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各个航天院所具体是做什么的,谁能告诉我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摇篮,是中国最大的运载火箭研制基地,世界着名科学家钱学森是研究院第一任院长。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始建于1962年7月1日,是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基础理论研究、设计、研制、生产和各种试验基地,同时承担该领域内国家重大预先研究课题,是国家重点国防科研单位,也是“十五”、“十一五”期间国防科工委重点统筹规划建设单位之一。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我国最早从事卫星研制的高科技单位,也是目前国内最具实力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主要研制基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68年2月,1970年成功发射了中国航天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创了中国探索外层空间的新纪元。2003年10月、2005年10月,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创建于1965年,是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心和专业抓总单位,承担着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提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重任。该研究院拥有先进的科研、生产和试验设施,具有雄厚的综合技术实力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形成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科研、生产和试验的专业化分工和一体化布局,成为国家核心航天科研单位之一。
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是一个以航天为本、军民结合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我国重要的航天产品科研生产基地。40年来,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国家多种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并成功开发了卫士系列多管火箭武器系统,现已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管火箭武器系统设计、制造商。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是中国航天的骨干基地之一,航天型号产品涉及应用卫星、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相关产品,民用产品经营领域涉及汽车空调、办公自动化设备、家用电器、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物业管理等。
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致力于惯性导航、遥测遥控、航天计算机及软件、微电子、机电组件等传统优势专业技术的提升。同时充分发挥型号系统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优势,推动技术融合与系统集成,开发系统级产品。
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是我国最早建成的空气动力研究试验基地,主要从事飞行器空气动力综合技术研究,开发研制各种飞行器气动外形优化设计平台和发展气动性能预测方法,五十年来,承担过我国几乎所有航天型号的气动研究试验任务,解决了大量我国自行研制的,包括全部“神舟”系列飞船在内的,各种运载火箭、返回式卫星、再入飞行器、战略和战术武器以及飞机、导弹的气动力和气动热问题
B. 中国航天三大基地
中国航天三大基地分别位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中国着名的卫星发射基地之一,位于酒泉市金塔县航天镇。中心自1958年创建以来曾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创造过骄人的八个第一:1970年4月21日,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这里升起;
1975年11月26日, 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在这里升空;1980年5月18日, 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在这里飞向太平洋预定领空;1981年9月20日,第一次用一枚火箭将三颗卫星送上太空。
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XSLC)又称“西昌卫星城”,始建于1970 年,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它是以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的航天发射基地,担负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
中心已经能使用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等5 种型号火箭,发射高、中、低各种轨道,不同射向的各类航天器,同时建立健全了测试发射、测量控制、通信、气象和技术勤务保障五大系统,并拥有数千台套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设施,在国际同行中有着“东方休斯敦”的美誉。
三、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目前,已建成具有多功能、多发射方式,集指挥控制、测控通信、综合保障系统于一体的现代化发射场,航天发射综合能力实现了从年执行1次发射任务到每年执行10次以上高密度火箭卫星发射任务的跃升。
中心先后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第一颗中巴“资源一号”卫星,第一颗海洋资源勘察卫星等,创造了中国卫星发射史上的9个第一。
(2)航天技术基地是干什么的扩展阅读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附近,地理坐标为:北纬19°19′00.18″,东经109°48′00.15″。是中国以前的一个发射亚轨道火箭(如弹道导弹)的测试基地。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
由于此地点的纬度较低,距离赤道只有19度,地球自转造成的离心力可以让火箭负载更多的物品。建设成为未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心。该中心将可以用来发射正在研制的重型长征五号系列火箭。
建设新航天发射场,是为了适应我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要。建成后,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C.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介绍
国家级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又名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是陕西省、西安市政府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建设的航天技术产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也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功能承载区。成立于2006年11月,于2010年6月26日正式升级为国家级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起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以航空航天为特色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D. 西安航天基地有啥特产
西安航天基地有很多的特产。
西安航天基地特产有西安凉皮、肉夹馍、西凤酒、凤翔彩塑、石头饼、龙窝酒、稠酒、锅盔、葫芦头、蜜枣甑糕等等。
西安航天基地是陕西省、西安市政府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建设的航天技术产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E. 海南的航天基地是什么有什么优势
{ 文昌 } 一是因为大火箭直径太大,陆路无法运输,只能通过海上运到发射场;二是在文昌发射效益更高,可以使卫星的寿命延长两年左右。”
由于文昌航天发射场处于低纬度地区,地球同步卫星发射后不需要进行太多的变轨就可以进入轨道,从而可以大大节约卫星的燃料,延长其使用寿命。以一颗通信卫星搭载30个转发器、一个转发器一年租金200万元人民币计算,延长两年寿命产生的效益是惊人的。“用不了多少次发射,我们就可以收回航天发射场的建设成本。”
F. 中国五大航天发射基地
中国拥有五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别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58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2009年),中国东方航天港 (母港位于烟台海阳),用于海上卫星发射。
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交界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被称为“东风航天城”。该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晴天多雨天少,可以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于1958年10月20日成立,是我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是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卫星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G.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产业定位
以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牵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以特色产业园区为依托,发展航天及军民融合、卫星及应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优化要素配套,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军品和民品融合、产业化和城市化融合,大力提升主导产业规模及竞争力双提升,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航天产业新城。 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基地充分发挥陕西省航天科技的雄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民用航天产业为主导发展方向,以航天六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航天九院771所、中国卫通等掌握尖端高新技术的航天单位为依托,以航天科技西安卫星应用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加拿大国际卫星与通讯产业园、卫星导航与时间频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等项目为平台,着力发展以卫星及卫星应用为主的民用航天产业集群。
作为陕西大功率半导体产业基地,西安航天基地先后聚集了陕西省建国以来成功引进的最大投资规模的新能源项目——中电投1000兆瓦太阳能电池项目,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市场化”的自主创新道路的隆基硅2000吨硅片项目,西安阳光能源1000吨太阳能单晶硅及5000万片单晶硅片生产等有技术、有实力的大项目。
此外,基地牢牢把握服务外包及创意产业空前的历史发展机遇,开工建设了高起点、高标准、大规模的西安航天基地服务外包产业园,并引入亚森通信、开泰动漫园等一系列服务外包及创意产业项目。
其中,基地与西影集团共同设立的、西部注册规模最大的西影航天动漫公司项目的签约,标志着航天基地着力发展以影视动漫为代表的服务外包及创意产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迅速形成动漫创意产业集群,服务于基地卫星应用产业链,形成陕西文化产业卫星应用发展的航天品牌,向着“大集团引领”的发展格局、“大产业构建”的发展方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至此,基地凭借营建天地一体卫星运营服务体系、绿色新能源全产业链构筑体系,向着打造中国“卫星之都”、“低碳“芯”城”的远大目标,阔步前进。
面对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西安航天基地将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国务院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战略机遇,以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主要抓手,以建设“陕西大功率半导体产业基地”为主要支点,坚持科学发展步伐,全面提升基地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民用航天、新能源、新光源、服务外包和创意等产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纳入西安市总体规划:按照市政府三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基地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模式,基地23.04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顺利纳入西安市总体规划(2008-2020), 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景观雕塑、 给排水、道路交通、电力、通信、燃气等专项规划全部编制完成; 采取路网、管网同步建设的措施,形成 “五横五纵”10条主干道路网,通过西安市南三环、西康高速与城市道路网连成一体。 累计已修建道路20余公里,管网铺设26公里,总投资16.2亿元。以后两年再建38公里,修路总长86公里,基本完成区内主要道路的网络化布局。
启动影响基地开发的3条高压线改造工程, 其中一条110千伏高压线落地改造工程全部完成, 新建缆沟道2.1平方公里,电力设施全面达到项目建设配套需要;330千伏高压线改迁工作完成过半, 为产业发展腾出土地1000多亩。 完成了新建道路景观绿化工程面积4万多平方米。 同时, 完成了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筹备工作,启动了辖区学校筹建工作,全方位创造良好的配套环境。 当“神五”带着杨利伟成功遨游太空之时, 当“神七”带着翟志刚漫步太空挥舞五星红旗时,人们突然发现, 这个就在身边的“航天基地”竟然是航天火箭的研制中心、载荷卫星的研制中心; 中国航天科技产业竟然有1/2的力量汇聚于这座千年古都: 中国航天四院、六院、五院分院、航天时代公司771所、7171厂、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等等, 众多航天单位创造的辉煌成果,也让网民们开始不断向互联网宣称西安的国家航天城很牛!
2008年4月8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向全世界发布:由国家发改委批复认定的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在西安隆重揭牌, 基地规划面积为23.04平方公里, 预留35.5平方公里的远期发展规划空间。
国家发改委对于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定位是:围绕国家中长期航天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以卫星通信广播、 卫星导航、 卫星遥感等为主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促进航天技术应用和产品开发; 带动航天信息技术、新型材料、先进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发展; 引导发展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推动我国民用航天产业规模化发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领导认为, 建设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 对于发展我国民用航天产业是“ 革命性”和“ 变革性”的历史事件,对实现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陕西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和绕月探测工程为依托,加快发展陕西航天科技产业园区, 开发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品产业。 西安市十一五规划把发展航天产业作为引领西安未来发展五大主导产业之一。
国家航天发展战略催生了西安航天基地, 催生了西安产业发展新格局, 自此,西安市城市产业发展格局由“四区一基地”升级为“四区两基地”。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省内产业园区, 从基地创建初期航天基地管委会主任赵红专提出建设“卫星之城”“光伏之都”受到某些人“无稽之谈” 的耻笑, 到一跃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国家级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正是在中央和省、市的努力推动下,在一帮情绪高涨的西安航天人夜以继日的奋斗中, 这块孕育了中国航天金牌动力的热土, 从一开始就显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惊人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