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技术 > 地热井技术开发情况如何呢

地热井技术开发情况如何呢

发布时间:2023-01-21 00:18:20

① 关于地热井

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目前国内的温泉资源比较少,分布比较分散,随着开采技术的成熟,开采地热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即地下热水不自溢出地表也可以被人们利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钻凿地热井,对地下一定深度以内的地热资源通过热载体进行开采利用。目前的技术钻井深度一般可以达到3000到5000米,地热资源利用比较好的有羊八井高温地热田,西安地热田,北方集中在北京和天津两地。以北京为例:作的比较大的两家是华清地热和北京市地热研究院,相关介绍请参考网络网站。

② 中国地热的技术研究

根据地热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开展了相应的地热科学和开发技术的研究。
1. 建立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地热资源勘查、地热利用技术和评价方法,包括地热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航空遥感、钻探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地热供热、地热烘干、地热种植、地热养殖、地热开发动态监测与环境保护等等,为中国地热开发利用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开发了地热井的定向钻井技术(如在天津地热田施工的一对斜井,一个生产井,一个回灌井),高温地热井的井控技术,大于250℃高温泥浆配方、测试与操作规程等等。
3. 开展了地热田回灌技术研究,在天津地热田,通过多年开发与监测,建立了热储压力场与温度场的采灌数学模型,并通过回灌过程的水化学模型,评价了双井回灌的可行性。因此,地热田的回灌技术研究,为我国建立热储工程学和优化地热开发,保护地热资源与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4. 开展井下换热技术研究,耐温潜水电泵(80—120℃)技术研究,各种型号耐温潜水泵已批量生产。
5. 在西藏,以羊八井和羊易两个地热田为试点,建立了高温地热田质量和能量守恒教学模型,建立了福建漳州地热田生产管理模型。
6. 对中国近海地压地热资源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研究报告。
7. 编制1/600万比例尺的“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图和温泉放热量图”,为中国地热资源潜力进行了理论评估。

③ 地热井未来几年有好的开发前景吗地热井对水位和温度的监测重要吗请具体点说一下 谢谢

地热井的开采是目前运行成本最低的热源,很多地方都用地热井进行冬季采暖,主要看地下热水层的厚度和面积大小,就是说含水量的大小,开发前景不错。

④ 地热回灌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1.国外地热回灌技术发展概况

有关地热回灌的研究及实际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地热资源丰富的日本,开采技术较成熟,通过回灌主要是解决弃水中有害物质含量过高等问题;而新西兰的布兰德兰兹地热田“对井加压封闭式回灌”则较好地解决了地热发电后弃水所含的有害物质及余热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高温地热回灌最有代表性的实例是美国加州北部的Geysers地热田。该地热田有500多眼地热井,建有世界上最大的地热发电厂,总装机容量超过2000MW。为了增加地热蒸汽产量,从20世纪末开始架设用于回灌的输水管线,将周围几个地区的弃水输送至Geysers地热田进行加压回灌,在处理城镇废水的同时总计增产了100MW发电装机容量。另外美国在利用地热发电的地热田(带),采用多种方法回灌,保证发电厂正常运转方面成绩也较突出,如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地热发电厂从80km外山区,落差700m引入中水回灌,保证了充足的地下高温蒸汽发电。

法国则是低温地热回灌效果最显着的国家。巴黎附近的Melunl’Almont早在1969年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对井系统,将地下2000m深的、含盐量较高的热储流体开采利用后通过另一眼同层深井回灌到热储中,1995年又开始尝试二采一灌系统,至今已有70多对采灌井运行,并建立了相应的回灌数学模型,模拟回灌过程中温度场的变化,具有一套完整的采-灌系统工艺和先进的回灌技术。

冰岛Laugaland地热田则在示踪回灌技术方面经验丰富。利用示踪试验方法定量研究采、灌井之间的水力联系;对不同采、灌量条件所引起的开采井温度变化进行定量模拟;结合热流体化学成分、性质等动态特征长期跟踪监测资料,进行水化学质量平衡模拟计算,判断开采井中回灌流体的回采率等。

据2008年度亚洲地热资源直接利用国际研讨会有关资料,目前德国在回灌工作中进行了以下方面广泛的研究和试验:①对含水层宏观(断裂影响、分布、垂向结构变化)、微观(孔隙度、孔径、颗粒排列)等特征进行研究,如确定砂岩回灌储层应具备有效孔隙度大于20%、渗透率大于0.5μm2、砂层厚度大于20m、0.063mm以下粒径(泥砂和粉砂)的比率不能超过10%~12%、平均胶合率不超过8%~10%等特点;②对流体的化学组成(流体自身的性质、流体-流体的混合作用、流体-岩石的反应)、悬浮物、流体中所含气体、井口流体的温度、回灌温度等进行测试,在详细了解一系列参数后开始对回灌作出可靠的预测和试验。德国回灌效果较好的代表性项目有 Waren,Neuruppin,Klaipeda,Neubrandenburg等,回灌量多在50m3/h左右,最大的可达到150m3/h。

从各国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回灌实践来看,地热回灌到现阶段已发展成一项较为成熟的实用技术。但是世界各地的回灌工作主要是在高温裂隙型地热田中进行,中低温孔隙型热储中则普遍存在回灌量衰减等问题。

2.国内地热回灌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地热回灌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伴随着地热资源规模化、商业化的开发利用,热储压力下降过快和日益严重的环境热污染问题突出表现出来。为此,逐步开始了深部对井和多井原水加压、自然采灌或集中回灌,通过多年实践,逐渐掌握了回灌工艺和回灌关键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79年江西宜春温汤热田用河水在震旦系变质砂岩断层交叉带进行人工回灌,以抬高生产井的水位、增大水量、增高温度。1986~1987年华北石油管理局水电厂在河北省任丘市新近系馆陶组孔隙热储进行了单井回灌试验,主要研究吸水指数变化规律及注水温度对吸水指数的影响和解堵措施。北京地区为解决长期开采地热流体引起的水位下降,于1980~1981年在东南城区地热田26号基岩井用冷水进行了单井回灌试验,研究回灌对抬高地热田区域水位的作用,探索了不同回灌量对热储层的温度效应。2001年在小汤山地热田开始进行地热回灌,2004年回灌井数增加到6个,回灌量达到102.7×104m3/a,占当年热田开采量的36.5%,2006年回灌量达到132.27×104m3/a,占当年热田开采量的56.6%。目前北京市地热回灌总量超过150×104m3/a,通过控制开采量,增大回灌量,主要开采层雾迷山组热储层水位下降幅度近年逐渐减小,甚至在2005年还出现热储压力回升现象,地热回灌效果明显。其他城市如杭州、西安、德州、福州、南昌等也陆续开展了相关回灌技术的开发和试验研究工作。

天津地区对地热资源回灌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1982年天津地矿局为维持新近系明化镇组热储水头压力就开始对井回灌、多井回灌数值模拟及回灌理论研究;②1990年天津地热院、大港石油管理局和南开大学数学系在大港油田水电厂对新近系馆陶组热储进行回灌试验,通过试验证明在中低温孔隙型热储中进行回灌是可行的;③1995年以后开始基岩热储回灌研究,开展了示踪试验,成立了专门回灌研究部门,总结出了同层对井采灌、同层二采一灌、异层对井采灌、定向对井采灌等模式的实践经验,在回灌规划布局、回灌井钻井技术和成井工艺、回灌方式、地面防阻防堵配套工艺及处理设备、回灌系统地面工程建设、日常回灌运行规范性操作以及采灌前后水动力场、水化学场、温度场跟踪监测、示踪试验、数值模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了成熟的回灌技术和理论成果。目前天津地热回灌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回灌率以5~7个百分点逐年递增,2008年度回灌量达到586×104m3,占当年地热资源总开采量的22.5%。尤其是基岩热储层回灌效果较好,其中主要开采层雾迷山组2008年地热回灌率为33.4%,而奥陶系热储层由于有异层采灌致使年度回灌量大于开采量, 2006年至2008年的回灌率分别为122.5%,147.9%,138.8%,在回灌井附近热储层水位埋深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且水位年降幅呈逐年减小之势。天津在改进和完善新技术回灌,新方法的开发运用方面成果非常突出,建立了一大批梯级利用,在保护中开发地热资源的示范工程。

虽然全国各地均进行了大量的回灌探索和研究,地热回灌的作用和意义也已得到了各界的认同和广泛关注,但总的来说,地热回灌在全国推广程度还比较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孔隙型热储可持续回灌问题以及基岩热储回灌量不稳定、井管腐蚀等问题。尤其是孔隙型热储层,开展回灌研究最早,回灌试验最多,地面净化系统精度最高,但目前对回灌流体运移机理、灌量衰减处理措施仍然没有明确的认识和解决办法,未能实现持续的、生产性回灌。

根据天津、北京、陕西等城市地热田开发经验,回灌工作应该在地热田大规模开采出现问题之前开展。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回灌无论是保护环境,还是保持热储压力,保证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⑤ 东营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

李明

(山东省东营市国土资源局,东营257091)

作者简介:李明(1967—),男,高级工程师,从事地矿管理工作。

摘要:本文阐述了东营市地热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开发利用现状,指出其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保护

东营市地热储量巨大,是继油气资源的第二大能源矿产。地热作为一种新的、替代能源,具有其他能源无法具备的优势,除了具有的热能外,还具有医疗和保健功效。其开发利用可用于居民供暖、生活洗浴、温泉理疗、温池游泳、温室花卉、养殖等。在能源紧缺的今天,大力开发地热资源,对于缓解能源紧张、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东营市委、市政府对地热资源的勘查和开发非常重视,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并取得了显着成效。

1 地热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

东营市地热资源是胜利油田在钻探油气资源过程中发现的,为进一步探明东营区域内地热资源情况,几年来投资325 万元,先后组织实施了“东营市(东城)地热资源普查”、“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热资源调查”、“东营市城区地热资源评价”等项目。调查结果表明,东营市地热资源自上而下有三个热储层组:馆陶组热储层组、东营组热储层组、寒武系—奥陶系热储层组。埋深1000~1800m,热储温度55~95℃,地热水矿化度5~20g/L,单井出水量1000~2000m3/d,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富含偏硅酸、溴、碘、锶、锂等有益化学组分。经测算,黄河三角洲地区三个热储层内积存的热水量为4600×108m3,资源总量为3.60×1020J,折合标准煤123×108t;可采热水量为7.50×1010m3,资源量为7.85×1019J,折合标准煤27×108t。

目前,东营市开发利用地热井14口,其中东西城区地热井7口,河口区地热井7口,用于集中供暖的9口,供暖面积达4×105m2。地热资源的开发带动了房地产、旅游和服务业的发展。如东营宾馆作为东营市重要接待场所,开发利用地下热水,兴建集室内游泳、温泉洗浴、理疗为一体的多功能浴疗中心,使地热温泉疗养成为我市接待工作的一张名片,提高了服务档次和竞争能力。同时,年节约费用15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2 地热资源保护管理情况

众所周知,地热资源是有限的,再生能力差,若过量开采,超过允许开采强度,将导致资源的枯竭。为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东营市深入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在开发规划、监督管理、地热井监测、资源保护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地热资源的监督管理,有效保护了有限的地热资源。

2.1 做好地热资源的规划工作

按照“综合规划,逐步实施,稳定推进”的原则,结合《东营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进行了“东营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明确了地热井的井间距等布局要求,避免了地热资源破坏与浪费、生态环境污染等现象,使地热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近年来,东营市委、市政府对地热资源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视,2004年3月18日,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天津市地热开发保护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为做到地热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布局、综合利用,按照市政府要求,正在编制《东营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

2.2 加强地热资源的监督管理工作

在地热开发初期,为加强地热资源的监督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地热资源,东营市邀请山东省内外有关专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地热井的布设进行了研讨论证,根据论证结论,东营市国土资源局于2003年印发了《东营市地热资源管理暂行规定》。严把地热井审批关,对不符合规划的地热井一律不予审批,保证了东营市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进一步规范东营市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地热资源的规模开发,市政府已将《东营市地热资源管理办法》纳入2005年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订计划。

2.3 严格地热资源开发规程

在地热资源管理中,东营市严格执行地热勘查开发规程,加强对地热企业准入条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地热井施工队伍、地热井施工设计的审查,强化地热施工监理和地热井流量、水温、水位变化情况的监测,要求采矿权人安装设置流量表和观测孔,及时掌握地热井动态变化,为科学管理提供数据和参数,同时促使企业采用梯级综合利用,提高地热资源利用率。

2.4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加强对地热尾水的排放管理。一是弃水温度:严格按照《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审查,尤其对地热尾水的排放进行了规定,要求符合国家环保规定和标准,地热尾水排放温度不得高于25℃。二是矿化度:目前所开发利用的地热井矿化度较高,在10~20 g/L之间。规定地热尾水排放不能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一律进入雨水排放管网。

2.5 积极推进地热回灌试验工作

地热回灌可改善或恢复热储的产热能力,提高地热资源的再利用效率,有效避免生态环境污染。为此,我们投资60 万元,正在组织实施《东营市城区地热资源人工回灌调查》项目。并立项开展“山东省东营市地热资源潜力调查与保护”项目,项目的实施将对加快东营市地热产业化步伐,改善能源结构,保证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资源环境的有效保护,推动东营市地热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地热勘查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对东营市的地热资源进行了多次勘查,但还没有达到C+D级地质储量。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地热地质勘查投入,加强地热勘查、地热资源量计算、地热资源综合评价、地热综合管理和地热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提高资源储量级别,保障地热资源的可持续供给。

3.2 地热资源利用率低,浪费资源的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地热开发企业资源节约意识不强,工艺流程落后,技术力量薄弱,经营粗放,不采取综合利用措施,资源利用率低,造成尾水排出温度过高,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有限的资源。

3.3 地热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地热管理法规、政策、规划和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对地热资源的破坏浪费缺乏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对地热资源开采造成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难以进行有效监督;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尚不健全,采矿权人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自我约束意识尚未形成。

4 措施与建议

4.1 强化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

坚持日常监管和集中整治相结合,加大执法监察和监督管理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勘查开采和破坏浪费地热资源的行为。严格执行地热井的审批制度、设计审查、施工管理、钻探监理、开采监测和水量控制等一系列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切实保护好、开发利用好地热资源。

4.2 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严格执行地热资源规划,强化对规划的落实和管理,对地热资源实行年度计划开采,严格控制开采总量。及时、准确掌握城区地热资源量变化,自觉接受社会对规划实施的监督。

4.3 做好地热勘查开发利用的监测工作

严格执行每井一表一孔制度,做好地热井地热地质动态监测工作,及时分析监测资料,掌握地热井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开发利用方案,保护好地热资源。同时,做好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的研究工作,保证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4.4 制定优惠政策,推动地热开发

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减免开发地热资源补偿费,免收水利方面的规费,推动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积极开展地热资源回灌试验研究工作,通过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地热开采企业利用地热尾水回灌补源。

4.5 完善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推进地热资源有偿使用

积极完善和规范探矿权与采矿权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推行通过招标、拍卖和挂牌等方式出让探矿权和采矿权,逐步建立起矿业权人自觉保护和节约地热资源的自我约束机制。

4.6 建立地热开发资金,走以热养热的路子

从每年还返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中,拿出部分资金,建立地热开发利用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地热开发初期资源的勘查、评价、规划、设计论证等,走以热养热的路子,促进地热产业的蓬勃发展。

⑥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热资源与开发前景

朱友强

(山东省地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济南250013)

作者简介:朱友强(1956—)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山东省地矿工程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摘要: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开采潜力巨大。 地下热水主要赋存于新近系馆陶组、古近系东营组碎屑沉积岩中,属于层状孔隙-裂隙型热储,构成区内的主力热储层组。区内现有54~83℃的地热井14 口,利用地热供暖面积已达4.0×105m2,地热开发的前景十分可观。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地热资源;开发前景

1 概述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新的并正在发展中的三角洲,具傍河傍海的区位优势。自1964年开始组织石油会战,逐步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建成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以来,国内外各界对黄河三角洲的开发给予极大关注。国家先后把黄河三角洲列入农业综合开发区和把东营列为沿海经济开发区。山东省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列为两个跨世纪工程之一。2001年初,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中国投资促进处与东营市签署了“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项目合作协定书”,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列为重点支持区域,把东营市列为“国际特色产业示范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这些都标志着黄河三角洲进入大开发、大发展时期,必将有力地带动黄河中下游地区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地热作为一种可供开发利用并有着巨大发展前景的可再生新型能源,有着巨大的经济开发潜力。地热矿水应用广泛,易于开发,费用低廉,无环境污染,已普遍应用于供暖、生活洗浴、热水理疗、温池游泳、温水养殖、温室种植、高效农业等领域,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地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必将对区域循环经济与高效生态经济,建立节约性社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对于实现东营市政府提出的“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总体目标,缓解黄河三角洲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地热地质背景

2.1 地层与构造

黄河三角洲地区位于华北平原东南部,地处华北地台辽冀台向斜东部,中生代以来受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一直缓慢下降,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

泰山群变质岩(Ar)构成区内基底,在凸起区埋深一般1~2km,凹陷区最深达9km。古近纪晚期在埕东凸起、陈家庄-青坨子凸起、滨县凸起区南部皆有出露,岩性为红、棕黄、绿色花岗片麻岩。寒武系—奥陶系

则主要在埕东凸起东北部、义和庄凸起、陈家庄-青坨子凸起北部、广饶凸起上有揭露。岩性为浅灰、灰黄、灰黑色灰岩。

古近系属于干旱的温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河湖相及山麓冲积相沉积,沉积厚度变化较大,凹陷区厚度可达1500~2000m,凸起区缺失。孔店组(Ek)分布较广泛,只在各凸起区缺失。以紫红、棕红色泥岩、砂岩、灰质砂岩、粉砂岩互层为主。沙河街组(Es)只在各凸起区缺失,自下而上分四段。沙四段为灰、灰褐色泥岩及页岩,部分地区夹碳酸盐岩、油页岩或白云岩;沙三段以块状细砂岩、粉砂岩、油页岩、泥岩及页岩为主;沙二段在东营凹陷发育较好,以灰绿、深灰、紫红色泥岩、砂岩、砾状砂岩互层为主。沙一段为灰色泥岩夹生物灰岩、白云岩、油页岩及粉砂岩。东营组(Ed)主要发育于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上部为灰绿、灰白色砂岩、细砂岩及泥岩;中部为棕红色泥岩、细砾岩;下部为灰白、灰绿色细砾岩、细砂及泥岩。

新近系馆陶组(Ng)在区域上沉积稳定,分布较广泛,区内只在陈家庄凸起局部地段缺失。以灰白色砾状砂岩、细砂岩、灰绿色细砂岩和棕红色泥岩的交互沉积为主,底部为含石英、黑色燧石的砾状砂岩、砂砾岩。新近系明化镇组(Nm)分布较普遍,主要为土黄、棕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灰白色砂岩。第四系平原组(Q)区内普遍分布,上部为浅棕黄、浅绿、灰色砂质粘土、粘土夹粘土质粉砂岩;下部为浅黄、浅灰绿色粉砂质粘土或浅灰绿色粘土质粉砂。

黄河三角洲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华北地台(Ⅰ)的辽冀台向斜(Ⅱ1)东部。陵县-渤海农场大断裂又将其分割成埕宁隆起(Ⅲ1)和济阳坳陷(Ⅲ2)两个Ⅲ级构造单元。埕宁隆起由车镇凹陷(Ⅳ1)和义和庄凸起(Ⅳ2)两个Ⅳ级构造单元组成;济阳坳陷由沾化凹陷(Ⅳ3)、孤岛凸起(Ⅳ4)、陈家庄凸起(Ⅳ5)、青坨子凸起(Ⅳ6)、东营凹陷(Ⅳ8)、广饶凸起(Ⅳ9)等构造单元组成。

受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构成本区主要构造单元的分界,均隐伏于新近系之下。较大的断裂有:齐河-广饶大断裂、义南断裂、陈南断裂、广南断裂等,断裂走向主要为EW、NW及NE向。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区内以块断和差异性升降运动为主,并伴有少量的玄武岩等岩浆活动。

2.2 地温场特征

黄河三角洲地区位于近 EW 向莫霍面隆起带,莫霍面深度32 km 左右(陈墨香,1988)。地温梯度较平原区其他部位偏高,最高达4.5~7.2℃/100m,大地热流密度56~79mW/m2。恒温带温度14~15℃,相应的恒温带深度为15~17m。从区内深孔测温资料统计,广饶、孤岛、义和庄凸起地温梯度大于4.5℃/100m,陈家庄凸起北侧大于4.0℃/100m;凹陷区地温梯度一般为3.1~4.0℃/100m。

2.3 地球化学场特征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热水水化学作用主要是离子交替、浓缩及生物化学等,因此,矿化度及某些元素含量较高,富含微量元素。在东营凹陷内,馆陶组、东营组等松散岩类层状热储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水为主,但矿化度差异较大。馆陶组一般8~20g/L,东营组18~23g/L。寒武系—奥陶系岩溶裂隙热储水化学类型亦为Cl-Na型,矿化度3~10g/L。凸起区的馆陶组热储与寒武系—奥陶系往往连通性较好,水化学特征有所变化。在凸起之上,馆陶组地下热水的矿化度呈升高趋势。在垂向上,地下热水的矿化度由浅至深也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受围岩、地下热水循环交替条件及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地下热水中偏硼酸、偏硅酸、氟化物、溴化物、锶、铁、锂、钡等微量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馆陶组热储地热水中溴化物含量8~30mg/L、锶22.8~49.72 mg/ L;东营组热储地热水中溴化物含量39.43mg/ L、锶62.56mg/ L;寒武系—奥陶系灰岩热储地热水中偏硅酸含量59mg/ L,锶48mg/ L,均达到命名矿水浓度标准。

3 热储地质特征

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型地热资源为低温地热资源的温热水和热水型。新近系明化镇组热储岩性多为粘性土,结构致密,阻热性能良好,但富水性差,热导率低。加之埋藏浅,温度低,故将其作为下伏热储层的保温盖层来研究(刘桂仪等,2001)。凹陷区古生界及古近系孔店组地层埋深较大,目前钻井深度难以达到。沙河街组埋深虽不大,但砂层处于胶结状态,多为低孔隙、裂隙含水层,且是主力含油层,地下热水中大多含有油污,其热水开发对油气生产影响较大。因此,孔店组、沙河街组中的地下热水不宜作为地热资源来开发利用。中生界地层、石炭系—二叠系砂岩及前震旦系花岗片麻岩裂隙中含水很少,属于“有热无水”层,形不成热储。区内馆陶组、东营组分布范围广、砂体单层厚度大,热储层岩性为未胶结或半胶结砂及砾岩,埋藏条件适中,构造条件相对简单。在东营凹陷、沾化凹陷、车镇凹陷内,地下热水主要赋存于新近系馆陶组、古近系东营组碎屑沉积岩中,属于层状孔隙-裂隙型热储,构成区内的主力热储层组。凸起区新近系热储以下还存在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热储,埋深1000~1500m,受断裂影响岩溶、裂隙较发育,属岩溶裂隙型热储。

3.1 新近系馆陶组热储

馆陶组热储层除在陈家庄凸起中部缺失外,几乎广布全区。其与下伏东营组、寒武系—奥陶系及太古宇地层呈不整合接触。顶板埋深850~1250m,砂层厚度一般80~240m,占地层总厚度的20%~40%。馆陶组热储层岩性为灰白色砾状砂岩、细砂岩、灰绿色细砂岩和棕色泥岩互层,底部为含石英、黑色燧石的砾状砂岩、砂砾岩。砾石直径为1~8mm,磨圆度中等,砂砾石层成岩性差,呈疏松状,孔隙率25%~35%。据河口区河热1地热井资料,利用热储层段1793~1948m,孔口水温73℃,出水量1920m3/d,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矿化度为10.678g/L,并富含锶、溴、偏硼酸、偏硅酸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

3.2 古近系东营组热储

古近系东营组热储在义和庄凸起、埕东凸起、陈家庄凸起、青坨子凸起、广饶凸起及工作区南部均有缺失。顶板埋深一般为1200~1700m,地层厚度一般200~500m(图1)。自下而上可以分出从粗到细三个沉积旋回,具明显的正旋回、正韵律的沉积特征。顶部为灰绿、灰白色砂岩、细砂岩及泥岩互层,以砂岩为主;中部为棕红色泥岩、细砾岩为主;底部为灰绿、灰白色含砾砂岩、细砂岩及泥岩。综观东营组砂层,三个沉积旋回的下部均以厚层砂岩为界,其底部砂砾岩厚层最大,三个沉积旋回均是在东营组地层最发育的地方才能全部出现。该组砂砾岩较松散,颗粒分选性较差,孔隙率不同区域差异性较大,在东营凹陷孔隙率为26%~31%;沾化凹陷为20%~25%。据东营西城东热11地热井资料,利用热储层段1586~1722m,孔口水温74℃,出水量1954m3/d,水化学类型为Cl -Na型,矿化度为18.875g/L。微量元素中,锶含量35.62mg/L,锶型地热矿水。

图1 东营凹陷东营组地层等厚度图

(据胜利油田资料编绘,1990)

1—东营组地层尖灭线;2—东营组地层厚度等值线(m)

3.3 寒武系—奥陶系热储

寒武系—奥陶系热储隐伏于新生界之下的古潜山热储层。热储层受地层结构、岩溶发育及构造控制。主要分布于义和庄凸起、埕东凸起南部与北部、孤岛凸起、陈家庄凸起的北部及广饶凸起。受构造控制,各凸起区寒武系—奥陶系顶板埋深差别较大。寒武系—奥陶系以灰、灰白色灰岩为主。义和庄凸起较特殊,除灰、灰白色灰岩外,还有鲕状灰岩、豹皮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受岩性、构造及埋藏条件的控制,一般来说,碳酸盐岩埋藏浅比埋藏深的裂隙岩溶发育,孔隙度较大;靠近较大断裂比远离处孔隙度与渗透率大;奥陶系灰岩比寒武系裂隙岩溶发育,孔隙度较大。其裂隙岩溶发育岩层占地层总厚度的15%~25%,单井涌水量1000~2000m3/d,矿化度3~10g/L,井口水温70~90℃。

4 勘查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热资源的发现,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胜利油田的石油勘探。在石油勘探中,曾打出十几口水温大于50℃的地热井,其中五号桩地区的桩12 地热井,井口水温达98℃,居山东省之冠。这些地热井均是在开发石油过程中形成的,成井质量较差,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仅局部用于洗浴、水产养殖和地震观测研究等,大部分未有开发利用。真正意义上的地热勘查与开发,始20世纪90年代后期。1998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上级主管部门及东营市利用矿产资源补偿费资金,对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了专门性的地热资源调查工作,初步圈定了地热远景区,启动了地热井钻探示范工程。与此同时,山东省地矿工程集团公司及部分地热开发企业自筹资金2000余万元进行了商业性地热风险勘查与开发工作。申请勘查面积约600km2,提交地热普查报告3 份。在东营东西城区、河口及孤岛等地,打出了水温54~83℃的地热井14 口,单井出水量均在1500m3/d以上。这些工作,一方面拉开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区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的序幕;另一方面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热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热资源为低温热水型,井口温度54~83℃,适合直接利用。目前区内已有十余口地热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主要开发项目有温泉洗浴、浴池游泳、生活供水、供暖等。东营宾馆、孤岛芙蓉、孤岛军马场、中建八局鲁班公寓、胜东建工新村五个住宅小区,利用地热供暖面积已达3.0×105m2,浴池游泳、洗浴及娱乐等开发也各具特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显着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展现出广阔的开发前景。经初步计算,黄河三角洲地区可利用地热资源量为5.888×1019J,热水资源量5.63×108m3/a,折合标准煤2.009×109t,潜在经济价值高达10000 亿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作为石油枯竭后的替代能源——地热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其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5 地热勘查开发的主要建议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热开发利用还处于初始阶段,无论是开发利用规模还是取得的经济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建议:

(1)加快制定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但缺少一个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合理、系统的规划和发展蓝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热产业的发展和地热开发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2)地热勘查的精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热远景区面积为7425km2真正经过专门地热普查的面积不足600km2,查明的地热资源储量仅占总资源量的1/12,专门为寻找深部隐伏热储而进行的地热地质勘查工作还未启动。应加强地热资源勘查工作,提高资源储量级别,保障地热资源的可持续供给。

(3)增强综合开发利用意识,加快地热应用的产业化进程。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热开发仅停留在供暖、洗浴等少数项目上,处在自发、分散和粗放的利用阶段。地热企业经营粗放,开发利用数量少且单一,综合开发利用率低。盲目追求高额利润,地热资源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4)建立地热资源应用的带动性示范工程和科研机构。综合研究国内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历程,皆经历了地热资源勘查-建立示范工程-全面开发的过程。建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工程,是推进地热资源的梯级开发、综合利用产业化进程最佳途径。

(5)加强地热勘查管理与地热专业法规建设。地热是一种矿产资源,属矿法调节范畴,但目前部门之间管理混乱。影响了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陈墨香.1988.华北地热.北京:科学出版社

刘桂仪,孟庆峰.2001.德州市低温地热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见:“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

⑦ 太原市地热资源评价及开发前景

周兴平 樊国强 王贵喜 闫晓虹

(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摘要:太原市位于汾渭地堑地热带,地热能埋藏于太原新生代断陷盆地内,低温地热资源十分丰富,热储为中奥陶系厚层灰岩,地热流体温度40~70℃,分布面积587.75km2,除Ⅷ区外,热储按473km2计算,储存地热水总量为30.27×108m3(折合标准煤为1685.73×104t);可采地热水资源量为75675×104m3(折合标准煤为421.43×104t);地热田按服务100年计算日开采总量20732m3/d。地热田盖层厚度400~1600m,为中浅埋藏经济适宜开采型地热田,具有较好开发利用前景。

1 地热地质条件

太原市地处汾渭地堑,山西台背斜中段,位于晋中盆地北端,属于盆地区地热田,地热资源主要埋藏于太原市盆地六个辖区的中南部地区,主要热储介质为奥陶系中统上、下马家沟组厚层状石灰岩、白云质灰岩、豹皮状灰岩,岩溶溶洞、溶孔裂隙发育,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溶洞水;地热田边界条件及控热构造主要受东边山、西边山深大断裂所控制,北部受三给地垒制约,南部为清交凹陷地热田区,以太原市南端行政界为界。区内基底构造十分复杂,东山大断裂、西山大断裂至少有三级组成,向盆地倾斜呈阶梯状分布,一般断距300~800m;盆地内亲贤地垒、汾河断裂、田庄断裂及次一级构造的平行、垂直、斜交的隐伏断裂,把基底切割成许多块段,形成次一级隆起与凹陷,如城区凹陷、亲贤地垒、晋源凹陷、西温庄隆起等。西边山断裂、汾河断裂、田庄断裂为新近系以来新构造运动活动性断裂,据山西省地震局提供监测资料,西边山断裂下降盘(盆地内侧)年位移量1.1mm/a。为一级强烈活动断裂,深大断裂构造的形成和活动为地热的形成储存提供了有利条件。结合热储层岩性组合、盖层厚度、地热流体温度场、水化学及同位素场运移及地球物理特征,将太原市盆地区地热田划分为:Ⅰ城区凹陷、Ⅱ西铭断阶、Ⅲ城东断阶、Ⅳ亲贤地垒、Ⅴ西边山断阶、Ⅵ黄陵断阶、Ⅶ晋源凹陷、Ⅷ清交凹陷八个地热田亚区(图1)。地热田热储层分布面积587.75km2。地热流体温度40~70℃,南端预测水温度90℃左右,属于对流型为主的低温地热资源。

1.1 盖层、热储层特征

盖层:自新到老为第四系、第三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地层,盖层厚度一般为400~1600m,南部晋源凹陷、清交凹陷地热田亚区盖层厚度2300~5000m。西边山:黄土台塬沿边山冲洪积扇区呈条带状分布的地热田,第四系、第三系盖层厚度50~235m,二叠系、石炭系盖层厚度400~600m。东边山:黄土台塬、沿边山冲洪积扇区的地热田,第四系、第三系盖层厚度80~300m,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盖层厚度600~800m。盆地区地热田第四系、第三系盖层厚度由北到南310m—717m—1079m,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厚度由北到南为813m—921m—1121m。盖层为热储层保温隔热层,也为地热井开采储层降低水温的威胁层。

图1 太原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图

地热田地质水文地质图

热储层:热储层奥陶系中统分为三组八段,上部峰峰组O2f为膏状石灰岩,厚度100~150m,岩性O2f1段为厚层状角砾含石膏泥灰岩,水温一般低于40℃涌水量欠佳,一般作为热储隔水层、止水层处理。上、下马家沟组O2s+x为厚层状纯灰岩、白云质灰岩,岩溶发育,上马家沟组O2s厚250m,下马家沟组厚150m,为地热田主要储热层,储存地热流体层厚度100~150m。本区地面标高800~770m,Ⅰ区~Ⅶ区地热田奥灰顶板O2f标高在200~-800m,Ⅷ区O2f顶板标高在-1400~-4000m;水位埋深盆地中南部,自流高度达10~12.2m,东西边山区水位埋深59~63m,最大水位埋深达143m;单井涌水量1000~3000m3/d,最大单井涌水量6000m3/d;井出口水温40~62.5℃,水化学类型为硫酸重碳酸、硫酸型水,见表1。

表1 太原市盆地区地热田分区综合一览表

1.2 地温场特征

由于受边山断裂及盆地断阶构造隆起与凹陷、地层、岩溶发育程度、埋藏深度、地温增温率等因素影响,使得地壳表层热流传导对流过程中的再分配是不均匀的,因此出现了太原市盆地区地温场在各个亚区地热田水温变化存在差异性。从太原市地热田等温线图上计算的低温资源:25℃≤t<40℃温水面积114.5km2,40℃≤t<60℃温热水面积258.75km2,预测60℃≤t<90℃热水面积213.5km2。总体趋势为东西两侧低,盆地中部水温高,由北向南水温逐渐增高25℃—40℃—60℃—70℃—90℃。

1.3 地热流体化学组分特征

地热田水化学类型硫酸、重碳酸钙镁型水主要沿东边山黄土台塬区统计学校、杨家峪、伞儿树、黄坡一带分布,特点水温偏低。硫酸钙镁型水沿冲洪积平原、冲积平原、山西省农展馆、丽华苑分布,越向南水质越差,硫酸含量越高,特点是水温较高,地热井的SO4含量1195~1386mg/L。

神堂沟地热井、水温43℃,氚含量为1.08 ± 0.41 和1.07-0.43(TU),DKY地勘院地热井<0.5(TU),可认为是无氚老水。氢、氧同位素表明,地热流体来源为古大气降水补给。S2地热井碳(14C)经测定年龄为13250a(距今),计算校正后西边山地热水年龄应在7000~10000 a之间。

2 地热资源计算及评价

热储模型由盖层(盖)、热水储层(储)、热源通道(通)以及热水源(源)四要素组成,以图2形式反映热水运移、存储的形成机理。

图2 太原市盆地地热田地质模型剖面示意图

1—地层界线;2—断层线;3—不整合面;4—不连续面;5—热流运移方向;6—热源传递方向;7—地下热水运移方向;8—冷水运移方向

上、下马家沟组热储层总厚度400m,按50%取计算热储层厚度为200m;热储岩石孔隙度0.032;热水密度986kg/m3;热水比热4180 J/kg;热储岩石密度2700kg/m3;热储岩石比热920 J/kg℃。太原市盆地区储存地热水资源总量为:1498.79×1013kJ(折合标准煤51153.24×104t),见表2。

表2 太原市盆地区储存地热资源量

太原市盆地区储存地热水总量为:39.83×108m3(存储地热水所含总热量66773.44×1010kJ,折合标准煤2278.96×104t,见表3。

表3 太原市盆地区储存地热水总量

太原市盆地区可采地热(水)资源量:按地热资源总存储量回采系数取0.25计算的可采地热水量为99575×104m3(所含热量为16693.28×1010kJ,折合标准煤569.74×104t),见表4。

表4 太原市盆地区可采地热(水)资源计算结果表

太原市盆地区地热资源除埋藏较深不宜开采的Ⅷ清交凹陷外,其余Ⅰ~Ⅶ区473km3地热资源按开采100年规划,日开采总量为20732.88m3,见表5。

表5 太原市盆地亚区地热田日开采量统计表

计算结果说明:太原市盆地区可采地热水量为 99575×104m3,可利用总热量16693.28×1010kJ,仅相当于全部储存热量1498.79×1013kJ的1.1%,可见太原市盆地区地热资源开采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3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现有开发地热井12眼,正在施工2眼,使用6眼,未利用4眼,25℃≤t<40℃温水7眼,占总数58.3%,40℃≤t<60℃温热水4眼,占总数33.3%,60℃≤t<90℃热水1眼,占总数8.4%,水温较高的54℃—75℃—62℃集中在Ⅳ亲贤地垒区,水量最大的6000m3/d也集中在Ⅳ亲贤地垒区。

4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潜力分析

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规划及潜力分析:Ⅰ区、Ⅴ区、Ⅵ区、Ⅶ区、Ⅷ区五个地热田未开发利用,为重点勘查区,分别布置勘查孔在Ⅰ区1眼、Ⅴ区1眼、Ⅵ区3眼、Ⅶ区1眼、Ⅷ区2眼,设计孔深2000~5000m,开采热储为奥陶系中统岩溶热水。Ⅷ区应先开发第三系N2碎屑岩裂隙水热储资源,最后适当地开发奥陶系热储资源。由浅到深、温热水相间开采、由盆地向四周扩散开采。首先把丽华苑、农展馆一带地热井建设为一个集供暖、洗浴、理疗、健身、休闲、度假、养殖、多功能梯级开发为一体的一个示范性地热开发区。

地热资源按开采经济性及开采适宜性划分为:

(1)当成井深度<1000m时为开采最经济的,地热井单位产量>50m3/d·m时为最适宜开采的。

(2)当成井深度1000~3000m时为开采经济的,地热井单位产量10~50m3/d·m时为适宜开采的。

(3)当成井深度3000~4500m时为开采不经济的,地热井单位产量5~10m3/d·m时为差开采的。

(4)当成井深度>4500m时为不宜开采的,地热井单位产量<5m3/d·m时为不宜开采的。

目前太原市盆地区地热田基本处于未开发利用状态,建议市政府主管部门,尽早制定可再生资源管理办法,尽快利用这一洁净新能源使地热资源综合梯级开发尽快实现,为造福太原市民改善环境作贡献。

⑧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世界现状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郑克棪

(中国能源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

摘要:在世界地热能直接利用中,应用地热热泵开发浅层地热能已在近些年内独占鳌头,其装机容量和利用能量均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飞速增长,因为它适应了高效节能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而且经济可行、普遍适用。由此分析预测地热热泵也必将在我国具有远大的开发前景。

1 前言

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开始实施,作为可再生能源之一的地热能可以而且应当做些什么呢?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而掀起的地热新能源开发,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又发现了新的亮点,那就是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地热(地源)热泵开发技术。近10余年来的这一股世界潮流给我们指引出一条光明大道,地热(地源)热泵史无前例的高效率和高环保效益,也必将在我国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地热工作者应该获得先知,掌握市场,为地热(地源)热泵系统的大发展做好准备,为中国地热在世界上的贡献继续努力。

2 地热热泵在世界上的大发展

五年一次的世界地热大会总是给我们带来世界地热现状的最新消息。在1995年意大利的世界地热大会上,有几篇文章尝试着总结了井下换热器、热泵和地下储热的技术状况和发展水平。然而,2000年日本和2005年土耳其的世界地热大会上,这一技术和应用就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

在2000年,地热热泵在世界26个国家中共安装了50万台装置,总装机5275兆瓦热量(MWt),是1995年的2.84倍,平均每年增长23.3%,占世界地热直接利用总装机容量的34.8%,首次超过了地热供暖的份额(21.5%)。

从地热热泵利用的能量来说,2000年达6465GWh,5年内增长了59.2%,平均每年增长9.7%,它在地热直接利用的能量中占12.2%,尚未超过地热供暖的份额(22.5%)。

至2005年,世界上33个国家已安装了130万台地热热泵装置,总装机15723MWt,是2000年的2.98倍,每年增长24.4%,占世界地热直接利用总装机容量的56.5%,已是地热供暖份额(14.9%)的3.8倍。从地热热泵利用的能量来说,2005年达到24076GWh,是2000年的3.72倍,每年增长30%。它在地热直接利用的能量中已占到最大份额为33.2%,远远超过了地热供暖的份额(20.2%)。

地热热泵和地热供暖的统计详见表1和图1。其规律为:

表1 世界地源热泵和地热供暖十年的发展对比

注:占百分比指占世界地热直接利用总量的百分比。

图1 地源热泵和地热供暖的装机与能量对比

(1)地热热泵和地热供暖的装机容量与利用能量都是逐年增长的,只是地热热泵的增长速度更大,因此后来超过了地热供暖。

(2)地热热泵的增长速度,在1995~2000年间虽已高于地热供暖,但仍显相对缓慢,而在2000~2005年间其装机容量和利用能量均有高速的增长。地热供暖在该两段时期的增长速度相当。

(3)地热热泵单位装机容量的利用能量小,而地热供暖单位装机容量的利用能量大。在图1中可看出前者的二组图表差别不大,而后者的二组图表差别显着。

3 地热热泵的优势所在

地热热泵能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其原因就在于它的高效率和无污染,而且经济可行、普遍适用。

(1)热泵机组的高效率在供暖模式上用运行系数COP来表示,它是输出能量与输入能量(电能)之比,目前热泵机组的COP一般都能达到3~4。这等于说,热泵的效率是300%~400%,而我们知道,空调机(空气-空气热泵)的效率是200%,电的效率是100%,燃油的效率是90%,燃煤的效率是55%,因此热泵的效率是最高的。热泵的效率为什么这么高?因为它消耗电能之外,另从低温的地下水或土壤中吸取了大量的能量。

(2)专家称,热泵作为供热装量可以减少全球6%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它是目前市场上可获得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单项技术之一。虽然热泵本身不排放二氧化碳,但电厂发电时的二氧化碳排放有1/3至1/4要算在热泵的账上,但没有其它污染产生。

(3)地热热泵利用浅层地温的能源只需要钻50~100m深的钻孔,有的地方或许需要200m深,但比起地热井要钻1000~3000m来就经济、简易得多。

(4)浅层地热能的资源条件到处具备,不像地热井那样受到地域局限,它基本上是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地,哪怕是寒带也无妨。

4 地热热泵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当前世界上地热热泵发展最快的主要是美国和西欧、北欧等国家。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地热热泵发展所需的各项条件:

(1)现在我国经济实力强大,电力供应基本充足,虽然一些地区电力紧张,但电力建设都在规划和实施之中,每年都有发展。相对20世纪70年代开发地热之初,天津大学教授就提出了热泵技术,但当初电力供应紧张,所以只能免谈了。

(2)我国有相当丰富的浅层地热能资源,国土地理位置主要在温带,无论浅层地下水或土壤中的温度,利用100~200m深度就足够我们消耗。不像地处寒带的挪威,为了利用热泵,将取热的钻孔钻到了400m深度。

(3)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的需求日益强烈,像过去黄河以南有不供暖的“规定”早就不成为约束了。为了办公和生活条件的舒适,愿意将资金投在这方面。

(4)我们已经掌握了地热热泵的各项相关技术,虽然热泵中的关键部件高压压缩机目前主要依靠进口,但我国已有了国产热泵工厂,有大、中、小型产品,能设计安装,也有了国家标准GB50366-2005,也规定了应由具有勘察资质的专业队伍来承担工程勘察。这些都是有利于规范市场、有利于地热热泵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

(5)适应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提倡环境保护的宗旨,地热热泵在世界上的公誉也必将在我国得到认可,得到大发展。

地热热泵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可以看一下北京的例子:北京地热勘查和开发进行了35年,地热供暖的面积现在共40万m2;但地热热泵在北京发展不足5年,现热泵供暖面积已超过400万m2

5 结语

利用地热热泵开发浅层地热能的技术和资源条件已经具备,热泵的最高效率和高度环保更赢得世界的青睐,因此,热泵技术和产业正在世界上得到高速发展。我国也已具备相应的发展条件,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参考文献

D.H.Freeston.1995.Direct uses of geothermal energy 1995.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Geothermal Congress 1995,Vol.1,15~25

John W.Lund and Derek H.Freeston.2000.World⁃wide direct uses of geothermal energy 2000.Proceedings World Geothermal Congress 2000,1~21

John W.Lund,Derek H.Freeston and Tonya L.Boyd.2005.World⁃wide direct uses of geothermal energy 2005.Proceedings World Geothermal Congress 2005,No.0007,1~20

R.Curtis,J.Lund,B.Sanner,L.Rybach,G.Hellstrom.2005.Ground source heat pumps ⁃geothermal energy for anyone,anywhere:current worldwide activity.Proceedings World Geothermal Congress 2005,No.1437,1~9

⑨ 地热井开发介绍地热井有什么用途

地热井有的用途
一、医疗洗浴
二、饮用矿泉水

地热井由于很多都是来自深部内的低温地热水,所以纯天然无污染,并含有一些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可作为饮用天然矿泉水开发利用, 我国近年来开发的一些饮用天然矿泉水中, 就有相当一部分是低温地热水。
三、发电
现在我们国家很多地热田都是将它作为发电地区,比如: 广东邓屋、湖南宁乡灰汤、西藏羊八井、河北后郝窑等。

阅读全文

与地热井技术开发情况如何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春雪食品有什么产品 浏览:229
车险怎么代理保险 浏览:623
怎么看狗币交易了多少 浏览:246
微信上小程序怎么绑定手机号 浏览:193
为什么数据网络延迟一直100 浏览:989
喜云怎么添加自己的产品 浏览:368
车易升obd怎么看数据 浏览:483
WEB应用程序设计专业学什么 浏览:177
旅游卡代理费用多少 浏览:191
网上怎么代理五谷磨房 浏览:534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附近哪里住宿好 浏览:648
地平线3怎么终结连续技术 浏览:705
如何免费试用电子产品 浏览:996
为什么程序下载总是失败 浏览:241
刷票小程序哪个好用 浏览:383
苹果手机如何删除定位信息 浏览:953
什么样的是面板数据 浏览:768
京深海鲜大市场在哪个区 浏览:15
流量产品券怎么用 浏览:996
宁波冻品市场在哪里 浏览: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