲ 动物细胞融合的主要方法
动物细胞融合的主要方法病毒法;聚乙二醇法;电融合法。
相关内容:
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
(3)生产单克隆抗体一般不直接培养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主要原因是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因此选用骨髓瘤细颤逗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从而使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的特性。
Ⅳ 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
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如下:
细胞融合技术是用自然的或人为的方法,使种类不同的两种生物细胞直接融合,产生能够同时表达二者有益性状新杂种细胞的技术。自然进行的细胞融合,即卵子和精子受精形成合体,只能发生在同一种生物或亲缘关系很近的生物种之间。
一年后核吵链,又进一步使用仙台病毒获得了能够增殖的杂种细胞。此后,人工诱导体细胞融合方法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已广泛地用于种内、种间、属间、科间乃至动、植物的杂种细胞的构建。该法无论在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或工、农、医等应用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前景。
Ⅳ 如何利用细胞融合技术3
科学家利用细胞融合技术研究细胞膜的特性,进行了下列实验.
(1)将鼠细胞和人细胞在CO2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用胰蛋白酶 处理,获取实验用的单个细胞.
(2)将两种细胞在37℃下混合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灭活的)病毒 诱导融合,形成融合细胞.
(3)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 和蛋白质.将连接了荧光染料的抗体与融合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抗体与融合细胞的膜蛋白(抗原)特异性结合,其目的是标记 膜蛋白,以猜春便于显微镜观察.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细胞表面荧光的颜色和分布 .开始时,鼠的细胞为绿色,人的细胞为红色,两种颜色不混合;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红绿荧光交替分布的“嵌合体”.统计嵌合体比例 ,结果如图所示.
(4)科学家据此提出两种解释嵌合伍哪体形成的假说.假说一:融合细胞合成了新的膜蛋白;假说二:原有膜蛋白在细胞膜平面上运动.
①使用蛋白质合成 抑制剂和ATP合成抑制剂分别处理融合细胞,均对嵌合体形成没有显着影响,这个结果否定了假说一.
②在15℃、20℃和26℃的培养温度下重复上述实验,这些实验的结果为随着温度增加,嵌合体比例增加(或“随着温度降低,嵌合体比例降低”) ,为假说二提供了证据支持.
(5)上述实验表明,细腔兆码胞膜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