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技术科学的基本定义
研究指导生产的基本理论学科。
以基础学科为指导,以技术客体为认识目标,研究和考察各个技术门类的特殊规律,建立技术理论,应用于工程技术客体。它将科学转化为技术,又将技术知识提高到理论成为科学。
其学科内容包括工程力学、应用化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工程地质学等。
技术科学通常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数学并列,被认为科学的五大基本部类之一。
② 通用技术学科所包含的课程模块有哪些
通用技术课程设9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2个,为“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其余均为选修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教学时间为36课时。 ㈠课程的模块结构图 ㈡关于课程模块的说明1. 必修模块 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是“技术与设计1”与“技术与设计2”,2个必修模块之间呈递进关系,即“技术与设计1”是“技术与设计2”的基础。 “技术与设计1”与“技术与设计2”的基本内容是技术设计。技术设计是技术的基础内容,是技术发展的关键,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对学生理解技术、使用技术、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技术素养的提高具有奠基作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内容集中反映了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学生未来生活必备、终身发展有用的基础内容,也是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选修模块的基础。 “技术与设计1” 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导入模块。旨在使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并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结构较为完整的技术素养。具体内容有技术及其性质、设计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 “技术与设计2” 是“技术与设计1”基础上的必修模块。具体内容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专题性技术设计,它们是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2. 选修模块 通用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着眼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要求,其内容是必修模块在不同具体技术领域的延伸和深化,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更为多样的技术实践的机会,拓展学生的技术经历,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设置选修模块7个,模块之间为并列关系,供学生在修学必修模块之后根据兴趣和条件自由选择。 选修1(电子控制技术): 以电子技术为基础设立的选修模块。具体内容有传感器、数字电路、电磁继电器、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应用。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和制作电子控制产品进行一些简易的技术试验,接触一些更具挑战意义、更富有趣味的技术问题。 选修2(建筑及其设计): 立足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建筑技术而设立的选修模块。具体内容有建筑与文化、建筑结构及其简单设计、建筑材料及其加工、建筑构造及其设计。该模块人文内涵丰富,实用性强,设计和制作内容简便易行。 选修3(简易机器人制作):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平台、将机械传动与单片机的应用有机组合的选修模块。具体内容有单片机及其控制程序、单片机与控制电路、单片机与传动机械。该模块给学生提供了运用当代先进技术和先进思想方法进行设计、制作,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选修4(现代农业技术): 以较为先进的、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现代农业技术的理念和方法,以及农业技术试验为主要内容的选修模块。该模块设置了可供选择的6个研修专题,它们是:绿色食品、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引进、无土栽培、营养与饲料、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治理、农副产品营销。每个专题18课时,选修2个专题即可获得该模块的学分。 选修5(家政与生活技术): 以家政与技术的联系为基点、旨在提高学生未来生活质量而设立的选修模块。具体内容有家政概述、家庭管理、家庭理财、家庭保健。该模块紧贴学生生活,内容丰富有趣,设施要求低。 选修6(服装及其设计): 旨在通过学生对服装的认识、欣赏、设计及简单制作增添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品位、增强审美和造美能力的选修模块。具体内容有服装与材料、服装与文化、着装设计、服装设计。该模块蕴含丰富的人文因素,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选修7(汽车驾驶与保养): 侧重于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选修模块。具体内容有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汽车驾驶有关法规、汽车驾驶技术、汽车例行保养。该模块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当代技术产品、学习和使用具体技术的机会,具有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操作性强等特点。
③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的理论基础有:
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
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传教学法;
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
拓展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名称不同在于现代教育技术加上了“现代”二字,要弄清它的概念,我们必须先弄清“现代”的含义。中文关于“现代”的解释是:现在这个时代。英文解释有两种:一是“Modern”,译为:⑴近代的,现代的;⑵现代风格的,新式的,现行的,时髦的。
二是“Contemporary”,译为:⑴发生,存在; 生存或产生于同一时期;⑵同一瞬间发生的;⑶自始至终同时存在的;源出同一时代的;⑷当代的或仿佛当代的,现时的。
可见, 由于对“现代”这个词的理解不同,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也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指新出现的教育技术,与之对应的是传统教育技术,这种理解强调对传统的革新;另一种指正在使用的教育技术,它包括传统教育技术和新出现的教育技术。
④ 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
基础科学以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探索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逻辑学七门基础学科及其分支学科、边缘学科。
技术科学主要研究任务是认识世界,认识物质世界变化的规律,工程技术一般属于改造世界的性质。
应用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实践活动的关系密切,直接体现着人的需求。狭义的应用科学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基础,是直接应用于物质生产中的技术、工艺性质的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2、特点不同
基础科学:是物质运动最本质规律的反映,与其他科学相比,抽象性、是由概念、定理、定律组成的严密的理论体系;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比较间接,需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才能转化为物质生产力;一些成果的重大作用易被人们忽视;研究具有长期性、艰苦性和连续性;研究成果具有非保密性。
技术科学:既有特殊性,又有具体性,它和基础科学不同的一点是有它具体的对象,它研究的问题不是最普遍的规律,而是一定特殊范围的规律。另外,技术科学对于工程技术来说,又有它的普遍性和通用性。
应用科学:明显地体现着心理学、生态学、美学的内容。工程设计程序、劳动对象成型方法、对工艺可靠性的评估方法、保障优化生产的方法、减轻劳动强度和节约材料的方法等,构成了狭义应用科学的基本内容。
(4)技术学科基础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技术科学研究包括五个方面、五个步骤:
1、提出问题;
2、通过实践进行观察;
3、在观察、提炼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模型;
4、分析;
5、应用。
基础科学分成七大类:
1、数学:包括代数学、分析学、几何学、统计学、拓扑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等;
2、物理学:包括粒子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光学、广义相对论、场论、量子力学等;
3、化学:包括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等;
4、生物学:包括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等;
5、天文学:包括宇宙学、宇宙起源学、天星学、射电天文学、太阳系学等;
6、地球科:包括大气物理学、大地测量学、水文学、海洋学、土地学、空间科学等;
7、逻辑学:包括逻辑的运用、演绎逻辑、一般逻辑、归纳逻辑、方法论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基础科学
网络-技术科学
网络-应用科学
⑤ 计算机技术专业基础综合考什么科目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的考试内容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重点考查考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全国统考的初试科目之一。408是科目代码。
2009年研究生招生考试计算机专业课初试首次实行全国统一命题。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者,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从2009年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实行联合命题,命题工作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科委员会在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导下组织实施。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
《数据结构》严蔚敏吴伟民编着 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瀛等主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着 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复习指南》复旦大学出版社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解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