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技术 > 教学技术的技术基础是什么

教学技术的技术基础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2-01 01:33:34

‘壹’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综述:

教育技术理论包括以下四个理论:

1、视听教学理论,指出了各种视听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学习理论,阐明人们的行为变化如何产生,揭示学习是依据什么机制而形成的理论;

3、传播理论,是全面研究人类进行信息传送、交换、加工的科学;

4、系统科学理论,包括了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

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三个理论:

1、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 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

2、语义网络理论,其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个层层相连的网状结构,这个结构中有节点、链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结构从最初的知识节点出发,呈网状分在的知识链结构形成一种多层次的知识结构;

3、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揭示了人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阶梯式发展过程。

‘贰’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什么

1、视听教学理论:它指出了各种视听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学习理论:它阐明人们的行为变化如何产生,揭示学习是依据什么机制而形成的理论
3、传播理论:它是全面研究人类进行信息传送、交换、加工的科学
4、系统科学理论:包括了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

‘叁’ 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

传播理论

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

‘肆’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过程理论,即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其二是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这里的技术过程指的是对过程的系统化设计,工具的使用指的是教学软件和传播手段的利用。而印刷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是它的技术基础。

对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是应用教育技术学系统化分析、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个有机整体的理论、手段与方法。教学设计和媒体开发的理论与技术较为成熟,而课程开发、过程和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的理论,以及教育开发的系统方法和分析、处理技术尚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教学技术的技术基础是什么扩展阅读: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点:

教育技术是在视听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方法和设计与改进的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科技手段的引入和有关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学习理论等)的影响,形成了以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技术和教学媒体开发与利用技术为基本内容的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并逐步从教学方法范畴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兴的教育分支学科。它区别于其他教育分支学科的特点不是表现在这个学科的目的任务上——为了改善和获得有效的学习结果,而是在于它分析、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想、手段、方法和方法论。正如伊利(D. Ely)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说:“教育技术领域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由于这个目标提出的任务是由教育学科的各个分支所共同负担的,那么它就不能作为某个特殊领域的理论依据而提出了。教育技术学的特点,从而可谓它赖以存在的理由是在于它达到这个目标的哲学方法和实践方法。作为教育技术的特征,其方法已被3个先后发展起来的模式所揭示。在以往50年间,它使这一个领域得到发展。这3个模式是:应用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强调个别化学习;运用系统方法。正是这3个模式被综合成一个促进学习的智慧方法和操作方法时,就形成了教育技术的特点,从而也确立了这个领域的理论依据。”从这段阐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到教育技术学在分析、解决教育与教学问题中的基本思想、操作方法与方法论,以及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所以我们认为教育技术学是基于系统科学理论、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思想、原理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探讨学习模型的建立与实施的技术过程以及媒体利用的理论和实践。

正如加涅(R.Cape)所说:“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促进和辅助在教学的设计和传授中应用那些众所周知并得到证实的方法。因此,从理论上讲,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核心可以认为是有效的学习条件的研究,技术学可以用于改善教学的设计和传授。”但是,由于教育技术的发展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和学科。不同背景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技术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和界定,并且都在实践中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对它们作出判断,应相互借鉴,允许各自发展。

‘伍’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要从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系统科学等有关的研究成果中寻求理论依据,作为自身进一步发展的指导理论。同时,在自己的领域内亦需要从实践中总结出规律并把它上升为理论以指导本领域的实践。由于教育技术学也具有应用性学科的特点,其理论体系中大部分概念与
理论依据来自其它相关学科。但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架构是新的,融学习与教育心理学、传播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于一个有机整体之中,创造出一门新的学科体系。正如94定义一书中所指出:“教育技术是教育中的媒体、教育心理学和系统方法的融合。”其中教育中的媒体的概念与理论均来自传播学。媒体作为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它是解决信息传播的基本手段。系统方法的基本内涵是系统科学的整体研究思想和科学的操作方法(系统工程方法),它是分析、解决教学过程和教育过程所涉及的因素和各因素间关系的指导理论,并根据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模型和学习结果类型对教学过程进行总体设计,从而开发出一个有效促进学习的过程并付诸实施。在设计过程中教学媒体的选择或开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教学媒体的开发与利用是以印刷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整合技术为基础的。特别是现代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获得有效学习结果的手段与形式更加丰富,使建构主义学习模型的实现成为可能。所以说教育技术是描述解决教与学问题的技术过程和工具的使用。这里的技术过程指的是对过程的系统化设计,工具的使用指的是教学软件和传播手段的利用。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过程理论,即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其二是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而印刷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是它的技术基础。
在AECT出版的94定义一书中把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与实践概括为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5个方面。亦可以细分为教学设计、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微观层次的教学设计和中观层次的课程开发);教学媒体(或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与技术;过程与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教育开发的系统方法与分析、处理技术(或称为教育研究的技术学方法)。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理论是教育技术学基本原理的核心部分,亦是教育技术学对教育理论的主要贡献。借助资源和媒体是教育技术学解决教与学问题的基本手段和表现形式,而对过程和资源的科学组织与管理是获得有效学习成果的保证。所以,对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是应用教育技术学系统化分析、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个有机整体的理论、手段与方法。教学设计和媒体开发的理论与技术较为成熟,而课程开发、过程和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的理论,以及教育开发的系统方法和分析、处理技术尚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陆’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分为哪几大类理论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第一部分 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 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二、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2.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
3.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
4.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
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5.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
1.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2.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3.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二)教学支持与管理
1.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2.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3.能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4.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三)科研与发展
1.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
2.能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
3.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四)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
2.能利用技术与家长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
3.能利用技术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
4.能利用技术与教育管理人员就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沟通。
5.能利用技术与技术人员在教学资源的设计、选择与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
6.能利用技术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就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行交流与合作。
四、社会责任
(一)公平利用努力使不同性别、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在学习资源的利用上享有均等的机会。
(二)有效应用努力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三)健康使用促进学生正确地使用学习资源,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 规范行为能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
第二部分 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推动在管理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推动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支持教师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密切关注新技术的价值并不断挖掘其教育应用潜力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促进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具有促进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促进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具有对教学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管理能力与个人素质不断提高的意识与态度。
3.具有利用教育技术为教师创造终身学习环境的意识与态度。
二、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2.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
3.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4.掌握绩效技术、知识管理和课程开发的基本知识。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3.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4.掌握课程规划、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的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一)决策与规划
1.制定并实施教育技术应用计划以及应用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条例与法规。
2.能够根据地区特点和实际教育状况,宏观调配学习资源,规划和设计教育系统。
3.能够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和统计数据辅助决策过程。
(二)组织与运用
1.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保证教育技术应用计划的贯彻和执行。
2.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促进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建。
3.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支持信息化的教学活动。
4.能运用技术辅助教学组织和教学实施。
(三) 评估与发展
1.能使用多种方法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2.能运用技术辅助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评价。
3.能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技术体系的不断改进,支持技术的周期性更新。
4.能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为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5.能充分运用技术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并为教师提供教育技术培训的机会。
(四)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技术与教学人员就教学工作进行交流。
2.能利用技术与技术人员就学习支持与服务进行交流。
3.能利用技术与家长及学生就学生发展与成长进行交流。
4.能利用技术与同事就管理工作进行合作与交流。

四、社会责任
(一)公平利用能够在管理制度上保障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二)有效应用
1.能够促进学习资源的应用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2.能够促进技术应用达到预期效果。
(三)安全使用
1.能确保技术环境的安全性。
2.能提高技术应用的安全性。
(四)规范行为
1.努力加强信息道德的宣传与教育。
2.努力规范技术应用的行为与言论。
3.具有技术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并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这种知识产权。
第三部分 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研究与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
2.具有利用技术不断优化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意识。
3.具有积极辅助与支持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4.具有不断尝试应用新技术并探索其应用潜力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对技术及应用方案进行选择和评价的意识。
2.具有对技术开发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对技术支持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具有对教学资源管理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
1.具有积极学习新知识与新技术以提高业务水平的意识。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不断提高个人素质的意识。
二、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思想、观念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2.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
3.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通信的原理与应用。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了解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方法。
3.掌握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的技术。
4.掌握教学媒体的维护与管理的方法。
5.掌握学习资源维护与管理的方法。
6.掌握对教学媒体、学习资源的评价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一)设计与开发
1.参与本单位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的整体规划与设计。
2.能够设计与开发本单位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3.能够收集、整理已有学习资源并设计与开发符合教学需要的学习资源。
(二)应用与管理
1.能够为教学人员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2.能够为管理人员的管理和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3.能够对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维护。
(三)评估与发展
1.能够对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开发与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发展建议。
2.能够对自身的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并反省自身的技术服务和业务水平。
3.能够参与本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估工作,并提出发展建议。
4.能够参与制定本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并实施。
(四)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技术与教师就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交流。
2.能利用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交流。
3.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
4.能利用技术与同行及技术专家进行交流。
四、社会责任
(一)公平利用能够通过有效的统筹安排保障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二)有效应用
1.能不断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
2.能不断提高教育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三)安全使用
1.努力提高技术应用环境的信息安全。
2.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服务。
(四)规范行为
1.努力加强技术环境下信息资源的规范管理。
2.努力规范技术应用的行为方式。

‘柒’ 举例说明什么是技术基础,技术细节,技术环节和技术关键

技术细节是细抠每一个微小的动作,比如说如何低下重心,如何举球过肩,如何发力。环节是把一项技术拆分成几个部分,是做细节分析的基础。
技术环节是第一个分拆的动作要达到的目的,细节就是要怎么去做。投篮的环节:降低重心、举球过肩、腿部发力、出手、随球动作。
技术关键则有很多,每一个环节都有关键。如果说环节是每个细分的动作本身;细节是把每个环节再细分;那么关键就是最重要的那一个细节。
技术基础就是最重要的那个环节。
当然宏观考虑时,你把篮球当成一项技术,那么各个环节就是运球、投篮、篮板、抢断、封盖、传球,此时的基础就不好说了,每一项都是基础,关键则是投篮。别忘了,篮球的目的是得分比对手更多的分。
社会上习惯于把
科学和
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
科技”。实际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科学解决
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
自然界中确凿的事实与
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把
事实与现象联系起来;技术的任务则是把科学的
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科学主要是和
未知的领域打交道,其进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难以预料的;技术是在相对成熟的
领域内工作,可以做比较准确的
规划。

‘捌’ 教育技术学学什么 应该掌握哪些技术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教育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教育学或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毕业论文(设计)。

教育技术学理论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体育、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创业基础课程、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等,旨在提升学生的基本知识素养、科学与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特殊教育概论等。

专业方向课程

各高校可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方向课程,教学内容应涵盖业务方面核心知识点,如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教学技术与媒体、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等。

教育技术学要学习的技术

教育技术本科专业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学习内容。一是教学设计;二是编程及网站开发;三是动画制作和多媒体设计开发;四是摄录像及图片、影视后期。

教学设计主要就是学习怎样安排学习内容,协调学习环境、学习者、教师之间的关系,设计学习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使教学的投入减少,学习的效果提升,这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根本目标。之所以学习其他所有的课程,都是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改善学习。这是教育技术的本质。

编程及网站开发。这些课程是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而开设的。主要是网络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的需要。随着网络学习优势的体现,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先行者们意识到了网络对教育的变革性影响,所以开设这些课程,希望学习者通过学习这些课程来更好的开展教学设计,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动画制作和多媒体设计开发。PPT就是多媒体设计开发的主要内容,教师上课要使用PPT,flash也是课件制作的工具之一,之所以开设这些课程也是服务于教学设计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教和更好的学。会开设flash、fireworks、ps,以及相关的视听媒体处理工具课程。

摄录像及图片、影视后期。主要学习内容有摄影、摄像、ps、pr、ae等。摄影摄像基础构图知识,色彩的原理,电视节目制作等相关内容。目标是可以制作出合格的影视作品,海报。但是这方面的课程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操作机会较少。如果能有电视台、网络培训机构的实习机会,将会得到很大的能力提升。

阅读全文

与教学技术的技术基础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没有点技术怎么吃肉 浏览:516
三菱数据运算为什么突然出现乱码 浏览:45
挣钱的汾酒代理费用多少 浏览:881
交易费用在借方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193
发送信息显示通知信息是什么意思 浏览:621
如何下单套利交易 浏览:84
微信添加信息怎么恢复 浏览:529
交易猫不付钱怎么联系卖家 浏览:188
哈登为什么叫停交易 浏览:289
在数据结构中图形结构又称为什么 浏览:998
为了防止什么数据丢失 浏览:570
产品上的信息怎么看 浏览:205
统计表记录数据有什么好处 浏览:610
做红酒代理利润一般是多少 浏览:382
微店如何发货代理 浏览:505
高瓴什么时候买的汇川技术 浏览:641
什么是数据独立性分哪些层次 浏览:230
亚马逊产品单个包装怎么多个卖 浏览:619
证券账号多久没有交易会休眠 浏览:663
客服跟代理有什么区别 浏览: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