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技术 > 航天技术学由哪些部分组成

航天技术学由哪些部分组成

发布时间:2023-03-26 06:24:34

㈠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包括什么专业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以数学、物理学以及现代技术科学为基础,以飞行器设计、推进理论与工程、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等专业为主干的高度综合的学科体系, 是20世纪初期和中期先后创建并迅速发展的科学与技术领域。

所含二级学科:
098飞行器设计
一、学科概况
飞行器包括飞机、直升机、飞艇与气球、导弹、地效飞行器、卫星、宇宙飞船、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空间站、深空探测器、航天飞机等。
飞行器设计是研究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结构设计、飞行力学与控制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干学科之一,其发展和水平对航空宇航技术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对相邻学科和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工业部门与国防的现代化也有重要影响。
二、培养目标
1.博士学位应具有现代飞行器设计方面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地了解现代飞行器设计发展状况、发展方向以及研究前沿,并能熟练地掌握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实验及测试技术解决本学科中的理论与工程问题;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研究中有所创新;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胜任高等院校、设计与科研院所和生产使用部门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2.硕士学位应具有坚实的现代飞行器设计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研究前沿,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和实验测试技术,初步具有独立从事与现代飞行器设计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可在设计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产和使用部门从事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科研、教学、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
三、业务范围
1.学科研究范围
(1)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设计理论与方法,飞行器总体综合设计,飞行器先进气动布局研究,飞行器制导与控制系统设计,作战效能分析,飞行器设计系统工程与可靠性工程,飞行器设计井行工程,飞行器隐身设计。
(2)飞行器结构设计:飞行器结构综合设计,优化理论与方法,结构与机构可靠性设计,动力学与控制,复合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结构耐久性与损伤容限设计,自适应结构的原理及应用。
(3)飞行力学与控制:飞行器飞行动力学与控制,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空间飞行器的姿态动力学与控制,人机系统和飞行品质,气动弹性力学,飞行管理与空中交通管制。
2.课程设置
(1)博士学位
现代数学基础,动态离散事件系统,飞行器总体综合设计理论与方法,空间任务分析与设计,结构系统优化理论与设计方法,结构耐久性与损伤容限设计,结构可靠性理论与设计方法,高等飞行动力学,航天器轨道动力学与姿态控制,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现代控制理论,现代科学与学科发展前沿。
(2)硕士学位
矩阵论,数值分析,数学规划,数理统计,应用泛函分析,数理方程,优化理论与设计,高等空气动力学,飞行动力学与飞行控制,气动弹性与非定常气动力学,飞行品质与人机系统动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动力学,计算力学,断裂力学及其应用,结构有限元分析与程序设计,飞行器结构疲劳寿命,可靠性理论基础,复合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直升机动力学,飞行器CAD与仿真技术,飞行器隐身技术基础,导弹制导原理,航天器温度控制技术。
四、主要相关学科
力学,材料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导航制导与控制,人机与环境工程,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

099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一、学科概况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学科包括航空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两个学科方向。本学科为设计、研制各种航空推进系统、火箭推进系统以及组合推进系统,培养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
本学科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干学科之一。国内外均把航空宇航推进技术列为国防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其发展和水平对航空宇航技术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对船舶、能源、环境、交通等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二、培养目标
1.博士学位应具有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及研究前沿,并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和现代实验及测试技术解决本学科中的理论与工程问题;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在本学科科学研究或专业技术上有创新或获得重要成果;能胜任高等学校、设计与科研机构和生产使用部门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2.硕士学位应具有坚实的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及研究前沿;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本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令业的外文资料;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在高等院校、设计、研究。生产和使用部门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三、业务范围
1.学科研究范围
(1)发动机总体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推进理论和新推进方案;推进系统的一体化设计和并行工程设计;总体性能参数优化和结构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推力矢量控制;推进系统使用性能。
(2)发动机内流场及气动热力学:发动机内流场计算及实验研究;叶轮机气动热力学和气动弹性力学;叶轮机非定常流动理论、实验及应用;进排气系统气动热力学。
(3)燃烧学:燃料喷雾、掺混和燃烧;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燃气成份及其控制;固体推进剂燃烧。
(4)传热与传质学:传热、传质和热防护;传热、传质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5)强度、振动和可靠性:高温结构力学;发动机振动和转子动力学;发动机的寿命和可靠性。
(6)控制、测试、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飞行/推进系统一体化控制;推进系统的建模、控制与仿真;推进系统的现代测试技术;推进系统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2.课程设置
(1)博士学位
现代数学基础,现代科学与学科发展前沿,高等燃气轮机气动热力学,湍流与分离流,多相流体动力学,燃烧理论,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结构系统动力特性分析,推进系统一体化设计,推进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飞行/推进系统一体化控制。
(2)硕士学位
矩阵论,数值分析,数理方程,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应用泛函分析,高等气体动力学,可靠性工程,计算流体力学,粘性流体力学,两相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法,断裂力学,机械振动,传热传质学,燃烧理论基础与燃烧诊断,计算燃烧学,发动机特性,现代推进系统控制,结构优化设计,参数估计与系统辩识,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基础,发动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四、主要相关学科
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器制造工程,人机环境与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固体力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等。

100航空宇航器制造工程
一、学科概况
航空宇航器制造工程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旨在培养航空宇航器制造及相关专业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它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主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由于飞行器本身的高性能、高要求,决定了它必须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因此该学科本身既是航空航天这一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集中了许多当代最杰出的工程技术成就,是研究、开发、推广与应用高新技术最活跃、最有生气的领域之一。所以该学科不仅对发展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实现航空航天工业的现代化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相邻学科和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工业部门(如汽车、船舶、机械、轻工等)的现代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目标
1.博士学位应具有现代航空航天器制造工程方面坚实而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现代飞行器制造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并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实验手段,从事飞行器制造及相关领域的有创新性的研究开发工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生产使用部门的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
2.硕士学位应具有现代航空航天器制造工程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现代飞行器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能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实验手段,从事飞行器制造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作风;能从事本专业或相邻专业叼教学。科研、工程实施或技术管理工作。
三、业务范围
1.学科研究范围
(1)产品零件的先进成形技术,板料精密塑性成形,超塑性成形与扩散连接,成形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仿真与优化技术,材料成形性能研究,模具技术;
(2)新材料、新结构的制造技术,先进装配与连接技术,制造过程质量控制;
(3)产品的三维数字化定义、数字化预装配、工程分折、数控加工、产品数据管理,即CAD/CAE/CAM/PDM,其进一步发展是产品全局信息建模,无纸设计,并行工程,制造资源管理,虚拟制造技术,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SCW)。
2.课程设置
(1)博士学位现代科学与学科发展前沿,现代数学基础,CAD/CAM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塑性成形理论进展,板料成形模拟理论与技术,金属物理,现代飞行器制造技术与系统,现代制造工程理论与技术,并行工程及其关键技术,面向对象技术与方法学。
(2)硕士学位矩阵论,数值分析,数理统计,弹性理论基础,金属塑性成形力学,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弹塑性稳定理论,弹塑性有限元法及应用,计算机辅助塑性成形,超塑性成形及扩散连接,飞行器结构胶接技术,现代飞行器制造技术,软件工程基础,软件开发技术,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微机接口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基础,计算机仿真技术,模具CAD/CAM,质量控制。
四、主要相关学科
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迸理论与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数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101人机与环境工程
一、学科概况
人机与环境工程是研究航空航天人机工程、飞行器环境控制技术和航空宇航生命保障技术的综合性学科,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空宇航工程的主干学科之一。在现代航空航天活动中,人(驾驶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保证人的安全、舒适和高效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围绕解决该问题而产生了人机与环境工程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人机工程,飞行器环境控制技术,航空航天环境模拟技术,航空航天生命保障技术和空调制冷技术,以及航海器和交通运输车辆中的人机工程与环境控制技术。学科主要培养从事航空航天环境模拟与控制及生命保障系统设计与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1.博士学位应具有坚实宽广的人机与环境系统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现代人机与环境系统工程的学科发展方向,能对人机与环境系统工程的基本问题进行有创新性的研究,具备主持和实施人机与环境系统工程中的型号工程的能力,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先进的测试技术进行人机与环境系统的分析、模拟与仿真研究;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应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锐意创新的开拓精神;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生产使用部门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2.硕士学位应具有坚实的人机与环境系统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现代人机与环境系统工程的研究现状和学术发展动向,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人机与环境系统的模拟与仿真研究,掌握人机与环境系统的分析技能、设计方法和测试技术,具备较强的进行专项技术工作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毕业后可以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三、业务范围
1.学科研究范围
(1)人机与环境系统工程:人体测量学,人机工效学,环境人机工程,人机与环境系统的计算机模拟与仿真。
(2)环境控制工程:飞行器环境控制技术,环境模拟技术,航天器热控制技术,汽液两相流动与传热,飞机防冰系统,电子设备冷却技术,航海器和车辆环境控制技术。
(3)生命保障技术:个体防护装备,弹射救生技术,航天服系统,航天生命保障系统。
(4)低温制冷技术:空气调节技术,新型制冷技术,生物体冷冻技术,太阳能利用。
2.课程设置
(1)博士学位现代数学基础,现代科学和学科发展前沿,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生物物理学基础,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计算机仿真,航空航天人机与环境工程。
(2)硕士学位数值分折,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导论,数理方程,高等工程热力学,矩阵论,传热传质学,优化理论,计算传热学,常微分方程,汽液两相流动与传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热力系统分析与优化,应用泛函分析,航天器热环境控制技术,程序设计基础,新兴空调制冷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个体防护与安全救生技术。
四、主要相关学科
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器制造工程,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工程热物理,制冷及低温工程,流体机械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102航空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学科是我国航空发动机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现有博士生导师8名,教授21名,副教授31名。6个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是:推进系统内流气动力学,叶轮气动力学,发动机结构、强度与振动,航空发动机控制,燃烧、传热,隐身技术。1986年以来,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80余项,国防科工委光华科技基金奖5项,出版教材21部,发表论文890多篇。《发动机设计强度试验手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研究,进气道隐身技术研究,叶轮机三维流场数值计算等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出色地完成了某型飞机的关键部件的研制,受到空军的嘉奖,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发动机进气畸变研究成功地应用于多种机型的进气道设计,受到用户好评。

㈡ 航天技术由几部分组成

(1)航天运载器技术.
(2)航天器技术.科学卫星:用于探测和研究;亮桐
①科学卫星:用于探测和研究
②应用卫星:直接为敏键橡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
③技术试验卫星:
(3)航天测控技术航天桥旁测控系统

㈢ 航天技术集中了哪些基础理论

人类配携开拓空间的历程是艰辛的。要摆脱地球的引力,飞出“摇篮”,要经历千辛万苦的风雨沧桑。然而,一旦能冲出“摇篮”,就会产生一次认识上和实践上的巨大飞跃。从空间幅度看,以地球为中心,人类向宇宙空间拓展,发射人造卫星上天、登上地球自身的自然天体卫星——月球,这仅仅是人类在奔向宇宙漫长而久远的“金桥”上刚刚迈出了第一步。

近些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高技术群体蓬勃发展的大趋势下,航天技术更加活力倍增,各种新型航天器不断涌现。第三代、第四代高效率、多功能、全自动的航天器相继上天,载人航天器出现了崭新面貌,先后发射了“半永久性”空间站和自由往返天地之间的改进型航天飞机,实现了空间站与航天器的多头对接和宇航员创造在空间侍滑连续生活、工作超过一整年和在太空行走、劳作等新记录,为21世纪人类重返月球和飞往火星,提供了必培谈伏要条件。在空间轨道上开展了发射、收回、修复、调整各种卫星、空间实验室、宇宙探测飞船和太空望远镜,并派出了飞往银河系寻找“外星人”的“地球特使”,同时开展了空间工业加工试验工作,为进一步拓展航天技术的空间工业应用打下了基础。航天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应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航天兵器已悄悄进入外层空间,这给空间系统增加了安全保障,同时,也使和平的太空宇宙蒙上了一层恐怖的阴影。

令人欣喜的是航天技术的日益成熟,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不仅使航天事故率明显下降,而且完全按照人的科学意志行事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使举世瞩目的航天事业更加健康发展。这无疑与支撑航天技术稳步发展的三大支柱的日益坚强是分不开的。

航天技术之所以令人神往、惊叹,就由于它蕴含了现代高技术群体的集体力量。它是由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航天发射与地面测控技术构成的高度综合性技术。它集中了近代力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大地测量学等基础理论,广泛应用了现代电子学、微电子学、无线电、自动化、真空、低温、高温、计算机、机械加工、冶金、化工等多学科高技术。它的发展又促进了现代天文学、空间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生命科学、航天医学以及系统工程管理科学等一大批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突破性发展。

㈣ 航天技术包括哪些技术

科学技术。它包括制造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地面测控技术。主要是指运载火箭的制造与发射技术;卫星、飞船、航天站、航天飞机和飞经月球的空间探测器等各类空间飞行器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完成跟踪、遥测、遥控和通信任务的地面测控技术。声明:中国大学网不保证科学技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中国大学网刊载科学技术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网友们参考、学习和借鉴之用!

㈤ 航天技术由哪几部分组成

航天技术包括运载器、航天器和地面测控技术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1、运载器

运载器主要是运载火箭。运载火箭有箭体结构、推进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几个部分。由于采用的推进剂是化学推进剂,单级火箭无法把卫星和飞船送入轨道。

2、航天器

航天器的种类很多,主要是人造地球卫星,还有空间站、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探测器等。

3、地面测控技术

地面测控系统在地面对航天器进行跟踪、遥测、遥控和保持通讯联系。通过地面测控系统人们可以获得航天器运行的各种信息,并可以对航天器进行控制,调节它的运行状态,以达到人们的预期目的。

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它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科学技术,涉及各类航天飞行器的设计、制造、发射和应用。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的最前沿。

(5)航天技术学由哪些部分组成扩展阅读

航天器又称空间飞行器,是在太空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运行并完成一定使命的各种飞行器的总称或空间系统。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2~4号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空间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航空航天技术



㈥ 航天技术有哪些

有如下:

1.运敬册前载器技术

要使航天器克服地心引力和空气阻力冲出地球大气层,必须使其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这就需要有能提供强大能量的动力装置,即运载火箭。运载器是运送航天器进入预定太空轨道的工具。

㈦ 空间技术的航天技术组成

航天技术的组成
航天技术由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航天测控技术三大部分组成。
(一) 运载器技术(运载火箭技术)
运载器技术,是指克服地球引力,将航天器送到外层空间的运载工具技术。航天运载器仅有火箭,所以,航天运载器技术亦称火箭技术。
火箭,是携带氧化剂和燃烧剂,经过燃烧、喷射的燃气产生反作用力推进的飞行器。它由动力装置、制导系统和箭体组成。按发动机工质形态的不同,火箭可分为液体火箭(用液态物质作为推进剂的火箭,称为液体火箭。液体火箭发动机通常由推力室、推进剂供应系统和发动机控制系统等组成。液体火箭发动机比推力较高,工作时间长,调节推力、关机和再启动较容易,易于实现多发动机并联使用)和固体火箭(用固态物质作为推进剂的火箭,称为固体火箭。固体火箭发动机通常由壳体(燃烧室)、固体推进剂、喷管、点火装置和推力终止装置等组成。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发射准备时间短,可靠性高。但比推力较低,推力终止精度低,重复启动困难)两种。
世界各国研制较为成熟的运载火箭主要有:俄罗斯(前苏联)的“质子”号大型运载火箭、美国的“雷神”、“大力神”系列运载火箭、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欧盟的“阿里亚娜”液体火箭等。
(二) 航天器技术
航天器又称空间飞行器,是在太空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运行并完成一定使命的各种飞行器的总称或空间系统。
航天器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两大类:
1.无人航天器
无人航天器按是否环绕地球运行又可分为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
2.载人航天器
载人航天器是指往返地球表面和太空之间,可运送人员和有效载荷、提供宇航员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航天器。载人航天器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三类。
(1)载人飞船
载人飞船是一次性载人上天和返回地面的航天器。载人飞船有卫星式载人飞船和登月式载人飞船两种。中国“神舟”号试验飞船于已于1999年11月20日使用“长征”—2F运载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2)空间站
空间站是可接纳宇航员寻访、长期工作和居住的大型航天器。空间站在距地面几百千米的近地轨道上运行。它设有对接舱,用于停靠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也可与多个空间站联接组成空间复合体(航天城)。1971年4月9日苏联发射第一个航天站“礼炮”—1号,1986年2月20日苏联又发射新一代航天站“和平”号。2002年3月由16个国家联合投资研制的“国际”空间站已正式在太空运行。
(3)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地球表面与近地轨道之间,运送有效载荷和人员的航天器。一般用固体火箭助推入轨,在轨道上象飞船一样运行,完成多种航天任务,再入大气层时象飞机一样滑翔着陆。1981年4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试飞成功。“挑战者”号和“发现者”号航天飞机也相继投入实用性飞行。
3.航天器的组成
航天器由不同功能的若干系统和分系统组成,一般由专用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
(1)专用系统
这是用于直接执行特定任务的系统,随航天器所执行的任务不同而设置。
(2)通用系统(保障系统)
这是用于保障航天器正常飞行和专用系统正常工作的航天器必要设备。一般包括:温度控制分系统、电源分系统、姿态控制分系统、轨道控制分系统、无线电测控分系统、计算机分系统、返回分系统。
(三)航天测控技术
航天测控技术是为保证航天器在轨道上正常运行,地面与航天器进行遥测、遥控、跟踪和通信的技术。航天测控由航天器所载测控分系统和地面测控系统共同组成。

㈧ 航天技术由哪三大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航天技术由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航天测控技术三大部分组成。

1、运载器技术(运载火箭技术)

运载器技术,是指克服地球引力,将航天器送到外层空间的运载工具技术。航天运载器仅有火箭,所以,航天运载器技术亦称火箭技术。

2、航天器技术

航天器又称空间飞行器,是在太空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运行并完成一定使命的各种飞行器的总称或空间系统。

3、航天测控技术

航天测控技术是为保证航天器在轨道上正常运行,地面与航天器进行遥测、遥控、跟踪和通信的技术。航天测控由航天器所载测控分系统和地面测控系统共同组成。

(8)航天技术学由哪些部分组成扩展阅读:

航天技术的发展趋势意义:

由于发展空间技术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政治上空间技术又极大地提高了国家综合国力及其在国际活动中的地位,所以世界上发达国家都把航天列上本国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

因航天技术的发展涉及到全球利益,所以国际上讨论的许多重大问题都与它有关,并成立官方与民间的各种组织,联合国还设立外层空间委员会,以协调各国之间的航天活动,制定各类涉及空间活动的国际条约、法律和规定。

中国的航天事业将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力有限,比起世界航天大国,我们属于航天低投入国家。因此,我国只能在部分航天领域做出贡献。

为了使我国在世界航天领域有相称的地位,应加大投资力度。同时,中国提倡各国联合和平开发利用宇宙空间,平等互利,共同为全人类的利益做出贡献。

㈨ 航天学都有哪些分支学科

航天学是航天基本原理和指导航天工程实践的综合性技术科学,又称星际航行学。航天学是各种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应用伍镇悉于航天工程实践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从事航天活动的理论基础。它的主要分支学科有:航天动力学、空气动力学、火箭结构分析、航天器结构分析、航天热物理旅消学、火箭推进原理、燃烧学、航天材料学、火箭制造工艺学、航天器制造工艺学、飞行控制和导航理论、空间电子学、航天医学、腔乎航天系统工程学等。广义的航天学还包括航天技术。

阅读全文

与航天技术学由哪些部分组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生态板材代理有哪些 浏览:369
检验科有哪些技术 浏览:76
长春城市学院大数据专业怎么样 浏览:541
股票最真实数据有哪些 浏览:405
vivo原装数据线多少a 浏览:926
网上发布招工信息在哪里 浏览:829
sql最多存放多少数据 浏览:227
养发产品怎么管理 浏览:269
梦想城镇小程序怎么没有 浏览:593
学程序开发的软件有什么 浏览:547
卖产品销售前准备工作有哪些 浏览:801
全权代理合同开庭怎么办 浏览:854
为什么有的人技术再好当不了领导 浏览:194
如何运行javaweb程序 浏览:823
怎么下载程序到单片机 浏览:965
什么酒代理商好 浏览:663
等待代理服务器什么意思 浏览:810
执业医师信息维护多久通过 浏览:12
跟单位要债怎么走法律程序 浏览:511
原油对农产品有什么影响 浏览: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