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准备工作包括那些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技术准备包括些内容:
施工技术准备是指在正式开展施工作业活动前进行的技术准备工作。这类工作内容繁多,主要在室内进行,例如:
1) 熟悉施工图纸,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审查;
2) 进行工程项目检查验收的项目划分和编号;
3) 审核相关质量文件,细化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人员、机具的配置方案,编制施工作业技术指导书,绘制各种施工详图(如测量放线图、大样图及配筋、配板、配线图表等),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
技术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包括对上述技术准备工作成果的复核审查,检查这些成果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规范、规程的要求;依据经过审批的质量计划审查、完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针对质量控制点,明确质量控制的重点对象和控制方法;尽可能地提高上述工作成果对施工质量的保证程度等。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施工现场准备工作包括:
(一)计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计量,包括施工生产时的投料计量、施工测量、监测计量以及对项目、产品或过程的测试、检验、分析计量等。
(二)测量控制
工程测量放线是建设工程产品由设计转化为实物的第一步。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编制测量控制方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原始坐标点、基准线和水准点等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核,并将复测结果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施工单位才能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进行工程定位和标高基准的控制。
(三)施工平面图控制
建设单位应按照合同约定并充分考虑施工的实际需要,事先划定并提供施工用地和现场临时设施用地的范围,协调平衡和审查批准各施工单位的施工平面设计。
② 技术准备工作包括什么
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是指企业在新产品或改进的老产品投入生产前所进行的一系列生产技术上的准备工作。因企业类别不同,其内容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以机械工业企业为例,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一般包括产品设计准备、工艺准备、产品试制和鉴定定型等其他准备工作。
1、产品设计准备:产品设计准备是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首要环节。其程序是:在制定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的试验研究、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和整套设计文件的编制;
2、工艺准备:为设计的产品提供制造方法和工艺装备。它是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主要环节。在大批量生产的企业中,工艺准备工作量约占全部生产技术准备工作量的60%以上。工艺准备也是设备选择、人员培训和调整劳动组织等方面的准备工作的依据。工艺准备的主要内容有4个方面。(1)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审查和分析;(2)拟定工艺方案;(3)编制工艺文件;(4)工艺装备设计和制造。
3、产品试制、鉴定和定型:通过样机和小批产品的试制和鉴定来验证产品设计、工艺方法和技术设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产品的鉴定原则除要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外,应检查其是否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是否符合用户的需要和生产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
4、其他准备工作:机械工业企业的生产技术准备还包括针对企业新老产品交替所应做的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拟开发项目投产前的设备调整和检修工作(包括还需设计和制造的专用设备)、根据计划产量所需的各种材料、元器件的合同签订等准备,以及由于新产品的投产和工艺改革可能引起的劳动组织的调整和对操作者的技术培训等。
③ 施工前要做哪些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是施工准备的核心。由于任何技术的差错或隐患都可能引起人身安全和质量事故,造成生命、财产和经济的巨大损失。因此必须认真地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具体有如下内容:
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设计资料
(1)熟悉、审查施工图纸的依据
1)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供的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建筑总平面、土方竖向设计和城市规划等资料文件;
2)调查、搜集的原始资料;
3)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和有关技术规定。
(2)熟悉、审查设计图纸的目的
1)为了能够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顺利地进行施工,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最终建筑产品(建筑物或构筑物);
2)为了能够在拟建工程开工之前,便从事建筑施工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分地了解和掌握设计图纸的设计意图、结构与构造特点和技术要求;
3)通过审查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使其改正在施工开始之前,为拟建工程的施工提供一份准确、齐全的设计图纸。
(3)熟悉、审查设计图纸的内容
1)审查拟建工程的地点、建筑总平面图同国家、城市或地区规划是否一致,以及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设计功能和使用要求是否符合卫生、防火及美化城市方面的要求;
2)审查设计图纸是否完整、齐全,以及设计图纸和资料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方面的方针和政策;
3)审查设计图纸与说明书在内容上是否一致,以及设计图纸与其各组成部分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
4)审查建筑总平面图与其他结构图在几何尺寸、坐标、标高、说明等方面是否一致,技术要求是否正确;
5)审查工业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掌握配套投产的先后次序和相互关系,以及设备安装图纸与其相配合的装饰施工图纸在坐标、标高上是否一致,掌握装饰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设备安装的要求;
6)审查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同拟建工程地点的工程水文、地质等条件是否一致,以及建筑物或构筑物与地下建筑物或构筑物、管线之间的关系;
7)明确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和特点,复核主要承重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审查设计图纸中的工程复杂、施工难度大和技术要求高的分部分项工程或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检查现有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能否满足工期和质量要求并采取可行的技术措施加以保证;
8)明确建设期限、分期分批投产或交付使用的顺序和时间,以及工程所用的主要材料、设备的数量、规格、来源和供货日期;明确建设、设计和施工等单位之间的协作、配合关系,以及建设单位可以提供的施工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