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技术 > 中峰养殖技术有哪些

中峰养殖技术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2-09 19:45:58

⑴ 野蜜蜂的养殖方法有哪些

“野蜜蜂”一般是指“中华蜜蜂”,体躯较小,头胸部黑色,腹部黄黑色,全身披黄褐色绒毛。中华蜜蜂飞行敏捷,嗅觉灵敏,出巢早,归巢迟,每日外出采集的时间比意大利蜂多2~3小时,不过野蜜蜂怎么养才好呢?一起来看看吧!

野蜜蜂的介绍

外形

中华蜜蜂工蜂腹部颜色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有的较黄,有的偏黑; 吻长平均5mm。蜂王有两种体色:一种是腹节有明显的褐黄环,整个腹部呈暗褐色;另一种的腹节无明显褐黄环,整个腹部呈黑色。雄蜂一般为黑色。南方蜂种一般比北方的小,工蜂体长10~13mm,雄蜂体长约11~13.5mm,蜂王体长13~16mm。

习性

中华蜜蜂飞行敏捷,嗅觉灵敏,出巢早,归巢迟,每日外出采集的时间比意大利蜂多2~3小时,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造脾能力强,喜欢新脾,爱啃旧脾,抗蜂螨和美洲幼虫腐臭病能力强,但容易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易受蜡螟危害,喜欢迁飞,在缺蜜或受病敌害威胁时特别容易弃巢迁居,易发生自然分蜂和盗蜂,不采树胶,分泌蜂王浆的能力较差,蜂王日产卵量比西方蜜蜂少,群势小。

野蜜蜂的特征

蜜蜂具有一般昆虫的形态特征,体躯分节,分别集合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体段。在部分体节上着生成对的附肢,附肢也分节(图)。外骨骼的体壳支撑和保护蜜蜂的内部器官。体表密生绒毛,具有护体和保温作用。特别在寒地越冬结团的蜂群,蜜蜂绒毛保温意义尤为重要。头部和胸部的绒毛呈羽状分叉,这对蜜蜂采集花粉和促进植物授粉具有特殊的意义。蜜蜂体表有些空心状与神经相连的毛是蜜蜂的感觉器官。

蜜蜂在体节集合方面与一般昆虫明显不同。第一腹节前伸与胸部紧密结合,形成并胸腹节。并胸腹节后部猝然紧缩,与第二腹节前部收缩成柄状的腹柄膜质相连,外观上将胸腹明显分为两段。为便于形态和功能的研究,将胸部三节和并胸腹节划分为胸段,除第一腹节外的腹部为腹段。

野蜜蜂的养殖技术

放蜂场地选择

中华蜜蜂放蜂场地应选择在远离工厂、矿山、公路等僻静的山坡、半山坡以及林木边沿、避开人畜骚扰或振动干扰,蜂场附近要有充足而清洁的水源。中华蜜蜂对大宗蜜源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对蜜粉植物种类要求较多,蜜源花期连续,没有太长的断蜜期,由于中华蜜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外界零星蜜粉不断,避免引发盗蜂,便于管理。

蜂群摆放

由于中华蜜蜂驯养时间短,野性较强,定向能力较差,容易迷巢,因此摆放中华蜜蜂就不能象摆放西蜂那样成行、整齐而紧密、方向一致。摆放中华蜜蜂蜂群,群间距离要远些,前后交错,巢门方向不求一致,避免群间蜜蜂相互错投,造成相互斗杀。特别交尾群,更要加大大群之间的距离,防止蜂王投错被杀。各箱体应用木桩垫起,防止蚂蚁对中华蜜蜂蜂群的侵扰,造成逃蜂。

防止异味接触

中华蜜蜂嗅觉灵敏,对异味反应很敏感。 饲养 中华蜜蜂的蜂箱最好是用西蜂用过的蜂箱。或选择无异味的木料做成的新蜂箱,新蜂箱在使用之前,先涂上少量的蜂蜡,消除木质气味,利于中华蜜蜂接受,防止飞逃。不用味重的药物防治蜂病,蜂箱、蜂具消毒后,必须彻底消除异味后方可重新使用,蜂箱尽量采用灼烧 方法 进行消毒,防止异味刺激蜜蜂而造成逃群。

蜂群管理

中华蜜蜂嗅觉灵敏,盗性较强,防止盗蜂是管理中华蜜蜂的一项主要工作,应随时加以注意。最好在巢门闸板上分两排打6—8个小孔,孔径5—5.5mm。在饲养过程中,根据群势变化开放或堵塞小孔数。箱缝用塑料胶带封严。

中华蜜蜂叩旧脾的习性是与其对巢虫(蜡螟)抵御能力差有关,饲养中华蜜蜂要勤造新脾更换旧脾,换出来的旧脾除保存少量采蜜期使用外,其余应及时淘汰化蜡,防止蜡螟卵虫带入蜂群,加高箱底与巢脾下梁间的距离,至少要有40毫米的间距。或者采用活底蜂箱,以便随时清除箱底上的蜡屑,以防蜡螟产卵。

野生中蜂的蜂巢是:中心部位多为蛹脾,蛹脾外边是虫脾,虫脾外边是卵虫脾,卵虫脾外边是未造完整的新脾。整个蜂脾呈半球形各脾上部都有较大范围蜜粉圈,子圈均在各脾下部。因此管理中蜂不必过分强调调脾,繁殖期内尽量减少开箱次数,以免扰乱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

分蜂季节适当增加检查次数。中蜂分蜂群出飞时间早,蜂王在王台里产卵后不等王台封盖,随时都有可能出飞。发现蜂群怠工等分蜂预兆时,采取人工分蜂加于消除。蜜源开花前,多次毁台维持强群群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为提高采蜜量,流蜜初期可以合并蜂群或者调动外勤蜂组织强群采蜜。在采蜜期多造新脾。

蜂群四季管理

一、春季管理

1、适时扩大蜂巢,加速蜂群群势增长。

2、蜂场设置喂水器,并定期进行消毒。

3、定期检查蜂群(晴天温14℃以上时),清除箱底死蜂、蜡渣、霉变等污物,保持箱底清洁。

4、保持官密集群势,保持强群繁殖,确保春繁扩群快速。

5、防治螨虫。用杀螨剂连续杀螨2~3次,隔2天一次。

6、箱内外保温。地面上放置20~30厘米厚地干草,蜂箱放在干草上,顶盖小草帘,外盖箱盖,后壁和两侧用草帘包裹,保持箱内空气流畅。白天掀起草帘等覆盖物,便于蜜蜂飞翔。

7、奖励饲喂。调整蜂群当天晚即可进行奖励饲喂,喂稀糖浆。每日每群喂粮浆100~200g,有蜜源时少喂或停喂。奖励饲喂的饲料必须消毒过或确认无带病毒饲料。

8、箱内保温物随巢群扩大摘除,箱外保温物蜂发展满箱、气温稳定时撤除(先撤除上面,再撤除周围,最后撤除箱底)。

9、低温阴雨天要给蜂群巢门每天喂水,补加粉脾于蜂巢外侧。

二、夏季的管理

1、更换蜂王。在4~6月期间,把全场的蜂群更换成当年的蜂王。

2、定期全面检查,毁净自然王台,加强通风,防止自然分蜂。

3、采用遮阴、洒水等 措施 为蜂群生产和繁殖创造适宜温度和温度。

4、巢上喂水。晴热天气在午时用清水打温布在箱顶覆盖。

5、防止盗蜂,防除胡蜂、多蟾蜍,预防卷尾病。

三、秋季管理

养蜂者把一年作为养蜂的开始,秋季管理的重点是为蜂群越冬及来年早春系列作准备。要防止出现7月强、8月弱,9月螨严重的现象。

1、适时培养和更换蜂王,更换前,必须对全场蜂王进行一次鉴定,分批更换。采取适当措施促进蜂群繁殖,培养适龄越冬蜂,保持巢内饲料的充足仍是一项关键的技术措施,同时结全换王和分巢治螨等措施,在继箱群哺育力过剩的基础组织多王群繁殖越冬蜂。

2、适时断子,防治蜂螨,第一步,在8~9月,结合秋季育王,在组织交尾群时提出封盖子脾,使原群无封盖子脾,并先对原群用药,待新群(交尾群)子脾出房,蜂王交尾成功,所产的卵孵成幼虫以后,对新群进行治疗;第二步,在蜂群进入越冬并自然断子初期(各地断子始期不一)在9~11月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务求彻底,注意的是,用药前,先喂蜂,同时在人为断子时,蜂群中至少留卵脾一框以上。

3、通贮备越冬饲料,越冬饮料中不得含有甘露蜜。

4、注意防止农药中毒。

四、冬季管理

1、越冬前要选择好室友外越冬场所,要求清洁卫生、背风向阳,干燥安静。备好越冬保温材料,以20~30群为一组,或以2群、5~6群为一组不等,用草帘把蜂箱左右和后面围住,箱底垫15厘米左右的干草。

2、越冬前期应调整蜂群群势,适当缩群、紧脾,留足越冬饲料,布置越冬蜂巢。

3、越冬期间不宜开箱检查,加强箱外观察,调节蜂巢巢门,加强蜂巢保温,加强强群及双王群的管理,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

4、越冬后期就注意补充饲料和预防蜂群下痢病,选择晴暖的天气进行蜜蜂排泄飞行。

⑵ 养鱼技术

分类: 休闲/爱好 >> 花鸟鱼虫
问题描述:

我爸爸是做 浮动式海水网箱养鱼 的,每天都有5~10条鱼死亡,死因是病死的,也不知道是什么病。我看见鱼还有半条命的时候,肚子很大、浮上水面,还能生存两三天。 我爸爸高中学历,对生物不了解。请指教加我QQ:***********

解析:

.淡水鱼类养殖的基本概念

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目前中国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30余种,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水体条件,以及养殖措施等,淡水鱼类养殖分为如下方式:

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_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_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_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2. 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a. 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b. 单养、混养和套养

c. 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d. 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3.以下就池塘鱼类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做一要述。

池塘养鱼

池塘养鱼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鱼池条件:

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_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

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_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1.5-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_1.5米为宜。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

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4.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

a.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b.注水和培育水质

池塘消毒后,待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_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质。

5. 鱼种放养

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池塘养鱼的一项高产措施。大规格鱼种具有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特点。在池塘饲养条件下,草鱼一般放养体重0.25公斤的鱼种,经过4个月饲养到秋季可达规格0.5_0.75公斤,如放养0.5_0.75公斤的可长到1.0_1.5公斤。鲢鳙鱼一般放一龄鱼种,12_18厘米规格,到出塘可达0.5_0.75公斤。其他鱼如鲤鱼、鲫和团头鲂都放养一龄鱼种,密度偏稀一些,规格为12_14厘米左右,经过几个月的饲养,鲤鱼可达规格0 .5公斤,团头鲂150_350克,鲫鱼100克以上。

6.高产放养模式:

各地根据多年养殖经验,经过科学总结,制订了许多放养模式,在此不一一列举。在此仅介绍80:20放养技术:

1). 用上述标准方法准备池塘。

2). 将规格均匀一致的能摄食颗粒饲料的鱼类(如鲫鱼)的鱼种和规格比较均匀的滤食性鱼种(如鲢鱼)放入已准备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别占总产量的80%和20%。

3). 以一种营养完全、物理性状好的颗粒饲料,按规定的计划和方法饲喂80%的鱼类。

4). 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始终将池塘水质维持在一个不会引起鱼类应激反应的水平。

5). 在收获时,主养鱼(80%)的个体应大小均匀、达到上市规格。

7.鱼种放养密度

各地使用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因地制宜。对于首次采用80:20池塘养鱼技术的养殖者,每亩水面收获时主养鱼的重量不超过以下的 *** :

a. 在增氧受限制、不能冲水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167公斤;

b.在增氧不受限制、冲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267公斤;

c.在增氧和冲水均不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400公斤;

d. 连同配养鱼20%的重量,a、b、c三类池塘的总产鱼重量分别为209公斤、333公斤和400公斤。

e. 若希望出塘平均规格为500克,则a、b、c三类池塘放养鱼总数量分别为418尾、666尾和800尾。其中主养鱼占80%,配养鱼养鱼占20%。

8.池塘养鱼的饲养管理

好的管理是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养殖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利润。最大的利润是通过维持生产成本与鱼种的质量和数量、饲料的质量和投喂量、环境质量之间的平衡来取得的。科学的饲养管理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a.经常巡塘,观察池塘中鱼群动态 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观察鱼类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的程度如何;日间可结合投饵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在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鱼类易发生严重浮头,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以及时制止严重浮头,防止泛池。

b.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除病害。

c.掌握池塘注排水,保持适当水量,防涝抗旱,防止逃鱼 根据情况,10_15天注水一次,以补充蒸发消耗,使鱼类有充裕舒适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d.根据天、水温、季节、水质、鱼类生长和吃食情况,确定投饵量,及时做好防病工作。

e.做好全年饲料、肥料需求量预算和分配。

f.合理使用增氧机,投饵机等渔业机械,搞好维修保养和用电。

g.注意市场行情,及时安排出塘,有条件的地方可搞好轮捕轮放。

做好池塘日记记录和统计分析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鱼种放养和计划收获、实际收获记录、投饵施肥记录、水质管理和鱼病记录、经济效益分析。

以上是池塘养鱼技术的主要要点。用八个字可系统地加以概括:

a.水要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适宜的水温,宽敞的水面;

b.种要有优质的品种和体格健壮的大规格鱼种;

c.饵要有营养全面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d.密以较高的密度获得较高的产量;

f.混适当混养肥水性鱼类;

g.轮搞好轮捕轮放,也可搞轮作即上茬养成鱼,下茬养鱼苗;

防认真做好防病治病的工作,贯彻“有病早防,无病先防,防重于治”的原则。

⑶ 马蜂养殖技术介绍

养殖马蜂有哪些 方法 ,如何才能够养好马蜂?以下是我给大家带来马蜂养殖技术,以供参阅。

马蜂养殖技术

饲养 设备

(1)蜂笼。木制或用铁纱网制成,体积约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动的余地。

(2)蜂棚。大小视采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温室、大型厂房或建立专用育蜂棚。蜂棚用铁、木作支架,铁窗纱作围网,一般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内 种植 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虫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纱门。棚内要悬挂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饲料的小盘,使蜂能在放入后取食并自由活动。

(3)蜂箱。用木材做成,边长15~20cm,上下用薄木板做成盖和底。盖上装有挂钩,四周挂有纱窗,一侧留有活门。

饲料水果,如熟透的苹果、桃等;水分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

饲养管理饲养胡蜂的关键问题是:冬季保护雌种蜂安全度过冬季,春季引导早筑巢、多筑巢。

(1)采集。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开始脱离旧巢,迁移到适宜的场所群集越冬,此时收集群蜂最为适宜。夜间

用捕虫网在群蜂的越冬处收集,养殖在蜂笼中。每个蜂笼放入300~500头,并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空室内,减少活动量,促使其提前进入冬眠状态。为避免蜂群脱巢后不易寻找,也可于9月中旬在原巢上采收,放入笼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习性,在笼底投放熟透的苹果、桃和水分较多的青菜。中午气温高时,在阳光下晒3~4h,使其活动并取食,推迟休眠期,不但补充了营养,仍能使其安全越冬。胡蜂为半冬眠昆虫,气温降至5℃开始抱团,气温越低,抱团越紧;气温稍高,则抱团松散;温度高于7℃时,便开始散团,越冬后成活率的高低主要与抱团好坏有关,所以,在越冬期间,要经常检查,箱笼10~15日进行1次抱团情况检查。如果发现散团,应及时降温,加厚遮光外套。

(2)饲养管理。第2年3月上旬气温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开始散团,在笼壁活动。此时,应立即投入苹果、糖蜜、糖拌馍等饲料进行人工饲养,喂养至4月中旬,笼内蜂振翅活动一段时间,才可放蜂出笼,回归大自然筑巢。人工辅助筑巢是在自然条件下建筑蜂棚。春季气温恒定在13℃时,越冬胡蜂开始散团活动,可在夜间移入大棚中,轻开笼门或箱盖,来日胡蜂即在棚内飞翔。气温恒定在17℃以上时,蜂开始进入筑巢产卵阶段,应随时观察,见有蜂在棚顶及四周纱网上时飞时停,应及时将蜂笼挂在棚内各处,将笼开启一半而拴牢。于育蜂棚中仅有人工设置的蜂笼是遮光避雨、挡风的适宜筑巢地点,蜂很自然地飞入笼中。只要经过短暂的适应,用足及口器在笼顶清理巢基,这时饲料盘中应添加糖蜜成分,以利于蜂建造牢固的巢柄。然后建立第1个巢室。巢室是胡蜂将口器啃嚼后的朽木及纸张等糊状纤维物质衔入笼中,粘连在巢柄上,再稍修砌而成的,因此,要在蜂棚内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纱网上挂些废纸条,备蜂取用。第1个巢室建好后,后蜂便在巢室近底部侧壁产下1粒带短柄的蜂卵。蜂卵孵化前,后蜂会很快在位于巢柄下第1巢室侧面接圆周状巢室,边建边产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后蜂不断产卵,同时担负外出觅食和饲育幼蜂的任务。巢体不断扩大,幼蜂随之增加,此时要特别注意饲料的供应。经过5个月的饲养管理,蜂笼中蜂巢直径可达10CM以上,有百余只成蜂。天气渐冷,雌蜂产卵停止。雌蜂内的蛹将要羽化完时,宜关闭笼门,防成蜂离巢。收回蜂笼,利用夜间蜂群安静时,将蜂笼倒放,待蜂群爬向上方离开蜂巢时,摘取蜂房,取出尚未羽化的残蛹,挂在通风、干燥、无鼠、无虫处晾干,备作药用。蜂群旺盛时,还可提取蜂毒,药用价值更高。

防御敌害

胡蜂的天敌种类很多,包括昆虫、蜘蛛、鸟类及老鼠等,还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危害蜂巢最严重的是鳞翅目瞑蛾科的黄尾巢螟,其成虫夜间在蜂巢上产卵,4~5D后孵化出幼虫。幼虫穿行于蜂巢内蜂室中,咬食胡蜂幼虫,造成蜂巢解体,且巢螟喜夜间活动,而胡蜂白天活动,晚上伏于巢上不动,任巢螟将其卵产于蜂巢上而无动于衷。一旦巢螟入侵蜂巢,可使大量胡蜂死亡。对巢螟的预防,一是让胡蜂将巢建在离地面较远的位置,因为自然界的胡蜂,一般距地面近的蜂巢受巢螟危害严重,距地面远的较轻;二是人工饲养箱中的胡蜂,在巢螟产卵的2~3D内,每晚将蜂箱门关上,可避免巢螟在蜂箱内产卵。幼虫在高温多雨季节易得腐臭病,感染后会很快发病死亡。可以将蜂箱疏散,在蜂巢上用喷雾器喷洒抗生素进行预防。此外,危害胡蜂的动物还有乌鸦、喜鹊、蚂蚁、蜘蛛、壁虎等。在冬季越冬时,老鼠也会咬食成群越冬的胡蜂,这些都需要加强防范。

马蜂养殖教程

夜间趁其不活动时,用捕虫网在集群的越冬处收集,养置在用铁纱或木制的有充分活动余地的蜂笼中,1立方尺的蜂笼可放入300~500头

将蜂笼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空室中,用来控制减少活动量,促使其提前进入冬眠状态,减少其体内营养过多消耗而造成的死亡

为避免蜂群脱巢后不易寻找,也可提前于9月中旬在原巢上采收,放入笼式箱中,利用群蜂向上习性,在笼底投放熟透的苹果、桃和有水分的青菜为食

中午气温高时,在阳光下晒3~4小时,使其活动并取食,这样虽推迟了半冬眠期,由于增补了营养,仍能安全过冬。

马蜂养殖危害防治 措施

用马蜂治虫的简易方法如下:

人工越冬:由于马蜂在自然界越冬成活率低,为保证来年蜂源需要,人工辅助其越冬,可使其成活率由不到10 %,提高到60一80 %。

方法是:在秋后气温降至10 ℃以下,自然界蜂巢上马蜂交配后准备离巢越冬时,用网将越冬雌蜂大量收集于带铁纱及活门的木箱内,一般30立方厘米可以放500头蜂。将盛有蜂的木箱,外面罩上遮光物,放入空屋内( 勿点火加温) 即可,如此时喂些水果、蜜水更可增加马蜂体力。马蜂在越冬期会在木箱内抱团进入冬眠每半月检查1次有无鼠害等。

2.建巢与放蜂:翌年春季,气温升到3℃时,马蜂即开始散团活动,此时喂以蜜水帮助蜂恢复体力。

建巢有两方面,一是将蜂直接放入田间,最好在田间有适于马蜂建巢的场所,如树木、屋棚等,马蜂即会选址建巢。气温7℃时,蜂开始建巢,由于人工越冬蜂量大增,建巢必多,自然可起到消灭害虫的作用。另一方法是将散团越冬蜂放入温室、蜂棚内,在其内放置有活门的蜂箱,马蜂会飞入其内建巢,当田间需要治虫时,将木箱活门关上,即可将蜂带巢移于田间,可按每亩田放蜂5 巢,约有蜂150头以七就可控制害虫。木箱可钉于插在田间的木杆上,均匀放置于田间,放好后拉开活门,蜂即开始活动。此法使用方便,便于移动。由于蜂以巢为活动中心,故防区固定,尤适责任田使用。

有些建于自然界的蜂巢,离农田较远,需要时可人工移巢,将其放入田中。方法是用有拉开活门的蜂箱,口向蜂巢,迅速扣上,关上活门,即将巢连蜂一起铲入箱内,然后用另一同样蜂箱放在上面,两箱箱门相对并同时开打箱门,由于蜂有向上爬的习性,此时蜂即全部爬入上面蜂箱,巢则落入下面木箱,随即将有蜂木箱门关上,然后将巢固定于一空箱顶部中央,再将此箱放在上面,有蜂木箱放在下面,仍将相对的箱门拉开,蜂即爬入有巢箱内,关上箱门,即可随意将蜂箱置于需要的田间。

3.管理:当蜂箱放入田间后,要经常进行一些观察,一般情况下蜂群会正常发育壮大,但有时会发生由于鸟类等天敌为害蜂群,或蜂群发生幼虫腐臭病,黄尾巢螟破坏蜂巢等,以致造成空巢,此时要及时更换新蜂巢。同时,注意当地黄尾巢螟产卵期,夜间要将蜂箱门关上,即可避免黄尾巢螟晚间在蜂巢上产卵为害。需要注;意的是在田间活动时,要避免惊动蜂群,造成群飞蜇人,路过蜂巢时避免人影掠过生蜂箱,最好不要穿白色衣服。

秋后蜂巢中会出现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雄蜂,当雌雄交配后,要及时将受精雌蜂收回人工越冬,以备次年应用,如收蜂不及时,蜂会离蜂巢外出在自然界越冬,这样越冬成活率下降,影响来年的

蜂口密度。

⑷ 蜜蜂养殖入门教程

其实养蜂入门并不难,投入也不多,自己家里养一两箱,还是很不错的。所以蜂哥总结了一套"最简单的养蜂入门技术"现在就分享给大家。希望想养蜂和刚刚踏入养蜂之路的新手养蜂人,可以有所收获。另外养蜂老手们你们以前不懂得养蜂的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吗?

一、养蜂基本工具
1.蜂箱:这个大家都知道,就是用来养蜜蜂的木箱子,最好买中蜂专用的。

2.小隔板:它是用来控制蜂群乱造巢脾的一块小木板,同时也可以起到保温和保持蜂群整体性的一块小木板。

3.巢框:这个是给蜜蜂建造巢脾的框架,最基本的就是直接用空的巢框,让蜜蜂自己造巢脾。后面可以升级成,窜铁丝和加巢础,来固定巢脾和加快造脾速度。

4.隔王片:是装在蜂箱巢门口的,它可以隔住蜂王,但是不会隔住工蜂进出。主要用途是在蜂群还没有安心住下来的时候,防止蜂群飞逃的一个工具。

5.其他:防衣、防蜇帽、防蜇手套

二、蜂群来源
蜂群的来源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到野外去抓一群回来养,这个渠道比较适合疯狂的爱好者。另外一种就是直接购买一群回来养。购买蜂群,蜂哥建议还是当地购买最好,也可以连箱子一起购过来,就可以直接养了。如果当地实在买不到蜂群,也可以买笼蜂,顺便让卖家教你一些基本养蜂技术。

三、养蜂基本技术
初学养蜂最主要是学习如何稳定蜂群,而稳定蜂群就要先了解蜜蜂的习性。蜜蜂爱子如命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新手养蜂人一定要牢记在心。蜂群内部有子,工蜂就会采集花粉进蜂箱,所以巢门口有进粉就说明蜂群还是比较稳定的。另外蜂群的发展依赖蜂王,没有蜂王没有卵虫,蜂群就无法存活下去,所以初期要保住蜂群,就要先用隔王片封住巢门口,以防蜂群飞逃。

最简单的养蜂入门方法就是,先用隔王片封住巢门口,蜂箱里放一个空巢框,傍晚的时候将蜂群抖进蜂箱里,再盖上副布。晚上再打开蜂箱,利用小隔板,将蜂群压缩到蜂框一侧,然后每天晚上奖励饲喂蜂群,直到工蜂变得积极和采进花粉,才能放开隔王片。其实在简单的养蜂技术,也不如有个热心肠的养蜂师傅指点一二,所以如果有遇到这样的养蜂人,记得好好珍惜哦!

⑸ 中蜂养殖技术

中华蜜蜂在我国的养殖方式主要传统土养和活框蜂箱养殖两种,为了便于今后管理蜂群建议大家尽量选用活框蜂箱养殖,但不管是新收蜂群还是土养改活框都需要用到过箱技术,在过箱时是主要利用中华蜜蜂有恋脾的习性来进行的,简而言之是要先在蜂箱中安放些巢脾后再进行过箱操作。

中华蜜蜂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人工进行饲喂,但在春繁和秋繁时需要奖励饲喂来刺激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育虫,另外在冬季或早春也需要补助饲喂来为蜂群提供必需的食物,饲料方面可以是蜂蜜水也可以是糖浆或花粉,其中养蜂人用得最普遍的是白糖加适量开水融化后制成的糖浆。

(5)中峰养殖技术有哪些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中蜂蜂场的选择和放置 中蜂蜂场要选择安静、背风向阳、干燥的地方,而且要临近清洁的水源,蜂箱下打木桩支撑,高度不低于0.5m,蜂箱上面常年盖杉树皮等覆盖物防晒,尽量避免外界气温对蜂巢的影响,夏季更要做好防晒工作,将蜂箱放在有树荫的地方搭棚遮荫。

2、中蜂取蜜要慎防盗蜂,发现有盗蜂时,取蜜要移到室内或帐篷内进行,抖蜂后,巢箱和装取密脾的蜂箱都要用覆布和大盖盖好,防止因起盗造成损失。 取蜜要做到轻、快、稳,在蜜源的早中期勤取,后期少取或不取,以留足饲料,饲料不足的要在蜜源结束前补足。

3、蜜的浓度与取蜜时空气湿度有关,切不可为了取全封盖蜜而错过了花期。一般当两上角封花盖时即可取蜜,如蜜汁太稀可留在阴雨天或蜜源较少时的晚上饲喂给蜂群作再加工。

⑹ 传统养蜂有何优缺点呢

如今,养蜂业主要采用现代人居环境技术来养蜂。由于现代生活架养蜂具有管理方便、问题可控、采蜜方便、效率高等优点,现代生活技术逐渐取代了中国传统的养蜂技术。中国传统养殖技术真的这么脆弱吗? 事实上,传统的养蜂技术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糟糕。这项技术还有一些东西需要学习和探索。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中国传统蜜蜂养殖的利弊。

由上可知,传统养蜂有利有弊,如何养蜂取决于养殖户的需求。

⑺ 现在水产养殖有哪些技术

水产养殖有技术用量用法:
1、池塘养殖,放苗或水花前3-4天每亩用2000ml全池泼洒,放苗或水花时,用30ml兑水10公斤,浸泡15分钟,每亩泼洒2000ml,以后每隔15-20天,每亩用2000ml泼洒。
2、水库使用,每亩按1000-2000ml使用一次,每15天使用一次,最好配合使用有机复合肥,这样效果更佳。
3、全池泼洒:0.5~0.8ppm,即1米水深,每亩使用约1000ml,10~15天使用一次,养殖种,后期可酌情加大用量至2000ml4、拌料喂养:使用饵料重量的0.3~0.5%,即每100公斤饲料用300~500ml,可以喂养鱼类,虾类、黄鳝,龟类等各种动物。
一、养鱼:
1、水面处理:放养前3~10天,用100倍水产菌液泼洒水面,每亩约需农盛乐水产菌液2公升(视鱼塘深浅而定)。以后可视情况每月泼洒一次(用量可适当减少)。
3、饲料处理:可用水产菌液对饲料进行发酵,将发酵好的饲料按1~3%的比例均匀掺和入鱼饲料中投喂。也可用100倍左右浓度的农盛乐水产菌液喷洒饵料,以喷湿为度,马上投喂。或者用500稀释液均匀拌和饲料后投喂。
二、甲鱼:
1、饲料中添加农盛乐水产菌液,每公斤饲料用水产菌液3毫升,稀释后均匀拌入饲料。
2、养殖池中泼洒农盛乐水产菌液,使水体含水产菌液浓度为10mg/L。每次换水时泼洒。
3、饲料加工处用水产菌液1000倍喷洒,可有效消除臭味,改善环境。
三、对虾:
1、养殖池中泼洒农盛乐水产菌液:在对虾体长0.5~2.5CM时,使水体含水产菌液浓度2~3mg/L,每4天泼洒一次;对虾体长至2.5以上时,使水体含水产菌液浓度4~6mg/L,每3天泼洒一次。
2、换水方法:前期每8天换水一半并吸污;后期每6天换水一半并吸污。
3、饲料中添加水产菌液:以饲料0.2%的比例取农盛乐水产菌液,稀释后拌入饲料。

⑻ 养猪的方法与技术 养猪有哪些技术方法

1、选择场所:猪的养殖技术方法、在养猪时需要选择地势开阔、通风向阳的场地,然后使用水泥、混凝土、砖块在场地中建造猪圈,在建造猪圈的过程中,需要为猪配置食槽、水槽、排粪沟以及通风孔,在养殖前可以对猪圈清洗消毒,保持环境的卫生。

2、提供食物:在养猪的过程中,可以科学的为其提供食物。猪属于杂食性动物,在养殖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其提供豆饼、玉米粉以及维生素等药粉混合的饲料,也可以为其提供红薯、薯仔等根茎类食物,在喂食的过程中,还需要为其提供无污染的水分。

3、定期清理:在养猪的过程中,也可以定期的清理圈舍,避免环境过于脏乱,影响猪的生长。最好可以选择较为晴朗的午后,使用扫将圈舍中的粪便杂物清扫干净,然后使用清水冲刷地面,并向猪圈中撒上生石灰,消灭环境中的细菌。

4、预防疾病:在养猪的过程中,可以定期为其接种猪瘟、猪丹毒以及猪肺疫等疫苗,避免猪患上传染性疾病,也可以在喂食时,向饲料中混合维生素药粉、或者为其提供水果、青菜等食物,提高猪的免疫力,使其生长的健壮。

阅读全文

与中峰养殖技术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科罗娜啤酒怎么代理 浏览:696
推广自己的产品怎么操作 浏览:112
phpmysql如何进入数据库 浏览:891
临展如何写技术要求 浏览:55
服装市场如何砍价 浏览:26
你吃过什么减肥产品最有效 浏览:825
程序员哪个可以让你变富有 浏览:287
萧山狗市场在哪里 浏览:492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费多少 浏览:274
鸟市菜市场在哪里 浏览:905
excel如何前后数据一致中间不变 浏览:211
4s店怎么代理汽车 浏览:649
去哪里学摆摊卖眼镜技术 浏览:974
三星办公用什么产品 浏览:401
菜市场买的虾为什么那么便宜 浏览:388
新手如何做淘宝代理商 浏览:63
保险代理商多少钱 浏览:209
中国是什么市场经济模式 浏览:435
巴布技术是什么 浏览:887
笔记本c程序打不开怎么办 浏览: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