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茭白怎么种产量高,有什么好的种植方法
有一种十分特别的食材出现在我们面前,它的名字叫做茭白,不过除了这个名字它还有几个别名,叫做茭白笋、茭瓜、茭笋等。这种植物喜欢在喜沼泽这样多湿的环境中生长。但是我们却不是食用所有的部位,咱们食用的部分是为其花茎感染黑粉菌后膨大所形成的变态肉质嫩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茭肉”。它的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所以受到了大家的喜欢,今天笔者就带给大家关于茭白的种植技术,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3.移栽扦插,分株移栽
移栽扦插:1月上旬,待田间运好的优良种株采收后将种茭丛连根挖起选择地表以下带1-2节苔管的种株,按每个育苗小墩带有1-3根苔管分开,并及时在田间摊开晒苗,一般晒苗约10 d.待植株外叶干透根部土壤略发白苗体脱水5%左右时再扦插。晒苗有利于促进分蘖提早结茭是早熟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扦插时每个育苗小墩株行距10cmx10 cm.深度以老茎和根部入泥为宜。扦插完成后及时搭盖小拱棚,并覆膜保温。
分株移栽:茭白移栽时间为3月中下旬气候回暖时挖出秧苗小墩,用利刀劈开分株。按每株3 ~ 5条健全的分蘖苗,每个分蘖苗有3 ~4张叶片的要求进行分切,分切时不能损伤分蘖芽和新根。定植时应随起苗、随分株、随定植。采取大小行距栽培,小行距为60~ 70厘米,大行距80 ~ 90厘米株距50 ~ 60厘米,栽植的深度一般以老根埋入土中10厘米,老苔管齐地面为宜。过深不利于分蘖过浅着土不牢,易被风吹动,使秧苗浮起,不利成活。
‘贰’ 高山茭白有什么优势
一是季节优势。利用高山地区夏秋凉爽、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在高温季节生产茭白,可在7~9月茭白上市,此时双季茭区的夏茭已采收结束,而秋茭还未采收,加上我国南方7~9月因蔬菜生产茬口交替、夏季高温干旱和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常出现蔬菜供应淡季,品种单调、数量少。高山茭白缓减夏秋蔬菜市场供应,产品销路好,价格高。二是环境优势。在海拔较高的山区,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环优越,病虫害发生较轻,农药施用量相对减少,所产茭白嫩白、味鲜美、污染少,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劳动力优势。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较丰富,而高山茭白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高山茭白既增加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又提高山区农民收入。
‘叁’ 茭白种植技术
1、合理施肥
由于茭白生长期长,植株高大,需肥量较多,是一种耐肥作物,要求基肥要足,追肥要及时。基肥:每亩(下同)施人畜粪35—40担,或碳铵50公斤加过磷钙40公斤,拌匀结合整地深层耙施。追肥:插后10—15天追施一次“促苗肥”,施人粪尿8—10担或碳铵25公斤加过磷酸钙10公斤,但要注意施碳铵时要在阴天下午离茭苗0.2厘米左右撒施,防止烧苗;栽植后1个月再追施一次“分蘖肥”,施人粪尿20—25担或尿素10—15公斤,促进早分蘖早孕茭,7月底再追施一次“孕茭肥”,这次施肥要掌握适时,施得过早植株贪青,施得太晚影响孕茭,一般掌握大田有80%的植株分蘖呈扁形,看得出膨大时施用,要求亩施人粪尿30—35担或尿素15公斤。
2、科学灌水
要根据茭白不同的生长期确定灌水深浅。茭白栽植后以0.3厘米的浅水促成活,随着茭苗的生长,逐步加深水层,分蘖前保持0.5—0.7厘米的水,分蘖后期保持1—1.3厘米水以控制无效分蘖,到孕茭期要加深到1.7—2厘米,促进茭肉洁白肥嫩。
3、中耕剥叶
从栽植到封行期间要进行二次中耕除草和一次剥叶。剥叶主要是剥去植株上的老叶,黄叶和病叶。中耕除草分别在栽后半个月和封行前进行,以疏松土壤消除杂草。
4、病虫害防治
茭白主要有一病三虫:叶绣病、茭螟、蚜虫、白腊蝉6—7月份由于高温高湿,再加上株高叶茂容易发生叶锈病,一般可亩用波美0.1—0.2度的石硫合剂+新高脂膜800倍液或敌锈钠0.5%+新高脂膜800倍液喷射。茭螟、蚜虫、白腊蝉可亩用80%的敌百虫100g+乐果100g兑水75公斤+新高脂膜800倍液喷射防治。
5、适时采收
采收标准是在三片外叶长齐,心叶短缩、孕茭部分膨大,叶鞘由抱合而分开,并露出白色茭肉时,即可采收上市。第一次采收后采收时要小心,不要踩伤邻近的幼茭。第一次采收后,要追施一次速效肥,促进二茬茭的发育膨大,提高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