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十大航天大国
现在可以称之为航天大国的就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法、英、德三国同为欧空局成员,欧空局唯一的航天发射中心是南美法属圭亚那上边的库鲁发射场。欧空局成员共同开发、共同使用、共同经营反正就是说现在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航天技术其实应该是一个部门。);日本和印度应该是第二批次的国家吧。虽然航天能力比较强但是在世界航天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少的可怜;巴西、以色列、南非、伊朗、朝鲜等几个国家应该算是第三批次了,就是说这几个国家能独立进行部分航天活动;韩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沙特阿拉伯等几个国家就应该算是能与航天活动沾边的国家了,也就是说这几个国家都能独立制造或者在国外技术的支持下制造非载人航天器。
不过如果非得排一下名次的话我想世界上前十名能进行航天活动的国家应该是:
1、美国(这个都没意见呵呵,唯一拥有航天飞机的国家)
2、俄罗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呀)
3、中国(这个主要是中国的神州飞船发射成功之后才超过欧洲的,以前欧空局和中国航天局都差不多)
4、欧洲(实在是没办法分那个国家了,欧洲的国家每个国家负责几块零部件晕死)
5、日本(主要是倭寇的H系列火箭光爆炸,发射成功率才80%左右,前几个航天单位的成功率这十年当中都在90%以上,中国更是达到了100%,记好了是发射成功率,不是故障率,晕,那个单位的火箭故障率都在40%以上。)
6、印度(阿三的火箭发射成功率还不如倭寇呢)
7、巴西(不得不说巴西的航天技术还是不错的)
8、以色列(以色列虽然总是鬼子进村悄悄的进行但是技术相当先进)
9、伊朗(不管怎么说他独立发射卫星成功了)
10、朝鲜(和伊朗一样,不管送上去一克也好还是100吨也好他们独立发射成功了)
呵呵,一点我自己的观点,欢迎大家指点。
B. 三大航天大国是什么
三大航天大国是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在世界航天格局中,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航天活动的国家,第一次登月和发明了航天飞机。俄罗斯,曾经的国际空间站象征着俄罗斯的航天实力。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
三大航天大国的标准
航天产业总利润,制造与发射成本包含研发、试验费用和发射失败损失在可控范围内,外围产业收益,社会航天活动营业收入,航天毕竟是高成本、高风险行业,所以短时间对利润不做要求,只要做到不亏损就是胜利。
航天工具的设计与制造相关产业链本土化率尽最大可能达到100%,少量核心技术与配件可以对外采购,但必须保证有本土替代方案,坚决不能被外国势力卡住脖子,环保燃料常规化,环保技术标配化。
火箭运载能力达到世界一流阶层运载力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必须拥有大火箭,最大载荷必须达到世界排名第一第二名,最次也得第三。
每一步技术探索与每一次发射实践都要考虑未来每一次成功都是未来得根基,每一次失败都是未来的经验,所以永远都要为下一次起好步、探好路。
C. 目前有多少个国家发射过载人航天飞船分别是哪些国家
截止2021年10月28号,目前有14个国家发射过载人航天飞船,分别是中国、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和巴西。
上过太空航天员数量排在第一位的是美国,山姆大叔总共将多达346名航天员送上过太空,展现出了头号太空强国的实力。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便开展了对太空领域的探索,于1958年成功发射了本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
六十到八十年代是美国太空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历史性的实现了人类首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载人登月的壮举,先后制造出了5架航天飞机,率先完成了对载人航天器的迭代。
载人航天技术的发达,也让美国送上了数百位航天员到太空,完成空间站实验、太空行走以及登月考察等太空任务。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当时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太空探索成就,主要是得益于跟前苏联开展激烈的太空博弈。
第二个国家为俄罗斯,包括其前身苏联在内,俄罗斯迄今一共有125名航天员上过太空。前苏联是20世纪唯一一个能跟美国抗衡并在很多方面不落下风的太空强国,它于1957年抢先发射人造卫星成功,在1961年又领先于美国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并率先实现了航天员的太空行走。
进入60年代后,苏联在太空领域全方位开花,发射了全世界国家中最多的2000多个各类航天器,多次对包括金星在内的近地天体进行登陆探索,自然也将大批航天员送入了太空。俄罗斯师承其航天衣钵后,因经济衰落和美国的各种制裁,在探索太空上显得非常吃力,至今仍旧以吃前苏联的航天老本为主。
拍第三的为我国和日本,各自均送上了12名航天员到太空。日本虽然在航天员数量上持平了我国,甚至上太空的时间更早于我们,但却在航天技术方面要落后我国一大截。大家都知道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将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
接下来的神六、神七到今年的神舟十二号,用自主研发的国产载人飞船累计将12名航天员送上过太空。然而日本并不具备载人航天的能力,它的12名航天员全部是搭乘美国载人航天器升入的太空,所以不仅无法代表日本航天技术的段位,更加不能同十多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探索太空的我国相比。
排名第四的国家是德国,一共有11名航天员上过太空,而紧随其后并列第五的则为法国和加拿大,各自有着10名航天员进入过太空。这三个欧美国家的情况跟日本较为类似,都是借助美国和俄罗斯的载人航天器完成的太空探索。
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等十多个西方国家加入了由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空间站计划,其中每个国家在国际空间站都拥有供自己研究的太空舱。
而目前全世界仅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三个国家能自主发射载人航天器,所以德国和法国这些国际空间站成员的航天员要进入太空进行探索,就只能借助其带头大哥美国的载人航天飞机升空了。因此目前世界上处在太空强国第一梯队无可争议的只能是中国、美国和俄罗斯。
美国东部时间7月21日5时58分(北京时间21日17时58分),“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由于这是最后一架穿梭于天际的航天飞机,此次着陆也意味着美国为期30年的航天飞机项目宣告终结。
美国未来的航天计划将重启载人航天飞船项目,新一代的MPCV飞船正在揭开神秘面纱。不过,在今后数年内,美国将缺乏自己的载人航天器,必须要依靠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将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只有俄罗斯的“联盟”飞船能运载着宇航员与国际空间站交会对接,俄罗斯已成为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的唯一“承运人”。
D. 世界三大航天大国
世界三大航天〔强〕国,第一是:美国
①.美国。相信没有人会对此有意见,迄今为止唯一登上月球的国家,唯一拥有航天飞机的国家,而它们,甚至已经全面淘汰航天飞机了。
②.俄罗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年苏联甚至拥有自己的航天飞机,〔虽然这架航天飞机命运坎坷被毁〕曾经的国际空间站象征着俄罗斯的航天实力,拥有世界第二军事实力俄罗斯航天技术绝对不可能弱。
③.中国,中国自从发射神舟飞船后,中国在航天领域的一些成绩超过了欧洲,在这之前,中国各项技术都和欧洲差不多。
E.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有几个
3个
中国、美国、俄罗斯
载人航天技术的掌握,需要先拥有卫星回收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卫星发射技术目前有许多国家已经掌握,但是卫星回收技术难死了许多国家。
一般要求卫星回收到本国领土算是成功。比如日本和英国法国,卫星回收,从太空收回卫星,很难返回本国领土。若是到了海上,寻找着话费很大力量,说不定会被美国和俄罗斯的核潜艇给弄走了。若是落在了外国,一方面外国会要求你赔偿,另一方面这么先进的东西落在外国(敌人)手中,既造成泄密,有算是给别国提供了技术。
F. 全球具有航天能力的国家有哪些
1、 前苏联/俄罗斯:1957年10月4日苏联首次发射了83.6公斤的“斯普特尼克1号”。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其发射能力。
2、 美国:1958年2月1日首次发射8.2公斤的“探险者1号”。目前主要使用德尔塔(Delta)系列运载火箭、金牛座(Antares)系列运载火箭。
3、 法国:196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42公斤的“试验卫星A-1号”。1975年欧洲空间局成立后,主要和其他国家合作在法属圭亚那使用阿丽亚娜(Ariane)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卫星。
(欧洲空间局正式成员国有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和爱尔兰,非正式成员国有奥地利和挪威。加拿大为观察员。)
4、 日本:1970年2月11日首次发射9.3公斤的“大隅号”。
5、 中国:1970年4月24日首次发射173公斤的“东方红1号”。主要使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
6、 英国:1971年10月28日首次发射66公斤的“普罗斯帕罗号”卫星。目前本国不再承担发射任务,而是归入欧洲航天局。
7、 印度:1980年7月18日首次发射360公斤的“罗希尼号”卫星。
8、 以色列:2002年5月28日首次发射“地平线5号”卫星,使用沙维特运载火箭发射。
9、 伊朗:2009年2月3日首次发射“希望”(Omid)号卫星,使用“使者”号火箭。
10、朝鲜:2012年12月12日成功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
11、韩国:2013年1月30日成功发射“Naro-1 STSAT-2C”卫星。韩国曾在2009年08月25日首次发射“科学技术卫星2号”卫星,但在高空发生爆炸。
12、新西兰:2018年11月12日成功发射“电子立方星”卫星。
(该清单包括具有将卫星送入轨道的独立能力的国家,包括生产必要的运载工具。)
G. 目前,世界上已经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是那几个
已经比较成熟的是 前苏联(俄罗斯)、美国、中国。从发展程度上来说,美国、俄罗斯、中国。
H. 前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哪三个国家
目前仅美、中、俄三国拥有自主载人航天能力。
莫斯科航天俱乐部科研负责人伊万·莫伊谢耶夫认为,美国目前依然在航天领域领先,在其之后的中国、欧洲、俄罗斯基本上都在同一个水平上。莫伊谢耶夫认为,中国正在地球遥感、通讯、导航等应用航天领域赶超俄罗斯,但在载人航天方面落后于俄罗斯、在基础空间研究方面落后于欧洲。
需要指出的是:欧盟、印度、日本可以列为“准载人航天能力国”。
(8)拥有航天技术的国家都有哪些扩展阅读:
载人航天技术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
载人航天起始于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 坐东方号飞船进入地球轨道。时至今日,许多国家都有了自己的航天员,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的载人航天器承载着众多国家的航天员在太空翱翔,载人航天器从单一的飞船发展到巨大的太空站。
已经实施和正在实施的载人航天计划包括:前苏联的东方、上升、联盟、礼炮、和平;美国的水星、双子星、阿波罗、天空实验室、航天飞机;美欧联合的航天飞机——空天实验室;美、俄、欧、日、加合作的国际航天站;中国神舟、天宫。
I. 目前世界上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有哪些
目前世界上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美国。
载人航天是指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从事各种探测、试验、研究、军事和生产的往返飞行活动。而且载人航天技术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
载人航天的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的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和深入地认识地球及其周围的环境,更好地认知整个宇宙;充分利用太空和载人航天器的特殊环境从事各种试验和研究活动,开发太空及其丰富的资源。
J. 世界三大航天大国是什么
中国、美国、俄罗斯。
目前世界上三大航空大国,无疑是美,俄,中三国。其中第一名宝座毫无疑是美国。虽然近几年由于财政短缺以及科研成果不佳等原因,导致美国在航天工业制造项目上上出现了接二连三的纰漏,其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但NASA在对外观测以及对火星探索上仍然是行家里手,同时其还拥有SpaceX这样的致力于对外探索的民营航天公司在,相信随着美国重启对外探索的计划,这位昔日的航天大国将会再度登顶。
而紧随美国后面的,则是俄罗斯与中国,随着苏联解体,曾经的航天技术也被俄罗斯全盘继承,作为曾经能和美国进行太空竞赛的大国继承人,俄罗斯虽然由于财政等原因,无法大规模开展航天工作,但单单凭借苏联时代的老本,却仍能保障它在当今的航天领域上不落人后。
而我国作为新兴航天国家之一,早在神舟系列发射后,便在航天领域上逐步赶超了美俄,不仅完成了载人航天,还多次对月球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今年1月份,嫦娥四号更是踏足月背,成为了全球范围内首个登陆月球背面的国家。
我国航天技术:
一、嫦娥五号—人类无人探月史上最复杂最重的探测器。
嫦娥五号,是负责嫦娥三号工程“采样返回”任务的中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卫星。它将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等多个部分组成。早在2004年,嫦娥探月工程正式启动,计划通过: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全方位研究月球。
目前已有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鹊桥号、五号T1试验器等完成任务,并且完整突破了环绕和着陆两大月球探索使命,实现了人类首次软着陆月球背后和巡视的壮举。
二、北斗系统成功建成——全球三大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三、天问一号——全球行星探测器中重量最大的。
中国国家航天局2021年5月15号宣布:天问一号探测器于当天7时18分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区域。中国探测器首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引发全球各国航天机构和舆论的高度关注与赞叹。
中国专家对《环球时报》称:中国无意参与所谓的“太空竞赛”,正如一句歌词所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16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
天问一号是中国第一个行星探测器,也是中国首次进行火星探测的仪器平台,天问1号火星探测器的重量高达5吨多,是迄今为止全球所有国家行星探测器中重量最大的一个,即使美国发射了很多行星探测器都没有超出这个重量。
四、高分专项建设收官—全天候、全天时、全覆盖对地观测能力。
高分专项工程,是中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于2010年批准启动实施。
"十二五"阶段,高分专项建设成绩斐然。值得一提的是,高分一号、二号、四号卫星发射升空,实现了亚米级高空间分辨率与高时间分辨率的有机结合。高分专项在网络上被称为"中国人自己的全球观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