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技术 > 髋关节松动技术有哪些

髋关节松动技术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2-31 04:56:58

㈠ 运动髋关节的锻炼方法

运动髋关节的锻炼方法

运动髋关节的锻炼方法,运动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在运动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积极运动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锻炼身体有利于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现在分享运动髋关节的锻炼方法技巧。

运动髋关节的锻炼方法1

一、床上锻炼法

(1)髋关节伸屈活动锻炼法:仰卧位,使关节伸展,双手叉指合掌抱住股骨下端,利用反复屈肘力量往上拉与主动屈髋活动相结合,持续活动5~10分钟,次数幅度逐渐增加。

(2)髋关节外展直腿抬高活动锻炼法: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双手置于体侧,患肢外展直腿抬高25°~35°,持续1分钟放下,作10次。同理可作侧卧及俯卧抬腿,锻炼外侧及后侧肌群。 (术后3个月开始)

(3)髋关节作外展、内收活动,双膝屈曲约90度,与肩同宽,膝关节作内收、外展运动,持续5~10分钟。

(4)髋关节外旋、内旋活动锻炼法: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双手置于体侧,两脚分开, 与肩相等,以足跟为轴心,作下肢外旋 内旋活动,持续5~10分钟。

(5)髋关节屈曲位外旋、内旋活动锻炼法:仰卧位,使膝关节屈曲100°,髋关节屈曲90°,双手抱膝,利用手腕力量反复作外旋、内旋活动,持续5~10分钟。

二、床下锻炼法

(1)扶物下蹲法:单或双手前伸扶住固定物,身体直立,双足分开,与肩等宽,慢慢下蹲后再扶起,反复进行3~5分钟。(术后半年开始)

(2)患肢摆动法:单或双手前伸或侧身扶住固定物,单脚负重而立,患肢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摆动3~5分钟。(术后半年开始)

(3)内外旋转法:手扶固定物,单脚略向前外伸,足跟着地,作内旋和外旋运动3~5分钟。(术后半年开始)

(4)屈髋法:患者正坐于床边或椅子上,双下肢分开;患肢反复作屈膝屈髋运动3~5分钟。

(5)抱膝法:患者正坐床边、沙发、椅子上,双下肢分开,双手抱住患肢膝下反复屈肘后拉与主动屈髋运动相配合,加大屈髋力量及幅度。

(6)开合法:正坐于椅、凳上,髋膝踝关节各成90°角,双足并拢,以双足尖为轴心作双膝外展,内收运动,以外展为主3~5分钟。

(7)蹬车活动法:稳坐于特制自行车运动器械上,如蹬自行车行驶一样,速度逐渐加快,活动10~20分钟。

通过上边的介绍我们知道了髋关节的锻炼方法有哪些。髋关节的锻炼方法分为床上和床下两种方式,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适应自己的锻炼方法。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每天锻炼的时间和强度要有一个度,避免起到相反的作用。

运动髋关节的.锻炼方法2

原创文章 禁止转载

想有效瘦身、燃脂,却不想花大钱上健身房?其实,对于有减重需求的朋友来说,散步就是人人都办的到、简单便利,又无须额外花费的运动好选择。虽然适度散步对人体好处多多,但专家也提醒,想让散步效果更加倍,学会如何用“髋关节”的力量正确行走,更是致胜关键!

散步姿势藏学问!“髋关节步行法”燃脂更有效

虽然适度散步有助健康,但是怎么走的正确、有效发挥燃脂效果,可就大有学问!想要成功运动到大腿内部肌群,带动臀部肌肉,又不伤害关节,关键就在于学习“髋关节步行法”:

【髋关节步行法】

“髋关节步行法”能让散步这项有氧运动发挥更好的效果,除了张开比平常更大的步伐,还要在脚后跟碰到地面时,尽可能打直膝盖。只要想象脚后跟踩到地面的样子,膝盖就能自然打直。如此一来,就能利用臀部与大腿后侧的肌肉往前迈步,膝盖也能正确往上抬。

动作分解:

1、往前踏步时,膝盖会先弯曲再踏出。

2、放松肩膀、挺起胸膛、伸直背部,让上半身保持直线。踩到地面时,脚尖往前抬起。踩在地上的那只脚的膝盖要用力打直。

Tips:从侧面看去,肩关节、髋关节根部、膝盖骨的后侧、脚踝几乎呈现一直线,就代表姿势正确。

㈡ 髋关节疾病应该怎么治疗你有哪些好的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关节病的最佳方法。髋部、臀部和股头周围的关节囊和韧带软组织,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性,负载、髋关节等因素的影响下差距缩小,骨质增生,患者疼痛,行走困难,线需要x光,CT和mri判断,影响病人的生活重,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解决方案,增加髋关节的灵活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二种为髋臼内侧入路,这种方式适合于长期负重、行走困难的患者,髋关节间隙狭窄,骨质增生明显的患者。这种方式可以将髋臼内侧入路改造为髋臼外侧入路,并将病变部分切除,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第三种方式为置换。

㈢ 人工全髋关节的种类有哪些

人工全髋关节的种类很多(图11-5-1)按固定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用骨黏合剂固定及不用骨黏合剂固定两大类,而假体则按是否用骨黏合剂而有不同设计用骨黏合剂固定的有CharnleyMullerTR-28及Harris等类型

图11-5-1人工全髋关节

1.适应证60岁以上髋关节病变所引起的髋关节疼痛,已不能应用其他手术治疗而只适用股骨头切除术的患者,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主要适应证对要求改进髋关节负重及活动功能的较年轻的患者也可考虑本手术

(1)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头臼均已破坏并有疼痛而影响功能者

(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包括创伤性特发性及可的松或酒精中毒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退行性骨关节炎对50岁以上,髋臼已受累,有较重疼痛及功能障碍者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4)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尤其是双髋及脊柱受累者,应放宽年龄限制,提早行全髋置换术

(5)髋关节强直单侧髋关节生理位置强直而无疼痛者,不是手术指征

(6)慢性髋关节脱位包括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发育不良,以及因创伤感染导致的陈旧性脱位而致继发性骨关节炎者

(7)关节成形术失败的病例

2.禁忌证(1)年老,体弱,严重呼吸循环系统功能障碍不能承受手术者

(2)髋关节有化脓性感染史者

(3)髋关节有结核病者

(4)40岁以下髋关节骨性关节病患者

(5)髋关节周围的皮肤肌肉条件差者

(五)人工膝关节膝关节是全身最大结构复杂的关节运动功能要求较高人工膝关节置换后,要求达到负重伸屈外展及旋转活动,稳定性好人工膝关节的设计种类多样,大致可分为3型

1.髁型人工膝关节髁型关节设计基础是膝关节的韧带基本正常,而股骨髁和胫骨平台假体之间并无任何连接(图11-5-2)髁型人工膝关节适用于韧带基本正常的患者在切除关节时可借提高胫骨平台或降低股骨髁来恢复侧副韧带的紧张度术后作用于骨与人工关节间的主要是压力髁型人工关节在骨质疏松骨和韧带严重破坏以及明显畸形时均不适用

图11-5-2膝关节表面置换示意图

2.铰链式人工膝关节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易于矫正各种畸形,在严重骨和韧带破坏以及骨肿瘤切除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稳定不痛迅速恢复步行的功能缺点是负载完全由轴承担,常可引致骨与人工关节间的松动或疲劳折断(图11-5-3)

图11-5-3铰链式人工膝关节(Guepar型)

3.其他类型这些设计企图结合髁型及铰链型的优点如球臼型人工膝关节Atten-borongh型假体及GSB型假体等

㈣ 在篮球技术中有哪几种转髋的突破技术

下面给大家讲几种转髋的突破技术。

第一种、侧身转髋启动。我们很多人在打篮球面对贴身防守的时候,都会很难快速摆脱对面的防守人员。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只要使用侧身转髋启动,那么我们就可以轻松的破解贴身防守。侧身转髋启动就是通过原地跳跃转髋,然后让我们的身体快速从侧对篮筐而转向正对篮筐的动作。

转髋犹豫步可以给我们的突破增加一个节奏,在我们打篮球实战的时候,突然的转髋停顿会让对方的防守人员产生迟疑,然后我们在这个时候就可以直接二次启动,这样我们就能轻松的突破出去。

㈤ 如何开跨,松髋

劈横叉对你有帮助,两腿向你的两侧尽力伸展,最好先把身体活动热了再练,不容易受伤。

㈥ 髋关节脱位如何治疗

【概述】
髋关节结构稳固,必须有强大的外力才能引起脱位。是一种严重损伤。在脱位的同时软组织损伤亦较严重。且常合并其它部位或多发损伤。因此患者多为活动很强的青壮年。一般分为前、后及中心脱位3种类型。脱位后股骨头位于Nelaton线(髂骨前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之前者为前脱位。脱位于该线之后者为后脱位。股骨头被挤向中线,冲破髋臼而进入骨盆者为中心脱位。三种类型中以后脱位最为常见。这种损伤应按急诊处理,复位越早效果越好。
【诊断】
有明显外伤史,患处疼痛明显,活动受限。患肢缩短,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可在臀部摸到脱出的股骨头,大粗隆上移明显。X线检查可确诊。
【治疗措施】
1.新鲜脱位的治疗
(1)后脱位的复位方法
①问号法(Bigelow's法)
在腰麻下,病员仰卧,助手固定骨盆,髋、膝屈曲至90度,术者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另一前臂放在腘窝处向上牵引,开始先使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使股骨头离开髂骨),然后一面持续牵引,一面将关节外旋、外展、伸直、使股骨头滑入髋臼而复位(助手可协助将股骨头推入髋臼)。因为复位时股部的连续动作呈“?”形,似一问号,故称“问号法”复位,左侧后脱复位时,股部的连续动作如一个正“问号”,反之,右侧后脱位为一反“问号”。
②提拉法(Allis法)
患者仰卧,助手的动作和术者的位置同上法,复位时术者先将患侧髋和膝关节屈至90°,使髂股韧带和膝屈肌松弛,然后一手握住小腿向下压,另一前臂套住膝后部向上牵拉,使股骨头向前移位接近关节囊后壁破口,同时向内外旋转股骨干,使股骨头滑入髋臼,助手可同时将股骨头向髋臼推挤复位。复位时常可听到或感到一明显响声。此法比较安全。
③复位后的处理
固定:复位后可用单侧髋人字石膏固定4~5周(或平卧用砂袋固定患肢使呈轻度外展内旋位),以后可架拐早期活动,但患侧不能负重,待6~8周后,进行X线检查,显示无股骨头坏死时再负重走路。
④手术复位的适应症
手法不能复位,应考虑及时手术复位。髋臼上缘大块骨折,须手术复位并作内固定。
(2)前脱位治疗原则同前,仅手法方向相反,复位后处理亦同。
(3)中心脱位宜用骨牵引复位,牵引4~6周。如晚期发生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可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术或关节融合术。
2.髋关节陈旧性脱位,因髋臼内充满纤维瘢痕,周围软组织挛缩,手法复位不易成功。可根据脱位时间、局部病变和伤员情况,决定处理方法。脱位未超过三个月者,或试行手法复位。先行骨牵引1~2周,将股骨头拉下至髋臼缘,再在麻醉下试行轻缓手法活动髋关节,以松解粘连,获得充分松动后再按新鲜脱位的手法进行整复。但切忌粗暴,以免发生骨折。手法复位不成功或脱位已超过三个月者应手术复位。对关节面破坏严重者,可根据患者职业决定做髋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病因学】
脱位分为前、后脱位和中心脱位三种类型,以后脱位最常见。后脱位是由于髋关节在屈曲、内收,受到来自股骨长轴方向的暴力,可使韧带撕裂,股骨头向后突破关节囊而造成后脱位。若髋关节在屈曲和轻度内收位,同样外力可使髋臼顶部后缘骨折,股骨头向后脱位。如髋关节在中位或轻度外展位,暴力可引起髋臼骨折,股骨头沿骨折处向盆腔方向移位,叫作中心脱位,很少见。如髋关节处于外展位,股骨大粗隆与髋臼上缘相顶撞,以此为支点继续外展,暴力沿股骨头长轴冲击,可发生前脱位。股骨头可停留在闭孔或耻骨嵴处。如在下蹲位,两腿外展,窑洞倒塌时,也可发生前脱位。
【临床表现】
1. 后脱位
(1)髋关节在屈曲内收位受伤史。
(2)髋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
(3)脱位的特有体征 髋关节弹性固定于屈曲、内收、内旋位,足尖触及健侧足背,患肢外观变短。腹沟部关节空虚,髂骨后可摸到隆起的股骨头。大转子上移,高出髂坐线(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之连线,即Nelaton's line)。
(4)有时并发坐骨神经损伤,髋臼后上缘骨折。晚期可并发股骨头坏死。
(5)X线检查可确定脱位类型及骨折情况,并与股骨颈骨折鉴别。
2.前脱位时,髋关节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患肢很少短缩,大粗隆亦突出,但不如后脱位时明显,可位于髂坐线之下,在闭孔前可摸到股骨头。
3.中心脱位畸形不明显,脱位严重者可出现患肢缩短,下肢内旋内收,大转子隐而不现,髋关节活动障碍。临床上往往需经X线检查后,方能确定诊断。常合并髋臼骨折,可有坐骨神经及盆腔内脏器损伤,晚期可并发创伤性关节炎。
【并发症】
坐骨神经损伤
髋关节脱位的药物治疗
初期
【治法】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药】
1.主方肢伤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当归12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红花6克,黄柏10克,防风10克,木通10克,甘草6克,生地黄12克,乳香5克。水煎服,每日l剂。
2.外用方消瘀膏(广州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
处方:大黄1份,黄柏6份,栀子2份,木瓜4份,蒲公英4份,姜黄4份。共为细末,用水、蜜糖各半,调敷患处。
中期
【治法】 和营续损,舒筋活络。
【方药】
1.主方生血补髓汤(钱秀昌《伤科补要》)
处方:生地黄12克,白芍9克,川芎6克,黄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牛膝9克,红花5克,当归9克,续断9克。水煎服,每日l剂。
2.外用方紫荆皮散(王肯堂《证治准绳》)
处方:紫荆皮、胆南星、半夏、黄柏、草乌、川乌头、当归、川芎、乌药、补骨脂、白芷、刘寄奴、牛膝、桑白皮各等份。共研细末,饴糖调敷患处。
后期
【治法】 补益气血,强壮筋骨。
【方药】
1.主方舒筋汤(广州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加味
处方:当归12克,陈皮9克,羌活9克,骨碎补9克,伸筋草15克,五加皮9克,桑寄生15克,木瓜9克,黄芪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海桐皮汤(吴谦等《医宗金鉴》)
处方:海桐皮6克,透骨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当归5克,川椒10克,川芎3克,红花3克,威灵仙3克,甘草3克,防风3克,白芷2克。共为细末,装入小布袋内,煎水熏洗患处。
髋关节脱位的练功活动 在牵引期间应进行股四头肌及踝关节功能锻炼。解除牵引后,可扶双拐患肢不负重下地行走,3个月后逐步负重锻炼,以减少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
预防常识:
髋关节脱位,应及时诊治。因为有少数脱位会合并髋臼骨折,必须有X线摄片确诊。早期复位容易,效果也较好。陈旧者,多数要手术复位,效果相对不好。此外,治疗不当会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严重地影响关节功能。
本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受伤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另上需注意髋关节脱位应及时诊治因为有少数脱位会合并髋臼骨折必须有X线摄片确诊早期重定容易效果也较好陈旧者多数要手术重定效果相对不好此外治疗不当会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严重地影响关节功能

㈦ 关节松动术简介

目录

1 拼音

guān jíe sōng dòng shù

2 概述

关节松动术是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具体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关节松动技术类似于我国传统医学中的手法治疗(推拿术或 *** 术),但在理论体系、手法操作及临床应用中,两者均有较大的区别。

3 操作名称

关节松动术

4 适应证

关节松动术适用于:

1.任何因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包括:

2.关节疼痛、肌肉紧张及痉挛。

3.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

4.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

功能性关节制动。

对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和功能性关节制动,关节松动技术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现有的活动范围,延缓病情发展,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其它不良

5 禁忌证

1.关节活动过度。

2.关节因外伤或疾病引起肿胀(渗出增加)。

3.关节的急性炎症。

4.关节部位的恶性肿瘤。

5.未愈合的关节内骨折。

6 准备

不需要设备。要向患者说明治疗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7 方法

7.1 1.患者 ***

治疗时,患者应处于一种舒适、放松、无疼痛的 *** ,通常为卧位或坐位,尽量暴露所治疗的关节并使其放松,以达到关节最大范围的被动松动。

7.2 2.治疗者位置

治疗时,治疗者应靠近所治疗的关节,一手固定关节的一端,一手松动另一端。

7.3 3.治疗前评估

手法操作前,对拟治疗的关节先进行评估,分清具体的关节,找出存在的问题(疼痛、僵硬)及其程度。根据问题的主次,选择有针对性的手法。当疼痛和僵硬同时存在时,一般先用小级别手法(Ⅰ、Ⅱ级)缓解疼痛后,再用大级别手法(Ⅲ、Ⅳ级)改善活动。治疗中要不断询问患者的感觉,根据患者的反馈来调节手法强度。

7.4 4.手法实施

(1)手法操作的运动方向:操作时手法运用的方向可以平行于治疗平面,也可以垂直于治疗平面。治疗平面是指垂直于关节面中点旋转轴线的平面。一般来说,关节分离垂直于治疗平面,关节滑动和长轴牵引平行于治疗平面。

(2)手法操作的程度:不论是附属运动还是生理运动,手法操作均应达到关节活动受限处。例如:治疗疼痛时,手法应达到痛点,但不超过痛点;治疗僵硬时,手法应超过僵硬点。操作中,手法要平稳,有节奏。不同的松动速度产生的效应不同,小范围、快速度可抑制疼痛;大范围、慢速度可缓解紧张或挛缩。

(3)手法操作的强度:不同部位的关节,手法操作的强度不同。一般来说,活动范围大的关节如肩关节、髋关节、胸腰椎,手法的强度可以大一些,移动的幅度要大于活动范围小的关节,如手腕部关节和颈椎。

(4)治疗时间:治疗时每一种手法可以重复3~4次,每次治疗的总时间在15~20min。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可以每天或隔1~2天治疗一次。

7.5 5.治疗反应

一般治疗后患者即感到舒适,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如有轻微的疼痛也多为正常的治疗反应,通常在4~6h后应消失。如第二天仍未消失或较前加重,提示手法强度过大,应调整强度、缩短治疗时间或暂停治疗一天。如果经3~5次的正规治疗,症状仍无缓解或反而加重,应重新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7.6 6.脊柱常用的关节松动技术

(1)颈椎:

①分离牵引:患者去枕头仰卧,头部伸出治疗床外。治疗者右手托住患者头后部,左手放在下颌,双手将头部沿长轴向上牵拉,持续数秒钟后放松还原,如此反复数次。

②侧屈摆动:患者 *** 同上。头向右侧屈时,治疗者右手放在枕后及颈部右侧,食指和中指放在拟发生侧屈运动的相邻椎体横突上,左手托住下颌,上身左转,使颈椎向右侧屈。向左侧屈时则相反。

③旋转摆动:患者 *** 同上。向左旋转时,治疗者右手放在枕骨上托住头部,左手放在下颌,双手同时使头部向左转动。向右旋转时则相反。

④后伸摆动:患者 *** 同上。治疗者一侧大腿向前放在患者头后部支撑。双手放在颈部两侧向上提使患者颈椎后伸。

⑤垂直按压棘突:患者去枕俯卧位,双手五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前额,下颌稍内收,以减轻颈椎的生理性屈曲。治疗者双手拇指并排放在同一椎体的棘突上,将棘突向腹侧垂直推动。

⑥垂直按压横突:患者 *** 同上。治疗者双手拇指放在同一椎体的一侧横突上,指背相接触,将横突垂直向腹侧推动。如果疼痛明显,外侧手的拇指靠近横突尖,这样,轻微的松动即可产生明显的力学效应;如果关节僵硬明显,外侧手的拇指靠近横突根部。

(2)胸、腰椎:

①垂直按压棘突:患者去枕俯卧位,腹部垫一枕头,上肢放在体侧或垂于治疗床沿两侧,头转向一侧。治疗者下方手掌根部放在胸腰椎上,豌豆骨放在拟松动的棘突上,五指稍屈曲,上方手放在下方手腕背部将棘突垂直向腹侧按压。

②垂直按压横突:患者 *** 同上。治疗者双手拇指放在拟松动胸腰椎的一侧横突上,指背相接触或拇指重叠将横突向腹侧推动。

③旋转摆动:胸椎旋转时,患者坐在治疗床上,双上肢胸前交叉,双手分别放在对侧肩部。向右旋转时,治疗者左手放在其右肩前面,右手放在左肩后面,双上肢同时用力,使胸椎随上体向右转动;向左旋转时则相反。

腰椎旋转时,患者健侧卧位,下肢屈髋、屈膝。屈髋角度根据松动的腰椎节段而定,节段越偏上,屈髋角度越小,节段越偏下,屈髋角度越大。治疗者双手放在上方髂嵴上将髂骨向前推动。如果关节比较僵硬,治疗者可以一手放在髂嵴上,一手放在上方肩部内侧,双手同时反方向来回用力摆动,这一手法对中段腰椎病变的效果比较好。如果是下段腰椎病变,可以让患者将上方下肢垂于治疗床沿一侧,借助下肢的重力来增加摆动幅度。

7.7 7.四肢常用关节松动技术

(1)肩关节:

①分离牵引:患者仰卧,肩外展约50°并内旋。治疗者外侧手托住上臂远端及肘部,内侧手四指放在腋窝下肱骨头内侧,拇指放在腋前,向外侧持续推肱骨,然后放松,重复3~5次。

②前屈向足侧滑动:患者仰卧,上肢前屈90°,屈肘,前臂自然下垂。治疗者双手分别从内侧和外侧握住肱骨近端,同时向足的方向牵拉肱骨。

③外展向足侧滑动:患者仰卧,上肢外展,屈肘,前臂旋前放在治疗者前臂内侧。治疗者外侧手握住肘关节内侧,内侧手虎口放在肱骨近端外侧,四指向下向足的方向推动肱骨。

④前后向滑动:患者仰卧,上肢注意放松。治疗者下方手放在肱骨远端内侧,将肱骨托起并固定,上方手放在肱骨头上,将肱骨向后推动。

⑤后前向滑动:患者仰卧,上肢放在体侧,屈肘,前臂放在胸前。治疗者双手拇指放在肱骨头后方,其余四指放在肩部及肱骨前方,将肱骨头向前推动。

⑥侧方滑动:患者仰卧,上肢前屈90°,屈肘,前臂自然下垂。治疗者外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及肘部固定,内侧手握住肱骨近端内侧并向外侧推动肱骨。

⑦后前向转动:患者健侧卧位,患侧在上,肩稍内旋,稍屈肘,前臂放在身后。治疗者双手拇指放在肱骨头后面,其余四指放在肩部及肱骨近端前面,由后向前转动肱骨。

⑧前屈摆动:患者仰卧,上肢前屈至受限处,屈肘90°,治疗者外侧下肢屈髋屈膝放在床上与患侧上臂接触,内侧手握住患者腕部,外侧手握住肘部,在活动受限处摆动。

⑨外展摆动:患者仰卧位,肩外展至活动受限处,屈肘90°,前臂旋前。治疗者内侧手从肩背部后方穿过,固定肩胛骨,手指放在肩上,以防耸肩的代偿作用。外侧手托住肘部,并使肩稍外旋和后伸,将肱骨在外展终点范围内摆动。

⑩内旋摆动:患者仰卧,肩外展90°,屈肘90°,前臂旋前。治疗者上方手握住肘窝部固定,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及腕部,将前臂向床面运动,使肩内旋。患者也可以取坐位,肩外展90°,屈肘90°。治疗者内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固定,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及腕部,将前臂向下后摆动,使肩内旋。

?外旋摆动:患者仰卧,肩外展,屈肘90°。治疗者下方手放在肱骨头前面固定肩部并稍向下加压,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及腕部,将前臂向床面运动,使肩外旋。

?松动肩胛骨:患者健侧卧位,患侧在上,屈肘,前臂放在上腹部。治疗者上方手放在肩部,下方手从上臂下面穿过,拇指与四指分开,固定肩胛骨下角。双手同时向各个方面活动肩胛骨,使肩胛骨作上抬、下降、前伸(向外)、回缩(向内)运动,也可以把上述运动结合起来,作旋转运动。

(2)髋关节:

①长轴牵引:患者仰卧位,下肢中立位,双手抓握床头,以固定身体。治疗者面向患者,双手握住患者所需牵引的大腿近膝关节处,并用近患者侧的上肢腋下夹持患者患侧小腿踝关节处。双手同时用力,身体后倾,将股骨沿长轴向足部牵位。

②后前向滑动:患者健侧卧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两膝之间放一枕头,使上方下肢保持水平。治疗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拇指放在大腿近端后外侧,相当于股骨大转子处,其余四指放在大腿前面用力将股骨向腹侧推动。

③屈曲摆动:患者仰卧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健侧下肢伸直。治疗者上方手放在膝关节上,下方手托往小腿,双手同时将大腿向腹侧摆动。

④旋转摆动:患者仰卧位,患侧下肢分别屈髋,屈膝90°,健侧下肢伸直。治疗者上方手放在髌骨上,下方手握住足跟。内旋时,上方手向内摆动大腿,下方手向外摆动小腿;外旋时,上方手向外摆动大腿,下方手向内摆动小腿。

⑤内收内旋摆动:患者仰卧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健侧下肢伸直。治疗者上方手放在患侧髋部,下方手放在患膝外侧将大腿向对侧髋部方向摆动。

⑥外展外旋摆动:患者仰卧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足放在对侧膝关节上,健侧下肢伸直。治疗者上方手放在对侧骨盆上,下方手放在患侧膝关节将膝关节向下摆动。

8 注意事项

1.治疗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解剖学、关节运动学、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患病理学等医学基础知识。

2.掌握适应证和基本操作手法。

㈧ 开胯和松胯的特殊方法,髋关节,骶骨,尾骨,腰关节的详细介绍

讲胯的重要作用,首先就要明白什么是胯?胯在解剖学上的位置是哪里?

传统上讲拳在谈到人体上的部位时往往不够精确,尤其我们口头语言更是不严谨,造成很多误解和不理解。只有把这些身体部位细节弄明白,才能一说就明白了怎么做,才能知道每一个太极拳的动作锻炼的是哪?才能做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统一太极拳的术语,不会一个师傅解释的一个样,教的一个样,才能使太极拳的训练既有个性又有统一的标准,才能传统和现代科学相结合,更有益于太极拳的推广普及和提高。

很多拳理传统上讲的非常好,但是现代人理解不了,需要把经典用现代的语言简单,清晰的描述出来,让更多刚刚接触太极拳的朋友能看懂,能够知道怎么练。不管是养生还是技击都是有意义的。

我在讲拳理拳法的时候一般会先讲对应的解剖学上的定义,来避免描述不准确。同时对人体器官的直观了解也有助于内观禅修。

胯骨,即髋骨,构成骨盆外侧半的向上扩展的大骨,有时口头上我们也叫盆骨,严格讲胯骨只是盆骨的一部分,只不过是盆骨上最大的骨骼。

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的,出生时,这三部分被透明软骨分开,到到25岁时,三个区域将融合在一起合成一块骨。

耻骨是位于骨盆前方的两片骨头,中间有空隙而非紧靠在一起,两片骨头间靠韧带及纤维软骨组织联接起来,这个区域就叫耻骨联合。

骨盆是由两块髋骨和一块骶骨(还有尾骨)组成的。

两个髋骨在耻骨联合处连接,并与骶骨和尾骨(脊柱的骨盆部分)一起构成骨盆的骨骼组成部分,即围绕骨盆腔的骨盆带。它们在骶髂关节处与骶骨连接,骶骨是轴向骨架的一部分。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与第5腰椎椎体的下面形成腰骶关节,与髂骨相应的关节面形成骶髂关节。骶椎的数目可能增加,如骶骨含有第5腰椎时称腰椎骶化。

尾骨略呈三角形,由3~5节尾椎愈合而成,一般在30~40岁才融合完成。尾骨在晚年可与骶骨相愈合形成一骨。

胯关节就是髋关节由股骨头与髋臼构成,属球窝关节,是典型的杆臼关节。髋关节是人体里面最大一个关节,一个最大的负重的关节,它需要很坚强的关节囊,肌肉附着,髋关节囊本身有韧带加强,其中髂股韧带是全身最强的韧带,激烈的运动都需要髋关节的运动。

髋关节周围就是我们人体最大的肌肉-臀大肌,也是最强大的肌肉之一!人体力量的源泉。

臀部肌肉覆盖的面积很广,许多下肢的动作都需要臀部的参与才能完成。臀部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直接决定了我们的运动水平。只有臀部才能提供运动中所需的超强爆发力。

一切人体运动皆是依靠肌肉收缩实现的。太极拳的发力同样离不开肌肉收缩。只不过太极拳利用的是人体的脊柱附件核心肌肉和胯部等力量最大的肌肉,以及韧带、筋等。

东汉·许慎《说文》胯,股也。腰和大腿之间的部分。

我们一般讲的胯其实就是骨盆的区域,是包括了骨盆的盆骨的,不仅仅包括胯骨。胯既包括骨骼也包括肌肉,韧带等等,我们在谈拳理拳法的时候可以把它看成骨骼会更容易理解,也容易讲清楚,但是必须明白这这是一种便宜说法。

《拳论》中说:“裆内自有弹簧力,灵机一转鸟难飞。”说裆劲其实说的是胯。

讲到这里我们才基本明白平时说的胯包括什么,下面就要仔细分析拳论和拳理之中关于胯的动作究竟指的是哪一个部位。只有明白了这一点练习才能有的放矢。

第一个动作就是开胯

开胯的第一个意思,开髋关节

不管是舞蹈,瑜伽还是体操,武术等都离不开开胯,一般都认为这个胯指的是髋关节,髋关节有6个活动方向,开胯就是使髋关节的各个活动方向加大,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一字马,就是开髋关节的一个动作和结果。

使髋关节活动度加大,就是平时所说的开胯,活胯,是最主要锻炼的地方。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借鉴舞蹈,体操,瑜伽,杂技等等各种运动的动作来进行开胯,开髋关节,太极拳的开胯在这一点没有什么特殊性,所有其他运动的开胯方法技巧都可以借鉴。

开髋关节的动作很多,不需要多讲了,只讲一个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开胯动作,就是静坐,在双盘单盘打坐时也是在开胯,时间短感觉到的都是腿难受,时间长了就能感觉到胯了,时间一到要够长才行,一般每天8个小时以上。

不同的动作拉伸的髋关节韧带部位都是不一样的,结合解剖学有目地的去练习比较好。

开胯的第二个意思,开耻骨联合和骶尾关节

耻骨联合由两侧的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连接而成,有耻骨上韧带、耻骨弓状韧带加强,有人将耻骨联合算做半关节。

太极拳中有人把开胯也叫圆裆还有叫调档,吊档,开裆园胯,裆部(即会阴部)要开圆,不可夹成人字形似的尖裆,要两膝微向外分开,胯根撑开。

开胯圆裆的动作核心不是膝盖,不是两胯,圆裆不一定非要两脚两膝向外分开,外形也可大可小,不一定非要两脚分开很大。重点是尾闾。卷尾闾是动作,是因,开胯圆裆分膝是果。主动力是尾闾向前卷再向上提,自然就会开胯圆裆分膝。尾闾能上卷才能虚灵,人体重心并不是像秤砣一样落到地面,而是通过尾闾上卷向上提,带动大腿内侧筋收缩,人体在松沉的基础上有上提之意,松沉同时上提,才会虚灵,圆活,才不会迟滞。

只有做好圆裆,重心转换,虚实变化才能灵活,才有圆活一说。圆裆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支撑,重心稳定。

练太极的人体中总是存在两股相反的力量,开中有合意,化中以含发,不知不觉中完成力量的圆融转化。常常守中,用中,着着式式不离中,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任何方向发力。这两股相反力量的存在最终形成身体的整劲。

练拳不能陷入一些名词名相当中,有很多名词如收臀、敛臀、溜臀、坐胯、落胯、掖胯、松腰、腰眼后突、腰伸直、垂尾闾、扣尾闾这些词都是从臀和胯、腰的角度去描述卷尾闾这个动作带来的外形特征,不是用力或者动作的主体,只要抓住卷尾闾这个动作,自然全都能做到了。

尾闾向前卷再向上提(上图左侧),这个卷尾闾的动作就是在开耻骨联合,女性分娩时,耻骨联合之间的裂隙增宽,以便胎儿顺利娩出。力量是由尾闾推动,带动髋骨向两侧打开,髋骨的向两侧打开动作通过髋关节推动股骨头,再传递到膝关节促使膝关节外分,膝关节外分的力量通过小腿传到脚上,推动脚尖外分打开。胯为人体下半部分的根节,这个过程就是“根节催”的原理。在拳架中不同式细节上会有所变化。

刚开始胯部没有觉知时是无法做到根节催的,只能先从最容易的脚膝去调整,通过脚和膝带动胯分开,带动坐胯,整个过程和以后先动尾闾是反着的,是练拳的过程,可以说没有懂劲永远做不对动作,即使外形看着再漂亮也没有里边的劲力传递,也不算入门。

懂得用胯去催动膝和脚,懂得转胯一般膝盖就不会受伤,膝盖受伤主要是因为拳架膝盖不过脚尖的错误理解,和打拳时的膝盖拧转这些违反生理常识的动作。

卷尾闾的主动用力点是尾闾,尾骨,其实就是尾闾周围的肌肉收缩,有耻骨尾骨肌,髂骨尾骨肌和尾骨肌,这三部分肌肉一起控制尾骨。耻骨尾骨肌专业叫尾骨肌,简称PC肌,PC是耻骨和尾骨英文字母的字头简称。卷尾闾就是一定会锻炼到耻骨尾骨肌。

男子的PC肌是从阴囊到肛门之间的肌肉群,它起着抬起阴茎的辅助作用;女子的PC肌是阴道到肛门之间的肌肉群。经常练习PC肌,可以提高性生活的质量,对提高性兴奋度和阴道收缩能力等肯定是有作用的。对痔疮、前列腺增生的预防和女性尿道括约肌的锻炼也很有好处。国内外都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提肛也是锻炼耻骨尾骨肌的方法,很多养生和气功武术都把提肛和卷尾闾混为一谈,就在于这两个动作都会锻炼到耻骨尾骨肌和髂骨尾骨肌,提肛肌由耻骨直肠肌、耻骨尾骨肌、髂骨尾骨肌所组成。

提肛和卷尾闾都可以锻炼到尾骨和尾骶关节,这就方便了我们练习尾闾,在平时坐着或站立都可以进行尾骨肌的收缩练习,练习久了自然会有效果。

提肛时腰椎可以一点不动,但是卷尾闾一定要骶椎腰椎尾骨一起运动。

很多拳师特别重视尾闾的重要作用,是脊柱之机关,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地,练拳时尤其要留意骶椎尾骨。

卷尾闾能调动整个脊柱形成竖弓形,力量沿脊柱纵向传递到肩,通过沉肩传到肘,通过坠肘传递到手。寸劲,弹抖劲都离不开卷尾闾,会做卷尾闾手才能放松,在做动作是发力点在尾闾处,意念在尾闾处,其他地方只不过是力量传递点而已,自然能松,整个过程就是动量传递。

再加上胯的横向力就形成了整体的螺旋劲,太极拳的动作是腰胯合一的。骶椎及时脊柱的一部分也是胯的一部分,主要是我们练拳时自己要分清老师指的是腰还是胯,具体到每一个骨骼我们才不会练错。

据报道太极拳名师董虎岭晚年因糖尿病而腿部截肢坐在轮椅上,也能将人打出丈远。太极拳名家李经悟晚年前列腺手术后,行动不便,坐于椅上犹能发放人。原因何在?坐着胯不动但是腰可以动,腰动的结果和卷尾闾形成相同的一个结,腰一折叠,命门后突,后背弓成,力由脊发,力量节节贯穿传递到手上,一样化发。

练太极拳还得糖尿病和前列腺,能发人有什么用?养生如此不练也罢。太极拳应当能治糖尿病和前列腺才对。

人各有志,养生技击目的不一,切莫混为一谈。

太极拳论中讲一动无有不动,关键在于尾闾要动,胯要动。

胯动是盆骨内部之间的相对运动,不是整个身体乱晃,不是扭腰,腰椎不适合扭转,最好不做扭转发力,避免受伤。扭腰则胯不动,则肩胯难合,肩胯不合,更何论手足合。传统拳里句话叫腰马合一,讲的是腰胯合一,一起转动,腰避免单独扭转,旋转必带胯。

蹲墙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动作,非常好,以后再专门讲这个。

开胯的第三个意思,开骶髂关节

太极拳中的开胯并不是单纯的指髋关节,更重要的是指增加骶髂关节的活动度。骶骨与髂骨和骶骨与尾骨间,均有坚强韧带支持连结,形成关节。

骶髂关节有强韧带,很难锻炼到,一般的舞蹈瑜伽,体操等等运动员,胯关节都能开的很大,而内家拳练习者很少有能做到一字马的,但是内家拳发出来的力量不是舞蹈运动员所能比的。区别就在于内家拳的开胯还包含了骶髂关节的锻炼,强韧带意味着强大力量,太极拳拳架看着慢慢的,但是每一个动作都在做胯的开合,就包括了骶髂关节的开合和骶骨与尾骨间的动作。

骶骨既是脊柱的一部分也是盆骨的一部分,是连接髋骨和脊柱的连接点,骶髂关节是连接人体最大两组力量的核心地方,是身体最大的纵向力和最大的横向力的转换结合地,能不能形成身体的整劲,关键就在于这个连接点。纵横交汇才能产生螺旋,能量汇聚集中,就是身体上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体现,大到宇宙星辰,小到DNA,螺旋结构数不胜数,身在其中的我们人体自然也无法离开螺旋。太极拳的动作亦是由螺旋组成,手臂走螺旋,身体有螺旋,练时常有,用时才灵。平时讲的缠丝劲,“滚钻”之力其实就是身体走的螺旋。

内家拳用龙虎之力来形容脊柱和胯的力量。太极拳放松的是手臂和腿部四肢末梢的肌肉,才能重点使用脊柱和胯周边的肌肉,才能学会独立的控制胯部动作,所以练习太极拳胳膊腿的肌肉不会变强,但是胯和脊柱的肌肉,就是臀大肌和脊柱两侧的竖脊肌,腰肌这些肌群和韧带筋骨会增强。骶骨上没有肌肉,是臀大肌和竖脊肌连接的三角地带,竖脊肌贯穿联结上下和脊柱的横突左右,起到了一个像水泥里的钢筋作用。

基本的原理就是用进废退,肌肉放松就只能用筋骨调整身体,多用脊柱和胯部分的肌肉,这些筋骨和肌肉自然就会增长变强。

太极拳不是不长肌肉,初期甚至中期脊柱和胯部的肌肉一定是增长的,才能发挥出打击力量,但是只有放松才能节节贯穿将力量传递至手上,只有末梢的放松才能在锻炼到脊柱和胯部肌肉的同时增强觉知力,控制力,有觉知方能控制。

光有这些肌肉还不行,更重要的是关节的韧带,一般传统上叫做筋,当然筋的概念更广泛,但是在此就认为是韧带肌腱有利于理解和练习。脊柱、髋关节和骶髂关节的韧带形成张力,力量才能形成崩弹的效果,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不管是绝对力量还是速度都需要有韧带的参与。

如果想锻炼控制这些韧带就要做相应的动作,一般拳架都包括了,放松不放松都可以锻炼到,放松重要是增强觉知力,可以体会到骨架支撑,对于筋和肌肉的练习作用不大,完全可以借鉴各种单式动作练习关节。

张三丰的十三势歌决中讲“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这里的腰隙,腰间,有人说是命门或丹田或腰眼,似有不妥。命门和丹田早就有了名称如果是指命门为何不直接说,反而用腰隙,腰间,于理不通,腰眼和腰隙也对不上。古人将骶骨骶椎算作腰的一部分也是合理的,隙和间对于骨骼缝隙和中间完全说得通,而下两句“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心向谁求,屈伸开合听自由”都是在讲的骶椎的部位,上下呼应,重点都是在讲骶髂关节,骶椎,尾闾这个练拳重要部位。

经常把腰骶连在一起称呼,有时候太极拳中说腰其实讲的是腰骶或者是胯。比如说有时候转腰是在说转腰胯。

下丹田就在盆骨的中心,子宫或精囊是生命延续,繁衍后代之所,理应受到重点保护,所谓的丹田鼓荡,丹田开合其实就是说的骶髂关节,骶椎,尾闾的动作,再具体点的动作就是卷尾闾,和髋骨的开合。

能够专门练习骶髂关节的动作并不太多,或者说一般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关节,甚至不知道这个关节能动。

八卦掌走圈的作用简单讲就是在活动骶髂关节,在开骶髂关节,每一步都是在拉伸骶髂关节的韧带,所以效果神奇。走圈其他的好处和这个相比都是次要的,其他的功效比如所谓的拧转螺旋劲,整劲,身体灵活等等其实都是在骶髂关节和髋关节的开合灵活的基础上产生的。至于说在转圈中放松体会天人合一,无人无我境界等感受其实是属于行禅的范畴和走圈没有必然联系,此点上转圈并无特别出色的地方,走路静坐同样可以达到而且会更容易。但是开骶髂关节和走圈是最直接的因果关系,胯关节都是次要的,走圈转掌作为八卦掌的基本功,是练习八卦掌的人必须要学的,练习太极拳平时也应当经常练习。

咏春的站桩两只脚向中间扣,达到的效果也是松开骶髂关节,和走圈是一样的。

赵堡太极拳还有一个在拳架中练习胯的动作就是单侧髋骨的起落,提起脚,不是脚蹬地,不是只抬脚,是提胯,提单侧胯骨,髋骨。落脚时是单侧胯骨落,如此提脚落脚自然极轻,脚底不受力,膝盖不受力。如欲提胯必须先合胯,合胯后移重心使欲提胯的腿变成虚腿。每一次转换都包括了胯的开合起落。所以赵堡太极拳看起来会比较放松,如行云流水,潇潇洒洒。外行看不出门道,其实内含坚刚。

在上楼梯是有意识的不用大腿的力量而用提胯迈台阶,膝盖尽量少许弯,可以避免膝盖受力,走路会很轻盈,不会踩得楼梯很大声音。先打个预防针,这样上楼梯,胯是很累的。在练踢腿时,先提胯,身体的平衡和稳定会掌握的很好,发力点是胯,合着内脏,上半身形成整劲,整个身体的提坠,身体重量,韧带肌肉收缩几股力量合成一处,形成巨大的打击力。

总结一下,松开骶髂关节的动作基本都是脚尖向中间合,来拉伸骶髂关节的韧带。

骶髂关节一般不能活动,妊娠后在激素的影响下,韧带稍许松弛,各关节因而略有松动,对分娩有利。平时谚语所说的“月子病月子养”的原因,就是耻骨联合,骶髂关节这几个关节的韧带不容易打开松弛,药效难以到达,只能等再生个小孩时,关节松动邪气排出,病就好了。

赵堡太极拳拳架几乎每一个动作都是在做胯的开合起落,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锻炼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长期练习可以使韧带松弛关节松动,也就是说练习太极拳可以治好月子病,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促进顺产。

衡量一套拳架好不好,其一就是看是否能够锻炼到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能否够松开骶髂关节。

松开骶髂关节可以说是太极拳或内家拳区别于其他拳种的重要特点之一。

第二个动作就是活胯

活胯的重点是髋关节和腰骶关节,腰椎的松活,这几个关节松活胯就会灵活的转动,活胯一定活腰。比如说肚皮舞,胯部动作非常快,看起来整个胯非常灵活,是腰椎,腰骶关节和胯关节的松活,这里的胯是一个整体的活,没有内部相对的活,没有锻炼到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所以说练习肚皮舞如果不有意识的去练习盆骨内的关节,舞蹈对于生小孩顺产不一定有太大帮助。

第三个动作就是松胯

松胯的范围就更广泛一些了,包括开胯和活胯,胯部活动的各个关节都要能松开。肌肉也要放松,不能肌肉一直紧张。

总结而言胯在我们太极拳当中的重要作用是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首先 不懂胯外三合就做不对,就练不好太极拳。

第二 技击离不开胯,胯身体旋转的力量来源,最大力量的部位。

第三 养生同样也离不开胯,重要器官在盆腔内,下丹田所在地,身体灵活也主要由胯决定。

“练拳不练步等于没练,练步不练胯等于白练”,“宁传十手拳,不传一手胯”“教拳不教胯,教胯师傅怕”这些俗语都是在强调胯的重要性。

胯不止在武术中重要,在各种运动中都很重要,这是基本的人体结构所决定的。

太极拳很多关于胯的动作都不是独立的,不能说锻炼了这个关节就不锻炼那个关节,关键在于意识作用在哪里。虽然这里是从解剖入手,但越练,功夫越深,意就越重要。

㈨ 髋关节康复训练

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以下动作应尽量避免,否则您的人工髋关节发生松动的机率会大大提高。
●术后早期禁止"跷二郎腿",更不要在跷二郎腿的同时施压
●禁止坐低矮凳(20cm左右),包括蹲便
●禁止直腿从高处跳落
●避免做剧烈运动
●避免摔倒
●不论平卧位还是行走时尽量不要向外旋转您的髋关节。
●侧卧位时尽量不要向手术侧侧卧
为了使您轻松愉快地完成训练,我们为您制定了以下训练计划:

术后72小时内
-

1.伤口处放置引流管……
伤口处放置引流管,避免术后血肿的发生,24~72小时后拔除。

2.早期应尽量平卧……
早期应尽量平卧,手术一侧腿向外打开30o,膝关节前面和足尖保持向上,双腿内置入三角枕。避免向手术侧翻身。可以侧卧后,睡觉时最好在两腿之间放置一个枕头。

3.抬高手术一侧腿……
抬高手术一侧腿,主动屈伸踝关节。有条件者使用下肢静脉泵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4.72小时内疼痛将较剧烈……
72小时内疼痛将较剧烈,术后早期疼痛多因手术创伤所致,适当服用镇静止痛药或采用病人自控型止痛泵,减少疼痛刺激,以保证病人较好地休息。

5.术后一般使用抗生素……
术后一般使用抗生素,具体需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6.全身静脉麻醉的病人术后常规雾化吸入……
全身静脉麻醉的病人术后常规雾化吸入,鼓励排痰防止肺部感染。多饮水,多吃粗纤维和多维生素类食物防止便秘。

术后1~3天
-此期训练以恢复肌肉力量和促进下肢血液流动为目的,防止血栓形成。但暂不活动髋关节。

1.屈伸踝关节
慢慢地将脚尖向上勾起,然后再向远伸使脚面绷直。每隔5~10分钟就可以练习数次;手术后立即开始直到您完全康复。

2.转动踝关节
由内向外转动您的踝关节;每天3~4次,每次重复5遍。

术后3天~2周
-此期可以开始进行一些卧位髋关节活动,以恢复肌肉力量,逐渐增加髋关节活动度为目的。

1.3~13天使用关节被动活动器(cpm)
术后早期CPM的使用既可以使刚刚更换的人工关节提前进入角色,有效地防止周围软组织粘连又可以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起到一定的作用。
CPM开始活动度:30o~40o,2次/日,每次30~60分钟,逐日加10o,达到100o~120o止

2.1屈伸膝关节
每天3~4次,每次重复10遍以下三种练习方式之一:
1) 屈伸膝关节:如图所示屈曲膝关节使您的脚跟滑向臀部,然后伸直。注意不要使膝关节向两侧摆动。

2.2臀部收缩
每天3~4次,每次重复10遍以下三种练习方式之二:
2) 臀部收缩:平卧位使臀部肌肉绷紧,保持5秒钟。

2.3外展练习
每天3~4次,每次重复10遍以下三种练习方式之三:
3) 外展练习:平卧位伸直腿尽量向两侧分开,然后收回,注意不要完全并拢。

3.1股四头肌收缩
绷紧您的大腿前方肌肉(股四头肌),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5~10秒钟,每隔10分钟练习10次或直到您感觉大腿肌肉有点儿疲劳。

3.2股四头肌收缩
直腿抬高:绷紧您的大腿前方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抬高下肢(距床面10cm)保持5~10秒钟,慢慢放下。重复练习,您会感觉大腿肌肉有点儿疲劳。

手术2周后
- 此期以恢复正常髋关节活动度和增强肌肉力量为目的。
如果您的人工髋关节是骨水泥型的,那么此期您的人工髋关节已经可以负重了,可以逐渐坐起,并开始练习站立和行走。但请您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下康复训练内容。

1.14~21天起坐,坐床沿,坐椅子。
从椅子上站起时,首先身体要挪到椅子边缘,把患肢放在前面,让健侧腿承受身体大部分重量,主动进行屈髋屈膝、伸髋伸肢运动,可继续使用关节被动活动器。

2.22天起医生双手平举扶患者双手,练习平地步行
22天起医生双手平举扶患者双手,练习平地步行,每次100~300步,2~3次/日。
走路不在多,而要走正确,同时练习等步上下梯,上楼梯时先迈健腿,下楼梯时先迈患腿。平步时足不要外旋或内旋,不要拖步,跳步,不要跛行,要大胆让患髋负重。切记避免意外跌倒。一般不用拐杖,以免延晚独立行走期。第4周起同时练习下蹲,起立和立地踏步。

3.站立练习
手术不久您就可以下床站立。开始的时候您会感觉头晕,所以您一定要有人在身旁帮助。直到您有足够的力量站立。进行站立练习时您一定要扶着床旁或墙上的扶手。每天3~4次,每次10遍。

4.站立抬腿练习
双手握住扶手抬起您的患肢,注意抬腿时膝关节不要超过腰部。每次2~3遍。

5.站立外展练习
注意保持您的下肢伸直位向外抬起,慢慢收回。每次2~3遍。

6.站立后伸练习
将患肢慢慢后伸,注意保持上身直立,每次2~3遍。

㈩ 关节活动法 都有哪些

髋关节功能锻炼是以自动为主,被动为辅,动作要协调;幅度由小到大,循环渐进,逐步增加,锻炼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应根据股骨头分期及功能受限程度选择适宜的锻炼方法。
1、屈髋蹬天法:患者仰卧位,双上臂置于体侧,屈髋屈膝90°,使小腿向上蹬,次数逐渐增加至50次。
2、抱膝法:仰卧位,患髋屈90°,膝屈45°,双手叉指合掌抱膝关节前下方,屈肘
3、屈髋开合法:仰卧位,双髋、膝关节屈曲,双手置于臀外侧,以双足跟为轴心,作双膝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活动3~5分钟。
4、盘腿压膝法:病人坐床上盘腿,双掌置膝内侧,用手掌向外、向下按压膝关节,提高外展、外旋肌力,改善内收内旋肌协调动作,滑润关节。
5、髋关节伸屈活动锻炼法:仰卧位,使髋关节伸展,双手叉指合拢抱住股骨下端,利用反复屈肘力量抽动上拉与主动屈髋相结合,持续活动5~10分钟,次数幅度逐渐增加。
6、髋关节外展/内收活动锻炼法: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双手置于体侧,患肢自动抬高25°~35°,作外展/内收活动,持续5~10分钟或坐位操练。
7、髋关节外旋/内旋活动锻炼法: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双手置于体侧,两脚分开,与肩相等,以足跟为轴心,作下肢外旋/内旋活动,持续5~10分钟。
8、髋关节屈曲外旋/内旋活动锻炼法:仰卧位,使膝关节屈曲40°,髋关节屈曲90°,双手抱膝,利用手腕力量反复作外旋/内旋活动,持续5~10分钟。
9、扶物下蹲操练法:双手前伸,抓住固定物,身体直立,双足分开,与肩相等,缓慢下蹲后再站立,反复操练3~5分钟。
10、髋关节摆动操练法:双手前伸,抓住固定物,健肢负重而立,患肢足悬空,先按顺时针方向作圆形摆动3分钟,再作逆时针方向活动3分钟。

阅读全文

与髋关节松动技术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数据库中的表名指什么 浏览:720
其他产品成本如何计算 浏览:331
tipo是什么产品 浏览:870
红米手机恢复出厂后怎么还原数据 浏览:97
转账收款的程序都有什么 浏览:600
炒股交易操作多少次才会成熟 浏览:202
国盛期货要下载哪个app交易 浏览:426
金数据如何在填完后显示信息 浏览:143
司法技术室是什么意思 浏览:719
创业板上市找什么公司代理 浏览:895
肉类调理品有什么产品 浏览:656
柘城对比淅川辣椒市场哪个大 浏览:79
餐饮小程序怎么找红利 浏览:438
微信发了多少条信息怎么看 浏览:107
目前市场上的仿制药有哪些 浏览:703
西部数据2400mb是什么意思 浏览:516
什么产品可以消痘 浏览:395
c语言如何查找源程序 浏览:374
吉客优品代理怎么做 浏览:968
plc程序sftl什么意思 浏览: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