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实验操作过程的无菌操作要求包括哪些内容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 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2、 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 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 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 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 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二) 准备质量标准
1、 工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
2、 备齐用物。
3、 治疗盘、无菌持物钳或镊,浸泡于消毒溶液内,无菌溶液、无菌包布、无菌容器及物品、无菌手套、弯盘、75%酒精、无菌棉签。
4、 查对无菌物品、灭菌日期及手套号。
5、 用物排放有序,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三) 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1、 选择清洁、干燥、宽阔的场所进行操作。
2、 解开无菌包系带卷放在包布下边。
3、 用拇指和食指先揭左右两角,最后揭开内角,注意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面。用无菌钳(镊)取出一块无菌巾放于治疗盘内,剩余部分按原折痕包起扎好,并注明开包时间。
4、 铺无菌盘:
单巾铺盘:双手拇、食指捏住治疗巾两上角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内面为无菌区,盖的半幅成扇形折到对面无菌盘上,开口边向外,放入无菌物品后,边缘对齐盖好。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一次,以保持无菌。
双巾铺盘:双手捏住无菌巾的左右两上角的外面,轻轻抖开,由远向近铺于治疗盘上,无菌面向上,放入无菌物品。依上法夹取另一块无菌巾,由近侧向对侧覆盖于治疗盘内上,边缘多余部分反折,不应暴露无菌区。
5、 打开无菌容器盖,必须把盖的无菌面(内面)向上,放在稳妥处,夹取所需物品放入无菌盘内后立即盖严。
6、 倒无菌溶液,仔细检查核对溶液后,面对瓶签两拇指将橡皮塞向上翻转,再用一拇、食指将橡皮塞拉出,用食、中指套住橡皮塞,另一手(或同一只手)握住瓶签倒出少许溶液冲净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所需溶液于无菌容器中,套上瓶塞并消毒翻转部分与瓶颈(从非污染处到污染处)后立即盖好,并注明开瓶时间。
7、 打开无菌盘上层无菌巾一部分,核对无菌手套袋上所注明的手套号码、灭菌日期和消毒指示胶带,然后将手套袋摊开,取出滑石粉包,将粉擦于手掌、手背和指间,以一手掀起手套内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使手套的两拇指相对,一手伸入手套内戴好,再以戴好手套的手伸入另一手套的反折部分,依法戴好另一手套,将反折部分翻转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揭开无菌盘进行无菌操作。
8、 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不可触及容器内面及边缘。
9、 开包递送无菌物品时,一手托起无菌包,另一手打开无菌包一角,将带子卷起夹在托包的手指缝内,另一手依次打开其它三角并抓住递送或稳妥地将包内物品放入无菌容器中(无菌区域内)。
10、 操作完毕,从手套口翻转向下脱去手套,整理用物。
‘贰’ 无菌操作技术名词解释是什么
无菌操作技术,是指在无菌室或超净台中进行以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污染供试菌的操作技术。
无菌操作是各种生物实验和生产实践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无菌操作的要求是:操作前将操作空间中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杀灭;操作过程中保证操作空间与外界隔离,避免微生物的侵入。
操作前将界面上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杀灭,操作过程中是界面与外界隔离,避免微生物的侵入。
无菌操作技术的操作原则解释: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应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
2、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3、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4、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
以下内容参考:网络-无菌操作
‘叁’ 无菌技术的规范
(一)生物安全柜及垂直层流台内的无菌技术 1、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SOP有关着装、洗手和正确使用安全柜的规定。 2、准备好调配所需的物料。 3、在应用前检查所有的物品包装、容器和器械设备,确认其完好无损。 4、在物料放入洁净室前,必须先用浸有75%乙醇的无菌纱布擦拭整个操作台,物料进出安全柜的次数应最小化。 5、所有物品的安放应便于调配。合理划分工作区域,明确留下中央区域用来操作。如果一次要配一袋以上,其摆放必须合理,防止混淆。 6、在安全柜内侧至少15cm处做所有的无菌操作,这一距离可防止来自于工作人员身体的反射性污染,以及来自于层流室内两个气流相互作用产生的干扰气流的回流污染,牢记高效过滤器的气流是从(身体的)远侧端到近侧端,而且在关键的位置决不能干扰高效滤过气流。 7、制定良好的工作计划:尽可能靠近滤器端做最重要的工作。 8、所有的操作中,手指和手都必须刻意地放在关键位置的气流下方,也就是它的后面,否则将会干扰气流并可能使手指上的污染直接进入关键部位。 9、在插入针头前,西林瓶和输液袋的胶塞表面、加药口、安瓿的颈部必须用75%乙醇消毒。 10、当持有连接器做接通操作时,应与气流成直角进行,同样也需要保持手在关键部位的后面。 11、调配要尽可能快,必须保持无菌状况,进出安全柜的次数应达到最小化。 12、避免任何物质喷射入高效过滤器内。打开安瓿的方向应远离高效过滤器,调整注射器容量和传递导管时也要小心。 13、最后,对配好的产品应检查是否缺损,及有无任何不相容的物理性变化或降解。
(二)注射器、针头、西林瓶、安瓿的无菌技术 1、请在生物安全柜或垂直层流台内打开注射器与针头的外包装。 2、西林瓶:用75%乙醇消毒胶塞时,应以固定的手法、相同的方向:在胶塞的同一点上用针尖及斜面后部穿刺;由于西林瓶是封闭性容器。所以应注入与吸出的液体容量相同体积的空气;当向粉末中加入稀释剂时,必须去除与稀释剂量等容的空气以防在操作西林瓶时产生正压。 3、安瓿:合理打开安瓿,用75%乙醇消毒后,用拇指及食指握住安瓿的颈部。在远离身体处以快速、固定、突然折断的方法来打开它,打开时不要对着高效过滤器,从安瓿中抽取药物,倾斜安瓿,将针尖斜面置于接近开口的角上,拉回注射器推杆以抽取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