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的飞机引擎与美国有多大差距
中国和美国的差距主要是工业体系的差距。美国高精尖,中国粗大笨。暂时先这么理解吧。打个比方,美国新研制出一款航空发动机,实验结果很满意,准备批量生产,于是把发动机的各个附属配件向全国的制造公司招标,有800家公司来竞标,最后经过筛选有80家可以满足技术指标,然后开始外包配件,最后把配件运到总厂进行组装。于是乎靠着雄厚的工业基础,美国完场了这款航空发动机的批量生产。再看看中国,中国定型了一款航空发动机,准备量产,向全国制造工厂招标,1500家企业投标,经过筛选有3家企业可以满足技术要求。说实话,三家还是好的,可能一家都没有。一台发动机上万个配件,三家能干啥啊。好多配件国内根本生产不了或者产能不够,中国能自己制造发动机了,但是好多配件诸如涡轮风扇叶片还要进口俄罗斯的,国内不是产能不够无法满足需求就是能生产出来合格率20%。你说20%的合格率能用么。这是工业基础的差距,中国的工业规模超美国20%。但是质量不敢恭维啊。再说说材料学上的差距。国产的材料啊,差不多和老美的有两个代差。也就是人家的材料学是第五代,你的还停留在第三代甚至更低。带来的影响就是同样一款发动机用美国人的材料制造出来能用10000小时。用中国的材料制造出来紧紧能用2000小时。材料学的差距啊。在说说配套设施,航空发动机这种东西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在牛逼的钳工也不行。手工用锉刀那是开玩笑。这个要靠精密机床的,中国的精密机床要靠进口的,国产的不行啊。综上所述,航空发动机不是谁想造就能造的,是整体工业水平的象征。中国工业和美国工业进行比较的话只能是望其项背了。我无意恶心总过,我所说的都是事实。中国短短50年从0基础发展到今天不容易,当今世界能够独立制造航空发动机的只有美俄法中英屈指可数的几个国家。中国能和中几个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并列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中国航空发动机在这几个国家应该是最弱的。但是在努力追赶,再给20年时间吧,比美国可能不容易,但是比英法应该绰绰有余!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
❷ 中国航空发动机与美俄欧的差距在哪里
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与欧美俄这些发动机生产强国相比,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这些差距是综合性质的差距,在发动机的基础理论上和材料研究上,中国的差距较小,但是在发动机的工艺设计上,和加工工艺上,有很大的差距。这是中国在发动机技术上长期观念上的疾患。如楼上的朋友所阐述的,航空发动机是一项综合的工程,它所包含的专业非常的多,其中最重要就是涡轮、风扇设计技术,涡轮、风扇成型技术,涡轮、风扇材料技术,燃烧室材料,燃烧室加工技术,高速轴承技术,润滑材料技术,燃烧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等,都需要高精尖的设计、模拟仿真技术,都需要高精尖的机电加工中心,特殊的高精尖工艺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所缺乏的,另外,在航空发动机技术上,国外对中国都不约而同采取了严格控制的政策,这也使得中国难以享受到世界上发动机高技术的进步成果,好在现在中国的机电一体化加工中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各类型的超级计算机的发展也为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可预料的未来,中国在军用航空发动机上会先行一步,民用航空发动机上会稍许迟缓一些。
❸ 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水平如何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航空技术的心脏。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制造大推力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一共就五个,中国勉强可以算一个,目前的水平可以说相当于西方的八十年代。因为航空发动机是一个高精尖产品,相关的技术垄断相当严重,而且难以在短时间内有较大进步。因为航空发动机牵涉的学科太多,包括材料学、流体力学、电子设备等等数不胜数的学科。在军用航空发动机领域,美国人的技术一直遥遥领先,这其中又属美国的通用和普惠公司技术最为强大,现在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这三个国家能独立生产 ,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决定着其航空发动机的水平。
中国航空工业是在苏联的帮助之下建立的。在军用发动机领域, 涡扇10“太行”系列等大推力发动机,是我国大推力发动机的起点。前期型号可靠性不足,目前涡扇10B已成熟可靠,装机在歼10,歼11,歼16上等几种战机上。在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CJ-1000A发动机采用了多种第四代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典型技术,在涵道比、总压比、涡轮前温度等关键参数上达到了第四代的水平, 中国在发动机制造技术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发动机零部件制造加工经验,但在发动机整机设计和系统整合等的实际经验还有欠缺。总体而言,目前的中国航空发动机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
❹ SpaceX公司火箭技术哪些方面领先中国
SpaceX公司火箭技术有四个方面领先中国:
一、开式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中是比冲最高的
猎鹰9号火箭的灰背隼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推力虽然不高,但在开式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中是比冲最高的,尤其是上面级的改进型灰背隼的比冲更是达到了空前的345秒。
二、在箭体结构和材料上
猎鹰9号是世界上第一种全面应用高强度的2195铝锂合金的火箭,结构质量很低,第二级箭体都仅有3吨。
三、燃料上
在剩余燃料管理上猎鹰9号火箭同样出色,这些技术使猎鹰9号火箭在使用比冲一般的开式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情况下,运载系数和全面使用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天顶2号火箭不相上下。
四、在运载能力上
猎鹰9号火箭的地球低轨道(LEO)的运输能力,高于中国现有任何一种LEO轨道运载火箭。今年4月1日宣布的重型猎鹰火箭,LEO运载能力更是达到了空前的45吨,如果增加推进剂交叉输送技术的话,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到53吨,这个运载能力远远高于各国现有运载火箭的运力,是美国航天飞机和中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2倍。用首席执行官Elon Musk的话来说,这是美国创新的成功。
❺ 美系车发动机怎么样
美系发动机从来不缺技术和动力这是我对美系发动机的认知。从小排量涡轮增压L3、L4到大排量自吸V6、V8等,美系发动机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纵观历届沃德十佳发动机美系几乎从无缺席,这其中福特占了半壁江山。所以不要片面的看待国产美系车和本土美系车,甚至不要拿我们的观念去理解美国 汽车 市场需求。
很多人一提到发动机都觉得日、德的技术很牛掰,而总觉得美系似乎没有日德那么精于研发和精于制造。其实不然,只是国内迫于政策和税收及环保压力导致很多优秀的美系大排量发动机不能进入中国或者极少引进国内。而相对于小排量自吸和涡轮增压美系确实在日德之间讨不到便宜,毕竟日德主要走的还是小排量家用车路线,美系拿自己弱势跟别人强势比肯定吃亏。但是在北美和澳洲大排量自吸和增压车型美系本土品牌是力压日德的,主要原因还是各国都对排放有严格的要求,大排量自吸在欧洲和中国注定不是最佳的生长土壤,缺乏竞争力。
欧美人都把 汽车 都当成五菱开,就是一个工具而已,国人都把 汽车 当小三供着,这种不成熟的用车理念造成市场需求差异也是巨大的。首先美系代表的大排量V6、V8在福特猛禽,雪佛兰索罗德、库罗德等国内因为税收和油耗就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甚至在国内都是豪华车代表,但在北美是销量最好的家用车也仅仅是拉货、代步。美系涡轮增压代表的ECO系列发动机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很高,搭载的先进技术并不比日德少,但它仍是偏向大排量毕竟美系车的主要市场还是北美和澳洲。以小排量为代表在就是通用和福特国内很多现有车型搭载的发动机,性能很出色、燃油经济性也有很大提升、质量稳定性和耐用性表现出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所以,美系从来不缺好发动机,但是变速箱领域一直是美系车的软肋,软肋并不代表人家没货,只是家用车领域欠缺,美国也根本不缺全球领先的变速箱企业,比如:艾里逊、伊顿、博格华纳等。因为家用车领域对变速箱的稳定性要求太高甚至可以说苛刻,在耐用性和稳定性上不如职业家用车的采埃孚、爱信精机和捷特科,但是在中大型 汽车 、客车、柴油车领域还得看美系变速箱是强项。其实变速箱真的要求很高,就像爱信在8AT和采埃孚在10AT上就算拥有那么多的AT研发秘诀和经验还是很难达到原来6AT和8AT的品控。
不过卖车也不能只卖自己的主导市场,还得扩展业务,中国和欧洲这么大的市场你的大排量和大油耗让普通人根本吃不消。所以现在的美系发动机也都开始注重燃油经济性的调教和设计,比如双连续可变气门、变缸、三缸、集成排气歧管、进气升程和高压缩比的米勒循环等等。说实话,如果不是全球各国考虑能源费用及环保要求,美系车绝对火遍全球。
一提到发动机大家都觉得 德国和日本的发动机技术比较牛, 其实作为 汽车 大国之一的美国,发动机技术也非常强, 尤其是在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同时美系车也酷爱涡轮增压发动机。如果算上福特中小型的发动机的话(福特中小型发动机研发中心在英国丹顿),那么全球十佳发动机美系也能争得半壁江山。
我是 汽车 工程师,喜欢 汽车 技术,欢迎大家加我关注一起讨论 汽车 技术和买车用车的问题
动力绝对可以。无论是福特,然后通用,然后是林肯。动力都是很好的。只是美系的车自重比较重,所以他比这个平常的车要费油,同价位的车,美系要比别的车费油。但是路感好啊,车重啊,跑起来不飘。
美系车和日系车德系车到底差在哪?不是发动机,而是变速箱!
这几年,美系车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2020年,美系车加起来卖出了188万辆车,相比2019年下降了2.4%,美系品牌占据了9.4%的市场份额,排名在第四的位置,落后于中国自主品牌、德系车和日系车,并且德系和日系车的占有率都有25%左右,美系车和德系日系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而这还是特斯拉去年在国内卖出了接近15万辆车的前提下,如果不是特斯拉,美系车的数据会更加难看。
美系车发动机技术实力
美系车为什么竞争不过日系车和德系车,而且美系车很长时间在国人心目中都有“油老虎”的印象,是美系车的发动机技术不行吗?其实美系车的问题并不在发动机,而是在变速箱,甚至可以说,美系车苦变速箱久矣。
单论发动机技术,美系车其实并不弱,甚至可以说非常强。历年的沃德十佳发动机,美系车几乎从未缺席,有的时候,美系品牌的发动机,甚至占据了沃德十佳发动机的半壁江山。实际上,美系的发动机技术可是一点都不弱。
通用集团单单就说国内,有可变缸的2.0T发动机,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都不弱,1.5T发动机也有155kW的最大功率以及270牛米的最大扭矩,至于三缸的1.3T、1.0T发动机,别管被网友喷成什么样,但是不可否认,动力性确实超越了同级车型的自吸发动机,振动和噪音也控制的比较好,至少比本田的三缸发动机强得多。
福特系就更不用说了,高阶的2.7T、3.0T,3,5T,中端的2.0T、2.3T,低端的1.5T。几乎每一款发动机都是各个级别参数最强的存在,福特的三缸机更是堪称业内的标杆。这样的发动机水平,怎么可能称得上发动机技术实力弱。
美系车的变速箱经常拖后腿
但是美系车发动机技术虽然强,但是变速箱表现却太过拉胯,导致美系车就像是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美系车被变速箱困扰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先说通用 汽车 ,最开始的6AT变速箱,被誉为金属搅拌机,简直是拉低AT变速箱下限的存在,顿挫严重,故障率高,后来换上双离合变速箱,又是天坑,低速顿挫、异响严重,质量稳定性差,被通用 汽车 基本弃用了,重新换上了6AT。
再说福特 汽车 ,福特 汽车 的6速双离合,坑了不少人,今年还登上了315,但是实际上福特的双离合问题很多,顿挫、异响那是家常便饭,最可怕的是故障率太高。后来福特弃用了双离合,换上了AT变速箱。
正是因为福特和通用在变速箱领域都很吃力,双方决定联手研发AT变速箱,于是就有了如今的通用9AT和10AT和福特的8AT、10AT。但是,这两款车变速箱依然算不上尽善尽美,通用的AT变速箱普遍响应性较慢,往往动力参数明显更强,零百加速却慢得多。福特的8AT存在明显的低速顿挫,锐际、冒险家上面都有体现,主要发生在时速20-30左右,4S店推出多次升级程序,都未能彻底解决。
变速箱方面巨大的短板,严重拖累了美系车,导致美系车不仅油耗偏高,明显高于德系车,在日常驾驶的平顺性方面,也难以和日系车媲美,也就形成了比油耗比不过日系车德系车,比动力比不过德系车,比驾驶平顺性比不过日系车的局面。
美系车为什么变速箱技术较弱?
1、美国人比较喜欢速度与激情,较为忽略日常驾驶的平顺性。
2、美系车在变速箱领域技术积累较为薄弱有关系,美系车往往喜欢追求动力性,对于发动机的研发较为热衷,而往往忽视了变速箱领域。
3、变速箱技术主要掌握在供应商巨头手上,比如说德国的采埃孚,日本的爱信,日本的捷克特现代派沃泰、德国格特拉克等等,没有一个美系企业,巨大的专利壁垒,影响了美系车在变速箱领域的研发。
所以说,新能源 汽车 的出现,对于美系车是一个福音,因为电动 汽车 不需要变速箱,因此,原本市场份额不断下跌的美系车,在有了特斯拉的加入之后,有了新的曙光,美国人扬眉吐气,再也不需要被该死的德国人,日本人,在变速箱领域吊打了。而在中美德日这几个主要的 汽车 大国中,变速箱领域研发实力最弱的两个国家,恰好就是中美,这两个国家也是推进新能源 汽车 最激进的,这难道是巧合吗?
老美发动机动力强、涡轮不烧机油,比德系靠谱多了!
福特的发动机很好,我的福克斯,我个人觉得开起很舒服,好操控,给油提速很猛,
老美的发动机以动力强 排量大 费油 可靠性高 容易改装 燃油标号要求低 抗造着称的。不过说大排量不现实。
其实现在老美的发动机 其实并不费油,而且也不烧机油 你比如接地气一些的。
通用的3.0V6发动机,我之前开过10款别克君越3.0旗舰型,只需加92的油(厂家标定92)当然那时候是93号。耗油量呢天津市区也只有11升半,可以说非常完美的发动机了。
再看就是现在福特的2.0T的 Ecoboost发动机,动力强劲而且不烧机油,至于渗不渗油目前我没发现。标定92号燃油,油耗也是相当的有限。可靠性非常的高,声音也好听。
在动力来说,老杨带你参考一下2018沃德十佳动力系统榜单
可以看到有四款发动机都是美系车型搭载的,其中不乏一些新能源发动机以及福特野马GT搭载的5.0L大排量自吸发动机.
由此看来,美系发动机在经济性、动力方面也都拥有不错的表现。
说到这里,老杨再补充一句(发自对美系车的热爱),能拥有V8大排量自吸发动机,美系车普遍大气的外形,线性的动力输出、大排量高转速的完美声浪!你还能要求它什么呢?能拥有就千万不要错过...
附上精美壁纸一张————“老杨弹车”解答
再会!
在中国美系车卖不过日系车,很大的原因就出在发动机上。美国油价相对较低,所以美国车的油耗一般都较高,但对于本国这些完全不是问题,到了中国就不符合国情了。美系发动机故障率也比日系高,过去几款让车主望而却步的美系发动机确实给车主留下了很差的印象如老科鲁兹上的LDE。但美系发动机的账面数据都很漂亮,动力性能都很好,像凯迪拉克的2.0T能榨出279马力。随着竞争对手的持续进步,美系车也逐渐意识到这些问题,美系发动机的故障率现在以明显较过去降低了。
只能这样回答你了,美系发动机前些年的确走过麦城,或者说低谷!那时候只能说美国车的动力源只一味地的迎合美国人自己的胃口,大排量大油耗等等,他们是不在乎这些!但是在国际市场尤其我国就吃不开!不过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美系的发动机及动力总成已经追上来了!不知对你是否有用!!
❻ 中国航空发动机真实实力与美国还有多大差距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先进航空动力研究的领先者,而中国是先进航空动力的追赶者,现在已在冲击全系列航空发动机型号研制的高峰,项目投资的规模和型号类型也相当可观。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优势是有后发的主动性,可以直接借鉴领先国家先进型号的经验和技术成果,跨过早期探索和试错这个阶段,直接在较高水平开始产品规划和技术研制。WS10的结构设计水平基本达到了同类发动机的国际标准,相当于F119(F-22A发动机)的换代航空发动机WS15也在按技术突破分阶段推动。
F-22战斗机
通过可选择优势范围的适应性战术构成对抗能力,WS10G能支持中国战斗机满足对抗周边三代半的能力,WS15则具备与国外四代高性能战斗机抗衡的条件,这将意味着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巨大进步,及站在新台阶上向更高峰攀登的勇气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