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种植芦笋的方法有哪些呢
引言:现在的人们生活是非常有压力的,因为面对那些工作上的压力。同时如果自己家里有孩子,也会由于照顾孩子而出现的一系列让人心烦意乱的是这种时候就可以通过在家里面种植一些植物,这样的能够有效地排解自己心中的苦闷。同时也能够使自己更加有耐心去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那么在种植芦笋的时候就需要格外的注意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因为它的种植很简单,但是如果种植不好的话,也可能会导致枯死的状态。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对其进行详细的了解。在这里小编有以下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施加肥料
任何植物的种植都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但是很多的植物往往就由于自身的条件不足而导致一些营养缺乏的状态。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市面上去询问相关的人士,哪些肥料能够适合补水的种植。这个情况就可以通过购买,然后保证他能够健康成长。
② 芦笋种植方法和栽培技术是什么
育苗时间:露地育苗春、夏、秋三季均可,温室育苗无季节限制。 育苗方法:苗床宜选用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以减轻起苗...
③ 芦笋 种植技术
芦笋种植方法
1.苗床的选择:要求避风向阳,微酸性的肥沃壤土或砂壤土,土层不宜太深,易于起苗,忌用甘薯、果园苗床的前作,否则,易染紫羽纹瘸。整地时,每亩施入腐熟厩肥4—5吨,过磷酸钙50公斤,耕耙后整平作畦,畦宽2—3米左右均可。
2.播种;春、秋两季都可播种,春季可在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播种,秋季可在七月底八月初。播前将种子在30。C温水中浸三天(每天换清水l一2次)取出稍晾干后播种。播种时先在畦上按40厘米宽划行开浅沟条播,沟深3—3.5厘米,按株距3—4厘米点一粒种子,每亩地播1.5公斤。播后复土平沟,.再盖草灌水。
3.苗期管理;出苗后即揭去盖草,并灌齐苗水一次,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追施一次肥,春播在6—7月份时应追施一次壮秧肥,每亩施尿素15公斤,氯化钾lO公斤,三料磷或过磷酸钙20公斤,腐熟优质厩肥1500—2000公斤。苗期要进行中耕除草,以促进植株生长,此外,还要防治病虫害。虫害主要是斜纹夜蛾.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洒。
④ 如何种植芦笋的方法
1、进行播种后等到长出了苗,幼苗长到有30厘米高后就可以将它们种植到苗床上面了,然后挖上一个7.5cm的洞,更利于它们发育。
2、移植到苗床上的时候就要准备苗床了,首先就是给苗床除草,确保没有残根后即可进行施以碧卡水溶肥,然后挖壕沟,深度大概为三十厘米左右,如果种植的行数很多的话间距就要延长一倍及以上。
3、将花冠种到壕沟里面,用土将花冠和根盖起来,种完后要给土壤浇水,然后再讲土填回去,当芦笋开始生长的时候,就要在花冠上加土,持续两三个星期,直到加土加到和壕沟一样高时即可。
4、最后就是防止病虫害了,芦笋很容易受到一些甲壳虫的影响,芦笋甲壳虫主要以蕨类植物的嫩茎啃咬,而且在上面产卵,一旦发现就要采取措施将其赶走或消灭。
⑤ 芦笋的栽培很关键,芦笋的主要栽培技术有哪些呢
芦笋这种蔬菜近几年是非常流行的。尤其是对于很多健身人士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是少不了芦笋这道蔬菜的,芦笋售卖的价格是比较高的,并且市场需求也是比较大的,因此种植芦笋的话还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但是想要种植好芦笋,那么芦笋的栽培方面的技术是非常关键的,芦笋的主要栽培技术到底都有哪些呢?
种植土壤而接下来就应该考虑一下,芦笋究竟应该放到什么样的土壤环境当中进行种植了,其实最好的环境就是少量的细沙和大量的土壤混合在一起的环境。
种植完成之后,在表面可以稍微覆盖一层土壤,并且在这层土壤上面稍微浇一些水,这样能够保证透气性的同时也能够有水分。一般10天左右的时间,种子就会逐渐的出现发芽的状态。
⑥ 芦笋怎样种植 芦笋的种植技术及前景
一、选用优良品种
芦笋系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适应性强,品种较多。一般可选用UC800新品种,表现为萌芽早、生长速度快、嫩茎粗细匀称、头部鳞片紧密不易散头、色泽浓绿、商品性好、产量高,植株属矮化型,抗病、抗倒伏,属绿、白笋兼用品种,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生产用种。
二、营养钵培育壮苗
采用营养钵育苗,有利于提高成苗率,培育壮苗,移栽时植伤轻,有利于壮苗早发,达到适期定植、早期丰产的目的。
⒈备足营养钵:首先选择肥力水平较高的疏松沙壤土作苗床,苗床宽1.3-1.5米、深10-15厘米。制钵前每立方营养土应施入腐熟好的鸡粪30-40斤,磷肥2斤,草木灰10斤,充分拌匀后打钵。钵体直径8厘米以上,钵高10厘米,每亩大田需备钵2500个。
⒉浸种催芽:芦笋种子外壳厚且有脂质,吸水较慢。首先用50%多菌灵300-500倍液浸种24小时,再放入25-30度温水中浸种2-3天,每天更换新水2-3次。浸种后用干净纱布包好,置于25-30度条件下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用25度左右温水淋浇1-2次。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⒊适期播种:麦前移栽的可于3月上中旬播种,麦后移栽的可于4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营养钵浇透水,每钵一粒,播后覆细土2厘米厚。然后撒施毒饵防地下害虫。最后畦面平铺地膜,畦上用弓棚盖膜实行双膜覆盖。
⒋苗床管理:苗床管理应以调节温湿度、培育壮苗、防治病虫为中心。出苗前床温白天20-30度,晚上不低于12度。前70%幼苗出土时去除平铺地膜并逐步通风炼苗。当幼苗高20厘米左右时,可采取通风不揭膜的办法,使幼苗适应外界环境。此期保持苗床湿润。幼苗瘦弱应补施苗肥,肥水结合。及时去除苗床杂草,发现蚜虫等危害及时喷药防治。
三、土壤选择与整地定植
芦笋适宜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沙壤土,有利于根系发育和嫩茎的优质高产。酸碱度过大且粘重的淤土均不适宜芦笋生长。
芦笋是多年生作物,一经定植,土地即无法再全面耕翻。因此,在定植前结合深耕整地,亩施有机肥3-4方,复合肥100斤。耕后耙平,搞好田间灌排工程,南北纹线开挖定植沟。行距1.2-1.5米,沟宽40-50厘米,深30-40厘米。移栽前沟内亩施复合肥100斤,饼肥80斤,有机肥2-3方。均匀施入沟内并与回填土壤混合均匀。移栽时定植沟离地面10厘米为宜。每25-30厘米定植一株,亩栽1500-2000穴。做到边起苗边分级,栽植、浇水、覆土等作业一次完成。大壮苗每穴栽一株,弱小苗每穴栽两株,壮弱苗分开定植。定植时要定向栽植,即地下茎着生鳞芽的一端要顺沟朝同一方向,排成一条直线,便于以后培土采笋。幼苗成活新茎上出后,要分期逐步填平定植沟。
⑦ 芦笋怎么种植方法
芦笋的种植方法的话就是直接把他们弄到那个土壤当中,然后的话来练它就会发出来了。
⑧ 哪里有芦笋栽培技术
(1)育苗。
①播种量。白芦笋每667米2播种50~100克,绿芦笋为100~150克。
②整地施肥。选土质疏松,肥水条件好,透气性强的壤土或沙壤土。深翻30厘米左右,每667米2施基肥2000~3000千克,将肥料翻入土中,整平地面后,做东西畦,畦长10~15米,畦宽1.2米,垄高20厘米,耙平畦面。
③播种时间。5厘米土层温度达到10℃以上即可播种,可在保护地中育苗,苗龄70天左右即可定植,根据茬口的不同,从春到秋均可播种。
④种子处理。芦笋种子皮厚坚硬,外有蜡质吸水困难,故播前必须浸种催芽。方法是:先用凉水漂种,除去瘪种和虫蛀种等。然后用30℃左右温水浸泡2~3天,每天换水2~3次,种子充分吸水后,将水滤去,盛入盆中,在20~25℃下进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投洗1~2次,以防烂种,当种子有10%左右出芽时即可播种。
⑤播种。播种前需灌足底墒水,待水渗下后,按株行距10厘米打好直线,将催好芽的种子单粒点播在植位上,覆过筛细干土2厘米厚。
⑥覆膜。播后立即覆盖地膜,可提高地温保持湿度,对出苗有利,但齐苗后应及时撤去。
⑦幼苗生长期间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等。
(2)定植。
①栽培地的选择。对栽培地的要求同育苗地。
②整地、挖定植沟、施肥。经清园、深翻平整后,按白芦笋1.8米,绿芦笋1.5米的行距打直线,沿线挖定植沟,沟深30~40厘米,宽40~50厘米。沟底施基肥,每667米2施农家肥500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上面盖土至距地面7~10厘米处即可定植。
③定植时间。定植宜在休眠期进行,春栽在3~4月间。
④起苗。芦笋苗的地上茎达3根以上即可定植,起苗时要带土坨,防止伤根。按30厘米株距,植于沟中,使苗的根盘低于沟面12~15厘米,把着生鳞芽群的一端,顺沟朝同一方向,以利日后培土。后覆土5厘米左右,盖住根盘稍镇压,使根盘与土密接。然后浇水,缓苗后结合中耕,再覆土2次,每次3~5厘米,使根盘埋在土下10~15厘米。
(3)田间管理。
①浇水。芦笋定植缓苗后,要根据墒情适时浇水。
②追肥。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每667米2追施复合肥30千克,追肥后要及时浇水。
③10月中下旬浇水后培土10~15厘米,保墒、保温,以利幼苗安全越冬。
④培土。白芦笋须在定植后的第二年春天,幼茎抽生前培土,使嫩茎软化。培土应在采收开始前10~15天,10厘米土温达10℃以上时进行。过早,因土温升得慢而出笋迟;过晚,则部分嫩茎已出土,会见光变色。培土应选择在晴天土壤干湿适中时进行,培成的土垄宽度要大,厚度以使地下茎埋在土下25~30厘米处为准。
绿芦笋采收前不需要培土,地下茎上面有15厘米土层即可。
(4)采收。
①前一年春天定植的芦笋,可采收40天左右的春笋,然后每株留3支母茎生长,再发的笋芽继续采收30天左右的夏笋。
②前一年夏天定植的芦笋,第二年春天每株先留足3~4支母茎,然后开始采笋50~60天。
③成龄笋田,一般春天先采收60天春笋,于6月中旬每株留2~3支母茎进行生长,其余的笋芽继续采收,直到8月上旬,停止采收。
④一般采收结束后,应有约3个月的生长期,以便制造充足的养分,供第二年采笋。在营养生长期间,要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
⑤采收方法。白芦笋每天早晚采割1次,发现土面有裂缝或湿润圈,即可定位采笋,往下直挖,在17~18厘米处割断,不可伤及地下茎和鳞茎,收后用土把孔洞填平。产品立即装箱,盖上潮湿黑布防止嫩笋见光变绿。
绿芦笋一般早上采收,将高达21~24厘米的嫩茎齐土面或于地下1~2厘米处割下。气温高时每天采收2次,以防笋头松散,组织老化。
(5)及时防治病虫害。芦笋的常见病害有:茎枯病、根腐病、立枯病、菌核病、褐斑病等。害虫有:蚜虫、蓟马、地下害虫等。
⑨ 芦笋的种植方法
一、芦笋覆盖育苗栽培技术的应用意义
芦笋生长过程中,对于温度要求较高,发芽时期适宜25~30℃,嫩芽生长时期适宜15~20℃,当温度高于25℃,嫩芽将拥有着较快的生长速度。 春季土壤温度逐渐上升到10℃,芦笋鳞茎盘萌动,嫩茎逐渐伸长,对于光合作用所要求的温度在15~20℃之内。 积极采用覆盖育苗栽培技术,操作较为简便,能够在节省能源的前提下增温保温,给芦笋提供更为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 这种栽培技术充分利用了辐射、对流和传导的热交换,针对大棚内空气的上下对流加以良好隔绝,从而良好减少热量的散发,其不仅能够确保棚内温度适中,同时还能够推进棚室管理顺利进行,增加大棚芦笋栽培的经济效益。
二、芦笋覆盖栽培技术
覆盖栽培技术运用过程中,需要针对各个阶段的棚进行充分控制。(1)结合地块设定合适的大棚长度,其跨度选择为标准8 m 形式的钢架结构,拱间距需要保持在0.8~1.0 m 之间,脊高为4 m,裙部高为0.4 m,使用0.06 mm 农用聚乙烯无滴膜作为大棚膜,隔上3 m就需要使用压膜线加以固定。 (2)内棚的总体跨度需要保持在7 m 范围内,两侧需要和大棚保持着0.5 m的间隔,且棚头需要缩短2 m,拱间距为2.0 m,脊高为3.5 m,同样使用0.06 mm 农用聚乙烯无滴膜,但是其并不需要设置裙部和压膜线。 (3)通常在内棚搭建4 个小拱棚,高度为0.8 m,和畦面保持着相同跨度,拱间距为0.5 m,也需要使用0.06 mm 农用聚乙烯无滴膜作为棚盖外围防护,地膜设置中需要使用0.06 mm 无滴膜。
三、选择合适的土壤和品种
芦笋种植中,对于土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土质疏松、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地块,较为适于芦笋生长。同时土壤地下水位较低,酸碱度保持在5.7~6.8 之间,含盐量不超过0.2%,都可以促进芦笋地下茎良好生长,减少植株衰老的情况出现。 绿芦笋在种植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选择UC157 或者UC8002 品种的绿芦笋,可以获取较高的产量。 主要是因为这些品种芦笋顶端紧密,茎秆较为紧密,且不容易出现散头,生长的色泽良好,积极开展推广和普及工作,将能够更好提升芦笋生产水平。实际开展芦笋生产种植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重避雨,并留存母苇,为减少芦笋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提供良好前提。雨水是保障芦笋生长的重要条件,需要针对炼苗加以有效控制,减少徙长现象,为提升芦笋的成活率,可以适当喷洒低浓度助长素。初期的母茎留养需要保持在5 d 以上,抑制病原菌的传染。 以人工手段营造出无雨小气候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
四、芦笋育苗与栽培管理
4.1 育苗作业
通过保温覆盖方式开展育苗作业,一般在3月中旬开始,需要至少在10 d 之前,覆盖好薄膜,增加地面温度,涵养水分。 实际处理芦笋种子时,首先,需要借助于水漂洗的方式,将瘪粒种子有效去除。其次,可以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浸种,12~18 h即可捞出,然后将种子放在40℃温水中,每日换水2~3 次,持续3 d。再者,捞出种子后需要将其包好,并开展催芽工作。具体播种中,需要在营养钵浇水,水逐渐下渗之后,需要及时播种,并覆盖2 cm 之间较为湿润的营养土。 播种后的营养钵,需要排放在整齐畦面上,加盖薄膜。
⑩ 芦笋根的种植方法和时间
芦笋根适宜在6-7月份的时候种植,先要对选好的地块进行深翻,还要在土壤中施加基肥,挖沟作畦后,将准备好的芦笋根按照30-40厘米的株距栽种进去,种植好后要浇一次定根水,后期养护时需要定期为其除草和追肥。
芦笋根怎么种植方法与时间
1、种植时间
种植芦笋根,一般最好在6-7月份的时候进行,这样有利于它的生长和成活,具体的种植时间要根据各地的气候而定,注意种植天气最好在阴天,这样芦笋根的成活率能得到提升,不宜在晴天的时候种植。
2、选地整地
芦笋喜欢在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保肥保水和透气性良好的土壤中生长,选好地块后需要先对土壤进行深翻,还需要在土壤里面施加足量的腐熟肥料作为基肥,之后挖沟作畦,这样就能准备种植了。
3、进行种植
准备比较健壮无病害的芦笋根,将其按照30-40厘米左右的株距栽种到土壤中去,栽种好后轻轻的把土壤压实,一般粗壮的芦笋根每穴种植一株即可,如果是小一点的芦笋根,那么可以每穴种植2株。
4、养护管理
芦笋根种植好之后需要做好养护管理,此时需要浇一次定根水,使土壤处于微微湿润的状态,这样有利于芦笋根和土壤快速接触,芦笋根开始生长后,要定期除草、追沃叶水溶肥,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