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国钢铁冶炼技术是从什么时代开始的
我国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是从冶炼生铁开始的,冶铁术大约发明于西周时期。
先炼生铁后炼钢,生铁是炼钢的原料。炼钢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此外,铜冶炼技术也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发明。
在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风箱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是我国发明的一种世界上最早的鼓风设备。
欧冶子是春秋时越人,是当时的冶金高手,更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铸剑师。《越绝书》中记载有“楚王见剑”的故事,让我们有幸看到“龙渊”剑的诞生过程。
楚王命令相剑家风胡子到越地去寻找欧冶子,叫他制造宝剑。于是欧冶子走遍江南名山大川,寻觅能够出铁英、寒泉和亮石的地方,只有这3样东西都具备了,才能铸制出利剑来。
最后,欧冶子来到了龙泉的秦溪山旁,发现在两棵千年松树下面有7口井,排列如北斗,明净如琉璃,冷澈入骨髓,实乃上等寒泉,就凿池储水,即成剑池。
欧冶子又在茨山下采得铁英即纯净的铁,拿来炼铁铸剑,就以这池里的水淬火,铸成剑坯。可是没有好的亮石,终是无法磨出宝剑。
欧冶子又爬山越水,千寻万觅,终于在秦溪山附近一个山岙里找到亮石坑。发觉坑里有丝丝寒气,阴森逼人,知道其中必有异物。于是焚香沐浴,素斋三日,然后跳入坑洞,取出来一块坚利的亮石,用这里的水慢慢磨制宝剑。
经两年之久,终于铸剑3把:第一把叫“龙渊”;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
这些剑弯转起来,围在腰间,简直似腰带一般,若一松手,剑身即弹开,笔挺笔直。若向上空抛一方手帕,从宝剑锋口徐徐落下,手帕即分为二。这些宝剑之所以如此锋利,皆因取铁英炼铁铸剑,取这池水淬火,取这山石磨剑之故。
楚王见剑大喜,乃赐此宝地为“剑池湖”。后在唐代改叫“龙泉”,一直叫到今天。
楚王曾引泰阿之剑大破晋军。当时晋国出兵伐楚,围困楚都3年,为夺楚国镇国之宝“泰阿剑”。楚国都城将破之时,楚王亲自拔剑迎敌,突然剑气激射,飞沙走石,晋军旌旗仆地,全军覆没。
上述记载,虽然带有传说的成分,但据现代考古发掘报道,春秋时期,我国的冶金技术确实非常之高,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欧冶子为越王勾践铸造的宝剑,被埋在地下数千年,发掘出土后发现还光亮不锈,十分锋利。经现代科学研究,这些青铜兵器都经过很好的外镀处理,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金属外镀术的国家。
冶金技术
白铜
失蜡
❷ 造铁技术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铁矿石从地球产生就有了。我国开始冶铁的时间大约在春秋时期,在春秋晚期,我国已用 高温液态还原法得到生铁并用来铸造农具和兵器。
公元前1500年左右,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开 始有炼铁业: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铁器才基本上从日常用具中排挤了铜器而占统治地 位、中国商代铜钺上就镶铸有铁刃,表明中国在公元前1000多年就熟悉了铁的锻造性能。 化学符号Fe来自铁的拉丁文名ferrum。.也有文献记载,赫梯帝国(前14世纪初~前12世 纪) 是最早冶铁的国家,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
❸ 中国是哪个朝代大量普及铁质兵器的哪个朝代冶铁技术完全成熟
中国在春秋战国开始出现铁质兵器,
但是直到秦朝依旧是铁、青铜兵器共存,
直到西汉时代铁质兵器才大量普及,
在南北朝时代冶铁技术基本上成熟了,
那时出现了灌钢法。
但是完全意义上的成熟是在近代,
那时列强侵略中国后我国引进了西方现进的冶铁技术。
❹ 冶铁技术最早出现哪个年代
现在知道的最早是西周晚期 越王勾践剑就是一把铁剑 那时候的技术已经相当熟练 并且考古还发现了其他的铁工具 已经证明 铁出现比这个还要早的多 但早也不过周 可以说铁出现周是可以的 这个范围比较大 你可以根据情况采用
❺ 自然界中没有铁的合金。都是氧化物。古人怎么发现铁合金并发展冶铁技术的
冶炼铁的原理是用碳元素去置换出氧化铁中的氧元素,产生二氧化碳和铁。
而木炭和柴火主要燃烧成分也是碳,在用含有氧化铁的石头作为锅子或者矿石柴火附近加热产生了铁。然后就发明了用木炭炼铁的方法。
❻ 我国的冶铁技术大约始于哪个朝代
我国块炼铁始于春秋时代,在掌握块炼铁技术的不久,就炼出了含碳2%以上的液态生铁,并用以铸成工具使用。
考古发现的最早人工冶炼铁器属于春秋时期,目前已知有大约二十件左右,有凹形锄(臿)刃,梯形锛刃、削、刮刀、剑、鼎等,经金相核验,多数属固态还原的块炼铁(指不含炭的铁)。
春秋晚期时期,人们掌握了块炼渗碳钢及其淬火工艺,大大提高了铁器的实用性能,为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大量应用于军事和农业生产创造了技术条件。
(6)野铁技术在什么时候出现扩展阅读:
我国古代的制铁术发明于春秋时期。由战国到西汉,钢铁兵器逐渐兴起。西汉中期以后,除弓、矢以外的主要兵器,多已由钢材制作,为了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淬火技术应运而生。
两汉时期,钢的淬火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河北满城,西汉中期刘胜墓,辽宁辽阳三道濠西汉遗址,山东苍山县等地都发现了淬火过的钢刀和钢剑,在史书上也有关于淬火的文字记载。
随着淬火技术的深入发展,古人发现淬火剂对淬火质量有很大影响,三国(公元222~265年)时代的蒲元和南北朝时期的綦母怀文在这方面都曾经作出过较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