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技术 > 等离子技术专利过了多少年

等离子技术专利过了多少年

发布时间:2022-12-12 20:29:35

1. 等离子弧焊技术是什么时间由哪国科学家发明的

1概述等离子弧焊发明于1953年,英文学名为“Plasma Arc Welding”,缩写为PAW,由钨极氩弧焊发展而成,是该领域内的一项重大技术创新。等离子弧焊与原始的TIG焊相比,具有优质、高效、经济等优点,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已成功用于金属制品生产。近20年来,等离子弧焊技术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成为现代焊接结构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精密焊接工艺方法,在压力容器、管道、航天航空、石化装置、核能装备和食品及制药机械生产中得到普遍的推广应用,可以焊接普通优质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镍基合金、铜镍合金、钛、钽、锆及其合金和铝及其合金等金属材料。为充分发挥等离子弧焊方法的潜在优势,增强其工艺适应性,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已开发出各种等离子弧焊工艺方法,如微束等离子弧焊、熔透型(弱等离子)等离子弧焊、锁孔型等离子弧焊、脉冲等离子弧焊、交流变极性等离子弧焊、等离子弧钎焊和等离子弧堆焊等。可以预料,等离子弧焊必将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2等离子弧焊的基本工作原理等离子弧焊是早期对焊接电弧物理深入研究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在任何一种焊接电弧中,都存在温度超过3000℃

2. 等离子体的发展史

等离子体又叫做电浆,是由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及原子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电子组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它是除去固、液、气外,物质存在的第四态。等离子体是一种很好的导电体,利用经过巧妙设计的磁场可以捕捉、移动和加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物理的发展为材料、能源、信息、环境空间,空间物理,地球物理等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新的技术和工艺。
看似“神秘”的等离子体,其实是宇宙中一种常见的物质,在太阳、恒星、闪电中都存在等离子体,它占了整个宇宙的99%。现在人们已经掌握利用电场和磁场产生来控制等离子体。例如焊工们用高温等离子体焊接金属。
等离子体可分为两种:高温和低温等离子体。现在低温等离子体广泛运用于多种生产领域。例如:等离子电视,婴儿尿布表面防水涂层,增加啤酒瓶阻隔性。更重要的是在电脑芯片中的蚀刻运用,让网络时代成为现实。
高温等离子体只有在温度足够高时发生的。太阳和恒星不断地发出这种等离子体,组成了宇宙的99%。低温等离子体是在 常温下发生的等离子体(虽然电子的温度很高)。低温等离子体体可以被用于氧化、变性等表面处理或者在有机物和无机物上进行沉淀涂层处理。
等离子体是物质的第四态,即电离了的“气体”,它呈现出高度激发的不稳定态,其中包括离子(具有不同符号和电荷)、电子、原子和分子。其实,人们对等离子体现象并不生疏。在自然界里,炽热烁烁的火焰、光辉夺目的闪电、以及绚烂壮丽的极光等都是等离子体作用的结果。对于整个宇宙来讲,几乎99.9%以上的物质都是以等离子体态存在的,如恒星和行星际空间等都是由等离子体组成的。用人工方法,如核聚变、核裂变、辉光放电及各种放电都可产生等离子体。 分子或原子的内部结构主要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在通常情况下,即上述物质前三种形态,电子与核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即电子以不同的能级存在于核场的周围,其势能或动能不大。
由离子、电子以及未电离的中性粒子的集合组成,整体呈中性的物质状态.
普通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粒子的热运动加剧,使粒子之间发生强烈碰撞,大量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被撞掉,当温度高达百万开到1亿开,所有气体原子全部电离.电离出的自由电子总的负电量与正离子总的正电量相等.这种高度电离的、宏观上呈中性的气体叫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和普通气体性质不同,普通气体由分子构成,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是短程力,仅当分子碰撞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才有明显效果,理论上用分子运动论描述.在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之间的库仑力是长程力,库仑力的作用效果远远超过带电粒子可能发生的局部短程碰撞效果,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运动时,能引起正电荷或负电荷局部集中,产生电场;电荷定向运动引起电流,产生磁场.电场和磁场要影响其他带电粒子的运动,并伴随着极强的热辐射和热传导;等离子体能被磁场约束作回旋运动等.等离子体的这些特性使它区别于普通气体被称为物质的第四态.
在宇宙中,等离子体是物质最主要的正常状态.宇宙研究、宇宙开发、以及卫星、宇航、能源等新技术将随着等离子体的研究而进入新时代.
编辑本段主要应用
等离子体主要用于以下3方面。①等离子体冶炼:用于冶炼用普通方法难于冶炼的材料,例如高熔点的锆 (Zr)、钛(Ti)、钽(Ta)、铌(Nb)、钒(V)、钨(W)等金属;还用于简化工艺过程,例如直接从ZrCl、MoS、TaO和TiCl中分别获得Zr、Mo、Ta和Ti;用等离子体熔化快速固化法可开发硬的高熔点粉末,如碳化钨-钴、Mo-Co、Mo-Ti-Zr-C等粉末 等离子体冶炼的优点是产品成分及微结构的一致性好,可免除容器材料的污染②等离子体喷涂:许多设备的部件应能耐磨耐腐蚀、抗高温,为此需要在其表面喷涂一层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用等离子体沉积快速固化法可将特种材料粉末喷入热等离子体中熔化,并喷涂到基体(部件)上,使之迅速冷却、固化,形成接近网状结构的表层,这可大大提高喷涂质量。③等离子体焊接:可用以焊接钢、合金钢;铝、铜、钛等及其合金。特点是焊缝平整,可以再加工,没有氧化物杂质,焊接速度快。用于切割钢、铝及其合金,切割厚度大。
编辑本段等离子技术
所谓等离子体,就电气技术而言,它指的是一种拥有离子、电子和核心粒子的不带电的离子化物质。等离子体包括有,几乎相同数量的自由电子和阳极电子。在一个等离子中,其中的粒子已从核心粒子中分离了出来。因此,当一个等离子包括大量的离子和电子,从而是电的最佳导体,而且它会受到磁场的影响,当温度高时,电子便会从核心粒子中分离出来了。
近几年来等离子平面屏幕技术支持下的PDP 真可谓是如日中天,它是未来真正平面电视的最佳候选者。其实等离子显示技术并非近年才有的新技术,早在1964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就成功研制出了等离子显示平板,但那时等离子显示器为单色。现在等离子平面屏幕技术为最新技术,而且它是高质图象和大纯平屏幕的最佳选择。大纯平屏幕可以在任何环境下看电视,等离子面板拥有一系列象素,同时这些象素又包含有三种次级象素,它们分别呈红、绿色、蓝色。在等离子状态下的气体能与每个次象素里的磷光体反应,从而能产生红、绿或蓝色。这种磷光体与用在阴极射线管(CRT)装置(如电视机和普通电脑显示器) 中的磷光体是一样的,你可以由此而得到你所期望的丰富有动态的颜色,每种由一个先进的电子元件控制的次象素能产生16亿种不同的颜色,所有的这些意味着你能在约不到6英寸厚的显示屏上更容易看到最佳画面。

3. 专利多少年有效期

一、专利多少年有效期
1、专利有效期需视情况而定:
(1)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
(2)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
(3)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四十二条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自发明专利申请日起满四年,且自实质审查请求之日起满三年后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专利权人的请求,就发明专利在授权过程中的不合理延迟给予专利权期限补偿,但由申请人引起的不合理延迟除外。
为补偿新药上市审评审批占用的时间,对在中国获得上市许可的新药相关发明专利,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专利权人的请求给予专利权期限补偿。补偿期限不超过五年,新药批准上市后总有效专利权期限不超过十四年。
二、申请专利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申请专利的基本条件如下:
1、发明或实用新型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2、申请专利的发明是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3、申请主体适格;
4、发明专利的其他申请条件。

4. 等离子体的发展史

19世纪以来对气体放电的研究;19世纪中叶开始天体物理学及20世纪对空间物理学的研究;1950年前后开始对受控热核聚变的研究;以及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应用的研究,从四个方面推动了这门学科的发展。
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M.法拉第以及其后的J.J.汤姆孙、J.S.E.汤森德等人相继研究气体放电现象,这实际上是等离子体实验研究的起步时期。1879年英国的W.克鲁克斯采用“物质第四态”这个名词来描述气体放电管中的电离气体。美国的I.朗缪尔在1928年首先引入等离子体这个名词,等离子体物理学才正式问世。1929年美国的L.汤克斯和朗缪尔指出了等离子体中电子密度的疏密波(即朗缪尔波)。
对空间等离子体的探索,也在20世纪初开始。1902年英国的O.亥维赛等为了解释无线电波可以远距离传播的现象,推测地球上空存在着能反射电磁波的电离层。这个假说为英国的E.V.阿普顿用实验证实。英国的D.R.哈特里(1931)和阿普顿(1932)提出了电离层的折射率公式,并得到磁化等离子体的色散方程。1941年英国的S.查普曼和V.C.A.费拉罗认为太阳会发射出高速带电粒子流,粒子流会把地磁场包围,并使它受压缩而变形。
从20世纪30年代起,磁流体力学及等离子体动力论逐步形成。等离子体的速度分布函数服从福克-普朗克方程。苏联的Л.Д.朗道在1936年给出方程中由于等离子体中的粒子碰撞而造成的碰撞项的碰撞积分形式。1938年苏联的A.A.符拉索夫提出了符拉索夫方程,即弃去碰撞项的无碰撞方程。朗道碰撞积分和符拉索夫方程的提出,标志着动力论的发端。
1942年瑞典的H.阿尔文指出,当理想导电流体处在磁场中,会产生沿磁力线传播的横波(即阿尔文波)。印度的S.钱德拉塞卡在1942年提出用试探粒子模型来研究弛豫过程。1946年朗道证明当朗缪尔波传播时,共振电子会吸收波的能量造成波衰减,这称为朗道阻尼。朗道的这个理论,开创了等离子体中波和粒子相互作用和微观不稳定性这些新的研究领域。
从1935年延续至1952年,苏联的H.H.博戈留博夫、英国的M.玻恩等从刘维定理出发,得到了不封闭的方程组系列,名为BBGKY链。由它可导出符拉索夫方程等,这给等离子体动力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1950年以后,因为英、美、苏等国开始大力研究受控热核反应,促使等离子体物理蓬勃发展。热核反应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29年,当时英国的阿特金森和奥地利的豪特曼斯提出设想,太阳内部氢元素的核之间的热核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太阳能的来源,这是天然的自控热核反应。1957年英国的J.D.劳孙提出受控热核反应实现能量增益的条件,即劳孙判据。
50年代以来已建成了一批受控聚变的实验装置,如美国的仿星器和磁镜以及苏联的托卡马克,这三种是磁约束热核聚变实验装置。60年代后又建立一批惯性约束聚变实验装置。
环状磁约束等离子体的平衡问题由苏联的V.D.沙弗拉诺夫等解决。美国的M.克鲁斯卡和沙弗拉诺夫导出了最重要的一种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即扭曲不稳定性的判据。1958年美国的I.B.伯恩斯坦等提出分析宏观不稳定性的能量原理。处在环状磁场中的等离子体的输运系数首先由联邦德国的D.普菲尔施等作了研究(1962),他们给出在密度较大区的扩散系数,苏联的A.A.加列耶夫等给出了密度较小区的扩散系散(1967),这一理论适用于托卡马克这类环状磁约束等离子体中的输运过程被命名为新经典理论。
自从苏联在1957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以后,很多国家陆续发射了科学卫星和空间实验室,获得很多观测和实验数据,这极大地推动天体和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学的发展。1959年美国的J.A.范艾伦预言地球上空存在着强辐射带,这一预言为日后的实验证实,即称为范艾伦带。1958年美国的E.N.帕克提出了太阳风模型。1974年美国的D.A.格内特根据卫星资料,认证出地球是一颗辐射星体,为长波辐射和热红外辐射 。地球辐射的辐射源是地球,其波长范围约为4~120微米,为长波辐射 。辐射能量的99%集中在3微米以上的波长范围内 。地球辐射的最强波长约为9.7微米 。
在此期间,一些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也在以往气体放电和电弧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应用与推广,如等离子体切割、焊接、喷镀、磁流体发电,等离子体化工,等离子体冶金,以及火箭的离子推进等,都推动了对非完全电离的低温等离子体性质的研究。
经过30年的发展,等离子体所在高温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及核聚变工程技术研究方面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欧、美、日、俄、澳等近三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合作交流关系,开展多个国际合作项目,成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开放实验室”和“世界实验室聚变研究中心”,是国际受控热核聚变计划ITER中国工作组的重要单位之一。

5. 等离子隐身技术工作原理

等离子体是尺度大于德拜(De-bye,电偶极矩单位)长度的宏观中性电离气体,其运动主要受电磁力的支配,并表现出显着的集体行为。它是继物质存在的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之后出现的第四态物质。在军事上,核爆炸,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激波,燃料中掺有铯、钾、钠等易电离成分的火箭和喷气式飞机的射流,都可以形成弱电离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是指利用等离子体回避探测系统的一种技术。目前产生隐身等离子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等离子体,即在低温下,通过电源以高频和高压的形式提供的高能量产生间隙放电、沿面放电等形式,将气体介质激活、
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另一种是在兵器特定部位(如强散射区)涂一层放射性同位素,它的辐射剂量应确保它的a射线电离空气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包层具有足够的电子密度和厚度,以确保对雷达波有最强的吸收。与前者相比,后者比较昂贵且维护困难。等离子体按其热容量大小可分为能等离子体、热等离子体和低温等离子体,目前,国外主要应用低温等离子体。
兵器实现等离子体隐身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等离子体发生器、发生片或放射性同位素在兵器表面形成一层等离子云,设计等离子的特征参数(能量、电离度、振荡频率和碰撞频率等)满足特定要求,使照射到等离子云上的雷达波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改变传播方向,因而返回到雷达接收机的能量很少,使敌方难以探测,达到隐身的目的;还能通过改变反射信号的频率,使敌雷达测出错误的飞机位置和速度数据以实现隐身。据报道,采用该技术的飞行器被敌方发现的概率可降低99%。

6. 等离子电视被淘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等离子电视真正被淘汰的原因,其实牵扯到了一场巨大的商业阴谋。

最早是由日本的各大电器厂家牵头研发的等离子技术,因为等离子技术相比,普通的液晶技术及先进程度要高得多。不仅响应速度更快,色彩更加真实,而且还拥有液晶最大的短板,纯正的黑色。

当时的三星其实在技术方面是远远落后于日本5大电器厂家的,但是三星直接采取向5大厂家购买等离子面板进行销售的方法,让日本5大厂家对等离子的前景感到乐观。

正因为如此,日本5大电器厂家决定对等离子加大投资,在日本以及周边国家总计投资数千亿美元,建立等离子面板生产厂。并投入大量资金,不断改善等离子技术的缺陷,比如烧屏,比如寿命短,再比如分辨率较低。在巨大资金的不断投入下,等离子技术趋于完善。

三星呢,则是斥巨资建了液晶面板生产线,同时为了迷惑日本5大厂家,也同样花了一些钱去建立了等离子面板生产线。

等到日本5大厂家大量的资金全部沉淀进去以后。三星突然向欧盟检举日本5大厂家对等离子面板进行垄断性控制。三星作为污点证人出庭。众所周知,欧洲对于垄断是非常严厉的。于是日本5大厂家不得不拿出大量的精力去应付欧盟的指控和审查。而等离子这边几乎没有什么进展,最终用时用时三年,一家公司的副总裁去欧洲坐牢,并且被处罚数百亿美元,才为这场官司落下了帷幕。

而三星在5大厂家疲于应付官司的同时,几乎是铺天盖地的开始,大量的在市场上推广关于液晶比等离子更先进的相应宣传推广。几乎是饱和式的广告攻击,让大量的消费者认为液晶是比等离子更先进的技术。更进一步的,大量扩产等离子液晶面板,并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供应到国内市场。至此,消费者的印象被扭转,等日本人回过头来再一看,发现等离子基本上已经不会有太大的市场。最后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数千亿的美元损失,直接让日本所有的电器厂家元气大伤。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日本的厂家,一代不如一代慢慢的越来越衰弱的原因之一。

其他说什么技术原因呀什么的,那都是虚的。看过等离子电视的人,一般都不会太喜欢去看液晶,因为画面效果对比度什么的真的没办法比。而且等离子比液晶电视更加的保护眼睛,更加节省电力。等离子电视是点发光,只有画面全白的时候才是最耗电的。如果是画面全黑,几乎是没什么耗电量的。而液晶电视,它是由背光灯提供光源,最早是4面的灯管,现在基本上都改成LED导光板。

所以一项技术的先进与否,与他是否能够最终成为市场的胜利者,是不太相关的。

等离子电视被淘汰完全不是因为技术落后,我家2005年买了一台松下42英寸等离子电视,用到现在,没有出现烧屏,更没有因故障维修,期间亲戚家的液晶电视(比我买的晚)已经换过一台,说明等离子电视质量不是问题。而且看惯了等离子电视鲜艳、明亮、通透、自然的画面,再看液晶电视,感觉像看塑料画片,因此到现在也没换液晶电视,唯一中意的也就是OLED电视了。
我们先来看看相对于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有哪些技术优点:

既然等离子技术比液晶先进许多,为何还被液晶打败,变成一种古董式的家电呢?
松下想独吞蛋糕,结果弄巧成拙
等离子显示技术最早由日本厂商开发,因此这一技术主要掌握在日企手里。单并不是所有的日企都掌握等离子的核心技术,其中松下储备的等离子技术最强,制造的等离子面板显示质量最为优秀,其次为日立、先锋、三星和LG,这些厂家可以制造等离子面板,但技术不及松下,最后为索尼、东芝、富士通等日企,自己不能生产等离子面板。

松下成为等离子领域的领军企业后,看到CRT电视面临淘汰,液晶、等离子电视有望崛起,由于等离子技术先进,有望一统电视江湖,于是想独吞蛋糕,拒绝向其他企业开放技术,共同做大市场,而且出售的等离子面板价格高昂,占了等离子电视成本的70%——80%,导致一台42英寸的标清等离子电视在2005年零售价高达1.8万元。

索尼、东芝、富士通等没有面板的企业于是转而投奔成本更为低廉的液晶,日立、先锋、三星和LG等等离子面板企业无法忍受松下的贪婪和短视,也纷纷关闭/变卖等离子生产线(长虹就曾购得等离子生产线,最后全部亏掉),转投液晶阵营。

国产电视厂商不愿在面板上受制于松下,也逐渐停止推出等离子电视,将发展重点转向液晶。

随着液晶阵营的强大,面板产量提升,成本下降,液晶很快通过降价占领等离子的地盘,同时通过技术改进,缩小与等离子的差距。到2015年,等离子出货量大幅萎缩,松下弄巧成拙,随后也不得不关闭等离子生产线,转投液晶阵营。

就这样,一种本来有可能在市场流行的先进显示技术,由于拥有核心技术厂家的贪婪,最终被落后的技术淘汰。

我发现所有的人都认为等离子比液晶更好。一提到等离子,都说自家等离子电视是XX年花了XX钱买的,很自豪很有优越感,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矫情。

凡是说等离子好的,不外乎自发光,显示色彩更自然,动态对比度好,没有拖影,末了还要加上一句,放在一起看就能看出等离子的好。你们自己也说了,要放在一起比较,这说明差距并不是很大,至少不会大到每个人都会斤斤计较,要知道在当时去逛商场买电视机的人,面对摆在一起的两种电视机,分辨不了液晶和等离子的大有人在。

以上你们所谓的等离子相对于液晶的这些优点,更原始的CRT显示器也具备,不计体积重量和成本,在你们所谓的优点上,CRT完全能做得比等离子更好,但是很不幸,CRT更早被淘汰。由于CRT是内部是真空负压的,要做到大尺寸就需要很厚的玻璃,很高的电压,使得体积和重量以及能耗让人无法接受。29吋的CRT一个人搬上楼很吃力,50吋的等离子一个人搬上楼基本不太可能,60吋的液晶,我一个人搬上楼难度不会大于29吋的CRT。

以上充分说明了相对于你们说的这些微不足道优点,能一眼感知到的体积重量和能耗才是最重要的,等离子被液晶淘汰不是劣币驱逐良币,而是技术升级潜力耗尽,被淘汰是必然趋势。

我是08年选购一台50寸松下等离子全高清电视机,10000不到点,动态清晰度达1000线以上上,色彩自然,自如显示纯黑画面,动态画面不会有普通液晶电视特有的拖影情况。功耗是动态的,总体没比之前的一台液晶电视高多少。残影(所谓的烧屏,但决不是不明真相者认为的屏幕烧坏,烧机器)有,但这是关机状态才能分辨出来,正常观影阶段无任何影响。不说大话,至今观看效果如初,因此,想换一台oled液晶电视的机会都没有,哈哈。之前06年12000买个37寸液晶电视,效果远不如这台等离子。

等离子退出市场,是因为象我这样的懂行的人太少,人云亦云的人太多。下面是现在屏摄(被压缩没办法)以及我10年发的贴

https://itbbs.pconline.com.cn/tv/12133994.html

我来回答。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我先说结论,有空再看下面。液晶累眼,对眼睛损伤很大,尤其是LED光源的,看时间长了眼睛干涩,等离子可以说非常绿色环保!下面说原因,液晶之所以受欢迎,有以下几点,一是色彩艳丽,二是亮度高,三是更轻薄,四是所谓省电,所以很多人会选择。等离子电视之所以不被欢迎,是在商场中同液晶对比的结果,谁都喜欢画面更漂亮还省电的不是,可事实并非如此,液晶电视画面永远是高清慢动画面,因为高速画面它来不及反应,反而模糊,而且,动态色彩也并不好,俗话说就是色彩表现太硬,不柔和。例如白色,液晶虽然很白,但细微之处很难表现,远不如暗一些的等离子,即使调底亮度也不行。至费电也是不准确的,液晶是背光,开机以后耗电几乎只和音量有关,而等离子和显示画面音量有关,画面越亮耗电越大,平均下来相同尺寸耗电差不多少。很可惜,等离子很难买了,原来也只有长虹做,现在不知道还生产吗。

等离子电视被淘汰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体重笨重,以50寸电视为例,重量超过八十斤,占地大,一般体力人移动非常费力。

二,耗电量大,50寸功耗达300多瓦,现在200多寸投影仪才40多瓦。

三,等离子在播放时有拖影残留,特别是待机时明显,如果待机时间过长,还容易产生烧屏!

四,也是最主要一个原因,当时国内只有长虹押宝等离子,当时虽然技术领先,由于受日本松下技术限制,没有在彩电企业大家跟进研发,没有后续换代更新,被同行液晶彩电反超。

综上原因等离子彩电慢慢从市场消失淘汰。

主要是太贵。

我在家电厂家干了八年。当年等离子出世时,直接断了背投的生路。

但很可惜的是,它生不逢时,跟液晶一起面世。

其实当年的等离子和液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等离子的工作方式跟显像管类似,简单解释的话,可以理解为超薄型显像管电视机。那时的液晶因为技术原因,无论从颜色饱和度和亮度,尤其是亮度,根本无法匹敌显像管,更别提等离子。

但价格确实相差十分的大。我记得当年的一台等离子要卖两万多,而同样大小的液晶只需要五千多块。至于背投电视,因为亮度原因,直接被淘汰。

背投最大问题是发热,经常在屏幕上直接烤出电视台台标,我们售后不知道接了多少这种投诉哦。不过那没办法,背投的特点就是这个,里面一大堆大灯泡烤着呢,估计羊肉都可以烤熟。

个人觉得如果不是液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弥补,等离子可能还能存活一段时间,但随着液晶亮度和颜色饱和度的不断完善,等离子直接断气,毕竟,两者外观太相似,外行根本搞不懂区别。那时液晶坏点很多,这也是我们在销售等离子时候重点列举的地方,毕竟卖一台等离子,提成可以直接拿两千……不过一般一年最多能卖四五台 毕竟那时一两万不是小数,很多人要攒几年才行。

其实等离子电视真正没有被推广开,慢慢的淡出市场最主要的原因,有二大点!

第一,等离子技术是在CRT显示后期发明的,真正的制定生产的标准和核心技术,只掌握在两个公司手中,那就是松下和先锋这两家公司手中,其他公司因为专利问题所带来的技术壁垒,无法开发生产。因为等离子具有在当时来说,高清晰度,高对比度,色彩鲜艳,还原度高,响应快,无图像残留,等优点,是非常理想的显示器件,由于专利和技术封锁原因,其他公司无法生产,导致等离子靣板的供货出现了,价格居高不下,而且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的现象。

第二,就是因为上个原因,因为市场是个大蛋糕,谁都不想放弃,其他厂商无法拿到等离子屏的情况下,(包括中国厂商)只能另辟蹊径,寻找突破点,转向液晶面板,液晶面板因为当时技术原因,清晰度,对比度,色彩还原度,响应速度,远不及等离子,而且在快速变换画面,残像严重,成品率低,只有一个是比等离子省电,二是面板价格比等离子便宜,能生产的厂家多,没有那么多的技术壁垒,所以厂家蜂拥而上开始抢夺市场。

还有个第三方的原因就是市场上厂家要抢市场,再对等离子和液晶的宣传时,故意放大液晶的优点,把等离子说的一无是处,消费者哪里懂这些技术性的东西,销售说什么好就听什么的,慢慢就舆论导向液晶了,先入为主,说液晶好,等离子不好,宣传导向,买等离子的少了,慢慢推广不开淡出市场了!先写到这里!

液晶电视也快要淘汰了,不久的将来就是激光电视的天下,现在需要突破的是投射比,亮度,价格的问题。但现在投射比例已经趋于成熟,离墙50厘米可投射100寸屏幕,如果能突破至离墙30厘米投射100寸,这个问题就解决了,现在激光电视流明1500左右,如果突破到2000以上做到白天不拉窗帘,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最后是价格,上述性能激光电视价格能降到6000元左右的话,激光电视将会疯魔全国。本人现在使用中低档传统投影仪来看电视,实话说,白天拉窗帘,亮度色彩属可接受范围,夜间媲美电视院。

等离子电视真正被淘汰的原因,其实牵扯到了一场巨大的商业阴谋。

最早是由日本的各大电器厂家牵头及数亿 娱乐 研发的等离子技术,因为等离子技术相比,普通的液晶技术及先进程度要高得多。不仅响应速度更快,色彩更加真实,而且还拥有液晶最大的短板,纯正的黑色。

当时的三星其实在技术方面是远远落后于日本5大电器厂家的,但是三星直接采取向5大厂家购买等离子面板进行销售的方法,让日本5大厂家对等离子的前景感到乐观。

正因为如此,日本5大电器厂家决定对等离子加大投资,在日本以及周边国家总计投资数千亿美元,建立等离子面板生产厂。并投入大量资金,不断改善等离子技术的缺陷,比如烧屏,比如寿命短,再比如分辨率较低。在巨大资金的不断投入下,等离子技术趋于完善。

三星呢,则是斥巨资建了液晶面板生产线,同时为了迷惑日本5大厂家,也同样花了一些钱去建立了等离子面板生产线。

等到日本5大厂家大量的资金全部沉淀进去以后。三星突然向欧盟检举日本5大厂家对等离子面板进行垄断性控制。三星作为污点证人出庭。众所周知,欧洲对于垄断是非常严厉的。于是日本5大厂家不得不拿出大量的精力去应付欧盟的指控和审查。而等离子这边几乎没有什么进展,最终用时用时三年,一家公司的副总裁去欧洲坐牢,并且被处罚数百亿美元,才为这场官司落下了帷幕。

而三星在5大厂家疲于应付官司的同时,几乎是铺天盖地的开始,大量的在市场上推广关于液晶比等离子更先进的相应宣传推广。几乎是饱和式的广告攻击,让大量的消费者认为液晶是比等离子更先进的技术。更进一步的,大量扩产等离子液晶面板,并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供应到国内市场。至此,消费者的印象被扭转,等日本人回过头来再一看,发现等离子基本上已经不会有太大的市场。最后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数千亿的美元损失,直接让日本所有的电器厂家元气大伤。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日本的厂家,一代不如一代慢慢的越来越衰弱的原因之一。

其他说什么技术原因呀什么的,那都是虚的。看过等离子电视的人,一般都不会太喜欢去看液晶,因为画面效果对比度什么的真的没办法比。而且等离子比液晶电视更加的保护眼睛,更加节省电力。等离子电视是点发光,只有画面全白的时候才是最耗电的。如果是画面全黑,几乎是没什么耗电量的。而液晶电视,它是由背光灯提供光源,最早是4面的灯管,现在基本上都改成LED导光板 。

所以一项技术的先进与否,与他是否能够最终成为市场的胜利者,是不太相关的。

其实等离子电视真正没有被推广开,慢慢的淡出市场最主要的原因,有二大点!

第一,等离子技术是在CRT显示后期发明的,真正的制定生产的标准和核心技术,只掌握在两个公司手中,那就是松下和先锋这两家公司手中,其他公司因为专利问题所带来的技术壁垒,无法开发生产。因为等离子具有在当时来说,高清晰度,高对比度,色彩鲜艳,还原度高,响应快,无图像残留,等优点,是非常理想的显示器件,由于专利和技术封锁原因,其他公司无法生产,导致等离子靣板的供货出现了,价格居高不下,而且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的现象。

第二,就是因为上个原因,因为市场是个大蛋糕,谁都不想放弃,其他厂商无法拿到等离子屏的情况下,(包括中国厂商)只能另辟蹊径,寻找突破点,转向液晶面板,液晶面板因为当时技术原因,清晰度,对比度,色彩还原度,响应速度,远不及等离子,而且在快速变换画面,残像严重,成品率低,只有一个是比等离子省电,二是面板价格比等离子便宜,能生产的厂家多,没有那么多的技术壁垒,所以厂家蜂拥而上开始抢夺市场。

还有个第三方的原因就是市场上厂家要抢市场,再对等离子和液晶的宣传时,故意放大液晶的优点,把等离子说的一无是处,消费者哪里懂这些技术性的东西,销售说什么好就听什么的,慢慢就舆论导向液晶了,先入为主,说液晶好,等离子不好,宣传导向,买等离子的少了,慢慢推广不开淡出市场了!先写到这里!

我是08年选购一台50寸松下等离子全高清电视机,10000不到点,动态清晰度达1000线以上上,色彩自然,自如显示纯黑画面,动态画面不会有普通液晶电视特有的拖影情况。功耗是动态的,总体没比之前的一台液晶电视高多少。残影(所谓的烧屏,但决不是不明真相者认为的屏幕烧坏,烧机器)有,但这是关机状态才能分辨出来,正常观影阶段无任何影响。不说大话,至今观看效果如初,因此,想换一台oled液晶电视的机会都没有,哈哈。之前06年12000买个37寸液晶电视,效果远不如这台等离子。

等离子退出市场,是因为象我这样的懂行的人太少,人云亦云的人太多。下面是屏摄

我来回答。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我先说结论,有空再看下面。液晶累眼,对眼睛损伤很大,尤其是LED光源的,看时间长了眼睛干涩,等离子可以说非常绿色环保!下面说原因,液晶之所以受欢迎,有以下几点,一是色彩艳丽,二是亮度高,三是更轻薄,四是所谓省电,所以很多人会选择。等离子电视之所以不被欢迎,是在商场中同液晶对比的结果,谁都喜欢画面更漂亮还省电的不是,可事实并非如此,液晶电视画面永远是高清慢动画面,因为高速画面它来不及反应,反而模糊,而且,动态色彩也并不好,俗话说就是色彩表现太硬,不柔和。例如白色,液晶虽然很白,但细微之处很难表现,远不如暗一些的等离子,即使调底亮度也不行。至费电也是不准确的,液晶是背光,开机以后耗电几乎只和音量有关,而等离子和显示画面音量有关,画面越亮耗电越大,平均下来相同尺寸耗电差不多少。很可惜,等离子很难买了,原来也只有长虹做,现在不知道还生产吗。

等离子电视和现在的OLED电视一样,都是自发光技术,有着比靠背光显示的液晶电视好得多的效果。但究其没落,有下面几个原因:一,等离子电视功耗大大高于液晶电视,同尺寸的相比功耗大二到三倍,节能性能不佳。二,分辨率受制作工艺限制,不能在性价比的情况下提高,等离子一般也只能做到1920x1080的分辨率,而液晶4K已普及,8K也已出来。三,等离子电路复杂,一般等离子电视除液晶电视主扳电源板背光板外(现在液晶电视这些板都集成为一块板,俗称三合一板,体积小份量轻),还有Y板Z板上屏板,林林总总七八块板,成本大幅上升,而且等离子电视由于是高压激发萤光粉发光,故障率也高。四,等离子屏制作工艺复杂,成品率低,而现在的液晶屏工艺成熟,成品率相当高,产品量大,成本大幅降低,国内以京东方为代表的显示屏大厂,产品已占世界第二,55吋以上大屏价格持续走低,所以市面上不到2000元就可以购到55吋4K智能电视了。

以上种种原因,尽管等离子技术显示不错,但还是淘汰了。当然,当前OLED显示技术,结合了液晶等离子技术,又摒弃了二者的缺点,成了当前的“网红”。

7. 等离子电视技术先进,为何还是被淘汰液晶电视到底有何优势

20年前,等离子电视凭借过硬的技术和显示效果,深受大众喜爱,人们也常说“外行买液晶,内行选等离子”,可见等离子电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一般。

现如今,大数据告诉我们,技术过硬不代表就可以长久发展,液晶电视成为当下主流, 而昔日人人追捧的等离子电视,逐渐被遗忘,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1964年,美国几位科学家共同制作出了第一个等离子面板,这也是等离子技术的开始。直到1993年,日本富士通公司率先制造出第一台商用等离子电视机,分辨率达到640x480,能够显示26万色。

等离子电视诞生初期,一台42英寸的等离子电视,大约20万元才能买到手。在2000年左右,20万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也使得等离子电视,成为了许多人遥不可及的梦想。

由于等离子电视价格较高,人们对它可望而不可即,为了满足看电视的需求,大多数家庭更倾向于购买技术成熟、价格低廉的CRT电视机。

随着液晶电视呼之欲出,等离子电视的市场份额被不断分割,为了迎合市场等离子电视不得不降价出售,同尺寸的等离子电视价格直降到万元以内,这也让它进入千家万户,销量再次迎来了“春天”。

然而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相互竞争的同时,也在无形之间取代人们常用的CRT电视。

等离子电视由等离子显示屏、数字处理器、调谐器、接口板等部分组成。由于等离子电视色彩、亮度、均匀度、可视角以及轻薄的外形均表现出色,深受人们的喜爱。显示屏尺寸最大可达到103英寸,被广泛运用于公共场所,作为户外显示屏使用。

液晶电视与等离子电视均拥有像素级自发光技术,每个像素点都是独立发光,不需要背光,显示黑色时,很少会出现漏光、泛白等情况。

但与液晶电视相比,等离子电视的亮度更高,太阳光下也能欣赏大幅画面的电视节目,色彩还原性能好,可以提供格外亮丽、均匀平滑的画面。

除了显示效果好,等离子电视还有延迟低的优点。大多数液晶电视的延迟时间在10ms左右,有些性能较好的显示器能达到1ms,而等离子的延迟时间属于微秒级,使用时几乎察觉不到卡顿。

此外,还具备防电磁干扰的功能。等离子电视显示原理与电磁场没有关联,所以,外界的电磁干扰对等离子图像几乎没有影响。而早期的CRT电视一旦受到电磁干扰,就会导致图像倾斜、变形。

等离子电视退出市场,首先要从它自身的缺陷说起,优点众多的同时,缺点也不容忽视。

价格高、耗电多

在中国,等离子电视机做不到普及,与价格有一定的联系。国内的液晶电视价格普遍在3000-8000元不等,而等离子电视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稍微便宜点的都要8000,甚至1万多。

由于等离子显示屏上的像素都是独自发光的,导致耗电量大增,一块显示屏的耗电量远远高于300瓦,也被人们称为“电老虎”。

功率大的同时,发热量也会增加,长时间待机后,再触摸电视机背面,就会出现烫手的情况,整体散热效果不理想。

容易烧屏

等离子电视长期使用后,很容易出现烧屏的情况。所谓烧屏,就是指电视机长时间停留在同一个画面,严重的还会出现黑屏。随着使用时间增加,电视机内部的零件与屏幕温度也会随之上升,还可能留下残影。

除了产品自身缺陷问题外,还存在一些行业竞争问题

等离子电视依靠显示效果在市场上吸粉无数,尽管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也不至于落到退市的地步。并且现在的电子产品几乎没有完美无瑕的,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些缺陷,但只要不影响整体使用,人们还是会选择包容与接受的。

例如OLED电视,就存在烧屏、寿命短的问题,但丝毫不影响它成为当下的主流产品。所以等离子电视的退市,与产品缺陷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更多还是行业层面因素导致的。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更大更轻薄的新型电子产品,不断刷新人们的视觉感官。尤其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兴起,使等离子电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由于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快速崛起,“小屏称霸”的局势也愈发明显,电视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销量也呈现下跌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等离子暴露出致命的弊端,由于它只能制造出大尺寸的电视屏幕,不能将技术运用到手机或者平板上,导致无法与时俱进。而液晶电视则依靠自身的优势,稳定了市场地位,上到100英寸,下到1英寸,全都可以制作出来,业务范围也因此得到拓展。

生成技术复杂

液晶电视中面板制造技术较为复杂,而图像处理和驱动技术较为简单。等离子技术则与液晶电视技术恰恰相反,不管是电路设计、图像处理芯片技术上对研究人员都有着高要求,厂家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

虽然等离子技术最早是被美国人发现,但在当时核心技术几乎都是被松下掌握,并且拒绝与其他企业共享技术资源,也正是因为独占技术,所以等离子电视出售时价格昂贵,让其他厂商很难保证利润。

反观液晶电视的发展历程,就属于良性的市场竞争,不存在技术独占的情况,生产厂家之间有着合作共赢的目标,大力投入资金和技术改善不足的地方,提升品质。

现如今,技术上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的消费群体,并且价格上也占据优势,比十几年前的等离子电视价格便宜好几倍。

以上种种原因,使得等离子电视从市场上逐渐消失。当然了,也可能存在领导者的决策问题。

从等离子电视的问题上,我们也可以得知,一个产品想要与时俱进的长久发展,既要有自己的专利技术,也要学会合作共赢,符合当下的市场需求。

8. 技术专利有效期多少年

法律分析: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保持专利权的有效期是以专利权人按规定缴纳年费为前提,当在下列情况下,专利权提前终止:

(1)专利权人没有按照规定缴纳年费的。

(2)专利权人以书面形式声明放弃其专利权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四十二条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阅读全文

与等离子技术专利过了多少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十佳代理记账要多少费用 浏览:442
手游问道交易时元宝买什么最划算 浏览:428
河北衡水哪里有收藏品交易市场 浏览:51
怎么看网上高铁票上的信息 浏览:568
柚子数据查征信收多少钱 浏览:280
公示信息如何隐藏股东名字 浏览:867
微信如何注册小程序进行调查问卷 浏览:635
南充网络技术哪个好 浏览:631
一个字有哪些数据类型 浏览:177
上市当天停牌什么时候可以交易 浏览:739
怎么数据加载失败了 浏览:290
如何代理百度竞价秒收 浏览:382
泉州万祥物流是什么产品 浏览:797
免费交易平台哪个好 浏览:40
机务技术员就业情况如何 浏览:391
山海经这游戏怎么代理 浏览:929
眼部祛斑产品有哪些 浏览:832
合肥红酒代理商有哪些 浏览:847
湖人交易动向如何 浏览:17
程序员熬夜加班到多少点 浏览: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