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专业技术人员评审职称分为哪几个级别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分为13个级别,其中,专业技术一级到四级是正高级,比如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五级到七级属于副高级,比如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八级到十级属于中级,比如讲师,主治医师。专业技术十一级到十三级是最低的,初级
Ⅱ 专业技术等级多少级分专业
13个等级。
专业技术职称等级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13个层次,高级职务也分七级,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也分为一级到四级,副高级职务是五级到七级,中级职务分为三级,是八级到十级,初级职务分为三级,十一级到十三级。
不同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名称也是不同的:
1、高级教师,初级是助教,中级是讲师,高级是副高级,正高级。
2、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初级是研究实习员,中级是助理研究员,高级是副研究员,研究员。
3、卫生技术,初级是医师(医生)、药师(药士)、护师(护士)、技师(技士),中级是主治医师、主管药师、主管护师、主管技师,高级是副(主)主任医师、副(主)主任药师、副(主)主任护师、副(主)主任技师。
4、农业技术,初级是助理农艺师、助理畜牧师、助理兽医师,中级是农艺师、畜牧师、兽医师,高级是高级农艺师、高级畜牧师、高级兽医师,以及研究员。
5、工程技术,初级是助理工程师,中级是工程师,高级是高级工程师(正高级)。
6、经济,初级是助理经济师,中级是经济师,高级是高级经济师。
7、会计和审计,初级是助理会计师、助理审计师,中级是会计师、审计师,高级是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
8、律师,初级是四级律师,中级是三级律师,高级是二、一级律师。
Ⅲ 专业技术职称等级有哪些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七级,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
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
专业技术职称
1、讲座教授
职称升到讲座教授,已获得终身教职(Tenure),可以带博士或硕士学生。拥有此职称的教授会身兼多职,平时很忙,不会亲自指导学生的研究,很可能会指派博士后辅导学生。平均每周能见学生少于一次。
2、教授
教授为大学教师职称的最高级别。中文的教授两字则源于“传教授业”的字义,是中国古代就使用的学官名称,在中国汉代、唐代的大学中都设此职位。这个词语与英文没有关联。日语中则与中文同用“教授”来称呼大学中的老师。
3、副教授
副教授已获得终身教职,可以带博士或硕士学生。不会像助理教授那样特别努力地做研究,会兼任量其他工作(如系主任、主持会议等),大部分副教授都会亲自指导学生的研究。平均每周见学生多于一次。
Ⅳ 职业技能分为几个等级
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 (2018年版)》,职业技能一般分为五个等级,由低到高可分为: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
Ⅳ 专业技术等级划分标准十三级
专业技术等级划分标准十三级是对的。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
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七级,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技术等级标准,简称“技术标准”、“技术等级一览表”。是指衡量各项工作的技术等级和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的尺度。
Ⅵ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专业技术岗位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按高级、中级、初级,设13个等级。
高级岗位由高至低分为1至7级,其中正高级岗位为1至4级,副高级岗位为5至7级,中级岗位由高至低分为8至10级,初级岗位由高至低分为11至13级,其中13级为员级岗位。
(6)专业技术怎么划分技术等级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报考职位的选择也很重要,根据个人能力知识水平,尽量选择乡镇及县份是最好的,因为报考乡镇及县份的人没有省直及市里面多,这样考上的机会会稍大一些
考试当天去考场之前,需要注意的是早上一定要按时起床,检查面试需要的相关物品和材料,特别是证件。女同学可以在早餐后再适当化装,男同学也要注意 不要穿戴整齐后在外边吃早饭,以免不小心弄脏衣服来不及更换。
Ⅶ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是怎么样的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是按高级、中级、初级,设13个等级。高级岗位由高至低分为1至7级,其中正高级岗位为1至4级,副高级岗位为5至7级;中级岗位由高至低分为8至10级;初级岗位由高至低分为11至13级,其中13级为员级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是事业单位岗位中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中的一种。
其中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事业单位三类岗控制标准:
事业单位三类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确定,控制标准如下:
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和服务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4.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5.推进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Ⅷ 专业技术等级划分标准十三级是什么
专业技术等级划分标准十三级是员级岗位。专业技术等级划分的一种标准,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七级,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
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
专业技术的等级特点
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确定。
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设置,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区分正副高的,省属事业单位原则上可设至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省辖市、县属事业单位原则上可设至专业技术三级岗位。
专业技术职称13等级包括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以高级岗位为例分为7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七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