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在深海开发技术怎么样
我国已具备自主探测外太空的能力,但对“近在咫尺”蕴含着巨大战略资源的广袤深海的探测能力却相当有限
“人类对外空的认识,远远超过对自己所居住的地球的认识”,一位国外的着名科学家如是说。当前,占地球表面积71%的蓝色海洋,人类的认知和关注还十分有限。
海洋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蕴藏着海洋油气资源、大洋多金属结核、海底热液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等,是一个巨大的蓝色宝库。据估计,海洋石油资源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预计到2015年,海洋石油产量在全球石油产量中所占比例将达到39%。大洋多金属结核含有丰富的锰、铜、钴、镍、铁等元素,广泛分布在3000米—5000米深的海底。海底火山口附近含有大量金属硫化物资源,其深度大多在2000米左右,开发前景十分诱人。海底富含的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其储量大约相当于所有煤炭和常规石油天然气总量的3倍,是未来重要的后续能源。
近来,北极五国又就北极未来进行商讨,谋求对北极地区的利益。早在2007年,俄罗斯北极科考队就完成了一次探险,载有俄杜马副主席阿尔图尔·奇林加罗夫的载人深潜器“和平一号”成功潜至4300米深的北冰洋海底,并插上一面俄罗斯国旗,向世界表明了俄罗斯对北极宣示主权之心。这拉开了新一轮深海资源争夺的帷幕,同时也让世人更清楚地认识到海洋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对深海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取决于深海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科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英、法、德等国家分别制定了海洋科技发展规划,他们的深海装备技术日臻成熟。美国把发展海洋科技提到全球战略的位置,目的在于保持美国在海洋科技领域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许多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优势,早已开展了包括多金属结核、热液硫化物和天然气水合物在内的海底矿产资源综合勘探和研究开发工作。美、日、法、俄等国拥有先进的载人深潜器,能把科学家送到最深达6000米深的海底进行实地考察,并拥有各种性能先进的深海采样、探测和分析设备,为深海资源的开发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相比之下,我国对发展海洋科技的重视程度还相当不够。我国已具备自主探测外太空的能力,但对“近在咫尺”蕴含着巨大战略资源的广袤深海的探测能力却相当有限。我国深海技术领域由于长期缺少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甚多,除了深海技术装备整体研制和生产能力跟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外,还主要体现在我国深海通用基础件技术的薄弱甚至空白,例如深海浮力材料、海洋工程材料、水密线缆、水下电机、水下通讯等一系列相对低价但非常重要的基础材料和元器件,我国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深海技术的发展。
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应像重视航空航天技术那样重视深海技术,把深海技术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系统、全面地推进深海技术产业的发展。要缩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深海领域的差距,除了要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和深海潜水器技术等海洋高新技术外,还应从抓好深海通用基础技术研究开始,开展深海基础材料和元器件研发,并带动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使我国在深海装备关键技术方面不受制于人。
同时,针对我国目前还缺乏基本的海上公共实验平台的现象,应尽快建立起一批海洋装备海上公共试验场,为发展海洋通用基础技术和高新技术创造条件。应大力发展海洋工程与技术学科,重视对深海技术人才的培养,大力引进深海技术领域的国外尖端人才,加强深海技术创新团队的建设,建设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基地,从而保障我国深海技术可持续发展。
㈡ 中国的潜水系统有哪些成果你们知道吗
提到我国研制的潜水器,读者们肯定会立即想到“蛟龙号”。“蛟龙”号目前是中国第一个深海载人潜水器,2012年6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7062米。但是除了“蛟龙号”外,还有哪些潜水器大家知道吗?
“海龙2号”高约3.8米,长宽均为1.8米左右,能最大提取250公斤的物品,是中国目前仅有的能在3500米水深、海底高温和复杂地形的特殊环境下开展海洋调查和作业的最高精技术装备。“海龙2号”除了下探深度出众外,还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一些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包括虚拟控制系统和动力定位系统。
我国自主研发的6000米无人无缆深海潜器“潜龙一号”随船出海,创造了多项应用新纪录,试验性应用获得成功。科考期间,随船出海的“潜龙一号”共完成9个潜次下潜,其中有3次在海底执行了超过24小时的探测任务,累计海底作业时间达104小时,完成声学探测101千米、光学探测55千米,创造了多项应用新纪录,标志着该设备向实用化装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6年1月10日,我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自主水下机器人--"潜龙二号",在西南印度洋成功下潜至1600米指定位置,在复杂的海底环境下自主航行作业,获得了这个区域的精细海底地形地貌图,实现了它在洋中脊海底的首次勘探。
2017年2月5日,“海龙二号”无人有缆潜水器和“潜龙一号”无人无缆潜水器正式入驻位于青岛的中国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加上此前已入驻这里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中国深海“三龙”聚首,将在未来航次中协同作业,互为补充,共同探索深海奥秘。
“三龙”是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标志和里程碑,体现了我国深海技术装备发展的总体水平。“三龙”都曾多次潜入深海,并创造了深海科考奇迹。这些深潜器是未来深海开发的关键核心装备,将成为我国开展深海资源勘查和深海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利器,大幅提升我国国际海域资源勘查的效率和精准度,助力我国深海科学研究走向国际前沿,提高我国在国际海域的话语权。
美媒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表示正在研发能够抵达地球任何大洋洋底的载人潜水器。俄罗斯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赞扬中国“力争在潜水器制造方面占据领头羊的位置”。小编对咱们中国以后的潜水器制造必定会更上一层楼也深信不疑。
㈢ 我国深海钻机钻探深度刷新世界纪录,现在达到什么水平了
最近有一条消息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那就是我国深海钻井的钻探深度刷新了世界纪录,那么我国的海上钻井水平发展的怎么样了呢?今天我们来一起聊一下。
后来我国研制出了海洋石油981号钻井平台,这个平台宽78米长达到了114米,而且井架加起来有46层楼的高度。整个平台的重量有3万吨,而且钻井的深度可以达到1万米,这就相当于海洋石油981号钻井平台在海底可以钻穿珠穆朗玛峰。
海洋石油981号在你平台的很多设计都是依照南海的海况量身定制的,他也同时创造了6个世界首次和10项国内纪录。平台采用了3千米水深范围动力定位可以抵御15级台风,同时让整个平台依然保持稳定他也让我国成为了世界深水装备的第一梯队。
㈣ 中国的深海载人潜水器何时能达到世界级水平
2020年11月10日,我国“奋斗者”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创造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完成世界上首次载人潜水器与着陆器在万米海底的联合作业,向全社会证明中国的载人深潜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㈤ 我国首套深海矿产混输智能装备系统“长远号”海试的成功具有怎样的意义
为推动中国深海运载器技术的发展,为中国大洋国际海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高技术装备,发展中国深海探测和海底作业的共性技术,中国科技部于2002年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重大项目,开始了蛟龙载人潜水器的自主设计和自主集成研制。
可开展: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群落地形精细测量、定点采集结核样品、水样、沉积物样品和生物样品、通过视频和摄影评价多金属结核覆盖度和丰度等。测量多金属硫化物热液喷口温度,采集热液喷口周围水样,保真保存热液水样。钴结壳资源的勘探、使用潜孔钻进行岩心取样作业、测量钴结壳矿床的覆盖范围和厚度等。它可以执行水下设备的定点部署,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探测,并完成深海查询和打捞等其他复杂操作。
㈥ 深海矿产资源丰富,我国目前的深海采矿技术怎么样
我国成为深海矿藏开采的先行者,我们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对于深海矿藏的开采也发展得非常的广泛,开采技术越发的先进,成为深海矿藏开采的先行者,要知道丰富的矿产资源就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一、开采可燃冰
中国在深海处或者是极厚的冻土层下面,已经可以开采可燃冰,而且可以开采到深海1225米处,可以创下日产总量2.87万立方,能够成为开采深海矿藏的先行者,中国还有蓝鲸二号这样的钻井平台,这样的平台可以在全球大部分海域里进行作业,如果将来可燃冰可以代替石油的话,中国的开采情况可以遥遥领先,能给世界丰富的可燃冰资源。
我们国家的可燃冰的储量非常的丰富,现在虽然还处于试用开采的阶段,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实现可燃冰的商用计划,改变国人的生活 。
㈦ 我国在深海载人潜水器领域有多大成就
有媒体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海洋工作范围已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设计最大下潜深度已达7000米。此项成就代表着我国深海高技术领域已达到世界最前沿。回顾历史,我国海洋载人深潜试验从“十一五”期间开始,历经几十年发展所取得的成就领世界瞩目,成绩值得赞扬。徐芑楠作为我国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介绍说,我们蛟龙号潜水器具有先进的悬停和定位功能,可以贴近海底稳定的自动航行。蛟龙号同时还具备高速水声通讯功能。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海洋占据,其中有84%的海洋面积深度超过2000米,深海中蕴藏着大量的未被发现和未被开采的资源,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海洋的辽阔浩瀚、神秘有丰富多彩是的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海洋特别是深海探索的欲望,各国也都致力于开发海洋资源以解决全球各个国家都面临的能源不足的问题。随着我国载人深潜事业的不断发展,既推动了海洋强国的建设也是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科学研究的需要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㈧ 说说我国在海洋载人深潜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
有媒体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 号" 海上作业范围已覆盖全球99.8%的海域,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这一成就代表了我国深海高科技的世界前沿。回顾历史,我国的海洋管理深潜试验始于“十一五”时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绩可圈可点。作为我国载人潜水器的总设计师,徐一南说,我国“龙”号潜水器具有先进的悬停和定位能力,可以在海底附近自由航行。龙还具有高速水上通讯功能。
㈨ 我国成功布设“海底实验站”,能实现深海长周期无人科考,此举有哪些意义
成功布设海底实验站,可携带多种无人潜水器,接入化学,生物实验室等平台,在深海或者深渊原位开展一系列科学探测和科学实验。
此次海事通过上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进行海底计算与原位实验室的水下连接,对基站的海底航行能力及自主位点移动,进行了有效的验证。
海洋探测设备技术与应用
目前全球海洋探测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很多国家都已经开始研发一些先进的探测设备。在未来这些设备的应用会更加广泛。并且会更多地应用到军事领域当中。特别是海洋武器装备方面,比如蛟龙载人潜水器等等,都将会得到应用。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海洋探测设备要不断地更新。对于海底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后。就能够对全球海洋环境有一个更加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因此也能够更好地了解这片海洋当中有着很多不为人所知的秘密。
㈩ 中国的深海油气开发技术怎么样为什么不到南海去开发。
南海的石油一般都为深海石油,在HY981投入使用前,中国没有作业能力在300m水深以上的平台。981开始作业,去年从国外购入的二手船NH8投入使用,理论上中国具备了3000m水深的勘探能力,可是就实际情况来说并不理想,981接连不断的事故,效率极低的作业能力,导致其在业内的名声并不好。要形成标称的3000m水深勘探能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深水作业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的技术,可以说是现在科技的前沿,中国有自己的981了,但是与其说国产,还不如说中国拼装,其中的动力,定位,钻机,补偿系统完全就是国外进口。硬件水平的差距,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追的上的。
人员储备也是非常大的问题,就拿整个中海油来说,也基本没有深水作业的专家。石油行业的圈子很小,但是行业内人员的流动还是挺频繁的,但是体制内国企的封闭性,导致通过人员交流来提升自身技术能力的可能性很低。而自营深水作业稀少,又导致了人员经验技术积累的缓慢。目前中海油通过跟国际公司合作开发时派遣人员学习的方式来积累经验,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这种方式也不是非常有效。
总而言之就是中国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但技术成熟还需时日。