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vivo产品布局分析:“低调发育”的蓝厂究竟是怎么打造产品的
其中最关键的,我相信不会是产品本身,而是“渠道”二字。无论是华为在19年的强势崛起,还是Ov这些年来经久不衰的强大市场表现,都离不开这些品牌在“渠道”上的精心经营,强大的铺货、运输、销售等渠道环节,让他们能实现销量与门店的互相促进,门店越来越多、销量也节节攀升,这无疑是它们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
不过我今天的这篇文章主题倒不是想去讨论渠道和经营,而是想来研究一下他们是怎么在产品上布局的,而介于我之前在工作方面比较多地接触过了绿厂产品,所以今天这篇内容,我更想跟大家探讨,蓝厂vivo到底是怎么打造手机产品布局的。
先谈谈大的层面吧。虽然是以线下渠道为主力的品牌,但vivo其实也在前些年推出了子品牌iQOO,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过毕竟篇幅有限,今天想跟大家的探讨的,就只有vivo这个主品牌旗下的那些产品。在vivo的官网,我们可以看到vivo目前的产品线一共是四条,分别是NEX、X、S和Y四大产品系列,不过因为新款NEX迟迟未到,所以实际上 目前vivo的主品牌只有三个系列 。
而如果我们进一步细细查看,就可以看到vivo官网目前在售的机型一共有22款机型,其中X系列和S系列在售的机型都是6款,覆盖了1999起至4998这三千元的价格区间;而Y系列则有10款机型,覆盖了999至1999的价格区间,可以说vivo在千元至五千元的价格区间布置里做得相当不错。
不过布置得不错不代表产品线本身不混乱。 且不论配置和定价最为混乱的Y系列(各品牌的最低端系列总是不可避免地会有一点乱),单看S系列的机型,我都会觉得头大。
要知道S7系列是发布于2020年的机型,尽管跟S9系列发布时间没差多少(不到半年),却能有卖出更高的价格的型号,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要知道,无论是天玑820还是骁龙765G,都是要略次于天玑1100的,而其他的配置上S9本身几乎没有一项弱于S7,但偏偏官网就是能在S7与S7t毫无降价活动的基础上,给S9减了500,来到了更便宜的2499元,不由得让人怀疑:难道vivo不打算清掉S7的库存了吗?
在这样的产品布置下,想要看清vivo的布局思路,我觉得还是得要从根源出发,看看vivo“ 在意”哪些配置,“省略”了哪些配置,才能看清vivo到底是怎么打造产品的 。
要说近两年vivo最关心的配置,我想就是影像能力了,先是把APEX概念机的微云台带到了X50系列上,然后又和蔡司联合研发了影像系统、搭配上了蔡司光学镜头,连T*镀膜都有,可以说是相当原汁原味,毫无疑问是近年来vivo手机上最有价值的卖点之一。
而来到稍低一档的vivo S系列,vivo也认真地打造了一套独特的自拍配置。别的不说,就说在千元机都用上了挖孔屏的今天, vivo为了自拍的效果与配置还坚持着刘海设计,无疑就是一种很有勇气的行为 ,而4400万像素的前置摄像头先不论实际效果如何,单看参数,就是一种连自家的顶级旗舰X60 Pro+(3200万像素前置)都能吊打的自拍配置。
这样大张旗鼓打造影像能力,先不论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单论对品牌的形象加持,就是很有价值的一种操作,毕竟就算不混数码圈的朋友看不懂传感器型号代表啥,也能在别人提起“vivo”牌子的时候,首先想到“那个很努力做拍照的品牌”这样的形象, 哪怕他要买的其实只是Y系列的机子 。
另一项vivo看重的配置,就是性能配置了。 虽然某种程度上来说,都这样的定价了,这些配置也算是理所当然的 ,但其实蓝厂在芯片选用上还是比较用心的,比如理论数据还不错的Exynos1080、天玑1100和骁龙888处理器,海外版的X60则是用上了骁龙870处理器,从这些配置来看,就不跟小米比吧,跟在Reno6系列上还用天玑900的OPPO对比,还是要“良心”一些的(当然vivo多少也贵一点)。
再谈一些可能会被大家忽视的性能配置吧,在闪存方面,vivo堆料还是要更加厚道一些的,只要处理器支持UFS 3.1,就不会拿UFS 2.1来“凑数”。比如2499的vivo S9,在这一点上就有超越了2799的OPPO Reno6的配置表现——后者搭载的是 同样支持UFS 3.1 的天玑900,虽然售价略超降价后的S9,但搭载的确实UFS 2.1的闪存,虽然很难说体验上能有啥实际区别,但就长期使用的寿命和用料成本来说,还是不如vivo S9的。
从这些配置来看,vivo其实已经想得很明白:就是要做基础使用不卡,然后拍照体验上与其他机型有所不同的手机(虽然Y系列并不是这个思路下的产品),加上一个家族性的后盖设计,就能让大家认为“vivo手机好用”了。
不过,vivo手机真的有那么好吗?我们不妨再来研究一下vivo会刻意“省略”掉哪些硬件配置吧。
这里要放在第一位讲的就是屏幕了。 就拿目前vivo最高配置的一款手机来说吧 ,如果你去看过vivo X60 Pro+ 产品购买 的介绍页面,你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难道vivo超大杯用的这块屏幕就只有120Hz刷新率和240Hz的触控采样率值得说道吗?还是说vivo自己并不知道屏幕有哪些营销点?
显然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尤其是第二问,如果你转移视角,去看看iQOO的产品,你就会发现, 明明vivo自己也知道屏幕会是一个大卖点,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努力多堆点料、让屏幕也能多点卖点呢?
真要解释起来,那就是 “不愿意” 了。毕竟屏幕这种配置,对于vivo自己定义的目标用户来说就是不容易产生感知的硬件,刚刚 “够好” 就行,不需要像OPPO那样硬堆出一个LTPO屏幕出来——毕竟你看我之前在《让人遗憾的旗舰——OPPO Find X3 Pro:为何优秀的屏幕最终寂寂无名》之中咋吐槽的:
看吧, 反正屏幕够鲜艳就行,E3和E4对于线下选购的一部分人群来说根本就是无关紧要的,就算是有一点区别,大家也并不是那么在意,甚至连分辨率还是1080P也根本不重要 ……
类似这样在vivo看来无所谓、不重要的配置其实还有很多。给大家举举例子啊,很多在其他旗舰上都是标配或者亮点的配置,比如 双扬声器、X轴线性马达、无线充电、红外发射器、背后的光线传感器 等等它都没有,电池4200mAh算是 略小 的,在自家iQOO都有120W快充的状况下只上了55W,我也总觉得不够意思。
虽然我觉得拿那些可以当做加分项的配置认为是“麻将打得好不好”是比较偏激的比喻(好歹也比喻成烧菜好不好吃嘛),但考虑到网友的热情有时候确实会过高了,产品经理一时脑热,这么回应也能理解,但无论如何,哪怕是在vivo旗舰上也见不到这些配置的原因还是显而易见的,就是 单纯地认为这些配置不能带来更多的客户罢了 。
关于这点,还真别嘲笑vivo,因为其他的厂商也多少有这种“舍弃”的行为,就像是小米一直没有用上USB 3.0的接口,就像是其他厂商很少兼顾红外线摄像头,就像是其他影像旗舰没有做华为那样的温度传感器……确实,有的时候一些配置被舍弃掉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我甚至都能在自己的脑海里幻听到vivo的那个蓝色LOGO在跟我对话:“拜托,堆料是要成本的,影像和性能都花了这么大的成本了,还想挣钱,那X60 Pro+这样的超大杯不得来个超6000起的定价?”
可能有朋友看到这里就会发现一些不对劲的地方了:是,堆料是要花费很多在成本上,性能和影像确实都是要钱的—— 但为什么同价位还有不少产品同样做到了不错的堆料,还能去兼顾其他的那些,能提升用户体验、但在vivo看起来觉得不重要的配置呢?
是的,vivo这次的超大杯在配置上的问题就是, 明明其他家也有差不多的定位的产品,但似乎vivo是“舍弃”了最多配置的一家 。结合本文最开始部分对渠道的理解,我推测这其中有一部分答案是这样的:vivo有可能是放弃了很大一块的堆料,以此换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对于渠道而言,这样的利润空间能给渠道带去的诱惑还是很大的,另一方面,有 流畅的性能 作为基础,在 感知很容易凸显出不同的拍照上又有出色表现 ,这对于销售来说多少也算是一件好事——当然,即便如此,来到了5K这样的价位之后,vivo X60 Pro+的销量表现具体如何我就不清楚了,应该不会太好?
最顶配的旗舰机型尚且如此,那接下来的那些机型显然也就是一刀刀削掉了亮点之后的存在了。我们再来看看别的例子吧。
vivo X60,主摄动了一刀,不过微云台还在;砍掉了潜望式长焦,留下了比较关键的人像镜头,不过也从3200万像素砍到了1300万像素;处理器动了一刀,换成了5nm的三星Exynos 1080。至于其他的配置倒是蛮接近的,甚至电池还比超大杯大了一丢丢,不过快充换到33W,感觉还是差点意思,加上其他配置的依旧缺席,说实话,原定价3498还真没啥吸引力,现在的3099的售价下倒是还行,影像亮点和性能亮点是有,但我觉得很难支持它在线上站稳3K价位,毕竟就算不考虑性价比品牌,同价位也还有一加9R呢, 但X60在线下的表现确实很不错。
vivo S9,虽然有着不错的性能和还说得过去的影像配置,但电池却只有4000mAh,这在2021年可以说是相当小的一块电池了,据说屏幕还是E2的,这点我没办法查证,但考虑到其他方面的配置也乏善可陈,哪怕是以此前2499的优惠价格(如今是2699,价格变得更乏味了)去看待它,我依旧会觉得这是一款“ 只 适合特定人群”的机型,相比之下可能OPPO的Reno6还稍微更平衡一些,起码后者充电更快、续航更好,拍起照来的表现还差不大多(甚至还有线性马达哟)……
当然了,毕竟是vivo的老主打价位了,两三千这样 更普适 的价位段以这样的打法去设计机型倒还算合适,毕竟 能在保证性能和体验的基础上拉高毛利率,确实是有利于销售 。但如果来到4K以上,在堆料的时候还以毛利率为准,很容易就进入一个不敢堆料的误区——要知道,哪怕华为手机毛利也不算低,但配置还是会尽可能堆满的,毕竟你总得到真正的配置顶配,才能当上货真价实的旗舰。 有些体验,品牌当然可以觉得不重要,但这不代表真的没有人会在乎。
话又说回来了,vivo X系列的 超大杯 目前看来也不见得真就是往顶级旗舰走的一款机型,毕竟之后NEX新机出来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所以目前的超大杯没有足够的堆料还是可以理解的。我在2020年上半年就听到NEX 5会很猛的消息了,现在都来到2021年的下半年了,NEX总得出个一台吧?
另外,虽然手机市场表现很好,但vivo这个品牌的布局依旧还是有一定的隐患的。从华为的鸿蒙主打多设备联动、到小米生态逐渐成型,再到OPPO自己也有了一套略显简单的IoT生态圈,迟迟没有行动的vivo或许在未来也会被其他厂商甩开—— 但或许按兵不动坚守目前的手机份额也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打法?
不管如何,我还是很期待vivo接下来的新产品和今年的市场表现的,毕竟就上半年来看,X60系列跟S9系列的机型都依旧显得很熟悉,希望未来vivo能掏出一些破局的产品吧。
⑵ vivo X60 Pro+就是蓝厂2021年的第一次梭哈
小米11的超高调登场,3999元的水桶旗舰机守门员价位,让白热化的战场火上浇油:这么低的心理价位线,那些主打线下渠道的品牌,怎么办?
办法总比问题多。这一次,蓝厂的vivo X60 Pro+,给出了我们完整的答案。
老规矩,先上图:
不用说,肯定有很多朋友第一眼就看到了右上角的4998起售价,大呼小叫就说这玩意儿肯定卖不动——不过,对于经验更老到的朋友来说,蓝厂官方的这张PPT,内容比例,确实耐人寻味:
“半数以上的卖点被影像占据,vivo这次是要梭哈?”
答案是肯定的。实际上,对于熟悉小蓝的朋友来说,这个结果,压根就不算意外。
蔡司合作的光学镜头,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标配的微云台系统,对于vivo的X系列来说,把这些技术优势长板整合起来,打造出能让大部分用户一本满意的旗舰产品,只是个时间问题——经历过X50系列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洗礼,再见证过X60系列用中杯和大杯挽回局面的努力,如今最终登场的超大杯X60 Pro+,完全就是水到渠成的答案。
顺带一说,小蓝和蔡司的合作并没有停留在表面交易,而是进一步上升到了联合研发团队的层面——换句话来说,这次vivo X60 Pro+的红标镀膜并不是小蓝摄像模组的完全角态,以后还会有多少更强大的进化,很值得期待一下。
当然,作为vivo X系列如今的核心卖点,微云台这次的表现同样引人瞩目:
这一次,小蓝选择了给超广角主摄装上微云台,再留意一下这颗摄像头的像素,相信大多数同学都能得出“双主摄并非徒有其名”的结论;至于这种设计究竟有何用意,我只说个最简单的答案——微云台的存在价值就是提高防抖效果,放在超广角镜头上,除了拍摄全景照片之外,最直接的用途,就是在户外视频拍摄时,有效提高成片的出片质量。
没错,vivo X60 Pro+,这次瞄准的是户外Vlog这个市场——考虑到这片领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苹果的主场,小蓝的野心,可见一斑。
好了,说过这么多,最后让我们谈谈价格。
平心而论,用一台水桶机的标准,来给所有同期发售且核心组件相似的手机定义价格,原本就是极不合理的事儿——对于2021这个新一轮手机技术爆发节点马上就要到来的年份,更是完全不合适:别的不说,如果屏下摄像头得到了普及,小米还有那个底气宣称“3999就是骁龙888旗舰的价格线”么?
而对于小蓝来说,vivo X60这个系列很明显走的是“特异化”而非“泛用化”的路线,对于从前年开始已经陷入瓶颈期的手机市场来说,这份尝试破局的决心,无论如何都值得鼓励一下——或许并不如折叠屏和卷轴屏那么突出,但能够正式商业化量产的差异化卖点,就是王牌。
最后,但凡是熟悉蓝厂线下店销售套路的同学都知道,小蓝的手机标价和实际入手价往往是两个概念,瞅准时机下手的话不光能有可观的折扣,店家往往还能送米送油送鸡蛋送电饭锅什么的……这下懂了吧,小米线上营销的那一套,想要在线下赢过小蓝和小绿,结果还真不一定呢。
还是那句话,走着瞧吧。
⑶ 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有哪些方法
企业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就是班组,班组能够落实企业管理的规定,班组能够完成生产任务指标,班组可以创造安全生产环境,和谐稳定的人际氛围也要靠班组来维护,班组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的发挥及经营效益,因此,企业创新的重要保证,就是加强班组的管理创新。
通常情况下,班组创新应与企业创新融为一体,其创新过程与企业创新大径相随。创新过程主要是把一个设计思想、设计方案转变成某种实用技术或产品的过程。通过对众多成功企业经验的总结,创新过程应包括五个阶段:寻找创新机会,提出创新构想,确定创新技术,实施创新方案,创新成果展示与扩散。
寻找创新机会
所谓创新是指对旧事物的否定,对新事物的探索。企业之所以要对原有的事物予以否定,是因为其生存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不协调并受到某种威胁。正是这种不协调和威胁为创新提供了契机,进而促进了创新思想的生成。
企业的不协调和受到的威胁既可以存在于系统的内部,也可以来自于系统的外部。
就企业班组内部来说,引发创新的不协调现象和威胁的可能性因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障碍。这种卡壳环节,既可能是某种材料的质地不理想,且始终找不到替代品,也可能是某种工艺加工方法的不完善,再或是某种分配政策的不合理,可能影响了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而不断困扰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2)企业出乎意料的成功或失败。企业意外的成功和失败,往往会把企业从原有的思维模式中驱赶出来,从而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源泉。例如老产品经过精心改进之后,虽然理论上结构更加合理、性能更趋完善,质量更加优异,但销量却没有获得预期令人满意的增长;又如派生产品的销售额出人意料地超过了企业的主营产品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产生创新的意念,为企业创新提供机会。
就企业外部来说,引发创新的不协调现象和威胁的因素有:市场环境、宏观政策、社会人文环境及政治法律制度等。比如,市场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资金的市场流向,市场竞争的程度,政府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对企业的引导和约束程度,竞争对手的竞争态势,社会的文化氛围、民俗习惯,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和实施状况等任何一个要素、一个方面发生变化都可能成为企业创新的源泉,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提供创新机遇。再次强调,寻找创新机会是企业创新的第一个阶段。
提出创新构想
创新机会的寻找主要是认知领域的内容,这种认知是在原有秩序被打破以后产生的创新意识,形成的创新思想。事实上,任何一个创新思想或创新的观念都应该转变为创新的蓝图、创新的实际构想。
在这一阶段,企业经营管理者们要使创新思想从模糊走向明确,需要从三方面着手:
(1)在发现和观察到不协调现象的基础上,要透过现象分析不协调的原因,并据此分析和预测不协调及威胁的未来变化趋势,估计它们可能给企业组织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后果,并努力利用机会。
(2)对创新所涉及的资源状况展开评估,这些资源包括技术方面(设备、技术、诀窍)、商业方面(用户、特征、期望、销售渠道、潜在市场)、组织方面(受创新影响的企业内部决策程序和机构),它们是实现创新的保证。
(3)制定一个适合的创新评估标准,以便创新者能正确地分析自己创新项目的必要性、有效性。
确定创新技术
创造出一种使新的构想得以找到一种具体的实现途径就是创新技术的确定。就班组创新而言,创新技术的确定主要途径有以下两种可供选择。
(1)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创新。这种方式需要具备相当的科研开发和研究能力,配备强大的科研队伍和各方面人才。这种方式对于那些,规模大、资金雄厚、科研能力强的企业来说更为合适。
(2)引进和学习。是指引进国内或国外先进的创新硬件或软件,通过学习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或核心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再进一步开发。采用这处创新技术除了要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外,还要有较强的模仿、借鉴能力。
实施创新方案
创新得以实现的重要阶段就是实施创新方案,它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思路问题,而是手段、方法问题,即如何使处于萌芽状态的创新蓝图转变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创新技术、创新成果,其目标产出是具体的计划任务书以及具体样品。
这一阶段,创新企业不仅要投入大量的无形资产,如科学知识、实用技术、实施创意等,而且还要投入大量的有形资产,包括有创新能力的知识员工的投入、财力的投入、物力的投入。
创新成果展示与扩散
创新成果必须要用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检验,如果想要获得可营利性的数量——质量——价格联系。反映创新效果的经济指标有:企业的产出指标、成本节约指标和市场占有率指标,如资金利润率、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成本利润率、材料消耗降低率等;反映创新效果的社会指标包括工作条件改善、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指标;反映创新产品物理和化学性能方面的指标更多,诸如性能、成分、寿命、精度、纯度、外观、款式等。上面我们所讲的这三个方面的指标常常是互相补充、结合使用的。
企业创新成果在全社会的转让、推广和销售过程就是创新成果的扩散。扩散过程不仅可以使首先进行创新活动的企业通过有偿转让专利、技术诀窍,出售技术设备、创新产品等方式获得好处,而且通过创新成果的扩散,可以在全社会进行普及与推广,进而促进国民经济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当然,创新成果最终价值的体现以及能否被市场、被消费者所接受,在这一阶段就可以得到验证。
班组创新活动的组织
把设计思想变成实用技术的过程就是创新。这个过程也是在创新思想指导下,将各类创新要素有机结合,组织实施创新的过程。企业系统的管理者不仅要根据创新的特点和规律,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创新,而且更主要的是组织下属的创新。创新活动的组织工作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大力营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一个创新的诞生是因为有一个创新的思想产生和实践创新的组织氛围。
促进创新的最好方法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创新、激发创新,树立“无功便是过”的新观念,使每个人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大胆尝试。失败与成功紧密相连。硅谷的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容忍失败”,“失败了没关系”;要奖赏甘冒风险的人,而不是惩罚那些因冒风险而遭遇失败的人。
同样的道理,风险资本家们愿意投资敢冒风险、勇于创新的企业家,也不介意支持那些犯过一两次错误、遭遇过失败的企业家。良好的、和谐的组织环境是创新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因素。
(2)制订有利于创新的弹性计划。创新是对旧事物的否定,也是对既定规则的挑战,这意味着要大量占用计划外的时间和资源。因此,要求创新的组织者必须制订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的弹性计划。
在这个弹性计划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时间环境要宽松。创新需要思考,思考需要时间。如果每个人的时间安排都非常紧凑,时时刻刻实行“满负荷工作制”,则不利于创新思考。据《创新者与企业革命》一书介绍,美国的IBM、3M以及杜邦等成功的企业都允许员工利用5%~15%的工作时间来培养和启迪他们的兴趣和设想。
②空间场所需配备。创新需要尝试,而尝试需要物质条件和试验场所。要求每个部门在任何情况下都严格制订和执行计划,将会因规定得过死而制约创新。若想使企业员工有时间去思考、有条件去尝试,组织制订的计划必须要有一定的弹性。
建立合理的奖酬制度
行为科学理论中有这样一条,要想使人的某种行为方式得以长期延续,必须进行有效的激励。要调动、激发每个人的创新热情,就应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酬制度,否则,继续创新的动力会渐渐失去。促进创新的奖酬制度最起码应把握好以下三个问题:
(1)对个人成就进行适当鼓励,建立多样化、差别化的物质激励制度。物质激励永远是吸引和激励人才的基础因素。其中,对创新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员工持股和股票期权是一种国外企业广泛运用的激励方式。
(2)拓展创新人员的发展空间,高度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对于许多创新者而言,获薪谋生只是进入组织、为公司效力的诱因,自己的创意能获得采纳和赞赏才有最大的成就感。精神激励后如果使员工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中,从而对企业产生信任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这才是成功的。
(3)奖酬制度要既能促进内部竞争,又能保证成员间的合作。
(4)制订可以有失败,但不能有不创新的奖励计划。对成功的创新者报以鲜花和掌声固然重要,但鼓励进取中的失败者更需要远见卓识和过人的勇气。国内某企业推出“科技败将表彰会”,其标准是:“只要你是在奋力革新争取成功,失败了照样奖励”。不久,“败将”变成了“胜将”,成功源于失败。
⑷ 谁说“蓝厂”没有创新vivo NEX的震撼我们依然记得
----------------------------------
在2018年的MWC上,一款概念机的发布赢得了全场的目光:vivo发布了旗下的首款全面屏机型vivo APEX,其用屏幕指纹的方式,实现了“真全面屏”的设计。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四个月后,vivo的这款概念机就成功实现了量产。2018年6月,vivo NEX正式发布,毫不妥协的全面屏体验震惊整个业界,也为后续的全面屏机型做了一个良好示范。
在全面屏发展的初期,许多厂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设计和技术解决方案,例如小米MIX的悬臂梁压电陶瓷传声和MIX 3的推拉式设计、OPPO的双轨潜望摄像头、苹果的“刘海屏”。但时至今日,市面上常见的方案已经高度趋同化,穿孔屏和升降摄像头的方案成为了绝对主流,刘海屏除了苹果以外已经几乎无人使用。
不过,穿孔屏和屏下摄像头的发展,终究离不开技术进步, 升降摄像头方案,则是vivo从当时的技术背景下出发,在设计上达成的完美妥协, 这种设计理念后来也深度影响了其他厂商。
我们先从各个技术的弊端说起,小米MIX的悬臂梁压电陶瓷虽然惊艳,但实际使用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漏音症状严重;刘海屏虽然简单粗暴,但非常影响屏幕观感;推拉式设计使用了机身导轨,牺牲手机厚度与电池容量;双轨潜望镜头不仅无法把厚度做薄,主板和模组排列导致的发热也成了一个问题。
回到vivo NEX,它虽然也使用了体积较大的步进电机来为升降摄像头做技术支撑,但它对于整个机身内部空间的要求要远小于导轨和双规潜望镜头的电机/防尘模块,这也让vivo NEX成为了同时期全面屏机型中,厚度与电池容量最为均衡的手机(7.98mm/4000mAh),直到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Mate20 Pro出世,NEX的这项纪录才被打破。
空间的充裕,让vivo将自己的传统优势体现在了vivo NEX上,在NEX一代,你能看到市面手机少见的HiFi芯片,并且还保留了3.5mm耳机孔,而其他全面屏手机,都因为体积的原因不得不选择让它们退场。
vivo NEX对于行业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它使用了第三代屏下指纹(虽然总体体验一般,但是是独一份)、屏下光敏、边缘开孔等技术,给出了一份相对全面的全面屏解决方案。事实证明,这套方案在今天依然被广大中端机型使用,足以窥见vivo对于技术选择的毒辣眼光。
可以说,vivo NEX的升降摄像头设计,是全面屏设计在经过初期的野蛮生长之后,vivo 探索 出的可行度最高的一种实践方案。 vivo NEX没有“为炫技而炫技”,而是务实地 用过 考察技术难题与设计需求而得出的一种综合式方案,是全面屏时代技术过渡的代表性机型。
不仅对于行业,vivo NEX对于vivo自身的影响也很巨大。虽然在此前,vivo就凭借着强大的线下渠道,占据了中国手机市场的第三出货量,但在消费者的心中,vivo旗下的机型大多不以“技术性”为导向。尽管vivo也出品过诸如Xplay、Xshot等高端机型,但在高端市场上,vivo的声量依然不大。
而vivo NEX的出现,彻底颠覆了大众对于vivo的印象:vivo并没有沉醉于线下,它对线上客户群体同样有着细致入微地观察;vivo并没有怠慢技术,它只是在等待厚积薄发的机会。
在小雷看来,vivo NEX至少彰显出vivo的两大能力,一是对于供应链的控制力,相较于代工厂模式,vivo的自有工厂能够更快地让概念性技术落地量产,实现及时供货;二是对于先进技术的采纳,vivo NEX中的步进电机、屏下指纹,都展现了vivo对于先进技术的独特思考,并学以致用, 不夸张地讲,当今屏下指纹的普及,离不开vivo与汇顶、新思的大力研发和积极迭代。
若说vivo的优势,其实用vivo产品经理韩伯啸的一段话进行总结就足矣:
在此之后,我们看到了vivo开始将精力放到了线上,推出了性价比品牌iQOO,也看到了vivo在海外市场的积极进取,在印度、东南亚等市场都拿下了可观的战绩。vivo利用自身对市场趋势的敏锐判断,在手机高端化的时代背景下迎来了自身的战略转型。
2018年对于中国手机厂商都是记忆深刻的一年,华为P20 Pro、vivo NEX、OPPO Find X等产品的出现,都在向世人表明: 中国品牌也能做到技术领先,中国品牌的设计也能让全球市场惊叹。 时至今日,中国手机的全面屏设计已经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而不再是屈居人后。
小雷常说“有竞争才有发展”,vivo NEX正是vivo在传统市场格局即将发生变革之际,vivo向外发出的一个信号:“蓝厂”并不是只精于渠道,它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技术。
尽管如今屏下摄像头技术的出现,让“真全面屏”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但vivo NEX对于全面屏时代承上启下的贡献,却依然值得我们铭记。
----------------------------------
点击文章顶部雷 科技 头像,私信回复“搞机”,即可获得玩机技能合集。
⑸ 为什么说蓝厂X50的轻薄设计会很有优势原因是什么呢
Vivo手机在市场上的销量一直都是比较不错的,而vivo的X50在设计方面也比较轻薄,之所以会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外观设计,也是因为这款手机的配置也是非常强悍的。 Vivo X50使用了微平台技术,在拍摄照片和视频的过程中,也是可以满足用户的极致需求。这款手机的外观设计也是非常出色的,在市场上有着非常高的辨识度,屏幕采用了左侧打孔设计。作为vivo旗下的一款旗舰机,整体的质感和表现力都是比较不错的。这款手机搭载的是高通骁龙865芯片,在性能表现上也是比较出色的。
Vivo手机一直都是非常轻薄的而vivo X50这款手机的厚度也只有7.49毫米,拿在手中也是非常的轻便,而且还有很好的握持感。其他品牌的手机在轻薄设计方面是不如vivo手机的,而且X50也是一台5G手机,能够做到如此轻薄,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⑹ 企业在管理方面如何做好技术创新的管理
创新管理管理能力主要由三方面反映:创新管理战略、创新管理机制论述、创新管理速度。技术创新管理战略决定和统率企业创新管理的具体行为。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良好的创新管理战略,是其能否顺利推进技术创新管理,赢得创新管理收益的先决条件。企业要在正确地分析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做出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总体目标部署,以及为实现创新管理目标而做出的谋划和根本对策。高度重视自己的技术创新管理速度,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
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敏锐的创新管理意识、会管理、敬业精神强的企业家队伍。企业家不同于普通管理者,能够及时感觉和捕捉住各种机会,并能够采取创新管理行为获取创新管理利润。企业家的作用贯穿于整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过程中,企业家常常是技术创新管理活动的倡导者、技术观念的创新管理者、技术手段创新管理的投资者、技术创新管理成果的采用与推广者、技术创新管理活动的组织者。企业家通过权利、感召力和创新管理精神,培育和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管理活动场所的文化氛围,通过自己卓越的管理才能,创造性地利用企业资源开拓商品市场,组织和管理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活动。
提高研究开发能力。要继续推动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高水平的技术开发中心,对企业的研究开发条件进行改善,并吸收独立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科研力量以多种形式投入到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中来,以抓好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带动创新管理性的研究开发。对引进技术要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以提高自主开发和创新管理能力。同时,还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开发有知识产权的生产技术和有较高附加价值的名牌产品、新产品,成为进入市场的有力武器。
提高企业的制造能力。大量培养技术熟练的“蓝领工人”,提高企业的设备先进性,使企业的制造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相适应。
加强企业的营销能力。
⑺ 企业如何提高技术创新管理能力
导语:提高企业的制造能力。大量培养技术熟练的“蓝领工人”,提高企业的设备先进性,使企业的制造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相适应。创新管理管理能力主要由三方面反映:创新管理战略、创新管理机制论述、创新管理速度。技术创新管理战略决定和统率企业创新管理的具体行为。
1、知识创新
据说,一个当代的博士生,仅能掌握不到人类知识总量的1%,剩下的99%都不懂,其中还有4%是他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种知识存在。中国企业的经理人中大部分都是文化水平偏低,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回绝新的知识呢?所以,知识创新既是大家忽视的地方,也是需要提高和创新的地方。
2、服务创新
着名的IBM公司在广告中强调的“IBM就是服务”,正反映了该公司十分重视产品服务的思想。产品服务创新就是强调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力图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满意。对客户,不简单地以降低设备价格、成交条件来维护关系,而是以合作伙伴的方式对其提供增值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3、心态创新
每一位企业员工、老员工、经理人都要像一位新雇员第一天在公司上班一样,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进行提问、反思。还记得在我们上班的第一天,我们会问许多问题——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我们如何使它发生?它的目标是什么?但我们在单位中工作的时间越长,就越难做到这一点。我们在工作中的时间越长,问的问题越少,我们也就变得越自满。大家都多问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并进行更仔细地倾听,这样你就能够理解的更为深刻。然后,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必定能找出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员工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
它包括员工个人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结构,企业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以及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企业外部环境不断变化情况下,职工个人和企业都必须重视知识技能的更新与提高以及知识结构的重组。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员工自学,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意识、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明确企业技术创新定位及发展方向。
任何一个取得技术创新成功的企业,其中必然存在优秀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正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从企业内部促进、引导、带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因此,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越强,企业就越会积极地去寻找创新的机会,并进行主动的创新活动。不仅体现在创新时间上的领先。而且会给企业带来创新技术上的领先,从而使企业形成一种持续的竞争优势。对施工企业承揽到的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工程项目,企业技术中心要参与到项目的前期策划中,从更高的层次有计划的推广应用一些先进的四新技术。
技术体系的完善。
技术体系是一个由一系列配套的技术专利、技术诀窍、设施设备和技术规范组成的,包括硬件和软件的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有机系统,它既包含以知识技术为表现形式的隐性技术资源,也包含以核心产品为表现形式的显性技术资源。企业技术体系通常以一项或几项关键技术为核心,企业的技术优势往往就体现在这些核心技术上,识别、开发与有效利用这些核心技术,并围绕其形成独具一格的技术体系和核心产品,常常能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奠定基础。技术体系的建设是企业的`战略行为,拥有先进的或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不仅有助于企业近期收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使企业具备了有效地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但技术体系的建设一定要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进行,因为企业单纯在技术上的优势并不能必然地导致企业在经济绩效上的优越性。
加大企业科技投入。
根据企业技术创新定位及发展方向,制定技术创新工作计划,选择重点科技项目,利用好科技项目基金,可由企业提取部分资金投入到重点项目的科研和应用中,使得公司管理人员能够实实在在开展创新研究,获得一手的经验和数据,才能总结形成企业的自主知识技术。比如:新型模架系统的应用,绿色施工技术,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等。
继续加强核心技术的创新。
以开发国家级工法和发明专利为突破口,促进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创新。积极推进10项新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特别是针对不同项目的技术难点和施工亮点,进行工艺革新,提升建筑业企业施工技术的科技含量。继续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公司内部专家的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团队,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资源,加强技术人员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深化竞争机制,提升技术人员的创新精神;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技术中心建设。
企业技术中心要逐步提高科技创新管理协调能力,能够协调企业的相关生产资源和人力资源,为技术管理工作创造更好的基础。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奖励机制,明确企业的导向,对为企业技术进步作出贡献的员工给予必要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