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CT图像显示时为什么要用灰度窗技术
ct是数字化影像,图像有众多的像素组成,灰度值就是像素的密度值。ct最大的优点就是有极高的密度分辨率,所以ct灰度值也是高的,灰度值越高图像也越清晰。利用灰度窗技术,通过窗宽、窗位的调整,可以显示许多密度差别很小的结构,对不同正常组织间的分辨率和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之间的分辨率也明显的提高。
㈡ CT上面的肺窗纵隔窗的“窗”是指什么意思
首先要说的是,人体的密度是不一样的,人的肺部主要以密度低的含气组织为主,而纵隔当中呢则以大血管,食管心脏这样的密度大的组织为主。那么这些组织在CT下就会呈现前者为黑色而后者为白色,但是人的肉眼分辨率无法清楚分辨中间具有微小差别的东西,所以我们就用电脑技术在肺窗下,给定特定的分辨范围下,观察这样我们可以发现纵隔窗里一些稍低密度的影,而不至于与把它与纵隔窗中的其他结构混淆。相反,在纵隔窗了我们则可以看见肺部一些粗大的气管以及一些增生的东西,这样就克服了人肉眼的缺陷。
纵隔是指两侧胸膜之间的区域,其中含心脏大气管等结构
㈢ 颅脑ct显示窗口技术有何特点
颅脑ct显示窗口技术特点,专业技术。
㈣ 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成像原理是什么
CT为Computed Tomongraphy的缩写,中文全称为电子计算机X线横断体层扫描。CT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非创伤性X线检查方法。
CT成像基本原理为:X线束从多方向沿着人体某部位某一选定断层层面进行照射,部分X线被组织吸收后为检测器所接受而测得透过的X线量,数字比后经计算得出该层层面组织各个单位容积的吸收系数,然后再重建图像。
CT检查技术较常规X线检查技术敏感100倍,特别对各种密度相似的软组织能够做出分辨,也就是说CT对组织密度分辨率高于X线,但空间分辨率一般不一定超过X线成像,因此目前尚不能完全代替X线检查。此外,CT技术正在向高速化、简易化方向发展。
㈤ CT成像基本原理的成像原理
在CT成像中物体对X线的吸收起主要作用,在一均匀物体中,X线的衰减服从指数规律。
在X线穿透人体器官或组织时,由于人体器官或组织是由多种物质成分和不同的密度构成的,所以各点对X线的吸收系数是不同的。将沿着X线束通过的物体分割成许多小单元体(体素),令每个体素的厚度相等(l)。设l足够小,使得每个体素均匀,每个体素的吸收系数为常值,如果X线的入射强度I0、透射强度I和体素的厚度l均为已知,沿着X线通过路径上的吸收系数之和μ1+μ2+……+μn就可计算出来。为了建立CT图像,必须先求出每个体素的吸收系数μ1、μ2、μ3……μn 。为求出n个吸收系数,需要建立如上式那样n个或n个以上的独立方程。因此,CT成像装置要从不同方向上进行多次扫描,来获取足够的数据建立求解吸收系数的方程。吸收系数是一个物理量,CT影像中每个像素所对应的物质对X线线性平均衰减量大小的表示。实际应用中,均以水的衰减系数为基准,故CT值定义为将人体被测组织的吸收系数μi 与水的吸收系数μw的相对值,用公式表示为: 再将图像面上各像素的CT值转换为灰度,就得到图像面上的灰度分布,就是CT影像。
{CT图像的本质是衰减系数μ成像。通过计算机对获取的投影值进行一定的算法处理,可求解出各个体素的衰减系数值,获得衰减系数值的二维分布(衰减系数矩阵)。再按CT值的定义,把各个体素的衰减系数值转换为对应像素的CT值,得到CT值的二维分布(CT值矩阵)。然后,图像面上各像素的CT值转换为灰度,就得到图像面上的灰度分布,此灰度分布就是CT影像。}
㈥ 窗口技术在CT检查中的应用体会论文
窗口技术在CT检查中的应用体会论文
摘 要: 目的:研究CT检查中窗口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方法:对CT扫描的516例患者扫描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按实际情况对窗宽和窗位参数进行调查,以便建立最佳的影视图像。结果:在不同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窗宽和窗位,所表现出的影像也各不相同。结论:熟练的窗口技术在CT检查中,具备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窗宽;窗位;CT检查;应用研究
CT影像不同于普通的X线影像,它是一种数字化的影像,医疗应用中已经相当普遍。而窗口技术即是分析CT影像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窗宽和窗位调节出清晰的医学图像,反映出器官组织的结构以及毗邻关系,以便采取恰当有效的医学方法进行治疗,是医学判断的重要依据。所以,利用窗口技术呈现出清晰准确的医学图像,是CT检查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间接受CT扫描的患者共计516例,其中男331例,女185例,年龄1 d~87岁(新生儿共计19例)。接受扫描的主要部位有:头颅,眼眶、颌面部,喉、颈部,胸部,腹部,脊柱和四肢,盆腔。扫描设置采取SOMATO DRH以及SOMATOM Balace,扫描软件使用MSO5,采取Vc30、Vc40、Vc47的扫描模式,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求,灵活地加以适当调整,以便建立起最为准确有效的图像。
2 结果
在不同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窗宽和窗位,所表现出的影像也各不相同。因此,要想获得最有医疗价值的影像,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适当调整,以便掌握更加详细的病程资料,灵活采取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1]。本研究中具体设定如下所示。
2.1 头颅:脑组织的窗宽在80~100 Hu之间,窗位设定在35~40 Hu之间。如果脑垂体或者蝶鞍区发生病变,窗宽改设为200~250 Hu,同时窗位改设为45~50 Hu;而脑出血患者的设定为窗宽200~300 Hu,宽位则为60~100 Hu,以便更加清晰地检测病灶。
2.2 眼眶、颌面部:窗宽的设定是300~400 Hu,窗位则为30~40 Hu;若要观察骨骼,窗宽改为200~300 Hu,窗位改为400~450 Hu。对软组织细节进行观察研究的时候,采取窄窗的形式,依据软组织的密度来设置窗位。
2.3 喉、颈部:一般情况下,窗宽设置为300~350 Hu,窗位为30~50 Hu。
2.4 胸部:常规的胸部CT检查有纵格窗和肺窗两种查看方式。纵隔窗可以清晰明了地观察到心脏和大血管的具体位置,同时还可以看到淋巴结大小、肿块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设定为窗宽300~500 Hu,窗位为30~50 Hu。肺窗观察的设置则为窗宽1 300~1 700 Hu,窗位为600~800 Hu,如果观察的对象是肺血管或者肺裂,可以将窗宽适当调窄、将窗位适当降低。此外,如果采用纵隔窗与肺窗相结合的双窗技术,可以对胸腔有更加清晰、更加立体的观察,获得更为详尽的病征资料。
2.5 腹部:通常设置窗宽为300~500 Hu,窗位为30~50 Hu。在肝和脾的CT检查中,窗宽和窗位灵活加以修改,分别为100~200 Hu、30~45 Hu;检查肾脏时,比较常用的窗宽设置是200~300 Hu,窗位则是25~35 Hu;若发生病变的是胰腺,那么窗宽和窗位分别设置为300~500 Hu、35~50 Hu,窄窗设置分别是120~150 Hu、30~40 Hu。
2.6 脊柱和四肢:一般对脊柱进行扫描时,脊椎周围的软组织也会得以呈现,窗宽通常设置成200~350 Hu,窗位设成35~45 Hu。骨窗的窗宽和窗位分别是800~2 000 Hu、250~500 Hu。
3 讨论
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窗宽窗位,能较充分反映解剖内容和病灶影像表现,头颅:脑组织窗宽设定为80~100 Hu,窗位为30~40 Hu,垂体及蝶鞍区病变窗宽宜设在200~250 Hu,窗位45~50 Hu,脑出血患者可改变窗宽位80~140 Hu,窗位30~50 Hu,脑梗死患者常用窄窗60 Hu,能提高病灶的检出率,清楚显示梗死及软化灶,颌面部眼眶窗宽定为150~250 Hu,窗位30~40 Hu,观察骨骼时窗宽150~2 000 Hu,窗位400~450 Hu,喉颈部、鼻咽、咽喉部的窗宽和窗位常设在300~350 Hu和30~50 Hu,能满足该部位的`解剖和病灶显示,胸部:常规胸部CT检查分别用纵隔窗及肺窗观察,纵隔窗可观察心脏、大血管的位置,纵隔内淋巴结的大小,纵隔内肿块及这些结构的比邻关系,设定纵隔窗可用窗宽300~500 Hu,窗位30~50 Hu,肺部窗宽1 300~1 700 Hu,窗位-600~-800 Hu,在上述基本窗宽的基础上,若观察肺裂和肺血管,可调窄窗宽和调低窗位,对肿块形态,分叶,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增的观察肺窗比纵隔窗更为清晰,腹部:腹部检查常设定窗宽为300~500 Hu,窗位30~50 Hu,肝脾CT检查应适当变窄窗宽以便更好发现病灶,窗宽为100~200 Hu,窗位为30~45 Hu,肾脏因含水量较多,检查时常用窗宽200~300 Hu,窗位为25~35 Hu,胰腺一般为300~350 Hu,窗位为35~50 Hu,窄窗120~150 Hu和30~40 Hu,脊柱及四肢:常规脊柱扫描显示脊椎旁软组织,窗宽200~350 Hu,窗位35~45 Hu,骨窗为窗宽800~2 000 Hu,窗位250~500 Hu,骨的CT值多在1 000 Hu左右,肌肉为40 Hu左右,脂肪多为-50 Hu以下。
CT影像可以人为地进行调制。但对其进行调制时,必须具备明确的目标。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部位或者不同组织的检查时,需要对窗宽和宽位进行合理的调节。如果窗口技术能够达到正确的理解、熟练的掌握,就能够利用窗口技术获得清的CT影像,为医疗诊断提供明确的信息和判定依据[2]。窗宽以及窗位,指的是采取灰阶的软件功能,把灰队范围加以调节,使人类肉眼可以观察。它是相对于CT值的全体范围而言的,窗位显示的是影像CT值的中心,与影像显示的亮度和具体位置密切相关;而窗宽则表示对窗位进行选定的灰阶范围,根据大小分别适用于较大部位或者软组织的观察。双窗是现阶段很多CT都具备的一种功能,它指的是把两个窗宽、窗位各不相同的影像同时在CRT上显示出来,或者拍摄到同一张胶片上,方便两个不同影像间的对比研究和病理诊断,在困难病例的病理诊断当中,其结果是一份相当有效的补充资料。
目前,很多CT机都设置有脑窗、肺窗、腹窗等固定窗,方便不同组织的检查。但是不同患者之间在年龄、病程过程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其组织结构也不尽相等,另外,在不同时期、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设备,其性能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3]。因此,要想照好CT片,还必须熟练地掌握好调查技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人为的合理判断,充分发挥出CT检查定位、定量、以及定性诊断的优势,避免因为不恰当的窗宽设置和不合理的窗位调、导致病变被忽视或者遗漏的现象发生,从而能更好地为医疗服务[4]。
4 参考文献
[1] 苏友恒,邱丹红.窗口技术在CT检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7,14(5):560.
[2] 郑粤军.窗口技术在CT检中的应用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06,35(6):523.
[3] 莫瑞嘉.CT窗口技术的选择与应用[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1):93.
[4] 鲁书琴,田素良,金克斯,等.CT检查硬膜外血肿窗口技术的灵活应用与注意事项[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0,19(2):101.
;㈦ CT中的术语
如果你是影像学学生的话,我建议你看课本,如果不是的话我可以解释给你听。
CT值 CT值代表X线穿过组织被吸收后的衰减值。每种物质的CT值等于该物质的衰减系数与水的衰减系数之差再与水的衰减系数相比之后乘以1000,即某物质CT值=1000×(u—u水)/ u水,,其单位名称为HU(Hounsfield Unit),可见CT值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一个相对值。不同组织的CT值各异,各自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骨骼的CT值最高,为1000HU,软组织的CT值为20~70HU,水的CT值为0(±10)HU,脂肪的CT值为-50~-100以下,空气的CT值为-1000HU。人体组织的CT值范围从空气的-1000HU到骨的+1000HU,共有2000个CT值。
窗宽(WW)与窗位(WL) 人体组织在CT上能分辨出2000个不同的灰度,层次甚多,而人的眼睛不能分辨出如此微小的灰度差别,一般只能分辨出16个灰度。为此CT机在设计上将密度最高的白色到密度最低的黑色分为16个灰阶。人体组织的2000个CT值若用16个灰阶来反映,则人眼所能分辨的CT值应为2000/16=125HU,即两种组织的CT值只有相差在125HU以上时肉眼才能分辨出来,若相差不足125HU则无法分辨清楚。而人体软组织的CT值多数在+20~+70HU之间,相差不足125HU。为了提高组织结构细节的显示,使CT值差别小的两种组织能分辨,可采用不同的窗宽与窗位进行调整。
窗宽 是指CT图像上所包含的CT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结构按其密度高低从白到黑分为16个灰阶供观察对比。例如:窗宽选定为80HU,则其可分辨的CT值为80/16=5HU,即两种组织CT值的差别在5HU以上即可分辨出来。因此窗宽的 宽窄直接影响到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窗位或称窗中心 由于不同组织的CT值不同,要想观察它的细微结构,最好以该组织的CT值为窗位。窗位是指窗宽上下限的平均数。
空间分辨率 是指对物体结构大小(几何尺寸)的鉴别能力,通常用每厘米内的线对数(LP/cm)或用可辨别最小物体的直经(mm)来表示,它与构成图像的像数有关,像数小而多,则空间分辨率就大,图像细致清楚。构成CT图像的像数不可能像X线照片的银粒那么细小而多,所以CT的空间分辨率较普通的X线照片要小。
CT影像显示技术又称窗口技术,即正确的选择和应用窗宽、窗位,来获得清晰的图像,使病变部位明显的显示出来
㈧ "CT骨窗"是什么意思
你好~MRI主要显示的软组织的结构,对骨组织的病变分辨不如CT,在CT成像技术中,窗技术一种特殊的显示技术。窗技术包括窗宽和窗位,窗宽是CT图象上显示的CT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和病变均以不同的模拟灰度显示,CT值高于或低于此范围的组织或病变均不存在灰度差别。窗宽主要影象图象对比度,窗宽大图象层次多,但组织对比减小,细节显示差。窗位是窗的中心位置,同样的窗宽,由于窗位不同,其所包括CT值范围的CT值也不同。窗位主要影响图象的亮度,窗位越高,图象越黑,反之,图象变白。欲观察某一组织结构及其病变,应以该组织的CT值为窗位。所以简而言之骨窗就是以选取骨组织CT值为窗位的适合窗宽所设计的显像序列从而对骨组织的病变显示更为清楚。
㈨ CT后处理功能有哪些
其中主要包括图像处理技术和图像测量及汁算技术。测量和计算内容主要包括:CT值、长度、距离、周长、面积、体积(容积)等数据。
改变窗宽窗位也可以呈现不同变化。
1 窗口技术
窗宽窗位的调整是数字图像后处理工作中的一项常规内容,又是图像显示技术中最重要的功能。正确选择和运用窗口技术是获得优质图像和提高诊断率的重要手段。
2 图像放大、减影和滤过
在图像显示中,为观察微小病变和细微的解剖结构,可采用放大技术。图像放大有2种形式:一是放大扫描,即缩小扫描野;二是电子放大。后处理中的图像放大不同于扫描时放大,它是一种电子增强的放大,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图像的清晰度也随之下降。另外,放大的图像还需适当调节窗宽窗位,以利于更好地观察图像。对感兴趣区进行局部图像放大,常用方法有2种:一是使用光标(+)移到要放大图像的中心,输入放大倍数,即可得到相应倍数的放大图像;二是直接用方框放大,方框越小,图像放大越大。
减影一般需在2幅图像间进行,通常选择一幅图像作为减影像,另一幅作为被减影像,将2幅图像相减,即得到有减影效果的图像。滤过处理可单幅处理,根据滤过的效果不同有平滑、平均、边缘增强和阴影显示等。滤过的方法是计算机采用不同的图像算法对图像重新进行处理,以达到某种效果。上述3种方法中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图像放大,通常是为诊断的需要,用以弥补扫描时的某些不足。
3 多方位和三维重组
多方位和三维重组也被作为图像的后处理,实际上它们都是在横断面扫描的基础上,经图像后处理后的不同方式显示图像的一种功能。一般根据需要,横断面图像可组成冠状面、矢状面、斜面或任意曲面的图形,这被称为多方位重组。多方位重组的优点是:首先是能够观察到特定的解剖结构,其次是能够帮助确定病变或骨折等的范围大小,有助于诊断。而其最大的缺点是由于在横断面扫描的基础中重组,其图像质量受横断面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在三维重组方式中,通过横断面图像的重组可获得逼真的、立体感的显示。这种组建方式和多位重组一样,都需在薄层扫描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图像,通常扫描层厚越薄,重组的效果越好。
目前,采用螺旋CT扫描进行多方位重组有很多优点:
(1)螺旋CT在短时间内的容积扫描,由于时间短被扫部位不易移动和容积数据的采集完整;
(2)螺旋CT可采用较厚的扫描层厚,而重建时可采用最薄的重建间隔,任意多次地回顾性重建,但病人的辐射量不增加。
㈩ 名词解释:ct值,窗口技术
ct值是测定人体某一局部组织或器官密度大小的一种计量单位,通常称亨氏单位。
窗口技术是给定特定辨范围观察,比如纵隔窗,肺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