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博世:特斯拉为行业提速,我们也正全力以赴奔向智能化
文/张一
如今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趋势的汽车“新四化,已经成为大家讨论未来汽车的焦点内容,而作为汽车行业的供应商们,他们又是如面对这一趋势的?
除了以上提及到的技术,这次活动博世其实还展示了一些其他技术,比如线控转向、基于摄像头和超声波雷达实现的遥控自主泊车、基于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实现的高速变道辅助功能等,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
其实通过以上技术展示,也大致可以看到面对汽车新四化的趋势,作为巨人的博世虽然也在加速转型,但是路线却偏向稳妥,比如电动CVT就是一个既有前瞻性同时也没有放弃自身技术优势的路线。而面向未来,作为顶级的汽车供应商,博世在智能化发展的路上又将带来哪些新技术,以及在转型的过程中又将会有哪些改变,值得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B. 立足本土开放合作 博世2022体验日掀开智能电动转型新篇章
2022年11月14-15日,一年一度的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创新体验日如期举行。
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供应商,今年博世不仅带来了覆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动化出行和面向未来的电子电气架构等多领域的多项前瞻技术产品,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产品中不乏由中国团队开发、专门面向中国市场的创新技术。
据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介绍,从两年前开始,中国市场在销售额方面已经成为博世集团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2021年,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在中国的年销售额达到9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
今年,增长势头仍在延续。
“中国汽车市场需求自去年起逐步恢复,特别是在乘用车领域,新能源汽车增长远超预期,其中电驱产品、智能座舱、新型制动系统等成为了博世的业务新增长点”,据徐大全表示,今年前10个月,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业务较去年同期已经增长了7.7%。
本土化不断增强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不仅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最大的地区,智能化的发展速度更是处于领先地位。在智能电动的驱动之下,从整车生产到零部件产业,新一轮的行业竞争早已开始。
而对于博世这样的传统巨头来说,要在新阶段继续保持引领地位,唯有加大针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加速转型。
正如徐大全所说,“在汽车智能化方向,可以发现智能座舱、高阶驾驶员辅助系统、泊车系统等在中国的需求非常旺盛,同时主机厂更希望今年、明年年初就投产,这要求博世在中国的开发必须本土化。”
而在本次体验日发布的产品中,不难看出博世在本土化方面的努力。
例如,博世面向未来电子电气架构的车载计算平台和区域控制器,将不晚于明年初在中国率先投产。
在智能座舱领域,完全由本土研发团队打造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平台推出升级版,搭载业内领先的高性能芯片计算平台,带来更丰富的沉浸式驾舱体验。
同时,博世也正将自动泊车辅助功能集成在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中,为中国市场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舱泊一体解决方案。
集成了传感器、大算力计算平台、算法应用以及云服务等的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专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覆盖高速、高架、城市、泊车等应用场景,该平台计划于2023年量产。
在转向系统领域,面向L4及以上乘用车自动驾驶的全冗余转向控制单元已获得客户项目,将于2024年在中国市场量产。
此外,为增强本土的工程研发能力,博世在国内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
据介绍,今年8月,位于无锡的博世中国软件中心的二期办公楼正式启动,团队从最初的几十人增长至700多人,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2000人规模。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位于武汉的研发中心二期将于今年底前落成启动,总投资1.3亿元人民币,未来将有600多位研发工程师在此从事转向系统的软件开发工作。
而博世未来智能驾驶与控制(上海)研发中心将于今年11月在上海金桥开业,将进一步提升博世在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领域的本土研发实力。
今年初,博世商用车转向系统亚太区工程软件中心在济南成立,全面支持本土商用车转向系统软件开发和性能测试等工作。
合作创新助力新阶段新发展
在寻求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如果说“本土化”是支撑博世向前的一条腿,那么与产业上下游共创合作,则是另一个必不可少的支撑。
对此,徐大全表示,博世正在“通过软硬件分离、‘零部件—组件—系统’不同层级多样化的产品服务,以开放而灵活的方式不断深化与本土业务伙伴的业务合作和联合开发”。
具体来说,例如在碳化硅功率半导体方面,据博世介绍,他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裸片、MOFSET以及功率模块等。
在制动系统方面,他们可以提供模块化制动产品组合方案或集成式制动系统方案,适用于燃油车、混合动力车以及纯电动车,并满足自动驾驶的需求。
此外,在软件定义汽车方面,博世旗下的易特驰还整合了博世内部独立应用软件研发业务和云端业务,将能够更全面高效地为主机厂打造车载操作系统和汽车生态系统。
而在外部合作方面,博世也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断拓展更多合作伙伴。
例如2021年4月2日,博世与车联天下共同打造的全球首款单芯片双系统多端设备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量产下线。
这是一年当中博世众多项目中的一个,却在日后被屡次提起。它之所以如此特殊,是因为在这个项目中博世“破天荒”地做了Tier2,车联天下才是直接对接客户的Tier1。
这在日后也被博世作为了自己在行业转型阶段,拥抱产业链变革的一大标志。
而除此之外,今年5月,博世还对自动驾驶科技企业文远知行进行了战略投资,联合开展智能驾驶软件开发。
写在最后
迈入智能化和电动化时代,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正在发生巨变。在体验日当天的采访环节,当被问起“汽车行业转型时刻,博世对未来发展是否存在担忧”时,徐大全直言不讳——“当然会有担忧”,因为任何技术变革时刻,对大的传统企业来说都是巨大挑战。
如今,面对挑战,博世正在逐渐做出改变。希望这样的改变,可以帮助它在新时代依旧保持领先。
C. 博世的公司理念
数十年来持之不懈、精益求精的研发努力是博世公司始终作为科技先导者的成功秘诀。博世集团每年将占总销售额约7%的经费用于研发,为博世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博世集团的研发支出达23亿欧元,其中绝大部分用于汽车技术领域。
“我最不能忍受的是在我的产品中发现任何瑕疵,所以我总是努力制造出在各方面都经得起最严格检验的最出色的博世产品。”
—— 罗伯特·博世(1918年) 2011年9月17日下午,杭州——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今天迎来其125周年欢庆日活动。来自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共计10000余名员工与家属将参加为期两天的体验日活动。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金志鹏先生,杭州市滨江区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局长王永芳先生,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动工具分会秘书长张传富先生,国家电动工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所长潘顺芳女士等领导应邀出席了活动。活动回顾了集团125年的发展历史,展示了博世电动工具的全球化发展,并为十余名与企业共同成长15年的中国优秀员工颁奖。
博世125年来持之以恒的创新使我们成为全球知名、值得信赖的企业品牌,而博世独特的企业文化、人性化的激励机制、完善的培训设置加强了集团的凝聚力”,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商务副总经理赵红女士如是说,“集团的全球化战略与本土化策略使我们得以借势全球的技术优势大力推进本土化人才的培养。”
本次的博世体验日活动亦是博世加强企业凝聚力的一个典型案例。活动以“我的博世,我的家”为主题,通过企业历史回顾,全球产品展示以及丰富、有趣的团队合作游戏,体现博世全球化的企业发展,加深员工对于企业文化认同,加强员工的归属感。体验日中的义卖项目,将最终义卖善款捐给博世爱心基金,实现博世企业责任的同时,提升员工的社区意识,鼓励员工参与到博世履行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的价值观与行动中来。
两天的体验日活动,融博世的产品与趣味的游戏与一体,测距仪可以测身高,吹风机可以吹球走迷宫,热风枪居然可以烤鸡翅!曾经远离生活的专业电动工具,在博世体验日中,成为了贴近生活的小帮手。
博世集团成立125周年恰逢博世电动工具进驻杭州16周年,公司已从过去的办事处发展成为拥有四千多名员工的大型企业,员工人数较2010年增长10%。作为最先将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整体落户杭州的国际制造业品牌之一,博世为员工规划了综合管理、项目管理及技术专长三条清晰的职业发展路线。并为其提供包括市场营销、工程、制造及物流方面等多方位、有针对性的培训。2010年以来,博世电动工具共组织了4500余人次培训课程以及各类在职培训,帮助员工提升工作能力及领导技能。
致力于本土人才的招募、发展与培训,博世电动工具鼓励新人勇敢尝试,激励他们逐渐成长为中坚力量。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已与二十多名大学应届毕业生签订了劳动合同,提供一系列职业发展的培训与规划。同时每年还向海外开放50余个实习工作岗位,吸引具有国际工作背景的人才。作为多次被政府评为优秀残疾人安置单位的企业,博世电动工具国内三个工厂已有近30名残疾正式员工。
D. 第五届进博会在上海举行,都有哪些全球新品在这里亮相呢
今年,在进博会现场,不仅可以体验到最新的技术,还有很多企业的展品可以一饱眼福。11月5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这场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及采购商。不少参展商是第一次参加进博会,他们纷纷表示,通过进博会这一全球商品展示交易平台,他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在进博会现场,全球首款真正低重力眼罩亮相,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体验。该产品是一款专为在工作时产生焦虑而设计的低重力眼罩采用了新型专利3D打印材料,可通过特殊制作技术使眼睛更舒适、更健康地工作。其核心是通过眼罩上半部分提供良好的支撑效果,使眼部肌肤保持自然湿润。眼罩采用独特的防水材质可防止汗水侵入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