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花了20年,超1300亿美元!国际空间站都在研究什么对我们有用
在太阳落山的某个时候,你也许能看到,在西边的地平线上,有一个明亮的物体,无声地在天空迅速移动,它就是人类目前为止,建造的最大的太空建筑,国际空间站。
作为科学研究和开发天空资源的平台,国际空间站集成了人类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也是目前人类所创造的最昂贵的装置。
自1993年计划建立国际空间站到1998年的第一批模块升空,直到2011年才完成初步的组建。目前,国际空间站已经花费超过1300亿美元,内部配有许多最尖端的实验室设备,虽然整体并没有地球上的一些实验室那么大,但是它有一个所有地球实验室都无法比拟的特殊环境,那就是微重力。利用国际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有助于科学家们研究许多科学领域的基本现象。
空寂空间站都研究些什么呢,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帮助?
其实,国际空间站目前主要有五个方向的研究,生物学技术,物理科学,空间科学,人体研究和地球科学。
那么他们有哪些成果呢?国际空间站从2015年5月起,就通过培育蔬菜品种,研究各种植物在失重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了,当年的8月,宇航员就培育出了在太空生长的长叶蔬菜并尝试食用。还进行了花卉和西红柿以及草莓的种植,新鲜的农产品可以丰富宇航员的生活品质,补充宇航员需要的微量元素有助于 健康 。当然记录这些培训实验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长期太空旅行或者移居其他星球时种植蔬菜,通过对太空环境下植物根系生长的研究,科学家也可以设计更科学的地球水培或者温室生长条件,促进目前农业生产。
国际空间站也是蛋白质晶体生长的理想平台,一些分子在太空环境中会长出更大更纯的晶体,研究这些晶体结构,能为许多高价值蛋白质,提供比地面更好的三维结构,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具体的蛋白质功能,有利于研究人员研究靶点药物,从而提高人类 健康 。
对于基础物理学,国际空间站也有一定的条件优势,比如2011年5月,安装在空国际空间站的质谱仪,就能在太空中精确的测量宇宙射线中的带电粒子和光子,其涵盖了多种宇宙线粒子,包括正电子流,反质子,质子比以及电子等等,有助于科学家解释一些前沿物理现象,了解整个宇宙。
在微重力环境的空间站,冷凝物可以保持其波状的形式5到10秒,这为科学家提供了进入量子领域的窗口,对理解量子相变,辅助验证离子物理的理论有重大意义。
2018年10月,一台3D打印材料回收系统被送上了空间站,这台设备由地球遥控,通过摄像机监控制造物品,和地球的3D打印机不同,它采用回收的研磨塑料颗粒来制造新产品,可以把送入空间站的多种塑料比如泡沫和包装都变成原料,从而制造出塑料餐具或者简易工具,大大节约太空航行的成本。
当然。还可以通过对宇航员身体的研究,了解有关人体如何适应太空旅行的大量信息,其中包括防止人类在太空中骨质流失,视力减弱等。从基因水平到宇航员如何处理在航天器的长期隔离的研究,可以帮助人类为未来载人航天太空居住做好准备,也为地球上的人们带来了许多附加的利益。
据统计,目前全球太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随着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相信未来太空领域,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片蓝海。
Ⅱ 花了20年,国际空间站究竟在研究什么呢
最主要的就是研究关于人类能否在宇宙里面适应跟生存,还有宇宙的秘密这些问题。国际空间站的想法是由当时的美国总裁里根在 1989年首次提出的,即通过合作看到太空中最大的载人空间站。这个想法他们是知道的,如果一旦提出的话,就可能会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争议。因为探索空间虽然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他们实际上会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
简而言之的问题就是,仅仅因为空间微重力的特殊原因,国际空间站可以对生命科学,还有生物技术还有航空航天医学还有材料科学还有流体物理学还有燃烧科学等等,这些研究出来的结果提供了比地球更好的东西,甚至不能提供地球上的条件,直接促进人类世界的科学进步。
关于以上的问题今天就讲解到这里,如果各位朋友们有其他不同的想法跟看法,可以在下面的评论区分享你们个人看法,喜欢我的话可以关注一下,最后祝你们事事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